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例6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1

9.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从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雪梅》这首诗写出了梅与雪的特点。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初读解字词,熟读知大意,品悟情感的思路推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学情分析 方法策略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91-02

一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身心利弊分析

第一,学习动机明确化。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英语并不像语文、数学一样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英语实际上只相当于所谓的“副科”。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英语学习也仅停留于鹦鹉学舌阶段,而非一种学习需要。然而,中学阶段,迫于升学压力或其他原因,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英语。周围环境强化了其学习的动机。

第二,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多年的学习,不但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逐步形成并趋向完善。与此同时,随着知识面,社会接触的增多,其观察、分析、逻辑思维等各种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因此,他们不仅有超出一般的模仿学习能力,更有自我思考、分析的学习能力。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是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阶段,强烈的好奇心可促使学生对英语充满激情。

然而,在优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不足也日益暴露。如(1)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学习过程中,思想不集中,难以专心学习。(2)受小学阶段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致使学习效率低。(3)受前期学习情况的影响,一些学生盲目将自己划分为“差生”,没有学习信心。(4)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后期学习的质量、兴趣等。

2.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瓶颈

第一,单词认读困难。不少学生不会认读音标,不会使用音标,多以“汉字标音”为认读单词的主要方法。进而出现如books(不可死),thanks(三可死),yes(噎死),nice(来死)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第二,单词默写困难。大多数学生主要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没有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

第三,不能诵读课文,更不能灵活运用。表达千奇百怪,很多学生纯属中国式英语,如“In the room I found a key.”“We dinner have tomatoes.”等。

第四,机械记忆语法规则,不会灵活运用。

第五,会写英语但不会说英语,发音不全不准,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流利对答。

第六,听力薄弱。

二 策略方法

根据上述状况,笔者提出以下见解。以下事例,均来自江西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

1.重认读,重音标教学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学好音标是英语入门的关键。”英语音标的学习状况将直接决定英语的学习水平。犹如拼音之于汉字,是基础,更是依据。此外,音标教学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认读单词上,在记忆单词、听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等方面也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笔者设计本单元第一课时为单词讲授课,也是音标学习和操练课。教学步骤如下:(1)回顾所学音标和介绍本单元目标音标,“[?]”“[e]”“[ei]”“[ai]”,如发音要领、发音方法等。(2)在黑板上板书相关单词的音标,并结合所学音标进行操练。(3)回到本单元所要讲解的单词,让学生自己快速拼读单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4)集体纠正读音和介绍单词的用法。(5)总结发音规律。(6)大声朗读单词,再次强化。实施结果,课堂气氛活跃,紧凑有序,实现了音标学习和单词记忆,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步进行又相互促进的双重目标。

2.重教师基础语法知识讲解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语法上的差异,英语语法是大部分初学者的一大难点。因此,让学生自我理解所学句型结构以及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定义非常重要。如在介绍本单元重点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Yes,I do./No,I don’t.”可以先写出很多类似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讨论、再总结。然后,再结合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让学生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再次,教师补充学生没有注意的知识内容。最后,综合所学内容师生共同做课时小结。

此外,教师应着重强化学生对“人称”名词或短语(如Alice,Mike,my mother,his friend,Tony’s sister,the desk等)的理解,可以设计专门的人称区分练习。练习当中,教师可以介绍如区分第三人称单数用的“反推替换法”,如“Tony’s sister”是谁?回答:不是“你”,也不是“我”,那么即是“第三人称”,由于是女孩,所以指“她”,从而判定,回答时人称代词用“she”。

总之,“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展的要求,教师再也不应是课堂上的演讲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的关键。

3.重教材和现代教学资源相结合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没有教材,教学就如无源之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课程内容以再现生活为主题,直接体现新课程设置“兴趣领先,学中用,用中学”的目标。但任何教材,由于各综合因素的影响,都难尽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补充。如人教版教材,教师需自我填补音标教学内容,设计单元同步练习,补充相关知识。此外,充分利用如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知识趣味性,真正实现学生在运用中理解、记忆。

4.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相结合

衡量一堂课的好坏,课堂气氛是依据之一。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不仅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重视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变知识讲授课为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是现代英语课堂的新要求。但笔者认为,课堂气氛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只是营造环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单纯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英语课堂强调课堂气氛,不单指课堂气氛活跃,更指在教师的把控之中有序进行,生动活泼,师生、生生之间实现情感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因此,高效英语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当中,更要让学生在这种学习的环境当中产生对英语课堂的热爱。

5.重教师课后反思和学生题后反思相结合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而笔者认为,课后反思是设计教案的依据,是教学行为的依据,反思的多少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反思,就无所谓教学。反思,不仅指教师的反思,还包括学生的反思。教师反思教学上的不足,反思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反思学困生的学习特点等,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反思自我学习短处、反思学习方法等。如Unit 6中,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可数/不可数名词,实义动词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以及定、状语的位置等,都必须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反思上才能完成。总之,教师只有做到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反思学生,才能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做到题后反思、反思练习、反思定义,才能真正灵活变通,学以致用,二者同时进行,事半功倍,从而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

三 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英语水平,是课程设置目标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培养优质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需要。

21世纪的学生不再是英语考试的工具,而是把英语作为考试的工具。他们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应具有相当的水平。除此之外,现代外语教学亦不单停留在学会一两种语言的层面上,设法让学生掌握语言,更掌握学习策略,最终实现自我学习,无师自通才是教学的最高艺术。

最后,笔者认为构建七年级英语高效课堂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努力探寻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便是最优教学。

参考文献

[1]黄超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黄超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3

一、课程资源充分化

1.精心整合课程资源。注意运用和挖掘课程资源,比如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画内容,合理有序的多媒体课件,适时适度地关注生活中的资源,把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相结合,力争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浅显化。信息时代中资源泛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浪费精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耐心地查找资料、细心地整合资源,精心地选取内容,把海量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进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才能出精品性的教学设计。

2.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资源已无孔不入,毋庸置疑。媒体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同时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并不代表媒体资源就可以滥用、乱用,要在选取资源时慎之又慎,只要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形式多元化

1.教学情境生动化,叶圣陶先生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东西不能充分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2.课堂形式多样化。所谓教无定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大胆地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无论是小组讨论、引导交流、读中感悟还是运用儿歌、手势、游戏等方式方法,只要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体现出“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课程理念,主线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就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乐学氛围。

3.学习内容生活化。“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知识、言语、情感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与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就能使低年级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文本内容。

4.教学内容灵活化。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编顺口溜、做游戏、表演等形式,变枯燥的文本知识为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调动学生好学的情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也可跳出教材框框,重组学习内容,通过“情感和态度的纽带”将课程标准巾的三维目标统一起来,力求设计的教学活动活一点、新一点、巧一点、妙一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体验近一点、实用一点,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习,逐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课后反思及时化

1.及时回顾。课后反思要及时,因此上完课要迅速地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做一个深入细致的回顾,必要时作简要的笔记,为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提供准确、可靠的凭借,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4

(一)以读书为中心,精心安排业务学习活动

上学期,我们组以读书为中心,以读书汇报交流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低。中、高各年段的读书交流活动。低年级老师共读了《还语文教学本真》一书,中年级老师共读了高子阳老师的《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五年级老师共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六年级老师共同阅读了《走进语文诗意的丛林》。各年级组推荐教师代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作读书汇报交流。精彩的发言给人启迪,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二)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在鼓励语文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上学期,语文组配合教导处进行了两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三)以活动为依托,为师生成长搭建平台

(1)抓好校级一人一课活动。这是朴实的平台,却取到了务实的效果,每位执教者在活动中踏实地成长。

(2)开展第五届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

(3)组织进行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测试。

(4)我校开展了第二届读书月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举行了“最是书香能致远”黑板报评比活动、读书交流会活动、五六年级读书卡设计比赛、二三年级读书名言书写比赛、四五年级“好书伴我行”现场作文比赛、六年级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

二、对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展望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中的有关内容为切入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把本组打造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一处亮丽的风景。

(二)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立足学校课题研究,创设书香班级,紧紧围绕“二次作文”和“有效的课堂”两个重点,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每一位语文老师要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2)继续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关注《小学语文教师》《江苏教育》等教育教学类杂志中关于课程标准的专栏,全面、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我组计划采取如下方式:

(1)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定期组织大组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使教学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2)组织各类沙龙研讨活动,使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通过研讨、交流,寻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寻求相关策略。

(3)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校将组织教师由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评比并积极向市区投稿。

2.完善常规工作,构建和谐课堂。

(1)作业规范化要求进一步强化、细化。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要求学生要有语文摘抄本(素材积累)和周记本。不定期举行优秀作业展示活动。

(2)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教研课,为了让每次评课都能真正起到研究、提高的目的,备课组要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评课。这样,才能让大家在观摩中反思、交流、学习,共同成长,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总体水平的快速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充分利用好早读时间和课堂两个阵地,重视学生朗读水平的指导和经典诵读的积累。本学期,我们将开展学生美文诵读比赛和集体朗读课文比赛,力争在活动中提高各班的朗读水平。

(2)加强写字教学研究。语文老师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写字指导,充分利用好写字指导课,把教师指导和学生练字紧密结合起来。

(3)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重视起来。老师们要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深入解读,提前作出设想,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利用多种语文资源,把语文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订各年级教学计划,并有序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2、研究制订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3、安排教师“一人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4、组内教研。(讲座:二次作文)

5、一人一课活动。(一年级组)

四月份:

1、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工作进行常规检查。

2、开展“语文周”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教研活动。

4、组内教研(立足有效课堂)

5、一人一课活动。(二、三、四年级组)

五月份:

1、开展学生美文诵读比赛和集体朗读课文比赛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教学研讨活动。

3、组内教研(如何细读文本)

4、一人一课展示活动。(五、六年级组)

六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教学研讨活动。

2、组内教研(复习策略大家谈)。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教育,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课程由教材来体现。在教材中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今后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语文教材研究的质量停留在初级水平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思路新颖、结构体系合理、贴合新时代人文主义教学精神。但因小学生教育需求不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弊端”逐渐显现。本文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分析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能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起到积极作用。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出现的问题

(一)选材问题的分析思考

首先是教材中诗歌内容的选材。苏教版小学诗歌部分存在问题,有教材编排偏重古诗词,没有选取儿歌进行均衡。另外,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古诗词应配合引入和解析,如《宿新市徐公店》,可以简单语句带领学生进入篱笆、大树、落花、飞蝶的美妙意境之中,而《示儿》这样背景复杂的诗词,要在诗词之前附上详细的时代背景介绍及人物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景。其次是童话内容选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内容占有一定比例,但多分布于低年级,中高年级则多是纪实、景色、风土人情之类内容。最后是写作内容的选材与分析。苏教版教材中的写作部分以人文话题为主,主要以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内心感受为主,跳出了形式化的怪圈。但教材对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与写作思想的引导不足,对学生思维形成约束。如四年级关于描写植物的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写对植物生长的观察与发现,若教师引导不当,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局限在植物生长特点的范围内。教材应去除约束性的写作引导,强化“以读促写”式写作教学,增加每一部分写作教学的范文数量、种类,多角度、多层次给予学生点拨。

(二)细节性问题有待推敲

小学语文教材有细节要妥善处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地方表述欠妥、语病等问题,如《船长》中有句话:“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根据实际内容,大副回答船长轮船能坚持大概20分钟,只是理论推断,不能作为准确的依据,后边的“第20分钟”强调了这种预测的精确性,不科学,易引导学生盲目相信推测。另外,教材中存在语病。小学生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模仿力,教材中问题具有负面影响。未来教材编纂要消灭语病,精化遣词用句。

(三)有些语病问题的出现

苏教版教材出现的语病问题如《番茄太阳》(四年级下册)中语句:“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为了让孩子复明,父母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这里“复明”不当。“复明”是指眼睛原本是好的,治愈后复见光明。孩子“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显然是先天性的,不存在“复明”一说。如果用“复明”,就等于告诉人们小女孩原先是看见的,当然也见过再普通不过的太阳,怎么存在下文爸爸挑了一个番茄放在小女孩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更不存在“番茄太阳”一说,否则整篇课文都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同时,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春联》(四年级下册)无主语,句中应加“他”。“一种学习”因为少成分,造成词语不搭配。可改为“一种学习方式”。教材语言应规范。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

(一)教师要多引导孩子说语文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起学生兴趣。如学完《春雨》、《春晓》两首古诗后,我告诉小朋友“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找到春天了吗?从哪儿找到春天的呢?”学生有的说花园里,有的说小河旁……接着我宣布在这美好的春天开一个故事会。学生纷纷发言,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突出过程与方法特征,改变语文教材文选式的格局

语文教材自古是文选式,后来有了单元式编排,形式还是文选式,是把大致相同的文章编在一起,按顺序排列。新课程的几种语文实验教材和以往以文体为单元的教材相比有了变化,虽然以主题为单元选编课文,形式上仍是文选式,文选式教材格局难以打破的原因就是教材中心占主导地位,以为学语文是学文章,学文体形式,学主体内容。如果编制教材时,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学习内容,就会出现全新的语文教材形式。语文教材展示的是学习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发现、掌握与运用过程,所选的学习材料是为过程和学生发展服务的,这是新课程期待的教材形式。

(三)设计反馈性学习,改变语文教材低功效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教科书没有设计反馈性学习程序。反馈性学习程序有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等多种反馈性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这些反馈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注重形成性学习与形成性评价,这一理念转化为学习行为的有效方式,就是在教材课文与单元中增加反馈性学习设计,这种反馈性学习设计要照应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体现探究精神。没有设计反馈性学习内容的教科书,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语文教育改革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语文教材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有了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新观念的语文教材,决定性的环节在广大语文教师,成功的标志是广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提升了。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顾娟.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比较分析――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J].语文学刊,2011(20):131-133.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教研方式 专题研究 专业成长

国家督学李希贵校长在他的《教学管理沉思录》里说:“重视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宏观教学管理可以有许多,但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还要依靠备课组这个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学目标如何确立,重点、难点是否明确,教学起点到底在哪里……离开了具体的进度、内容、学情,任何教学理论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在备课组里下工夫,让教学专家产生在备课组,让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辐射到所有课堂,我们的教学效益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说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在培养和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改变教研形式,呈现研讨实效

如何培养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思维,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我们采用“自主研讨—集体研讨—实践运用—反思重构”的教研方式,提倡研究的“行动化”“实践化”,既要研究“教”,又要研究“学”,提高研讨的实效,成就专业人生。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我们选择主体参与和合作互动相融合的教研策略,根据教学特点,在教研过程中让教师亲自体验探究过程、体验合作互动过程,创建“研究型团队”。

1.自主研读,强化人人参与。

备课执行三个流程制度:一是主备人提前一周完成主备任务,对单元整体进行解读,提出相关问题,给组内成员发电子稿。集体备课活动前组内所有教师提前对照初案、问题等进行教研预习;二是集体备课时组长和组员一起,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将教师的初始教案进一步优化,如讨论:单元整体目标制定、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主备人提出的问题等的研讨。要求对教材的分析有整体意识、前后连贯的意识,同类课文意识、问题意识等,每个人参与解读教材;三是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基础和学生实际进行二备、课堂实践运用、反思重建。

2.集体研讨,激活反思研讨能力。

每周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必须有四个环节:一是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备课组活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二是集体备课研讨。主要对主备人的单元备课进行研讨,对教材、学情进行分析,关注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情况,准确把握年级段的教学核心任务,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成长过程,成为“吸收内化”和“倾吐表达”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是备课组依据学期初研讨制定的专题进行研究。

四是组织组内互听、评课、反思重建等,有组内互听、组际互听、学科为单位的听评课。每次听课都要做好前移后续的工作,听课教师从“问题”切入,带着问题听课,活动执行听课评课反思重建的流程。

3.注重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反思重建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各种研讨活动中,不但要反思自己,而且要反思别人。自觉地以自己或别人的实践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听课等)为思考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并对其实践做出分析、研讨,继而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改进,再重构实践。我们还要求老师们不但在教学后反思,更在教学前(上课前)、教学中(上课时)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课前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课中的调控和应变能力,以便取长补短,精益求精,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关注教研内容,实现有效教学

1.“专题式”研究。

依据学科的教研引领,我们的备课组活动提出“专题研究”教研组研究方式,就是将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当做教研活动的主题,让教师带着研究的体验与感悟参与专题研讨中,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采用“互动参与式”教研活动,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领会研究型课程理念,并内化到教学行为之中。

备课组活动注重课堂实践与理论学习,围绕专题研究展开,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备课组专题要体现序列性、连贯性。各学科组教研组围绕课程的目标内容,展开“专题研究式”教研。如:五年级“单元整体导读的研究”、四年级的“写人类课型教学研究”、三年级的“叙事类课文教学研究”、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类课文教学研究”等。数学学科进行“数运算研究”“数概念的研究”,我们的专题研究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变革教学方式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在研究时把有分歧的课堂呈现出来供教研时间讨论,把有效的课堂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出来给教师们学习借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由此形成的丰富的实践积淀,促进了老师们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和逐步明晰,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下面我就以四年级的语文备课专题研究前期安排这个案例来谈谈,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案例:四年级语文组围绕“写人类文章的教学研究”这一专题,提出研究的前期具体整体规划、实施步骤。备课组长在四年级语文QQ群上信息:

各位老师大家好:

本学期我们年级组研究的专题是“写人类文章的教学研究”。在第三单元的写人类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已经有所收获。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写人类课文,但与第三单元的不同,请找好研究的切入点,继续展开写人类文章教学的研究,在十四周的星期二下午进行研讨。作为前期的准备,张竹芳老师作为本单元的教材分析主备人,完成教材整体分析和教案初备的任务,提出单元备课时产生的问题,其他组内成员考虑先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思考问题

(1)写人类课文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类型?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操作?

(2)你在写人类文章阅读指导方面还有哪些体会?请准备实例说明。

(3)在第三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你的困惑和问题?第七单元的写人教学你打算交给学生什么阅读方法?

(4)和前面教过的写人类的文章进行对比,写出自己的反思,教研组活动时进行“五--十分钟的反思交流”,每人做好发言准备;

第二,进行课例研究,由李铭老师执教《黄河的主人》,请各位观摩,结合专题教学评课研讨准备(十四周)。

第三,进行一次专题讲座,请本部门中学高级教师孙海燕对“如何进行写人类课文教学”的讲座,获得研究的信息和方法。

第四,自主阅读分析第七单元的课文内容,结合主备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教研预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欢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附:推荐学习材料

(1)《浅谈小学读写结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操作》(《小学语文教师》2012.3)

(2)《浅谈“对比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2012.2)

(3)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尤其是第二章及P202—232页的内容。

从上面的教研通知安排可以看出,教师已经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教研过程中来,换句话说,她们已经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成为“互动参与式”的教研形式的主人。

2.“案例式”研究。

通常是以一个教学课例为载体,通过观察学习,选择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如语文学科的以《嫦娥奔月》为课例,进行“神话类”课文的教学课例研究活动,由五年级老师执教,分低中高三个年段,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出发,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神话类”课文的课堂教学要求进行研讨,各年级段的教师分别进行研究,他们根据本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依据课标的要求,关注上下年段的连贯,得出本年度此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如中年段的策略归纳为:以文学文,理清故事脉络;以文学法,感悟人物形象;回味文字,体会神话魅力。具体的操作方法:(1)紧扣主要人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2)抓住次要人物的侧面烘托,突出人物形象。(3)承接低年段,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感悟人物形象。(4)切合中年段,运用固有的文本,进行理解式的表演。(5)连接高年段,结合文章的留白,展开想象说话写话。(6)体会神话的神奇之处。(7)感受神话的民族特色。(8)延展神话的课外阅读。

这次合作研究,通过个人或团队的多角度的分析交流,我们进行了课堂实践,在交流中共享,在多次反复的过程中共同提升,形成新的经验,同时进行对比反思,在差异中感悟提升,形成“神话类”课文不同年段的教学策略,教师们都有收获。

一年来,学校通过变革教研方式,通过“自主研讨—集体研讨—实践运用—反思重构”这样教研形式,给教师设置了交流的平台,唤醒了问题意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在不断循环、提升、感悟、创新、总结、完善的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在同伴互助下学会探究,在反思、重构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在互动中感悟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吴玉茹.“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