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例6篇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省略写法。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1.从字母引入课题。课件播放新闻联播片头,定格出示“CCTV”,问: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

师: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数学上的字母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教师随机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2.初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简编儿歌。

(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

让学生继续说下去,直到有些学生不想说下去时,教师问:学生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能否想个办法让这首儿歌用一句话表示出来呢?

(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之后汇报,引导学生概括出“n只青蛙n张嘴”“a只青蛙a张嘴”等表示方法。

(3)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具体数字之后的简洁性。

【评析】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入手让学生续念儿歌,结果总念不完,在念儿歌中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心理渴求,为后面的知识建构打下铺垫。

活动二:猜老师年龄。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年龄。

(2)师介绍自己的年龄:比同学大若干岁,让学生说说老师几岁了,怎么算出来的。

(3)让学生畅想师生的年龄。如“当同学多大时,老师那时的年龄是多少”。

(4)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5)全班汇报交流(如:a+18或b+18……)。

【评析】此环节将教材中“算妈妈的年龄”改为“猜老师的年龄”,有助于现场采集信息,使教学环节的过渡更为自然。当学生都感觉没机会说又觉得这样说下去太麻烦时,让学生想想:“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就把所有同学的想法都概括进来呢?”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原有认知的冲突和急需一种新认知的心理需要。

(6)让学生说说a和a+18分别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总结出a+18既能表示老师的年龄,又能表示老师和学生年龄的关系,并且很简洁。适时地渗透字母取值范围,如人的年龄不可能是任意岁数(比如1000……)

3.小结:让学生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

【评析】在渗透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时地激励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通过科学知识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让人类延年益寿。

二、实践操作,进一步感悟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

1.学生按要求摆三角形小棒。教师提要求,学生摆,并很快说出摆三角形需要的小棒数。

2.让学生不摆小棒,很快说出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20个呢?

3.让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用字母表示任意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

4.让学生说说a和“a×3”表示的意义。

5.告诉学生简便写法。

【评析】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从摆到算、从算式到字母表示的式子和数量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三、练习提升,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1.教材第86页“试一试”第2题。

2.教材第87页“练一练”第1题第1、3小题。

3.让学生回忆在过去的学习中用字母表示过什么?让学生说说体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评析】通过不同形式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素材,进一步巩固学生建立起来的对字母表示数意义的认识和表示方法的掌握。

四、趣味应用,综合提高

1.出示完整的儿歌,让学生用今天学的知识用一句话把儿歌说完。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a声跳下水。

2.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2

[摘 要]刘松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起点适度、设计新颖、问题给力、主体突出、生成巧妙、情感融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关键词]刘松 用字母表示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15

刘松老师这节课选材视角独特,学习路径清晰,课堂调控到位,既轻松又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设计精心。整节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教师紧紧围绕“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气氛活,学生参与广,教学效果好。

一、起点适度

在跳高比赛中,往往有一个起跳高度,在教学设计时,也应该有一个教学起点。“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生代数学习的开始,刘老师从学生熟悉的英文字母导入,“英文字母和数有什么关系?”“关于字母表示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今天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在师生自然的对话中,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充分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新颖

“用字母表示数”很多教师都上过,有的借助“数青蛙”,有的借助“玩扑克”,有的借助“魔盒”。刘老师大胆创新,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他精心设计了“信封游戏”和“写数游戏”。通过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感受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问题给力

好的教学一定有好的问题,有了好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

课堂上,刘老师注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提问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树立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刘老师总是喜欢问学生“为什么”,一个个“为什么”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这个问题在课堂伊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刘老师也多次问到“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多次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解决了自己头脑中的问题,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所在,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问题意识。

四、主体突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刘老师非常准确地定位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真正成了一名“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和创造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教师不教”。在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中“数字和字母相乘”和“字母和字母相乘”如何简写的知识时,做到了教有针对性、教有重点:首先让三个学生站成一排,脚叉开,手高举张开,中间一个男生表示乘号,两边两个女生来表示字母x,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乘号与x的混淆(x×x);然后让中间的男生变小点,学生自然发现了用点表示的乘号和小数点相似(x.x);最后让男生走开,就只剩下两个女生表示的(xx)了。这样一来,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五、生成巧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中,特别提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施教学方案,实际上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

刘老师在课堂上有很多精彩的生成:刚开始学生提问时,精彩的评价语言;学生做“游戏”时,适时的追问;学生回答问题后,适度的提升;学生回答错误时,巧妙的引导;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刘老师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六、情感融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本节课中,刘老师的语言幽默、机智,“OK”是对学生的激励和肯定,“真不错”“同学们真了不起”“好极了”“厉害”“你真聪明”等评价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领导”“高人”“问题就是有水平”是对学生的高度评价。课堂上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就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3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在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正式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在算术里,人们只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后,就可以表达、研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用字母表示数”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这里的具体情境指数量之间是相并、相差、份总、倍数等关系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会用”包括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会写含有字母的式子和求式子的值。

1.教与学的主要问题

人类从用符号表示特定的数发展到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数,经历了1200多年。如果说个体的成长往往会以某种形式重复人类发展的历程,那么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或多或少也要经历类似的跌跌撞撞的过程,才能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形成对新的数学对象“一般的数”与它的符号表示的认识。而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对小学生来说,用字母表示数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将字母视为广义的数,更不习惯将(a+30)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视为一个量,而常会认为这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

2.对问题的分析

学生的问题突出而明显,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要经历如下的过程——

(1)确定——不确定

据英国CSMS小组的研究,问n+5与4相加是多少时,68%的英国14岁学生能回答n+9。但是回答3n与4相加是多少时,就发生困难(仅有36%的学生回答正确)。可以看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认知和运算的数是确定的,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也因此用字母表示数以及进行运算是数学学习的一次飞跃。在此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要梳理学生已有的用各种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未知的数。如,2+a=5,a =( )。②字母可以表示一般的数。如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③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如,n只青蛙n张嘴。

(2)具体——抽象

学生都能够计算3+4=7,可是对于a+b=?他们会一脸茫然。3+4=7表示两个数3和4的加法运算,7是运算的结果,这是一个具体的事实。而a+b=?这是两个抽象的数的运算,那么它们相加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数。教材编写中一般也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人教版教材中例4,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用一个抽象的字母表示数,还要用一个抽象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不禁思考:学生在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是否理解了这样表示的意义?是否明了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性特点?

二、实践

1.针对从确定的数逐步过渡到不确定的数

片段目标:唤醒学生用字母表述题意的意识,引导学生从数走向字母。

师:老师送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可以自由地大声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青蛙两张嘴,

三只青蛙三张嘴,

……

师:请同学们继续读下去。

师:怎么不读了?

生:读不完。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首儿歌读完?

多媒体出示:请用一个“数”概括,把儿歌读完。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只有有需要,才能有创造。学生在活动中会唤醒已有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经验,想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通过加了引号的数,向孩子们渗透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生1:a只青蛙a张嘴。

生2:x只青蛙x张嘴。

生3:n只青蛙n张嘴。

师:真够厉害。你们都把这首儿歌读完了。

师:你们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很好。那这些字母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青蛙的只数,嘴的张数。

师:那也就是说,这些字母是用来表示青蛙的只数和嘴的张数的。(在字母的下面板书:青蛙的只数、嘴的张数)

师:看样子,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师: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生1:可以是1,2,3,4,5…

生2:可以是所有的整数。

生3:可以是所有的自然数。

师:以前我们只学习了用像1、2、3这样的数表示青蛙的只数,今天我们还学会了可以用a这样的“数”来表示青蛙的只数。只是1、2、3这样的数表示的是确定的只数,而a这样的“数”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只数。

师:你还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学生说出了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周长、加法交换律等。

【设计意图】孩子能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但是并不等同于他们理解了他们是在用字母表示数。只有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强化,孩子才能体会到这里的字母同样是在表示数量。

多媒体出示:s=a×b。

师:这里的每一个字母都用来表示一些特定的未知数。这个算式就表示两个数a和b相乘,它们乘得的积用s表示。所以,就像数与数之间可以进行计算一样,字母和字母之间也可以进行计算。

多媒体出示:

a+a+a+a+a=

a+b-b=

3×x+5×x=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

师:看样子,不管是1、2、3这样确定的数,还是a,x,n这样不确定的数,都可以根据四则运算的规则以及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所不同的是,确定的数得到了确定的结果,如3+5一定等于8。

【设计意图】字母表示数的内涵是“未知数的符号x可以和数一样进行四则运算”。英国CSMS小组的调查中,问n+5的和与4相乘是多少,只有17%的学生写出4(n+5)或4n+20。字母和数的混合运算,需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突破。

2.针对从具体的数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继续从《数青蛙》开始。

多媒体出示:

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

师:你们发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规律?能不能同样想个办法,把这首儿歌读完?请试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编写一句儿歌,编完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1: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

生2: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

生3:a只青蛙a张嘴,a×2只眼睛a×4条腿。

生4: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

师:真够厉害!大家觉得哪种编法既简洁又合理?

生5:我觉得第一种编法会让人误会青蛙的只数、嘴的张数、腿的条数都一样多。

生6:第四种编法用b、c表示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以后,就看不出它们与青蛙只数之间的关系了。

师:你是说这样的编写方法没有反映出儿歌中的数量关系,所以不太好。这里的b、c分别表示什么?

生7:b表示了a×2,c表示了a×4。

讨论:a×2和a×4分别表示什么?

生8:a×2和a×4分别表示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

生9:a×2表示如果有a只青蛙,那么就会有a×2只眼睛。

生10:一只青蛙有两只眼睛,所以a只青蛙就会有a×2只眼睛,a×2表示的是青蛙眼睛的只数。

师:如果a=5,那么a×2会是多少?如果a=10,那么a×2又会是多少?

师:一旦所表示的数量是一个确定的数,a×2和a×4所表示的数量也会是一个确定的数。

师:看样子,我们不仅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数,有时像a×2这样的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一个数。在这里,a×2表示的就是眼睛的只数,a×4表示的就是腿的条数。

媒体出示: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正方形的边长是acm,它的周长是( )cm。

车上原来有x人,下去5人,现在有( )人。

我国青少年(7~17岁)在1980年的平均身高为xcm,到2000年平均身高增长6cm,2000年的平均身高是( )cm。

有m个作业本,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 )个。

【设计意图】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量,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我们试图分为两个层次来安排教学活动,先让学生明晰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并且让学生知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时,一样可以应用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出算式。

师:如果把10岁作为同学们的年龄,老师比同学们大26岁,说说当你几岁时,老师多少岁,并把算式写下来。

同学们的岁数 老师的岁数

1 1+26

8 8+26

10 10+26

20 20+26

50 50+26

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表示出同学们任意岁数时,老师那年的岁数。

生1:a+26。

生2:x+26。

生3:a+26=b。

生4:n+26。

师: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那么多办法。请大家观察一下,a+26、x+26、n+26这三个式子,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生5: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里的a、x、n都可以用来表示任意一个数。

师:a+26=b这个式子怎么理解呢?

生6:a表示同学们任意的岁数,26是老师和同学们相差的岁数,b就是老师的岁数。

生7:a表示同学们任意岁数时,老师的岁数为a+26,b表示的也是老师的岁数。

师:对啊,同学们的岁数是变化的,我们可用字母a表示,而老师比同学们大26岁是不变的,a+26这个式子已经表示出了老师的岁数。

师:当然,我们既然可以用字母a表示同学们的任意岁数,那也可以用字母b表示老师的任意岁数,那用a+26表示老师岁数和用b表示有什么优越性呢?

生8:用a+26表示老师岁数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老师比我们大26岁。

师:是啊,像a+26这个式子,不仅表示出老师的岁数,也表示出了师生的岁数关系。

师:看样子,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双重的,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如用a+26表示老师的岁数,也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a+26可以看出老师比同学们大26岁。(板书:表示数量,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出示:

说出下面式子表示的意思。(先独立思考,再同伴交流)

原来有n元,那n+2表示什么意思?

人的身高早晚可能会相差2cm,在早上最高,晚上最矮,一个人早上身高bcm,b-2表示什么?

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如果在地球上能举起x千克,6x表示什么?

师:每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一个数量,也能表示数量之间的相加、相减、倍数等关系。

思考并讨论:一个加数是a,另一个加数是b,a+b表示什么?

我们知道3+4=7,那么a+b=?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用字母表示数,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字母可以看成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挑战,它的简便和优越性会使学生感到惊讶。

三、讨论

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人们在认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标志着数学知识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1.早期孕伏,逐步渗透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注意到把“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进行早期孕伏,逐步渗透。在低年级结合数与计算等教学内容编排了各种用符号表示数的算式,如6+( )=8,32÷=8,20+( )

2.分散难点,逐个突破

具体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要注意:

(1)做好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导,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不含字母的数引出用字母表示的数,从学生熟悉的算式引出含有字母的式子。要切实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特别是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则:在同一个问题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数,不同的数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3)加强互译训练。将日常语言表述的规律与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互译,将文字或语言表述的数量关系改写成含有字母的等式等,以加深对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式子的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能力。

(4)加强式的运算。算术是数的运算,代数是式的运算。这是一个根本的区别,是学生从算术走向代数的一次飞跃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式的运算,让它像数的运算一样成为一种思维习惯,那么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也就会成为习惯。先理解再成为习惯,还是先成为习惯再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不过最终的目标都一样。

我们心中也不免忐忑:基于孩子的年龄特征,对于一部分孩子而言,我们只能把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可是这样的教学是否遵循教育教学的一些规律?不过,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会不断地孕伏、巩固和提高。

(执笔:钟东平、张朝明、蔡艳华、蒋群)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4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在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笔者在课堂前测中发现:见过生活中用字母表示并举例正确的占40.8%,见过用字母表示数并举例正确的占51.0%,尝试用字母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正确率仅为8.2%。由此可见,学生对用字母表示生活现象与数有一定的基础,但尝试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程设计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可见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是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顺势而导,笔者对六版教材在该内容新知引入处细细品味,见解如下:

1、回放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浙教版在正式探究代数式(名称与初中接轨)之前,安排了一节代数式与方程的铺垫课,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衔接新的知识。

这是里的G1型、G2型,是一个代号,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字母表示数,但体现了用字母表示的简洁性。

西南师大版承接准备题的梳理,出示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现象――失物招领。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字母表示数,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不确定性以及在这个生活情境中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列举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现象,相比较而言浙教版的设计对于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现象和数更全面,更具层次性。

2、回顾已学的知识储备,立足认知起点引发学习。

让学生积极回忆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认知起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切入新知教学,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联系,实现认知迁移,从而学会学习。正如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这一类是以人教版教材为代表的,它用了三个学生已经尝过的内容作为铺垫,再展开用字母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的教学。

第一层次认知字母可以表示一个数,承接学生的已有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由符号表示数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第二层次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

例2通过回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认知用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数,例3让学生认知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取值范围(如a≠0),并且在这里学习含字母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平方”的书写方法以及数与字母相乘的书写习惯,进而教学代入求值。同时让学生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西南师大版与人教版有相似之处,探讨新知识之前,先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第一课时学了例1:相乘关系,例2:相加关系。用字母表示一步计算的(只含一个运算符号)数量关系后出示例3: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后学习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写和平方。

浙教版与北师大版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浙教版还回顾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的知识。

细看这些在引用旧知上的不同方式,加以比对,笔者认为人教版的例1承接学生的已有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由符号表示数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学习新知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因为学过以后运用不多,比如计算公式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它的含义,往往表达文字公式,所以学生已经生疏。因此笔者认为把这一块内容放到学生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以后,再如验证一般去运用与检验,进一步理解字母如数字一般可参与运算。而常用的数量关系是列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基础,所以用“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等常用的数量关系作些铺垫,可以分散学生学习的难度。

3、创设鲜活生动的情境,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前面提及的机器人、失物招领都是很好的情境,而此内容中最经典的情境是青蛙图、猜年龄与摆小棒。

西南师大版的青蛙图和猜年龄。

苏教版利用摆小棒的情境直接学习用字母表示一步计算的(只含一个运算符号)数量关系;青岛版教材利用主题情境串“黄河掠影”,直接探索得出造地面积与造地时间的关系,当造地时间用t表示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造地面积(一步)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两步),同时学习简写规则与代入求值。教材这样编排是为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但笔者认为,在学生尚未明白字母表示数的真正含义之前,直接让学生探究含有字母的式子,并理解它的意义,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再让我们想想多次出现的情境的优点。青蛙图是因为“青蛙歌”的朗朗上口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且富含倍数关系。猜年问题也同样富有童趣,并且在两人年龄差不变的前提下,学生很容易找到大年龄=小年+差的关系。用小棒摆三角形,是因为它具有可操作性,即使不操作也能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能借助直观找到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由形象逐步上升到抽象的规律。

再次细看同一情境的不同之处。北师大版的青蛙歌是“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n只青蛙 张嘴。”是直接对应,一一对应的,放在例1,让学生感知当我们数不完时,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这样很简洁,是学生乐学而有效的。西南师大版在例1失物招领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后,学习青蛙歌“1只青蛙4条腿,两只青蛙8条腿……x只青蛙几条腿?”,我觉得这样设计有它的层次性,如果两个版本换一下,就不可取了。

猜年龄问题,也有细微之处与相同点:

西南师大版是列式: 北师大版是表格:

小强9岁时,小丽是9+2=11(岁):

小强10岁时,小丽是10+2=12(岁):

小强11岁时,小丽 :……

小强a岁时,小丽是a+2(岁)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5

一、有效的生活实例,能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情境的创设如果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就能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文本有效整合。

案例(一):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字母宝宝,如m、cm、kg、t等,知道它们表示的意思吗?

师:如果把这些字母放在一句话中,读完后,你们知道它们的含义吗?如一棵大树高4m。

生:一棵大树高4米。

(教师出示:一袋食物重6kg、一辆卡车限载5t)

师:以上的字母在句子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一一回答了其中的意思,如这些字母有些表示长度单位,有些表示重量单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从超市中发现的。

生2:我是从马路上的路标发现的。

……

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对于学生们来讲已不再是难题。课一开始,教师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把抽象的知识寓于活泼有趣的活动环节中,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和坡度,让学生们一下子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这样学生既能轻松地回忆旧知,又能把曾经学到的知识提炼成一个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用字母可以表示计量单位。

二、借助生活实例,使学生深刻领悟“用”数学的重要性

案例(二):

师: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咱们来寻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现象。

师:英语老师用A、B、C三个不同的字母来表示作业的等级,也就是相应的分数。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1:便于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作业属于哪个等级,离优秀还有多少距离。这样的评价等级,老师批改很方便,我们一看也简洁明了。

师:老师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天,小明在校园内拾到一个钱包,包内有一些钱。为此,小明写了一个寻物启事:“今拾到钱包一只,内有M元钱,请丢失者前来认领。”这样表达好吗?

生2:这样别人就不敢来冒领了。

生3:因为冒领的人不知道钱包里真实的钱有多少。

生4:这样便于拾到的人准确地归还失主。

……

为了说明字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设计了英语老师的作业批改等级、张贴的寻物启事中的内容,这些内容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有机的整合,使学生们富有兴趣地参与到学习素材的研究中。整节课让学生们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真正做到了学有兴趣、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替代了教师的单向传授,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思考的全过程。在分析交流中,学生们主动地把知识重点进行反馈交流,促进了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升和判断意识的发展,真切地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

三、拓展生活实例,综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达到“知、情、意”的有机整合

案例(三):

师:小明很不乐意做家务,就悄悄地给妈妈写了一张纸条:“拖地3元,叠被1元,抹窗户5元,丢垃圾袋1元,共10元。”妈妈看后一言不发,也写了一张纸条:“为你做饭x元,买玩具y元,看病z元,日常关心a元……”小明一看心头惭愧,赶忙收起纸条。

师:听了这个故事,体会一下这些字母又代表什么意思?

生1:我们不能向父母索要钱财。

生2:这些字母代表父母把我们养育大,付出了很多的物力、财力。

生3:故事中的字母可以代表无限大的数。

师:是呀,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

教师引用了孩子不愿做家务,向妈妈索要零花钱的事例,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对父母感恩的思想教育,引发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深层次思考,让学生再次感悟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爱心。这样把本节课的知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维目标得到落实。由此看来,有效的生活实例能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三个教学案例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知识融入相应的生活常识中,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范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知道用字母式子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乘号的简写、略写等习惯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符号意识,培养抽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等优越性,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乘号的简写、略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等优越性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KFC、WC等标志。提问学生:你能说说他们表示的是什么吗?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用字母表示现象吗?

(二)创设情境,获得新知

1.猜猜老师的年龄:你能估估老师大概几岁了吗?老师发现你们有些同学11岁,也有同学12岁。我们就拿11岁的同学为例,我比这位同学大12岁,现在你能够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板书11+12。

2.用字母表示师生的年龄:很多同学都想说,老师真的好想把每个人的想法都写下来,行不行呢?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表示出老师任意一年的年龄呢?试试看。可能的情况有:① a+12;②a+12=b;③a+b=c等。

3.讨论字母a的取值: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字吗?表示500行吗?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实际意义。

4.如果用字母n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同学们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呢?板书n-11。你是怎么想的?如果用a表示同学们的年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你妈妈或同桌的岁数,写好后同桌交流。

5.字母与数字相乘的简便写法。当字母与数字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表示乘号,如:a×2通常可以写成2a或2・a;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用点表示或直接去掉乘号,如:a×b写作a・b或a b;字母与1相乘省略1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1×a写做a。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课

上一篇妈妈在这里

下一篇数控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