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范例6篇

画家和牧童

画家和牧童范文1

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渗透在课堂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训练,感悟文本,理解和领会故事和人物形象。

如何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低年段语文教学彰显活力,是我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现以《画家和牧童》课堂教学为例,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识用结合,积累字词

在低年段教学中,学生的字词处于积累阶段,教师要通过对字词的听说读写来刺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顾此失彼,要么注重对教材的文本挖掘,忽略语言文字,要么过分注重字词积累,忽略人文性的渗透。我认为,可以从识用的角度,贯穿字词积累的主线,并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语义,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能力。

《画家与牧童》中有25个生字,要求学生会认13个,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抄写,会挫伤学生对文字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低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我将生字分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环节进行字词积累。

(1)识字书写:用多媒体展示“批评、拱手、价钱、购、挤、抹”等生字词。

师:这些字你会写吗?写下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句子里。

学生采用小组竞赛、集体评议的方法认读,积极性非常高。

(2)识字运用:针对学生朗读中的漏读、少读问题,让学生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当场更正,能促进学生对生字词识记的正向迁移。

二、情感渗透,领悟字词

《画家和牧童》讲述了著名画家戴嵩在画斗牛图时,向牧童虚心求教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戴嵩的人物形象,既能渗透情感,又能发展字词的理解力,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

我抓住“著名、夸赞、称赞、赞扬”来进行字词的教学,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什么叫‘著名’?(很有名)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根据文本理解“著名”: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人争相购买,看画的人都赞叹不已。“从‘著名’这个词,你能看出戴嵩是个怎样的人?(技艺高超的著名画家)从哪里看出他技艺高超呢?”学生找出句子:(1)他有一天要画一幅《斗牛图》,沉思片刻,很快就画成了;(2)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师:(出示“浓墨重彩、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藏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他一会儿浓墨重彩,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什么?(他画得非常熟练,非常快。)“浓墨重彩”怎么理解?“轻笔细描”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戴嵩的技法,让学生建立直观概念,理解戴嵩的画法有密有疏。

师:(出示“夸赞、称赞、赞扬”)“夸赞”是什么意思?“夸赞”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赞”、“称赞”和“赞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学生从情感色彩上理解了词语,并能够和文本人物建立联系,培养语感,同时领悟字词的特定含义。

三、说写构建,运用字词

低年段语言能力的发展,要着眼于长远,不是读读写写那么简单,而是要实践和运用,构建说写模式。

“夸赞、称赞、赞扬、浓墨重彩、轻笔细描、著名”等词是文章的关键字眼。为此,我从这些词语入手,发展学生的仿写和说话能力。

师:“一会儿……一会儿……”是说戴嵩做了两件事,你们能学着说句话吗?

生:妈妈一会儿跑过去做饭,一会儿跑过来指导我写作业。

学生的仿写是对文章中句式的理解和实践,这样就有了特定语境的使用基础,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生造句时存在机械模仿的问题,如“著名”:“他是个著名的画家。”这句话在句子的运用上没有问题,但不具体,于是我就指导学生继续造句:他的著名体现在哪里?学生这样仿写:“他是个著名的画家,每次只要一画画,就有好多人来观赏,人们赞叹不已。”

表示对人的肯定的词语,学生找到了“夸赞、称赞、赞扬”等词,情感色彩非常浓。那么如何进行仿说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完整:人们都说戴嵩画得好,可以用哪个词表示?(夸赞)有人说戴嵩画得很像,用哪个词更好?(称赞)还有人说戴嵩把牛给画活了,可以用哪个词表示?(赞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明白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画家和牧童范文2

一部水墨动画中的记忆

一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片《牧笛》,是多少“80”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这部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动画片曾获得丹麦第三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而熟悉近代美术史的人不难看出,这部具有浓郁中国画风特色的动画片,与李可染笔下的牧牛图有着极为相似的艺术风格特色。《牧笛》是继《小蝌蚪找妈妈》后的第二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以齐白石的画为原型,而《牧笛》是以李可染的牧牛图为原型,李可染非常赞同制作这部动画电影的创作构思,并且画了20多幅姿态各异的牧牛图用来作为参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中国特色的水墨画在荧幕上也能展现出巨大魅力。

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之中,牧童吹着笛子骑在牛背上从远处走来;要渡过水塘,淘气的水牛在水中打趣,牧童则在牛背上前仰后合,几次要从牛背滑下;躺在枝桠间酣睡做梦、树下斗蛐蛐,所有这些出现在动画中的情节,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田园童年记忆,亲切有趣而又让人怀念。

在李可染的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画家捕捉到的某一个定格的画面,被身后归巢的飞鸟吸引时回头的一瞬间、与牛在一个水塘里玩耍的一瞬间、秋风乍起帽子被风吹走的一瞬间,可是单单看到画面我们就会产生很多丰富的联想,画家抓住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展现给观众,才会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我想《牧笛》这部动画片的制作者们,肯定也被李可染牧牛图画外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才会萌生创作动画片的想法吧。我们很幸运从童年时起,就已经开始从动画片里得到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的熏染。

金刚坡下与牛相遇

抗战爆发以后,李可染就任三厅秘书,并举家迁往重庆,为了躲避敌机轰炸,三厅把文化工作委员会安排在重庆金刚坡下的赖家桥村,李可染在赖家桥附近安家落户。李可染的住所旁边就是农户家的牛棚,牛俯卧、行走、哞叫、俯首,李可染得以近距离的观察到牛的形态,对牛的习性也了如指掌,自此以后牧童与牛成为他最喜爱的题材之一。李可染一生之中画过数幅牧牛图,并在晚年将自己的画室题为“师牛堂”,可见牛在李可染心目中的地位之重。李可染曾经自己回忆道“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我觉得牛不仅有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用我的邻居做模特,于是用水墨画起牛来了”。

在以农耕为主要模式的农业社会里,牛是人们最好的伙伴,自古以来,牛以其坚韧、朴实、任劳任怨、不辞劳作的习性与国人赞扬的热爱劳动的精神相契合,颂扬之词从未少过。郭沫若在水牛赞中这样写到“水牛水牛你最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概,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辛劳,你都能够忍耐,你可头可不抬气也不喘,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并把水牛誉为国兽。抗日战爆发,全国人民奋勇抗战,在国家危难时刻,国人更是需要这种牛的坚韧与奉献与倔强不服输的精神。李可染是一位具有极高民族使命感的爱国画家,他也深感到在国家命运危难的艰苦岁月里,国人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李可染出生时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在李可染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画家朴素、刻苦、勤奋钻研绘画的精神,与牛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相契合。李可染爱牛更爱画牛,其中以牧牛图最多。牧童与牛,最朴实多见的乡村田野题材,最直能够勾起人们童年乡村生活的记忆。我想牧童与牛应该也是画家内心深处对自然、童年的一种无法忘怀的记忆。

不愿提起的京剧姻缘

李可染喜欢听戏,据李可染自己回忆,“在我儿童时代,每听到从街道窗口传出京胡的声音便感动,心便跳动起来。后来自己开始学习起来。当时街上有一个卖唱的乞丐,每晚拉着胡琴在街上游走,我便每晚暗暗尾随在他身后,听他拉琴。这是我学琴的第一个老师。”不仅如此,李可染自己也拉得一手好琴,早在读书时,杨宝森就劝他不要念艺专,想拉他去拉琴,这件事一直烙印在李可染心中,好长一段时间不愿让人提及。当然李可染还是选择了拿起手中的画笔,不然我们该多遗憾画坛中少了一位艺术巨匠,拿起了画笔,胡琴依然伴随他一生。

李可染的第一任妻子苏娥,是著名戏剧家苏少卿的女儿,两人在徐州京剧票房活动中相识,苏娥也喜爱京剧、绘画,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抗战时期,苏娥在上海因病早逝,李可染在重庆闻讯后伤心不已。李可染的第二任妻子邹佩珠也喜爱京剧,兴致一来就痛快拉几段,邹佩珠乘兴清唱几曲,也是生活之中的一大乐趣消遣。戏曲、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也融入到自己的画笔之下。

李可染的画中,人物极尽夸张之态,富有戏剧情节。他画山水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用色大胆浓艳,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在四季牧牛图系列中,画家更喜欢捕捉这种秋日里落叶被风吹动飘散的动感,牧童被吹跑的草帽飞在空中,伸出的双手已来不及抓住它,突然吹起的秋风让牧童措手不及,整个画面充满动势,动感极强。像突然定格的一张照片,捕捉到了秋风乍起的一瞬间,而漫天飞舞的红叶如红雨般飘飘洒洒,甚是烂漫。

踏遍山河揽胜境

上世纪50年代末,带着改良中国画的满腔热情,李可染带领学生完成了大规模的写生。从1954年开始到1980年的这段时间,他们从北京郊区、颐和园、北海开始,深入江南无锡、太湖、黄山等地,到达重庆、乐山、峨眉山,不远万里到达桂林、阳朔对景写生。住小旅馆、背负十多斤的画具、每天早上都起早贪黑,仍然不顾旅途劳累,每天坚持作画。看遍祖国的美丽山河,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速稿,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阳朔胜境图》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大量的对景写生后李可染大胆突破创造,他笔下的山水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山水画中的意境,在他的牧牛图中一脉相承。

画家和牧童范文3

小时候,常与牧琳爱一起玩的孩子中有一个名叫周仁杰的男孩儿。他很有艺术天赋,经常画画儿,牧琳爱特别喜欢看他画的画儿,不过遗憾的是,那时候周仁杰没有机会去艺术学校学绘画。

13岁时,牧琳爱跟随父母回到了美国。虽然离开了中国,但是中国人民的热情与朴实深深打动着牧琳爱,一份对于中国的情结已在她年幼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她萌生了将来再回中国的念头。

牧琳爱从医学院毕业后,与丈夫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定居。他们生养了两儿两女,一家人过着非常宽裕舒适的生活。在工作上,牧琳爱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成为一家儿童医院的院长。尽管生活很快乐,但是她回到中国的梦想却从没有忘过。1992年牧琳爱与丈夫都退休了,两人准备到中国旅游。临行前,牧琳爱禁不住提笔给聊城市政府写了一封信,信中询问了她童年的小伙伴周仁杰的情况,并表达了她想来聊城与他见个面的愿望。聊城市政府在回信中告诉她周仁杰已经去世了,但他留下了几个孩子,信中详细列出了他们的工作单位和住址。正是这封回信,让牧琳爱决定再回中国来。

1998年,丈夫去世后,牧琳爱就开始为自己的中国之行做准备。一年后,她卖掉了山林、别墅等所有在美国的财产,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通过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系,牧琳爱被安排到了她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

牧琳爱来到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里的小学捐赠了价值20多万元的电脑,帮学校建起了正规的微机室,开设了计算机课。同时,牧琳爱还主动提出担任孩子们的英语教师。另外,牧琳爱还担任了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的名誉院长。每到周末,她都赶到医院给医生护士们讲课,她还为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

画家和牧童范文4

1.边读边想,让学生在脑子里构织一幅图画。这首诗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写人记事。碧绿的水草和落日的余辉在池水中交融,诗中的景致与色彩和谐搭配。在这美丽如画的村晚,放牛归来的牧童渐渐走进画面:一个顽皮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曲子虽然没有调,完全是随意吹出来的,但小家伙神态专注、投入。这幅生动的牧童短笛图,有人物,有性格,有音乐,充满了儿童生活情趣。写好有关这首诗的作文,可以提高学生对景物的描写能力及通过人物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能力。

2.抓住诗中的动词分析、想象,写好景物。

(1)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写近景。两个“满”字,一个写草,一个写水,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写出它们的特点。

(2)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写远景。“衔”与“浸”两个字,把静态的山写活了,要学生好好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再想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写才能抓住特点,让这幅景动起来。

3.通过人物的动作,想象并写出人物的特点。

(1)第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写牧童骑牛的姿势。“横骑”是怎样骑?就让学生用凳子试一试,从这个动作可以看出牧童的什么特点?

(2)第四句“短笛无腔信口吹”,写牧笛吹出的声音。牧童为什么会“信口吹”出不成调的笛声?这不成调的笛声是怎样的?从笛声中,你感觉到牧童怎样的心情?可以看出吹笛子的小牧童什么特点?

4.写话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牧童,读一读,再设身处地想一想。

在“读经典学作文”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跨越时空,驱遣想象。时间是一维的,以目前的时间为参照,它可以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时间具有不可逆性,但作为想象,我们不妨用时间交错的手法打开思路。比如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你生活在唐代,是《从军行》中的一名将军,想象军队是怎样突围的,感受一下几千人马浴血奋战的惨烈场面也未尝不可。

画家和牧童范文5

一、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剪纸、皮影、年画等,为中国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造就了中国动画百花齐放的特点。

1.传统手绘动画片:借鉴中国传统年画和古代寺观壁画,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传统动画片。

2.偶片:借鉴民间玩偶的泥、木、竹等材料和形式,拍摄了《崂山道士》《真假李逵》等偶片。

3.剪纸片:吸取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以及传统戏曲服饰特点,制作了《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片。

4.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把中国水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带入动画片,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二、造型夸张、以形写神

中国美术在造型上不求肖似,强调“以形写神”,装饰性强。如《大闹天宫》,在造型上是从我国古代铜器、造像、绘画以及民间年画等多方面汲取滋养,融会贯通而成;孙悟空、太白金星、土地爷等人物,造型上的超常夸张,强调主观上的意会,以“古雅、神奇”制胜。又如《牧童》采用了国画家李可染塑造的牧童和水牛的形象,简洁而饶有墨趣。《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造型艺术又是美国迪斯尼作品所做不到的,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①

三、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美术重视随类赋彩、色彩相和。无论是国画、年画、陶瓷绘画、皮影、玩具等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强调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如《猪八戒吃西瓜》,大胆采用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格外鲜亮悦目;《大闹天宫》在用色方面大多采用红、绿、蓝、黄等色彩来为笔下人物添加光彩。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则以墨为主,赋予淡彩,水墨自然渲染,浑然天成,意境优美。

四、写意抒情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主观的意会,要求笔墨相合,情景相融,气韵生动,有无限丰富的想象,有诗一般的韵味。

1.写意抒情,使影片充满了诗意。在水墨动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优美灵动,泼墨的山水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体现了中国画中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如水墨动画片《牧笛》,以国画的传统色彩展示高山峻岭和千尺飞瀑的宏大气象,充分起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全片没有对白,借用富有田园风味的南方民乐曲调,鲜明地揭示并丰富了主题。片尾牧童骑在水牛背上,吹着竹笛从柳树中穿出,走过夕照中的水稻田埂,水光中倒映着牛和牧童的身影,最终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暗藏了“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句,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有报刊评论:“中国水墨动画柔和的景色,细致的笔调以及表示忧虑、忧郁和快乐的动作使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② 转贴于

2.写意抒情的营造,深化了影片的主题。《哪吒闹海》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影片塑造了一个三头六臂,身披混天绫,手执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眉目之中满含忧伤的英雄形象。哪吒自刎前的那种矛盾与痛苦表现得非常强烈、细腻。为了拯救流离失所的百姓,他在暗如黑夜的暴风雨中,削肉还父那一幕让人历历在目,久久难以忘怀。造就了一部更为人性化、带有英雄悲剧色彩的动画片。影片剧情曲折起伏,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色彩绚丽,意境的创造不仅增添了神话的传奇色彩而且能达到境能夺人的效果。而且可运用“简洁”的手法,如《三个和尚》中,简洁奇特的置景、幽默夸张的人物、轻松诙谐的音乐把“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古谚通过突发事件,使和尚在救火中同心协力,进而创造性地改没水为有水,让观众在欢笑声中领悟古谚的深刻性,为观众留有想象的余地。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院长费·卡宁女士赞扬说:“这是一部纯粹中国式的电影,也是一部国际化的电影。”③

五、散点透视、平面布置、计白当黑

中国绘画中的散点透视、平面布置、计白当黑等构图特点深刻地渗入到中国动画之中。“以气为根本的中国画构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用一种流动的眼光、移动的立场摄取世界”④。中国动画片是按中国绘画的原理来构图的,高远透视,较少有纵深变化,较少运用俯视仰视的镜头。在一个场景或画面里人物常常被处理为侧视,而桌子被处理成正俯视,桌子上的碗、盆等用具和桌子的腿被处理成侧视。人物的运动多从一侧走向另一侧,多采用由左上向右下或右上向左下运动来表示纵深,少有美日动画片中人物由远及近,由小变大的透视变化。如在《牧笛》一片当中,当牧童奔跑至山顶时,即采用了多点透视的镜头,牧童与近山构图上采用仰角镜头,而远山却用俯角的镜头做搭配。

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空白”。形状各异的空白形成一种节奏变化,给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高日甫在《论画歌》中说:“即其笔墨未到处,亦有灵气空中行。”在动画《气韵生动》中,运用了大量留白的方式,首先是墨线演变成梅树,留白的空间在此比喻为空气和天空,接着转变为竹子,竹子用淡墨的方式表现,配合着大量留白的背景,使得画面透露出清幽高雅之感。再变化为虾与鱼,此时留白的部分便代表着水、虾与鱼悠游其中,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特质中“空白”的美感。

中国美术的点点滴滴对动画产生了巨大影响,创造了中国动画的巅峰,如何把这些无形的资源和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把传统的形式重新解读,使其融入市场之中,更快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生活,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当代中国动画人的历史使命。

注释 :

①闫李.九旬还念悟空情——访万籁鸣先生.中国文化报,1990.7.8

②特伟.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术电影.百科知识,1981.1

画家和牧童范文6

将艺术作品放在别的传播媒介中来比较,我们会发现:艺术作品比起民族性用品,它更具有传播性,也更有意识功能,其传播手段更为完美,传播结果也更为有效;艺术作品比起政治宣传或新闻宣传,其观念传播又显得极具隐秘性,其态度也显得亲切“软化”,可以大大降低接受者的戒备心理,让人易于接受甚至乐于接受。在这个层面上,孩子是艺术作品最易感染的群体,而一二十年后,孩子就是国家的主力,是真正的“下一代”,是“希望寄托”的真正承载体。艺术作品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各个国家宣传战略的关注点。抓住了孩子,就抓住了未来。

我国的水墨动画片是孩子们喜欢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它就是能抓住孩子并充分发挥传播媒介作用的艺术作品。水墨动画片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像的动画片。我国水墨动画的4部经典影片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贡献给小朋友的绝美礼物,它们分别是《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牧笛》(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鹿铃》(1982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和《山水情》(1988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

水墨动画是典型的中国动画,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其不仅在风格上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动画,而且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充沛淋漓,并得到浓墨重彩的渲染和体现,这些都是其在传播中的明显优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宣传领域也是如此,不是别人占领了你的位置,而是你为别人让出了位置。水墨动画的传播,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形成对我国传统艺术欣赏的审美心理,而且对孩子们思想阵地的占领,也是对西方动画文化渗透的心理战防御。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性作品,作为一种“中国元素”的传播媒介,它已经被忽略了,我们不能再让它被淹没。

水墨动画:从传承到传播

关注受众的接受心理,是任何艺术传播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动画的受众包括孩子和家长,特别是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其选择权往往在家长,从电视遥控的掌控到买什么动画光碟,其实都是家长说了算。我国现有的4部水墨动画中,除了《山水情》老少皆宜外,其余3部都比较适合低龄幼儿观看,所以,其受众实际上既包括幼儿也包括家长。由于水墨动画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风味,能贴近当前家长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需求心理,也能满足孩子的娱乐、审美心理需求,这是其拓展市场的最大优势。

总的来说,水墨动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在下面4个方面: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关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思想。传统文化中强调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更是人类心灵的启蒙者和精神导师。这在当今传播领域中,也是与主流意识相契合的。这一和谐理念不仅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显得陈旧,反而因时间的累加愈发现出光彩,显得“超前”,也显得有世界性。影片《牧笛》、《鹿铃》、《山水情》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描摹,具有鲜明的“天人合一”的道家风韵。《牧笛》通过一个牧童失牛、找牛并通过笛子吹奏出的美妙音乐将牛吸引回来的故事,渲染了牧童与牛、牛与大自然、牧童与大自然这3种和谐的关系。《鹿铃》通过采药老爷爷的小孙女救治受伤小鹿、并与小鹿成为好朋友的故事,同样渲染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山水情》描述老琴师与渔家少年那种超凡脱俗的知音之情和师徒情的同时,也渲染了他们与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主题对家长们的心理满足表现在:一是迎合了幼儿家长寻求保护自然环境的心理源头,二是满足了家长摆脱现实困扰追求心灵超脱的心理,三是满足了家长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需要。这一主题对于孩子来说,则既满足了孩子的审美娱乐心理,对于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可以说是孩子的共性,特别是《小蝌蚪找妈妈》和《鹿铃》是以情节取胜的童话,很对孩子的胃口;同时又易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融于自然的品性,如以抒情为主的《牧童》和《山水情》,对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其心灵有一定的作用。

人与人的关系是我国儒家思想关注的重点,也是影响当代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观看《牧笛》、《鹿铃》、《山水情》,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爱的和谐气氛。《鹿铃》中老爷爷和小孙女相依为命的亲情,集市上人们童叟无欺的质朴,连小鹿都可以独自上街将肉买回来。《山水情》中渔家少年救助素昧平生的老琴师,尔后与老琴师成为知音、结为师徒,其中没有任何的功利俗念。这些质朴、友爱、和谐的人际理念的传播,这些超凡脱俗、疑为仙境的人际氛围的渲染,与当前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紧张、金钱万能、人情冷漠、因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享受而忽略精神修养等等社会问题形成对比,让人反省。

对传统艺术意境的传承

在我国传统的诗词、散文、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写意是其突出的特征。水墨动画由于其传统国画的构图方式、传统的音乐、传统的主题,使其意境恬淡优美,寓意深刻含蓄,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这是国外动画所无法比拟的。意境是传播中“中国话语”的典型体现,对它的传承,在当今传播界存在“中国失语”的局面下,具有积极的突破作用。

如《牧笛》中那具有无限诗意的竹林、一步一景的山路、飞流直下的瀑布,每一幅画面都如此优美,具有国画中典型的宁静淡泊、意境深远的风格,再配以优美的笛声,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给观众以绝美的享受。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是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山水情》中那身着白袍的老琴师,荡舟而至的渔家少年,那云气缭绕的山,那烟雾朦朦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诗情画意的画面配上古朴优美的古琴,仿佛神仙所处的仙境,整个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具有意境美。它们是大美,也是绝美,是一种能感觉到,但却很难表现的美。但在我们的水墨动画片中,这一切却又如此完美地得到了体现。然而这一切体现在传播中却有了一种标志:这是美的,但这是中国式的美。

对传统国画的传承

水墨动画的典型特征就是画面具有水墨画的质感。它要突破动画片历来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旧框框,必须创造出水墨形体的鲜明质感,使深浅、明暗的墨容,在动起来以后达到均衡统一而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因此,水墨动画片讲究画面的精美,每一个画面都是一幅完美的国画,在娱乐的过程中既可熏陶孩子的国画审美兴趣,还可将之当成一幅幅单画欣赏、临摹。

可以说,水墨画,乃至中国画,都是极具表现力的“中国符号”,对它的传承和接受,是中国形象在传播中突现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小蝌蚪找妈妈》中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山水情》中典型的写意山水画、《鹿铃》中的工笔彩画等等都可以作为国画欣赏、熏陶和临摹的蓝本,特别是《牧笛》借牧童找牛的情节,尽情展现中国优美的山水风光,将国画中传统的高山峻岭、飞流直下等画面构图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传统音乐的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在拨动人心弦的同时往往还具有鲜明的意境美,水墨动画中的音乐都是传统音乐,如《小蝌蚪找妈妈》古琴和琵琶乐曲,《牧笛》里贯穿全片的笛声,《山水情》中的古琴,《鹿铃》中的民间音乐。除了《小蝌蚪找妈妈》里有对白以外,其余三部水墨动画都没有对白,贯穿始终的是可以表情达意的音乐,如《山水情》中情节的高潮部分便是用音乐来渲染的。

水墨动画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使孩子在观看娱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审美心理。不用对白的表现手法,也非常有利于水墨动画向全球传播。以欧美学派为代表的世界传播学研究理论,应该在这里投来惊奇的一瞥:如此美的画面,如此深远的理念,是如何借助如此美的音乐完美地融为一体的,并如此不动声色地传播给受众,传播给大众。

水墨动画:突破瓶颈就是路

从文化层面来讲,水墨动画片可以说是一种艺术瑰宝;从传播学的层面来讲,水墨动画片可以说是一种美的传播媒介,是传播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的重要而稀有的载体,是一种难得一见的“中国符号”。然而水墨动画片的发展,却步履维艰,近年来甚至遇到了瓶颈。

水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既需要中国水墨画作背景,又要求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像制作一般动画那样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特别是摄影,工序最是繁复。光是用在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摄影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工序繁复导致的必然是耗资巨大,这也是水墨动画为何在《山水情》后至今快二十年了还未有新作问世的一大原因,也是制约水墨动画发展的一大瓶颈。再加上很多动画片的资金回收70%靠后期的音像制品和衍生产品,而水墨动画片主要以意境取胜,几乎不可能靠衍生产品回收资金,只能靠后期的音像制品回收资金。如何解决耗资巨大的问题便是水墨动画今后的出路问题。

政府应大力支持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我国的文化心理战,主要对象就有针对世界观还未定型的青少年儿童,而水墨动画从其内在的思想到外在的表现形式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国家对水墨动画的扶持,从小的角度看是保证了一些传统艺术和传统价值观在青少年儿童中的传承,从大的角度看是在传播领域构筑反文化侵略的思想防线。

各国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动漫产业往往被上升到“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如韩国政府要求重要的动画项目都要经文化振兴院的论证。由于动漫产业发展不仅关系着国产动漫的兴衰存亡,更为深层次的意义是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这不仅是中国动漫业和传媒业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政府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历史性难题。当前我国动画界产出颇丰但佳作缺乏,重拾水墨动画等经典品类,是我国动漫业形成自己特色、走向世界的理智选择。

改进制作技术

对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是不断提高艺术质量的技术保证。如在《山水情》中,摄影师打破原来的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再与动画镜头合成,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对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也是节约成本、拓展市场的必然选择。目前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动画的“无纸化”创造了条件,在水墨动画制作中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改进水墨动画制作工序重中之重的摄影技术,以节约成本。另外,积极进入网络卡通市场,将水墨动画与手机、小灵通集成为便携式多媒体个人娱乐平台,既无形中作了广泛宣传,畅通并拓展了传播渠道,又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空间。

引进成熟的商业运作手段

有人认为水墨动画虽然艺术价值很高,但由于与商业价值脱轨,必然难以为继。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水墨动画确实还需要成熟的商业运作。我们看一看美国好莱坞或者迪斯尼每年制作的动画巨片,其实也是以纯粹的艺术为基础,但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制作,最后运用了成熟的商业手段在全球推广动漫作品和相关衍生产品,结果仍然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水墨动画作为一种很有品位的高雅的儿童艺术传播形式,它不仅可以迎合将动画当成教育儿童的家长心理,也可以满足孩子的审美和娱乐心理,这都是其商业运作的基础。要成功地商业运作,需要做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做好宣传。笔者曾在儿童家长中做过调查,很多人购买动画光盘是随大流,为宣传所左右,像水墨动画这类我国动画片中的经典精品,很多人却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过去我们的推广宣传做得实在差强人意。“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现象在当今各类广告的轰炸下已经昨日不再,因此,即使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水墨动画,要想打开市场,广泛传播,宣传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步是适当提高价格,包括给媒体播映的价格和音像制品的价格。据了解,水墨动画VCD《牧笛》的价格才12元左右,而进口卡通片的价格要贵出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候标价高更容易让商品受到顾客重视,特别是文化品消费中,价格本身不仅是艺术作品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消费者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