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范例6篇

舒婷范文1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著名诗人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原名龚佩瑜。上幼儿园时,她妈妈觉得这个名字不爽口,小朋友们都不会叫,遂改名为龚舒婷。1979年,她用“舒婷”这个名字在《诗刊》发表处女作《致橡树》,并一直沿用至今。有趣的是,舒婷成名之后,她所在的厦门市竟涌现出273个叫“舒婷”的女孩。

舒婷15岁时便到闽西山区插队,三年后回到厦门,当过统计员、纺纱工、焊锡工等,看上去与文学一点都不沾边。但无论是哪种工作,都无法阻遏她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致橡树》发表后,立即风靡全国,成为当时各种朗诵会的必备作品。紧接着,她创作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后被编入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她的第一部诗集《双桅船》荣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舒婷也与北岛、顾城齐名,成为中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舒婷的散文也写得很好,文字简洁、优美,其名篇《真水无香》曾使她获得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奖”。《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一代青少年的心声,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节选了这篇文章。

顶级示范

花 事

舒婷

早晨坐到书桌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撤去窗台上隔夜的残花,取一把花剪,下楼往院子前自家花圃里寻芳。

先剪几朵半开的栀子花,厦门人又把它叫做香水花。其花瓣洁白无瑕,香气却如贵妇人般浓烈华美。原先有两株并立,每年都开得轰轰烈烈,赠友送邻,大受欢迎。去年暴雨推倒院墙,压伤一株,移至后园,今年方获新芽。另一株也许因劫后余悸,也许有失伴之痛,枝瘦叶黄,却仍尽心结蕾。我怜惜它气力不佳,下剪只挑单朵;若有未开的并蒂花蕾,便留着,让它装扮自己。

择两朵大丽花。有人把大丽花与芍药混淆,查书,知其有别。已是暮春初夏,大丽花本当偃旗息鼓,今年却不甘就此谢幕。虽然花朵越开越小,花色驳杂,好像爱俏的小姑娘调不匀脸蛋上的胭脂。就凭这份对春天的苦恋,我也喜欢。

瓶花的背景上衬几丛小白菊,此时它正当令。小白菊原是人家花盆里去年的枯枝,移到鸽粪垫底的园土里,立时不加节制地疯长,只好不停地修剪它。剪削下来的枝条在边边角角随插随活,于是满园都是这些天真无邪的小花朵,真是采集不尽。邻人看了眼红,也来讨苗。任其折去,不知何故,不能成活,气极,拔出扔在院子里曝晒。我婆婆见了可怜,捡回插到园里,两天后又挺腰拔节,神气活现的。

留下向阳长廊上六七十盆花卉舍不得下剪,如一串红,从去年秋末一直开到现今,半年有余,枝条都已见憔悴,花序仍此谢彼生,鞠躬尽瘁。有一盆四色太阳花,开得甚是爱煞人。书上说此花不能过冬,属一年生草本。于是去年冬末,我将它们倒往墙角。今年不知何时,墙角竟衍生出一大片娇滴滴的花锦来。北方人叫它“死不了花”,果然死不了!

名贵者如玫瑰,是家传的品种,也是我当年的“陪嫁”之一。当初带来20多盆,天灾人祸,只剩10盆左右。去年以来,所有笔会都一起绝迹,便有很多时间走到凉台上望天,望木棉如何脱叶,如何嫣红,顺手替玫瑰拔去杂草,翻土,捉虫。那玫瑰也多情,有人呵护便分外爱撒娇起来。一朵“和平”直径可达20厘米,且历时半月不败;另有一盆“法国小姐”竟结蕾25个。父亲劝我剪除大半,只留三两个,花朵才会肥硕。我却反对在花界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就让它小小地锦簇着,像一个多子多福的大家庭。

丈夫的宠物是盆景和仙人掌。他常背着手踱到阳台,与那些三两叶子吊着的虬枝和傲然兀立的刺球对视,相互默默,居然很男性地互通气息。谁知有一天早晨,发现最优秀的盆景不翼而飞,数数竟遗失18盆。欷歔半天,束手无策,劝丈夫将余数搬到屋顶平台,丈夫以不能随时“召见”而拒绝。过一星期,小偷熟门熟路又来光临,将所有盆景及几盆珍贵的仙人掌囊括而去。我和丈夫趴在阳台往下望,只见邻院的墙根扔着两个最没品位的瓦盆。丈夫绕道去取,我用竹篮将两个价值四角钱的瓦盆接应上来。和丈夫商量在阳台贴一布告:“若有中意之株请君拿去,不可将盆如此乱弃,彼此费事。”

于是有一天,丈夫买了水泥,敲破几个啤酒瓶,在阳台和围墙上敷设保护层。父亲又送来20盆榕根,而今迈步从头越。存留下来的仙人掌都是些草球,却争气,刚立夏,便有鲜艳的花苞凸出。丈夫却不喜欢,说榕和仙人掌本色就是冷峻而孤傲,一开花则脂粉气了。我打抱不平,将它们搬到我的属地,告诫丈夫不可让它们感觉到被人嫌弃。花和小动物一样受不得委屈呀。

长廊上诸君,贵贱虽有世俗之说,在我看来却是春色平分。不过,我比较偏爱一盆四季桂。丈夫屡次要移往园里,被我坚留。那种香气,吸吸鼻子却无,走来走去到处都是。令我忧郁莫名,令我心中隐隐作痛,令我的目光无处投递的那种彷徨是什么呢?

顶级作文经

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书

舒婷范文2

关键词:舒婷 爱情诗 女性意识

在当代新诗发展史上,舒婷的重要贡献在于她的诗接续了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感这一在50-70年代受到压制的线索。与同时代的其他朦胧诗人相比,“舒婷更偏重于爱情题材的写作,在对真诚爱情的呼唤中融入理想,展露出一种强烈的女性独立的意识”[1](P268)。纵观她的爱情诗,其女性意识既有现代的一面,同时又深深打上了传统的印记,在对两性形象及其关系的探寻上,呈现出一种传统和现代相互交融的复杂风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留在读者记忆中的是舒婷作为抒情诗人所传达出的一种新的爱情观,而对其中所包含的矛盾性重视不够。这种美化与简化的解读实际上遮蔽了舒婷诗歌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真实完整的舒婷的认知。当朦胧诗人逐渐淡出读者的视野,甚至连舒婷本人也开始转向散文写作时,重读舒婷所引发的不仅仅是她作为一个女性诗人的意义,而且是一个事关中国女性写作困境与出路的重要话题。

一、现代语境中的古典少女情怀

作为朦胧诗派的主将之一,舒婷的诗歌集中表达了上个世纪70―80年代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的渴求与希望。在政治乌托邦理想的驱动下,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是“铁姑娘”“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巾帼英雄,女性的性别特征荡然无存,女性和男性一样陷入到政治的狂热之中,成为政治呐喊的动物。与此同时,人性、人情等被视为文学表现的,爱情则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受到猛烈批判,甚至结婚也要在革命的名义下结成“革命伴侣”。然而,政治的压抑并不能抑制人们对爱情的渴求,反而使得这一渴求更为强烈。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下,舒婷在政治刚开始解冻之时,就以朦胧诗的形式发出了爱情的宣言。

对女性而言,爱情不仅意味着女人源自天性的本能追求,而且是女人确证自我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相比,舒婷独特的艺术个性就在于她很少以理性的姿态正面介入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溶解的秘密”[2](P143)。这一独特的艺术个性,使得舒婷的爱情诗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象征性,其情感的抒发明显带有个人和时代双重复合的特征。

代表作《致橡树》作为新时代的爱情宣言书,无疑成为新时期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性作品。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歌表达了一种以独立的人格为基础的新的爱情观念,向爱情这个古老的诗歌题材,灌注了一种新的人生理想。”[3](P141)在相爱中,不是对爱人有所依附或者忘我奉献,也不是“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而是要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里,诗人对人格独立和尊严的强调,实际上揭示出了现代爱情的实质,因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倘若失掉了个性和尊严,也必然失掉爱。”[4](P9)这是对传统的依附型和奉献型爱情观的否定,成为新时期文学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与此同时,诗人在强调人格独立的同时,并没有刻意突出两性之间的某种对立,而是描绘了一幅双方在共同的人生理想追求中所达成的心灵默契的温馨画面:“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该诗的新颖之处,在于把男女双方有共同的事业追求作为现代爱情的基础:“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在强调女性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同时,并没有否定男女性别上差异的一面:“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诗人虽然拒绝做“攀援的凌霄花”,但仍然选择要有“红硕的花朵”。这一选择显示出诗人对中国传统女性性别特征的认可,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以“花”来比喻女性自古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更是习以为常。由此可见,舒婷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既有传统女性温柔多情的一面,又具有现代女性自尊自强的一面,是集古典美和现代美为一炉的新时代女性。

但这种熔铸是艰难的,一方面要坚持传统,另一方面又要贯彻现想,这就使得舒婷的探索主要局限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是其诗歌的主基调。比如在她的诗歌里,读者可以经常发现她对诸如夫唱妇随、温柔贤淑、温柔多情等传统女性品格的认可与赞赏,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男刚强女阴柔”等传统观念的认可。因此,在《神女峰》中有“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M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所表现出的对男性皈依的向往;在《赠》中有“如果你是火M我愿是炭”“如果你是树M我就是土壤”所表现出的对爱的牺牲奉献;在《春夜》中有“我愿是那顺帆的风M伴你浪迹四方”所表现出的对爱人的亲密依附;在《双桅船》中有“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所表现出的对两情相悦心灵相通的渴望。这表明舒婷在价值取向上,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留恋和皈依,在某种程度上只是重复着五四时期关于“爱”和“人性”的主题,明显带有80年代文学启蒙的色彩。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致橡树》在女性意识和个性意识这两个层面上阐述了诗人对人的关怀,就带有这种明显的启蒙意义。这是一首爱情诗,历来的爱情诗多柔婉缠绵,本诗却一反传统情诗的风格,奏出了现代女性尊重自身价值、保持独立人格、弘扬自我追求的时代强音。即女性应当和丈夫一样,以自己事业的成就立足社会,双方应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承担逆境的考验,共同分享幸福与成功。”[5](P194)这就意味着,舒婷这首受到广为赞誉的诗歌,在总体思想倾向上依然没有超越80年代思想启蒙的限度。

从总体上看,舒婷爱情诗中女性对自身角色的定位显示出诗人对父权话语下女性社会角色和分工的认同,本质上仍然是“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同样能够办到”的另一种表达,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不彻底。虽然诗人在《神女峰》中对“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进行了大胆的质疑;在《惠安女子》中对女性品行的“被看”悲剧有深沉的反思;在《致橡树》极力宣传爱情中男女人格的平等,但诗人并没有全面否定传统的女规范,只是对诸如对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贵妻荣等带有女性歧视色彩的传统观念的否定与坚决背弃。

究其原因在于朦胧诗兴盛的80年代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代,受制于时代和个人的因素,在“传统与现代,与旧的伦理道德之间,舒婷进退徘徊,对传统伦理和道德理性的反叛并不坚决彻底,终于忍不住流露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妥协和回归。”[6](P62)这就决定了舒婷笔下的女性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现代语境中的古典少女情怀,其笔下的女性诉说总是保持着一种古典式的温婉与柔情,内心深处对男性的依恋之情不时流露于笔端。从这个意义上看,舒婷诗歌的反叛是有限的。但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前人所未发,发前人之不敢发,舒婷的探索依然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绝不能苛求作者,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她的作品,而是要把这些作品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考察,“必须把它与那些同它具有相同性质和效用的东西加以比较”[7](P275),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我们就会产生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读。

二、召唤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女性意识不仅关涉到女性自身性别意识的觉醒,而且关涉到女性眼中男性形象的建构。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频繁交流,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及其创作,被中国理论界和作家广为认识和接收,并大量应用于实际的研究与创作中。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作家虽然深受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但中国特色更为明显:“她们在反对阳性中心,而我们在寻找阴性的世界,一个愿意向阳性退赔若干领土的阴性国度。中国的女性在经历双重幻灭后正面对困惑,有些不知所措。她们既经历了普遍的偶像幻灭,又经历着特殊的对男性偶像的幻灭。当西方妇女在大煞男子汉的威风,破骑士对妇女的‘礼貌’时,中国妇女从劳动服里退出来后要求受到特殊的女性待遇,包括‘骑士’‘风度’对妇女的尊敬和怜爱。她们在寻找真正的男子汉,她们想做真正的东方女性。当她们失望的时候,她们经历了对男性偶像的幻灭感。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艺术(包括电影)里就是召唤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8](P5-6)对舒婷而言,虽然她在散文中声称“我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9](P101),但她的创作中却又时时表现出女权主义的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她对诸如妇女命运、爱情平等的关注上,而且表现在对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召唤上,这一追求集中体现在他笔下的男性形象身上。

舒婷笔下的男性大都以她认识的北方青年诗友为原型,他们是那个特定时代的早醒者和孤独者。社会和自身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时牵动他们敏感的心灵,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建功立业、不甘沉沦的传统士大夫品格,以及儿女情长、重情重义、善解人意、尊重女性、呵护女性等现代好男人品格,是集阳刚美和阴柔美于一体的理想男性形象。

首先,在外表上,理想的男性形象要有阳刚之美。在诗歌中,诗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传统男性阳刚之美的欣赏与肯定。《兄弟,我在这儿》中有这样的描述:“你原属于太阳M属于草原、堤岸、黑宝石的眼眸M属于道路、火把、相扶持的手M你是战士M你的生命铿锵有声M钟一样将阴影/从人心震落M风正踏着陌生的步子走开”。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男性阳刚的外表,但整首诗的意象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男性阳刚之美的欣赏与肯定,这种美是女性所没有的。这里的“你”,属于“草原”、属于“堤岸”,而“草原”与“堤岸”都具有宽广、伟岸的意象;“你”属于“道路”、属于“火把”,道路是绵长的,具有男人才有的厚重与执着,火把是热情的,具有男人才有的热血与方刚;“你”是“战士”,具有战士的坚毅与勇敢,生命“铿锵有声”,连风也“踏着陌生的脚步躲开”。这表明诗人理想中的男性要刚强不屈,凛然无畏,充满了雄性的伟力与昂扬的斗志。

其次,在内涵上,理想的男性还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一般人眼中,多愁善感属于女性,男儿有泪不轻弹,对男人而言,理想和事业高于一切。舒婷的爱情诗颠覆了时期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的男性形象,突出了现代男性内心深处柔弱的一面。诗人并不认为多愁善感仅仅属于女性,理想的男性也难免儿女情长,他们都有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律动都不时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泛起阵阵感情的涟漪。在《落叶》中,舒婷刻画了这样一位林黛玉式的多情诗人。这个“你”“轻轻叹着气”,究其原因“既不因为惆怅/也不仅仅是忧郁”,而是因为在送我回家的路上,“那落叶在风的撺掇下/所传达给我们的/那一种情绪”。显然,诗人笔下的男主人像林黛玉一样,是一位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的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渐远而事业无成,有着最深、最痛苦的心灵体验。与此同时,舒婷在诗歌中还表现出对男性在理想追求过程中的精神痛苦的深切理解和同情。在《童话诗人》里,舒婷以诗人顾城为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向往美好,一意孤行寻找自己乌托邦世界的男人形象:“你相信你编写的童话M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M你的眼睛省略过M病树、颓墙M锈崩的铁栅M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新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这个男人虽然看到了“病树”“颓墙”般的社会现实,但是他却只是一味地逃避,只敢相信自己编写的童话,试图用童话里“幽蓝的花”般美丽的语言来隔开他眼前所有的丑陋,永远蜗居在早就产生怀疑的童话般的精神家园里。如果说童话诗人只是在内心让舒婷女性柔软的心房充满感伤的话,《赠》里的男人形象则让诗人内心充满着由内而外的悲戚。“我为你扼腕可惜M在那些月光流荡的舷边M在那些细雨霏霏的路上M你拱着肩,袖着手M怕冷似地M深藏着你的思想”。这样的男人身无他物,在寒冷的天气里,只能自己给自己保暖,这不仅给自己冰冷的身躯,也给自己挨冻的心灵。可是,就是这样,“我为你举手加额M为你窗扉上闪熠的午夜灯光M为你在书柜前弯身的形象M当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M说春洪又漫过了M你的堤岸”。在寒冷中,他没有屈服于寒风的恣虐,而是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和他人一起分享觉醒的快乐。由此看来,这个男人身上有着古代困顿书生的一切特征:不屈于逆境,在逆境中吸取知识,徜徉书海,能独自舔抚自己的忧伤。

总之,舒婷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中国文学中自屈原以来的潦倒文人和落魄文人的诗歌精神。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思想,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同时又有一颗敏感而柔弱的内心,体现出一种阴柔美,阳刚精神与落拓情怀混杂于一体,散发出80年代特有的感伤气息。

三、两性关系建构上的男性眼光和价值标准

女性意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两性关系。爱情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最能体现两性真实的生存状况及社会处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性和女性关系常见的比喻是阴/阳,树/藤,磐石/蒲苇,等等,其背后所反映的是两性关系上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思想。女性不仅在人身关系上依附男性,而且女性价值往往也只能通过男性表现出来。因而相夫教子成了女性生活的主要内容,夫唱妇随成了女性言行的基本准则,夫荣妻贵成了女性人生的最高理想。虽然这一传统观点,在五四时期的第一次女性写作高潮中受到全面质疑,提出了爱情婚姻中女性作为人的权利的要求,但随即面临着“娜拉走后怎样”的迷茫。80年代的女作家接过了五四启蒙的旗帜,她们试图突破男性中心意识的重围,努力建构女性主体。但遗憾的是,“女作家对女性主体性的艰难建构,远未形成足以扭转男性中心文化专制局面的力量。而且,很多作品虽然在话语方式和叙事风格上与传统话语体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真正控制话语权的男性中心观念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即便是被女性作家自身无数次颂扬的爱情,也无不以男性的眼光和价值标准作为取舍的依据。”[10](P64)这一遗憾在舒婷的爱情诗中同样存在。

一方面,舒婷站在女性觉醒的角度对男性中心主义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主张两性关系上的平等。在《致橡树》中,她宣称“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M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而是要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枝木棉M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她明确提出,女性要求和男性一样在爱情中有相应的地位,而不能只是作为男人的陪衬和附属。另一方面,她对男性中心主义又不是绝对否定,而是潜意识里承认男性性别上的优势,认同传统性别文化下的女性价值取向标准。在《致橡树》中,诗人并不是要求女性要像男人一样有树的形象,她只是要求以木棉的姿态站在深爱的男人旁边。虽然木棉也有挺立的形象,可它毕竟不能像树一样遮挡狂风暴雨。可见,诗人在内心深处还是认同女性的价值只有通过男性才能显示出来这一传统的世俗观念。《神女峰》“表现了对女性长期受压抑的愤怒和悲哀”[11](P191),进而发出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M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爱情宣言。这一源自女性生命体验的呼唤,虽然震撼人心,但诗人内心深处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女性潜意识深处对男性的依附。也就是说,诗人虽然表面上反对女性对男性做出牺牲,号召女性大胆追求现世的幸福,但其潜台词是提醒女性要珍视自己的牺牲,不要把这种奉献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不能让男性忽视了自己的奉献。“美丽的忧伤”,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的闺怨诗的现代翻版,“就此而言,舒婷还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女性自觉,她的女性意识是在某种承认既定男权中心的社会秩序里所抒发的女性人格与生命的需求,女性与时代同构。”[12](P126)据此而言,舒婷在对现代两性关系的建构与呼唤中,始终没有摆脱男性的眼光和价值标准的潜在影响。

舒婷爱情诗在爱情观上所表现出的调和色彩,既源自于传统对女性的性别角色的规范,也来自于女性传统心理的积淀。承载着千年性别枷锁的现代女性,虽然获得了在法律保障下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权利,但这种平等是表面上的平等,她们并没有获得在尊重性别差异基础上的男女之间的真正平等。女性言说的话语方式和文化资源都是男权性的。舒婷的个案表明,中国当代女性写作要想真正超越男权文化的藩篱,建构女性自我认同的主体意识,依然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这正是今天我们重读舒婷的意义所在。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创新及其文本阐释”,项目编号:[14SSD012]。)

注释: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刘福堂译,[美]弗洛姆:《爱的艺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刘树元主编:《中国现当代诗歌赏析》,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杜昆:《知识分子的荣与衰:论舒婷的创作转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7][美]勒内・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8]郑敏:《女性诗歌:解放的梦幻》,诗刊,1989年,第6期。

[9]舒婷:《露珠里的“诗想”》,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0]赵妍:《女性主义视野下的80年代海峡两岸爱情诗――以舒婷、席慕蓉的诗歌为例》,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年,第2期。

[11]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舒婷范文3

“花花”尝尽了百花

杨舒婷是位来自云南普洱的“90后”女孩,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南昌一家公司就职。期间为了排解烦恼,她发挥从小对鲜花情有独钟的特长,做起了花艺。正是因为她的心灵手巧,做的花艺作品一经在微博上晾晒,就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纷纷要求购买。其中一个花艺作品竟一次收到15个购买定单!

面对此景,杨舒婷脑海里闪现了一个新念头:发挥特长,辞职单干。2013年她成立了一家“高档定制花艺工作室”,自己做起了老板。来自茶乡的杨舒婷自然也喜欢茶,就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她常常邀请朋友同学一起喝茶聊天赏艺。一天,杨舒婷送走朋友,将冲泡喝过的茶水倒在茶海准备处理掉。就在这一刹间,一个有趣的现象吸引了她:那杯子里的茶像是无意间组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恰似牡丹飘逸舒展,又像茉莉娇羞纯白,而且,奇怪的是它们就这样自然地凑在一起……简直是神来之笔!

“天啊,原来茶也可以搭配,就像鲜花一样。”杨舒婷惊叹地说道。自此,只要有空闲,杨舒婷就尝试着将各种花茶组合,观察它们在水中绽放的状态。渐渐地,她摸索出了花茶门道,还制作了一些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朋友看到后惊叹不已,建议她改变发展发向――专攻花茶。为了早日拿出成品,杨舒婷着迷般地研究起来,她不停地配置,不停地试喝,不停地做记录对比。“最开始做养颜配方,里面要放茉莉,我就会考究到放3颗,5颗还是10颗,它会在香味、口感、视觉上带来什么变化。那些日子里,我可能一天就要喝二三十杯。一个月下来,虚胖了8斤。”回忆起往事,杨舒婷苦笑着这样说道。

对于杨舒婷的钻劲,她的朋友也有同感,大家开她玩笑说:“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花花(朋友对杨舒婷的昵称)尝百花。”

经过多次尝试后,杨舒婷成功开发了“红颜饮”和“美目饮”两款配方花茶,每款包括四五种搭配方式。而且,每种搭配都经过有执照的老中医的审核,以确保没有药性冲突。两款茶采用纯手工包装,作为花艺的延伸产品出售。

2014年8月31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她一个星期赶制的300份茶,一天之内通过花艺工作室微博全部售罄,这对她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为了保护专利,2014年9月,杨舒婷注册“花作”商标。

“花作”让她初尝成功的喜悦

2014年10月份,杨舒婷邀请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秦竞方全职加入,成为合伙人。两个人共同筹划欲将“花作”打造为响当当的品牌。毫无例外,做品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杨舒婷为了启动资金可谓焦头烂额。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一个消息:龙翌启航投资人周宏光到南昌来商谈投资一个项目。闻听信息的杨舒婷使出浑身解数,终于与周宏光见了一面。可是,人家一听她的解释,立马儿摇头,表示不会投资花草茶项目。

机灵的杨舒婷立即邀请人家说:“周总,那我请您到我们茶室喝一杯茶,总该可以吧?”周宏光稍稍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杨舒婷的邀请,来到工作室喝茶。

谁也没想到的是,周宏光把茶喝了一半,就对杨舒婷说道:“你准备一下,做个BP(商业计划书),到北京来找我们。”说完,扔下惊喜发呆的杨舒婷走了。

醒悟之后的杨舒婷与伙伴立即加班加点做起了BP。2014年11月,杨舒婷与秦竞方来到北京龙翌启航。会议室里,杨舒婷胸有成竹地在该公司理事们面前讲起了自己产品的特点。然而,让杨舒婷没有想到的是,在座的理事都是男性,他们一听什么花茶花艺呀,一下子全没了兴趣,更不用说投资了。显然,事情不妙了。

就在这紧急时刻,杨舒婷急中生智,她真情地说:“各位先生,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我由衷地恳请各位拿起您的手机,将眼前的花草茶拍个照,然后发到微信圈。如果您的朋友们在我把计划讲完之后对此没有点赞,那我绝不再打扰各位,立马儿走人。”

理事们一听,完全被眼前美丽姑娘的话逗乐了。于是,他们纷纷拍照在微信圈里发照片。结果没等讲完,每个投资人的照片都收到了好友的点赞、评论或“哪里可以买到”的询问。这下,理事们相信了杨舒婷的花作,她也顺利地拿到了30万元种子轮投资,并于2015年3月成立了北京花朵朵科技有限公司。

“花作”第一次量产了5000盒。为了快速推向市场,除传统店面销售外,他们利用微信商城、第三方销售渠道(如京东、淘宝、GMALL 商城)等网络销售方式同举并进。同时,采用个人加盟的形式,依据进货量不同,分为一级、二级、天使等模式批发销售。销售局面渐次打开后,货物需求量日渐增多。杨舒婷尝到了胜利的喜悦。

“杯中花园”横空出世

为了做好营销,2015年5月,杨舒婷团队携带“花作”去长沙参加了“自媒体创业大赛”。整个赛场,各家不遗余力大搞广告。没怎么造势的“花作”反而吸引了众多驻足者,因为花茶一经冲泡,就像美女一样翩翩起舞。美的东西,谁不喜欢呢?结果,“花作” 赢得了现场最多投资人支持,被尊为“中国醉美花草”称号,最终获得“最受投资人青睐奖”。

获得这个奖,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可杨舒婷在参赛过程中,在走访考察对比中,心里渐渐有了一个遗憾:“花作”的品牌形象比较模糊,自己的花草茶除了比别人家的美,还有什么?什么是“花作”的核心内涵呢?为了找到“花作”的核心内涵与品质,杨舒婷处处留心起来。2015年7月,到北京出差,杨舒婷在地铁口等车时,无意中看到一幅叫作“把春天带回家”的画。画里景象是这样的:在贫瘠的乡间小道上,一个老奶奶一手挽孙女,一手拄拐杖在行进着,而她们背上的箩筐里,竟是满满的鲜花,犹如一漂亮的茶杯盛满了花一样好看。

杨舒婷心里打了个机灵,她的灵感一下子油然而生。她一边用手机拍下这幅画,一边给秦竞方发信息:“对美的欣赏是不分贫富的,很多人或许没有足够的钱去买下一个花园,但可以用小小的一杯茶,让茶杯中开出花园,实现梦寐以求的花园梦。”

舒婷范文4

江南女孩杨舒婷,从童年起就热爱跳舞,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天赋。9岁那年,她成为沈阳地区唯一被艺术学院录取的舞蹈演员,开始了文艺兵生涯。16岁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歌舞团,经常到祖国边防给战士们做慰问演出。

“会去到很多地方,有的岛上只有一两名战士,我们三个女孩就在沙滩上跳舞。”三年的文工团生活后,她选择重回军艺学习戏剧表演。06年年底,正读大二的杨舒婷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参加了“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勤奋与天赋兼具的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评委与观众的青睐,最终获得了薛宝钗组北京赛区第一名的佳绩。

由于学业的原因,杨舒婷最终放弃了出演新《红楼梦》,却与胡玫导演结下不解之缘。之后有了与胡玫的首次合作,在胡玫执导的电视剧《浴血坚持》中饰演宋美龄。这是杨舒婷第一次真正去拍戏,她说心里有种“触电”的感觉。

进组之前,杨舒婷做了很多功课。“我买了很多介绍宋美龄的书籍,了解了她的穿衣打扮、语言节奏等等。我演的宋美龄二十多岁,和以往影视剧里中年时期的她是有所不同的。”提及这段经历,杨舒婷不无感慨的说:“很感谢胡玫导演对我的帮助,无论是演技还是做人,胡玫导演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她经常鼓励我,很耐心地给我讲戏,以及与机位、灯光的配合等,她态度和蔼,对新人很温和,在她的指导下我成长了很多。”

认真需要坚持

《浴血坚持》之后,杨舒婷先后出演了《望族》、《侠隐记》、《深度秘密》等多部影视剧。而主演电影《爱的替身》则是她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拍胶片电影,也是她第一次演女一号,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部戏上。

为了使自己与角色形象更贴近,杨舒婷狠下心来增肥20斤。因为是演农村妇女,拍摄前杨舒婷就到桂林的山村体验了三个月生活,观察与感受农村生活。至今,拍孕妇生孩子的戏仍让她很难忘。尽管从进产房到生孩子不过短短几分钟,她却拍了近10小时。

“从中午拍到晚上,我要在病房里撕心裂肺地叫。”到后来她嗓子已喊不出声音了,就喝些水休息会儿再拍。“生孩子我没经历过,之前对此做了很多了解。拍摄时我必须抛开所有的杂念,真的变成一个产妇那样去用力和忍受折磨,展现出生孩子的那种状态。”

经历了很多人事之后,杨舒婷说:“从选秀到现在付出了很多,但是选择演员这个职业,我从未后悔,毕竟是自己喜欢和选择的职业,就没什么抱怨,只要把工作出色完成,得到观众的认可,就是对演员的最大回报。而且通过这些事情,人也在成长,这个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不同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将这些能量积攒到自己身上,每一天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惊喜。就像我对待每一个角色,我都会尽全力去演好,因为我觉得认真是另一种坚持,对于演员来说,坚持很重要。”

给对手空间

演员是一种职业,但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诱惑,演艺届人才辈出,不是每个人都能被人记住,许多事不可以过分强求。杨舒婷说:“只有放平心态才能在机会来临时牢牢把握,我一直认为,每一个角色都要好好去珍惜,一步步积累,踏踏实实做人,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个人与角色就会纠缠不清,许多不好的因素集结到一起,反而会影响发展,那么机会给到你面前,你也没有资本去抓住它。”

目前,杨舒婷对自己的定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将人物性格塑造得立体而丰满。说到戏路,杨舒婷说:“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我的每一个角色都要对自己有所帮助和挑战,因为已经过了做新人尝试各种戏路的阶段,而演员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保持自己的戏路。”

其实,每个演员无论怎样去演也脱离不了本色,毕竟演戏不是一个人在表现自己,最关键的是合作,只有演员之间的相互碰撞,才能带给彼此强烈的刺激,擦出精彩的火花。

舒婷范文5

关键词: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爱情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及最初“朦胧诗”创作中的女诗人,舒婷的诗作从女性视角出发作出了许多思考。其带有女性色彩和女性视角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接受,对新时期女性的思想启蒙做出极大贡献。

舒婷的诗歌表现出了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极大关注,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解读女性自身的命运。诗人看到了中国女性在社会传统道德观念束缚、压制下的悲惨命运,将对这种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的不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

舒婷这样的关注角度,再加上她特有的女性眼光和细腻的内心,往往感悟到了常人,尤其是男性,所感受不到的一面,由此引起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当游三峡的旅客仰望着神女峰,沉浸于她美丽的神话传说中时,拘泥于传统的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对其抒发肯定或赞美的感慨时,舒婷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感受。她看到的是神女在那里驻守千年的寂寞与孤独,看到的是神女不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悲哀,看到的是封建传统对人的幸福的破坏。

舒婷在看到了常人没有看到的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时,还自觉地站在了女性的立场去关注女性自身的命运。所以,一些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通常都是没有独立于男性而存在,最终因为出于男性自身的立场和思维方式,使作品中的那些女性成为男性脑中幻化出的理想女性形象。不同于男性作者男权意识影响下对女性的感悟,舒婷真正从女性自身出发,由女性的情感来感受女性的情感,由女性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理解的最大可能。

舒婷诗歌展示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探索,对男女平等观念的诉求。在舒婷的诗里,女人不再默默地待在男人的背后,舒婷代表广大的女性同胞,向世界喊出了对自由、平等、独立的渴望,呼喊着那千百年来早该属于女性却被压抑的那部分人性。

在这样女性视角下的诗歌中,这样的女性色彩浓郁的思想内容里,舒婷诗歌中必然有一个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舒婷诗歌中的女子们在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传统的古典美丽的同时,又兼具了新时期女性的坚韧勇敢。她们追求独立、尊严、平等,向往自由,不愿委曲求全,不再当男性的附庸,不再懦弱无能地臣服在旧封建,旧制度的压迫下,她们关注自身的幸福,勇于追求爱情,与以往屈身于男权社会中的女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她们的美丽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她们不愿站在男性的背后再当那个默默无闻的“贤妻良母”,而是以彼此尊重,彼此平等的条件下,去承担生活中的风雨挫折。也因为多了风雨的洗礼,这些女性形象显得更加明艳动人,独具特色。这样的美丽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是新时代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舒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牺牲精神,这种牺牲精神是从古至今中国妇女的美德之一,但是这种“牺牲”不同于男性视角下的“牺牲”,舒婷的笔下,这种“自我牺牲”可以理解为“自我贡献”,是女性对世界的贡献,是女性对生命的新追求,因此,这样的“牺牲”又有了新的含义和意义。“我是火”,燃烧自己,“引来春天的风”,我熄灭了,我鲜红的血液也会“升上你高高、高高的树梢”陪伴你,“如果子弹飞来,就先把我打中”,我要为你遮风挡雨,即使风雨“千百次把我的伤口撕裂”,“假如我的胸口,不能为你抵挡”,那“亲爱的,你要勇敢一些”,我的心也不完整了,为你“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但女性的牺牲不能付之东流,“你的等待和忠诚,就是我/付出牺牲的代价”,这体现了女性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敢于牺牲的伟大同时,也展示了新时代的女性对传统“愚忠”的否定。古代女性一味对男性社会低头,在男权的压力下,牺牲自己的青春、健康、幸福,而男性不仅无所回报,还认为这是理想当然的事情,甚至把这种完全错误的认识当做评价一个女人贞烈与否的标准。舒婷对这种思想给予严正否定,女性付出的同时也需要男性的付出作为回报,这才是平等的社会状态,平等的男女关系,平等的爱情下。

从舒婷的诗中,我们读到了爱,忠诚,理解等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这是她诗歌温润而坚毅的魅力。我们可以看出舒婷在以女性为主体表达爱情信念时,塑造的不是张扬的女子女或铁姑娘形象;她们柔静中不乏勇敢,深沉中带着英勇,热情又不失含蓄,这就是舒婷诗歌中女性形象动人的魅力。

在舒婷的诗歌中,“诗人以优美形象、耐人寻味的比喻,塑造爱情世界里的抒情女主人公眼中的对方和自我,节奏铿锵,语言高昂、感情饱满,虽然带有些英雄主义的音调,但也不失是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这和以往在男权社会中寂寞压抑、缠绵苦恋、委屈以全的女性截然相反”。舒婷诗歌都展示出了极大的女性特色和女性主义,让我们看到的是了女性写的关于女性的诗歌。舒婷写女性的笑与哭,女性的爱与恨,女性的愁与怨,通过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对女性命运和生存境遇的关注,对理想爱情状态的追求,对男女平等的呼唤,追求自我的独立人格,对社会平等地位的要求,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姿态,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启蒙了世人的思想。就像孙绍振曾评价道:“舒婷的诗接触到了一个时代转折点上敏感的神经,因此,在历史精神的艺术坐标上,就打下了她的烙印。舒婷是幸运的,在历史需要突破的时候,她的诗把历史的冲突吸引到自己身上来。她就处在一代诗风转折的中心。这样她就在新诗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个划时代的地位”。

但从现在这个时代去回望的话,舒婷那时的这种女性意识还是不够彻底的。如果说男性和女性的两个世界间有一面墙的话,那舒婷是靠在了墙上,要求男女平等,和两性间的相互融合,但真正用文字的力量,诗歌的的铁锤砸碎这墙壁,明确要求女性对世界掌控的权利,甚至还妄图侵占男性世界的领地却不是舒婷,所以可以理解为,舒婷要求的是“女性”,而不是“女权”。这表明舒婷在以女性立场书写自己的女性意识时,争取女性权利和地位时,仍显得有些温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舒婷在当时仍以以真挚的感情,古典清新、含蓄自然的风格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这在当时,亦或是现在看来也是一种极大的跨越,对当时的女性思想的启蒙,对社会关系两性关系的认识,都有极大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1] 舒婷,《舒婷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 曹万生,《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舒婷范文6

1、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2、在任意取舍的君临位置,出自人类短期自私的利益,我们造成的破坏速度和范围,要数十倍,数百倍地大于我们允诺苟延残喘的濒危生命。

3、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