没有不散的宴席范例6篇

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不散的宴席范文1

现在坐在属于我们的教室,心里想着我们过去的回忆。风扇“呼呼”地在耳边诉说,窃窃私语,那仿佛珍宝一般,我悄悄写进日记;笔声“沙沙”地在耳边歌唱,那样婉转,如同幸福的打击,我暗暗记在脑海;笑声“哈哈”地在耳边回响,那样清脆,如同温柔的序言,我深深埋进心底。唇枪舌战的声音已渐渐压低,呼哧哈嘿的声音已渐渐消释,打架斗殴的声音也不见踪迹,突然,我们变得那样文静?还是更多的拥有着悲伤?的确,我自然还不懂。只是一切都突然变的熟悉又陌生,温暖又悲凉,仿佛盛日骄阳里的片片雨丝似的,青涩,婉转,述说凄凉。难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总是很讨厌,总是很欢喜,明明说过的话,像泼出去的水,但现在又莫名的收了回来,俗语也有假意?唉!仍是不懂。总是说着反感,但心里又莫名的恋上,难道友情真的那么重?难道真的舍不得?或许这仍是个谜,一个我永远都猜不透的谜。总是很想分开,总是很想在一起,但我却又深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的确是种悲哀。很悲很悲,但不能把悲放在脑海,只能放在心里,放在最深的地方,让它静静的发酵,蒸发,随风飘去,飘散在空气里,并铭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大海那样广阔,没有泉水那样甘醇,我们也很“喜”;没有白云那样纯洁,没有阳光那样炙热,我们也很“美”;没有风儿那样轻盈,没有细雨那样多情,我们也很“乐”;没有明月那样耀眼,没有星星那样可爱,我们仍很幸福,也许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也许是小草,最细的那棵,但我们仍很顽强;我们也许是蒲公英,最小的那朵,但我们仍很自由;我们也许是树儿,最嫩的那棵,但我们仍可以遮荫;我们也许是一滴山泉,最小的那滴,但我们仍能团结。我们不要过多的奢华,我们不要太多的朴素,我们不要太多的繁华,我们不要太多的宁静。只要不散,只要团结,或许此生都足矣。但我们深明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也许我们不能让时光永远都停在这一刻,也许我们不能让记忆永远都深信这一刻,但我们仍可以好好把握住现在,把握住现在的时光。到最后古稀之年时,有那么一刻让你回味,有那么一刻让你品析,有那么一刻你曾经拥有,有那么一刻你真的好好珍惜!也许在那古稀之年里,我们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诉说着过去的点滴,不知不觉说到这段记忆,你大可以欣喜若狂或让泪水悄然流逝,毕竟你有我们的回忆,毕竟你珍惜着我们的珍惜,然后告诉世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能有幸福的过去,很美很美。

我把你们分成两拨,一拨是兄弟,一拨是姐妹,两拨都是我至亲的记忆,我们一起的经历,一起的回忆,让我欲哭无泪、挥之不去,多希望我们可以一直一直在一起。记得--忘不了那动人心弦的拔河第一,忘不了那跑道上的汗水滴滴,忘不了那课堂上的笑声阵阵,忘不了我们一起的欢声笑语、一起的痛苦点滴,忘不了我们一起的受罚,那是如此美好,仿佛粒粒珍宝,我小心翼翼的埋在心底,锁在记忆,祈求着上帝,保佑我们能够永远在一起,不散的宴席。

现在的我们在集体中成长,现在的我们在集体中磨砺,我们脱下厚厚的茧,换上了美丽的外衣;现在的我们心在一起,现在的我们团结一体,现在的我们却将分离,记忆挥之不去,留下美好的过去。我们拨开时光的茧,探索它的美妙与神奇,毕竟我们曾经在一起,毕竟我们有过美好的回忆。

没有不散的宴席范文2

不要留下回忆

不要留下痕迹

其实

这本来就是一场梦

总会醒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是,

我也怕

我怕失去对我们的回忆

踌躇满怀……

就让我们悄悄地走吧

不要留下回忆

不要留下痕迹

其实

这本来就是一场梦

总会醒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是,

我也怕

我怕忘不了对我们的回忆

踌躇满怀……

就让我们悄悄地走吧

不要留下回忆

不要留下痕迹

其实

这本来就是一场梦

总会醒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是,

我也怕

我怕再遇见我们

踌躇满怀……

就让我们悄悄地走吧

不要留下回忆

不要留下痕迹

其实

这本来就是一场梦

总会醒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但是,

我也怕

我怕再也见不了我们

踌躇满怀……

干脆地走吧

不要留下回忆

不要留下痕迹

其实

这本来就是一场梦

总会醒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这一切都是预料之中的

不是吗?

我们

团结过了

关爱过了

愤恨过了

思念过了

还有什么

淡淡的

悄悄的

无痕的

没有痛苦的

离开吧

这是必然的

没有不散的宴席范文3

最近几天,我读了阳光姐姐伍美珍新出的书《巧克力味的暑假》,可真算是废寝忘食。说实话,实在是太好看了,令我如痴如醉.

文中的女主人公项心仪在这个暑假里尝到了毕业后独特的感觉。因为毕业后,将要和曾经相处了六年的三个好朋友分开了,其中一个还要到外地去读书,心里一定会感到不开心。但辛运的是,在暑假里她又遇到了新的朋友与同学……,所以说,这个暑假里面,她感到了一种滋味,这种滋味犹如巧克力一般苦涩而又甜美。

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想起了我的一为朋友------何氏璧.她四年级就转学了,可现在我都还掂记着她.我知道失去朋友是多么的痛苦,项心仪我知道你的感受.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必须承受,但我现在又有一个知心朋友.

没有不散的宴席范文4

1、桌次座次礼仪

(1)主桌有两种,一种是长方形横摆桌,主客面向众席而坐;一种是大圆桌,圆桌中央设花坛或围桌,主客围桌而坐。主桌的座位应摆放席卡签名。

(2)一般说来,台下最前列的一两桌是为贵宾和第一主人准备的,赴宴者如果不是主宾,最好不要贸然入坐。

(3)中式宴会多使用圆桌,如果是多桌中餐,则每桌都有一位主人或招待人负责照应,其两侧的座位是留给本桌上宾的。除非受到邀请,赴宴者也不宜去坐。

(4)如果桌数较多时,则将排列序号放在餐桌上。隆重的中餐还为每位客人准备一份菜单。

(5)在国际交往场合和商务交际场合,中餐习惯于按职务和身份高低排列席位;如果夫人或女士出席,通常将女士排在一起,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6)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时,为表示对主宾的尊重,可以请主宾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而主人侧坐在主宾的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或按常规排列。

(7)主宾偕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因故不能出席时,可请与主人有联系且身份相当的女士作第二主人;若无适当的女士出席,可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2、中餐的餐具及使用礼仪

(1)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等。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要备好牙签和烟灰缸。

(2)中餐有别于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

在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用筷子形成了基本的规矩和礼仪,如: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时,不能坐在桌边一手拿一根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盏或茶杯。忌掷筷。在进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餐位前,相距较远时,可请人递交过去,不能随手掷在桌子上,更不能掷在桌下。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大头,一根小头。筷子要摆在碗的旁边,不能搁在碗上。忌插筷。用餐者因故须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忌挥筷。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的宾客也来夹菜时,要注意避让,避免“筷子打架”。忌舞筷。用餐过程中进行交谈,不能把筷子当成道具,在餐桌上乱舞,也不要在请别人用菜时,把筷子戳到别人面前。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时方可离座,不可自己用餐完毕,便扔下筷子离席。

3、夹菜的礼仪

一道菜上桌后,通常须等主人或长者动手后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可抢在邻坐前面。夹菜一次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来起的菜放回菜盘中,又伸筷夹另一道菜;夹菜偶尔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将其放回菜盘内。遇邻座夹菜要避让,谨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

4、上菜的礼仪

(1)中餐菜是一道一道分先后次序上的。

上菜的一般顺序是:拼盘或点心、热荤、鱼翅或羹、炒炸品、汤或扒品、鱼类、饭面、甜菜、甜点心。菜式有时不那么齐全,有时厨师炒菜也不一定按此顺序,然而基本原则是:拼盘先上,鲜嫩清淡先上,名贵的食品先上,本店名牌菜先上,易变型,走味的菜先上,时令季节性强的菜先上。如有两桌或两桌以上的宴席,上菜要看主桌,但上菜的数量和时间应大体一致,不可有厚此薄彼之嫌。一般情况下,上一道新菜就要把旧菜撤下去,但遇到特殊情况,如有的客人还想吃这道菜,或主人喜欢桌上丰盛,或两道热菜一起上的,应将旧菜推向副主位一边,把新上的菜摆在桌中或主宾处。撤去旧菜前须事先经主人同意。

如果上鸡、鸭、鹅、鱼、全猪、全羊等有头有尾的菜或椭圆形菜盘,头的一边或椭圆形菜盘纵向的一边,一定要朝向正主位。如果所上的菜有配作料食用,一定要配齐再上,一般是先上作料后上菜,也可以作料、菜一起上。

各道菜肴上齐后,服务人员应告诉主人,然后换上小碗送饭。

客人用餐后,送上热茶,放在每一餐碟的右边,随即撤去餐具,只留下酒杯、茶杯,后上甜菜、甜点心,最后上水果。

(2)中餐上菜的方式大体有三种: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招待服务人员托着菜盘逐一往每一个人的食盘中分让;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3)中国人一向以热情好客闻名于世,主人会向客人介绍菜的特点,并反复向客人劝菜,希望客人多吃一点。有时热情的主人还会用公筷为宾客夹菜,这是主人热情好客的表示,出于礼节的需要,宾客应表示感谢,并根据自己胃口适量享用。主人也会反复向宾客劝酒,希望宾客能酒足饭饱。这在西餐上是绝对没有的。

5、中餐招待外宾应注意的礼仪

(1)中餐招待外宾,首先应根据外宾所在国的宗教、民族和文化习惯,选择恰当的宴请日期。宴请欧洲国家或加拿大、美国客人时,应避开每月的13日,尤其是13日,尤其是13日与星期五是同一天的。应避免使用13号房间,就餐人庭应避开13人。

宴请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各国穆斯林客人,则应避免伊斯兰教历九月,因为伊斯兰教九月是斋月;假如必须在斋月宴请穆斯林客人,也宜在日落后进行。

(2)中餐宴请外宾,应充分考虑到外宾的饮食结构和饮食特点。

例如,德国人忌食核桃,美国人忌食动物内脏,匈牙利人不吃形状奇异的食物,如海参和带壳的虾、蟹等。

(3)中餐宴请外宾,切记不可反复劝菜和劝酒。

西欧人、美国、加拿大人一向崇尚独立、自由,讲究个性,不可反复劝菜和劝酒。否则,这种中国式的热情好客会被误认为是一种外来强迫,从而引起反感,影响宴会的友好气氛。

6、赴宴应注意的其它礼仪细节

赴宴时应注意仪表整洁。无论天气如何炎热,不能当众揭开纽扣脱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从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赴宴不宜过早或过迟,如果迟到,要进行解释道歉后方可入席。

进餐时,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夹菜应先拣离自己最近的菜下箸,夹菜时不要在碗碟里乱翻找,较远的菜应等主人或同座客人表示请用后再下箸。端碗时,不要大把托着。

吃饭时,切忌狼吞虎咽,吧嗒嘴。席上谈话不应含着食物,要知道饮屑四射是极不文明的。汤和食物如果太熟,不可用嘴吹。席中不要酗酒。

客人不得中途退席,如确有急事,要向主人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同时要向其他客人示意,方可离席。客人餐毕,一般不要离席,应等其他客人吃完。

没有不散的宴席范文5

下面谈一下一般西式正式宴会的礼仪:

首先要考虑宴会规模的大小,根据主宾的情况,列出陪同客人的名单,发出宴会请柬。被邀者赴宴前,应根据请柬要求着便装或礼服。正式宴会上,由一位男服务员站在大门口迎接客人,并帮助客人脱外衣。男、女主人则在大厅里迎接客人,微笑握手表示欢迎。如果有餐前鸡尾酒,正餐的时间至少应比请柬上规定的时间晚1个小时;若不招待鸡尾酒,晚20分钟就可以。其目的是让那些晚到的客人有片刻的喘息时间。当迟到的客人进入宴会厅时,他必须走到女主人座位前,为自己的迟到表示歉意。男主人领着女主宾最先入席,请她坐在自己右边。正式宴会上,女主人总是最后一位进入餐厅。

在西式宴会中,女主人是宴会中真正的主人,在宴会中自始至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客人必须时刻注意她的举动,以免失仪。西餐的餐具是刀、叉、盘子,另外还有一些专用餐具,用于吃一些特殊菜肴。刀叉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切成小块,然后用叉送人口内。欧洲人使用刀叉时不需换手,美国人用刀切割食物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刀除了用于切割食品外,还用来帮助将食品拨到叉齿上。叉可以用于单独进食或取食。叉如果不是与刀并用,则叉齿应该向上。刀叉并用时,叉齿应该向下。通常,刀叉并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时候。持匙用右手,叉匙并用取食时,叉的持法和刀叉并用时相同,叉齿向下。就餐时按刀叉顺序由外向里取用。每道菜吃完后,将刀叉平排放盘内,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则摆成八字或交叉置于盘上,刀口应向内。除喝汤外,不用匙进食,汤用深盘或小碗盛放,喝时用汤匙由内向外舀起送入口内。即将喝净时,可将汤盘向外略托起。吃带有腥味或怪味的食品时,均配有柠檬,可用手将汁挤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比较高级的西餐宴会一般要用7种酒,而且每道菜都要跟上1种酒。

在西餐宴会中,吃什么菜,配饮什么酒,配用什么杯子,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是很严格的。上冷盘或海味杯时,要饮烈性酒,用烈性酒杯;上汤时,饮雪利酒(Sherry),用雪利酒杯;上海鲜时,饮冰镇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酒杯;上副菜时,饮淮好的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酒杯;上主菜时,饮香槟酒,用香槟酒杯;上甜点时,饮砷酒(port),用葡萄酒杯;上水果和奶酪时,一般不需上酒;上咖啡时,饮白兰地酒或利口酒,用白兰地酒杯和利口酒杯。

宴会开始后,每一道菜上来时,亦要经女主人让菜,才好开始进餐。入席后餐巾应平放在膝上,男士有些多塞在领口。每位宾客的面前,有的放有一份菜单。菜单的用意并非向来宾表示菜肴的丰富,而是让来宾根据自己的食量,决定进食的多少。从礼节上讲,每道菜上来时宾客都不可拒绝,如果不喜欢某道菜,不妨尽量少取,让吃不完的菜剩在面前食盘里,是不礼貌的行为。

没有不散的宴席范文6

一般在农村里,遇到哪户人家有喜事,只要能帮忙的,能出力的都会自觉地奔走相告,邻居不但会无偿提供自己的住所作为酒宴场地,而且还帮忙洗菜、端盘,朴实、浓情的农村宴席真正体现出了邻里一家亲。这时候,乡村厨师们就忙得不可开交,成了各家竞相聘请的“香饽饽”。他们带着自己购置的炊具、碗盘和桌椅,有的还自备绞肉机、农用运输车,在村民家里开一个临时伙房,再叫上几个帮手,能烹饪出十几二十桌的丰富菜肴。

三十年乡厨路

在孙中山祖居地广东省中山市南朗左步村就有个远近闻名的乡村厨师,从事餐饮业30多年,带出许多徒弟,从厨师到厨工和服务员,手下聚拢了一支近百人的兼职团队。

他叫陈庆泉,朋友亲切地称他为“泉哥”。在村口泉哥的农庄里找到他时,他系着围裙,正端着一盆饲料,沿着池塘边沿行走,走到两口塘中间被丝网隔开的塘埂上,为大群鸡鸭喂食,塘中央的增氧机轰鸣着激荡起水花,塘边水面漂浮着喂鱼的菜叶。这两口塘是他承包的,鱼和鸡鸭直供他承办的宴席,但依旧满足不了需求。

泉哥团队成员大都有一份全职工作,宴席需要时调休过来,服务员多是大型餐饮连锁企业的通宵夜班员工。泉哥团队最多的一天,承接300多桌宴席,供3000多人就餐。

泉哥走村串户,吃的是百家饭。婚丧嫁娶、庆生祝寿、建房安屋、企业开张,一个电话过来,泉哥就与主家约定宴席数量和就餐标准,绝大多数是熟客,有的朋友节日一桌家庭宴,单点泉哥出手。泉哥跟同行开玩笑说,自己的电话号码50万元也不卖。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吃席就十分讲究,要色香味俱全才能算得上一个“好菜”。 在乡村做酒宴厨师,菜的味道好坏直接关系到厨子的名声,每道菜都要把好关,必须要做好;并且上菜的节奏也要控制好,哪些冷盘需提前准备,哪些菜分几个蒸笼开火,然后哪些菜分几锅炒等,保证各菜陆续上齐,绝不让宾客久等,这些都是厨子的基本功,来不得半点虚假。

上半年的清明期间最忙碌,泉哥承揽了6个地方近200桌宴席,都是清明祭祖,最多的一个点在火炬区珊洲村,有96桌。泉哥说,从元旦至今,一天也没闲着,多数时候,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

4月10日和11日,左步村两场宴席连续举行。大清早,在泉哥的农庄里,工作人员正在往厢式货车装炊具,一个差不多齐人高的烤鸭炉,被拆解成几截后装进车厢。泉哥从小库房里拣出白色镶红边的厨师服和白色的纸帽,将食用油、调味料放进自己的车尾箱,将袋装的瑶柱和腰果等干货装进后座,泉哥说这瑶柱要500元一斤。

上午的宴席在他的家乡村庄阮氏大宗祠,宗祠隔壁一户人家94岁的老太太去世一个月,家人摆下解讳酒,感谢亲友和村邻。老太太生前养育了5个子女20个孙辈,与长子长媳住在一起,老太太一向身体很好,自己洗衣服,喜欢打牌,开朗乐观,一个月前无疾而终。

泉哥用的是祠堂里的土灶,还自带了两个煤气瓶和两个燃气灶。泉哥说这土灶有几十年了,不时有乡邻在这里摆酒,自己小时候常在这灶间玩,夏天玩累了,就在祠堂门口的麻石板上睡觉。

土灶烧的是10元一包的木柴,很多客人喜欢木柴烧出的饭菜味道,他说,当天16桌宴席柴禾费用是80元,在全部用煤气的酒楼则需要500元,也就是说,每桌酒席能省下26元钱。

当天的解讳酒宴上,泉哥在香芋扣肉上费时最长。土灶烧起来,泉哥将五花肉下锅,厨工将芋头削皮切片,到调制酱汁时,已经是2个小时后。泉哥将香叶、八角、桂皮、陈皮、蚝油、老抽、糖、海鲜酱、叉烧酱、南乳、生粉等配料倒进盆里,用力搅拌,揉捏,酱汁变成深褐色,泉哥用手蘸一点酱汁送到嘴边尝一下,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酱汁里藏着香芋扣肉的秘密。调制好酱汁,香芋扣肉入笼,还要蒸够2个小时。泉哥说,现在没有几个师傅愿意做香芋扣肉了,因为工序太繁琐,但许多客人就要他做这道菜。

专职烧鹅的厨师阮志军是泉哥的贴墙邻居,跟着泉哥做了10多年,早些年跟着自己的堂哥在珠海学了烧鹅绝活,到澳门做过多年厨师,烤出的鹅皮脆、肉嫩、骨香。

当天的宴席6点准时开席,泉哥在厨房里一刻也没闲着,厨工在厨房和餐台间风风火火,脚下生风,不一会,浑身湿透,门槛内外湿漉漉一片,磨光了的麻石板踩上去滑溜溜的。

上完最后一道菜,泉哥摘下帽子,脱去围裙和厨师服,一屁股坐到凳子上,疲惫写在脸上。他说,上菜时间要控制在25分钟左右,超过10分钟的话,很多客人就走了。

散席之时,桌上的菜肴还剩下一半,多数客人用塑料袋打包带走。泉哥说,乡村宴席吃完打包是习惯,客人各打包一样东西,很公平。乡村宴席的量都特别足,“不准备多一点,客人不满意。”泉哥这样说的。

这一桌菜,有10菜1汤,还有点心和生果,收费950块,价格比以前没有多少变化,一直在祠堂张罗的阮结宏老人说,陈庆泉的宴席很经济。泉哥对着当天的菜单感叹,最近什么肉菜都涨价,去年80块一斤的鲍鱼,今年卖到130块;一道鲍鱼拔丝西兰花,10个鲍鱼成本就要200块;原来30多块一斤的石斑鱼现在卖到88块;原来30多块一斤的虾现在80块;以前两三块钱一斤的毛瓜现在要12块。他说,做的都是熟客生意,不敢涨价,利润也就越来越少了。

主家为泉哥和厨工预留了一桌,该入座了,泉哥说:“我们做完菜就不想吃了,员工需要吃饭,我们才坐下来。”

新农村新派乡厨

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见到新派乡村厨师叶汉江的时候已是晚上7点,他正在村民老罗家商量着三天后酒席的菜单。已将菜名牢记于心的他飞快地在纸上写着,因为村里的另一户人家也等着他去开菜单。

老罗翻看着叶汉江自制的菜谱,很快就找到适合他家的酒席菜单。“每桌菜的价格在千元左右是我能接受的价位。”原来,叶汉江的菜谱不仅将各式菜肴分成了冷菜、热菜、海鲜,还将各种菜品混合,制成各个价格标准供户主选择。户主在翻看菜谱时能很快地查找到与心理价位一致的菜单,只需改变个别菜品即可。

叶汉江已经连着十几天没有休息,档期已排至今年12月了。“有户人家在春节时就向我邀约了,今年12月给他的母亲庆祝80大寿,让我去帮忙。”随着邀约不断增多,他还雇了几名厨师共同掌厨。

叶汉江曾经在市里一家星级酒店担任主厨,现在专职在农村做流水席。在这之前,村里的乡厨多是兼职厨师,哪家烧菜好吃村民们就请过去掌勺,而在农村条件越来越好的现在,更多的人发现了这个机会,成为了专职的乡村厨师,将星级酒店的好味道带到了农村,叶汉江的很多新式菜品就受到不少农村人的喜爱。

“有些居住在市区的市民也更愿意到老家办酒,甚至借亲戚家办酒。”叶汉江这样说到,由于生长在农村,他越来越感觉农村厨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五年前,叶汉江辞去了酒店的工作,自备绞肉机,开始专门做农村酒席。

“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厨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农家菜已满足不了需求,现在大家都喜欢吃一些新鲜有创意的菜品,这就需要厨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在叶汉江的菜谱上就出现了不少在酒店里才能找到的菜肴,如蓝莓山药、酸菜目鱼、极品鱼翅皇等。

“为户主办酒席时,我们会根据户主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也会根据客户需求去学习新厨艺、新菜品。”之前有位户主十分喜爱一家饭店的鸡汁黑鱼片这道菜,想请他在酒席上也制作这道菜。为此,叶汉江特地跑去吃了几次后,终于做出了客人指定的菜。

前不久,叶汉江还收到了村里的乡村厨师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通知。对像叶汉江这样的乡村厨师,区里各村都逐一进行了登记,并建立厨师档案。培训前,叶汉江填写了《农村群体性聚餐流动厨师登记表》,除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之外,从事厨师工作年限、何时参加健康检查、是否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内容也在表格之列。

培训中,如何进行食材的采购、储存、清洗、烹饪以及餐具的消毒是培训重点,还有预防农村食物中毒的要点以及对食物中毒突况的应急处理方法等。凡是在该区操办农村集体聚餐酒席的厨师,必须每年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如今叶汉江已在村里出了名,谁家有红白喜事都愿意找他。“菜烧得好吃,自然就有人找上门来。”叶汉江说,现在常常有档期“撞车”的情况发生,想要请到他做厨师,必须得提前一个月预订才行。

一条龙服务受热捧

“感谢亲朋好友们的光临,大家一定吃好耍好!”6月27号,是四川眉山市青神县黑龙镇陈老汉家娶媳妇的好日子,他在自家农院里摆了30桌“九斗碗”,招待前来贺喜的客人们。

“九斗碗”是指宴席的九大碗菜,也称坝坝宴,是四川地区汉族的特色菜肴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分别为: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烧肉、咸烧白。“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来称此场面,也是称赞菜多量足的意思。

上百人聚在一处,在一阵鞭炮响后,于漫天青烟中按男女的区别,辈分的高低,分散坐于一张张八仙桌旁,伸箸畅食,举杯畅饮。不远的地方,随地而挖的土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热气腾腾,简易的案板上堆满菜肴、餐具。腰拴一截油迹斑的斑围裙的厨师飞快地挥舞手中的锅铲或菜刀,一碗碗菜流水一样地端上桌子,主人家不停地招呼客人说人手少,菜不好,大家多多原谅…… 这就是川西坝坝宴的热闹场面。

“来者皆是客”是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淳朴的川西人遵循着“多个人不过多双筷子”的习俗,不求来客的礼物多么贵重,只图为喜事多添一份热闹。被邀的乡民会带来一些礼物以示答谢,几斤玉米或者一袋大米,又或者几斤黄豆。礼尚往来之间,坊邻的感情也不经意地被凝聚起来。

四川人民热爱坝坝宴,爱它吃不瞒天的豪放,爱它人头攒动的热闹,爱它白天黑夜的酣畅,更爱它裹覆乡土的极致淳朴。

随着社会的发展,坝坝宴也随之发生着改变。人们也不再拘于九道菜的形式和品类,除了肘子、墩子、酥肉、香碗这四大主菜之外,其余的菜品完全根据主家的经济实力决定。

陈老汉的儿子结婚办的坝坝宴,厨子是到县城里请的,是一个新成立的专业乡厨公司,可以提供坝坝宴一条龙服务。桌椅板凳、喜糖炒货、食材酒水,只要你愿意都能包干提供。当天来了五六个厨师个个统一着装,还佩戴了健康证,菜品味道巴适不说还很卫生,最关键的是价格实惠,确实比在餐馆、酒店办事好太多了。

“菜品质量要保证、卫生安全也重要哈!”本次坝坝宴的承办人杨建康,正和他的伙计们有条不紊地张罗着婚宴用餐。杨建康说,自己以前是西南航空的行政总厨,在职期间领着固定高薪,安稳又清闲。但拥有十八般厨艺的他却并不满于现状,于2012年初盯上青神的农村坝坝宴市场,经过一番考察后联合青神多家知名餐饮店成立起了一家坝坝宴餐饮公司,正式涉足农村坝坝宴。

杨建康是土生土长的青神人,从小就受着青神坝坝宴文化的影响,虽然自己做了厨师,但也没少吃别人做的坝坝宴。他一直认为青神的坝坝宴在菜色品质、硬件设施、卫生条件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的公司同时能把高档餐馆、酒店的服务以实惠的价格搬到农村坝坝宴。

“这几年农村坝坝宴市场竞争已经很大了,很多原来在餐馆、酒店工作的厨师,看到农村坝坝宴市场的红火,也都自立门户做起了坝坝宴” 杨建康说。

上一篇员工离职表

下一篇仪容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