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课件范例6篇

西门豹课件

西门豹课件范文1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

西门豹到河边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课件,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示课题,请学生介绍: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2、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后评议。

3、师生共同归纳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2)了解首恶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况。

4、引导学生探究。如,从哪里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打算怎样"送"?

四、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

(1)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2)交流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汇报。要求:

(1)分三步汇报:把巫婆投进漳河;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教训其他官绅。

(2)先汇报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接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读懂了什么),再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最后请同学评议、补充、帮助,将汇报、朗读、评议结合。

(3)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将汇报交流引向深入。如,"麻烦"是礼貌用语,这里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

3、引导学生看插图,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官绅们的丑态。并讨论:这些丑态说明了什么?

4、引导探究。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师生共同归纳: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

(2)再进一步探究:西门豹如果不用这个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哪种办法更巧妙,收效更大?

(3)渗透思想教育: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调查仔细;为民除害的决心。)

五、自学"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复述课文。

七、演课本剧《送送新娘》。

西门豹课件范文2

作者:傅海炎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读书,生动地获取知识、能力,从而整体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积极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利于摆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窘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抓好研读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研读的效果,这是每一个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的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现选取本人在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四则案例进行自我点评,期待同行的指点。

(一)围绕“言外之意”展开研读

教学《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我先用的一个外交故事作铺垫: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问:“你们中国人走路为什么老是低着头?”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而外国人走的是下坡路。”讲完后让学生说说那位外国记者说的话和的回答到底是什么意思。接着指出此谓“言外之意”,并告诉学生人们的日常语言中有很多“言外之意”,我们要学会理解。

做好铺垫以后,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提炼主线:①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讲述了晏子与楚王之间的斗争。那么,读了这三个小故事后,你觉得痛快不痛快?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痛快?(晏子的反驳以及结果)②这种痛快之感你是怎么感觉出来的?(从双方的“言外之意”中感觉出来)

接着,我出示了本文的研读专题:请任选一个你感到最痛快的小故事,仔细阅读,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晏子又是怎样反驳楚王的?他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学生围绕研读专题,积极开展自主研究和小组讨论,研究情绪非常高涨。

在接下来的课堂交流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他们不但理清了楚王与晏子针锋相对时进行侮辱与反驳的思维过程,而且准确地理解了楚王与晏子含着言外之意的语言,从而对晏子和楚王有了正确的认识。

(点评:研究是艰苦的,在研读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习惯,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这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案中,教师从一个略带幽默的外交故事入手,围绕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提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研读专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读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研读效果。)

(二)假如你是电冰箱

在教学《电冰箱使用须知》这一则说明书时,为了避免课堂教学形式的僵化,落入常识课的模式,我先后设计了这样两个专题让学生研究:①假如你是电冰箱,你认为人们在使用时最应注意哪一点?为什么?请你依据说明书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②除了说明书上的使用须知外,你觉得使用电冰箱还应注意什么?

专题提出后,学生就兴趣很浓地研究开了,之后又纷纷要求参与交流。对于第一个专题,学生的介绍非常详细,绘声绘色。有的对其中不易理解的词语(如空隙、污染)进行了形象的解释,有的对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说明。对于第二个专题,有许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冰箱不要紧挨着墙壁放,有的说冰箱内要定期除臭,还有的说冰箱门内放置的东西不能太多、太重等。学生的经验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点评:常识性课文怎么上?怎样才不至于上成一般的常识课而导致语文课本体的失落?本案的教法值得借鉴。本案中,教师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电冰箱的使用须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研读教学在常识性课文中也能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巧妙在何处

《西门豹》一文的重点是西门豹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许多教师也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一块内容上,对课文前半部分的教学则轻松过关。其实,本文前半部分内容也同样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因为这部分内容也充分体现了西门豹办事的巧妙。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也当作重点来训练学生。

我先用一个研读专题让学生研究、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之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让学生研究前半部分内容:西门豹之所以能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与他事先巧妙了解情况是分不开的。你认为西门豹了解情况的方法巧妙在哪里?请仔细阅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小组合作,最后准确地概括出了三个巧妙之处:①西门豹微服私芳,不惊动百姓和巫婆、官绅;②西门豹顺着老大爷的话提问;③西门豹对老大爷的话不妄加评论。

(点评:有的课文内容较多,用一个研读专题无法涵盖其全部内容,教师可用一个主要专题和一个次要专题让学生研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人物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使理解更加准确。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提出了第二个专题,学生对西门豹办事之巧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西门豹这个人物也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同时,又充分利用这一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四)是机智还是害怕

有位教师在教学《景阳冈》一文的过程中,当讲到武松以“三闪”避开大虫的“一扑”、“一掀”、“一剪”这一内容时,学生对武松的表现产生了两种评价意见。

生1:武松虽然是一位艺高胆大的英雄,但在大虫出现时,却不敢直接与大虫对抗,以“三闪”躲避大虫,可见他当时内心非常害怕,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英雄好汉。

生2:我的看法与他恰恰相反,我认为武松的“三闪”是机智的表现。因为大虫吃人主要靠它的前三招。武松虽然艺高胆大,但大虫吃人性急,力大无比,武松知道自己肯定抵挡不住它的前三招,所以用“三闪”来避开它的锋芒,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大虫。因此,我觉得武松这样做是机智的表现,根本不是害怕。武松有勇有谋,是个真正的英雄。

针对这两种意见,教师首先赞扬了双方善于思考,敢于质问的学习态度,并基本肯定了第二种意见。然后再联系当时的环境(天暗、冈上)和武松的身体状况(酒醉、入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武松虽是英雄,但英雄也是人,遇到突然发生的可怕情况,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当大虫出现时,武松惊得酒气全无,这应该是他害怕的表现。但英雄毕竟是英雄,他的机智马上取代了害怕。于是,武松以“三闪”巧避大虫,继而力击大虫至死。作者这样写武松,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武松:他的确是英雄,但他是人,不是神。

西门豹课件范文3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化 再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5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再创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为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 让学生自选内容和方式

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在教学《西门豹》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我对孩子们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1)自由读你们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则动笔圈点勾画批注阅读,有的同桌之间还互相讨论。在学生充分学习之后,全班交流时出现如下精彩的片断:

学生甲:我选择学习了第七自然的,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要去送送新娘。”当时我没读懂,后来继续读下文,我才知道西门豹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去送送新娘”是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来惩办巫婆和官绅。

学生乙:我选择了第九自然段,通过朗读我知道了西门豹对巫婆说的“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是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

学生丙:我也学习了第九自然段,我觉得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办法好巧妙哟,他将计就计,先承认相信有河伯,然后以姑娘不漂亮为借口,巧妙地扔巫婆入河,达到了惩治地目的,教育了别人。

以上的教学片段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封闭性的课堂变得活跃了,更能展示孩子们的个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2 让学生自主质疑和解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开放式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为了课堂的需求,为此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和解疑”来实现这样的课堂。因为,学生有了疑点,有了问题,他们才会去思考,才能有创新。首先,我交给他们质疑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在课文的重点处质疑,或者给课文题目质疑……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疑,如通过反复阅读,或者联系上下文,或者查找资料等等。学生有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就迎刃而解了。记得我在教学《惊弓之鸟》时,在让学生读完课题后,我问:“孩子们,读了课题,有疑问吗?”学生都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有的说:“谁有这么高的本领?”……问题出来后,我又问“这么多问题,你们有办法解决吗?”有的学生说:“我用查字典可以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读书。”有的说:“我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讨论啊。”……我又顺势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就这样,一道道难题被攻克,学生既有了成功的喜悦,又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得以展示。

3 让学生的阅读积累更富个性化

阅读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标指出: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中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大量的阅读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确实成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能读多少是多少;有的家长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累得孩子喘不过气来,渐渐让他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学生乐于积累,我们得想想办法,去研究研究他们的阅读兴趣吧。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呀,一些自然科学类读物呀;有的学生对故事特别喜爱,就可以向他介绍一些中外童话名著,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的《稻草人》,或者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一些写作水平较优秀的学生,除了鼓励,还可以向他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使他们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和文学素养。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学名著,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高尔基的《童年》等。这样尊重个性、选择性的阅读,会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让学生的阅读积累变得更加快乐而富有个性。

4 让学生具有个性化的评价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烁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评价自然是成功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去评价,如:评读,评思,评说,评悟。教师的示范引领,会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评价的语言要精当,要有针对性,诸如“你读得太好了、真棒”这样的评价最好在课堂上少出现。因为这样的语言泛滥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无法提升。评是阅读过程具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评是全方位的,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有了课堂上的这种评价,就能凝聚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拥有评的权力,不仅能充分张扬阅读的个性,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西门豹课件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激发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和“填鸭式”,学生机械地接受的模式,已经慢慢不能再适应现在的教学,取而代之的将是教师的崭新方法、独特的设想,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指向与集中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学生情感与意志的领域,一旦被激发,并且运用在认识活动中,教学的高度有效作用便能出色地发挥出来。”这说明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学生就更容易融入作者的情感中,对作品了解更深刻,更准确。

由于课文是语文教材中最基本的单位。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贴近儿童生活,且大多数为名家名篇,经典定篇是为了启发儿童思维。那么,教师应如何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轻松感受其中的艺术美境呢?

一、情感的激发

1.表情感染

小学生的情感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对学生有所影响,使其产生相似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如,在朗读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的片段:“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有一名小姑娘伤势严重,她正处在生死攸关的境地,此时却发生了令人十分感动的一幕。”朗读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调动情感后,面部的表情与片段相符合,并伴随着握拳、摆手各种动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各种表情中感受到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进入角色,在情感上有所认同并产生共鸣。

2.语言感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它能拉近人们的距离,是一种沟通的纽带。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内容,教师可运用多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情感的语言声调及真挚的语言阅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时,讲解到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时里有一句对白:“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这句话既幽默又客气,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为了体现西门豹的智慧,教师可以用客气又坚决的语气读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西门豹的语言艺术,使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疑问,启发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疑问。根据课文的内容,利用多种形式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集中于课文,认真思考、启发思维,提高积极性。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先出示村庄的画面,然后设计这样的提问: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住户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自己的智慧造出各种工具。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这样的小村庄现在存在吗?村里人靠什么生活?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课文中。通过各种有趣的问题以及学生实际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集中于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因而可利用故事将学生引入意境,教师也可因此抓住这一特点正确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一些趣闻轶事,利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的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和引起各种心理反应。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将课文知识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波澜,熏陶他们的情感。如,在教学《女娲补天》时,可先联系《开天地》《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形象。这些人物(神)都具有神奇超凡的神力,他们神力惊人、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然后再讲解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献身精神,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能力。通过想象活化后的语言故事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激发。这样课堂就显得轻松、愉快。

要让学生轻松感受课文的艺术美境,即教师要让学生从语文特点出发,把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积极主动地渗入情感活动中。

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是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并且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因素,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情感的共鸣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训练。作为一个健康的情感拥有者去教、去学,从而使学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语文的真、善、美,促进自我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西门豹课件范文5

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启动了“青年潜力研修生培养计划”,

通过培养汉族、藏族的青年人在三江源地区进行为期一年的在地实践研究,

为中国西部地区培养富有实践精神和专业素养的青年保护者。

2013年10月12日晚,在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楼的报告厅里,

三位2012期的研修生与我们分享了一年来在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谢晓铃,藏族的名字是索拉。2012年11月,我来到了三江源的云塔三社,住在当地一对年轻夫妻一所很小房子里。房子的女主人叫藏永措,今年27岁,已经结婚十年了,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天没亮,她就要起床到外面把牛羊放出圈、挤牛奶、捡牛粪。然后回到屋里生炉子、煮茶、准备早饭给家人吃,开始打酥油或者洗衣服,基本上忙到中午她才有时间休息一下。到了晚上她又要把牛赶回牛圈、做饭。

除了家庭劳动,她生活的重心就是她的儿女。藏永措平时很少外出,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玉树州,离家三个小时的车程。藏永措有时会骑摩托车带我去走访一些地方,后来一个藏族朋友提醒我,藏永措带你出去的时候一定要跟她丈夫说一下。我不懂,一了解才知道,中国很多地区对妇女的约束都是很大的,藏区也是如此。藏永措外出的话家里的劳动就没人干了,他的丈夫也可能会不高兴。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妇女,为什么后来会跟我们一起参与垃圾分类的工作呢?事情是这样子的。

许多村民跟我们反映,云塔的垃圾太多了,太脏了,万一牛羊吃了那些垃圾可能会生病、死掉,所以他们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村里做了一些社区调查,发现许多村民直接把垃圾扔到河里或者草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村里开了个小组会议,建议可以做个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案,并和村民一起搭建了垃圾房。但垃圾分类对于藏区来说是一个外来的东西,我们担心他们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于是准备给每家每户配备了两个垃圾桶,并教大家如何来使用保养这个垃圾桶,不要放到室外、定期清洗等。

因为藏族家庭的劳动都是由妇女来完成的,所以我告诉藏永措,如果她能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就可以让村里其他的妇女向她学习了。她听完后挺感兴趣。后来我们在村里组织了一次妇女学习垃圾分类方法的课堂,课堂上藏永措主动站出来示范,告诉大家如何去正确做垃圾分类。演示时,她没有做任何语言表达,因为她有点儿害羞,只是把垃圾放在了正确的地方。

但是,仅仅依靠一次课堂就让藏族妇女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还是很困难的,好多藏族妇女把垃圾桶拿回去当做了储物箱,用来装水以及各种食物。我就产生了建立一个妇女小组的想法,准备做一些长期的宣传。我跟藏永措说:“我们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好不好?”她表现出一些犹豫,她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情,更担心她的丈夫不会同意。但后来几天,藏永措经常跟我提这件事,还跟我说:“索拉,我们一起来做垃圾分类好不好?”我非常震惊。

在征求丈夫的同意后,藏永措动员了五个妇女成立了妇女小组,要在临近的法会上做一个垃圾分类的宣传。法会是藏区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当地的活佛来到村子里讲经,全村村民都会参与。法会上,五位妇女都勇敢地站出来,摆起了游戏摊位,告诉大家垃圾分类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怎么玩,评判他们玩得成不成功,最后给他们发奖品。

讲到这里,垃圾处理的故事分享完了,大家可能会疑惑,怎么我一直在讲别人的事情?其实我是有意想隐藏我的角色的,因为社区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去推动当地人做出一些改变,只有把这些事情变成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才会愿意一直做下去,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

大家好,我叫旦增达吉。快毕业的时候,山水来我的学校招研修生,我才知道有一个群体一直在关注着生态,关注环境问题。2012年,我到了山水做研修生。

我驻点的地方在果洛。当时,山水请了一位云南社会科学院的老师给一些乡民作“乡村之眼”的培训,因为语言沟通有问题,所以把我请去当翻译。“乡村之眼”是把摄像机交给当地的乡村百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根据自己的理解,拍摄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有空就会跟乡村之眼的拍摄者们一起聊天,了解他们为什么会拿起摄像机,为什么要拍这些不一样的片子。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纪录片,其中有个片段叫“牛粪”,拍摄者兰泽告诉我,牛粪是高原人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从牛粪中可以看出草原的好坏,判断牦牛的病。而且在零下四十度的高原上,牛粪最大的功能就是取暖。除此之外,牛粪还可以拿来造房子、治病,甚至用牛粪制作佛像。但是现在,牛粪却越来越少了。所以,兰泽希望用这部影片和当地居民们一起怀念那些和牛粪相伴的老日子。

2013年3月,我参加了云南大学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举办的“人类学乡村影像纪录片论坛”。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乡村之眼不光在果洛,很多地方很多民族的人都拿着摄像机记录自己身边正在消失的文化以及生态所面临的问题。

我对“乡村之眼”的理念越来越感兴趣,我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也想把这些牧民拍摄的纪录片给更多的人看。所以,我写了一个“乡村影像流动影院计划”七月下旬,我们开始筹备物资,租车和租借影像。第一次放映是在久治县康一个最集中的牧民定居点,有五六十户人家。我们放了个片子《索日家和雪豹》,讲的是要保护雪豹,以及怎么保护。但有些人根本不知道他们那儿有雪豹,放完之后还是会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雪豹?”我们就告诉他们雪豹是什么级别的保护性的动物,雪豹面临的问题,这样的话他们都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雪豹是这么珍贵的,保护好雪豹可以保护好我们的地区,可以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还有一次,我们放了一个纪录片《交宝皮》(音),宝皮也是藏族很古老的习俗,把五谷和一些金银财宝放在瓶子里或裹在布里,然后投到圣湖或者埋在神山脚下。但现在的布都是塑料的,扔到湖里后就会腐化发臭,夏天还会发出刺鼻的味道。但那些不在神湖旁边生活的人不知道这回事,他可能来祭祀一下后,又回去了,不知道这个东西还有害。所以,我们放这个片子是要告诉他们,扔了宝皮以后对生态和健康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放映结束后,我们还和当地居民就这个问题展开了很多讨论,这也让我发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种保护的信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放映了二十几部纪录片。通过这样的活动,这些居民开始慢慢了解乡村影像的意义,再通过他们口耳相传,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了解了保护环境对家乡的意义。我觉得是一个是保护环境、生态,展现社区人文的很好方式。

大家好,我叫才让本,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一个藏族村庄。我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的瑞德学院,专业是人类学。2012年7月份,我加入山水,来到云塔村,才发现上学时学到的人类学全用起来了,因为人类学通常提倡当地人的观点。

这里有一座神山——嘎布拉香。我对神山圣湖是比较感兴趣的,做了很多调查,也了解了神山圣湖的禁忌文化。就在我走的最后一天,有两位老人对我说:“你要走了,请写个《圣地颂》吧。” 《圣地颂》通常是一些高僧学者赞美当地的山神或者神山的诗,一开始,我不好意思,但后来我还是写了。其中有一句话“您是雪豹、棕熊、岩羊等野生动物的极乐天堂”,两位老人盯着看了半天,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解释道:“动物都是山神的财富,而且雪豹、棕熊、岩羊等都是部级的保护动物,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动物保护好,就可以对神山起到保护作用。”听我这么说,老人竟告诉我:“我们村里有个人是打雪豹的,他在黑市里做雪豹骨头、皮毛的买卖。”听到这个信息,我觉得应该做一些事情制止这样的行为。

于是,我跟村里的领导商量,决定成立一个由45个人组成的村级环保组织。大家一起写环保小组的规章制度,例如如果发现村民打雪豹、棕熊等部级保护动物就会罚款一到两万元。把规章制度印刷成册发给村民以后,村民也开始关心起来,因为有了这样的规章制度,村民就有理由阻止搞破坏的人。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从2009年到2013年,有将近四十多户牧民的房子时常有熊进来。据生态学家说,熊进房子是缺少自然食物。而当地的老百姓告诉我,2006年、2007年地区工程实现之前,他们住在帐篷里,过着游牧的生活。但是有了房子以后,他们在房子里储存了很多食物,如酥油、糌粑、面、肉等,熊知道了就会破坏门窗进房,吃食物。老百姓都说这个熊太可恶了,有些老百姓特别害怕,去年玉树的一个老太太就被熊杀死了。所以,有次村民在房子里设了陷阱、套子把进房子的熊抓住,几个男人把熊用石头砸死了。

西门豹课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教学

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

一、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1.设疑激趣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隋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进发。

2.游戏增趣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隋。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发法。研究证明: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些条件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

三、 以演助学,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应发挥其特有的魅力,再现情境美。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型的课文时,可以运用课文剧表演的方法,以演助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时,教师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创设情境,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如何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把《西门豹》一课中西门豹怎样查访,怎样揭穿河伯娶媳妇的谎言,如何教育人们相信科学这一过程栩栩如生地活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文剧表演,使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科学头脑,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演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探索中,课文剧起了很大的作用,它是创设语文环境,驾御课堂的好方法。

四、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兴趣发展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五、 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去了解他们的言行,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抓住机会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语文教育的智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