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选自范例6篇

藤野先生选自范文1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先读时并没有什么感触,只当是普通的回忆老师的文章来看而已。但我想鲁迅的作品是值得我们摘录在自己珍藏的小本子里,反复阅读的。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藤野先生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藤野先生读书心得1《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先读时并没有什么感触,只当是普通的回忆老师的文章来看而已。但我想鲁迅的作品是值得我们摘录在自己珍藏的小本子里,反复阅读的。在一遍遍的品味中,我似乎不断地从每个句子里都能发现新的瑰宝,对于这篇文章也有了更深入些的体会。

《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甚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与藤野先生相识。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为鲁迅添改讲义,他就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看到了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藤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那个对科学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文艺救国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他曾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鲁迅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藤野先生》,记叙的是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

藤野先生读书心得2《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藤野先生读书心得3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片回忆性散文。文章开头先写了在日本中国留学生扭曲、-的思想,到处被人瞧不起。当时中国身为弱小国的心酸,激起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令作者很迷茫。

有一天,鲁迅遇见了日本的解剖老师——藤野先生。通过作者的外貌描写:“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我看见了一个生活简朴、责任心极强的先生。藤野先生让鲁迅抄他所做的讲义,第二天还给鲁迅时,上面有红笔改过的痕迹,连一些很细微的小错误都不放过。并让鲁迅每一周要送给他看一回,一直坚持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一个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跃然纸上,在异国,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让鲁迅敬慕。这是一种怎样的师生情怀!藤野先生虽然是外国人,但是却没有对学生产生偏见,而是给予他温暖的关怀,这个像父亲一样的人,对于鲁迅以后弃医从文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

鲁迅先生准备弃医从文,藤野先生送给了他一张自己的照片,后面写着:惜别。表达了藤野先生十分珍视与鲁迅的友谊,一片依依不舍的深情。在以后鲁迅弃医从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作者会时时想起藤野先生,并重树信心,说明先生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他对我的影响和鼓励不断地鞭策着我,让我不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地怀念、感激,还有藤野先生跨越国界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在文章中汩汩流淌……

藤野先生读书心得4在读完《藤野先生》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对鲁迅先生无限吹捧,更多的是对现在社会上种种现象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在本应充满阳光的青春校园中,那大多数学生,用着国家免费提供的桌椅.书本.甚至免费的住宿,每天念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校规班规背得滚瓜烂熟,背地里,却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吃喝玩乐,攀比成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学生成群结队,以打架为乐。甚至将谈恋爱常挂于嘴边,拿出来炫耀。

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一心为未来奋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结下莫多的真挚朋友,收获最纯真的友谊。

十五六岁的年纪,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轻松的时代,是一个人展望未来,目空一切,不断攀爬的时代。

然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明天会挨打而担忧,为了失恋而痛苦,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美丽富有而惆怅。那是他们本不该有的。

想一想鲁迅先生当初为了中华民族毅然弃医从文的壮举,想一想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他们做着不同的事,却有同一个理想----中国有一个崭新的明天!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将青春年华送给了祖国母亲!

同学们,醒醒吧,当你们学习有关革命先烈的文章时,请想一想,我们在他们用一生换来的美好生活中成长,却做着这样那样的龌龊事,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吗?

当初,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众多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从未有一个人喊过苦,说过累。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畏惧,纵使知道前面危险重重,纵使自己有机会可以逃掉且毫发无损,但没有人那样做。即使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愿意用鲜血去唤醒中国。

为什麽?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有一颗爱国心。

我相信,无论同学们平日多么放荡,在在内心深处,一定有一处最美的地方,那里装着一颗心,一颗爱国心。给你也给我一个机会,给你也给我一个理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为了祖国的明天,请放下那些本不应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事,让我们一起努力翱翔!

革命前辈为中国铺好了道路,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走出明天的!

藤野先生读书心得5《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饱含中国人的耻辱的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甚为厌恶,也正是这样,他去了仙台,在那与藤野先生相识。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为鲁迅添改讲义,他就正解剖图,他关心解剖实习,他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看到了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藤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那个对科学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鲁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他曾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鲁迅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藤野先生选自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目标;《藤野先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众多教师都能各显其能,淋漓尽致地达成前两个目标,但是在情感目标的达成方面总是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更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导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例,谈一谈教师怎样引领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走进作者彼时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悟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圆满地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置身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

写文章总是有感而发,而要想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感,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的那种外部环境之下。这里所指的外部环境包括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以及作者的情感经历等。上课伊始,教师PPT出示了文章的背景资料: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鲁迅在中日战争数年之后,师从恩师藤野,恩师藤野对“我”格外亲切、倍加关爱。1926年8月底,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被迫离开北京,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就在这时就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外部环境,进入一个虚拟的情境之中去。

二、穿梭字里行间,走进作者彼时的内心世界

在详细了解了文章创作背景之后,教师即可引领学生穿梭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探寻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曲径通幽。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为“我”认真改讲义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为“我”改正解剖图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关心解剖实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我”的一直关心;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对于严格而又称职的藤野老师来说,这四件事看似普普通通,本是分内之事、无需称赞。但是,在当时的日本,几乎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对中国人另眼相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爱就愈加显得亲切了。穿梭于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我”心中的丝丝温暖。

三、品读妙词佳句,感悟作者表露的真挚情感

了解创作背景、穿梭字里行间,这些只能大致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真挚情感,必须还得通过品读妙词佳句。这些妙词佳句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之后选就的,教师只有点拨学生去准确地理解这些妙词佳句,才能揣摩出作者的真实情感。文中描写藤野先生时,用到了“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糊”“冬天是一件旧外套”。揣摩这些妙词,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活生生的藤野先生,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面前。文章开头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些佳句看似写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失望,但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潮水般层层涌来。又如文中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学生在品读这些佳句的时候,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渐入“虚境”,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悟到“我”表达的“真情”。好多教师以为:至此,本课的情感目标就达成了!而事实上,情感目标此时才刚刚“登台”,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此时此刻,教师大可放下手中的“指挥棒”,放任学生“神游”:让学生借此情此景,怀着对藤野先生的无比敬仰之情,让自身情感自由迸发!让爱国情感无限升华!在作者缓缓流淌的“情河”之中,注入学生汩汩的“情泉”,汇聚成辽阔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之“海”。

参考文献:

[1]范国华.初中语文情感目标达成的三个环节[J].关爱明天,2016(2).

藤野先生选自范文3

关键词: 人文性教育《藤野先生》寻情悟情激情

《藤野先生》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自被收进中学课本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不仅因为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更因为它是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加强初中语文课人文性教育极好教材。下面我谈谈教授此文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寻情

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高唱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今天,课前认真备课中的寻情――寻找与本学科教学有结合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授此文时,我首先钻研教材,认真阅读介绍鲁迅先生的有关文章,努力寻找语文教学有结合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阅读、分析、寻找中我注意到下面两个问题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1926年写这篇文章?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片叙事散文,记述往事跨越前后二十年,从东京写到仙台再写到北京,涉及“我”、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人和事,但脉络分明,有条不紊,中心突出,其中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个特点是把握本文的纲,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点。

抓住了授课突破口的同时,我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形式――回答式授课法,这样,在课前我心中就有了通盘的打算,在授课中就能得心应手。

二、悟情

在授课时,我紧扣一个“情”字,抓住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组织教学。

1.以“情”入手,介绍背景。

鲁迅的作品学生已学过不少,有关鲁迅的介绍,学生已烂熟于心。因此在教授此文时,我避开对作者的泛泛介绍,而是精心选择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介绍:

(1)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到日本留学的?

(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些这篇文章的?

我通过对两个历史背景的介绍,着重使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是基于寻找拯救祖国道路,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才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为了维护民族自尊,表现了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对灾难中的祖国的一腔热血。1926年“三・一八”惨案更激起了鲁迅先生的满腔怒火,以笔作为刀枪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凶残,颂扬爱国青年的英勇精神,遭到了一大批为反动军阀卖命的反动文人的大肆造谣、中伤、攻击。这一期间鲁迅先生写了一些回忆性的散文,不是提出从此无所作为沉默下去,而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借以磨砺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战斗信心,表达自己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以“情”入手,明确要求。

在背景介绍后,我并不着急对课文分析,而向学生提出了学习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优秀品质和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文章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具体描写人物的品质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多年的实践证明,授课前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要求能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围绕中心内容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我便分析课文。首先,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开头两节,而后问:“鲁迅先生写‘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过着什么样生活呢?”学生回答后,我又问:“鲁迅先生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呢?”学生联系背景介绍的内容回答:“鲁迅先生厌恶‘清国留学生’,学习环境不好。”“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急于到别处去寻找真理,学习救国的真本领。”

在一名学生朗读第3节至第5节后,我问:“为什么去仙台的途中鲁迅只记得‘日暮里’水户?”学生参照注释回答后,我追问:“为什么要写初到仙台的生活呢?”学生答:“生活条件的艰苦,但鲁迅先生为了祖国,克服了困难,住下来了,这正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又问:“那么,这与写藤野先生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文中写到在仙台受到优待正是为下文藤野先生关怀、鼓励他作衬托。”

接着,我请学生默看课文第6至23节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认识到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友谊正体现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理解了这一点,我又问:“在仙台鲁迅和藤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什么作者又要离开仙台呢?”带着这一个问题,我让学生集体朗读第24至31节。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这一部分叙述了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这是作者离开仙台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作者为了救国,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在学生朗读课文最后几节后我问道:“对于鲁迅的离开,藤野先生舍得吗?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又有什么感情呢?”通过诱导启发,学生理解了鲁迅先生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希望,想到恩师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而获得了鼓舞,增强了继续斗争的勇气――这正是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

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我紧抓一个“情”字分析、诱导,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章正是以鲁迅先生在仙台学习生活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内容,是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的,这正是本文组织材料的一个特点。同时从这一节课中,学生深刻地领悟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

三、激情

这一节课临结束时,我仍紧扣“情”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结束语:

同学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巨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我们国家还不富裕,物质生活还不如西方国家的今天,高举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旗帜,正是我们爱国之心的表现。

藤野先生选自范文4

关键词:文学作品;体会情感;突破“盲点”;洞幽探微;选点补白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心血的结晶,饱含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的美好情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突破“盲点”

盲点是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因盲点是视神经穿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人眼没有视觉细胞,物体的影像落在这个地方也不能引起视觉。由于受认知、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出现“盲点”,对文本中的信息视而不见甚至曲解误读,从而影响对文本的正确理解。

笔者在教读《藤野先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赞美之情,向学生提出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大多以藤野先生认真为“我”修改讲义、修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等为例,说明他教学认真,关心鼓励“我”,对“我”严格要求,对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一事较少涉及,涉及的也仍停留在关心上。探究其原因,一是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不太了解,难以真切体会青年鲁迅作为弱国国民的心理感受,难以发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藤野先生这样关心鲁迅实属难能可贵。二是学生受以往阅读成功经验的影响,形成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足以说明藤野先生的“伟大”,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文本中一些相关的重要信息没有注意到。这样,阅读文本就出现了“盲点”。日本“爱国青年”为什么认为“我”考试“没有落第”就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送来的匿名信又怎样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而藤野先生却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同是日本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才能明白藤野先生在《谨忆周树人君》中所说,他“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关心、教育鲁迅,让鲁迅感到“特别亲切和难得”。“盲点”阻碍阅读,突破“盲点”,才能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盲点因为没有感光细胞而不能传感视觉,但仍能被另一只眼的视阈补充。突破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盲点”,也需要“另一只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师的点拨,同学的阅读体验,相关的赏析文章,都可以成为看文本的“另一只眼”。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是突破“盲点”的有效途径。

二、洞幽探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写出了陶渊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李清照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心情,一个因相思而憔悴的形象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细微处见精神,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细节,其精妙之处,都值得细细品味。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以时间的发展组合在一起,概括了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情思。意象之美,音律之美,让人击节叹赏。诗中几个形容词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也很值得品味。小时候,长大后去求学,与母亲书信往来,小小的邮票里有离家求学的孤寂,有孩子对母亲的依恋。长大后,到美国留学进修,窄窄的船票,让“我”与新娘大洋相隔。坟墓矮矮,“我”与母亲只有咫尺之遥,却阴阳相隔。“小小”“窄窄”“矮矮”中,都满含分离之苦。“浅浅”一词,更写出了现在乡愁的浓烈。海峡“浅浅”,两岸人们本可以自由、方便地往来,可这浅浅的一层海水,就是涉不过去。“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①“浅浅”一词中包含着多少伤感和无奈,多少期待和渴盼。诗人盼望两岸和解、祖国统一之情溢于言表。笔者在教读这首诗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一湾浅浅的海峡”中的“浅浅”改成“深深”好不好?学生讨论热烈。

《范进中举》写胡屠户有一个细节:“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胡屠户见钱眼开,虚伪做作。他内心对金钱的渴望和与范进假装客气的表象相对照,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从这个细节中,能读出作者对胡屠户的憎恶之情。洞幽探微,深刻理解文本的意蕴,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思,将会一路鲜花,让人流连忘返。

三、选点补白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②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为读者进行再创造留下的空间,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阅读文学作品,教师要善于选取文本的“空白”,创造性地让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之处,在补白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琦君的散文《春酒》通过回忆小时候在家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事,展现了家乡民风之美,人情之美。作者特别爱喝母亲泡的八宝酒,一直念念不忘。“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儿子喝了后却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作者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是呀,用美国货葡萄酒泡八宝酒,没有地道家乡味。缺少的岂止是家乡自己酿的酒。远离故乡,没有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乡亲,没有仁慈温柔、善良能干的母亲,即使不用美国货葡萄酒,也酿不出地道家乡味啊。对故乡的记忆,对母亲的追念,都融在淡淡的愁绪中:可是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文章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选取这处“空白”,让学生补白,能深深体会琦君的思乡之情。

补白要选择合适的“空白”点,这个点要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思。可以选择写景空灵而又满含作者情思的画面让学生补白。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伫立凝望,目送友人远去,水与天接。此情此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描写这幅画面,能让人感受到李白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可以选择情节空白处让学生补白。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在菲利普一家改乘圣玛洛船前有一处“空白”,这里没有写菲利普夫妇商量改乘船以免再遇到于勒的过程。补写这处“空白”,能深刻地体会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不念亲情的思想性格。还可以选择作者表达情感含蓄、欲言又止而没有言明之处让学生补白,例如,琦君《春酒》的结尾处。补白,能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可能有消极因素,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

注释:

①余光中.乡愁四韵.

藤野先生选自范文5

藤本月季(花友常常简称“藤月”)――严格的说,它仅仅指藤本的现代月季,也即是现代体系中被归类为Climbinq Rose的这一类。不过凡是生有长长的藤蔓状枝条的蔷薇属植物――无论是原生的,还是人工杂交的――它们的栽培种植方式和在园艺中扮演的角色都有共同之处。对于园艺应用者来说,藤月的栽培和在园艺中的应用或许比它的分类更值得关注。于是乎,从那些枝蔓丛生的蔷薇谈起,应该更能切中题意。

“袅袅长数寻,青青不做林,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做满庭荫。”在古人歌咏中,蔷薇总是枝长叶茂,区区一株,便可化作满院的荫蔽。据考究,“蔷薇”一词甚至也是从它的生长特性而得名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道“此草蔓柔蘼,依墙而生,故名墙蘼”。南粤方言远通古音,“蘼”和“薇”两个汉字的白话发音,粤地方言至今亦是不区分的。

在蔷薇属中,大约有五个种群具有攀援或者蔓生的特性,其中广为人知的应属多花蔷薇、金樱子、木香、蔷薇月季等。多花蔷薇中又分有数种,其中最负盛名的,非“七姊妹”(也称“十姊妹”)莫属――它常常被作为嫁接名贵品种的砧木。在初春时节,密集的粉色花朵集中开放,开得满头满枝,煞是热闹,也是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由于生长强健,皮刺发达,乡野间也常种植来充作绿篱。在南方山林里,在春风拂面的季节,常可以见到一丛丛白色的五瓣野花,瓣为心形,中有黄蕊,点缀在一片绿野中――那是金樱子。秋季它会结红红黄黄的刺果,汁水颇甜,乡童常戏称之“糖罐子”。事实上,它也是一味中药,有强肾利尿之功效。在日本一些蔷薇园中,另植有一种红色花瓣的金樱子,较之白色品种,少了点野性,却多了几分园艺气质。不过真正从野地走出而在花园中登堂入室的,要算是木香了。木香只有黄、白两色,又有大小花、单重瓣之分。国人种植木香的历史相当久远,而且木香的寿命也非常长,在一些古旧的院落中,常可以寻觅到一株木香,粗逾碗口的虬结枝条攀援着木架而上,与斑驳的院墙、嶙峋的湖石、曲折的回廊一道,构成中式园林的意象。每当花起,它便名副其实地将这院落笼在一片氤氲的香气中,温软而缠绵。

对于蔷薇属植物来说,1867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园艺界称1867年为现代月季元年。在此之前,欧美育种者用一些野生的原生品种杂交,获得了不少优秀的品种,它们被称作欧洲古典蔷薇(虽然有部分原生种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在它们之中,部分品种继承了野生祖先攀援生长的特性,也有些是在种植过程中出现藤本特性的芽变。近些年由于国内相关单位的引进,其中一些品种已被大家所认识,例如‘贾博士的纪念’、‘欧吉夫人’、‘马美勋的纪念(藤本)’等。前两种般可以生长到2m~3m,也可以视作高大的灌木,应用有所局限,而后者是‘马美勋的纪念’的芽变品种,可以攀爬至6m以上,则算是标准的藤本品种了,在藤月适合的园艺场合它都能胜任。之所以将1867年称作现代月季元年,是因为这一年里诞生了传奇的品系――杂交茶香月季。由于这一品系继承了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连续开花的特性,它和它的后代便名副其实地被称为月季。在杂交茶香月季的基础之上又延伸出丰花月季、状花月季以及部分藤本月季――它们与杂交茶香月季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大多数的现代月季都出自这血统,尤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同样,这一系里的藤本月季部分源自杂交,另一些则来自芽变。前者多分两类,一类就是大花藤本月季(Large-flowermg Climbers),另一类则被称为Rambler,通常译作蔓枝、爬蔓月季。前者有不少品种广为人知,通常枝条直立坚韧,花型与杂交茶香接近,花朵大而花色美艳,春季大量绽放,其余季节则零星开花,有个别品种在秋季也有一茬颇为可观的花期,如常见的‘御用马车’、‘大游行’、“怜悯’、‘美利坚’都是大花藤本里的佼佼者:另外,由杂交茶香月季系的月季芽变而生的品种也可归至此类,如‘藤和平’、‘藤绿云’、‘藤墨红’等。爬蔓月季则大多枝条细软,生长极快,常常花朵聚丛而开,花径却并不大,花期只有一季或者两季。此类中以粉色的‘新曙光(New Dawn)’、红色的‘Excelsa’为代表,它们身上都流淌着光叶蔷薇的血脉。

由于数百年的反复混血,杂交月季蔷薇的分类实在繁杂不堪,矛盾交叉之处也时有发生,其中一些品流复杂、实在难以归类的统统列作一处――Shrub,即灌木月季。这个品种系列大多生长粗放强壮,无需过多的呵护便能生长成一大丛,而且花量惊人,其中一些优异品种株型十分高大,能达到3m~4m甚至更高,也可以作为藤本品种来种植。近年,欧美种植灌木月季蔚然成风,像‘萨莉(Sally Holmes)’、‘安吉拉’以及英国育种家大卫-奥斯丁培育的‘英国月季(ER)’系列中的部分品种均属此类中的佳种。

事实上,月季是较容易发生芽变的植物。常有

藤野先生选自范文6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龙泉市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地被植物有158种,隶属58科124属,按生态类型可分为6类,即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蔓藤类地被植物、灌木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并探讨了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上的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分类;园林应用;开发利用建议;浙江龙泉

地被植物是指自然生长或经修剪后高度在1 m以下,枝叶繁茂,枝蔓匍匐,具较强扩展能力,能较好地覆盖地面并形成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1],包括草本类、灌木类、藤本类、蕨类、竹类等。龙泉市地处浙江西南,总面积30.39万hm2,其中林业用地26.30万hm2,占总面积85.21%,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区市,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龙泉市有高等植物184科576属1 800种,蕨类植物36科81属304种,种子植物165科852属1 496种,其中许多种类可作为地被植物资源。对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进行了整理,为乡土地被植物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自然概况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东临景宁、云和,西接福建浦城,东经118°43′~119°26′,北纬27°42′~28°21′,境内有海拔1 929 m的江浙最高峰黄茅尖,为瓯江、钱塘江、闽江源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6 ℃,年平均积温为6 446 ℃,年平均无霜期263 d,年降雨量1 700 mm左右,相对湿度79%。土壤种类较多,分布随海拔的不同而有差异。中部低山区一般为红泥土、黄泥土、红泥沙土、石沙土;高山地区为山地黄泥土、石沙土、香灰土。由于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差较大,高山与平谷气温差异较明显,有着多样性小气候环境,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华东植物摇篮”之称。

2调查方法和评选标准

对龙泉市乡土野生地被植物生长状况进行野外调查,对所调查的植物和其生态环境进行详细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同时对部分优良野生地被植物进行引种栽培,筛选并选择最佳的应用方式。根据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对可入选的地被植物提出以下标准: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100 cm;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覆盖力强,生长迅速;观赏价值较高,在生长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畜无害,耐粗放管理。

3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的分类

通过野外调查,龙泉市具有观赏价值的乡土地被植物有158种,隶属58科124属,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类,可以把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分为一年生、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及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蔓藤类地被植物、灌木类地被植物、竹类地被植物等6类。

3.1一二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大的色块,能渲染出热烈的节日气氛。主要有马齿苋、刻叶紫堇、石龙芮、天胡荽、积雪草、珍珠菜、画眉草、鸭跖草。

3.2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被植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低矮,宿根性,管理粗放,开花见效快,色彩万紫千红,形态优雅多姿。重要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吉祥草、鱼腥草、冷水花、淡竹叶、毛茛、蛇莓、八角莲、凹叶景天、荩草、翻白草、九头狮子草、紫萼、野菊、地念、野古草、狼尾草、石蒜、葱兰、叶下珠、麦冬、青葙、鸢尾类、玉簪类、萱草类等。

3.3蕨类地被植物

蕨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特别适合在温暖湿润处生长。在草坪植物、乔灌木不能生长良好的阴湿环境里,蕨类植物是最好的选择,常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贯众、有柄石苇、井栏边草、斜羽凤尾蕨、凤尾蕨、波斯顿蕨、石韦、华南毛蕨、阔鳞鳞毛蕨、芒萁等。

3.4蔓藤类地被植物

蔓藤类植物具有常绿蔓生性、攀援性及耐阴性强的特点。如马兜铃、常春藤、油麻藤、爬山虎、络石、葛藤、霹雳、扶芳藤、鸡矢藤、金银花、乌蔹莓、凌霄、积雪草、威灵仙、过路黄、女萎、铁线莲属、木通属、乌敛莓、马蹄金、何首乌、山药等。

3.5灌木类地被植物

灌木类植物植株低矮、分枝众多且枝叶平展,枝叶的形状与色彩富有变化,有的还具有鲜艳果实,且易于修剪造型。常见的有圆头蚊母树、十大功劳、小叶女贞、寒莓、茅莓、扶芳藤、中华绣线菊、美丽胡枝子、臭牡丹、紫金牛、水杨梅、枸杞、金锦香、红花檵木、锦鸡儿、紫叶小檗、杜鹃、八角金盘等。

3.6竹类地被植物

竹类中的箬竹,匍匐性强、叶大、耐阴;还有倭竹,枝叶细长、生长低矮,用于作地被配置,别有一番风味。如阔叶箬竹、箬竹、苦竹、凤尾竹等。

4龙泉市乡土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

乡土地被植物对体现城市绿化美化的乡土特色,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对于空旷绿地可选取一些花朵艳丽、色彩丰富的植物,如三白草、荭草、山酢浆草及刻叶紫堇、毛茛、乌头、翻白草、夏枯草等,突出地被植物的群体美;布置花境,可选择粉花绣线菊、醉鱼草、鼠尾草、过路黄、马鞭草、野古草、画眉草、芒等;在密林绿地下的裸露土壤,可选择贯众、胎生狗脊、蛇莓、活雪丹、落新妇、龙牙草、珍珠菜、皱叶狗尾草、臭牡丹等,可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量;在行道树下、建筑物的北面或疏林下可选择绣球绣线菊、粉花绣线菊、美丽胡枝子、紫花地丁、马齿苋、鸭跖草、蛇莓等地被植物覆盖地表,提高观赏价值;美化崖壁、棚架和花廊,可选择蝙蝠葛、何首乌、忍冬等;在裸露的山体可以种植野葛、乌蔹莓、马兜铃等乡土地被植物,可以防止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

5开发利用建议

龙泉市自然环境优越,乡土地被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城市园林建设运用比较少,如在城区园林建设中运用乡土地被植物只有小叶蚊母、中华锈线菊、朱砂根等,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乡土地被植物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乡土地被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在园林上的应用,还没有被人们,特别是园林设计人员所认识;另一方面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引种、驯化、栽培繁育、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为此,首先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园林设计人员的重视,在设计中大量运用乡土地被植物,让人们了解和认识乡土地被植物,为推广应用乡土地被植物做好前期工作。其次,建立一个乡土地被植物研究、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的完整体系,确立乡土地被植物为主、引进地被植物为辅的科学绿化观,保证生态安全和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控制大量引进外来的地被植物[2-4]。

6参考文献

[1] 夏宜平.园林地被植物[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3.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1-7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