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范例6篇

维生素k1范文1

维生素E在125~125.5 μg/ml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87%,RSD为0.95%。维生素K1在16.5~166.5 μg/m之间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08%,RSD为1.57%。结论 HPLC法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维生素A、E、K1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1

Determination content ofcompound vitamins A、E、K1 injec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XI Ying.Department of Pharmacy,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MedicalCollege,Bengbu ,Anhui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in compound vitamins A、E、K1 injection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Methods HPLC was used C18column(150 mm×46 mm,5 μm)was selected,the mobile phase was methanol-alcohol(80∶20).Detection was performed by UV with wavelength of 270 nm.Results A linearity of retinyl palmitate was obtained from 125 to 125.5 μg/ml with good correlation(r=0.999 9).The average recovery of retinyl palmitate was 99.38%,and RSD Was 1.36%.A linearity of vitamin E was obtained from 125 to 1251 μg/mlwith good correlation(r=0.999 8).The average recovery of vitamin E was 98.87%,and RSD was 0.95%.A linearity of vitamin K1 was obtained from 16.5 to 166.5 μg/ml with good correlation(r=0.999).The average recovery of vitamin K1 was 98.08%,and RSD was 1.57%.Conclusion The RP-HPLC is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n determining thecontents in compound vitamin injection.

【Key words】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Vitamin A;Vitamin E;Vitamin K1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人体正常物质代谢和某些特殊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参与各种酶的组成,因其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使其各具特殊的生理功能。复方维生素注射液可作为全营养静脉输液的添加剂,以满足每日的维生素需要[1]。近来有系统测定维生素的报道,但多数是报道纯品维生素的分离分析。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A、E、K1含量,现作报告。

1 仪器与试剂

仪器: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包括LC-10ATvp泵,SPD-10Avp紫外检测器,C-R8A色谱数据处理仪。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50 mm×46 mm,5 μm),不锈钢柱(Shin-pack CLC-ODS)。试剂:甲醇、酒精均为分析纯。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照品[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维生素E对照品、维生素K1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复方维生素注射液样品批号:041204,041206,041208

(由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色谱柱:shin-pack CLC-OD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酒精(80∶2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5 ml/min。进样量20 μl。在上述条件下,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的保留时间分别约为39.98、23.96、18.41 min。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避光条件下精密称取维生素A棕榈酸酯约62.5 mg、维生素E 625 mg、维生素K1 83.3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 ml置5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稀释至刻度,摇匀(临用前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避光条件下精密量取样品溶液1 ml,再精密加水1 ml,然后精密量取1 ml慢速上sep-pake18柱(预先用20%酒精洗涤),推尽,精密量取无水酒精5 ml慢速洗脱,推尽,收集无水酒4 ml的洗脱液置容器中,备用。

2.4 专属性试验 按上述色谱条件和试验方法,取本品空白辅料1 ml照供试品溶液配制项下的方法制成空白辅料溶液,将上述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空白辅料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本方法能有效分离复方维生素注射液A、E、K1含量,且空白辅料对本品主药测定无干扰。

2.5 标准曲线的制备 取对照品,维生素A棕榈酸酯约6.25 mg、维生素E约625 mg和维生素K1约83.3 mg分别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精密量取该溶液1、3、5、7和10 ml置50 ml量瓶中,加无水酒精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量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分别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 3种组分的浓度(C)为横坐标,以3种组分的峰面积(A)为纵坐标,计算回归方程,并绘制3种组分标准曲线,结果见表1。

2.6 精密度试验 取标准曲线项下同一浓度的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根据各组分主峰面积分别计算进样精密度。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 3种组分的峰面积计算进样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3%、0.87%、0.39%,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含量测定项下同一浓度的样品溶液,于室温下自然放置,分别于0、1、2、4、6、8 h进样,测定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峰面积,以0 h主峰峰面积为100%,计算溶液的日内稳定性。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E和维生素K1 3种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99.65%、99.34%、99.51%。表明样品溶液在室温条件下放置8 h基本稳定。

2.8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复方维生素注射液(批号:041204),照上述色谱条件的测定维生素A棕榈酸脂、维生素E和维生素K1的含量,共测定6次,计算含量及偏差。3种组分平均含量分别为95.6%、111.8%、98.3%,RSD分别为0.35%、0.41%、0.21%(n=6)。表明该方法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3种组分的重现性良好。

2.9 回收率试验 取维生素A棕榈酸脂、维生素E和维生素K1对照品,按本品处方量的80%、100%、120%分别投料,按处方工艺制成注射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分别测定3批样品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84%、98.87%、98.08%,RSD分别为1.36%、0.95%、1.57%,显示回收率较好。

2.10 样品的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按上述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样品的含量测定,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以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见表2。

3 讨论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是将经过提纯的试样用微量进样器注入加样系统,启动高压泵,试样被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在一定高压下,样品在色谱柱内的填料(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经过无数次的交换,并按物质在两者之间的分配系数、分子极性的大小以及所带的电荷数的多少等进行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根椐峰高或峰面积精确地计算出所测物质的含量[2]。以往测定复方维生素A、E、K1常用化学方法,只能进行单独测定,测试过程繁琐,需配制多种化学试剂,费工又费时,且灵敏度低,分析的血样需求量大,既不利于采集,也不利于远途携带,给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3]。本文结果也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有效地排除辅料的干扰,可以测定复方维生素注射液中维生素A、E、K1的含量 。

参 考 文 献

[1] 陈风春,马金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研究进展.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5):549-551.

维生素k1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108-0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率最高且症状重,故一般在工作中对此都保持高度警惕;而其他类的药物过敏反应相对少而轻,因此容易引起医务人员忽视。笔者在20年的护理工作中仅遇见了1例静脉滴注维生素K1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72 h来院就诊。意识清楚,精神一般,步入病房。查T 36.8℃,P 92 次/min,BP 13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黄疸,右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白细胞5.6×109/L,B超提示胆囊多发性结石伴胆囊炎,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遵医嘱禁食、抗感染补液治疗。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氨苄西林舒巴坦钠3.0 g液体滴注结束后,再输入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K1 130 mg(滴速60滴/min)15 min。巡视时发现患者诉全身皮肤瘙痒,随即胸闷、气急、心悸,听声音遥远,呼吸困难,小便失禁。HR 50次/min,BP 60/20 mm Hg,全身皮疹,考虑为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甲强龙静脉滴注,吸氧等抢救措施,20 min后HR 94次/min,BP 111/77 mm Hg,意识清楚,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次日停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在首瓶输入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K1 130 mg组液体20 min时再次出现上述同样的症状,考虑维生素K1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组液体,经过积极抢救10 min后症状缓解。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积极抢救

护士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立即通知医生,参与抢救,给予吸氧,地塞米松、盐酸肾上腺素、甲强龙等药物及时使用,抢救患者生命。

2.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是在治疗过程中突发出现的过敏性反应,在心理上毫无准备,在抢救初期表现得非常恐慌,胸、闷呼吸困难时担心生命危险。护士一方面需及时准确地配合实施抢救治疗,一方面需向患者进行解释,使其明白这是药物的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很快会好转,鼓励患者不要害怕,增强信心,使患者情绪趋于平静。同时护士必须冷静和细致。

2.3 继续观察病情

患者休克症状缓解后,仍要密切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4 记录和交班

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在病历、床头牌、黑板等地方做好药物过敏的各项醒目标记,并告知患者和家属。重点交班,做到三天九交班,必须人人知道。

3 体会

3.1 加强药理知识学习

维生素K1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用于肝胆手术前可减少渗血,《临床药物手册》记录维生素K1 常用剂量时无不良反应,在实际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极少见,因此导致判断错误引起第2次过敏性休克。因此,护士因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用药前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全面掌握。尤其对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要向患者事先说明,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

3.2 询问药物过敏史

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注意特异体质的患者。

3.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在静脉注射过程中,要认真核对药物的剂量、浓度、有效期,并检查有无变质、沉淀、异物,检查液体瓶及安瓿有无裂痕,在配制药液时要注意针筒按药物种类的不同分开使用,避免针筒混用,并注意输入速度要适中。

3.4 观察病情变化

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和病情变化,多询问、多观察,对患者的异常反应要高度警惕。

3.5 熟知抢救药品及器材的作用及性能和加强宣教

将抢救药品、器材置于固定位置,专人管理,使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在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中,加强宣教,增进护患沟通,避免医疗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刘延英,王彦君,杨金枝,等.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2):144.

[2]朱幸芳,茹仁萍.4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203-1204.

[3]孟庆义,韩梅.急诊科典型病例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57.

[4]李玉珍,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0-524.

维生素k1范文3

患儿,女,17 h,剖宫产出生体重3.2 kg,母亲身体健康,20 min前突然反复呕吐,开始吐出少量粘液,后吐出鲜血,总量约为70~80 ml,患儿生后无尿,大便3次,哭声弱,反应差,由本院产科转入。查体:T.37℃,P.130次/min,R.45次/min,足月儿貌,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前囟平软,面色苍白,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心音稍钝,脐带残端无渗血,腹软,肝降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入院后即查血常规,红细胞2.58 ×1012/L,白细胞为9.3 g/L,血小板211×109/L,PT 25.2 s,TT 23.1 s,入院后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止血敏,蛇毒血凝酶,输同型血50 ml,输维持液及对症处理,同时,置胃管,将胃内血液抽出,用1.4%的碳酸氢钠液洗胃至洗出液清亮为止,后每隔3 h由胃管内注入1.4%碳酸氢钠液3 ml,维持胃酸pH>5.0入院24 h止血。入院后排出鲜红色大便2次,果酱色大便4次累计约80 g,次日复查血常规,红细胞3.85×1012/L,血红蛋白12.8 g/L,血小板189×109/L,入院24 h血止,患儿病情平稳,禁食48 h进奶,开始由稀到稠,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奶量。患儿住院8 d痊愈出院。

2 讨论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新生儿黑便,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等,是由于维生素K的缺乏使其依赖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及活性降低所致的一种自限性出血性疾病。但若不及早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死亡,特别是早发性重型,正常足月儿常于生后2~3 d发病,出血部位多为消化道,轻者常为大便内带血,或排出少量果酱样大便;重者呕血或排血便,其次为脐部渗血、皮下出血、血尿、阴道出血、穿刺部位渗血等,偶见颅内出血,肺出血,少数严重大出血可致贫血和休克。若出现颅内出血,肺出血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例患儿出生17 h即出现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达70~80 ml,查PT 25.2 s,TT 23.1 s明显延长,经及时静注维生素K,止血敏,蛇毒血凝酶,输血及对症处理,置胃管抽静血液,用1.4%碳酸氢钠液洗胃后,每隔3 h由胃管注入1.4%碳酸氢钠液3 ml,维持胃酸pH>5.0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住院8 d痊愈出院。因诊断明确,抢救及时,挽救了患儿生命。像这样早发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在我科临床工作中属首例,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的鉴别,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并提醒同道重视生后肌注维生素K1的防预措施。

维生素k1范文4

关键词:分期施肥;莴笋;大白菜;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143.3+2;S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4-0046-05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为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糖分等多种有机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pp. pekinensis )和莴苣(Lactuca sativa L.)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栽培和食用的蔬菜,在大田生产中大白菜和莴苣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与施肥的关系非常密切。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同时施用钾肥也是重要的农业增产措施之一,研究表明施用钾肥能增加作物产量[1~3]。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作物对钾肥需求量逐年增加。近年来蔬菜生产中出现重施氮、磷,轻施钾的现象,致使土壤养分失去平衡,钾亏缺逐年严重[4]。土壤缺钾及氮、钾养分失调已逐渐成为提高蔬菜产量和改善蔬菜品质的限制因素[5~7]。为探讨硫酸钾、氯化钾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施用方法下,不同钾肥种类对莴笋和大白菜产量、品质的效应,以期为发展高产、优质叶菜类蔬菜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为遂宁组红棕紫泥土,基本农化性状为pH值7.62,含有机质19.51 g/kg、碱解氮240 mg/kg、有效磷23.6 mg/kg、速效钾128 mg/kg。供试肥料为尿素(N 46%)、磷酸一铵(N 11%,P2O5 52%)、氯化钾(K2O 60%)、硫酸钾(K2O 50%)。供试肥料中氮、磷、钾肥按N、P2O5、K2O 为300、90、150 kg/hm2施用。

1.2 试验方法

小区试验于2012年4月2日至5月16日和2012年5月26日至7月10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含金村七社进行。试验设9个处理(表1),3次重复,试验小区长5.2 m、宽1.5 m,小区面积7.8 m2。每小区移栽规格为37.5 cm×27 cm(即每小区4行,每行19穴),每小区移栽76穴。移栽期为2012年4月10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一致。于2012年5月16日进行小区实产及取样分析测定。在第1茬莴笋收获后,于2012年5月26日至7月10日按原小区种植大白菜,试验施氮肥300 kg/hm2,不施磷、钾肥,观察第1茬试验后效,于2012年7月10日进行田间实产及取样分析测定。

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样品pH值、有机质,有效氮、磷、钾等含量[8]。莴笋和大白菜中可溶性糖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水合茚三酮溶液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9]。莴笋和大白菜样品经H2SO4-H2O2消化后,用蒸馏法测定氮含量、钒钼黄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火焰光度法测定钾含量[8]。采用蒸馏水提取,用AgNO3滴定法测定全氯含量,采用HCl-HClO4消化后,用Ba4SO2比浊法测定全硫含量。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分析[10,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钾肥处理对莴笋和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①莴笋 由表2可知,与不施钾肥(K0处理)相比,第1茬各处理莴笋产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为11.0%~15.4%;与常规施钾相比,分期施钾更能提高莴笋产量,其中分别以K1-3、K2-3处理(基施50%+开盘期50%)增幅最大。从钾肥种类来看,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硫酸钾。

②大白菜 由表2可以看出,与不施钾肥相比,各处理第2茬大白菜产量均显著增加,增幅为11.8%~15.9%;与常规施钾相比,分期施钾更能提高大白菜产量,以K2-4处理增幅最大。从钾肥种类来看,第2季硫酸钾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氯化钾,这说明硫酸钾的后效优于氯化钾,这可能与氯化钾的溶解度大、养分相对易淋失有关。

2.2 不同钾肥处理对莴笋和大白菜品质的影响

①莴笋 由表3可知,与不施钾肥相比,莴笋叶维生素C含量除K1-4处理和K2-3处理分别增加21.6%和14.1%外,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各处理莴笋叶可溶性糖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降幅为16.5%~34.5%;但与常规施钾相比,分期施用氯化钾能够提高莴笋叶可溶性糖含量。莴笋叶氨基酸含量除K1-1处理和K2-1处理分别提高56.6%和48.5%外,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除K1-1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使莴笋硝酸盐含量降低,降幅为8.1%~22.7%,其中K2-3处理降幅最大。

从表4可看出,莴笋茎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除K1-2处理分别提高4.2%和17.9%外,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下降。可溶性糖含量除K2-4处理提高13.5%外,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硝酸盐含量仅K1-2处理降低6.1%,其余处理均提高。

②大白菜 由表5可看出,第2茬不施钾肥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除K1-1处理降低外,其余各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增幅为4.1%~22.9%。与常规施钾相比,K1-3处理增幅最大。K1-3、K1-4和K2-3处理分别使大白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5.4%、30.3%和10.8%,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除K2-1处理外,其余处理使大白菜氨基酸含量提高5.6%~81.7%。除K1-1处理外,其余处理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降幅2.9%~19.1%。可见,第1茬施入土壤中的钾肥残留量较多,钾肥后效较好。

2.3 不同钾肥处理对莴笋和大白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①莴笋 a.莴笋叶。由表6可看出,与不施钾肥相比,莴笋叶全氮含量除K1-4处理和K2-3处理分别提高8.0%和6.5%外,其余处理变化不大。除K1-2处理外,其余处理莴笋叶全磷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增幅6.4%~23.2%,其中K2-4处理增幅最大。基施氯化钾使莴笋叶全钾含量提高8.9%,其余处理均降低。以氯化钾作为钾肥的各处理莴笋叶全氯含量均提高,增幅18.1%~51.4%,以硫酸钾作为钾肥的各处理莴笋叶全氯含量变化不大。除K1-3处理外,其余处理莴笋叶全硫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增幅6.4%~52.1%。总体来说,除了全氯含量以外,其他养分含量均以硫酸钾作钾肥处理更优,且分期施用硫酸钾优于常规施钾。

b.莴笋茎。从表7可知,各处理莴笋茎全氮含量变化不大,莴笋全磷、全钾和全氯含量分别提高

4.7%~21.3%、4.0%~29.7%和11.3%~56.8%。以氯化钾作为钾肥的各处理莴笋茎全硫含量变化不大;以硫酸钾作为钾肥的各处理(除K2-4处理外)莴笋茎全硫含量提高12.7%~34.6%。

②大白菜 由表8可知,各处理大白菜全氮含量变化不大。与常规施氯化钾相比,K1-4处理大白菜全磷含量提高,其余分期施用氯化钾处理的大白菜全磷含量降低;与常规施硫酸钾相比,除K2-3处理外,其余分期施用硫酸钾均不同程度提高大白菜全磷含量。各处理大白菜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增幅6.9%~24.3%,其中以硫酸钾作为钾肥各处理的全钾含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各处理,可知硫酸钾的后效明显优于氯化钾。

2.4 不同钾肥处理对莴笋和大白菜钾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9可知,各处理第1茬莴笋钾素吸收量与第2茬大白菜钾素吸收量相当。第1茬莴笋各小区钾素吸收量以K2-3处理最高,为91.4 g。第2茬大白菜各小区钾素吸收量以K1-4处理最高,为95.7 g。两茬钾素利用率在26.3%~46.8%,从高到低依次为K1-4处理>K2-2处理>K2-1处理>K2-3处理>K1-3处理>K1-2处理>K2-4处理>K1-1处理。

3 结论与讨论

与常规施钾相比,分期施钾肥更能提高莴笋和大白菜产量。第1茬各处理莴笋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硫酸钾;第2茬各处理大白菜硫酸钾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氯化钾,说明硫酸钾的后效优于氯化钾。

第1茬莴笋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不施钾肥处理大部分有所下降,各处理莴笋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基施钾肥(常规施钾)提高莴笋叶氨基酸含量,除氯化钾常规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使莴笋叶硝酸盐含量降低。第2茬各处理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除K1-1外)均不同程度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程度不一,除硫酸钾常规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使大白菜氨基酸含量提高。除氯化钾常规处理外,其余处理均使硝酸盐含量下降。

第2茬各处理全氮含量变化均不大。第1茬除K1-2处理外,其余处理莴笋叶全磷含量增加,氯化钾常规处理使莴笋叶全钾含量增加,其余处理降低。氯化钾各处理莴笋叶全氯含量均提高,硫酸钾各处理无明显变化。氯化钾各处理莴笋茎全硫含量变化不大,硫酸钾各处理(除K2-4处理外)均使莴笋茎全硫含量提高。第2茬K1-4处理使大白菜全磷含量提高15.6%,其余处理均降低;各处理大白菜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以硫酸钾的作用大于氯化钾。

各处理第1茬莴笋钾素吸收量相当于第2茬大白菜钾素吸收量,第1茬莴笋钾素吸收量K2-3处理最高,第2茬大白菜钾素吸收量以K1-4处理最高;两季钾素利用率以K1-4处理最高。

参考文献

[1] 宁秀娟,余宏军,蒋卫杰,等.不同钾水平对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6):35-38.

[2] 游媛,陈艳霞,刘芳,等.平衡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9(2):17-20.

[3] 许前欣,赵振达,李秀文,等.钾肥对蔬菜产量品质效应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9(2):23-25.

[4] 杨果,魏建林,管力生,等.不同钾肥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5):76-77.

[5] 郭熙盛,王文军,朱宏斌,等.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花椰菜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 (3):420-425.

[6] 秦月丽,孙治强,梁毅.钾肥种类和施用量对大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8(44):399-402.

[7] 郭熙盛,叶舒娅,王文军,等.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3):292-297.

[8]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3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41-149.

[9] 山东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0:246.

维生素k1范文5

维生素K是一类有萘醌基团的衍生物,维生素K有四种:K1、K2、K3、K4。维生素K1、维生素K2为脂溶性,需胆盐参与吸收;维生素K3、K4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维生素,吸收无需胆盐。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这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维生素K,成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当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因子,不能羧化,不具有凝血活性,这就是维生素K缺乏、产生出血的原因。

颅内出血是维生素K缺乏症的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其特点为:①发病前多为完全健康的母乳喂养儿;②年龄绝大多数为≤2月;③男婴多于女婴;④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拒奶,尖叫,呕吐,嗜睡或昏迷,前囟饱满或隆起,颅缝开裂,肢体抽搐或痉挛,双眼上吊或凝视,母乳儿突然出现无诱因的以上这些症状,应首先考虑本病。

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

① 母体内维生素K难以通过胎盘,脐带血维生素K含量仅为母血的三十分之一左右,

导致新生儿脐血中基础维生素K浓度低。

②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合成维生素K少,肠道对维生素吸收率低,约为26%左

右,而成人为40%~60%。再加上滥用抗生素、胃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使其发病率更高。

③ 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约为15μg/L,仅为牛乳中含量的1/4,为配方乳的1/20。

单纯母乳喂养儿VKDB发病率1/200~1/400,未给维生素K预防的纯母乳喂养儿发病率比用维生素K预防或牛奶喂养者高15~20倍。母乳中含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对减少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是有利的,但它能抑制新生儿肠道内正常细菌产生维生素K。

④ 母亲妊娠期服药(如抗癫痫,抗结核,抗凝血药物)、先兆子痫、应用抗生素、

婴儿腹泻、黄疸、肺炎、早产等疾病都是其发病的高危因素。

颅内出血患儿虽然经过治疗,大部分可保全生命,但大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脑瘫、癫痫等,致残率较高。虽然如此,但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方法为:

1.新生儿出生后要早喂奶。早喂奶可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形成,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2.孕妇自妊娠37周起,每日口服维生素K1片剂5~10,连服至分娩后3周。对

于那些高危孕妇更应在妊娠末期开始口服维生素K。孕妇在整个孕期、哺乳期都应注意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

维生素k1范文6

【关键词】稳定转染;脂质体;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生长曲线;流式细胞学技术

近年来,依据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这一基本现象,针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所设计的抗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血管内皮细胞已成为抗癌治疗的重要靶区。Canstatin是2000年由Kamphaus[1]等发现的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2]。本实验将人canstatin cDNA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canstatin稳定转染中国仓鼠卵巢(CHO-K1)细胞以获得稳定表达canstatin蛋白产物的细胞株,再用含canstatin的上清液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以便进一步研究canstatin的生物学作用,为探讨canstatin作用机制奠定前期实验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pSecTag2B/canstatin由南华大学肿瘤研究所构建,中国仓鼠卵巢(CHO-K1)细胞购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细胞培养中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由南华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馈赠。孵育7 d的受精鸡胚购自衡阳市角山乡孵化厂。 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试剂:美国Invitrogen公司(华美公司)。TaKaRa RT-PCR试剂盒、潮霉素B: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western-blotting荧光检测试剂盒:美国Hyclone-prierce公司。6-组胺酸(6-His)抗体由南华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馈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购于武汉博士德公司。引物根据Genebank中报告的序列设计而成,并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辅助分析:上游引物:5- CCCAAGCTTGTCAGCATCGGCTACCTC -3,下游引物:5- CGGGATCCCAGGTTCTTCATGCACAC-3,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设有Hind III和BamHI酶切位点。PCR引物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

1.2实验分组

细胞分为重组载体转染组(pSecTag2B/canstatin CHO-K1) 、空载体转染组(pSecTag2B CHO-K1) 及亲代CHO-K1 细胞组(CHO-K1)。

1.3方法

1.3.1人canstatin cDNA的分泌型重组质粒稳定转染CHO-K1细胞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转染试剂分别将pSecTag和pSecTag/canstatin质粒DNA转染丰度为80%的CHO-K1细胞,根据药物剂量反应分析实验结果,以50 ug/ml潮霉素B浓度进行筛选,挑选出阳性克隆并转移至细胞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1.3.2 RT-PCR 检测canstatin 基因mRNA 的表达引物设计:P1:5- CCCAAGCTTGTCAGCATCGGCTACCTC -3;P2:5- CGGGATCCCAGGTTCTTCATGCACAC-3。 预计扩增产物长度为684 bp 。将各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并离心收集, 用Trizol试剂从细胞中提取总RNA , RT-PCR 检测canstatin 基因mRNA 的表达。反应条件: 94 ℃ 2 min;94 ℃ 40 s,57 ℃(以57 ℃为中心跑梯度PCR,各管退火温度分别为57.5 ℃、56.5 ℃) 40s,72℃ 1 min,33 Cycle;72 ℃延伸 10 min。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

1.3.3westernblottiing法检测上清液中重组Canstatin融合蛋白

将各组细胞常规培养至90%融合,弃培养基,PBS洗涤3次,换1%小牛血清培养24 h收集上清,10 000 r/min,室温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作为样品进行SDS-PAGE 电泳。然后将蛋白电转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含50 mg/ml BSA的TBST封闭2 h;以6-His单抗IgG为一抗,羊抗兔IgG为二抗。westernblottiing法鉴定canstotin 的表达。用ECL发光法显色,曝光,显影,定影。

1.3.4检测pSecTag2B/canstatin转染CHO-K1细胞培养上清液生物学作用蛋白样品收集:分别收集常规条件下培养的正常CHO-K1细胞上清液、CHO-K1/(pSecTag2B・canstatin)上清液、CHO-K1/pSecTag2B(空载体)上清液及正常细胞培养基,1 000 r/min,室温离心5min,取上清液备用。

1.3.4.1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取孵育8 d 的受精鸡胚,于照卵灯下寻找胚头,在胚头右下方0.5~1.0 cm 处开约0.5 cm×0.5 cm的窗口,暴露绒毛尿囊膜,放大镜下对测试区四级血管记数,然后在各组鸡胚的测试区分别滴加0.2 ml蛋白样品,灭菌透明胶带封口后置37 ℃ 、饱和湿度下孵化至第11 d ,观察并记数血管生长情况,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1.3.4.2观察细胞形态 用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37 ℃ 、5%CO的条件培养HUVEC-12至对数生长期,弃原培养基,PBS洗涤3次,分别改用收集的各组上清液及正常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1.3.4.3细胞生长曲线将各组细胞分别用胰蛋白酶消化,加入适量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计数后,以1×105 传代于24 孔细胞培养板中,每组细胞接种21 孔。各组分别改用收集的各组上清液及正常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每天取3 孔细胞经胰蛋白酶消化后进行细胞计数,取均值描绘细胞生长曲线。

1.3.4.4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anstatin在体外诱导HUVEC-12凋亡常规培养HUVEC-12至对数生长期。弃原培养基,PBS洗涤3次,各组分别改用收集的各组上清液及正常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胰酶消化后离心(1 000 r/min,5 min)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20 ℃1ml 75%乙醇,充分混匀,放入-20 ℃冰箱保存。样品送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流式细胞室检测。

2结果

2.1转染的阳性克隆

药物筛选10 d,维持培养12 d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聚集成团状生长,克隆生成。(见图1,10×40倍倒置显微镜下摄像)

图1aCHO-K1/pSecTag2B/canstatin细胞阳性克隆

图1bCHO-K1/pSecTag2B细胞阳性克隆

2.2RT-PCR结果

转染pSecTag2B/canstatin的细胞在700 bp左右扩增出目的条带,与人canstatin cDN段理论长度(684 bp)基本一致。而转染空载体和正常CHO-K1细胞未见目的条带(图2)。

图2RT-PCR结果

2.3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上清液中目的蛋白

CHO-K1/pSecTag2B/canstatin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产物在26 KD 左右有阳性条带显示(图3) ,此蛋白的分子量比实际人Canstatin蛋白分子量(24KD)稍大,这是因为表达的融合蛋白在其N端连接着c-myc表位肽和6-组氨酸尾。而对照组CHO-K1和CHO-K1/pSecTag2B的表达产物,则未见明显的条带。

图3转染细胞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ting分析

A,B,C: CHO-K1,CHO-K1/pSecTag2B,CHO-K1/ pSecTag2B/canstatin

2.4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结果

鸡胚绒毛尿囊膜(CAM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血管呈叶状生长,加样后血管密度无降低;而canstatin 蛋白实验组加样后能明显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给药区及其周围血管明显减少,血管纹理欠清晰,小血管分支少,通过鸡胚处理前后血管生成记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表1

2.5上清液作用HUVEC-12形态学改变

将HUVEC-12分别用正常细胞培养基、CHO-K1细胞上清液、CHO-K1/pSecTag2B(空载体)上清液及CHO-K1/(pSecTag2B・canstatin)上清液培养3 d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形态呈正常短梭形或椭圆形,折光度好,活力较强。CHO-K1/(pSecTag2B・canstatin)上清液培养组细胞体积缩小,形态变圆,与周围的细胞脱离,贴壁能力下降,折光度减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图4:10×40倍倒置显微镜下摄像)

图4a、4b、4c正常细胞、CHO-K1、CHO-K1/pSecTag2B上清液培养3 d

图4d:CHO-K1/pSecTag2B/canstatin细胞上清液培养3 d

2.6上清液作用HUVEC-12生长曲线

用正常细胞培养基(a)、CHO-K1细胞上清液(b)、CHO-K1/pSecTag2B(空载体)细胞上清液(c)及CHO-K1/(pSecTag2B・canstatin)细胞上清液(d)培养HUVEC-12 7d并记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通过数据可见:a、c、d 3组细胞在传代后第1天细胞活性稍减少,经过2~3 d的潜伏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约在第5天进入平台期并持续至第7天。而CHO-K1/(pSecTag2B・canstatin)上清液培养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表2:不同细胞上清液培养的HUVEC-12生长曲线

a、b、c:正常细胞、CHO-K1、CHO-K1/pSecTag2B上清液培养3 d

d:CHO-K1/pSecTag2B/canstatin细胞上清液培养3 d

2.7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用正常细胞培养基、CHO-K1细胞上清液、CHO-K1/pSecTag2B细胞上清液培养HUVEC-123 d后,凋亡率分别为2.15%、1.35%、1.03%,CHO-K1/(pSecTag2B・canstatin)细胞上清液培养组HUVEC-12检测的凋亡率为10.02%,与前3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增加,提示canstatin可以诱导HUVEC-12凋亡。

3讨论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了“肿瘤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作为治疗实体瘤的新途径的假说[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的深入了解,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多种天然或合成的有效的抗血管生成因子已见诸报道[4]。鉴于canstatin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潜在前景,我们较早的开始了canstatin的研究。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从新鲜人胎盘脐带组织中获得canstatin cDNA,成功地构建了pSecTag2B/canstatin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5]。pSecTag2载体有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CMV启动子,并能保证基因表达的效率。在表达宿主的选择上,我们选用了中国仓鼠卵巢(CHO-K1)细胞。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用于稳定表达的哺乳动物细胞之一。外源基因在CHO-K1细胞中经抗生素筛选一般可获稳定长期高效表达。对于重组分泌型质粒pSecTag2B/canstatin在CHO-K1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我们首先采用RT-PCR法在mRNA水平上验证了外源性DNA的成功导入,再用western-blotting法证实目的蛋白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稳定表达。进行canstatin抑制血管生成的体内生物学活性研究中,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发现含canstatin蛋白的上清液可抑制血管生成,这也进一步提示其对肿瘤及其他病理情况下的血管生成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研究中,我们先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证实含canstatin的上清对HUVEC-12生长繁殖的抑制效应。我们还选择了流式细胞学技术证实canstatin 抑制血管生成的可能的机制之一就是能够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canstatin 作为特异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已引起关注, 鉴于其对血管异常增生的抑制作用,除了它对肿瘤治疗的治疗意义之外,它对由于血管生成异常而导致的其它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的研究和治疗可能也有较大的价值。我们的实验目前已获得了能稳定表达canstatin蛋白的细胞株,并证实了canstatin在体内的血管生成抑制活性与体外对内皮细胞的部分生物学活性与作用,为canstatin蛋白的大量提取与纯化及对canstatin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及机制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Kamphaus G D , Colorado P C , Panka D J , et al . Canstatin , a novel matrix -derived inhibitor of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J Biol Chem , 2000 , 275 : 1209-1215.

2苏影,朱建思. 癌抑素Canstatin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肿瘤学杂志,2004,10(5):353-356.

3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N Engl J Med, 1971; 185: 1182-1186.

4SU Ying , ZHU Jian-si.Canstatin, a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04,16(3):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