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神节范例6篇

青岛财神节范文1

[关键词]收入差距;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4-0069-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虽然青岛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但和全国一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不仅阻碍经济发展,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事关建立和谐社会的政治问题。本文运用数量经济的分析方法,对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发展趋势和农民收入来源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1)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收入差距逐渐扩大。1990-2011年青岛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7.59倍,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99倍。然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增长速度慢,1990-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利增长14.6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复利增长只有12.90%,城乡居民收入比自1990年起不断上升,自1990年的1.71最终上升至2011年的2.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这与20多年来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这2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1995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改革导致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更加明显,居民收入年增长速度尤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增长速度迅速攀升。1996-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低迷。乡镇企业遭受沉重打击,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尤其是1997年,首次出现(也是20余年来唯一一次)农村居民收入负增长。2000年至今,为再度增长期。经过2000-2002年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居民收入稳步上升。期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引起国家重视,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免农业税和实行各种农业政策补贴等,使农民收入自2004年起迅速增长。

(3)居民收入比震荡上升。城乡居民收入比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相对指标。由图1可以看出,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在缩小扩大的循环过程中小幅度迂回上升,这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在2004-2009年,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一路上升,这反映了在这一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虽然2010、2011年这2年的居民收入比呈微小下降,但还不能说改变了城乡收入差距上扬的趋势。

三、 青岛市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分析

1.青岛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分析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提供劳动力要素所取得的收入,又名劳动报酬收入。根据调查资料,青岛市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在非企业中的从业收入,二是在本地企业中的从业收入,三是本地常住农村人口在外地的从业收入[2]。根据表3中数据可知,工资性收入占青岛市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较为稳定,始终在40.5%~43.5%这个区间浮动。最近10年,青岛市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

目前,随着我国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青岛市第二产业的升级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对农民工的需求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对农民工职业培训力度的重视,技能型民工数量的增多,使得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与劳动力报酬率也在不断提高。这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同时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一直存在。许多企业没有建立以贡献和效益为依据的工资增长机制,农民工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相当数量的民工在节假日未享受过加班薪酬。(2)工资被拖欠、克扣甚至吞噬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因为胶州、胶南与黄岛地区的工厂、建筑工地较多,青岛市农民往往并不外出而是主要集中于这三个地区务工。几乎每年春节,这几个地区都会发生数起拖欠农民工薪酬事件,无形中加大了农民外出务工的隐性成本。(3)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与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能力缺乏,制约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对于很多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务工者,他们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就业竞争力低下,维权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2.青岛市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分析

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对于青岛市农村居民而言,经营性收入是农户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根据表3的统计资料,青岛市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具有以下特点:(1)绝对数值不断增长。(2)历年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均超过了50%,是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是总体上看,其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呈缓慢下降趋势。(3)从增长率上看,其增长具有阶段性。2004年以前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但是自2004年开始迅速增长。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往往从农产品生产环节和商品流通环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3]。对于生产环节,一般是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技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流通环节,往往是从农产品销售终端市场、农产品销售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承袭这一研究思路,笔者对青岛市部分地区的农民进行访问调查,同时和青岛市农技推广处的同志进行交谈了解情况,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1)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对于农民经营性收入起到很大的正向作用,目前农产品市场上,已经从以量竞争转移到以质竞争的阶段,营养价值、产品质量甚至是农产品外观的改变都会给原本价值不高的产品带来巨大的溢价,但是农技推广部门在良种类型和农业技术多样性工作上尚有欠缺;(2)农业合作组织较之传统集贸批发市场在增加收入上更具优势。其原因在于在传统集贸市场上,农民在市场中力量单一,而参加到农业合作组织,农民便形成了合力,增加了在市场经济中的话语权,改变了弱势形象;(3)销售方式的创新对于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积极意义,典型的例子是部分农产品收购组织使用冷库或者地窖进行农产品储存,然后反季节销售,反季节销售能够使产品售价大大增加,但是也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所以这就更要求农民在合理权衡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做到农产品精细化的生产与销售。

3.青岛市农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分析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对于青岛市农村居民而言,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的私有资金以储蓄、入股、信贷等方式取得的利息,也包括从集体得到的集体公共财产的财产性收入与征地补偿等。转移性收入包括价格补贴、赠送收入等[4]。根据表3统计资料,青岛市农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具有如下特点:(1)绝对数值不断上升。(2)占总收入百分比低,虽然该比值连年震荡上升,但是截至2009年仍低于10%。(3)增长迅速。除2004、2006年增长率较低外,其他年份均以两位数的增长率增长。

青岛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民投资机制的建立健全、农民的投资理念、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这三个方面。目前,青岛农村已初步建立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三者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仅仅依靠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村金融仍显不足。农民投资意识落后,投资理念匮乏。较之前两者青岛市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发展至今已较为完善。所得补偿费逐步上升,这对于增加财产性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青岛市农民转移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公共财政的支农补贴。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推进,对增加转移性收入起到积极作用。公共财政支农在绝对数额上连年增加,但占财政支出百分比却在下降。实际操作中,财政支农也存在效率低下、用于行政性事业花费而不是对农村农民的补贴等问题。

四、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青岛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在短期内若不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将无法使这一差距回归至合理水平。从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看,各年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都占93%以上,但近些年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却呈较快的增长势头。根据以上分析,对提高青岛市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以下建议:

(1)将推进城镇化与改革城乡户籍制度结合起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表现之一是新入城农民生活方式的市民化。青岛市应积极探索改革青岛市现有户籍制度,消除市民与农民的身份差异,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而且有助于农民获得心理上的被认同感和归属感。

(2)将加快推动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与加强执法建设结合起来。青岛市农民外出务工取得收入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体,但很多时候因为法律的不完善与执法不到位使得农民务工完成时却没有取得应得的报酬。应加快推动基于保护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权益的立法工作,贯彻《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法律精神,同时应加强执法建设,使损害农民权益的集体或个人付出补偿。

(3)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与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根据2009年全国城乡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目前的51%。青岛市科研院校集中,智力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进一步开展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高效、多产、优质农业,鼓励、支持、引导各区县在产业上的集约经营。

(4)将稳定完善对农民的补贴与建立健全农村投资机制结合起来。青岛市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农的力度和比重,优化财政支农的结构与效果。增加对农民的粮食直补与转移支付,减少农村行政性事业花费。同时要切实培养农民的投资理念,建立适合青岛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投资机制。

(5)将加大农村居民的职业培训与提高农民的素质结合起来。青岛市的经济正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质量不断提高。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对农民职业培训的扶持政策,针对地方的经济社会需求,培养农民的职业能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赵国庆.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徐永新.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 2010(3):60-62.

青岛财神节范文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崂山矿泉水公司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是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公司发展壮大的持久动力和精神力量。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日益凸现,促进了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品质、创新、发展”的引导下,崂山矿泉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坚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加大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推广'加强企业管理和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继投入600万元引进客户服务呼叫系统、推行ERP管理系统后,2012年,公司再次斥资引进移动销售管理系统及BPM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不断推进管理精细化。同时,正式启动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订水方式,公司又开始了客户端手机订水系统的研发。

为了持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公司建立了内训师队伍,编制了《现场6s管理手册》、《业务人员日工作标准手册》、《创新培训手册》,各个部门每周都举办员工培训,取得了明显的学习效果。

公司创办了企业报纸《发展》和杂志《品质生活》。《发展》报以反映企业发展动态和员工心声为主题,《品质生活》杂志旨在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每周一早上,公司都组织员工进行“感恩的心”、“步步高”、“我真的很不错”等手语操晨练,激励员工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公司一直把员工当做企业的宝贵财富,切实关心员工的全面发展。公司建起了设施完备的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和员工活动室,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制度措施,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崂山矿泉水公司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企业,营造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的有效方法。每逢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公司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年终还召开大会表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公司多次荣获“安康杯优胜企业”称号,多名员工被评为全国以及省市级“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工人先锋”。

在崂山矿泉水厚重的品牌履历中,闪耀着一长串光荣的足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崂山矿泉水被称作“国宴饮料”服务于国家的外事活动;1997年,被指定为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招待会专用水;1999年,被指定为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专用饮料;2001年,被指定为北京申奥考察团专用饮料;2001年,被指定为APEC会议专用水;2009年,被指定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专用饮品;2011年,先后成为英国《金融时报》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唯一指定用水;2014年,再次成为APEC会议指定饮品。

青岛财神节范文3

关键字: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青岛模式; 温州模式; 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

青岛模式和温州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两种比较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本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者颇多。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两种经济模式形成的区域文化根源和各自的优劣势,倡导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与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两种经济模式及其差异

(一)青岛模式

青岛模式是培育大企业、造就大品牌的区域性模式。青岛是我国拥有名牌产品与名牌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它拥有十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十一个中国名牌产品,也是最早拥有国际品牌的城市,其中海尔是中国本土唯一入选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个品牌之一;并于2004年跻身世界五百强;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品牌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评比中,青岛入选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被公认为全国拥有名牌最多的城市。同时青岛还有一个独特的“企业家扎堆”现象,在2004年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中,青岛同时有三位企业家入选。一个沿海中等城市,短短十几年内,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把这种大企业云集、名牌集聚、企业家荟萃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青岛模式”。

(二)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中国最具民营化特色的区域性模式,在温州“人人讲经商,家家有企业”,形成了“以户、村为基本生产单位,以民营企业为支撑,以小商品市场为交易中心,以农民能人为创业带头人”的经济发展格局,其显著特点是经济发展起步于家庭经济,民营经济是其主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之初,促进了温州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并同时影响、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创造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神话,被经济学界称为“温州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差异

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两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不同之处下面予以浅析:

1、从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看

青岛的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在青岛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从国有或集体小企业壮大发展而来,如:海尔、海信、双星等十大集团,目前这些大企业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在温州几乎没有大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力发展的是民营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济活力十足,民营经济的经济总量占温州经济总量的98%左右,除了电信、银行、电力等国家垄断领域,民营企业几乎无不涉足。温州的民营经济具有显著的家庭经营的特点,在这些民营经济中,不仅个体经济、独资业主制私营经济而且股份合作企业以及公司制企业,也都保留着家庭、家族的色彩。

2、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看

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如2001年第二期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前10位家电制造商进行了排名,海尔集团名列第九强,位列日本日立公司之前。温州经济是集群经济,所谓集群经济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生联系密切的企业在空间上积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在温州,往往一个村或邻近的几个村,形成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一个镇或几个镇形成一类或一种产品的产销基地,从而体现了温州集群经济的优势。

3、从企业决策层看

青岛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他们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竞争中是理性的决策人,他们在同一个城市中共生共荣,相互借鉴,良性竞争,合作共赢,“君子和而不同”,构成青岛企业家群体的独特现象。而温州自古就有重商传统,全体温州人都崇尚经商,人人都是“小老板”,人人都是自己企业的决策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是差异较大的两种经济模式,但他们在同样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具有同样的外部环境,产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导致两种区域经济模式不同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区域文化的差异。

二、青岛模式与温州模式形成的区域文化根源

(一)青岛模式形成的文化根源

1、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青岛地处山东胶东半岛,孔子的故乡曲阜距离青岛仅几百里地,因此青岛的传统儒家文化比较浓,青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中较多的渗透着传统儒家的精髓:

(1)“义”与“信”。义利关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把“义”看作人立身做事的根本,坚持谋求物质利益必须建立在合乎道义的基础之上,他主张“见利思义”,亚圣孟子也主张“以义制利,以义胜利”。儒家另一个极力倡导的品德即是诚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信近于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也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在这种思想的教化、熏陶之下,青岛人格外具有道德感,“求利不贪财”,他们认为企业固然是求利的,但求利的行为首先要放到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价值取向上,讲求信誉,推崇“德是根本,财是末端”,并在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体现出来,正因为如此,青岛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声誉,打响了品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曰:“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这种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青岛的企业家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事业心以及社会责任感,把企业的发展看作是自身的职责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和政治抱负的实现。比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即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

2、近代西洋文化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19世纪末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为了达到对青岛长期统治的目的,耗费巨大精力与财力,不惜巨资建设青岛港口、铁路、城市建筑,从客观上发展了青岛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为贸易往来、海洋作业等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但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观念及其技术条件也随之而入,现代法人制度也随之进入青岛。正因为历史的传统,青岛的大企业在外部条件适宜时,纷纷进行了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引进西方现代管理制度,运用现代人才管理理念,吸纳人才,提升科研开发能力,并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凝聚力与竞争力。

3、政府制度文化因素。青岛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植名牌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和品牌的诞生消除制度上的障碍,较少对企业进行干预,形成“大企业,小政府”的政企关系,把自己的主要职责定位于营造最宽松的环境,放手让企业按照自身特点和内部规律,在市场竞争中自由的发展,但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又给予大力支持并采取有力措施,特别是在企业的一些重大项目上,政府根据需要实行重点帮助和扶持,如促成了青啤与美国ab公司、海尔与日本三洋、海信与日本位所等的合作,从而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积极保护、推广、宣传名牌企业,为培育品牌产品提供技术和管理保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家的适时决策相辅相成,共同搭建了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另外,青岛市委、市政府还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简单套用党政干部标准选用企业干部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选人用人,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如张瑞敏、汪海、周厚健、鲁群生等一批企业家在35岁左右就被任命担起了重任,这就造就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为青岛大企业的发展培育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二)温州经济模式形成的文化根源

地处偏僻的沿海边远地区的温州,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具有巨大影响力和魅力的经济奇迹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温州的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1、地理资源因素的作用。温州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多为高山,两条大江横贯其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灾害性气候,三面高山一方面挡住了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另一方面海上暖湿的东南风在这里受阻上升形成雨水,虽然雨水充沛,但同时也加重了台风的危害,据统计,台风每年侵袭温州两次,其中一次危害较大,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温州的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温州能用于农业种植的土地很少,人均不足0.4亩,靠种田难以维持生存。正是这样的地理资源环境造就了温州人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

2、传统的重商主义文化的影响。温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温州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温州出现了“永嘉事功”学派,又称功利学派,该学派最早提出了“事功”思想,用功利来衡量义利,主张利与义的一致性,反对传统儒家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提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无用之虚语尔”。坚持“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治理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即发展工业与商品经济,并指出雇佣关系与私有制的合理性。永嘉学派的这种价值观在不断的演进过程中,有力地塑造和强化了温州的民间心理与文化模式,并内化成了温州人心中的重商观念、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拼搏精神以及经商理财、富人为本的经济思想。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一旦一种独特的有力发展轨迹建立以后,就能引起一系列的外在外在性、组织学习或效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一种行为模式或发展路径之后,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按原来的路径发展下去,而且依赖初始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这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政策环境下,温州传统的经济活动路径制度无疑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驱动力,指导着温州人的经济行为,激发了温州人的商业潜能,促进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渐渐形成了温州模式。

3、温州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文化,是指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广义地理解,家庭文化包括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出的生产方式、物质消费方式、精神消费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狭义地讲,家庭文化主要是指特定时期社会家庭所体现的精神生活方式,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在特定家庭的存在方式、家庭成员的文化行为方式等。温州经济起步于家庭经济,家庭内的成员彼此了解,这有利于家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据各自的特长而合作分工,既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氛围、价值观、经营观、创造精神乃至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等培育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三、正视优劣,取长补短,促进区域间文化经济互动发展

一个区域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先进的文化因素和落后的文化因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先进的文化因素是指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反之则属于落后的文化因素,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因此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具有优劣势。

(一) 青岛模式的优劣势

就青岛模式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拥有实力极强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大多是高新产业,企业开发能力强,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具有融取外资、赚取外汇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具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拥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出理性的决策,等等。但就整个青岛经济而言,其劣势是民营企业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愿脱离集体,安于现状,市场意识差,因此青岛的打工者多,老板少,市场培育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正如钟朋荣所说:“青岛经济这片森林主要是由几棵大树支撑着,……”这从青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来看,显然是不健康的。

(二)温州模式的优劣势

温州模式的优势在于温州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遵循着市场交换的规则,市场机制全面调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温州的民营企业非常发达,温州有近10万家民营中小企业,除了邮政、电信、电力、银行等部门之外,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由这些中小企业来进行,温州人人争当老板,市场经济动力十足。但是由于这些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而家族文化具有封闭性、落后性以及不规范性的特点,对优秀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引进具有排他性,因此管理相对简单,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而企业普遍较小,很难做大作强,因此温州的民营企业有一个奇怪的3000万现象,即一个企业资产达到3000万时必然分家;其次产业结构落后,这些家族企业大都以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等传统经济为主,高新技术类产业几乎无人涉足,在国内市场竞争中都很难站稳脚跟,更毋庸说参与国际竞争,这必然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再次,温州的民营企业大都重视利润的实现,而对企业文化重视不足,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对管理者的思维和决策施加影响,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员工缺乏凝聚力和主人翁意识,企业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青岛模式的优势正是温州模式的劣势所在,温州模式的优势正是青岛模式的劣势之处,要想打破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瓶颈,实现经济模式上的新突破,关键在于破除本区域的区域文化定势,进行区域间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这两个区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据报道,青岛模式握手温州模式,各取所长,各取所需,青岛模式看重的是温州的民资发达,民营企业竞争机制灵活,借鉴其经验,以壮大自己的民营经济实力。而温州看重的是青岛在外资的引进、大企业的规模、品牌的数量等方面的优势,借其经验努力培育自己的大企业大集团。唯有如此,这两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克服发展中的“症结”,获取新的活力,摆脱“日暮穷途”、“终结者”的命运,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戴美艳. 品牌的青岛现象[j] 维普资讯

[2] 杨玉平.“青岛现象”地域因素之我见[j].山东: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2)

[3] 钟朋荣. 青岛模式vs温州模式 谁是中国经济未来的选择?[j].发展论坛 2005.(9)

[4] 周京. 温州文化底蕴与集群经济发展 [j] 温州:温州论坛 2005.(2)

青岛财神节范文4

换个身份追逐梦想

“选择航海和帆船运动是出于对大海的热爱,我坚信人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理和心理都会极度疲惫,在这种疲惫和高度紧张的情绪下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能锤炼并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年仅22岁,身材娇小的年轻姑娘已经有着多年的航海经验,还曾参加过多次大型国际帆船比赛。

段文菲从高中开始就迷上了帆船,从学习帆板开始,到大学期间在青岛某帆船俱乐部兼职做教练,再到以前帆手的身份参加市长杯帆船赛,她一直追逐着航海梦。

“环球航行是我最大的梦想,我想我一生都会为之奋斗吧。”2011年春节过后,段文菲看到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招募中国选手的通知,报名面试通过,一路过关。按照原定计划,她将以青岛号船员的身份完成英国南安普顿至巴西里约热内卢赛段的比赛,但最后因为年龄等问题,她的签证没有办下来。

“她现在应该在参加比赛,而不是做志愿者。”谈到段文菲这次落选,克利伯组委会综合部志愿者管理负责人李金龙颇为惋惜,他指着墙上张贴着的“青岛号”中国籍船员的海报告诉记者,“她已经上了海报。”

段文菲并不掩饰她未能参赛的遗憾,但坦言作为一名专业志愿者,能够帮助其他船员完成比赛也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完全不同的经历,作为‘青岛号’帆船的联络员,我要考虑的问题比在船上更加全面,这也是一个和船员换位思考的过程,专业志愿者的经历对我以后参加比赛,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希望能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2月22日,从新加坡至青岛赛段冠军拉赫兰顿号靠岸那一刻开始,志愿者管勇鑫的脚步就没有停下过。

管勇鑫现读青岛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这次担任拉赫兰顿号的陆上联络员,也是他第一次做志愿者。联络员在志愿工作中对英语要求最高,“我的专业能让我胜任这项工作,反过来这次经历也能提高我的口语水平。”他说。

管勇鑫、段文菲他们在春节前都接受了为期5天的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包括航海、礼仪、急救知识等。

“希望我们的志愿服务能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并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段文菲说。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一个赛段一般耗时一个月,在整个赛段内,船员一直在船上,实行四至五个小时轮班工作制,遇到特殊情况,全体船员都要在甲板上应急,因此靠岸休息的这段时间对船员来说尤为珍贵。

“船员们一靠岸,我们就第一时间送上一大箱青岛啤酒,既能帮助船员们缓解疲劳,又带有我们青岛的特色。”段文菲说。

段文菲展示了一张由志愿者手绘的地图,上面生动而准确地标注了青岛的特色小店,包括瑜伽休闲、饭店、酒吧、购物中心等,“为了便于外国船员出行,上面的店家都是在船员休息酒店一公里之内的。”

雷锋精神的现代传承

今年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3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对于志愿者部华文和朱广志来说,成为志愿者更像是为了奉献的精神。

就读于青岛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部华文一直就渴望体验志愿工作,但由于英语水平不理想,被分到了后勤组。“我们一个小组4个人,负责分发办公用品、饮用水、礼品袋和衣服等。”部华文说,“虽然工作非常琐屑,但我还是乐在其中。”

青岛财神节范文5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

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所有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以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青岛财神节范文6

[关键词]市场经济;文化旅游;宗教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48 — 02

随着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文化旅游和宗教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当代宗教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既与地方宗教健康发展紧密联系,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宗教作为社会存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地方宗教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对于地方文化繁荣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宗教文化产业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学术界对于宗教文化产业的内涵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宗教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宗教文化产业必然是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旅游文化开发中占据一席之地。宗教文化产业以宗教文化为载体,通过利用和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提供市场需求的宗教文化产品,在满足民众多元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强宗教文化经济附加值的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达到宗教文化发展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宗教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青岛宗教文化多元,道教、佛教文化资源丰富。受崂山道教文化圈的影响,民间信仰比较兴盛且与道教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宗教文化的丰富促进了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崂山不仅成为青岛宗教文化的代表,湛山寺也成为青岛佛教文化传承的中心,在海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崂山道教作为青岛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可见宗教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占据的重要位置。青岛宗教文化较为丰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传说和民间宗教成为地方文化的特色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青岛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以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开发逐渐兴起,成为青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宗教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它既要满足民众信仰的需求,又须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因此,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宗教文化,提高旅游业的文化价值,推动特色旅游发展,宗教文化产业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旅游业增长的新热点。文化旅游与宗教文化的关系尤为密切。崂山道教作为青岛宗教文化旅游的热点在青岛宗教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市在宗教文化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随着地方旅游业的开发,崂山道教的影响逐渐凸显。在青岛周边县市,有特色的道观、寺庙逐渐兴起。为发展郊区旅游,各地宗教文化逐渐被发掘出来,推动了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开发。

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宗教文化产业在文化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青岛周边在宗教文化旅游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如重经济轻文化。地方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宗教文化产品的开发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成为敛财的手段。地方对宗教文化产业的开发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开发多受经济利益驱使,较少考虑民众的需求,也缺乏优质的宗教文化产品。宗教文化旅游充斥的功利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宗教文化旅游的文化体验。这不仅不利于民俗文化传承,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青岛依山傍海,除了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之外,文化传承不仅悠久,而且呈现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繁荣态势。宗教文化以崂山道教为主,包括诸如湛山寺、华严寺佛教文化、基督宗教文化、以天后宫为代表的民间宗教文化等等。这都是青岛宗教旅游的热门景点。因此传承青岛宗教文化,推动青岛文化强市建设,必须继承和发展青岛的宗教文化遗产。这也是建设青岛文化强市的必然要求。

宗教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文化旅游业的主要内容。青岛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关,也是青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青岛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崂山道教文化传承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但除了崂山道教,青岛佛教文化、民间宗教、基督教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青岛宗教产业发展除了借鉴崂山道教文化发展的经验之外,还应注重乡村旅游中的宗教文化内涵。加强政府对各地宗教产业发展的监督与管理,发挥宗教管理部门的职能,引导乡村宗教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宗教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挖掘宗教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宗教文化旅游设施,重建、扩建和新建了部分宗教文化旅游场所,全市已有14个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公众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其中崂山太清宫每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以上,有力带动了青岛市宗教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2007年10月,中国(青岛)国际宗教文化及宗教用品博览会在青岛海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会展举办了16场“宗教用品商、贸易商500强”市场营销推介会,通过市场手段,将生产商从制造、销售完全一体化,向制造和建立销售渠道的一体化。此次展会也是我国有史以来首届宗教用品销售500强市场营销推介会,300多家各地有相当实著名宗教用品营销专家与会交流外,还在国内寻找了一批企业有实力、产品有特点、市场营销手段灵活的宗教用品生产商、制造商到会推介。会展还邀请欧美、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的国际买家和行业协会到会交流,国内的相关机构和高僧也将就邀出席。是宗教界吸收国外宗教文化产业经验,为本土宗教发展打造的一次盛会。可见,青岛宗教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宗教旅游开发、产品推介、宗教社会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青岛市民的认可。

在市民族宗教主管部门的管理下,青岛市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积累了丰富在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一是丰富宗教旅游文化产品,构建体现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造宗教名胜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宗教旅游管理模式。虽然青岛市宗教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重视城市忽视农村。“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影响了宗教文化旅游的质量,降低了宗教文化旅游的品味。宗教文化产品单一,缺乏具有青岛特色的宗教文化产品。宗教活动场所缺乏管理等等。

宗教文化传承与地方旅游开发紧密相关。青岛丰富的乡村宗教文化是地方宗教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信仰的重塑虽然满足了民众的需求,然而也进一步增强了民间宗教的功利化和私人化特点。政府主导下的寺庙修建和管理应注重增强宗教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文化传承功能,杜绝借用宗教名义敛财的行为,积极预防民间宗教的低俗化发展。高宏存在《市场化对位与宗教文化价值的错位——我国宗教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宗教文化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并指出了市场化过程中违背宗教文化宗旨和价值的趋向。”〔1〕因此,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宗教文化传承和保护。

三、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宗教文化产业的服务对象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有信仰的宗教徒,也包括对宗教有好感的非宗教徒。宗教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导,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其宗教文化产品是服务大众的。然而在宗教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宗教文化产业往往市场化、经济化。这不仅不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承,而且影响了宗教文化产业的品味。为此宗教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地方旅游开发须顾及宗教文化传承。宗教是地方社会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是城市的名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传承发展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可持续性因素。据笔者调查,在青岛周边的宗教旅游景点,卖香火以及宗教产品的商店较多,但却很难找到有关宗教的文化用品,如宣教的书籍、宗教发展史等等。在市宗教局管理下的宗教景点,如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管理下的宗教景点,宗教文化书籍较为丰富,如城阳的法海寺。在基层政府主导下新建的寺庙,文化用品和书籍则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寺庙的开发和管理多考虑经济因素,很少考虑到文化的传承,这导致了虽然寺庙经济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断裂。

第二,宗教文化旅游必须提高宗教文化旅游的品位。宗教文化旅游注重文化体验和精神的满足。以2003年“青岛市于姑庵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于姑庵修复工程)项目”为例。在项目分析论证阶段,对于项目的效益分析及预测包括三个方面:于姑庵开发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所列最为详细:如门票收益:如果按照2002年青岛市每年接待人数为1837万人计算,按照来于姑庵人数占总人数的20%、门票10元计算,每年的门票收益就是3674万元。此外包括佛位供养、佛事活动、节假日活动等年均收入4874万元,按照30年经营期算,共计14622万元。开发商与佛教寺庙分成。在项目的效益评估中,有关文化传承、民众精神需求、宗教情感的需求并没有列在其中。寺庙管理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为保护宗教文化遗产提供了资金保证,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宗教文化产业带有了浓厚的商业色彩,脱离了宗教文化产业的服务方向。

第三,政府须加强对乡村宗教旅游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宗教健康发展。青岛宗教文化产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地方宗教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山东省宗教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然而,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市内四区和崂山区。崂山道教、市内湛山寺、于姑庵是青岛市宗教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在青岛市宗教旅游管理局的带动和监管之下,市内四区和崂山的宗教文化开发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农村宗教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基层政府(村委会)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地方旅游,充分挖掘地方宗教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宗教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寺庙的修建和开发商的利益紧密纠结在一起。为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寺庙的监管,使其融入到政府体制之内,为民众提供的良好环境,引导宗教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苏凡

下一篇综合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