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英语范例6篇

特产英语

特产英语范文1

作者简介:吴光亭(1979-),男,山东滕州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和翻译研究。

摘 要:词汇知识广度、深度和词汇流利度是研究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三个主要纬度。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截面研究法从这三个纬度考察了中国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特征,发现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与英语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高速、过渡和巩固三个阶段。高速阶段,词汇知识广度的各个维度均发展迅速;但知识深度的各个维度发展速度并不均衡,其中,形态―句法知识发展较快而语义知识的发展则出现明显滞后现象;词汇流利度的发展也不甚理想。过渡阶段,词汇知识广度各项指标发展速度轻微下降,词汇知识深度各项指标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词汇流利性的发展则降到最低点。巩固阶段,词汇知识广度发展稳中有升,知识深度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词汇流利性则出现了爆发式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词汇知识广度;词汇知识深度;词汇流利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5-0133-08

一、引 言

词汇是语言习得和使用的中心问题[1],词汇习得贯穿在语言习得的整个过程之中。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研究者们偏重语法(形态和句法)习得研究,词汇习得研究曾一度成为语言习得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个领域[2]。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始,词汇习得开始引起语言习得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场词汇习得研究的热潮。词汇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自然成为词汇习得研究的焦点之一。研究者们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对词汇能力进行探讨。微观论者着眼于个体词项习得,认为词汇能力是学习者所具有的个体单词的各个层面词汇知识(包括形态知识、语义知识、语用知识、策略知识等)的总和;宏观论者则关注词汇整体习得,指出学习者词汇能力是由词汇量、词汇知识广度、词汇知识深度、词汇组织方式等多个维度构建而成的一个动态的连续系统。微观词汇能力是宏观词汇能力的起点和基础,是学习者词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仅围绕微观词汇能力展开词汇研究和词汇教学已无实际意义[3],学习者词汇能力研究应该从微观转向宏观。

宏观词汇能力是一个沿着部分―精确、接受―产出和知识深度三个维度发展的动态连续体[4]。这个动态连续体的起点是接受性词汇能力,终点是产出性词汇能力。前者指在听、读等接受性语言活动中能够正确理解词汇的能力;后者指在说、写等表达性语言行为中能够准确得体地自主使用词汇的能力。接受性词汇能力的获得先于产出性词汇能力,两者之间是动态转化关系:接受性词汇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产出性词汇能力;词汇能力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由接受性词汇能力向产出性词汇能力转化的动态过程。产出性词汇能力是词汇能力的核心内容,获得类似母语者的强大的产出性词汇能力是语言学习者的最终目标,因此,产出性词汇能力自然成为词汇习得研究的重点内容。

国内外研究者在产出性词汇能力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产出性词汇与接受性词汇的关系、促进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然而,对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外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过程的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另外,已有相关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产出性词汇能力的某个维度进行选择性研究,无法全面系统地描述二语习得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特征。产出性词汇能力研究通常采用测试法和文本分析法。前者采用词汇知识量表、词语联想测试等测试方式诱导出受试的相关词汇知识,适合个案研究或小样本研究,缺陷是“脱离或削弱语境作用、忽视语言交际功能”[5];后者利用语料分析软件和统计软件研究学习者产出性文本语料(口语或者书面语)中词汇的实际使用情况,适合对学习者文本语料进行批量处理,克服了前者的先天性缺陷。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拟采用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文本分析法较为全面地考察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特征。

二、文献回顾

研究者大多从词汇知识的广度或者深度两个维度研究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路径与特征。词汇知识广度研究主要是从词汇量、词汇分布、复杂性、多样性等几个方面展开。Laufer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47名以色列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作文中词汇使用情况作了为期28周的跟踪调查,发现产出性词汇仅在复杂性上发生了显著变化[6]。Laufer 基于书面文本从词频概貌、复杂性和多样性三个维度考察了48名以色列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内产出性词汇广度知识的发展状况,发现学习者在词汇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7]。Laufer以26名10年级和22名11年级以色列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英语学习者被动性词汇知识、控制主动性词汇知识和自由主动性词汇的发展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发现学习者的被动性词汇量显著增加,控制主动性词汇也有所增长,两组受试的被动性词汇量均大于其控制主动性词汇量[8]。Laufer和Paribakht 以79名以色列成人英语学习者和103名加拿大成人英语二语者为受试重复了Laufer 在1998年所做的研究,发现主动性词汇(尤其是自由主动性词汇)比被动性词汇增长缓慢,被动性词汇量均大于控制主动性词汇量和自由主动性词汇量,但是,外语者被动性词汇量与主动性词汇量之间的差异小于二语者[9]。Leko-Szymaska 以100篇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作文和69篇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作文为语料调查了学习者主动性词汇的发展状况, 研究表明,受试的主动性词汇在分布和复杂性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增长[10]。

词汇知识深度研究主要借鉴Nation 的词汇知识框架,包括语言形式(发音和拼写)、句中位置(语法句式和搭配)、使用功能(频率和正确的使用)以及词义(意义及与其他词的关系)[11]。Leko-Szymaska 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了测试条件下波兰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知识深度发展状况, 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深度的发展与英语水平的提升相关[10]。谭晓晨(2006b)以英语专业1-4年级157名学生在一学期内所写作文为语料研究了8个高频词的词义和搭配知识发展过程,发现不同类型的词汇知识发展速度不同:词义知识增长的速度较为缓慢而搭配知识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特点[12]。谭晓晨通过分析英语专业1-4年级学生作文从拼写知识、形态-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三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知识深度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词汇知识深度的增长与英语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但各类深度知识呈现出非同步发展的趋势[13]。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同时从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考察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过程。谭晓晨从这两个维度入手以157名英语专业1-4年级学生一个学期内所写作文为语料研究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特征[14]。马桂花通过分析西部某重点高校252名1-4年级大学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从五个不同维度横向考察了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路径,发现产出性词汇能力在五个维度上呈现非线性或螺旋性发展趋势,发展过程中伴随高原现象或僵化现象[15]。郭玉婕采用纵向研究法以161名英语专业学生第三、五、七学期期末作文为语料从词类和词族两个方面考察了高水平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趋势及性别与专业因素对产出性词汇能力习得的影响[16]。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特征,对于系统研究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过程具有重要价值。但是,这些研究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最主要的缺陷有两点:(1)只限于从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两个纬度研究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路径和特征,而且多数研究仅限于对其中一个纬度的纵向或者横向考察,忽略了产出性词汇流利度这一重要纬度;(2)所用文本语料主要是研究者收集的某些受试群体的书面语篇,语料的数量和代表性均具有一定局限性。鉴于此情,本文基于学习者语料库从词汇知识广度、深度和流利度三个维度考察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过程。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界定

在本研究中,产出性词汇指学习者在英语作文中所使用的词汇。测量词汇知识广度的常用指标包括词汇分布、词汇复杂性、词汇多样性、词汇新颖性和词汇密度。由于词汇新颖性无法有效测评词汇能力发展[17]而词汇密度无法有效区分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词汇使用情况[18],本研究仅从词汇分布、词汇复杂性和词汇多样性三个维度考察词汇知识广度。词汇分布,即词频广度,指文本中不同词频等级类符的分布比例;词汇复杂性指文本中2 000高频词以外词汇(即本研究中的三级和四级词汇)的使用比例;词汇多样性指文本的类符与形符之比。

词汇知识深度是指学习者对词汇知识了解的质量或程度[19],其测量参数是词汇深度知识,主要包括由拼写知识(增音、减音、音置换、音易位)、形态-句法知识(生造词、一致、时态、数、冗余、省略、句式以及其他各类与语法相关的错误) 和语义知识(词义、搭配和固定词组)三个范畴、共计十五类知识[14]。形态-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是词汇深度知识的核心内容,因此,本研究只关注这两类词汇知识。

言语表达的流利度即流利性。一般而言,流利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或写出的形符数[20]。本研究所使用语料既有限时作文又有非限时作文,不适合使用此法计算流利性。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21-23], 我们认为,词块使用量(包括频率、多样性、长度等方面)是测量语言产出流利度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主要从词块频率和多样性两个维度考察产出性词汇流利度。

(二)研究方法

由于意在考察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特征,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截面研究法。研究中所用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料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2.0)[24]笔语语料中的议论文语料。为了保证语料的代表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采用分层等距抽样法从议论文语料中抽取1-4年级学生所写不同题目的作文各60篇,形符数分别是16244、15328、16720和21345。语料体裁一致,具有较高可比性。

本研究以类符为基本计算单位考察产出性词汇分布。根据词频高低, 本研究将词汇分为四个等级:一级词汇、二级词汇、三级词汇和四级词汇,一级词汇使用频率最高,四级词汇则最低。一级词汇是Laufer和Nation词频概貌中的第一个词表, 二级词汇是第二个词表, 三级词汇是第三个词表,四级词汇是第三个词表以外的单词[25]。在分析中,本研究根据语料库统计软件Range自动提取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词汇分布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于词汇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特征的考察也基于Range自动提取的统计数据。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词汇多样性有多种计算方法[26],由于所使用语料文本长度不一,本研究采用的计算方法是类符数的平方除以形符数。

对产出性词汇知识深度发展变化的考察,本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错误分析法分析形态-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的习得发展状况。首先对语料中的形态-句法知识错误(词性、时态、数、冗余和省略)和语义知识错误(词义、搭配和固定词组)赋码,然后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检索出各类错误的频率,最后换算出每一万形符中错误的相对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本研究从词块频率和多样性两个角度考察学习者产出性词汇流利度的发展过程。在本研究中,词块是指能够表达某种意义的结构相对完整的具有一定使用频率的连续词语片段[27]。研究中所关注的词块具备两个条件:长度为3词,最低频率是10。词块提取的步骤是先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基于频率自动提取,然后人工剔除结构意义不完整者。词块频率是每一万形符中词块出现的频率;词块多样性则是词块类符数的平方与词块形符数之比。

四、数据分析及讨论

(一)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发展特征

1.词汇分布

如表1所示,四个年级受试一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均值分别是82.39、80.23、79.42和78.01,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二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均值分别是7.32、7.50、7.92和8.07,显示出小幅上升趋势;三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均值分别是4.56、5.72、6.13和6.64,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四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均值分别是5.72、6.57、6.52和7.28,整体显现小幅上升趋势,局部有轻微下降。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英语水平的逐年提高,四个年级英语学习者对一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在显著逐渐减小,而对其他三个级别词汇的使用比例呈现稳步小幅增长趋势(尽管三年级四级词汇的使用比例略微低于二年级)。这说明英语水平与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发展关系密切。

为了发现具体的显著发展时期,我们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在二级词汇和四级词汇上的平均值差分别是-0.18(p=0.73)和-0.84(p=0.18),在一级词汇和三级词汇上的平均值差分别是2.16(p=0.02)和-1.15(p=0.01);二年级和三年级受试在四个词汇级别上的平均值差分别是0.82(p=0.41)、-0.43(p=0.27)、-0.42(p=0.49)和0.05(p=0.95);三年级和四年级受试在四个词汇级别上的平均值差分别是1.41(p=0.20)、-0.15(p=0.72)、-0.51(p=0.42)和-0.76(p=0.22)。上述数据表明,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二级词汇和四级词汇使用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而一级词汇和三级词汇使用比例差异非常显著;二年级和三年级受试四个级别词汇使用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三年级和四年级受试四个级别词汇使用比例也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一至二年级期间内各级词汇(尤其是一级词汇和三级词汇)得到显著发展,在二至四年级期间各级词汇发展速度平缓。这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历程不是均速线性增长过程,而是具有一定阶段性特点。同时,这也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不同级别词汇的习得不是匀速和均衡发展,而是具有一定选择性特征。

2.词汇复杂性

四个年级受试使用2 000高频词以外词汇的平均类符百分比分别是10.29、12.28、12.65和13.92 (见表3),说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复杂性与其英语水平处于同步发展之中。如表4所示,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词汇复杂性平均值差是-2.00(p=0.01),二年级和三年级受试词汇复杂性均值差是-0.37(p=0.67),三年级和四年级受试词汇复杂性均值差是-1.26(p=0.18)。这些配对样本t检验数据表明一、二年级受试之间在词汇复杂性上的差异非常显著,而三、四年级受试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次之,二、三年级受试之间的差异最小。这说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复杂性在一至二年级期间发展显著,在二至三年级期间发展最缓慢,似乎存在词汇高原现象。

3.词汇多样性

四个年级受试的产出词汇多样性均值分别为69.12、70.79、77.20和83.85 (见表5),呈现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这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多样性发展路径与其英语水平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显示, 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之间词汇多样性均值差是-1.67(p=0.60),二年级和三年级受试之间是-6.41(p=0.08),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是-6.66(p=0.05)。上述数据表明,在一至二年级期间,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多样性发展平缓;在二至四年级之间,其发展幅度显著增大,其中,三至四年级期间发展最为显著。由此可见,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多样性地发展并非匀速前进,而是具有显著发展区间。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一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在明显减小,二至四级词汇的使用比例在逐渐增大,其产出性词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说明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的发展与英语水平的提高同步前进,关系密切。(2)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受试在一至二年级期间词汇分布和词汇复杂性发展显著,但在词汇多样性上发展较为缓慢;受试在二至三年级期间词汇分布和词汇复杂性发展相对缓慢,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二)产出性词汇知识深度发展特征

1.形态-句法知识

表7中的错误频率统计数据表明,四个年级受试的形态-句法知识很不完备,各个年级都表现出较高的错误频率;但是,高年级受试各种类型错误频率均低于低年级受试,说明形态-句法知识的增长与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致的。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一年级与二年级受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4),二年级与三年级受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而三年级与四年级受试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11),这表明一至三年级期间是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形态-句法知识高速增长期,而三至四年级期间则是缓慢增长期。

2.语义知识

从语义错误频率统计数据(见表8)看,受试的语义错误随着其英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但是,二年级受试的词义错误频率和搭配错误频率及三年级受试的搭配错误频率明显低于一年级受试,这说明语义知识发展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过程。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一年级和二年级受试之间在语义知识错误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62),而二、三年级受试之间(p=0.01)和三、四年级受试之间(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显然在二至四年级期间是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义知识的显著发展期。

综上所述,整体而言,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知识深度的发展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基本保持同步,但是整体水平不高。从局部分析,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知识深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显著发展期。

(三)产出性词汇流利度发展特征

1.词块频率

统计数据(见表9)显示,四个年级的词块标准化频率分别是142.23、74.71、27.97和462.57,四年级受试的词块使用频率分别是一、二、三年级受试的3.25倍、6.19倍和16.54倍。从词块频率上分析,四年级受试使用词块的频率最高,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2.词块多样性

四个年级受试的词块多样性分别是1.40、0.70、0.34和3.88。由此可见,四年级受试使用的词块类型远多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受试。这说明四年级受试能够灵活地使用不同词块,而一至三年级受试过于依赖某些词块。另外,四个年级受试的词块类形比分别是0.078、0.078、0.085和0.063,进一步说明四年级受试的词块丰富度远大于其他三个年级。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流利度的发展具有下列两个特征:(1)产出性词汇流利度的发展与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非同步。这说明产出性词汇流利度与英语水平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密切相关。(2) 产出性词汇流利度的发展路径不是直线上升过程,而是升降降升的曲线上升过程。这说明产出性词汇流利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徘徊不前甚至陡然下降的平台期,跨越这个平台期之后,则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流利度则会高速发展,大幅提升。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而言,二至三年级期间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平台期。

(四)讨论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探讨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与英语水平存在密切关系,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高速阶段、过渡阶段和巩固阶段,但是产出性词汇知识的各个维度在每个发展阶段的表现并不相同。高速阶段指一、二年级期间。在这个阶段,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的各个维度均发展迅猛;但知识深度的各个维度发展速度并不均衡,其中,形态-句法知识发展较快而语义知识的发展则出现明显滞后现象;词汇流利度的发展也不甚理想。显然,在高速阶段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的发展速度领先于词汇知识深度和词汇流利度。三年级期间是过渡期。在这个时期,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各项指标发展速度轻微下降,词汇知识深度各项指标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词汇流利性的发展则降到最低点。巩固阶段是四年级期间。经过长达三年的积累,在巩固阶段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发展稳中有升,知识深度发展速度明显提高,词汇流利性则出现了爆发式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能力之所以呈现上述发展特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英语教学环境和课堂环境下外语学习的认知特点。在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词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都重视的内容,并把教学精力集中在扩大词汇上;而对词汇习得的其他方面,如知识深度和流利度重视严重不够。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一、二年级是基础阶段,教师和学生极其重视词汇量的迅速增长,以备战四级考试;三、四年级是专业学习阶段,在专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要积极准备四年级下半年举行的八级考试。显然,对词汇知识广度的重视一直贯穿在教师和学生长达四年的各种教学活动之中。Jiang指出课堂环境下外语学习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有语境的语言接触,二是存在已有词汇与语义系统[28]。这使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词汇时将注意力主要放在记忆词的形式上,即拼写与发音。当然,词汇学习也是一个建立语义网络的过程,即Henriksen 所言的语义化过程[4]。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通过建立网络来重新整理或者改变词汇的储存方式,主要涉及词汇知识深度的各个维度。由于外语词汇能力发展初期与母语共享一个语义概念系统,学习者外语接受性词汇知识深度的各个维度发展迅速,但是,并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出性知识。在此阶段,学习者主要借助母语知识掌握外语词汇知识。然而,这种借助母语学习外语的方式不利于迅速提高词汇深度知识的掌握和完整语义网络系统的建立。神经语言学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掌握母语后,大脑中的神经语言系统日趋成熟,对如何学习一门新语言产生影响。Skehan指出话语流利产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语言知识提取的自动化或语言知识的程序化[29]。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在外语词汇和概念表征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确立外语表征系统的独立地位。这要求学习者抛弃借助母语学习外语词汇的做法,逐步培养外语思维习惯与模式,从而构建和完善外语语义概念系统,深化词汇知识的接受与产出。

Henriksen认为,语义网络的建立是词汇习得的最终阶段[4]。这似乎表明词汇知识深度各个维度的发展是以词汇知识广度的先期发展为基础。本研究的结果似乎验证了我们的这一推测。我们发现,随着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知识广度的逐步发展,其词汇知识深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过渡期和巩固期[30]。李晓也发现词汇知识广度和词汇知识深度存在高度正相关(r>0.05)[31]。这说明重视词汇知识广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词汇知识深度的发展与提升。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知识深度呈现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原”特征。但是,其产出性词汇流利度和产出性词汇知识广度却在过渡期出现发展速度减缓甚至下降的“僵化”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需要进行进一步探讨。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本研究的发现,我们认为应该在一、二年级产出性词汇能力高速发展阶段,帮助英语专业学生采取恰当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措施,进一步促使其词汇能力的快速发展;同时,关注过渡阶段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引导其采用恰当方法提高词汇学习效率,顺利跨越词汇学习高原期。

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仅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过程做了量化分析。其次,本研究采用的语料体裁单一,没能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等体裁语料。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本研究对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过程的描述和分析能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COADY J,HUCKIN T.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5.

[2] MEARA P M.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 Neglected Aspec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Abstracts,1980,13(4):221-246.

[3] SINGLETON D.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71.

[4] HENRIKSEN B. Three dimensions of vocabulary development[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9,21(2):303-317.

[5] 鲍贵. 二语学习者作文词汇丰富性发展多纬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5):38.

[6] LAUFER B. The development of L2 lexis in the expression of advanced language learn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440-448.

[7] LAUFER B. The lexical profile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Does it change over time[J].RELC Journal,1994,25(2):21-33.

[8] LAUFER B. 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ame or different[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8,19(2):255-271.

[9] LAUFER B, PARIBAKHT T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ies: Effects of Language Learning Context[J]. Language Learning, 1998,48(3):365-391.

[10] LEN'KO-SZYMAN'SKA A. How to trace the growth in learners active vocabulary? A corpus-based study[C]//KETTEMANN B, MORKO G.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Amsterdam: Rodopi, 2002:217-230.

[11] NATION I S P.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 Newburg House,1990:46-89.

[12] 谭晓晨. 英语词汇深度知识习得过程初探――一项基于词义与搭配的研究[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50-53.

[13] 谭晓晨. 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深度知识发展的研究[J]. 外语教学,2007(2):52-56.

[14] 谭晓晨. 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202-207.

[15] 马桂花. 课堂教学环境下写作中产出性词汇能力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16] 郭玉婕.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7] READ J. Assessing Vocabular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8.

[18] ENGBER C. The relationship of lexical proficiency to the quality of ESL Composition[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5,4(2):139-155.

[19] READ J.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asure of L2 vocabulary knowledge[J]. Language Testing,1993,10(3):355-371.

[20] WOLFE-QUINTERO K, INAGAKI S, KIM H. Y.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writing: Measures of fluency, accuracy, & complexity[M].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8:26.

[21] PAWLEY A, SYDER F H. 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M]//RICHARDS J, SCHMIDT R.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London: Longman,1983:191-225.

[22] NATTINGER J R, DECARRICO J 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5-8.

[23] WEINERT R. The role of formulaic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review[J]. 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2):180-205.

[24] 文秋芳, 梁茂成, 晏小琴. 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5] LAUFER B, NATION P. Vocabulary size and use: Lexical richness in L2 writing produc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07-322.

[26] 文秋芳. 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口语―笔语词汇的差异[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9-13.

[27] 许家金, 许宗瑞.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互动话语词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437-443.

[28] JIANG N. 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 Applied Linguistics,2000(21):47-77.

[29] SKEHAN P. A frame 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38-62.

特产英语范文2

关键词: 商务英语 营销词汇 特点

营销英语(Marketing English)作为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它源于普通英语,同时又是普通英语与营销领域专业知识的结合。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营销英语词汇的特点,这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领会和运用营销英语。

1.营销词汇的术语化和专业化特点

营销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许多普通英语词汇在营销英语中既有普通含义,又被赋予了新义,进而发展成为营销专业词汇和术语。例如,a 6% discount(折扣),而在discount rate和discount company中的意思为“贴现”。再比如,普通英语中promotion和distribution的一般意义分别是“提升”和“分发”,但在营销英语中它们却被赋予了特殊含义:promotion为“宣传推广”,所以sales promotion为“促销”的意思;而distribution networks是“销售网”,distribution channels则是“销售渠道”之意。另外,营销英语词汇中有一部分专有名词,在汉语中能够找到与其对应的概念或术语,如:marketing performance(销售业绩),ill will(不良声誉),box top(随商品赠送的小礼盒),general line(杂货)等。

营销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其词汇的特殊性表现得十分突出,尤其是普通词的专业化特征明显。可见,要学好营销英语,对专业词汇的掌握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营销词汇的名词复数变义特点

在营销英语词汇中,有些名词在从单数构成复数时词义发生了变化。有些名词的单、复数意义截然不同,复数意义并非单数意义的扩展或引申。例如:securities表示“有价证券”,而非“安全”;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商品的期货交易),current assets and liabilities(流动资产与负债)等。这类词汇虽然为数不多,但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因此,在学习时应引起学习者的足够重视。

3.营销词汇的跨学科特点

营销学涉及的面很广,它既包括生产(production)、定价(pricing)、促销(promotion)、分销(distribution)等内容,同时又涉及人口学、地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因而其词汇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如goods supplied on approval(试销货物),point-of-purhcase(POP) promotion(采购点促销),post-purchase/after-sales services(售后服务),preferential treatment(特惠待遇)等。由于营销学与经济学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营销英语中最常见的是经济学上的术语,如:price index(价格指数),product offering(供应品),product usage(产品用途),promotion decisions(促销决策),push money/spiffs(佣金)等。可见,营销英语词汇是由很多经济领域的专业术语构成的。

4.营销词汇的抽象名词具体化特点

在营销英语词汇中,有些抽象词汇的意义已经转变为具体意义。例如:shelter(遮蔽、庇护)住房,如:our need for food,clothing and shelter;party(聚会;党派)当事方(法律意义上的);industry(工业部)产业、行业,如:the cotton and woolen industries;utility(效用、实用)生产商,如electric utilities,等等。

5.营销词汇具有创新性和旧词新义特点

作为一门综合类语言学科,营销英语词汇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活动休戚相关,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比如,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如cybershopping(网上购物),cyber economy(网络经济),cybercash(电子货币),virtual store(虚拟商店)等新词汇;而随着现代营销方式的变化,则出现了如attribute-based service(特色服务),mailing-order purchase(邮购)等创新词汇。

另一个特点是旧词新义现象,或称为一词多义。例如,literature在普通英语中表示“文学”,而在商务营销英语中则表示文字宣传资料,诸如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价目表等,例如:In order to market our new product,we have printed fine literature.(为了推销新产品,我们印了精美的宣传资料);再比如stock(备料库存股票债券、证券)的词义演变带有明显的社会进化的痕迹;而difference在营销英语中则被赋予了“余额、差额”、“差别”等意思。

6.营销词汇的词义语境特征

营销英语词汇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人们遇到这种现象之所以不会引起误解,就是语境在起作用。语境是新义产生的条件也是鉴别词义和词义表达方式的工具,即,在商务语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确定词义,也可以利用语境确定词义的表达方式。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能靠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例如,premium属多义词,只有根据该词所在的具体语境,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和了解它的词义:A premium of two percent is paid on long-term investments.(对投资限线较长者可获百分之二的奖励);Shares are at selling at a premium.(股票以溢价出售);We may insure our goods for damage for small premium.(我们可以花小额保险费给货物保损坏险)。再如,special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special delivery的意思是“特种快递”;special offer的意思是“大酬宾”;special package的意思是“优惠套餐”。由此可见,营销词汇的含义是受语境影响的,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习者准确掌握营销词汇的词义。

通过分析营销英语词汇的特色,我们不难看出,营销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及内容特色。要真正掌握营销英语词汇,首先要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助于我们对营销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促进我们营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特产英语范文3

[关键词] 广告英语 语体特征

一、引言

广告,顾名思义,广而告之。广告是商家宣传产品,推销产品的乃至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现代广告业以从招贴、标牌、信函、报纸、期刊、广播等传统手段发展到现代电视、多媒体技术、乃至互联网。可以说,现代广告业,就其资金和技术力量而言,已经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不管广告业如何发展,完成宣传、推销主要任务的基本手段还是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广告英语业已成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因此,研究广告的文体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将从语体特征入手对广告英语做初步的探讨。

二、广告英语的口语性

广告英语作为现代英语的一个功能变体,是一个使用性很强的文体,它承载着向广大消费者宣传产品,吸引大众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对产品的购买欲望等功能。要完成这一使命,广告英语的语言必须具有感召力。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information),争取顾客(persuasion,保持需求(maintenance of demand),扩大市场(creating mass markets)以及确保质量(quality)。要完成以上五个方面的作用,广告英语的语言必须要大众化,口语化。只有语言的大众化,才能做到家喻户晓从而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也只有口语化,才能使人易于记忆商品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而,广告英语为更加有效地完成“广而告之”的使命,必须具有流畅的、带有亲切感的谈话体英语的特征。

三、广告英语的描述性

在商品经济欠发达的一百多年前,由于市场规模,产品数量以及人口等约束,英语广告在语体上体现为记实性,其主要功能为宣传介绍产品。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英语广告逐步演变成了吸引大众注意力,推销产品的工具,最终变成了争夺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广告功能由宣传到促销的转换,促使广告英语在语体上发生了由记实性向描述性的根本变化,这一点在商业广告体现的更为显著。具体体现为:大量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而形容词中用的最多的则是描述性形容词和各种名词化形容词(the fair, the real)及形容词化的名词(如a luxury sports car 中的luxury和 sports)。如一个餐馆的广告语:Finest food, most attractive surroundings and a friendly disposition这则仅仅九个字的广告就用了三个描述性的形容词,其中两个用了最高形式。广告英语的描述性是广告的推销功能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描述性形容词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煽动他们的购买欲望。

四、广告英语的短句性

广告英语不仅要完成宣传产品、推销产品的职能,而且一定要具备可读性和易于记忆的特征。这样,商品或产品的特征才易于被顾客瞬间记忆且不会被轻易忘记。因此,广告英语中忌用结构复杂、盘根错节的长句。一般说来,广告英语的句子结构相当简单,力求利落有力,经常使用省略句,有时甚至省略到一个词,甚至几个字母。More香烟的广告,仅有三个单词:Ask for more.真是简洁明了。再如一家眼镜店的广告语,仅仅用了三个字母:OIC。虽然只有三个字母,但外形酷似眼镜,三个字母的读音更与Oh,I see! 浑然天成。此外,为求行文在简略中求节奏,有时还在编排下功夫,力求新颖别致。广告英语的短句性,不仅体现了广告的语体特征,而且是经济特征的体现。有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五、广告英语的修辞性

在现代商品经济时代,广告英语为完成其宣传、推销的职能,极大地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语体上具有强烈的修辞特征。修辞手段的使用,使得广告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宣传的产品更加栩栩如生。英语修辞格中的比喻、借代、夸张、移就、矛盾修饰、双关、排比、反复、押头韵、押尾韵等等,在广告英语中都曾频频出现。英语修辞手段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不仅大大增加了广告的吸引力,同时也是的广告语言更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风格,增强了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英语广告: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在这则海滨浴场的宣传广告中,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利用sun-son, air-heir这两对谐音字,使广告语言不仅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颇风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六、广告英语的创新性

随着广告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铺天盖地之势,为凸显自我之特征,在数以千万计的广告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极大地推销产品,进而达到占领市场份额的目标,英语广告的制作者也在不断地挖空心思、不断追求新的创意,使得广告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广阔的空间,构思创新手段各不相同。有的皆有名家名言:如一香烟广告语为:To smoke or not to smoke, that is a question.只要有英国文学常识,马上领悟道这借用的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穆雷特》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再如下例广告语: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Exactly 被创意的设计为Eggsactly,可谓是独具匠心,读了这个广告语,自然就知道这是买鸡蛋的去处了。现代广告英语的语言创新,是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体现。的确,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现代广告英语的创新,虽然手段各异,但目的却是殊途同归:彰显产品特质,吸引受众注意,激发起消费欲望。

七、结束语

总之,不论是英语广告,还是汉语广告,广告的创作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文学、语言学于一身。这门艺术创作写作比其它形式的创作更需要技巧。它要利用推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广告英语的语言若具备了口语性、描述性、短句性、修辞性乃至创新性的特征,并且运用得当,便会使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影响远远超出广告。

参考文献:

[1]白 光:中外感性广告与经典与点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陈定安:英汉修辞与翻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靳顺则:英汉汉英商品广告词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5]斯科特:广告心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6]王燕希:广告英语[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特产英语范文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连续三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而在对外贸易人员的组成中,会计人员显然不可缺少,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无疑需要会计人员懂得国际商务通用语言——英语,尤其是会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会计英语与其他英语有着明显的不同,不了解这些不同点,就很难理解与会计有关的英文资料,很难与外国生意伙伴进行沟通,也就不能胜任对外会计工作。因此,研究会计英语,尤其是研究作为会计英语重要组成部分的词汇及其翻译策略就显得特别重要。笔者从术语、缩略词、专业词等方面对会计英语的词汇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会计英语的术语特征及其翻译策略

术语是会计英语专业的第一大特征。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换句话说,术语是指那些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中所专门使用的词汇。这些词汇有其特定的含义,并在各自专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会计英语的术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一性

所谓术语的单一性,是指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反过来,同一个意思只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在会计领域,这种词义的单一特性显得尤为明显。例如,“costestimation”,“customercosthierarchy”,“discountrate”等,分别指“成本估计”,“顾客成本层级”和“贴现率”,不会有其它的理解。

翻译方法:由于这些词汇都是固定的,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较少,所以往往借助专业词典就能译出,即采用直译的方法。

(二)对义性

所谓术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在会计领域,这种对义性的词语很多。例如:

in-sourcing/outsourcing自制/外购

tradedeficit/tradesurplus贸易逆差/贸易顺差

wholesale/retail批发/零售

netweight/grossweight净重/毛重

premium/discount升水/贴水

assets/liabilities资产/负债

inflation/deflation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supply/demand供应/需求

appreciation/depreciation升值/贬值

翻译方法:采用直译的方法,但要注意词语的对立或关联。例如revenue/expenditure,“revenue”指的是“收入”,而其对立词“expenditure”的翻译自然就是“支出”;又如increase/decrease,“increase”指的是“增长”,而其对立词“decrease”的翻译自然就是“减少”。

(三)时代性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不断涌现,于是英语里便出现了新面孔。在会计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术语,如dumping(倾销)E-commerce(电子商务),futuretransaction(期货交易),cyber-trade(网上交易)等。

翻译方法:由于是新的术语,所以翻译时应了解术语的意思,如“dumping”,指的是“外国公司在本国市场上以低于其在生产国市场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并且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本国工业或严重威胁着本国工业”。如果不了解这个意思,就可能将其翻译成“丢弃”或“倾倒”。

二、会计英语的缩略词及其翻译策略

缩略词是会计英语的第二大特征。在我们阅读英文会计资料时,会发现有很多缩略词。原因是缩略词简洁、意义准确、使用方便。缩略词的表现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一是首字母缩写词;二是截短词。

(一)首字母缩写词

所谓首字母缩写词,顾名思义,就是将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但按照英语的习惯,应该是大写字母。例如:

AICPA: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GAAP: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公认会计准则

CMA: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注册财务管理师

CFO:ChiefFinancialOfficer首席财务官

EOQ:EconomicOrderQuantity经济定货量

FIFO:fist-in,firstout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

MRP:MaterialsRequirementsPlanning材料需求计划

GNP:GrossNational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

(二)截短词

为了提高阅读和书写效率,在会计英语里,经常出现很多将一个单词截短的现象,如将“carton”(纸箱)截短为“CTN”,将“piece”(件)截短为“pc”,将“maximum”(最大)截短为“MAX”,将“number”(号码)截短为“NO”等。

翻译方法:要准确地翻译缩略词,第一要了解缩略词的全称。例如:ABC,在英语里有很多意思,如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美国广播公司),AustralianBroadcastingCompany(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ctivity-basedCosting(作业成本系统)等。又如,TSE,既指TokyoStockExchange(东京证券交易所),又指TorontoStockExchange(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因此,只有知道缩略词的全称,才能翻译准确。

第二,要理解缩略词的意义。例如:FIFO(first-in,first-out),指的是分步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即,将期初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成本分配给首先完工并结转的产品,并且将本期的成本首先分配给期初存货的完工品,然后是本期投入并完工的产品,最后是期末在产品。如果不理解这个含义,就只能照字面意义翻译为“先进先出”,而不会准确地翻译为“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

三、会计英语的普通词专业化及其翻译策略

在会计英语中,有许多普通英语词汇,但却是专业词汇的意义,因此在理解及翻译中要特别注意。这是会计英语的第三大特征。例如:

(一)InsomecasestheMNCretainsaminorityofinterestwhileinothersthehostcountryowns100percentandtheMNConlyperformsmanagerialandsupervisoryfunctionsforaperiodoftime

句中的“retain”,不是普通英语的“保留”意义,而是“拥有”;“interest”不是普通英语的“兴趣”,而是“股份”的意思。

此句可翻译为:在某些情况下,跨国公司拥有一小部分股份,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所在国可拥有100%的股份。跨国公司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履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二)Thisisaspecialofferandisnotsubjecttoourusualdiscounts

句中的“offer”在普通英语中通常表示“提供”,“提议”等意思,而在会计英语中,则表示“出价”或“报价”之意,而且有固定的汉语译法:报盘。

句子可译为: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用于此盘。

(三)Pleasesendusthedocumentsfornegotiationasstipulatedinthecontract

句中的“negotiation”不是普通英语中的“谈判”之意,而是指“议付”。

此句可译为:请按照合同规定寄给我方有关单据,以便议付。

(四)Underthetimedraft,thebearershallpresentittothepayerforacceptancebeforethedateofmaturity

句中的“acceptance”,不是普通英语中“接受”的意思,而是指“承兑”。

此句可翻译为:如果为远期汇票,持票人应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承兑。

特产英语范文5

关键词:中式英语;标准英语;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31-02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而来的是中国特色英语的普遍存在,不论是在翻译、写作还是在日常交际中,从语法使用到口语表达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有研究者将之称为Chinglish,即“中式英语”。

一、关于“中式英语”

1980年葛传私淌谠凇堵谈由汉译英问题》一文中第一次对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做出了区分。1993年李文中教授在《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一文中提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过程中,出现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这种英语往往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不可理解或不可接受。”中式英语,是由于中国英语的学习者和使用者在还没有掌握标准英语的时候,介于汉语(即母语)和英语(即目的语)之间的中介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等人最先提出中介语理论。他认为中介语是二外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同时,Selinker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存在着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它是指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由于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多数语言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

语言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思想的一种工具,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而各具特色的文化又会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式英语”作为标准英语的一种变体,它是中国的文化和英语语言相结合的产物。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中国人由于经常使用汉语,就形成了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这种汉语语境下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常有意无意地产生负性迁移的影响,产生了令西方英语母语者觉得莫名其妙、不伦不类、无法理解的“中式英语”。“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中英文化习俗的差异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往往对英语母语者的文化生活不熟悉或不知晓,用中国的文化习惯或文化模式去理解或使用英语,随之产生了 Chinglish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英语母语者多用“How are you going?”(你好吗?)“Good morning!” (早上好!)“It’s a nice day,isn’t it?”(今天天气真好,是吗?)这样的话来打招呼。而中国人却经常使用诸如“你吃过了吗?”这样的话来表示打招呼。英语母语者听到这样的问候语时就会觉得很奇怪,他们会以为你要邀请他们一起用餐。

中西方人在受到表扬、称赞时,回答也大相径庭。在中国文化里,被赞赏时应该表现得谦虚客气。如对方称赞你:“Your new dress is very beautiful.”中国人往往会回答:“No,no,just so so.”但英语国家的人往往用“Thank you“来回答以表示感谢。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被赞赏时应接受并表示感谢,过分谦虚会让他们觉得尴尬。这些是在日常交流中最普遍的“中式英语”现象。在交际方面, 中国人喜欢询问诸如年龄、婚姻、收入等个人问题,而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应该询问。

2. 中英思维模式的差异

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它受思维所支配。不同的文化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 不同的思维模式便会带来不同的语言习惯。中国人追求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中国人习惯把抽象的概念与人联系在一起。英语国家的人强调客观世界影响主观世界,他们更倾向于客观事实。对于英语母语使用者来说,抽象概念经常会出现在句子主语的位置上。而在中文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创造“中式英语”常常把人作为句子的主语 。

英语强调突出句子的主语,汉语则强调突出句子的主题,在汉语中我们可以通过话语的功能省略句子的主语,这就导致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也通常省略句子的主语,或者直接把主题当成英语句子的主语。比如吃完晚饭我们就去看电影,常常被英语学习者翻译成We’ll go to the movie as soon as finish supper.“have supper”缺少主语,此句应翻译成We’ll go to the movie as soon as we finish supper.

3. 中英表达习惯的差异

英语中对于日期、地点的表达通常由小到大,即按日―月―年,门牌号―路―市―省―国的方式依次表述。但我们在汉语里通常由大到小,即按年―月―日,国―省―市―路―门牌号方式依次表述。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以及句子结构也差别很大。汉语的句子结构特点是左伸展, 也就是说汉语中名词的修饰成分通常在名词的左(前)边, 而英语的句子结构特点是右伸展,也就是说英语中名词的修饰成分通常在名词的右(后)边。比如the girl in a red hat(戴红帽子的女孩)。

在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层面,英语通常有固定搭配。语言学家基于英语语料库的研究近年来发现,英语语言的交际并不是只通过单词、短语或句子的使用来进行的,自然言语中大部分是由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半固定板块(chunk)结构来实现的。大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还处于认知阶段,没有养成一种意识,需要表达的时候,大脑中寻找不到这些固定的搭配,就只能胡乱编造一些生硬的词语,成为“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由于汉语语言文化、思维、习惯干扰所导致的错误,在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运用中经常会产生。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特意地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思维、习惯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上出现的差异,必须学会用英语的逻辑思考来培养英语语感。这样长年累月,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文化思维习惯及其表现形式――语言,就会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因而,也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甚至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和出现。

参考文献:

[1]葛传.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02).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04).

特产英语范文6

[关键词] 英式英语 美式英语 变化原因 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语言的发展变化、变化原因以及语言发展趋势进行阐述。通过研究,我们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异可以看出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产生和流传有决定作用,通过以上对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色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英美文化的特征,而认识和了解这些特征无疑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英国和美国,而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这两大变体的研究也让我们对语言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发展有了充分的认识。

一、语言的变化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语言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化,如在词汇、语音、语法以及语义等方面。英语语言的发展可概括为三方面:(1)英语自身的发展,尽管美国仍沿用英语中的一些旧用法,但英语在英国本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美国的独立发展,美国在吸收词汇的基础上,同时使自身得到了发展。(3)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十七世纪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国英语占主导地位;从独立战争结束到美国内战,美国已渐渐独立发展起来,尽管英语仍占统治地位;从内战到现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开始影响英语,同时替代了英语中的一些词汇鉴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英美语言出现一些差异是不足为奇的。”

(一)语音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在语音方面的一些不同是显而易见的。这么一则笑话:一位英国人和美国人在火车站不期而遇。美国人性格开朗,善于结交朋友,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就问:“What’s your job?”英国人回答说“I’m a clerk.”美国人听了十分惊讶:“Clock? Your job is to tick tick all day long?”同一个词,美国人念[klεrk],而英国人读[cla:k].以上这则笑话就反映了英美两国在语音方面的不同。

另外,两国在词重音的处理上也不尽相同且差异较大。重音的差别在英语单词中,只要是两个以上的音节,其中一个音节总要带重音。在多音节单词中,通常有两个重音。BE使用者习惯把单词的主重音放在诸音节靠后的音节上,而AE使用者则喜欢把主重音放在前面的音节上。在许多以-ary,-ory结尾的单词和以-ate结尾的双音节词中,BE把主重音放在第二个音节上,而AE则把重音放在第一音节上。通常情况下,BE的次重音出现在主重音的前面,而AE的次重音出现在主重音的后面,特别是复合词。尽管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发音上有些许不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很容易的对其进行区分,这也并不会造成我们学习的困难。

(二)词汇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虽同出一源,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受到的影响不同就产生了拼写上的不同。英语基本词汇系统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共同词汇核心。离开这样一个核心,无论是美国英语还是英国英语都将不复存在。(1)同词异义:相同词既出现在美国英语中,也出现在英国英语中,但分别表示完全不同的概念。(2)同义异词: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概念。(3)拼写差异: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虽属于同一体系,但两国在拼写体系仍略有不同。

(三)语法

英语和美语除了发音、拼写和词汇上存在差异外,在语法上也存在差异。对英式英语、美式英语语法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对英语学有裨益。以下我举几个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习惯上用法不同的例子。

1.名词。除上文讨论的词尾变化不同外。美国英语将其他词类名词化的倾向比英国英语更为明显,特别是那些带介词的短语动词:to cook outa cook-out ;to know howthe know-how; to run downthe rundown; to be shut ina shut-in; to stop overthe stopover等。

2.动词 have,get, make。当动词have有致使之意时,美国用have;英国对上级用get,对下级用make.英语中的to have是个词性不明确的动词。英国人既把它用作助动词又把它用作实义动词;美国人则一律将它当作实义动词来用。

3.形容词。在美国英语中,形容词的比较可以跟在all the之后,表示强调。而英国英语则使用any加形容词比较级这一形式来表示强调。

4.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表示距现在不远的过去所发生或完成的事情,英国英语常用现在完成时,则美国英语则倾向于使用一般过去时。

二、语言变化的原因

语言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英语是当代国际交往中使用最广的语言,同时又是处于急速变化之中的语言。其来源有很多,“首先,科技的发展是其主要提供源。其次,动荡的政治局面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也是其来源。第三,社会的变革冲击着人们意识形态,也给语言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产生了相应的语言。”

(一)政治经济

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运动、政治团体、政治政策都可能导致语言的变化。有时,语言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尤其是在社会政治变革的时候。

(二)社会生活

英语语言反映时代的脉搏,直接面对现实生活,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语言文化是相联系的,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作为一种活跃的材料,能够折射所在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随着整个国民生活的提高,给小孩一点礼品不再当作一回事,这句流行语也就随之推出历史舞台。

(三)国家历史

语言具有鲜明的社会特征,它记录和反映一个国家的历史。英语的传承与历史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英语如果从公元450年的古英语算起,至今已有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在这段历史中,英国经历了外族人的入侵、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海外殖民和扩张等历史阶段,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

(四)地域文化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内,不可避免地体现了该地域的自然面貌特点。由于美国和英国在地理环境、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方面仍有某些差异,美国中的某些词在英国中就不存在。

三、英语前景预测

当代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经济交流趋势与全球一体化,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人们对各种信息的需要日益急迫,各类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超时空的传播,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是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的工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当前联合国有汉、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六种工作语言。俄、汉、阿拉伯等语种其实主要还是区域性的国际语言,英语则不同,英语环境的全球化使其具有良好基础。

尽管当代英语各种变体已经自成一家,尽管传统语言正面临当代人,特别是当代青年的严峻挑战,一个总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当今,美国的影响,通过其科学技术、商业、文化、电影电视的对外传播遍及世界各地,美式的生活方式和其他带上美国标签的事物将对全世界各个民族特别是他们的年轻人造成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