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的事迹范例6篇

英雄人物的事迹

英雄人物的事迹范文1

在这节班会以后,我对同学们了解我国英雄人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了解得比较少,比较空泛;二是同学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同学认为只有战争时期才会出英雄,现在生活在和平时期,是远离英雄的时代,这种观点与学校的长期以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少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便有了“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说法。

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英雄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高尚精神的代表。每个人都有崇敬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理,英雄的事迹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感人的。因此,从这节班会后,我们班开展了“让英雄走进课堂”的活动,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英雄事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英雄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课堂里,就在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当我们自觉地关上流水的水龙头,自觉地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我们便一步一步地向英雄走进。”一滴水珠虽小,但它却反映了每个同学闪光的思想。

英雄的事迹,英雄的语言,英雄的形象,支撑着青少年心中一片纯洁的蓝天,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给青少年树立更牢固的精神支柱,拨正他们人生路上的航向,为他们点亮闪光的航灯。

英雄人物的事迹范文2

    2022年读《英雄事迹》有感范文

  《抗日英雄杨靖宇简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1934年2月,杨靖宇组织了一个抗日联合军。面对日军频繁的“讨伐”,杨靖宇采用游击战术,消灭大量日军,牵制强敌不得入关。到了1940年初,杨靖宇部队的给养已经断绝,只剩下六十人,即使如此杨靖宇也誓与敌人血战到底。打着打着,杨靖宇身边只剩下六名战士了,四名战士冲了出去,另外两名战士被日军杀死,只剩杨靖宇一人孤身奋战。他跟着日军讨伐队,边打边走,五天五夜粒米未进。最后在一个叫三道崴子的地方,他跟敌人战斗到最后。后来日军解剖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肠子里有棉花,有树皮,还有草根。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杨靖宇对日本人的憎恨和他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什么让他五天五夜粒米未进?是他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什么让他奋斗到最后一刻?是他对敌人的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热爱。虽然他死了,但他的名字、他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却牢牢地刻在我们的心里,乃至所有中国人的心里。

  在抗日战争中,有多少英雄为了祖国的胜利而牺牲?比如董存瑞,用身体顶起炸药包;比如黄继光,用身体堵枪口;比如狼牙山五战士,奋战到最后一刻,然后英勇地跳下悬崖……如果没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抗日战争胜利,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平?虽然我们没有像他们那样战斗,但我们却能刻苦学习,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2022年读《英雄事迹》有感范文

  读完《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洗礼。学习道德模范,对于推进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见义勇为的朱柱和王德付,他们为人民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

  朱柱,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农民。这位淳朴而普通的农民工,为救危在旦夕的轻生女子,义无返顾地第一个跳入水中。用年轻的生命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怀念。王德付,盐城市响水县响水镇上兴村人,他在关键时刻不顾身患重病,义务带头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抗灾物资,自己却因耽误救治时间而病逝。两位英雄的壮举,给我以强烈的震憾和启示。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人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有的人活了百岁,但碌碌无为默默死去,很快就被世人所遗忘;而两位英难的生命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万古流芳,将永远隽刻在人们的心中。生命固然可贵,是什么促使朱柱和王德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以人民事业为己任,视奉献爱心为天职,身体力行地执行“助人为乐”的宗旨。在危急关头不怕牺牲,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展示了当代优秀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短暂人生,铸就永恒的光辉,英雄壮举,令人荡气回肠。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立身,怎样做人。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谁会轻易地放弃呢?朱柱和王德付在生死关头,用他们鲜活的生命,为自己短暂的人生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正是缘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放下报纸,我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所有的英雄不是生来就是英雄,他们同样经历过春风秋雨,经历过苦难与坎坷。同样生活在阳光下,在亲人爱的滋润中成长。寻觅英雄的人生轨迹,可以加深我们对英雄的理解。让我们记住朱柱和王德付这两个闪亮的名字,记住他们留给我们的这笔情感财富!

  2022年读《英雄事迹》有感范文

  读了《黄继光》这篇感人的人物记录文章,我感到无比的感动。

  这篇文章记录了战士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黄继光所在的营队已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里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在黎明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为了胜利完成任务,黄继光用自已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从而减少了更多战士的伤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英雄的战士,他们不仅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的生活,还换来了祖国的强盛。这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英雄人物的事迹范文3

王杰是20世纪60年代和雷锋齐名的英模人物,是那个时代革命青年的标杆。他是装甲兵某部工兵营的一名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带领驻地张楼公社的民兵进行地雷实爆训练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拉火装置失控,发生自燃。当时,在场的12名民兵都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而有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知道,此时只要自己身体向后一仰,就可脱离危险。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导火索马上要烧完的那一刻,大喊一声:“快闪开!”纵身跃起,扑向炸药包,用自己的身体把炸药包完全盖住。轰的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在场的12个民兵得救了,而年仅23岁的王杰牺牲了。英雄的生命化作一颗闪亮的新星,光华夺目飞向浩浩云天。

王杰的事迹无疑是感人的。但接下来的善后处理却十分耐人寻味。上报到师党委后,派来的调查组起草调查报告时,要写清王杰牺牲的具体情节,就遇到一个问题:拉火管为什么会自燃?是因为拉火管自燃,还是王杰操作失当造成的爆炸?而根据在场的12名民兵的叙述,王杰的操作完全正确。可是,又实在无法解释拉火管自燃的原因,于是几经周折,师党委只好把王杰的牺牲定性为“一起由于违反操作规定而造成的责任人死亡事故”。这样认定的话,王杰不但不是英雄,而且将被认定为有错误。而此时,张楼公社的领导和群众还不知道师党委的结论,但不明白部队为何迟迟不能确定王杰的烈士身份。天气热了,群众和部队搜集到的王杰遗骸保存不住,需要赶快下葬。于是张楼公社党委书记来到部队说,王杰是为了保护民兵牺牲的,当地群众和干部强烈要求将英雄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部队同意了。7月16日上午,张楼公社党委书记在王杰的灵柩前引路,得救的人和家属以及公社干部扶着王杰的灵柩一步步缓慢地走向墓地,群众和部队官兵跟随,组成了一支从头到尾有十几里长的送葬队伍,一路哭声,感天动地。王杰下葬后,大家仍自发地守在墓地,久久不愿离去。

然而,就在部队下午举行的追悼会上,营教导员在悼词中仍按照师党委定下来的结论,说了这样的话:“王杰身为班长、以及技术能手,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恶性事故,给部队建设和人民群众造成了损失……”这个追悼会引起了全营官兵的不满:不管怎么说,王杰为了掩护在场的12个人,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挽救了其他人的生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王杰是伟大的,他不是英雄,还有谁能当英雄?而王杰生前所在连的官兵对此更是不理解。战友们写了许多怀念王杰的文章,表达自己的哀思。追叙王杰平生的事迹,大多数是连里干部都不知道的。他们说,王杰平时踏实肯干,从不表现自己。做的好事难以计数。平时最苦最累的活、最难最险的事,他总是抢在前头。但他自己从来不说。被救的民兵和人武干部知道这个结论后,更是又悲痛又气愤。他们既是被王杰救下来的人,又是王杰英勇献身的见证人。他们联名给部队领导写信呼吁:“王杰教员是为我们死的,不能冤枉他呀!”

调查组组长、师政治部主任刘德一在得知战士和群众的意见后,请求师党委再让他带队重新调查。除了重新走访被救的12个人外,还到王杰生前所在连,听了王杰战友对其生前所做的好事的介绍,并发现了王杰从不示人的20多本日记。一翻开日记本,刘德一就流泪了。那是王杰金子般的心灵流露呵:

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

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日记中,还几十次提到、、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并且对照英模不断寻找差距。显然,王杰的英勇献身,是偶然中的必然,是有其深厚思想基础的。我们不但差一点埋没了英雄,而且差一点冤枉了英雄。

调查之后,刘德一在返回师部的途中,巧遇青年部副部长崔毅。崔毅得知了王杰的事迹后,立即改变了行程,和刘德一一起来到师部,进一步了解王杰的情况。并向军区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份报告。7月下旬,军区又派出调查组,重新对王杰的事情进行复查。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认定这是一次意外爆炸,王杰是舍己救人的英雄。与此同时,王杰所在部队的师党委在听取刘德一汇报后,又传阅了王杰的日记,大家无不为英雄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随即向装甲兵党委报告了新的调查情况和师党委新的意见,并且请求撤回原来的结论材料。

按说,到了这一步,王杰的烈士身份可以认定了吧?不然。因为装甲兵党委认为,必须拿出最有力的证明材料,才能说明王杰不是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爆炸事故的。为此,装甲兵党委决定再派一个专家小组赶到事发现场,对王杰使用过的炸药和拉火管进行检测。专家们非常认真负责,他们不仅再次找到见证人了解情况,对实物进行了检测,还在现场找到许多爆炸后的遗留物,进行科学鉴定。并用王杰使用过的同类爆炸材料进行了30多次爆炸试验。最后,结论出来了:一、当时所用的拉火管已过期,会突然发生引爆,这是采取任何补救措施都来不及的,是不可抗的。而且这样的隐患,只有火药专家们进行实物检测时才能发现,作为一般爆破作业专门人员的王杰是发现不了的;二、王杰虽然发现不了拉火管过期,但怎样躲避炸药包爆炸时的杀伤角,他是完全清楚的。从事发地点王杰所处的位置看,在炸药包爆炸的瞬间,只要他向后仰倒,就完全可以躲避爆炸时形成的45度最大杀伤角,保住自己的生命。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王杰是为了救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真正英雄。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灵魂是高尚的。

专家的结论一出来,英雄的壮举终于大白于天下,一切尘埃落定。于是乎,师党委再次开会,在确定王杰为革命烈士的基础上,又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重新为王杰召开了规格更高的追悼大会。而王杰的英雄事迹材料和他的日记,被打印多份,逐级上报。各大传媒报道王杰事迹后,引起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注意,指示在部队进一步扩大宣传。再后来,又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注意,纷纷发表谈话或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王杰,王杰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楷模……

英雄人物的事迹范文4

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5个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英雄人物人格权益典型案例,倡导依法保护英雄人物的合法权益。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解构英雄”现象,他指出,一段时期以来,人民法院受理了一批涉及侵害英雄人物、历史人物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益的民事案件。通过判决,引导社会公众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有明确态度:我们要抵制对英雄人物娱乐化!我需要英雄人物!这种“需要”深深扎根在青少年生命成长的渴望与困顿、自我认同与家国情怀之中。

人的生命是“身体―心理―精神”整体样态成长的,青少年的精神发育需要崇高人格的引领。从身体发育看,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需要释放生命能量;从人生发展看,青少年开启青春年华,拥有无限可能,同时也在不断寻找自我。这一阶段既是人的内在精神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容易迷失的危险期,特别需要榜样和榜样学习。英雄人物正是青少年生命成长的重要榜样。融入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英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单单是某一个人,而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具象表达,是一个民族精神追求的具体的、鲜活的显现。英雄人物的高尚形象并不是要将某一个人神化,而是人们在对英雄事迹的人格审美中共认出某种精神境界的崇高与神圣。这样的精神高度,是教育理应持有并坚守的。对英雄人物进行娱乐化是对英雄人物的亵渎,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轻视。

人的生命也是“自我―社会”整体样态的成长,青少年的自我生命体认需要在民族生命的历史接续中得以定位。青少年的独立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是相互融合的同一过程,自我意识需要在逐渐扩展的生活中获得健全发展。如何认识和对待英雄人物,是青少年自我发展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英雄人物与英雄人格所透射出的精神价值,是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对待英雄的态度背后隐含着如何对待历史、对待理想、对待信仰的价值定位,隐含着如何处理自己的现在(“我是谁”)与过去(“我从哪里来”)、未来(“我到哪里去”)的生命联系。在尊重英雄、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在民族认同中获得自我同一性发展,获得个体小我与家国大我的和谐统一。

因此,面对英雄事迹,青少年教育不能停留在行为表面来认知与赞扬,需要走向人格审美,逐步追寻精神境界的高度。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中,任何以娱乐、戏谑等方式贬低或否定英雄人物,乃至对英雄人格崇高性、神圣性的排斥,都需要在青少年教育中予以直面、澄清和引导。

英雄人物的事迹范文5

关键词:英雄文化;思政课;高校

一、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

“英雄者,国之干,民之魂。”英雄文化是一个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英雄文化,传承英雄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其基本要义有如下5个方面。第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1]第二,“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2]。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2]第三,“英雄精神永不过时”。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便有感而发填写了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毋改英雄意气”,表达了对焦裕禄的崇敬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3]第四,新时代要加强英雄文化教育。2015年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4]。第五,英雄教育制度化。2018年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201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关怀帮扶办法》。党和国家通过法律和制度化的措施安排,将英雄教育纳入到法律层面,表达了“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决心。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实践的总结,经过历史的检验,意蕴丰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新时代将英雄文化创新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将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精神,传达给代表国家未来的大学生,并将这些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二)有力反击,打赢意识形态保卫战。旗帜鲜明“弘扬英雄文化、传承英雄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有力反击、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关键所在。当前,以污蔑诋毁英雄人物为特征的暗潮涌动,它们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肆意歪曲历史、丑化英雄人物,这对新时代“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有很强的欺骗性。例如网上曾有关于某高校开展祭奠“英雄烈士”的活动报道,而实际上在解放战争中是个彻头彻尾到底的人物,根本不能被认为是“英雄烈士”。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4]要打赢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用英雄文化引领高校思政课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英雄,辨别的谣言,更好弘扬英雄文化、传承英雄精神。

二、英雄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

近年来,党和国家通过大大小小的场合,对为国家和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新时代英雄进行表彰,并授予他们“改革先锋”“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这些新时代英雄和我国古代爱国英雄、近现代革命英雄等形成了一个连贯的英雄谱系。他们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崇尚和学习。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理论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逐渐梳理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为实现英雄文化创新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有效的经验积累。(一)理论课堂的教学内容:实现知情意行顺势而为。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高校四门必修的思政理论课为依托,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力,顺势而为,实现大学生对英雄文化的逐步深入了解。从“知”上入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解决正确理解“英雄”“英雄文化”“英雄精神”等概念。其中,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的群众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特别是要讲清楚对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继承和创新,如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平年代需要英雄情怀等。从“情”上下功夫。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上,通过追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事迹,让大学生认识到战斗英雄身上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愫。他们的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生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后人铭记,他们身上展现的英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从“意”上去融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讲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就要重点挖掘英雄背后深沉的家国情怀。深刻讲解英雄情怀就是人民情怀,英雄身上体现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气概,实则源于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认同。因此,英雄“是最可爱的人”。只有全社会都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学习英雄,才会有更多的人争做英雄,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从“行”上去磨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一代一代人接力践行英雄文化、传承英雄精神所形成的英雄谱系讲清楚。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国元勋的青年斗争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改革先锋教育和创新创业精神”,新时代的“奋斗教育和时代楷模精神”等。让大学生明白“每一个时代有特定的历史使命,每个时代都需要有属于自己时代的英雄”。进入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即将在各自行业中努力拼搏奋斗时,要牢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争当青年英雄,将英雄谱系永续传承。(二)理论课堂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提升学习兴趣。“理论解析+讲述故事”。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注重将英雄人物作为范例贯穿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是做到以理服人,以理服人的关键之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是相吻合的。同时,高校思政课也要善于讲故事,通过讲英雄故事实现以情感人,强化理论学习效果。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能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而关键和前提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通过讲英雄人物的故事能够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英雄人物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和榜样作用,能够为大学生架起当代青年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实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桥梁。“课内举例+课外拓展”。通过课堂讲授的英雄人物示例以引导大学生课外保卫英雄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革命英雄”“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英雄人物案例教学中,注意让大学生感受英雄的个人魅力,从而对英雄产生崇敬之情,在课下能够自觉抵制等对英雄的诋毁与污蔑。如,以“开国元勋的青年学习和斗争生活”为例,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一代开国元勋不平凡的青年生活,以正确辨别的谣言。“线上+线下”。榜样教育一直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为此,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老师建设了线上“家乡英雄(先进)人物数据库”,实现数据库资源使马院全部老师共享。为了将数据库做得更加完善,学院每学期都会专门招募感兴趣的大学生加入“英雄教育学习小组”,作为思政课教师助手,帮助进行线下数据库资料搜集整理,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完善“家乡英雄(先进)人物数据库”。(三)实践教学:借助资源优势丰富实践课堂。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江西省南昌市因为历史的积累,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故借此可以让高校思政课有更加多样的实践课程安排。第一,“红色家书”朗诵演讲活动。开展“红色家书”朗诵演讲活动,让大学生阅读英雄的生活经历与心里世界,帮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英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无私与伟大。第二,参观江西农业大学校史馆。江西农业大学办学近百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让大学生学习本校悠久历史,了解本校的英雄人物,更好学习践行江西农业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文化和“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大学精神。第三,祭扫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位于江西农业大学西北方2公里左右。借此优势,可先在校内电影院观看讲述烈士事迹的电影《信仰者》,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带领大学生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展览馆,在烈士塑像前朗诵《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广为人知的优秀作品,让大学生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英雄人物。第四,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参观前,先向大学生提出关于南昌八一起义事件的一些问题,如“南昌八一起义中的主要英雄人物事迹”等,引导大学生认真参观,学习历史。第五,参观“小平小道”。这里曾是邓小平同志1969—1971年在江西新建县下放劳动住过的地方,距离江西农业大学10公里。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大学生参观,来感受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魅力。“请进来+走出去”。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5]为打通高校思政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之通道,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经大学生和思政课教师推荐,学院领导统筹邀请有南昌的英雄及其家属、后代进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英雄带来的正能量。

随后,积极动员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走出校园,在南昌周边的乡村等地区,积极参与“三农”工作,收集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脱贫的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的英雄、先进事迹,并根据乡村振兴的需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践中感受付出的喜悦与价值。“共建+共享”。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学习评价和评定学生一直是个难题。没有及时准确的学习评价和科学全面的评定学生机制,很难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内生动力。针对此情况,学院在原有“平时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基础上,创新提出“共建+共享”。即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3—5人一组,根据思政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积极寻找身边的英雄、先进人物故事,进行资料整理,形成PPT和演讲文字稿(800—1000字),随后课堂上进行3—5分钟演讲,同学间实现成果共学、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之后,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并加盖马院教学办的公章,可以用做学生后面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或考察对象的佐证材料。实现思政课老师和学生工作教师之间的互通互联,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合力,一方面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丰富和改善了入党积极分子遴选、培训、评价机制,形成学生、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教师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02).

[2]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02).

[3]: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01).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5-09-03(01).

英雄人物的事迹范文6

一连几遍聆听了感动中国英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感人事迹,掩卷回味,不禁感慨万分。作为公安战线的一名基层指挥员,我为全国公安战线能够涌现出这位杰出的感动中国英雄而骄傲,同时又我自己能够成为这个英雄的团队一员而感到自豪。

刘金国是全国公安战线有史以来的感动中国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敬业精神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感天动地。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救火第一线,还是在震耳欲聋的抗震最前沿;不论是在刀光剑影的打击刑事犯罪的各个战场,还是在“清网行动”的各个角落,刘金国同志始终是舍生忘死,以一名普通一兵的身影顽强拼搏,披肝沥胆,彰显了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和超人的指挥才能。在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上,刘金国同志一贯从严要求自己,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处处起表率和带头作用。他坚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他把取信于民、服务于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把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最为工作的指路明灯,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高尚的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刘金国同志把党的形象、人民警察的声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30多年来,无论工作岗位、环境、职位如何变化,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始终没有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始终没有变。他严于律己、恪守原则,从不接受任何宴请和礼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叶。他不仅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还严格要求“身边人”、“家里人”,真正做到了“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影子斜”。各级公安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安民警要像刘金国同志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一心为公,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和人民警察的高尚情操。

作为一名公安分局局长,学习刘金国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应该首先学习他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要学习他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魄;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为此,我将以刘金国同志感动中国的英雄事迹为榜样,兢兢业业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带好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环境,全力构建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上一篇经典伤感语句

下一篇席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