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范例6篇

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是一种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患者的重要生命线。具有以下特点:(1)易于反复建立血液循环。(2)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可达200―250ml/min。(3)内瘘使用时间较长,不必经常手术干预。(4)没有明显并发症。所以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正确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的治疗和生存。现将多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现行护理措施,为上肢前臂造瘘术后患者46例为护理组,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3-60岁,平均41.5岁。采用现行护理措施,行上肢前臂造瘘术后常规护理。患者54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26-54岁,平均年龄40岁。

1.2、 内瘘的成形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将患者前臂的桡动脉与其邻近的静脉在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从而达到足够的血流量,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前提。

1.3、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46例护理组内瘘患者在血透中发生皮下血肿、血流量不足、针眼处轻度感染为:5例、2例、1例。54例对照组中内瘘患者在血透中发生皮下血肿、血流量不足、针眼处轻度感染分别为:11例、9例、8例。组间比较护理组的静脉内瘘的皮下血肿、血流量不足、针眼处轻度感染发生病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附表:护理组与对照组的动静脉内瘘的皮下血肿、轻度感染、血流量不足情况分析:

3临床护理

3.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有慢性疾病多年,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费用高。患者有悲观、失望、焦虑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尽可能解答提出的各种问题,让一些成功做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有利于更好配合治疗。(2)皮肤护理:由于尿毒症毒素、钙盐在皮肤和神经末梢沉积,有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叮嘱患者不要抓破造瘘处皮肤,以免感染致手术无法进行。同时指导患者穿棉质内衣,避免化纤类衣服刺激。(3)告知患者造瘘的重要性、方法及如何进行术中配合(4)保护准备造瘘侧上肢的血管,切勿在上肢行静脉输液及各种穿刺操作。

3.2 术后护理:(1)内瘘术后24―72小时内患肢不要屈曲,抬高造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2)内瘘术后5―7天内应保持术侧肢体干净,避免潮湿。(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压力不宜太大,以能扪及内瘘震颤或能听到血管杂音为宜。(4)衣袖宜宽松,患肢避免受力(如戴手表、拎包、提重物等),睡觉时不宜偏向患侧睡,以免压迫血管,影响有效血流量。(5)护士应每天检查内瘘是否通畅,静脉听诊应听到杂音,触之有搏动和震颤。(6)严禁在患肢测血压、静脉输液以及抽血、注射等操作,以免出血压迫内瘘造成闭塞。(7)内瘘术后第二天,指导患肢手指做握拳运动【1】。术后3-4天于吻合口10cm上近心端静脉行湿热敷,20-30min/次,2-3次/天,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有助于内瘘扩张。患者10天拆线后行适当锻炼,指压吻合口上部静脉,间断开放,促进静脉扩张。

3.3穿刺前护理:(1)内瘘发育成熟后才可以常规穿刺,一般内瘘成熟需4-8周,在内瘘扩张较好的情况下,可先用静脉端,3周后可用动脉端,【2】过早使用可使吻合口狭窄。(2)穿刺前必须安置好,内瘘侧手臂尽量置于机器一侧,以防因管道牵拉而使穿刺针脱落。(3)嘱咐患者把内瘘侧手臂清洁干净。(4)穿刺前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清洁双手,戴好口罩、帽子。

3.4穿刺时护理:(1)对于新内瘘的第一次穿刺,动脉穿刺点应远离吻合口。因吻合口血管壁相对薄而脆,且距吻合口越近血流冲击力就越大,穿刺时容易发生血肿。(2)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切忌定点穿刺。一般可以沿着内瘘的走向上下交替进行穿刺,每个穿刺点相距1cm左右。进针前要再次确认血管的走向,切忌未摸清血管而盲目进针。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穿刺针平行于血管壁,力争一次成功。(3)动脉与静脉切勿穿刺于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3.5透析完毕后的处理:(1)透析完毕后,我们采用创可贴加自制弹力绷带双重加压,病人反映效果好。(2)具体方法:透析结束时,创可贴贴于穿刺点处,以纱布块在针头拔出时立即施压,按压5-10分钟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2小时左右,松紧要适宜。

4 知识宣教: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护内瘘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内瘘侧手臂不可提重物,透析24小时后可行局部热敷。指导患者及家属听诊内瘘杂音、扪测震颤,每日1次或2次,如发现杂音、震颤减弱或消失,提示有血栓形成,应立即到医院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3】

5小结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后护理,科学的使用内瘘,注意保护血管,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蓉.动静脉内瘘发生闭塞的原因探讨及科学维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2):146.

动静脉内瘘范文2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管理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的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和移植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常用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是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关键。我科自2010年成立内瘘管理小组,对本科的所有的动静脉内瘘进行月评估及双向动态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0年1月成立动静脉内瘘护理管理小组,把所有的动静脉内瘘进行双向动态的管理。186例患者,男114例,女72例,年龄为18~94岁;低位内瘘169人,高位内瘘16人,人造血管1人;同一动静脉内瘘使用10年以上者有38人,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为29~68岁;最长使用寿命为20年。

2 动静脉内瘘双向动态管理过程

由本中心的医生、护长和组长组成血管通路管理团队。首先,由医生通过幻灯的形式向组内成员讲解内瘘的相关知识同时观看动静脉造瘘术,了解手术方式及原理。其次,阅读相关文献,掌握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形成、术后护理和日常保护等相关知识,便于更好的向患者做好内瘘的宣教及掌握穿刺的原理及方法;然后,建立血管通路登记本及内瘘月评估表,护士与患者对动静脉内瘘进行双向动态的管理。

2.1 制定计划 护士分层级管理、患者的管理及动静脉内瘘的双向管理。

2.2 实施

2.2.1 护理人员培训 ①严格的入室制度和考核制度。所有进入本中心的护士由组长带教,并接受专科知识培训,入室3个月后经考核合格方能进行动静脉内瘘的穿刺。②合理的排班,每个班次均由高低年资的护士团队组成。③造瘘术后4~6周,由动静脉内瘘成员评估并确定新瘘使用时间,新瘘的前5次由组长进行穿刺,穿刺后做好内瘘的评估登记,包括:穿刺方式、穿刺者、血流量、动脉穿刺距离吻合口的距离、透后按压情况、新瘘护理的宣教等。④对疑难内瘘,如内瘘血管条件较差,血管走向不明显、充盈度不够的血管由组长及高年资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减少穿刺失败。⑤采取绳梯式穿刺法,每次穿刺前根据患者内瘘情况动态评估穿刺点,距离上次穿刺1 cm,并告诉患者下次的穿刺点,护士与患者共同监督。

2.2.2 患者的培训 患者及家属掌握内瘘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了解造瘘的目的和原理、掌握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和观察、掌握造瘘侧肢体的保护方法。

2.2.3 动静脉内瘘的双向动态管理 ①建立血管通路登记本,登记动静脉内瘘的部位,手术方式,造瘘时间,血管通路变更时间,变更原因。②护长及组长每月带领组员对所有动静脉内瘘的使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血色素情况、血压情况、干体重情况、在线Kt/v测定达标情况、内瘘穿刺情况、有无使用后并发症,同时检查患者对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情况。③组长对当天内瘘穿刺失败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做好登记,并分析原因,向患者着重穿刺失败后内瘘的护理。④患者与护士一起参与穿刺的监督管理,确保绳梯式穿刺,避免定点穿刺形成假性动脉瘤。⑤每月总结当月内瘘存在的问题并全科讨论,及时发现潜在的内瘘问题,及时处理。

动静脉内瘘范文3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护理透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2-02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晚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据统计,每1万人口中,每年约有1人发生慢性肾衰。目前,血液透析是晚期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现以53例临床病人为例,将临床的内瘘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3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21~73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2,多囊肾2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3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1例,其他肾病6例。53例均符合血液透析指征。内瘘使用1~5年,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穿刺均获得成功,血流量在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

1.2方法。

1.2.1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采用经典途: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术中行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前臂桡侧腕横韧带上3~5cm处端侧吻合。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术后2~3周拆线,一般术后4~6周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

1.2.2内瘘穿刺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穿刺者技术娴熟,均为1次穿刺成功,避免了血肿发生。穿刺部位选择在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穿刺针均为费森尤氏16号内瘘穿刺针。透析时均采用全身肝素化、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透明胶带结合弹力止血带压迫法进行内瘘压迫止血。动脉穿刺点至少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

1.3结果。内瘘静脉血管充盈良好,搏动明显,每次穿刺成功,血流量200~290mL/min,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内瘘阻塞等并发症。

2临床护理体会

2.1内瘘手术前的护理。

2.1.1健康宣传。由于病人受病情影响而情绪低落,对造瘘和血液透析等知识的缺乏,护理人员应安抚患者及家属并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患肢的保护。

2.1.2内瘘术前的血管保护。造瘘前,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直接动静脉穿刺。术后抬高肢体,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渗血,包扎不可过紧,注意吻合口内瘘搏动,并用喜疗妥药膏涂擦,以加速静脉动脉化,也可以消肿。

2.2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

2.2.1内瘘穿刺的注意要点。内瘘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技术要熟练,争取一次成功。穿刺部位避免短路循环,穿刺时要有计划地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轮换穿刺点,两次穿刺部位之间要离开3~5cm,不在同一部位或接近部位反复穿刺,预防血管瘤的发生。

2.2.2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主要采用压迫止血法,透析结束拔针后将一块3cm×3cm大小的纱布团在针眼处按压15~20min,再用弹力绷带缠绕,松紧适宜,以不渗血及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2~3h后酌情去掉纱布。透析次日,用温水湿敷或浸泡内瘘侧上肢20~30min,每日2次,同时可应用“喜疗妥”软膏涂穿刺点及内瘘口,以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穿刺点。

2.3动静脉内瘘手术后的护理。

2.3.1术后常规护理。手术后因静脉压力升高,手术部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因此患肢应制动并适当抬高水肿部位,患侧肢体衣袖保持宽松,勿用力受压,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禁忌在患肢进行测血压、穿刺、输液、抽血等。术后应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情况,如手指颜色、温度、感觉等,还应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

2.3.2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护理。促使内瘘尽快“成熟”一般需要4~6周,而血管差的最好在术后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如果提前穿刺使用,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较多,缩短瘘的寿命。本组有2例病人因术后4周使用造瘘口,结果引起瘘口闭塞情况。如何使内瘘尽快“成熟”,在术后1~2周,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好的情况下,做健“瘘”操;每天用术侧手捏握橡皮健身球3~4次,每次10min;也可用止血带或血压表袖套在吻合口上方,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次15~20min松开1次,每天可重复3次,以上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均有助于内瘘“成熟”。

2.3.3术后低血压及血管栓塞的预防和护理。低血压和血管栓塞是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低血压是指血液透析时收缩压下降收缩压降至

3小结

本组资料表明,53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47例患者内瘘保持完好,完好率为88.7%。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对于如何延长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总结出一些临床护理经验:动静脉内瘘直接影响着血透患者透析效果及存活率,所以预防和护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术后保护内瘘血管是防止阻塞、维持正常功能、提高长期通畅率、保证血透质量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宝珍,薛玉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65-1266

动静脉内瘘范文4

为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通过对内瘘的术前术后护理、如何早期应用内瘘,成熟内瘘的日常维护,对患者健康宣教等措施,达到提供有效血容量和内瘘,延长生命线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69例患者,男64例,女105例,年龄16~85岁。手术部位选择四肢浅表邻近的动脉和静脉,一般选择桡动脉-头静脉、挠动脉-肘前静脉,其首次选用桡动脉-头静脉,有25例二次重建,3例重建后选择桡动脉-贵要静脉。肱动脉-贵要静脉2例。

方法:①选择适宜手术时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宣教;②术后,内瘘成熟前的应用及护理及健康宣教;③成熟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及健康宣教。

术前准备:①手术时间的选择:45例提前做了内瘘。时机为有明显的尿毒症症状,预计半年内需要透析,GFR≤15ml/分,或Scr≥6mg/dl,不论有无症状;糖尿病患者Scr≥4mg/dl时,不论有无症状。②患者及家属应详细了解血透治疗方法和血管造瘘目的,消除思想顾虑,树立与疾病长期斗争信心,自愿接受并积极配合治疗。用肥皂和清水清洗造瘘侧肢体,保护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和清洁,保护造瘘侧肢体的血管,不在造瘘侧肢体作任何其他医疗所需要的血管穿刺和注射。术前禁用肝素、尿激酶等抗凝和溶栓药。

术后护理:①手臂抬高、注意袖口松紧,避免肢体受压;监听血管杂音;血管震颤;术侧禁测血压、输液、抽血;避免提重物;避免术侧肢体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的环境;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血肿、术后根据凝血功能给予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潘生丁、丹参片等。②内瘘早期干预:术后12小时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健瘘操”锻炼,初期不主张病人自行进行,防止出现意外。术后2小时:伤口无渗血、无感染,轻抬前臂做上举运动,每次3~5分钟,3~5次/日。术后24小时:前臂与上臂呈60°上下轻摆动,做轻微运动,3~5次/日。术后15天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拆线后,前臂与上臂呈60°上下用力摆动,或用止血带轻扎上臂,做握橡皮球运动,每次3~5分钟,每日重复数次,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也可用手指沿血管走形上下推动静脉血管,促进“瘘”的成熟。

内瘘应用:①成熟内瘘标准:内瘘一般4~8周成熟,如有条件可3个月后使用为佳。成熟的内瘘手摸到动静脉内瘘的血管上可感觉有血液流动的震颤,动静脉造瘘的手臂放在枕头上侧睡或将手臂放在耳旁均会听到打雷样的声音,也即称为“血管杂音”。动静脉瘘的血管充盈明显,有比较好的弹性。能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保证每次200~300ml/分血液透析治疗需求,能长期反复用于穿刺。②内瘘的正确使用与其寿命密切相关,包括穿刺时机、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压迫止血、日常维护等方面内容。成熟的内瘘,动静脉穿刺点相距10cm左右或更长,穿刺点尽量远离瘘口和静脉瓣;避免在同一血管上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穿刺原则,穿刺点采用绳梯式(适用于血管较细的患者)由下而上均匀穿刺,纽扣式(内瘘成熟好,血管粗直的患者);区域式(内瘘不明显的患者)穿刺时,需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如内瘘成熟不好,急需使用时,可使用远离瘘口处血管,向心性穿刺当做动脉,而静脉选择下肢或对侧肢体血管,减轻未成熟内瘘的负担。新成熟的内瘘应由有经验的老护士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对血管的损害。压迫止血是新瘘的重要环节,拔针时,应按穿刺方向当穿刺针完全拨出后压迫止血,新瘘尽量避免使用弹力绷带,透析结束后用指压穿刺点10~15分钟,直到穿刺点不渗血为止,然后用胶布将无菌纱布固定。

内瘘并发症及护理:①感染:症状是局部红肿热痛或化脓。处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肢体清洁,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②内瘘血栓形成:由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低血压、心脏病、感染、损伤、血黏度过高、穿刺后长时间或长强度压迫止血造成血流阻断、过早使用着凉等诸多因素均可直接造成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或失功。早期血栓形成可在6小时内溶栓,16例内瘘溶栓,3例失败成功率81.25%。35例内瘘阻塞后重建。③皮下血肿:穿刺失败,压迫止血不当可引起皮下血肿。24小时内冷敷或用硫酸镁湿敷,用马铃薯片敷也有较好的效果。24小时后热湿敷。④动脉瘤:穿刺不当,内瘘流量过大均可发生动脉瘤,形成动脉瘤后要避免在动脉瘤处穿刺,同时对皮肤薄弱处予以保护,防止感染及破溃,必要时手术切除。

医患共同努力维护内瘘,延长其寿命:①保持造瘘侧肢体皮肤的完整和清洁,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内瘘感染。②日常和透析过程中保持血压稳定,防止低血压血容量不足引起内瘘阻塞和栓塞。③透析间期患者每日检查内瘘波动、血管杂音。看:造瘘侧瘘口处的皮肤有无肿胀、瘀斑、破溃、皮疹、皮肤是否清洁;听:用听诊器放在瘘口处可听到清楚动脉血流冲击音;摸:用手指触摸造瘘口处可感觉有力的动脉搏动伴有振颤。④强调患侧肢体透析专用,禁止压迫、输血、输液、测血压、提重物、着凉、剧烈运动带手表等,保持袖口宽松。⑤加强营养,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止血红素过高引起血液黏稠,阻塞内瘘。控制体重增长过快。⑥透析后及时解开止血带内瘘阻塞。24小时后可涂抹喜辽妥等药物,覆盖保鲜膜热湿敷,软化血管,避免烫伤。平时内瘘侧肢体在指导下进行健瘘操锻炼。⑦发生血栓的表现,听:用听诊器放在瘘口处听不到清楚的血流冲击音或声音减弱;摸:用手指触摸造瘘口处,感觉不到有力的震颤或震颤减弱;自我感觉:造瘘处血管疼痛。此时应立即就诊,及早溶栓。

讨论

动静脉内瘘范文5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81―02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如何能更长久地使用动静脉内瘘,避免内瘘闭塞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我科2000~2005年做瘘158例,发生闭塞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发生闭塞的原因,探讨预防内瘘闭塞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造瘘158例,男95例,女63例;年龄14~84岁,平均51.7岁。透析1~3次/周,4~4.5h/次,透析中血流量200~250ml/min。其中足内瘘1例,其余均为前臂内瘘。

1.2 内瘘闭塞的一般情况

造瘘158例,内瘘闭塞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3~84岁。闭塞率12.03%,发生闭塞的年龄特点<50岁4例,50~65岁7例.66~79岁7例,>80岁1例。使用年限的特点为<1年10例,占52.63%,2~3年5例,占26.32%,>3年4例,占21.05%。过度压迫,时间大于1h6例,占31.58%,透析中反复低血压5例,占26.32%,突然病重低血压闭塞1例,占5.2%,高龄血管硬化狭小,内瘘“成熟不良”7例,占36.84%。

1.3 内瘘闭塞的表现

内瘘部位塌陷或者硬包块,触摸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1.4 内瘘闭塞的处理及结果

内瘘闭塞发生6h之内者,用尿激酶1支25万u,用生理盐水12.5ml,即2万U/ml,连接7号静脉针,穿刺点选择血管瘘的动脉侧,针尖朝向吻合口,使药物顺血流方向进血栓处,确认穿刺成功后,用微量泵缓慢注射。本组例1患者女性,48岁,闭塞8h,用上述方法不成功,重新做另一侧上肢内瘘,应用良好。例2患者,女性,43岁,闭塞2h,用上述方法,40min听诊有轻微杂音,然后杂音逐渐增强,触摸震颤明显,目前内瘘应用良好。手术取栓4例,均为男性,年龄62~75岁,2例成功,取拴后应用良好。2例不成功,改用另一侧肢体造瘘。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对于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应注意保护其肢体静脉,特别是头静脉应当尽量避免使用,不要行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应选用质地柔软、通畅、管径较大的静脉,这样才能保证造瘘的成功率,保证内瘘使用寿命,对于头静脉很细者,可让患者每天用热水泡手,使静脉扩张充盈,增加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

2.2 术后护理

术后用绷带抬高造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敷料不能包扎过紧,注意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经常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用手触摸有无震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禁止在造瘘侧肢体测血压、静脉穿刺、输液输血。避免压迫、提重物、戴手表。术后4~5d,如果伤口没有问题,可做握拳、腕部运动进行局部锻炼,或手握橡皮球挤压,增加血流量,促进内瘘成熟。

2.3 内瘘穿刺的护理

内瘘应当在成熟、术后4周以上才能使用,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刚开始使用的内瘘,应由有经验穿刺技术好的护士进行穿刺,避免血管损伤。根据患者的年龄、血管条件选择不同角度及穿刺方法。避免在同一点反复穿刺,交替使用每一穿刺点,以减少皮肤及血管壁的瘢痕。首先采用绳梯法,其次纽扣法,切忌定点法。对于血管特殊的患者,应专人穿刺。因同一操作者对血管走向、针眼的位置比较熟悉,穿刺成功率高,使血管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发现低血压及时处理。

2.4 拔针护理

透析结束时,用碘酒、酒精棉签消毒针眼,贴上创口贴,左手持一块7cm×5cm无菌纱布叠成2cm×1.8cmX1cm的纱布卷放在针眼上,右手持针拔针,左手大拇指压在纱布卷上压迫穿刺点,压力以不出血且能触及血管震颤为宜,然后用3条纱布成*型固定纱布卷继续按压,每隔lOmin取下1条胶布,30min取完,留下创口贴即可。创口贴既能止血,又能保护穿刺点,预防感染。

2.5 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内瘘仅为血透用,不能静脉注射、输液输血。内瘘侧肢体不能负重,不能测血压。睡觉时不可将瘘侧上臂枕在头下睡觉,以防止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内瘘闭塞。每天及出现低血压眩晕后应触摸内瘘搏动及震颧,如果发现内瘘震颤杂音改变应及时报告医生。

动静脉内瘘范文6

关键词:个体化;动静脉内瘘;护理效果

动静脉内瘘是动脉静脉在皮下建立的血管通道,即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的浅表静脉和外周动脉吻合,使体表静脉流动动脉血,从而建立血液透析时的体外循环,并达到所需要的血流量[1]。手术后浅表静脉中流动的动脉血流不断冲击血管壁,使静脉管壁扩张、变厚,使静脉血管动脉化,这个过程称为内痿成熟,成熟后的静脉血管易于穿刺,一般手术后4~8w可进行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患者能够依赖透析长期生存[2-3]。术后因患者未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影响内瘘成熟,以及护理人员因不熟悉病情而在做瘘侧肢体进行测量血压、静脉输液等操作,一方面影响内瘘的成熟影响透析效果[4],另一方面容易引发患者的不满,甚至发生纠纷,造成护理隐患[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204例行新建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手术均在入院后24 h完成,同时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男108例,女96例,年龄35~76岁。平均(46.4±1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措施,治疗组回病房后加以个体化护理。

1.3护理方法 治疗组在术后给与积极的个体化护理。

1.3.1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是漫长的过程,患者对动静脉内瘘的自我管理意义重大。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到温情关怀、解答疑惑,帮助消除患者的消极心态,树立起对抗疾病的信心,获得心理的安慰。

1.3.2术前护理 手术选择非惯用手,以减少透析对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嘱患者进行造瘘侧手部功能锻炼,提高造瘘的成功率。保护血管,禁忌行手术侧动脉和静脉穿刺[6];保护皮肤完整无破损,并保持清洁,降低术后感染几率。

1.3.3术后护理 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出血等情况,术后静脉压力升高,淋巴回流受阻,内瘘侧手部应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每天应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畅通,若不能听到血管杂音,不能扪及震颤,应怀疑血栓形成,及时告知主管医生。

1.3.4健康宣教 避免穿紧袖衣;躺卧时勿压迫内瘘侧手臂;不能在患肢上悬挂重物;戴护腕保护瘘口部位等;内瘘穿刺处皮肤发痒时,勿用手抓,以防感染,内瘘侧手臂注意保暖,以防寒冷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

1.3.5个体化护理 我科自主设计的"可乐护具",即将大容量的空可乐瓶,剪去两头,形成中空的圆柱形,用胶带将两边毛边封住,以免划伤。术后用"可乐护具"套住造瘘侧加三角巾固定在胸前。为了促进内瘘成熟,术后1 w切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良好的情况下,责任护士即督促患者每天根据自身情况用内瘘侧手捏橡皮球或健身圈,每次10~20 min;也可用止血带在吻合口上方轻压静脉血管10~20 min,每次重复2~3次,促使内瘘成熟[7]。指导患者用耳听杂音、手触震颤的自我观察方法,加强对新建内瘘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处理。

1.4观察指标

1.4.1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定 观察两组新建内瘘患者术后6 w瘘管使用情况,血栓形成、感染、局部肿胀并发症发生率。

1.4.2护理知识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后护理知识问卷,1~5分代表系统知识欠缺,依从性低,15~20分代表掌握康复训练知识,依从性高。

1.5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用SPSS18.0软件进行ANOVA或多因素分析,P

2结果

2.1经过观察,制得表1。

2.2自主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有效率为100%;其中治疗组的知识掌握率为97.5%,对照组为81.3%,两字对比差异明显(χ2=6.298,P

3讨论

内瘘是长期透析患者必要的长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透析质量良好的保证。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间接影响了患者的的寿命。实施个体化治疗,增强了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护理,自创"可乐护具"作为一种直接防护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具也规范醒目的给护理人员一种警告信息,避免了因在新建动静脉内瘘侧手臂进行测压、穿刺输液而引起的不满和纠纷,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建立和增强了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香美主编.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9.

[2]黄雪芳,温振英,邵咏红.强化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37-39.

[3]李奕龙.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117-119.

[4]Al-Jedai A,Alsuhan M,Almeshari K,et al.Cost analysis of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highly sensitized recipiems compared to intermittent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J].Ann Transplant,2012,17(4):82-91.

[5]Beladi-Mousavi SS,Alemzadeh-Ansari MJ,Alenmadeh-Ansari MH,et 01.10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a muhicenter study in Iran[J].Irma J Kidney Dis,2012,6(6):4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