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特点范例6篇

春联的特点

春联的特点范文1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

2.理解文中五副对联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通过朗读感受春联的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理解五副春联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

【课前准备】搜集春联。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自读课文,提出质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这红红火火、欢欢喜喜的节日里,神州大地流行着一种语言,它比串串的鞭炮更和谐,它比朵朵的窗花更美丽,它比阵阵的乐曲更动人。这种语言就是——春联,它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春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那春联美在哪呢?带着疑问自读课文,用“——”画出你看到的春联。(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让学生有的放矢的读书,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感受春联的内容美

1.交流展示

(1)刚才我们走街串巷,大略看了门上贴的春联,大略看一下(浏览)。那你看到哪些春联,这些春联又是什么内容呢?

(2)交流感受。

2.合作探究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想象,让学生能以春联为载体,调动积累,充分抒发心中所思所想,这样既可以更好地领悟春联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谁能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春天。指读、齐读。(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那美丽的春色,走进那美丽的春天。)

3.精讲点拨

三、感受春联的对仗美

1.合作探究

(1)春联的美,除了美在它的内容,还美在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二小节?

(2)交流板书:对仗

(3)什么是对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来说?

2.精讲点拨

(1)那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春联是如何讲究对仗的。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2)让学生自由讨论春联的特点,再让学生当小老师总结交流。

(3)春联讲究对仗,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要词类相当。现在你明白什么是对仗了吗?

四、感受春联的声律美

1.合作探究

(1)指读第三小节。看看这一小节还向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什么美?

(2)交流板书:声律

2.精讲点拨

(1)老师来读一副春联,读两遍。听一听哪一种朗读,读出了声律美?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范读,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春联的声律美,同时又学到了朗读的方法。)

(2)联系老师的朗读理解词语: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3)小结点拨:读起来抑扬顿挫,这样声音就有旋律、有节奏,这就叫做声律,它能给人和谐动听的美感,这就叫做——声律美。

(4)其实,正是因为春联讲究队仗、用词精当,所以读起来才会产生这种独特的声律美。你们看,我们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啊!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五副春联的声律美。

五、矫正反馈

1.读了课文中的五副春联,我感到大家还不够尽兴,在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春联,老师课前搜集了几副,不过是乱的,请大家一起来帮老师整理整理。(根据对仗要求,学生尝试整理)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春联,你觉得可以送给哪个行业,可别送错了哦。下面这些地方该选用什么春联?(出示一些各行各业的对联)

六、迁移运用

1.老师毛笔书写春联,激发学生创作春联的兴趣。

春联的特点范文2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这是一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每逢春节,不少人家喜欢用红纸写上副春联贴在门外。爆竹声里,千门万户焕然一新,给节日增添了许多吉庆的气氛。

相传,春联是由桃符演变来的。古时候,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有一个鬼门,门边有神荼、郁垒两个神人把守。遇有故意作恶的鬼,神荼、郁垒便将他们捆起来去喂老虎。因此,众鬼都惧怕这两个神人。过去人们迷信,为了驱鬼避邪,就用两块桃木做的板子,画上神荼、郁垒二神人的像挂在门外,这就是桃符。后来,人们开始在桃符上题写一些意思吉祥的联语。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木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 春节号长春”,可以说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春联。至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除夕时忽然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以示庆贺。从此,贴春联更加广泛和普及了。至今,我们民族这一古老的习俗仍然绵延不息,为许多人所喜爱。

怎样编写春联呢?春联是对联形式中的一类。所以,只要了解对联的一般特点,就可以试着编写春联了。对联,是诗词形式的一种演变,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对偶工整、平仄协调。

在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天安门广场上曾出现过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为“?”,下联为“!”。这副对联没有一个字,但每一个在那时已稍有觉悟的中国人都看得懂。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四人帮”一伙怒火填膺,而又愤懑无言的责问和抗议。这副对联,大概要算古往今来最短的一副对联了。最长的对联,要算是清末张之洞作的题屈原湘妃祠的长联,竟有400字之多。但是,对联无论长短,都要求上下联字数完全相等。上联4字,下联也须4字;上联7字,下联也须7字。对联是可以续字的,但上下联所续的字数也须一样多。清末,有个贪官搜刮百姓,腰缠万贯。为了粉饰自己,却在春节里贴出这样一副春联:“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当地百姓恨之入骨,有人便在上下联后面各续了8个字,变成:“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俱为山乎”。续字后的对联成了一副新联,但上下联字数仍然相等。

对偶工整,也就是说上下联中同一位置的词要求词性一致,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史学家范文澜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作为自己治学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副对联就对仗得十分工整。讲究对仗,这是对联的重要特点。

作对联还要讲究平仄协调。一般上联最后一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字用平声,一联中平仄交替使用,上下联相对的字要平仄相反。但这些格律都不是绝对必须遵守的。对联讲究声韵的目的是为了读起来声调和谐,悦耳动听。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写好以后多读几遍,凡拗口的字词统统换掉,直到完全顺口通畅为止。当然,这就需要平时提高文学素养,积累更多的文字知识才行。

春联的特点范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目,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的桃符就是指春联。过年时,每家都要换下旧春联,贴上新春联。

自从我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书法起,每年春节,写春联、送春联成了我的必修课。亲朋好友都向我索要春联。

牛年春节书写春联我觉得更牛气。前年我是习楷书,去年我又开始练习隶书,用楷隶两种字体各书写了一幅唐诗作品,参加了全国书法七级的资格考试。因此今年的春联我全部采用隶书书写。经过几年的书法练习,我觉得自己读帖、临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分析、处理字体结构布局的能力也大有长进,分析和运用基本笔画的技巧更熟练,因而今年春联写得较得体,隶书的特点也表现的较逼真。

在书写春联中,我也加深了对春联寓意的理解。注意对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联。例如我给快90岁高龄的太太送了这样一幅春联:上联是“春风惠我财源广”,下联是“旭日临门福寿康”,横批是“吉星高照”。意思是:阳光普照全家,祝老人幸福、健康、长寿,全家快乐。太太高兴极了,笑得合不拢嘴。

春联的特点范文4

“春蕾计划”自1995年开始在我市实施。十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省妇联的悉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妇联积极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深入进行社会动员,广泛开展媒体宣传,使“春蕾计划”经过起始阶段、创新阶段、深入拓展阶段之后,成破竹之势,蓬勃发展,深入人心。各级党政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国际友人和华人华侨纷纷参与,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涌现出一大批无私奉献的典型。到目前为止,“春蕾计划”的捐助者已遍布社会各阶层。全市已有4000多名贫困女童得到了资助,资助金额达100余万元,一大批贫困女童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还上了大学和中专。我市“春蕾计划”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全国、全省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全国妇联和省妇联的充分肯定,博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我们十年来所做的工作向领导、同志们、姐妹们简要汇报如下。一、基本做法

我市“春蕾计划”之所以能够开展得生机勃勃、如火如荼,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种做法:

第一,大力加强新闻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春蕾计划”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亮点和焦点。

“春蕾计划”是资助贫困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一项公益性事业。为了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必须使它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此,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做好宣传这篇文章,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推动整个活动的开展。

一是注重媒体宣传。在“春蕾计划”实施的初始阶段,为了使广大市民了解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重点开展了媒体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传媒向社会信息,为“春蕾计划”的实施宣传造势,使广大市民逐步了解了实施“春蕾计划”的目的。20__年“六一”节,我市妇联与《江南都市报》联合组织了“特困春蕾女童夏令营”活动,组织各县区20多名农村特困女童,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南昌大桥和南昌动物园,接受了乔家栅大酒店和欧亚快餐城的盛情接待,和城区小学生联欢,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儿童节。市委领导亲临开营仪式,为女童们授夏令营旗帜。中央、省市21家新闻单位对这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大力宣传了“春蕾计划”的重要意义,使这一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来电来信来函询问特困女童的情况,为女童们捐赠款物。在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下,“春蕾计划”在全市家喻户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二是注重活动宣传。为了深化“春蕾计划”的内涵,帮助下岗特困家庭的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从20__年开始,我们把“春蕾计划”的资助领域从农村贫困女童扩展到城乡贫困儿童,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心妈妈”活动。20__年3月8日,我们举行了“爱心妈妈”活动启动仪式,市直机关30多个单位的党支部和南昌华联外语学校参加,带头担任集体“爱心妈妈”,东湖区、西湖区20多名父母双下岗的特困家庭女童接受了捐赠。在启动仪式上,卢晓健副市长带头担任“爱心妈妈”,华联学校被授予“爱心妈妈”集体铜牌,受助女童怀着感激的心情讲述了被帮助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们与江南都市报联合在胜利路步行街广场开展了“爱心妈妈”征询活动,号召广大市民踊跃参与,争当“爱心妈妈”。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活动中,有300多位市民与农村贫困女童结成了帮扶对子,收到了“春蕾计划”捐款2万余元。20__年“六一”节期间,华联学校作为“爱心妈妈”先进集体,开展了“城乡孩子共蓝天”活动,组织南昌县10名贫困女童和本校学生共度六一,带领贫困女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举行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让贫困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各新闻媒体对“爱心妈妈”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春蕾计划”在全市人人皆知,成为市民踊跃参与的爱心行动。

三是开展网络宣传。我市妇联充分发挥现代网络的优势,建立志愿者爱心网站,无偿为“春蕾计划”提供服务。罗文芳为主的红叶轩网络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红叶轩”春蕾计划爱心桥信息,把我市贫困女童的求助信息发往全国各地,广东、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网友纷纷向我市“春蕾计划”捐款,汇款单从祖国各地寄到我市妇联。通过网络宣传,我市“春蕾计划”的宣传已辐射省内外,“春蕾计划”捐助者遍布全国各地。

第二,精心整合社会资源,实施各种形式的募资和结对行动。

我们在做好“春蕾计划”宣传这篇文章的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实施了资助城乡贫困失学女童的实际行动,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一是牵线搭桥。1999年,我们与《江南都市报》联合开设了“春蕾爱心桥”栏目,每期登出20名特困女童的名单和基本情况,向社会推荐贫困女童的求助信息,建立起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春蕾爱心桥”。通过宣传动员,牵线搭桥,结对资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各地读者伸出援助之手,一大批贫困女童得到了爱心人士的资助。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江南都市报》已出发“春蕾计划”爱心桥信息共20期,人数达400名。另外,我们还在中新社《视点》杂志搭建起了“用我们的双手帮助我们的女童”的爱心桥,吸引了多方关注,得到了许多海内外仁人志士的热心捐助。

二是结对帮扶。我们多方协调,通过“手拉手”活动,动员女 企业家协会会员、女领导干部联谊会会员与贫困女童结对,资助了上百位贫困女童的学杂费。同时,我们还组织女企业家赴港澳学习,带去贫困女童求助信息,动员港澳女企业家参与“春蕾计划”活动。江西旅港同乡会积极响应,带着华夏同胞的拳拳爱心,于20__年2月6日来到南昌看望贫困女童,捐资在新建县、安义县建立了两个春蕾女童班,帮助了108名特困女童重返校园。女企业家们不仅资助贫困女童读书,而且对她们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为她们今后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积极奔走,动员华联学校接受5名贫困女童免费上中学。十年来,通过多方努力,我们共帮助18名特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帮助5名孤儿圆了中学梦,协调了4个私立学校免费接纳了8个孤儿就读。

三是募集资金。为了更好地募集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方奔走,积极协调,20__年3月8日,与南昌市邮政局联系,在全市范围内发行了关爱妇女、关爱儿童明信片,募集资金25万元,建立起了关爱妇女、关爱儿童基金,用以帮助贫困女童。20__年情人节,我们在妇联助学网站上招募志愿者,义卖玫瑰花,筹款6163.21元,全部用于资助新建县流湖乡各村特困女童;利用“自然美”、“女人轩”沙龙活动,动员市民参与“春蕾计划”活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募集资金。

第三,宣传树立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社会各方面更加广泛地参与“春蕾计划”活动。

在“春蕾计划”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无私奉献资助贫困女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我们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和新闻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表彰了他们为“春蕾计划”作出的贡献,重点宣传了罗淑兰、邓建国等人的事迹。

全国优秀企业家、江西省政协委员罗淑兰女士从1998年开始,资助我市南昌县等5个县区的贫困女童。1998年,她捐资3万元,资助南昌县65名女童完成小学五年的学业;20__年7月,又捐资2万元,帮助5个县区的5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女生入学;同年9月,罗淑兰夫妇顶烈日、冒酷暑,来到南昌县走访受助女童,一路播撒爱心,向65名贫困女童再次捐款36000元。罗淑兰女士捐资助学十分慷慨,但自己生活却十分俭朴,至今祖孙三代仍住两室一厅的套房。为了宣传罗淑兰女士奉献社会的精神,唤起人们对贫困女童的关注和爱心,我们广泛宣传了罗淑兰女士的事迹,授予她“爱心妈妈”称号,并推荐她在全省“爱心妈妈”报告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

20__年8月,广东巨星影视公司董事长邓建国在江西拍片期间,了解到我市“春蕾计划”详情后,慷慨解囊,捐资10万元,用于资助40名特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召开新闻会,对邓建国先生的善举进行了大力宣传。省武警二支队主动与我们联系,为150名贫困女童提供资助,我们宣传了他们新时代人民子弟兵的风彩。深圳江西企业家于建平、黄绍文、黄绍武总经理于今年春节出资2万余元资助了50名城乡贫困女童,并将长期帮扶这些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们采取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了他们扶贫济困,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事迹。

在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感召下,英雄城出现了“爱心热潮滚滚来,春蕾之花处处开”的喜人态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踊跃加入到“春蕾计划”活动中来。在我们的多方努力和争取下,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139,192元,共有618人奉献了他们的爱心;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149,855元,共有610人给予贫困女童无私的关爱;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215,860元,有671人捐款;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230,930元,捐款人数达到853人;20__年,募集“春蕾计划”资金175,000元,捐款人数达1004人。

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春蕾计划”在我市尤如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势。

二、几点体会:

我市的“春蕾计划”活动之所以能够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大踏步前进,总结起来,我们主要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推动“春蕾计划”活动蓬勃开展的前提。

我们在开展“春蕾计划”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妇联、省妇联、省妇儿工委办公室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亲临关爱妇女、关爱儿童邮资明信片发行仪式。市长李豆罗亲自为明信片题词,市委市政府领导雷武江、卢晓健积极带头参与“春蕾计划”活动。从20__年开始,时任副市长的雷武江同志就开始扶持2名春蕾女童;在20__年爱心妈妈活动中,副市长卢晓健带头扶持了一名特困女童。领导的争先带头,为“春蕾计划”的实施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新闻媒体积极而广泛地配合,为“春蕾计划”的实施增添了活力。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才使我们的“春蕾计划”始终生机盎然 。

第二,帮群众之所需,是“春蕾计划”能够蓬勃开展的关键。

在实施“春蕾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把救助贫困女童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是“春蕾计划”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由于我市地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有些偏远村落的经济相对落后,加上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和封建习俗,农村贫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比较困难。在城镇,一些因下岗、失业处于低保线家庭、单亲贫困家庭、贫困的残疾人、纯女户家庭的子女读书也非常困难。我们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积极动员各级妇联收集特困失学女童的信息,经调查核实,建立信息库,及时把资金募集和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重头戏来抓。因而“春蕾计划”能够深入人心,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

第三,紧密结合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是“春蕾计划”深入开展的有力举措。

在“春蕾计划”施行过程中,我们坚持把“春蕾计划”与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春蕾计划”活动取得成功的一项有力措施。“春蕾计划”能否顺利开展,并长期坚持下去,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市妇女儿童发展“两规划”的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受教育权,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显得尤为突出。我们把“春蕾计划”与维权工作相结合,同时与计划生育工作和助残助困紧密结合,发动社会力量来帮助那些单亲家庭的贫困女童,帮助那些靠老人抚养的孤儿和残疾家庭的贫困女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既维护了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又促进了女童整体素质的提高,改善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发挥品牌效应,是推进“春蕾计划”深入开展的重要环节。

十年来,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打好“爱心桥”、“爱心妈妈”、“春蕾学校”三张王牌。这是我市“春蕾计划”活动取得成功的一大特色。

春联的特点范文5

2月6日晚,武汉市汉口吉庆街热闹欢腾,年味浓郁。舞龙舞狮、猜灯谜、吃汤圆、赠楹联、闹元宵……一批文化名人与草根艺人同台献艺,和江城市民共度元宵佳节。长达两个小时的“名联写名人吉庆闹元宵”活动,现场掌声笑声不断,舞台周围水泄不通,连天桥上、二楼走廊处、周边的住户阳台都被观众挤满。在广播直播中,听众和网民发来几千条短信和微博留言。

这是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楹联学会主办,湖北之声、湖北楹联学会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春联大赛评选揭晓晚会,也是湖北之声在2012年策划的“文化传万家”系列活动的第一场重头戏。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王茂亮、武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功卓等领导出席现场并为荆楚文化名人赠联,陈连生副部长当场评价:“湖北之声春联大赛连续举办了33届,这一届是举办得最好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在湖北之声“名联写名人、吉庆闹元宵”策划案上批示:“此创意很好!”

创意之一:名联与名人妙对 展示人文荆楚名片

大家利用传统佳节之际重温中国文化独有的情怀和意义,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春联,作为年节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受到广大华人的喜爱。从1978年起,湖北之声(原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就以“春联”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为载体,举办了“精彩中国春联大奖赛”,至今已成功举办32届。30多年来,共征集到160万名作者撰写的春联1280万副,内容涉及历年重大事件,成为一部反映改革开放30年的独特编年史,影响遍及海内外。2004年,中国楹联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把全国唯一的“中国联坛之声”这个称号授予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成为湖北独特的文化品牌。

2012年初,湖北之声基于推进文化强省的媒体责任,策划设计了贯穿全年的《文化传万家》公益活动,春联大赛被纳入首选计划。近年来,广播举办春联大赛越来越受到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怎样让第33届春联大赛品质更高,影响更大?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湖北之声将本届大赛的创意定位于“弘扬传统文化,推广荆楚名家”,特设了一个“名联写名人”的全新项目。一是选择了50多位湖北文化名人,制作成“湖北文化新名片”公益宣传片在全天节目中播出;二是通过广播、网络等各种渠道邀请著名楹联家、书法家和广大听众,为文化名人量身创作和撰写春联书法作品。由此,文化名人、普通受众、特色春联,通过传统文化的纽带,紧紧联系在一起。

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征集到为荆楚文化名人量身写作的一千多副春联。经过精选,在“吉庆闹元宵”活动现场,由与会领导向名家当场赠送楹联,成为活动最大亮点。“一声醒木惊天地,数部评书鉴古今”囊括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一生的艺术成就。“文章醒世惊风雨,潮海腾龙卷浪潮”将著名作家刘醒龙其人其作跃然纸上。“仙子三声千座醉,紫微一放满堂红”让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子微的优雅声腔回响耳畔。“小说著长篇史述张居正,文坛赢大奖名镌沈雁冰”,让著名作家熊召政激情澎湃,现场挥毫泼墨:“荆楚争跨越、江汉引春潮。”

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中,大家再次领略到中华楹联的魅力,也对荆楚文化大家的艺术成有了更多了解。

创意之二:佳节与老街相映 传承民俗文化基因

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让春联这种民俗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春联大赛揭晓晚会必须寻找能唤起大众共鸣的时间节点和空间载体。经过认真考察,湖北之声在活动时间上选定了元宵节,在空间上选择了汉口吉庆街。这是因为“贴对联,闹元宵”最能唤起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而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吉庆街,因其排挡饮食文化和民间说唱文化闻名中外。改造后的吉庆街保持着古朴的建筑特色和表演风格。2012年1月1日晚,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吉庆街考察后十分满意,并反复强调:“特别要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汉味’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

对联、元宵节,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排挡文化和饮食文化更是时展过程中成长的“汉味”民俗文化。“名联写名人吉庆闹元宵”活动,就是要把春联、元宵佳节这种传统文化和吉庆街市井文化的基因,通过一个时空的组合和集中展示,得到传承。事实上,在活动现场的安排和布置中,不仅仅有春联,还有到处悬挂供游人猜赏的灯谜,有面塑、转糖人、窗花剪纸等民俗艺术展示,让当晚的吉庆街,成为民俗文化汇聚的大舞台。

创意之三:精英与草根同在 回归文学艺术源流

“吉庆闹元宵”活动邀请文化名人和草根艺人同台献艺,与普通市民共庆元宵,宗旨是让文化精英“植根民间,回归民间,深入基层,传承万家”。

湖北之声邀请了十多位具有较高艺术成就、为繁荣湖北文化做出贡献的文艺界名人,如熊召政、彭青莲、何祚欢、方石、董宏猷、陆鸣、刘子微、田克兢、张明智、朱世慧、青年演员谈元、邹伊娜等齐聚吉庆街,登台献艺,与民同乐。同时,还邀请到吉庆街的多位草根艺人,与大家名角一起登台展示舞狮子、民乐、大鼓、相声。精英与草根相互欣赏,相互启发。几位老艺术家深有感触地说,“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晚会让我们从民间艺人身上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也被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原生态的表达、执着的追求、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创意之四:大雅与大俗媲美 共飨民族文化盛宴

两个多小时的现场活动中,湖北之声将文化名家和草根艺人分别组成吉庆队和元宵队两大团队,大家轮番上场PK。这期间,穿插对湖北戏曲、曲艺、文艺等文化成果的介绍,让湖北文化成就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水到渠成;邀请一位位名家走上舞台,赠送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对联,让名联和名家交相辉映;品汤圆、猜灯谜等互动游戏轮番推出、花样翻新,让民俗风情再展神韵。

PK阶段,彭青莲表演楚剧《赶会梳妆》,她嗓音圆润甜美,眼波流转、娇媚欲滴,尽显大家风范;吉庆街艺人的民乐连奏“步步高”,抒发着新吉庆街的全新风貌;湖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吟唱《江山无限》,将京剧唱腔与通俗歌曲结合;热心听众的相声《戏说人生》,笑谈百姓生活之乐,不论谁出场,都赢得无数热烈掌声。吉庆队和元宵队你追我赶,大家越比越带劲,越演越快活。

春联的特点范文6

宴开桃李园中,亦觞亦咏;

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

这是一副描写镇江金、焦二山烂漫春光中文人墨客饮酒题咏的对联,短短20字,勾画出一派宜人景象。这副对联是镇江名儒吴季衡专门为著名老字号酒店宴春酒楼特意创作的,上下联第一个字将酒楼名号“宴春”二字嵌入。

宴春酒楼对联的创作有一段趣事。清末,镇江城有个叫蒋铭山的人,是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镇江站人。一天,他去顺兴楼菜馆吃早点,见盘中肴肉不够新鲜,便责问老板。老板向他笑道:“你想吃得好,不如自己开店!”一气之下,蒋铭山便在万华楼菜馆遭焚后的旧址上,兴建了个酒楼。酒楼落成之日,蒋铭山邀请了镇江城内文人雅士及社会名流聚会。酒过三巡,蒋铭山拱手道:“本人已给酒楼命名为宴春,谁人能用宴春二字作副嵌字联。”席上,名儒吴季衡当即咏出一联,上联用李白《春夜宴请诸从弟桃李园序》中诗句意,下联用坡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意,由点到面,有情有景,对仗工稳,还将镇江名胜金、焦二山写入,十分雅致,受到席间众人推举。

事后,蒋铭山请著名书家挥毫,并将此联雕刻在两条木板上,悬于店堂两侧。从此,宴春酒楼伴随着这副对联名满全城,加上酒楼厨艺不凡,店里的水晶肴蹄、蟹黄汤包、白汤大面在镇江城更是首屈一指。名店名肴名联,遐迩闻名,远播海外。1989年,宴春酒楼的水晶肴蹄获得全国饮食业金鼎奖。尝宴春美味,品老店名联,实在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雅事。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清话,问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这是京江第一楼门联。京江第一楼位于城西天主街中段,高临大江,众舶鳞集楼下,为当时著名茶肆兼酒楼,后更名大雅楼。原京江第一楼门联仅为八个字:“大江东去,淮海南来。”清末小说家吴沃尧《糊涂世界》一书中,曾述及镇江京江第一楼门联,联句文字简洁有力,后设书场,极切合地点。后原联被加成此长联,上联沉着,下联雄豪,不仅切地,又巧妙地将此楼的服务范围、经营特色涵盖其中,一洗过往客商风尘,用语典雅含蓄,较之原作乃锦上添花。

清末,镇江长江边上有家酒楼,名叫缦蓉楼,酒楼内悬有一副对联:“谁为翔渚灵妃,倒三尺金尊,杯底吸来焦岭月;就是倚楼旧主,仗一枝玉笛,袖边吹起大江涛。”此联构思奇特,为楹联大家、镇江籍人赵曾望所撰,气象豪放,声调铿锵,切地切景,堪称佳作。

沽酒客来风亦醉;

买花人去路还香。

这是清代镇江某菜馆的一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店里的酒好,闻闻酒风都能醉人,开下酒坛便有十里香气;下联讲的是店老板不仅开菜馆,还经营应时花木,生意不错。那时候,在城里五条街网巾桥、梦溪园一带,酒楼菜馆代售花木盆景的很多,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和客商游人,难怪鲜花被买走了,路上还留有香气。

旧时,镇江城内有一酒楼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城东的桃源酒楼也有一副对联:“诸君能知味者;此地可避秦元。”大西路附近一枝春素菜馆店堂内有两副对联:“一席琼枝能益寿;满堂嘉宾似逢春。”“古迹尚存三昭洞;名厨最数一枝春。”分别是镇江焦山定慧寺主持茗山法师和金山寺主持慈舟法师所书。

上一篇生化妊娠

下一篇法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