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作文范例6篇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战争与和平作文范文1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一)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十九世纪初,历史在俄罗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伦,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这里,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

这个时代,俄国还在沙皇主政的社会,虽然整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但是拿破仑的入侵使得这块美丽得土地到处布满战火。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全书内容浩大,前后花了托尔斯泰七八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故事仅出场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而且个个人物性格鲜明;而从血战、国王会议、贵族生日、葬礼、舞会、狩猎到农民生活等种种场面的描写,则几乎把十九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社会事件包罗其中。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但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在书里有拿破仑、亚历山大等许多历史人物,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那些年轻人如娜塔纱、尼古拉、安德烈等人才是主角。

这些年轻人都还很年轻但他们为祖国挺身而出,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成为知识丰富的大人这是书中最令我最感动的。

从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例如写作时要给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命把人物写活。还有写作要,突出文章中心。最重要的是如果国难当前,要像那些年轻人一样挺身而出。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三)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中讲的是十九世纪初,历史在俄罗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欧洲所向无敌的拿破伦,开始把他征服的目标指向这里,于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爆发了。

这个时代,俄国还在沙皇主政的社会,虽然整个国家并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但是拿破仑的入侵使得这块美丽得土地到处布满战火。

我读的这本书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利用这样的历史背景些出的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全书内容浩大,前后花了托尔斯泰七八年的时间才完成的。故事仅出场人物就有五百多个,而且个个人物性格鲜明;而从血战、国王会议、贵族生日、葬礼、舞会、狩猎到农民生活等种种场面的描写,则几乎把十九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社会事件包罗其中。

这本书拿破仑的战争是全书的中心。但是托尔斯泰想写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争给灾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在书里有拿破仑、亚历山大等许多历史人物,但他们并不是主人公;那些年轻人如娜塔纱、尼古拉、安德烈等人才是主角。

战争与和平作文范文2

八岁的阿曼达有着一个幸福、平和的家,他的妈妈是一位“白衣天使”,爸爸是一个小工厂的头头,他还有一个可爱的妹妹,一切都是那么祥和。直到那一天,战火打破了应有的平静。

核——一个本身并不可怕的字眼,但是它与“弹”字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拖着长长的尾巴的杀人魔王,所到之处,一切化为灰烬,夷为平地。

在这次紧锣密鼓的核查中,并未查出任何杀伤性武器和生化武器。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战争,还是爆发了。

几番空袭过后,平民大量伤亡。阿曼达的妈妈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回家了。在轮番的攻击中,阿曼达的爸爸不幸中弹,在医院里,这对夫妇又相见了。

学校早已停课,阿曼达和妹妹守在空荡荡的家里,十分寂寞,于是便走出门去找妈妈。

走上大街,原本十分热闹的景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毁损的房屋和满耳的哭泣声。他和妹妹来到医院,找到了妈妈,她正穿梭在一个个病床间,几天不见,妈妈瘦了一大圈。在她的病房里住满了受伤的人,在离他最近的一个病床上,一个叔叔正对着摄像机说着什么,忽然,摄像机转向了阿曼达,他突然想哭,阿曼达看了看受伤的叔叔,又看了看深不可测的镜头,突然哭出声来。

最后,妈妈把他俩送回了家,嘱咐他照顾妹妹,接着又返回了医院。

战争与和平作文范文3

"该死的,又一个!"士兵口中的连长心中暗叹.

在与日的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因武器装备落后太多,伤亡惨重.可中国不能倒下,日本提出的投降条件是台.浙.福.香作为日本30年殖民地.所有中国公民都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屈于日本的膝下,因此,他们只有抵抗!

现在这个连所在地就是战争的中心:X省。这个连就是第六集团军第二军第三团的四营一连。

第三团是蜂命前来守住最重要的一个城镇入口,可日军火力过与强大,3个小时刚过,1500多人的加强团就死了大半。

“?N?N?N”机枪的扫射声不绝于耳。

“小翁,你和小祝带几个战士绕到敌人的后头,给老子狠狠地打,NN,我还不信了,这小日本是铁打的。”黄连长果断地下达了命令,“把我们的激光武器带上,让小日本喝两壶。”

其实,表面上看去,中国的科技落后日本一大步,但是不然。虽说中国普通士兵装备不好,但国家这两年在科研上花了大量资金,已经有了不少激光武器,有些连美国都不一定有。

“连长,不好了!我刚跟一些战士向团部报告,请求支援,但团部四周竟是日本的特种部队。”到前方侦察的战士向黄连长传出了这个恶号。

“什么,哎。召集我们连剩下所有无任务的弟兄,向小鬼子最薄弱的西面突围,到达Y市与剩下的弟兄汇合。”黄连长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想出了这个法子。

“是。”士兵很快领了命。

PS:我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大家原谅.

这篇小说是写一个人,但有很多战争场景.

战争与和平作文范文4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 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战争与和平作文范文5

黄天贵副院长主持会议,黄志勇副院长作重要讲话。黄志勇副院长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侵略全面性胜利的伟大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步入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在这个伟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其意义和目的是为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维护世界和平秩序,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黄志勇说,广西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上曾涌现出瓦氏夫人抗击倭寇、冯子材抗法战争等爱国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广西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斗争,浴血奋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抗战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凝聚民族向心力,团结一致搞好经济和文化建设。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抗战史和抗战文化的研究。他充分肯定了广西社科院文化所、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在抗战文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于今后开展抗战文化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脚踏实地,努力创新,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成果;二是加强与社会科学界各学科、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繁荣社会科学事业;三是大力开展应用研究,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四是抓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将广西抗战史和抗战文化研究持续开展下去。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平作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我们应该做什么”的主题发言。作为长期从事抗战文化研究的知名专家,李建平研究员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纪念抗日战争之当代责任。他说,当前亟须扎实推进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该更广泛和大规模地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成果和重大意义。包括国际性宣传,科学、规范、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遭受的重大战争损失和取得的重大战果,宣传中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重要性,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大贡献。党委宣传部门、政府相关机构、新闻媒体、文博与社科事业单位、党校、高校、中小学校、社会团体等,尤其具有重要的宣传责任。二是应该全面调查和整理现存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并进一步加大保护利用力度。三是应该加紧开展对抗战老兵的援助和影像资料的采集与整理。抗战老兵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又是这场正义战争的贡献人,理应得到尊重与关照。应在政策、宣传、生活补助、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项工作如今也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四是应该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影视制作,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和真实的历史事实。加大对有关抗日战争社科研究成果的出版推介和成果转化工作及其扶植力度,鼓励作家艺术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掌握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开展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文艺创作尤其是影视作品的创作。五是应该积极参与世界性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推动国际性和平正义事业发展。

广西社科院文化所所长覃振锋就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了发言。他指出,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的优长学科,在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还获得了国际大奖,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前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化研究成果。对此,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整合文化资源,把抗战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等。广西大学教授王建平主要就近期在陕西、甘肃开展的抗战遗址考察情况作简要报告。他指出,现在很多重要抗战遗址已被列为部级、省市级文物而得以保护,但许多抗战遗址未能得到妥善保护,或被破坏,或被拆毁重建而失去原有的面貌。因此,他呼吁加大力度保护抗战遗址、抗战文物、抗战档案,不要遗忘历史,要让抗战精神永远传承和发扬光大。自治区党校教授陈学璞指出,要把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思路:一是要与政治相结合。譬如可把抗战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以保护和开放。二是要与旅游相结合。三是要与领导的发展思路相结合。四要与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相结合。与会专家就昆仑关战役旧址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主任桂文志指出,昆仑关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昆仑关战役遗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抗战遗址。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做好规划,把昆仑关战役遗址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同时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把昆仑关战役遗址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抗战文化名胜景点。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抗战文化研究会和专家学者们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和利用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广西抗战文化发展。二是要把抗战文化研究成果与项目相结合,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使之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会专家建议,可以利用社科院的科研平台,明年设立一个关于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课题,以更好地推动昆仑关战役遗址景区的规划、保护和开发,扩大宣传力度,提升影响力,推动广西抗战文化的发展。其他与会专家学者就纪念抗日战争活动的意义、抗战老兵资料整理、抗战文化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气氛热烈,成效显著。

战争与和平作文范文6

[关键词]战争;人性;文明;反思

对于记者提出的“是不是喜欢战争题材,才拍出战争系列剧的”这一问题,冯小宁曾明确表示过:我自己是最厌恶并诅咒战争的,我主张和平与博爱,但是回顾人类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是绝对的,和平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的确,战争是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艺术门类的一个永恒母题。据统计,世界电影史上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影片以战争为题材。中国电影自然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工作者在党的领导和指示下,拍摄了大量革命战争方面的故事片。

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意识形态的迫切需要,这些影片基本上没有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绝大多数都遵循着我党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失败走向最后胜利的叙事路线,线索结构单一,人物塑造上敌我分明,镜头语言上倾向分明:我大敌小,我近敌远,我中心敌边缘。更为重要的是,战争的正义性淹没了身居其中的个人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战争胜利带来的喜悦感遮蔽了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与残酷性。可以说,对战争深入反思的普遍缺席成为相当多影片的共同特征,对战争进行思辨性表现的薄弱也使中国的战争片与同时代世界优秀战争片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

在这个意义上,称冯小宁的战争题材片为中国的“新战争影片”或许颇为合适。他的影片在继承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力于对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进行深度的反思。一方面,他力图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并以此来突出战争对人性的戕害,达到呼唤和平,控诉战争和反对战争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又极力阐释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经过正义而残酷的战争,人的灵魂同样可以得到洗礼,精神境界也会随之提高,人性最终得到了升华。深度的反思使影片产生出极强的崇高感来打动观众,同时也达到了讴歌正义,反对侵略的目的。尽管冯小宁的“新战争电影”还无法达到《现代启示录》、《桂河桥》等世界一流战争片的思想高度与对人性挖掘的深度,但他为中国战争片所做的积极探索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仍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战争扭曲人性

“战争片经常被用作宣传的旗帜,在激发爱国热情和展示利益集团自身正义感的同时,揭露和批判对方的罪恶和暴行。”显然,好莱坞战争片的这些旨归也同样是冯小宁作品的政治功能和主题诉求。只是,导演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继续用摄影机镜头表达着他对战争的哲学思考,从而深刻地揭示出战争的荒谬性所在:当被侵略者的肉体被侵略者蹂躏和屠杀时,侵略者的灵魂也必然同时被扭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争没有赢家,它从来都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人类危险游戏。

《紫日》中的女主人公秋叶子,原本是一个天真纯洁、正处于豆蔻年华的中学生。当战争不可避免地侵入到她的生活中时,这位天使般的小姑娘的心灵开始发生惊人的蜕变。在军国主义思想的腐蚀影响下,她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即使在靠个人力量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里,即使对于挽救过她年轻生命的杨玉福与娜嘉,秋叶子仍然把两人引进日军的地雷阵,准备与之同归于尽以完成对日本法西斯的所谓忠诚。经历了重重的艰难行进,秋叶子领着杨玉福与娜嘉终于走出了大森林,却又一次把他们带到日军营地,得知天皇已经宣布投降的消息后,她绝望地端起那支曾将自己从泥沼中拉上岸的冲锋枪,将枪口对准曾与自己患难与共的生死朋友。

“回首过去,我们不是在和敌人作战,而是在和自己作战,敌人就在我们身上……对我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战争必将永远伴随我的余生。”《野战排》一片结尾时主人公的这句话外音,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显示着战争给人性所造成的创伤将会永远留存在参战者的灵魂深处。著名导演莱得利・司格特在《黑鹰坠落》的片头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结束。难道战争将会长时期的伴随人类,成为无可解决的悖论与困境,难道人类自己发明又最终必将毁灭自己的这种危险游戏会成为永难摆脱的阴影与噩梦?

二、战争毁灭文明

人类的出现促成了文明的诞生,人类社会的发展镌刻着文明进步的每一个脚印。然而,人类的发展史同时又是一部战争史。战争的爆发严重的摧毁着人类的已有文明成果。就在不懈创造与彻底毁灭的轮回中,就在渴望和平却又无法避免战争的张力中,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一路走到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文明。

冯小宁清楚地知道战争的毁灭力和破坏力,在“战争三部曲”的结局篇《紫日》的片头,他用一长串冷冰冰的数字,显示着二战各主要国家的伤亡人数。而3500万的中国人死亡数字(约占世界伤亡总数的二分之一)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与众不同的是,他在讲述中华民族被侵害的同时,也将表现的视角延伸向了侵略者:他们在战争中又得到了什么?从而在人类学的高度审视、反思着一个人类永远面临的难题: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相处,文明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交流、传播、借鉴与吸收。这样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深度挖掘不仅突破了中国战争片的传统,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红河谷》的影片结构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由前一部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倾心到后一部分两种文明的彼此毁灭。西方人依靠着工具理性和科技主义的巨大推动力在物质文明方面领先一步时,便骄傲地以文明传播者自居,一厢情愿地想担当“拯救者”的角色,并不惜以武力来解决问题。这种强制性的推动方式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必然会遭到藏汉人民的誓死抵抗。“除了狼,我不随便杀生”,格桑的这句简单质朴的语言里透露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坚毅:当狼来骚扰美丽的家园时,自己会决不手软。于是,他用罗克曼赠给他的打火机点燃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烈烈火焰。而战争带来的结果也只能是双方文明的两败俱伤。

三、战争与和平:在倾斜的人性天平上寻找平衡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为贵”、“与人为善”等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已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和血脉中。然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册上,尤其是近代史以来的一百多年中,竟多次被异族列强蛮横侵入,备受。所以,尽管反对战争,中国人民却不得不一次次直面战火硝烟的血腥与残酷,一次次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神圣的国土,捍卫民族的尊严。“我以为所有正义的人包括向往和平的人,都要有一种特别勇敢甚至牺牲自己的精神去争取和平,靠膝盖下跪是争取不到和平的。” 冯小宁的这段自白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争取和平的必要途径――靠勇敢和牺牲精神去换来和平。这同时也是他在影片中屡屡涉及到“人类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的原因所在。在冯小宁看来,人类自创世以来,的确取得了形态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文明成果。然而,人性不可否认的在本原上有自私、贪婪的一面,如果任其发展到极端,人性异化为兽性便不可避免。

难得的是,冯小宁并没有简单地在影片中否定和批判“适者生存”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竞争原则,而是让丹珠、格桑乃至嘎嘎睁开眼睛看世界,让原本只会用锄头耕地的杨玉富喜欢上娜嘉手中的枪,并最终将正义的枪口对准了那些顽冥不化的军国主义分子。与此相对照的是,导演也没忘记对无意中打响枪而吓得不知所措的男主人公做出滑稽式处理。这样,在人性与文明的思辨中便将对战争的反思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性天平的倾斜是产生战争的直接动因,而只有跟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才不至于被动挨打,也许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的减少与避免战争。

[参考文献]

[1] 李宝江.《冯小宁:用激情燃烧〈紫日〉》.2001年第3期《电影创作》,71―72页.

[2] 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版.313页.

上一篇时空旅行

下一篇人民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