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调查报告范例6篇

离职调查报告

离职调查报告范文1

问:这次集中出台四项监督制度,在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答: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二是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四是改进了监督视角,完善了监督方法,不仅要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要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低这个结果,这对于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表面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风”的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问:监督制度一般都具有预防功能,这四项监督制度在发挥警示和预防作用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答:坚持惩教结合、注重预防,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方针,这四项监督制度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责任追究办法》列出了应当追究责任的39种主要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处理措施,使各类相关人员都清楚地知道,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哪些行为会受到追究,从而树起“警示牌”、架起“高压线”,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虽然实施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后”,但它会激励、约束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选人用人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满意度,对规范选人用人全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离任检查办法》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本身就是一项事前把关和预防制度。制定和实施这四项监督制度,不仅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而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筑起了一道防范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防火墙”。

问: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调查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责任追究办法》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责任追究的实际情况,《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纪检监察机关在受理举报、查办案件等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对应当进行调查处理而不进行调查处理的,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也要追究责任。

问:发现干部“带病提拔”如何追究选人用人责任?

答:少数干部“带病提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干部“带病提拔”,有的是由于“带病提拔”的干部问题隐藏很深,在提拔任用前没有发现;有的则是由于选拔任用工作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用人失察失误。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责任追究办法》设立了“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规定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其中,对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问: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影响期是如何把握和规定的?

答:鉴于选人用人中的违规失责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影响期坚持了从严的原则。规定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纪律处分的,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的影响期。同时受到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问:《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规定这12种报告事项主要有哪些考虑?

答:《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事项,其中有些是容易产生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问题,有些是容易让干部群众对用人的公正性产生怀疑的问题。12种报告事项分为两类: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事项,包括越级提拔干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等5种情况;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事项,包括破格提拔干部,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被问责领导干部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等7种情况。通过实施报告制度,实行事前把关,以有效地强化对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防范用人上违规现象发生。

问:对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情况,发现之后将如何处理?

答:按照规定报告有关事项,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条重要纪律。对应当事先报告而未报告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项,《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凡违反本办法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应当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办法》将此列为责任追究情形之一,明确对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将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问:《“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中,为什么要设计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答: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干部选得行不行,要让群众评一评。”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逐人进行评议,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的延伸,以具体到人求深入。将两项评议结果进行对照、综合分析,有利于客观评价一个地区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有利于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

问: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是否也要开展“一报告两评议”?

答:按照《“一报告两评议”办法》规定,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总结或者年度考核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也就是说,凡是有干部任免权的地区和单位党委(党组),都将普遍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

问:按照规定普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后,各地区、各单位每年都将形成一个评议结果,对这些评议结果将如何运用?

答:用好民主评议结果是“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每年“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结束后,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及时向各地区、各单位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并将民主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各地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按照规定,对民主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予以表扬;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要按照《责任追究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问:实施《离任检查办法》,如果离任检查的民主评议结果较差,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答:对此,《离任检查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离任检查民主评议中,干部群众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2/3,或者对其任职地区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2/3的,经组织考核认定,要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提拔使用的资格。

问:离任检查发现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如何处理?

答:按照《离任检查办法》规定,检查发现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问题的,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要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属实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对于拟提拔使用的,先取消其提拔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问:如何保证四项监督制度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离职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疾病传播;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69-01

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为:季节性,一般冬、春季升高;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故传播广泛、发病率高;未进行预防接种的人群,发病可呈周期性升高;人口密度、居住环境条件与易感者的比例是疾病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原则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统一指挥,有步骤、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其预防控制的主要原则是:

1. 迅速确定传染源,控制传染病进一步蔓延。迅速确定病因和传染源,消除或隔离并治疗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消除传染源的传播状态。估计潜伏期,提出人群隔离的标准,对人群进行隔离、留验、医学观察或监测。

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各有关部门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

3. 保护易感人群。使用生物制品和预防性用药,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环境及个人卫生,提高人群抗病能力。

4. 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疫情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疫点、疫区;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二 预防与控制基本程序

当疫情发生后,通过疫情报告程序把疫情报告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及有关技术资源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基本方法和措施

1.接报疫情与处理

接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值班人员或责任部门人员为责任汇报人,要详细记录报告内容,并主动询问记录有关事项及接报后初步处理。

主要应记录内容如下;

(1)报告者单位、姓名、性别、职务或职称、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报告日期和时间。

(2)事件基本概况:包括发生疫情的类型、性质、时间、地点,疫情发生发展经过,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和死亡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初步诊断意见,当地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可能的原因等。

(3)询问是否已将疫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如没有,应要求报告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提出将患者送入就近大医院诊治的建议及采取的紧急控制措施的意见,询问所需的技术支持。

(5)初步处理情况:将接报疫情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及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6)记录人姓名、接报时间。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前准备

包括现场调查组织措施、调查物品准备和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等。

(1)现场调查组织措施、疫情分级调查处理及组织协调。

(2)调查物品准备:现场调查物品充分准备是顺利进行现场调查的保证,包括个案调查、暴发调查、采样登记等各种调查表格,采样器材,消杀药品和器械,车辆等。

(3)现场调查人员卫生防护物品准备与使用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事先接种相关的传染病疫苗,执行职务时穿着防护服装,建立实施操作时的隔离制度及安全操作制度,污染物的消毒制度及定期体格检查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传播,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与患者接触密切,因此现场调查人员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的卫生和保护,预防感染。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初步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暴发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一对照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等。

(1) 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在已判断暴发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暴发疫情开始发生的日期,暴发按日发病的人数,哪些地区或单位部门有病例及发病人数,查清并登记暴发过程中的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已采取什么措施和效果等。

(2)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疫情暴发后,结合职业、环境、生活、接触人群、动植物情况对患者、疑似患者和接触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3) 初步调查:核实临床诊断,判断暴发:核实诊断是向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疾病的诊疗经过,并认真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诊断等。

4.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进一步发展

其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1)控制传染源:对暴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家庭医学追踪观察,发现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对普通人群和患者一般接触者进行监测,根据暴发传染病的特性和相应疫苗的性质,决定是否进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传染病防病知识和措施的宣传工作,提高易感人群对疾病流行的认识,预防疾病继续发生和传播。

2)在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期,隐性感染者和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存在于密切接触者中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无症状,其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也高。

3)对于染病的动物,除采取样本进行实验研究外,应立即杀灭,并用焚烧等方法杀灭疫源地可能传播疾病的虫媒或动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分为疫点和疫区,一般单个或范同较小的疫源地称为疫点,若干个疫源地连成片或较大范围的疫源地称为疫区。

(3)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要立刻隔离,要求患者戴口罩,并根据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密切观察其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

5.总结评价,撰写报告,提出建议

描述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分析暴发原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三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确定临床诊断与实验室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初步假设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否吻合,评估采取的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总结暴发疫情预防控制全过程应急处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的防治、监测措施,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和反馈,最后对有关资料分类归档。

参考文献

[1]徐更强,卢文波,钟峰.关于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体会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7(5): 79-80.

[2]李立明.流行病学 2001.

离职调查报告范文3

薪酬调查,是指通过标准、规范的渠道以及专业的统计方法,收集市场上雇主的薪酬数据并做出判断的系统过程,通过对定向范围内的职位薪酬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形成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人力资源用工环境成本现状的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为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中提供及时、客观的市场数据参考依据。通过薪酬调查,公司可以将自己的薪酬数据与市场数据进行有效对比,由此可以检视出公司本身所支付的薪酬与预想的市场薪酬水平是否一致,或者根据市场的薪酬数据来确定为达到本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及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所应支付的薪酬水平。

 

最早的薪酬调查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国内的薪酬调查服务起步较晚,但到目前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市场薪酬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不过获取,比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官方的工资指导信息,专业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调研报告和行业趋势研究,以及招聘网站的薪酬信息等。其中管理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因其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方法、调研服务群体的行业标杆公司的代表性,以及专业行业咨询背景优势,成为目前市场上各公司习惯性采用的形式。

 

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一次或多次由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的行业薪酬福利调查,通过获取薪酬福利报告来了解市场上的最新薪酬趋势与行业公司的薪酬管理实践讯息,作为公司每个年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的基础,薪酬报告的具体作用可以体现在,可以帮助公司有效控制和优化薪酬成本。在确定公司薪酬水平的时候,企业会受到外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压力,工资水平过低,会失去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和对内部员工的激励作用,进而造成人才短缺而失去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整体薪酬水平过高会给公司造成过重的运营成本负担,薪酬水平过低会导致失去对市场人才的吸引,以及不利于内部员工的保留。

 

薪酬调查报告首先可以帮助公司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检查公司的薪酬水平在行业里是否具有竞争性;其次可以帮助公司在做新年度薪酬预算计划时,确定新的薪酬增长幅度,帮助其对人力成本进行有效预算,再次帮助公司完善薪酬结构设计,制定合理的薪酬调整和分配方案,使有限的薪酬成本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还可以帮助解决和改善公司的薪酬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市场竞争性的问题。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政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他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只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将公司内部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进而才能在薪酬给付上保留员工和吸引人才,起到薪酬杠杆调节和薪酬有效管理的作用。但在公司的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调查报告只是一个接口。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平的薪酬系统不仅能对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励内部员工达成组织目标,创造高质量的绩效。运用好薪酬管理工具,还要结合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组织体系、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发展通道,以及对接的绩效管理体系等,在不同的组织发展生命周期,调整相适应的薪酬策略,实现真正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

离职调查报告范文4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任免和监督“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当前,有些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充分行使好这项职权,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进行任免中存在一定差距。常委会组成人员往往对拟任对象知其名而不知其人,知其人而不知其情,就投票通过任命,出现形式上的“盲从”。如何有效行使干部任免权,真正体现人大及其常委会人事任免的权威,使干部任免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已成为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大对“一府两院”拟任人员任用监督的工作力度,强化人事任免的法律性和程序性,力求使干部任免既体现党委意图,又合乎民众心愿。

一、把紧入口,力争知人善任。在收到“一府两院”负责人提请任命议案后,常委会要召开党组会议或主任会议进行初步审议。同时,加强与组织部门的配合与协调,组成任前调查组,深入到拟任对象所在工作单位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形成调查材料提交常委会作为审议任命的参考依据,确认合适的人选提交常委会审议任命。对任前调查中,主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考核考察。由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或选举任免联络工委牵头组成调查组,以拟任对象进行等额考察考核,关键是发现问题。调查组深入到拟任对象所在工作单位,采取听、看、查、访等方式,多渠道听取班子成员、叶层骨干、一般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反映,全面了解拟任对象的文化程度、社会关系及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二是民主测评。在拟任对象工作单位召开民主测评大会,组织其所在工作单位的各级人大代表、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测评。三是社会公示。通过报纸、电视、电台进行公示,在城区人口集中的地方张贴公告,在办公室设立专线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收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反映,确保任用的准确程度。四是经济审计。由审计、纪检、财政等部门组成审计小组,对拟任对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掌握单位财务收支和个人廉政建设情况。五是法律考试。对拟任对象进行任前法律考试,了解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偏重于考察拟任对象的法制观念、人大意识及工作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他们学法守法和依法行政。对法律考试实行“一票否决”,凡是考试不及格者,建议提请单位撤销提请议案。

二、规范程序,依法进行任免。常委会对提请任免议案进行审议,依法进行任免表决,是人大常委会行使干部任免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人大常委会要规范操作程序,严格依法进行任免。首先,在“一府两院”负责人书面宣读提请任命议案后,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向常委会介绍拟任对象的考核情况,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其次,调查组通报调查情况。调查组综合对拟任对象的考察考核、民主测评、公示反馈、经济审计和法律考试等方面的情况,形成任前调查报告,重点介绍扩任对象的优点、工作成绩、主要缺点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再次,拟任对象作供职发言。拟任对象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介绍,回顾过来的工作情况,反思工作中的得失情况,提出拟任职务的工作思路。第四是询问有关情况。在听取三个报告后,拟任对象要无条件地接受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大代表的询问,认真回答提问,不得敷衍。“一府两院”负责人和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协助说明有关问题,以便进一步了解拟任对象的有关情况,澄清有关事实。第五,依法进行投票表决。常委会组成人员结合供职发言和考察、考试、测评、询问等情况进行综合审议,对拟任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实事求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投票表决。在投票表决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无记名投票,确保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民利,只有赞成票超过全体组成人员半数以上的,才能获得通过任免。第六,就职宣誓。被任命人员要在国徽下,举起右手庄严地就职宣誓。就职宣誓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提醒被任命人员认真思考在任期内要做此什么,离任后要留下什么,深刻认识到更多的是责任,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同时,对于提请免职的对象,县(市)级人大常委会也要坚持咬定原则不放松,在免职理由确认充分与适当的情况后,还要求“一府两院”提交可信度高的离任审计报告,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参阅、审议,守住干部离任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拓宽方式,加强任后监督。对拟任对象任命前的调查考察和任命时的严格把关,只是行使干部任免权的一个法定程序,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任命后的监督管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拓宽监督方式,合理利用代表视察、法律监督、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督办、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方式,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在干中任免中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干部任后监督的实效。一是组织代表视察。常委会要定期组织本级人大代表和应邀参加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利用集中视察或小组视察的形式,深入选民、深入基层,倾听选民和群众对“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及其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履行职责、执行法律污垢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供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干部任免监督决策参考。二是加强法律监督。人大常委会按照“求深、求精、求实”的原则,强化监督措施,积极主动开展法律监督。其一,紧扣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常委会要跟踪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限期改进,扩大执法检查的影响和成效,从而促进“一府两院”任用人员依法行政。其二,对司法机关办案情况进行监督。立足于社会普遍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违法、徇私枉法和司法腐败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三是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在常委会工作安排中,不定期地要求“一府两院”任用对人员就某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向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认真审议,并形成《审议意见》,并有规定的时间内向常委会会议或主任会议报告整改结果。四是督办。常委会要加大督办的工作力度,健全来信来访登记、转办、办理和跟踪督办制度,认真受理、督办人大代表答民群众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并由此加强有针对性的干部任免监督工作。五是进行述职评议。人大常委会对任用的“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期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述职评义,按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进行无记名投票,并当场宣布测评结果。如果不称职票超过全体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半数的述职人员,人大常委会依法提出免职或者撤职,或者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案。同时,述职人员必须按照交办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在规定的时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整改结果。

离职调查报告范文5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漠中胡杨旅游风景区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扩散,确保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21 年旅游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 “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各部门配合,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建立健全应对旅游景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旅游景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处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 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保障人民群 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旅游景区过程中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 成立漠中胡杨旅游风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李军

副组长:闫挺

组成员:李晓娟、王龙、茹世泉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临时游客服务中心旁水泥房,负责应急处置日常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部门及职责(综合协调组、传染病疫情处置组、医疗救护组)。

1、综合协调组:

1)、负责执行和实施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按照领导小组指令,协调、调度、处置旅游景点传染病及疫情总体防控工作;

2)、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络;

3)、负责各景点交通道口、出入人员等疫情监测和控制处理。

2、传染病疫情处置组

1)、指挥调度预防控制机动队,进行疫情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2)、负责疫情监测、体温台账、报告等,做好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指导和对一般接触者随访;

3)、负责对各景点的预防性消毒工作监督,督促、指导预防控制工作;

3、医疗救治组

1)、负责组织专家对可疑、疑似、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会诊并确诊;

2)、负责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例进行妥善隔离、治疗工作。

3)、不能排除为重大疫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应立即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不能排除可疑的,报请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调查。 四、疫情责任报告人及报告程序、制度

1、疫情责任报告人:景区救护中心医务工作人员为疫情的责任报告第一责任人;景区内居民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

2、景区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时的报告程序: 旅游景区中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景区领导小组报告,景区救护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核实,在隔离治疗室进行观察; 确诊为传染病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甲类(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 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进行电话通知。乙类、丙类、其他规定的传染病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并进行电话通知,将疫情具体情况及时上报。

3、景区救护中心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患者离开景区医务室后,要及时对隔离室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做好住宿的餐厅的消毒防疫工作。

4、综合协调组要做好游客的安抚、宣传工作。并监督旅游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消毒防疫措施;同时向团队告知并需经过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防疫措施。

5、景区领导接到疫情确诊报告后,做好疫情上报工作,迅速向应急 处置领导小组报告,便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地区和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景区发生较大传染病疫情时,除向上级各职能部门报告外,还应向阿拉善盟疾控中心报告。

五、疫情分级及响应

III 级:景区发生1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医疗救治组、传染病疫情处置组,其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救治、调查核实处理,必要时通知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Ⅱ级:景区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医疗救治组、传染 病疫情处置组,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 综合协调组,并通报卫生执法监督所,卫生执法监督所接报后应立即 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综合协调组应 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Ⅰ级:景区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传染病疫情处置组,在接报后除迅速 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并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六、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应立即启动,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

2、及时护送病人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医务室应询问病史、做好记录。

3、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

4、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5、如有滞留游客,必须要稳定游客情绪,做好游客的思想工作,维持正常的游览秩序。

6、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七、保障措施

(一)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将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并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本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二) 明确责任,加强协作

各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协作。

八、工作要求

加强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指导和督导,积极邀请相关部门加强对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景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景区传染病及疫情防控工作中,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自脱岗、玩忽职守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额济纳旗疾控中心电话:

额济纳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离职调查报告范文6

(一)方案背景。为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今年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要求,始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二)方案目的。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坚决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指导各社区、村开展防控工作。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疫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把突发疫情应急工作与公共卫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为应对突发疫情提供保障。

2、依法规范,措施果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突发疫情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疫情和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3、统一领导,联防联控。根据突发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协调各社区、村联防联控,规范部署,积极处置,步调协调,行动有效,切实防控病毒疫情蔓延。

4、依法防控,科学应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方案规定,规范开展病毒疫情应急工作,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

5、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不断提高疫情防范意识,健全街道病毒疫情应急体系和防控机制,做好人员、技术、设备及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病毒疫情的状况及早响应、快速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6、加强宣传,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病毒疫情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活动。及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二、完善指挥体系

1、成立街道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

2、专项工作组

办公室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从街道、社区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1)防控指导组

职责:负责传达中央及省、市、县、镇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各项决策部署;做好各专项工作组之间的综合协调,调度汇总各组工作进展情况;数据的确定和上报工作;承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相关事项。负责做好文件起草、信息上报、会议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承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相关事项。

(2)防控流调组

职责:负责配合市卫生部门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及隔离管控等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后隔离措施的统筹协调,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承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相关事项。

(3)物资保障组

职责:负责做好街道今年秋冬季疫情防控物质的应急储备、调配工作等,安排疫情防治所需经费;承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相关事项。

(4)宣传教育组

职责:负责编发简报、信息等,及时准确传达疫情,回应社会关切;加强舆论引导,传达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社会意识;承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相关事项。

(5)督查督办组

职责:负责督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相关部门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承办街道应急指挥机构交办的相关事项。

(6)后勤组

职责: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会务、文电、后勤等服务保障条件。

三、落实“四方责任”,实施最严防控。

按照“联防联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要求,要细化网格化管理,社区防控责任要划分到小区,明确到楼栋,落实到每个家庭;农村防控责任要从行政村划分到自然村,落实到每个农户,村(社区)防控一刻也不能放松;各个社区、自然村网格化负责人对异地重点地区来人,要实行12小时内报送制;各村要及时核验外来人员的健康码、行动轨迹、旅居史登记等;各村街、镇直各单位要确定一名专(兼)职公共卫生监督员,要严格执行各级防控措施和制度,负责本单位人员体温监测、口罩佩戴、健康应用、健康管理和工作环境消杀等常态化工作;认真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织密防控网。

四、应急处置

(一)监测报告

(1)建立病毒感染病例的监测。各社区、村及时摸底异地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和来梅人员,由社区、村工作人员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发现符合病毒感染病例定义的患者或密切接触者应及时报告。

(2)社区、村接到或发现疫情报告时,应详细询问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病者的症状、体征,疫情信息来源及报告人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并上报街道防控流调组,再由防控指挥长向市防控指挥部报告。疫情报告组应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二)处理原则

1、当社区出现病例时,将城市居住地所在的楼栋和农村病例居住地所在的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实施封闭管理。

2、当社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时,将城市病例居住地所在的小区和农村病例居住地及其周边所有相邻较近的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实施封闭管理。

3、当社区出现传播疫情时,将城市病例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和农村病例居住地所在的行政村划定为疫区,实施封闭管理。

(三)消毒原则

1、疫点终末消毒。在转运确诊、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后对整个楼栋公共区域、病例所在家庭进行终末消毒。

2、区域随时消毒。对各小区内的空气及公共区域、封闭场所、商铺、楼道、电梯等区域的地面、台面、墙面、门窗、把手、按键开关、公用洗手盆和坐便器等暴露物品开展每日随时消毒。

(四)处置措施

1、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不具备封闭条件的应临时性围合,加强值守。

2、小区居民凭统一凭证出入。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的工作人员凭有效证件出入。

3、各小区出入口处一律设立体温检测点,所有进出人员实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按社区发热病人排查流程处置。

4、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特殊情况发放进出凭证并做好登记备案。

(五)人员管理

1、社区、村立刻排查密切接触者,追踪活动轨迹,并告知相关人员自行居家隔离14天,将其纳入健康检测范围,每天统计上报排查情况。

2、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小区住户每日健康排查监测,居民每日早上9时和下午4时各测量一次体温,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社区工作队报告有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3、一旦发现有症状异常者,立即报告指挥部。经核查需转诊的第一时间报告社区,由社区负责登记身份信息、联系电话,及时转诊。

4、小区住户(村民)一律不串门、不聚餐,严格落实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要求。非居民生活必需的社区公共场所一律关闭,停止举办一切群众聚集性活动。

(六)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