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路了范例6篇

我们上路了范文1

刚刚走出家的第一步,刚刚踏上了人生道路的第一步,刚刚才尝到了离开家的滋味,走进了独立的怀抱。刚刚从困难中走出来,哼着歌曲面带微笑的向坚强走来。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我们的脚印也许歪七扭八。我们走路也许会被石头拌倒。也许会有洪水把我们卷走,也许复杂的道路让我们失去方向。所有美好和悲惨的故事都可能上演,都可能发生,也许就在今天夜里,也许就在明天早晨。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缩,不敢面对,那我们还能算什么呢?还不如趴下来做一只狗狗,一只供人观赏的小狗!

哦,既然注定了我们得迈出双脚,既然注定了我们只能前进,哪怕只是一步,甚至更少,只要是在前进,那我们就不会羞愧。没有退路,溪水不会往上流。没有退路,过去的岁月不能挽回,那一条条端正的脚印,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

我们上路了范文2

缺失之一:教师对新教材的解读不到位

当前,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教材编写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的突破,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活力,但由于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具体内容和呈现方式等与旧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动,而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导致对教材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唯教材,二是唯学生,三是唯教师。

1.唯教材

有的教师把教材奉为“圣经”,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的逻辑顺序,只根据教材提供的编排顺序确定教学程序,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他们不敢对教材提出任何的质疑,盲目迷信教材,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科学发展地、创造性地“用教材”。其实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重组或改编。

2.唯学生

有的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误解为“唯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只凭主观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随意对教材进行删改,从而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内涵,这是典型的自由主义。

3.唯教师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对教材处理舍本逐末,对教材应该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视而不见,这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鸡兔同笼”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是想通过让学生经历“尝试和猜测”,培养学生通过列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认为用方程来得快,或者用假设法更方便,不教列表法,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地使用一下列表法,一上就来用解方程或用假设法,完全违背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首先应当通过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等方式加强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充分挖掘新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必须体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其次,对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有机地整合,对教材进行重组或改编,实现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的完美结合。

缺失之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到位

刚刚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从教学实践的需要以及数学教学理论创新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教材的编写是以知识为主线,知识是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以知识为载体,是暗线。很多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知道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更谈不上渗透。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挖掘教材的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渗透以下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类比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符号化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对应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拼命地让学生做题,对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知之甚少,完全不知道如要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数学教师要加强了解小学数学应当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加以渗透。

缺失之三: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渗透不到位

所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其次是“经验”的,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再次是“活动”的,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探究活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等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中的《有趣的测量》,有的教师在处理“测量石块的体积”这一问题时直接给出数据后就让学生做一道数学题,用做数学题代替学生的操作,学生完全没有经历操作、测量、思考的过程,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从何谈起?

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有的教师用自己的操作代替学生的操作,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直接做圆柱与圆锥关系的实验,让全班学生观看,学生缺少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操作探究活动。

以上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司空见惯,这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百害而无一利,对渗透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毫无益处。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产生活动的欲望,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摆一摆、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证一证等具体操作活动和数学思维活动。

缺失之四: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目前我国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教师对提问研究得多,而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关注较少,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解题能力强,提问能力差,缺乏问题意识。没有问题的学生是有问题的,有问题的学生是没有问题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学生提问的现状

无疑可问: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容易变成“满堂灌”;现在教师问、学生答,又会成为“满堂问”。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认知状态,使学生缺乏质疑问难的主观能动性。

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新颖、尖锐,若是长期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得不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就会让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积极性。

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的心理,遇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

不会问: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差、缺乏思考或对教学内容了解不够,而“无从下口”,不知道怎么问。

2.对学生提问能力缺失的成因分析

学生因素:心理因素——学生不自信,存在自卑心理,加上对教材的盲目迷信,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幼稚而被师生取笑;能力因素——因知识面狭窄,思考缺乏深度,对所学材料提不出像样的问题。

教师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师习惯于“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自主探索、勇于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怕失控——有的教师害怕因学生提出的问题让自己无从着手,不能给学生正确的解答,怕有失体面。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提前感知,学生只有对所学材料的理解有一定深度后才能提出像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就非常鼓励他的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一节课至少要提十几个问题,而且问题越难越好,他的许多设计方案就是受学生的启发而产生的。建议教师在课前、课中、课末都要安排学生提问和质疑问难环节,让学生习惯提问;消除心理因素,让学生敢问。实行民主教学,教师唯有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理解、尊重学生,做到教学民主,从而让学生心里感到安全、自由,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才能活跃,才会敢想、敢说、敢问;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求学生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来提问、质疑,避免质疑问难形式化。教师还要加强示范,因为示范是最好的老师。

缺失之五: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新课改以来,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在数学课上学“算”是最没有出息的,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从而造成了当今小学计算教学的不良状况。

1.口算的地位日益下降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化,为了较好地突出新课改理念,在计算方面,教师越来越重视情境的创设,突出算理教学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往课堂上常规化的口算训练和口算比赛,已经逐步淡出学习的舞台,口算的地位日益下降。

2.算法的归纳过于淡化

传统的课堂,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对算法的表述和书写,至于算理学生是否理解,教师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师更重视算理的教学,更可贵的是教师能通过图形和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理。但是,控制不好度就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重算法轻算理,现在重算理轻算法。例如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由于教材上没有出现算法,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教师连一个像样的小结都没有,更别提计算方法了,学生做题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计算的正确率大打折扣。

3.巩固的时间不够充分

现在的课堂关注过程性学习,非常重视算理的研究,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必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巩固练习的时间相对减少,很多时候一节计算课下来,学生没有做几道题。实践告诉我们,计算技能的培养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才能获得。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加强口算练习。口算能力直接影响计算能力,建议课前进行3分钟的口算练习;把握好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必要的算理是需要的,但不能过分强调,只要学生会算,能够自觉运用就行了,没有必要每一步计算都要说算理。算理重在理解,应该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总结和提炼出算法,因为算法比起算理,它的指向更明确,也更具实用性。教师的教学应当既要讲清算理又要讲算法,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之上总结出算法,把握好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加强计算练习。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必须淡出,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加强,必要的练习是必须的,没有一定的练习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很难提升,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计算练习。

我们上路了范文3

在《求是》上撰文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够讲清楚它是否存在。但是往往人们总是喜欢将其赋予一定的涵义,个人认为灵魂其实质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雪域高原养护工人中的涵义就是弘扬传承“两路”精神,把青春献给公路养护事业。

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青春,有的人青春美丽在雪山哨所,有的人青春美丽在菁菁校园,有的人青春美丽在无影灯下……而有的人,将他们的青春和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养路事业。

朋友,当您乘车经过一条条平坦的公路时,您是否能想到,这平坦宽畅的路面上,挥洒着多少养路工人的汗水呢?许多被分配到公路道班的新人,他们也希望穿得好一些,打扮得漂亮一些,可为了养路,他们却只能穿上不入时的工作服,扛着铁锨,拉着车,巡回在公路线上。还记得我们一线补员刚刚被分配到道班的时候,从道班班长手里接过一把铁锨和一套肥大的工作服时,眼睛就开始发红,想哭,其实我们的梦想是做一名白领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可眼前的现实,使我们难以抑制眼中的泪水。道班班长们说:“你们上了不少学,懂得道理肯定不少,社会需要各个阶层的工作人员,厕所里的大粪总要有人掏的,想哭就哭吧,哭完了还得去养护公路。”听了班长的一番话,那个时候我们不哭了,默默的换上那身工作服,扛起铁锨上了路,是啊,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哪一份工作不是为祖国和人们服务?

也许这些使您无法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养路工人,那么有一个人,则能使您对养路工有一个新的认识,他就是我们阿里公路段领导***,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带领应急抢险保通队员们完成了一次次艰险的保通任务,保障了“世界屋脊的屋脊”上道路的畅通。2012年初,阿里地区遭遇了特大雪灾,她接到抗灾保通任务后,带领15名抗灾保通人员和机械设备,顶风冒雪,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饿了在车上吃糌粑,通过近20天日日夜夜的奋战,圆满完成了抗灾保通任务,滞留在公路上的车辆缓缓通行时,她的腰连动都动不了一下,同事们半扶半抱将抬到了车下。后来她每当谈起此事,动情的说:那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公路是我们的命根子啊,人在公路在,人在公路通。

在我们工区的小院里面住着一群“娘子军”,橘红色的工作装丝毫掩饰不住女性的纤柔与娇嫩。十二个姐妹,十二枝花朵,有人给她们起了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马路天使。他们在公路上十年如一日的挥着铁锨、扫帚。夏季,姑娘们头顶烈日,脚踏发烫的柏油路,在养护路段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脸晒黑了,衣服湿透了。到了三九寒冬,她们顶严寒、冒风雪,手冻裂了不喊疼,肩膀磨肿了不说苦。姑娘们说:“越是雨雪天气,人家都是往家跑,咱们偏偏往路上跑,干养路工苦点累点倒没啥,就是一年四季风刮日晒的没个人模样,同学朋友见了都不敢认。”回首来路,姑娘们心里有怨、有屈,不容许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却要她们把这个世界打扮得漂漂亮亮。是她们,把巾帼的业绩写进了阿里高原。世间万物都能找到自身的平衡,可她们的人生是倾斜的。晨曦中,我们总能看到这队“娘子军”挥舞扫把的身影;夜幕下,晚归的养路人脆生生地笑声响个不停。连续几年“文明道班”的荣誉了浸透了多少泪水和汗水,大概只有她们自己心里清楚;而始终保持高质量的完好率令五尺须眉汗颜。再也忘不掉,那个五月桃花盛开的季节里,一张沉甸甸的“全区五一劳动奖状”捧在了姐妹们的手上。那天,姐妹们抱成一团,抑制不住的泪水哗哗的流了下来。

养路工人是平凡的,养路工人是高尚的,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感人的事迹在这些平凡的人们中产生,并时刻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我们心中路是家,路是安身立命的衣食饭碗值得为之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我们就是“两路”精神最忠实的实践者,这就是“两路”精神的伟大。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不会出现英雄的时代。可是我却认为:正是这个时代,才呼唤着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出现,我们如同一块块毫不起眼的石子,静静地铺展成阿里四千多公里平坦和宽畅的公路。谁能计算得清我们的养路工人拉过多少车石子和沥青,清扫过多少次路面,修补了多少个深深浅浅的坑槽,流下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经受了多少委屈和误解,又付出了多少青春的岁月和美好的年华。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执着的热爱着这藏青色的纽带,我们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双手、汗水和智慧,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有人说我们公路人就像蒲公英一样落到那里就会随遇而安,我们都有梦想但却没有幻想,我们不安于现状却又适应力极强,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苦与乐都是生活的味道,苦中作乐更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剂品。我们是快乐的,当一条条公路畅通无阻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开心,最自豪的时候,因为这是我们用汗水浇灌的“丰碑”,因为这是我们用智慧浇注的“结晶”,是我们用无私的奉献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为当地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为地方经济建设打开了通向致富的大门,同时也使自己绚丽的梦想在这里延伸。我们也会流泪,也有无奈与哀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多少个不眠之夜呕心沥血、多少次孤独寂寞暗自流泪,多少回面对离别依然微笑,多少的委屈与无助、徘徊与迷茫、付出与牺牲,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们的软弱,我们有自己的信念与宣言,男儿有泪不轻弹,艰苦的生活造就了我们坚韧的毅力,锻炼了我们钢铁般坚强的意志,让我们在公路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与热,不断铸造着新的辉煌。

兄弟姐妹们,我们是新时代最朴实、最美丽的公路人。挺起胸膛,撸起袖子加油干吧!“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一位唐代文人曾这样讲过,是的,青春不仅仅意味着绿色和希望,它还包含着耕耘、探索和拼搏。“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我们是青春的代言人,奉献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用热血和激情,勇挑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在伟大的公路事业中实现美好的人生价值,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为了我们灿烂的明天,拿出公路人既勇当开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又甘做铺路石,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全力推进办人民满意公路。

我们骄傲!我们是朴实无华的铺路石,哪里不平哪有我!我们是黑暗迷茫中的指路牌,在悄无声息中泛发风采!

我们上路了范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来自**市公路局的**。

当我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有人问我,你来到公路局工作还不到两年,对公路事业了解得并不多,参与公路建设管理的时间甚至更短,“一通百通,**先行”的话题,你能谈什么呢?我说,就从我家门前的小路说起吧……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的题目是:《以先行者的赤诚为青春增色》。

小时候,家门口到处都是泥土路,一刮起风,就是满脸的灰尘,要是赶上连绵阴雨,每次上学或放学更是一身的泥巴。所以,大家都开玩笑地说,这真是“晴天一脸土,雨天一身泥”啊。妈妈说,镇里到县城的路是宽阔的石头路,在那儿走,就不会浑身泥巴了。那时的我多么渴望,上学能走上像镇里到县城那样的石头路啊!

后来啊,中学是距我家16里路的县城,每到周末,爸爸就骑着摩托车接我回家,一路上颠颠簸簸,原来啊,石头路也并不好走,可是想想已不再是“晴天一脸土,雨天一身泥”。我便也觉得心满意足了。

长大后,我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妈妈又说,到了城里,那里的水泥路就更好走了。我满心欢喜地盼着,盼着……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当我从巴士上下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原来竟有这样宽阔、亮堂、平坦的路!我多希望家里也能通上这样的大道!那时候,常常半年才回一次家,某一天,自己惊讶地发现:曾经熟悉的泥土路不见了,城里的大道竟也延伸到了家门口!

而现在,我大学毕业到省城工作。临行前,父辈们说,这个距离十年前可要走上大半天呢!可是当我坐上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高速路的便捷,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舒适,上百里的路,几十分钟就到了。

泥土路!石头路!水泥路!高速路!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我们脚下的路居然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那时,我常在想:究竟是什么在这二十几年里给公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加工作一年多,我心中的困惑似乎有了答案:

07年,仅仅一年时间,国道316、104线全面改造完成,水泥路面焕然一新;

03至08仅五年时间,**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90余项,建设总里程竟达400多公里;

08到10年,**公路部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力打造绿色长廊和谐公路,到那个时候,“**大动脉”将更加勃勃生机!

……

我似乎明白了:这沧桑巨变不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给予我们的吗?然而,正当这沉淀了20多年的谜,突然带着揭开的谜底向我扑面而来的时候,除了一种欣喜,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冲动:像一个匆匆赶路的路人发现美景,希望蹙足回首的冲动——我想欣赏这个春天的每一处足迹!

05年10月,19号“龙王”台风带来的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对**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水毁、溜方引发众多交通问题。**地区部分线路几乎全线瘫痪。当台风预警一响起,陈思明作为主要的工程技术负责人,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台风部署工作中。10月2日晚9点,当接到104国道罗源段发生大面积水毁溜方,造成车辆大量堵塞的消息后,他当即与相关技术人员赶往水毁现场。由于当时市区道路多处受水淹,多个出口被堵。他只能从山路前行,一路上,汽车经常打滑,刹车困难,周边山上的松土随雨水不时往下冲,随时都有溜方和车毁人亡的危险。但是工作的责任感使他完全忘记了危险。当到达104国道罗源段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了。顾不上休息,陈思明马上和其他技术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抢修。10月3日中午12点,便道抢通,汽车顺利通行。而此时,他已经连续15个小时没有休息了。

像这样的事,像这样的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有公路战线上的红旗手林燕滨总工程师;道班里走出的“蔡鲁班”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蔡蒙军同志;常年奋战在工地一线,爱岗敬业,勤奋钻研的“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周兴勇同志等等。他们年轻过,也曾是公路青年中的一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不正是春天的足迹吗?

当一个个鲜活的事实在我眼前定格的时候,我的心变得更加踏实:是公路人,是一代又一代的公路青年,是曾经的公路青年和作为新一代公路青年的我们,用力量和汗水编织的无数个白昼,让“泥土路”变成了“高速路”、让我这个山里的丫头来到了省城、让我们生活的大道越来越宽阔!

如果说,能够欣赏春天的草长莺飞,是我们的幸运;那么,能够带着青春的热情与春天同行,用我们的双手亲自去布置春天的美丽,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伴随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发展,公路先行”的核心理念在全省公路系统,迅速掀起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公路发展出谋划策,为完善制度献计献策的热潮,全局上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你们看——在繁忙的工程施工现场上,团员青年们把“建设先行区,青年当先行”的口号化作实践的力量,夜以继日、争分夺秒 ,为了早日实现通车,方便群众出行,他们把“劳动号子”从傍晚唱到天亮!

你们看——身穿威武的草绿色制服,向大家投去注目礼的,就是我们的路政执法青年。上路宣传、昼夜巡查,一句句文明用语,一声声耐心解答,他们的热情服务塑造了“**公路,和谐通道”的光辉形象。

你们看——在共建“绿色长廊和谐公路”的青年绿化带上,“公路青年”的标识闪闪发光。团员青年们热火朝天,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他们为共同打造一条条畅、安、舒、美的生态文明路而劳动着!真可谓是:那里有团员青年的足迹,精神文明就延伸到那里。

你们看——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最感人的是“**市路桥抢修大队”。捐款、捐物,成立机动中队,架设钢桥,时刻准备着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团员青年们用真诚把“公路青年与你们同在”的誓言洒在一条条公路大道上。

这么多青春的故事,这么多年轻的身影,此时,我听见一个声音正在高呼:一起来吧,这个春天,我们同行!

省委卢展工书记在“四个专题”调研检查汇报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精炼地总结了福建改革开放30年实践中形成的“活”、“和”、“创”、“韧”的基本经验,强调了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作为公路部门,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首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公路青年结合公路建、管、养三方面,树立了“三个理念”,共同为**公路建设献计献策!

树立“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理念。07年,我们**市公路局联合市稽征处开展共建“青年绿化带”活动,选定10个共建路段,成立了10支青年绿化建养联队。每个分局、每个路段、每支联队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而经过一年的建养,我们清晰地看到,各个绿化带呈现出的景象却相距甚远了。原因方方面面,但由此出发,我们公路青年得出一点共识:应该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打造一条条畅、安、舒、美的“生态文明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工程技术青年立志在**“两个先行区”的大通道建设中挑大梁,准确把握技术标准、赋予公路个性,灵活设计、精心创作。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为,要修得起、养得好、走得畅”的原则,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落实到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全过程,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实现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共同为“十年计划五年完成”、“年万里百亿工程”、“上衔下延”建设和“村村通”工程添砖加瓦,共同为构建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绿色和谐的公路网络增光生辉。

树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理念。公路是“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的路政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建设只能解决总量不足上的量的问题,使人民群众“走的了”,而通过路政管理,可以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和公路使用效率,能够解决人民群众“走的好”的质的问题,只有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才能实现公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路政执法青年立志在**“两个先行区”的大通道建设中走前头,树立“管理寓于服务、寓于发展”的理念, 转变工作观念和工作作风, 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一线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窗口意识, 积极开展延伸服务, 更好地为公众、为社会服务。在执法过程中,对违规车户以教育引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自觉遵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现公路执法人性化。在治超工作中,开展路政管理专项和战役治理活动,拆除违章建筑,清理道口,整治骑路集贸市场,创建畅、安、舒、美的公路畅通大道,为行人和车辆营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树立“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理念。提到公路养护,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身穿桔红色工作服的养护工,清障、保洁、除草、抢毁、清沟、疏通桥涵,这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

然而,随着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公路养护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在国家实行费改税后,我们的普通公路相比之前,承受了更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同时,打造生态文明路,我们的养护工作已不再等于除草和清理垃圾,而迫切需要的是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在青年绿化带建设中,我们的团员青年立志在**“两个先行区”的大通道建设中树形象,通过科学养护观察,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对不能适应现在生长环境的和达不到应有绿化效果的植物进行总结归纳,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养护管理方案,用我们的辛勤、汗水与智慧,打造**公路青年品牌,不断推进精品绿色长廊建设,使青年绿化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向社会各界展示公路青年的良好形象,为实现**公路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月的早春温情遍洒,四月的大地春潮涌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公路“三个理念”,我们公路青年要为自己的赤诚青春而自豪,愿以毕生力量为实现生命的永恒价值而增添出永不褪色的光彩。

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为民铺路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时刻铭记历史的教诲,坚守心中正义的灯塔,恒守心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全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公路工程建设,促进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以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铺路者之歌!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这路上有我,有你,有我们大家一同携手向前,为全面构建和谐公路事业而努力奋斗!这是战场,没有硝烟,这是征程,任重道远。

我们上路了范文5

铁路是伟大的,无私的,它无时无刻都在为人们默默奉献着,不管有多少人从它身上走过,不管有多少辆火车从它身上驶过,它都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为我们付出着。

我们在家吃的香蕉、苹果、芒果、蔬菜,还有穿的衣服、裤子、鞋子,都是由火车运输过来的。有了铁路,我们出行和旅游既方便又快捷了,在也不用花10几个小时,或是几天了。有了铁路更是拉近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铁路还有很多的用处和好处呢!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感谢那些铁路工人们,正是他们用那辛勤的汗水才换来了铁路的诞生。铁路是工人们的结晶,铁路是我们不能失去的东西。如果没有那些铁路工人的话,那么,就没有现在的铁路。所以我们要保护铁路,爱护铁路,珍惜铁路,如果看见铁路上有一个瓶子的湖泊,你就不要犹豫,快速的把它捡起来,这样就不讳发生危险的事故了。

最近,我们岳阳市开展了“知路、爱路、护路”的活动,向人们宣传了有关路的知识,教人学会怎样去爱护路,保护路。其中,也有关于铁路宣传的知识和标语:

一、上学放学过马路或铁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二、不能在马路或铁路上逗留、玩耍

三、学习《铁路法》,遵守《铁路法》,宣传《铁路法》,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四、要爱护铁路路设施,不能故意损坏。

五、不要在铁路上行走、坐卧

然而,有些人不关这么多,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破坏铁路的设施。

在2001年12月30日4时18分,一名叫李举辰的青年男子,将钢丝绳固定在铁路东西两侧两个电线杆上,企图拦截甚至颠覆列车。没过多久,一辆由广州开往沈阳北的T92次旅客列车行至河北省内丘县史村路段时,突然一声巨响伴随着一片耀眼的火花,列车迎面撞上一根横跨铁路的钢丝绳。被撞断的钢丝绳甩到下行线供电线和回流线上,造成下行线短路停电,列车被迫停止了运行。

?列车司机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假如钢丝绳不被撞断或者被撞断的钢丝绳一端甩到10万伏的高压线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的抢修。5时零8分,终于恢复了通车。

是啊!10万伏电呀!如果钢丝绳被撞断甩到高压电线上的话,整辆列车将会化为灰烬。我们不能这样破坏铁路啊!铁路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蛙!我真希望那些破坏铁路设施的人,快点醒悟过来,这既破坏的铁路,又害了火车里那些无辜的人,还害了自己啊!着是何必呢?

我们上路了范文6

第一天

探路龙桥大峡谷,计划生变

线路:重庆―利川―柏杨镇―落家沟―龙桥大峡谷

2014年2月4日上午09:10,我们乘D2266次动车从重庆北站出发,2小时40分后到达湖北恩施利川市。在户外装备店买好气罐后,我们包了一辆长安车直接驶往龙桥大峡谷,下午15点20分到达目的地,决定在龙桥一人家门外的停车棚扎营。

根据行程安排,原计划我带两个队员下到落家沟去探寻第二天进入龙桥大峡谷的线路,其他队员留下搭帐篷和准备晚上的集体餐。但这个安排没有得到大家的赞同,特别是“萍姐”和“一见”,听说要去峡谷里探路,情绪特别的高涨。鉴于时间还比较充裕,我们把装备放在主人家中后就倾巢而出。

一路上向住在龙桥周边的人家打听去峡谷的道路,一位老农指了条过去他们砍柴走过的小路。那条路在茂密的灌木杂草丛中依稀可辨,但要沿这条小路走下去却非常艰难。而在这条小路一侧有一条机耕道通往山下,我们当即决定走机耕道,根本不管这条机耕道能否把我们引入要去的地方。

绕山而下,一边行走一边继续探路,队友发现机耕道旁有一条下山的密林小路,大家没有犹豫又一头扎了进去。约20分钟后,我们左冲右突终于下到了谷底。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足有一人深的漩坑,要想进入峡谷就必须下到漩坑再从漩坑里攀爬上去,女队员们显然难以逾越,剩下的探谷任务自然就交给了我们男队员。“小猫”率先攀爬上去,然后上拉下推帮助我也上去了,等到徒弟“穿山甲”艰难地攀爬上来后,我们一行人才朝峡谷内部走去。

峡谷经积年累月的流水冲击而成,谷内多为狭窄逼仄的道路,幸亏这个季节正是枯水期,峡谷里大多数地方都无水,偶尔有一些小水潭也可以轻松蹦跳而过。最后我们行至一水潭前,前进的道路在此戛然而止。这是一个足有两米深的水潭,一边岩壁呈垂直形,一边是倾斜的坡度,且岩壁光滑无借力之处,水潭的正前方非常狭窄,仅一个人可以通过。不得已,我们只能悻悻地沿原路折返,这也预示着穿越峡谷的路线就此作废,我们只能启动其它路线方案。

第二天

启用新线路,当地向导伸援手

线路:龙桥大峡谷―尖顶观―由家垭口―偏岩村

前一天从利川火车站包车过来的举措,如今看来是非常明智的。一方面是提前利用多余的时间完成了龙桥大峡谷的探路,另一方面也获知了峡谷深处无法通行从而节约了时间。

于是,我们启动了另一条规划路线,决定直接奔向尖顶观,从尖顶观驴行至由家垭口,再到偏岩村,最后从偏岩村下至鹿场坪峡谷。

从龙桥到尖顶观,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埋着头一阵乱走,怎么也要耗费半天的时间,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包车前往,所以这段路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到达了。

在一户农家院坝内我们与当地村民聊起线路走向问题,他们给出的建议是从这里下到龙桥大峡谷底,再从谷底逆溪而行,直至偏岩村。但关于逆溪行走时的溪谷地理状况却无人知晓。我们从尖顶观往峡谷深处望去,只见茂密的灌木林间蜿蜒着一条溪流,它的纵深实在让人神往,但我们不敢贸然进入。

最后还是选择向由家垭口进发,我们邀请了当地一位老农担任向导。有了熟悉路况的带领者,众人很快就走到了下山的地方。向导告知眼下有两条线路可以走,一条是下山走由家垭口至偏岩村,一条是经柏林村至红椿坝,后一条路很平坦,且为大路。根据既定线路,我们还是决定走由家垭口至偏岩村。于是向导告诉我们沿石梯下山至河谷,对面有一条明显的山路,从这里上山至距由家垭口几分钟的路程处,有一户由姓人家,从那里起走一段土公路至水泥路,遇岔路口时向左行至偏岩村后,就可以下到鹿场坪峡谷了。向导再三嘱咐从河谷到由家垭口的岔路很少,主路也很明显,然后才与我们道别。

下山至谷底的山路有一段是民初时期由当地财主出资修筑的石梯,石梯基本上保存完好,只是偶尔有些缺失。我们用了半小时到达河谷,在河谷开始“消灭”午餐。午餐的间隙,我仔细地观察了这段河谷:河谷的下游宽敞而遍布大小不等的岩石,上游却在一水潭后面愈发狭窄了起来。河谷两岸的山势呈缓坡地形,因此前人在此修筑了过往道路。而过了这一段河谷,无论是下游,还是上游的河谷,其两岸的山势均呈垂直地形。

13点10分我们离开河谷,开始上山。山路上覆盖着落叶,冬天的树林一片萧条,随着高度不断攀升,植被渐渐茂密起来。计划三小时完成的行程,我们仅用了1小时16分就到达了由家垭口的由姓人家处。在与两个由姓老人谈起线路走向后,我们决定扎营偏岩村。一个原因是老人告诉我们偏岩村就再也没有人家了,另一个原因则是这一天从尖顶观到偏岩村扎营地,我们已经走了近二十公里的路程。

第三天

过鹿场坪峡谷,遭遇一场虚惊

线路:偏岩村―鹿场坪峡谷―红椿坝

严格地讲,从尖顶观开始,直到此刻,我们还没有见到令人激动的峡谷景色。

今天计划的行程是穿越偏岩村附近的鹿场坪峡谷,在天黑前抵达三汊溪扎营地,但因为出发时已经是早上10点,能否完成任务成了一个悬念。

关于鹿场坪峡谷里的状况,我询问了偏岩村的几位村民,他们的回答大都一样,说这条峡谷至少有三年没人走过了。对此我们心里隐隐有了很高的期待,希望在峡谷里能遇上特别的景致。中午12点半,我们穿过野竹丛生的山路进入了鹿场坪峡谷。峡谷里的河床很宽敞平坦,河水不多,但水质非常透澈。我们在河谷里时左时右地蹦跳而行,这让我想起了城口九重山下的蹦溪河,相比之下,蹦溪河的蹦跳而行远不及这里的刺激。

然而在我看来,鹿场坪峡谷仅仅只是大山之间的一条幽静且弥漫着几分灵秀的河谷,连险峻的峡谷地貌都没发现几处,与下游的龙桥大峡谷相比,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在即将完成鹿场坪峡谷的穿越时,天色已经接近傍晚,我们决定不再沿河谷蹦跳而行。考虑到时间因素,有队友建议不必非要赶到既定的三汊溪,就在附近找一个好地方扎营休整。在观察了峡谷周边的地形之后,我们决定到山那边的红椿坝扎营。

我们循着一条拦截野猪的铁丝线进入一片灌木林,灌木林中有一条猎户走过的野路,几乎呈直线往山上延伸,从半山腰开始,野路已呈70度的坡度,且泥土湿滑,如果不是借力于路两旁齐身高的野竹,重装登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走完这一程时,那迎面而来的道路更是令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最后一程约五、六米的路段,其坡度几乎接近90度的岩壁。此时天色已暗,不可能再重新寻路,我们只得硬着头皮径直往上前行。

徒弟“穿山甲”先行上去,在山顶上系好绳索放下来,我们则借助绳索一个个艰难地攀至山顶。清点人数时,徒弟“瑶瑶”却不见了,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此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我们大声呼喊她的名字,可一直没有她的回音。我们只好借着手电的光亮寻着路向山下的公路靠近,当寻得一条下山的路却又发现方向不对时,公路上传来了“瑶瑶”的声音,她呼喊着说我们走错了路,应该依循着拦截野猪的铁丝线走。经过好一番努力之后,我们这才与“瑶瑶”汇合了。

一场虚惊之后,我们终于走到了红椿坝,当晚借宿在乡村公路边的赵姓人家。

第四天

下刘家河峡谷,误认其为下藏峡谷

线路:红椿坝―东向子―刘家河峡谷

2月7日早餐之后,10点钟我们准时从赵氏人家出发,今天的路线是从红椿坝下到刘家河峡谷。

一启程便是一段相当长的乡下山路。在途中,天空弥漫着雾气,偶尔能感觉到有细微的霏霏雨雪凌空而下。下山的路走起很快,随着我们一步一步接近峡谷,心中的欣喜就愈演愈烈。站在半坡,能够远远望见弥漫的云雾里,若隐若现的刘家河峡谷巍峨险峻的山体。12点50分,我们在一土家人屋前放下背包,准备轻装进入刘家河峡谷一探究竟。

我们沿河谷上游而行,河谷上遍布着灰白色的石子,河谷两边的山体高耸入云,峡谷河床宽阔。越往纵深处走,峡谷就越是狭窄,茂密的峡谷灌木林遮掩了一切。在没进刘家河峡谷之前,我们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这是一条从未有人涉足过的河谷。“会不会这里就是下藏峡谷?之所叫刘家河峡谷,也可能是当地人的另一种叫法”,一位队友揣测到。听到这样的说辞,联想到当地人对于峡谷的介绍,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只是一厢情愿,真正走进去之后,才发现刘家河峡谷远没有达到传说中下藏峡谷气吞山河的气魄。很显然,这不是我们寻找的目标。

撤出刘家河峡谷后,我们在土家人家院坝处就餐,然后沿干涸的刘家河河谷下游而行。在经历了方向错误、步行最伤脚的硬化公路后,晚上19点21分,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终于走到了刘家河末端的第一户农家,并在此宿营。

第五天

反穿石笋河峡谷,见证巨石阵

线路:刘家河峡谷―石笋河峡谷―石笋河山庄

2月8日上午8点半,大家陆续从温暖的被窝里醒来。因为昨天一系列的突况,刘家河峡谷15公里的里程没能最后穿越。用过早餐,在9点27分,大家再次进入刘家河峡谷,出发前,天空下起了密集的小雪,不一会儿,农家的院坝便积起薄薄的一层雪来。队友们陆续进入峡谷,雪时断时续地从天空之上飘飞而下。峡谷内的岩壁上偶尔能见到一些洞穴,有一些洞穴距河谷很近,可以攀爬而上,但由于岩壁比较湿滑,所以不敢冒进。

10点57分,我们停止了向峡谷纵深走去的脚步。

离开刘家河峡谷,我们朝着刘家河的下源石笋河峡谷走去,准备去完成这次行程最后的艰难穿越。上一次穿越石笋河峡谷是由下而上,我们用了近十个小时的时间。对这一次穿越的用时,大家都充满了挑战的意味。

在石笋河峡谷里,往上走不容易,往下走就更不容易了。因为石笋河峡谷里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穿越难点就是因流水冲击形成的巨大石卵,一颗颗巨石星罗密布于峡谷间,令我们既惊叹又崩溃。每一次从那些光亮如金属般的巨石上翻下之后,没走几步,又要先放下背包继续往下翻,如此反复。加之早上飘飞了许久的鹅毛小雪,这雪落在巨石林立的峡谷里即刻就融化了,所以那些巨石更显湿滑,稍不留意就会摔跤。

翻腾于巨石阵之间,我试图搜索记忆里曾走过的地方,上一次吃路餐的地方,上一次取水的地方……但走到最后,我也没有看见那些铭记于心的石头。走着走着,也就明白了,或许是我们曾经错过的两个季节的雨,消除了我深植在脑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