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台词范例6篇

小时代台词

小时代台词范文1

地点:东北那旮瘩

背景:村头一棵大树加一个草垛

人物:老头赵老蔫儿(以下简称赵)

老太太宋大丫儿(以下简称宋)

赵:(戴破帽子上)谁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说老人有手机爱情更精神。我一用它有人就煞戏儿,再也不能阻挡我和大丫儿的联系。年轻时吧没这玩意儿,恋爱得让人捎信儿,捎来捎去事儿也捎黄了,我也就成了下午的黄瓜——蔫了。现在好了,通讯工具先进,有事没事儿发条短信儿,给她整点儿带智力陷阱的(按手机):‘我种地你叫我农夫;我喂马你叫我马夫;我拉车你叫我车夫;大冬天我在你房后雪地里一站就是半夜,你说是功夫;现在我是村会计,管帐的,你该叫我啥呢?’

宋:(上场接)我要上当就成了(当)!老蔫儿有空就发笑话讲故事还写诗(念)‘月光下狗走窝/村西头寡妇多/没你却寂寞;晨曦中心寥落/甜蜜梦已斑驳/宽宽双人床/没你更荒凉。’我越看你越象色狼,这啥破玩意儿?!

赵:(笑)人老了脸皮却不老,有些话见面不敢说打电话害臊,大丫儿想我又不好意思,就发短信‘捅死你怕见血我心太软;哭死你光闹洪灾你又会狗刨;毒死你假药太多价格又高;电死你正闹电荒,国家提倡节约;笑死你不懂幽默;实在没法子,只有想死你了。’

宋:同着大伙别整那肉麻的。

赵:那整点儿笑话,说‘大黑猪死盯着长白猪,长白猪害羞,撒腿就跑,大黑猪狂追。长白猪说:看你这人儿刚认识就。。。。大黑猪忙解释说:我只是想问问你用的减肥霜在哪儿买的。’

宋:看这年头,猪都开始减肥了。我这儿也有一条:‘城里饭店的小鸡罢工——一会儿让俺陪辣椒,一会儿让俺陪土豆,一会儿又让俺陪蘑菇,今年是鸡年,俺们不再做!’

赵:有啥!有人为了往上爬,一陪领导搓麻、二陪桑拿、领导想干啥就陪着干啥,这样的干部啥政绩没有却能被提拔。

宋:你说的干部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都在为人民服务,这个话题有点儿严肃。

赵:那就整点儿幽默元素,一老农进城卖兔,遇见商场搞内衣酷,见一群女人边走边脱衣服,挺纳闷:这在乡下就是黄色下流,派出所肯定带走,城里的警察却只管瞅。后来,当他看见卫生巾,才顿时醒悟——从城里的创可帖来看,城乡差别还是蛮大的。

宋:(笑)这老头真逗。不过说起这城乡差别来也是,农民工不就经常受歧视。

赵:农民工也是人,上班只要按时出勤,合法权利不能当做空文。假如要是农民都不进城了,那城市成啥样了?

宋:保姆越来越少了,楼房越来越老了,饭店的服务员也都跑了,澡堂里也没人搓澡了,老板给工人的工资也不再是低保了,到那时有人穿戴象农民都成一种时髦了。

赵:不光要会总结还要善于思考,问:鹰象箭一样扑向兔子,可兔子喊句话,鹰就死了,兔子喊啥了?

宋:兔子喊‘你走光了,鹰急忙用翅膀紧捂内裤,结果一头摔地上了。’

赵:你说这鹰都知道害臊,某些演员却故意不戴胸罩,在舞台上又喊又叫乱蹦乱跳,把观众弄得莫名其妙。

宋:那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不用提高演技就可以提高名气,你不懂。

赵:不提高演技光提高名气结果丢了人气,你说这图啥呢?

宋:你咋恁老土呢?现在讲究名人效益,只要出了名不管是啥名誉。这条说的好:‘龙虾想成名,机会终于来了,电视台拍广告,台词是:白白嫩嫩,象水晶一样透明。龙虾吓一跳问:这不是虾仁吗?导演回答:不就脱一次吗?不脱咋成名呢?’

赵:我明白了,过去,农作物产量最高的是红薯,现在,医院最赚钱的是美容手术,当今时代,最流行的是人体艺术。

宋:算你想通了。现代就连作家都用人体写作了,何况演员呢?演艺界不是有这么句话:一脱成名,二脱走红,再脱全球巨星。

赵:看来啥都没有人的思维方式改得快,大街上驴把车撞坏,如何处理交警也很无奈。

宋:驴撞车不是事故是行为艺术,象把废弃物捡到广场上堆砌,就不再是垃圾而是现代雕塑,这就是时尚。

赵:要说时尚应该看看国际动向。(看手机)‘石油价格快要上房了,欧美限制中国的棉纺了,女人的越来越强了,小日本也要入常了,赵本山不演小品去足球场了。’

宋:日本再猖狂也不可能入常,联合国秘书长不是小泉纯一郎。

赵:(激动)可日本象吃多的二奶,营养过剩、激素过量,军国主义的欲望又在膨胀,耗子美容就为陪猫上炕,狐狸精敢向雄狮逞强,简直是小羊想吃它娘。

宋:你激动啥呢?这事儿有安南哪!咱还讲笑话——小泉家有只蚊子突然要和汽车赛跑。

赵:说明小泉服用了兴奋剂,闹得蚊子也跟他一个脾气。

宋:结果它把灭蚊器当绿灯给撞了。

赵:城里有只蚊子,扎到一大波胸前猛咬,发现皮肤下面全是硅胶,于是仰天长叹道:绿色食品真是越来越少!

宋:这蚊子肯定是公的,要不咋跟你们男人一样喜欢骚扰。

赵:这都是因为女人穿得太少。男女不平等,其实是女人凌驾于男人头顶,比如,男人就是旺盛,女人则是感情冲动,‘八三男人节’已经有人向联合国申请,说明男人的地位有待公平。

宋:你这不是抬杠吗?刚才说蚊子现在是苍蝇‘苍蝇和萤火虫结婚了,萤火虫问:为什么嫁给我?苍蝇回答:这还用问?!节约照明电呗。’

赵:(笑)你那苍蝇不行,水平太低,也就为节省点儿电费。

宋:现在是全民共建节约型社会,我这苍蝇知道啥是资源浪费。

赵:宣传力度挺大的,连苍蝇都觉悟了。看我的,一只苍蝇想嫁个有钱的,条件是有房——欧式别墅的,有车——奔驰、宝马的,存款——八位数以上的。于是,一只蜗牛骑着蟑螂拿着日元就来了。

宋:要说这我就不该跟你。你没钱!

赵:你是苍蝇啊?那日元本来就不值钱,又贬值得跟阴钞差不多,你也要啊?

宋:我不是苍蝇,可人家苍蝇都知道嫁个有 钱的,何况我还是大型脯乳动物呢?

赵:(笑)拉倒吧,就你还想嫁个有钱的呢。

宋:咋的?我年轻时啥样你最清楚,那身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性感魔鬼,你第一次见我就直流口水。

赵:拉倒吧!那时我患面瘫痪,见谁都流口水。

宋:不管你是否承认,我那时是老骡乡牤牛屯的绝色佳美人,身后一大堆粉丝儿。

赵:嘿——嘿,大伙不知道,牤牛屯男女老少满打满算才二十一口人,她的粉丝也就隔壁患脑血栓的光棍儿——吴老二,我跟崔永元都说过这事儿。

宋:你咋不实话实说呢?那吴老二就是因为我才得的脑血栓。

赵:就算你很迷人,可后来你嫁了不该嫁的人。

宋:我怀了不该怀的孕,心中充满怨愤,我的身上尽是伤痕,受尽家庭的暴力,却找不到可以解脱的门,我万分悔恨,于是想到跳河自尽。

赵:要不是我救你,你早就喂王八了,现在都化成鳖精了,哪还能站这儿跟大伙说笑话。

宋:早知道成为寡妇是必然的,我又何必和他认真。

赵:过去你的人事权是父母的,管理使用是丈夫的,随着你丈夫的辞职,你就被改制了。

宋:一句话,我是自主经营了。

赵:可惜权利移交太晚,再看你五官,面部编制已严重超员(满脸褶子),身材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走路不摇三下都不会往前,喉咙时常发炎,原本美丽的声音就连咳嗽都在发喘。

宋:我都成了单身溃族了,可你为啥还苦苦追求呢?

赵:(认真)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儿。咱俩年轻时没能成为结发伴侣。现在,我只想牵着你的手一天天变老。我这里有一首诗,送给你的。

小时代台词范文2

关键词:《三遂平妖传》;词语;释义

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中蕴含了一大批仍未被挖掘的新词新义,这里所指的新词指在《三遂平妖传》里出现但未被《汉语大词典》所收录,作为一个新兴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实词。而新义则指某一词汇在古代汉语原义项基础上所增加的新义项。《汉语大词典》作为我国汉语研究的重要史料,只有面面观的探索和研究才足以丰富它,丰富我国的汉语文化。《三遂平妖传》作为一本重要的古汉语通俗白话语料小说,近代和当代对于它的关注和研究明显是不够的,这和缺失原著原版所造成的考察研究整理的难度是有一定关联的。本文引用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中的内容,按照《三遂平妖传》原文顺序,研究整理了若干个仍未被《汉语大词典》所收录的新词新义略作整理研究。

[台旨]名词用作动词,下旨之意。“台旨”一词在《三遂平妖传》中出现过十二例,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文中该词有两种用法,而《汉语大词典》只收录了其中之一。如:至次日早间,解到开封府来,正值知府升厅,张千、李万押着憨哥跪下,禀道:“……今解这个男子在台下,请相公台旨。”(第五回/31)委官道:“奉本周台旨,委我押你下井。你须仔细打捞!”(第六回/43)

《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台旨”一词,为宋代以后称太守以下官员的意旨之意。如:宋代袁文《瓮牖闲评》卷三:“本朝君相曰旨,旨;太守而下曰台旨;又其次曰裁旨。”在《三遂平妖传》原文中,除了第五、六和第十四回这三例,其余九例均取名词之意,即宋代以后称太守以下官员的意旨。而在“请+某人+台旨”句型中,“台旨”一词则名词充当动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是下台旨,写旨意之意。我认为这应当是“台旨”的新义项,属于旧词新义。另外,“台旨”一词还是旧时的客套用语。常用于对上级官员或尊长话语、指示的尊称。台,对他人的尊称。这一释义在许振东主编的《学生实用《水浒传》辞典》第十七回中可见。综上所述,“台旨”一词的词义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就太过单薄,需要我们多方面的考证和整理。

[脸汤]即洗脸水。《三遂平妖传》中只出现一例:却说那焦员外家子和丫鬟,侵晨送脸汤进房里来,不见了憨哥、永儿,吃了一惊,慌忙报与员外、妈妈知道。(第五回/32)

在《汉语大词典》中未曾出现过“脸汤”这个词汇,但出现过这个义项。如“水”:洗脸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老嬷嬷去掇盆水,拿些梳家火出,叫滴珠梳洗。”《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少停,天色大亮,船家起水,送去。”在南方,汤即指代水之意。并且在《西游记辞典》第十四回说有描述道:“正欲告辞,只见那老儿,早具脸汤,又具斋饭。”这里的“脸汤”也指洗脸水。所以,我认为,《三遂平妖传》里的脸汤的词义和脸水的词义是相同的,都是指洗脸水,只是在《三遂平妖传》中,脸汤作为一个新词出现。

[衣饭]衣食饭碗的缩略词汇,比喻赖以维生的职业或技能等。在《三遂平妖传》中,“衣饭”这个词汇只出现过一例:被店小二揪住,劈脸两个吐道:“我这里是清净去处,客店里有甚鬼?是甚人教你来坏我的衣饭?”(第六回/40)

《汉语大词典》中未收录过“衣饭”这个词汇,但有收“衣食”、“衣食饭”、“衣饭碗”、“衣食饭碗”等词汇。“衣食”的释义范围比较宽泛,即可作名词指代衣服食物;也可作动词给人穿衣与饮食;还可释义为生计、俸禄等名词,或养活作动词。《三遂平妖传》里,“衣食”这个词的用例一共有5例,如:就在亭子上住下,早晚饭食皆无,亲邻朋友处送了几食,又不免去借些柴米,只好一遭两次。(第二回/9)这里的“衣食”用作偏义复词,指代食物。而“衣食饭”、“衣饭碗”是“衣食饭碗”的缩写词,比喻赖以维生的职业或技能等。元代李行道《灰阑记》楔子:“俺女孩倒也肯嫁他,只是俺衣食碗,如何便割得。”也可省略作“衣食饭”、“衣饭碗”。

在《水浒传》二十一回中也曾出现,婆子喝道:“你不晓得破人买卖衣饭,如杀父母妻子,你高做声,便打你这贼乞丐。”这里的“破人买卖衣饭,如杀父母妻子”就是形容破坏别人赖以维生的买卖,后果十分严重。只是后来这句短语作为了一句名言出现,并未有人细究“衣食”这个词汇。

由此根据词义和语义,我们可以肯定,在《三遂平妖传》原文中,衣饭比喻某人赖以为生的职业或技能,指代店小二的职业,是“衣食饭”、“衣饭碗”、“衣食饭碗”的缩略词汇,属于构词法里的缩略造词所得。

[撩拨]招惹,之意。“撩拨”一词在《三遂平妖传》里一共使用过五例,如:婆婆道:“难得我儿好心!我撩拨你耍子,我不肚饥,我不要吃,还了你。”(第二回/11)那胡员外道:“妈妈!宁可清贫,不可浊富。我的女儿长成,恐有不三不四的后生来撩拨他,把这铜钱来调戏。”(第三回/14)

根据原文语境和语义可以推断出,撩拨一词在该小说中,具有“招惹,”之意。第二回中,婆婆(圣姑姑)与胡永儿开了个玩笑,欺骗她自己肚子饥饿难耐,乞讨饼儿吃来考验她的善心纯真,“撩拨你耍子”即“你玩的”。第三回十四页里的语境是说胡员外怕有不三不四的男孩子来招惹胡永儿。,第六回中,胡永儿离家背井时遇见了一厮,见永儿姿色可人,戏弄她说酒店里不让单身女子入宿,欺骗她与自己假扮夫妻,没想永儿早已经识破他的鬼把戏,将计就计反过来戏弄着厮。那厮被永儿施法戏弄恐吓后,自悔不该招惹永儿。

《汉语大词典》中未曾收录过“撩拨”一词。只出现过“撩弄”、“撩拂”,“撩弄”意为。李国文的《月食》有述:“她那秀发撩弄着他,她那银铃似的笑声惊扰着他。”据此,我认为,《三遂平妖传》里的撩拨一词应该是根据“撩弄”一词作为动词,利用了仿词造词法而所衍生的新词新义。

《三遂平妖传》里的新词新义远不止这些,可挖掘和探究的数量和内容是非常庞大的,可见《三遂平妖传》的研究价值远超过了目前学者们的预见和探测,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当下学者我们要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给其在汉语词汇研究中开创出一片苍穹。(作者单位:民族学院)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 罗贯中,冯梦龙.三遂平妖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 王.《三遂平妖传》词语札记二则[J].语言研究,2008(3)

[4] 李先宏.《三遂平妖传》复音词中的词语新意[J].吕梁学院学报,2011(6)

小时代台词范文3

关键词:现代汉语;台湾国语;分析探讨

一、前言

「书同文指的是文字的相同与统一。社会时代不断的发展,所以在「书同文的概念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在古时候,文字无论于日常交际抑或是官方文书等等,全部都是手写方式。印刷术发明之后,在个人使用文字和社会应用文字方面有了写与印的区别,并且其界线也较严格了。虽然「书同文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固定的学说,但我们至今仍在沿用,目前较严格的说法,主要是针对社会用字和印刷用字统一制度的规范。我国地大物博,富有多元人文文化,「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但从社会发展效率来讲,「书同文是非常必要的。

台湾人现在讲的标准国语是,台湾国语推行委员会所推行的以北京话为基础而制订的标准国语。但是在台湾本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台语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普通话,和大陆所说的普通话不太一样。说出来的普通话的句法也明显的不一样,在词语的运用及语义的解释和理解方面也有些不同。本文之所以从方言角度来探讨台湾国语,是因为敝人粗浅的认为台湾国语基本上算是一种「方言的变体,由于现实环境因素两岸异地分治多年,缺乏互动和交流,造成台湾某些方面闭门造车和过犹不及的现象。我国自周代起就已经有了「方言的概念,那时候对方言的理解就是「殊方异语,「殊方就是指不同的地方。现在方言是指我们常说的「地方话,是通行于某一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着眼于它的地域性,也就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本文较多用对比的研究方法,针对语音、字词、和语法结构不同部份,指明同异详细条例。从而证实从语言材料来看,方言和共同语及方言和方言之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

(一)方言。

方言是同一个语言的地方变体,特别是语音方面,往往是其它地方的人难以听懂的。是不见于书面的特殊口语,是不够大雅的土语。方言之间在语音、词汇、语(句)法各方面互有异同,一个语言往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言,就算是人口很少,分布面积很小的地点,居民的话也可能因年龄、性别、职业、阶层和阶级不同而有所不同。(袁家骅1989:1)

(二)普通话。

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中国普遍通行的语言,也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Yahoo奇摩知识网)

(三)国语。

(Mandarin简写为:Md)应为官方语言之意,不过它已是台湾人对标准中文的习惯称呼,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国语是大陆和台湾政府都积极推行的一种语言,其语音是以北京为标准,词汇参照北方官话。

(四)台语。

(Taiwanese,简写为Tw)就是台湾话,台湾话是闽南话(SouthernMin)的一种(郑1987:70),主要由三百多年前的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的闽南方言融合演变而来,其中闽南话还包括潮州、海南等地的福建话。台语是目前台湾使用量第二的语言。

(五)台湾国语。

(TaiwaneseMandarin,简写为TwMd)指台湾在1945年纳入中华民国领土后,由于汉语(北京话)为中华民国之国家语言,而占台湾岛内多数人口的闽南人则使用台语(闽南语分支),后遂有产生台湾国语之称呼。现多用来描述台湾岛内闽南人所操之汉语的语音特色,以跟国语区别(维基百科网-台湾国语)。

(六)异读与异读字。

异读指两岸语音规范标准之不同,而产生字音或词汇语音的差异,称之为「异读;异读字指一字同义而多音,一个字意义不变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

三、关于语音

(一)台湾国语受台语影响之后发音的特征。

台湾当地国语语音普遍具有的特征

发不出卷舌音:

ㄓ(zhi)念成ㄗ(zi)ㄔ(chi)念成ㄘ(ci)

ㄕ(shi)念成ㄙ(si)ㄖ(ri)念成ㄌ(l)

ㄦ(er)念成ㄜ(e)

ㄥ(eng)念成ㄣ(en)如「争念成「真

ㄧㄥ(ing)念成ㄧㄣ(in)如「明念成「民

儿化韵消失

ㄥ(eng)连在ㄅ(b)、ㄆ(p)、ㄇ(m)、ㄈ(f)之后(如崩、烹、梦、风、翁)时读成「ㄨㄥ(ong)

台湾国语特有的特征

由于闽南语没有ㄈ音,ㄈ(f)多发成ㄏ(h)音。如「发生念成「花生、「舒服(shufu)念成「苏胡(suhu)。

空韵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的会加上ㄨ(u)。如「自己念成「驵己。

多出来的ㄨ(w)音。如上例「发(fa)生念成「花(hwa)生、「很(hen)念成「混(huen)。

ㄨㄛ(wo)发成ㄛ(o)。如:「我念成「偶、「国语念成「狗蚁、「错误念成「凑误。

ㄩ(u)发成ㄧ(i)。如「国语念成「狗蚁。

ㄌ与ㄋ混用。如将「冷(leng)念成「ㄋㄣˇ(nen),「台南念成「台蓝。

ㄧㄢ(ian)音念成/en/(i音脱落,类似英文字母N的音),如「便「先。

(二)两岸语音规范标准差异及原因。

大陆新闻出版署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8年3月25日联合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7000字,其中包含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对于两岸的语言文字比较研究,《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起着指标性的作用。中华民国教育部于民国21年5月7日(公元1932年)以3051号布告,公布《国音常用字汇》,正式以北平音系为「标准国音,也称为「新国音。然而由于两岸在现实环境下各自管辖,异地分治,同时两岸对语言文字的看法与制订互有出入,也就形成了两岸语言文字有各自的「标准。使得源本同源的「标准国音,逐渐产生异读的现象。再加上两岸对于各自的「标准亦做了更迭修改,至此两岸的语言文字不论在字形、语音、词汇、语法四个层面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实际差异。

由上文可知语音规范标准系属同源,然因各种现实条件一分为二,发展出各自的规范标准。致使世界各地的华人机构、社群、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的教学及研究、商业文化交流等均深感困扰,同时在语言沟通上亦容易发生争议。实为众所不乐见之事。终于,在2005年于天津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论会中大陆学者郭熙建议制订两岸汉字读音差异表以逐步弥合两岸语音差异。

(三)两岸语音规范标准差异类型

(1)声母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酵xiao4jiao4

淆yao2xiao2

(2)韵母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酪luo4lao4

崖yai2ya2

(3)声调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硅xi4xi

昔xi2xi

(4)声母、韵母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髂ka4qia4

牦li2mao2

(5)声母、声调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饨dun4tun2

慑zhe2she4

(6)韵母、声调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携xixie2

帧zheng4zhen

(7)声母、韵母、声调皆不同

字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栉jie2zhi4

圾se4ji

(8)具体词不同

此类文字的单字音两岸皆同,但具体词的读音不同。

两岸相同之音台湾读音大陆读音

「车che/ju学富五「车ju学富五「车che

「暴pu4/bao4「暴pu4露「暴bao4露

四、关于文字和词汇

1935年民国政府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是由于宣传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又于次年下令收回。接下来便是八年抗日战争及三年国共内战,这次汉字规范的运动便搁浅了。50年代大陆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又统归纳到《简化字总表》内,让大陆汉字重新走上了规范化的大道。

使用简化字必须多学习的部件举例如下:

1兰兰5戋戋

2乐乐6头头

3专专7卫卫

4农农8质质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书写简体字时需注意与繁体字易混淆的部份对比如下:

繁体字简体字易混淆的字

厅厅斤

敌敌故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简体字与简体字易混淆的部份对比如下:

繁/简体繁/简体简体字

当(当)刍(刍)当/刍

导(导)异(异)导/异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台湾学生学习简体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异同之归纳:

使用简化字必须多学习的部件举例如下:

1兰兰5戋戋

2乐乐6头头

3专专7卫卫

4农农8质质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书写简体字时需注意与繁体字易混淆的部份对比如下:

繁体字简体字易混淆的字

厅庁斤

敌敌故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简体字与简体字易混淆的部份对比如下:

繁/简体繁/简体简体字

当/(当)刍/(刍)当/刍

导/(导)异/(异)导/异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两岸独有之词语

(一)台湾独有之词语

1.因社会环境而独有者

叩应:现场转播的电视或广播节目中,由主持人提供电话号码,让观众实时打电话发表意见的沟通方式。是英文Callin的中译。

槟榔西施:穿着性感服装,在路旁小摊贩卖槟榔的女性。

2.与旧词同形之新词,或由旧词新增的义项,而大陆不用者。

变天:在野党在大选中获得胜利,对于原来的执政党来说,就好比天气变坏了。

站台:在选举活动中,政党重要人物或社会知名人士,替某一候选人上台造势做宣传。

3.方言词汇

头家:老板(老板)

牵手:配偶(较多指女性)

(二)大陆独有之词语

1.因社会环境而独有者

打的:乘搭出租车。

盲流:从农村非法来到城市,没有足够的谋生能力及固定工作的人口。

2.缩略语

人均:每人平均。

汽配:汽车配件。

3.与旧词同形之新词,或由旧词新增的义项,而台湾不用者

紧张:泛指供不应求。如车票很紧张、住房很紧张等。

黑人:在工作或居住的乡镇市中没有户口的人。

两岸可对照之异形词语(大陆/台湾)

工龄/年资过塑/护贝信息/简讯硅谷/矽谷现房/成屋门脸/店面

卫生筷/免洗筷发达国家/已开发国家只读存储器/唯读记忆体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首都:万象/永珍)

(三)两岸不可对照之同形词语1.工读生

大陆泛指:有犯罪行为而未达法律处分条件,但须接受改造教育或职业训练的青少年。

台湾泛指: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临时工作以赚取学费或生活费的学生。

2.高考

大陆泛指:高等学校大学考试。相当于台湾的大学联考

台湾泛指:「高等公务人员考试的简称

3.土豆

大陆泛指:北方对马铃薯(即洋芋)的俗称

台湾泛指:花生的俗称

4.行、列

大陆泛指:在数据组成的矩阵中,水平的集称为行,垂直的称为列。

台湾泛指:在数据组成的矩阵中,水平的集称为列,垂直的称为行。

(参考黄沛荣:课堂资料整理)

(四)从「数量词的使用说明「台语对「台湾国语的影响

量词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类词,要弄清这些量词的来源,就必须追溯到汉字、汉语乃至整个汉文化的特征才行。基本上,量词是从实词的名词及动词和少数形容词发展而来的。有的名词逐渐演变成量词,并且成为专门表示个体的量词。

1.「粒和「颗在汉语和台语中的不同义域

中文的量词「颗比「粒大,在使用上是有分别的。而「粒在台语里泛指「圆的物体,几乎不论大小。所以台湾国语受其影响之后,经常把一颗西瓜说成「一粒西瓜;一颗苹果也可以说「一粒苹果;也会说「一粒米,甚至可以说「一粒头。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一个半小时和「一小时半/「一分钟半和「一个半分钟

在台湾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经常说「一小时半,也会说「一分钟半,可是这两句话,前者是错误的数量词用法,后者的说法却是对的。「量词是用来计算事物和动作单位的一类词,包括名量词和动量词。量词不能独立用作句子成分,只能和数词组成「数量词组,用来修饰「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数词修饰名词时必须加「名量词。

所以,要说「一个半小时才是对的,「一个半是一个「数量词组,是用来修饰名词「小时的。而「一分钟半这种说法是对的,原因在于它本身已是一个前后包超的「数量词组,依语言经济原则,后面的名词可以省略不说。

五、关于句法

从「连续面(Continuum)的方法看台湾国语。

台湾国语受到台语和祖国各省(主要为南方)语言文化影响,有些句法基本上已经定型,有一定的规则,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认为「标准的句法。不过,有一些句法,某些人看来是对的,某些人又觉得不太对。Teng(2001)把台湾国语视为一个「连续面(Continuum),连续面左边的极端是台语,右边的极端是普通话。在连续面上的台湾国语,愈是偏向左边的是「用国语说的台语,也就是句法完全从台语转换得来,这样的国语是在连续面右边的人所不能接受的。愈是在连续面右边的台湾国语,是具台语特点,用法却相当稳定的句法结构。这样的句法有可能出现在台湾人认为标准的台湾国语里。敝人认为,不管台湾国语在这个「连续面上达到任何的「稳定状况,从语言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的角度来看,台湾国语仍是在一个小区域(异地)发展出来的方言。不管是不是语言接触下的干扰或非干扰而形成的一定规律,方言性质是一定存在的,是在一个小区域里的结果,不可能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纵观世界,英文之所以流行于各国之间,也具「世界书同文的效果。当今世界,汉语以成为众所瞩目标语言,未来势必会达到统一的标准规范化,所以全中国各地,无疑的,应该超越方言的范畴,朝向「简体文化统一标准发展。

以下跟据Teng句法资料整理,先针对台湾国语在语言接触下扰的三种型态作介绍:

如果A语言和B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不论A干扰B,还是B干扰A,都可能有三种语法(Grammar)上的干扰情形(Weinreichp.30),假设A干扰了B,我们可见以下三种句法型态:

1.说或写B语言时,使用A的词素。例如:

?啊他昨天为什么没来参加活动?他身体不舒服哦?

(上面一句话说的是国语,但是用了台语的发语词「啊和句末疑问词「哦。)

2.说或写B语言时,使用B的词素,但是用A的语法体系,或因为A没有B的语法体系,所以也忽略了B的语法体系。例如:

?今天他帮忙我照看小孩。(普通话例句为:?他今天帮我照顾小孩。)

B语言里的某个B词素在A语言里有相应的A词素时,B词素的功能照着A的功能而改变(可能增加或减少),也就把A的功能套用在B上。

?我有碰到你的学生哦。(普通话例句:我碰见了你的学生。)

3.补充资料(一):

曹逢甫(1994)归纳出台语(有)的五种常见句法功能:

A存在用法:厝内有人客。家里有客人。

B领属用法:我有三箍银。我有三块钱。

C呈现用法:有人来啊。有人来了。

D存在貌用法:我有买邓教授e册啊。我买了邓教授的书了。

E强调用法:花有红。花够红。

(强调用法)在国语中没有一个对应的结构,(存在貌用法)在国语中可用完成貌标志「了与之对应,表示这个动作的完成或存在,否定时,国语和台语没差别。例如:

?我有买邓教授e册啊。(我买了邓教授的书。)

?我无买赵教授e册。(我没买赵教授的书。)

Teng2001认为,此为「有字在国语里做为一个助动词使用(asanauxiliaryverb)。

最后感谢各位老师一路的支持,也感谢社团对我的帮助,虽然敝人在这里大费周张的总结了以上这些异同之处,但最终目的,是希望文字本身不要有阶级性及政治性,尽可能的不受社会政策影响,共同实现「书同文的目标。在这里敝人谨献卑微之力!

参考书录及文献:

[1]信世昌《现代应用文》ModernChinesecorrespondence台北市:五南,2007.11

[2]信世昌《华语文阅读策略之教程发展与硏究》台北市:师大书苑,2001[民90]

[3]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汉译本,16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

[4]詹伯慧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第1页,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

[5]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89:1,9,10。

[6]郭泰然《中国注音文字的构想与常用汉字两岸字体分歧对照表》,敬老大学校刊编辑委员会,1997年。

[7]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96.台北师大书苑。

[8]黄宣范译,1983.CharlesN.LiandSandraA.Thompson原著,1981,汉语语法(MandarinChinese)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北京商务印书馆。

[10]刁晏斌,《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1998。

[11]谢国平,《语言学概论》,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12]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1986,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3]台湾师范大学邓守信教授课堂资料整理,2001~2003年。

[14]台湾大学黄沛荣教授课堂资料整理,2000~3年。

[15]曹逢甫、郑萦,《谈闽南语「有的五种用法及其间的关系~中国语文研究》,1994,第11期,香港中文大学。

[16]Kubler,CorneliusC.1985.P18/19/85.

[17]Cheng,RobertL.1985.P352./Cheng,RobertL.1981.

[18]Weinreich1974:1.

[19]郑1988:164,1987:70.

[20]维基百科

[21]Yahoo奇摩知识网

小时代台词范文4

关键词:大陆台湾英译汉对比四字格

一、引言

汉语四字格历史源远流长,对它的使用可追溯到上古《诗经》以及其他浩如烟海的文献。近代对汉语四字格的定义众说纷纭。四字格主要包括四字成语、四字叠音词、四字熟语和所有临时组合而具有类似四字成语修辞功能的四字短语,但不包括某些偶然形成的四音节语言片断。

现代汉语中,四字格已经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达形式,在各种文本中广为使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汉语四字格的研究逐渐兴起。当前的研究从内容上看,学者们一方面从汉语四字格内部着手,分析其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特点,如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徐国庆《试谈四字格的语用差别》等。另一方面,多探讨英译汉文本中四字格翻译的技巧,如吴建伟《汉语四字格与英汉翻译》和于海飞《浅谈英译汉过程中的四字格现象》等。然而,台湾和大陆两岸译本中对于四字格的讨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从研究方法上看,基本为静态描述,运用单一的语言学知识分析四字格特点,很少涉及有关语言文化或社会心理层面的分析。并且,对数据材料的处理,大多是定性研究,定量分析的方法运用较少。本文以小说《The Great Gatsby》在台湾与大陆较权威的4个译本为例,运用对比语言学及其相关理论,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两岸译本中的四字格。

二、四字格翻译的特点

为使统计结果真实可靠,笔者在人工统计的基础上,采用concordance3.0等文本分析软件,对四个译本中的四字格进行了定量统计,同时删去了数字和专有名词这两类非四字格(其他非四字格特点不鲜明且余量甚微)。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台湾和大陆翻译《The Great Gatsby》在四字格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四字格语汇特点――台湾多,大陆少

表一:四字格总数与比重

地区 大陆 台湾

译者 巫宁坤 姚乃强 乔治高 黄淑慎

四字格数 367 267 829 597

占总文本比重 1.561 % 1.086 % 3.636 % 2.389 %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四字格数目或是所占比重方面,台湾译本对四字格的使用总体上远多于大陆。比较乔、姚译本,可以发现台湾译本的四字格使用大致是大陆译本的三倍还多。即使是相对差距最小的巫、黄译本之间对四字格的使用,台湾也大约是大陆的两倍。

由于四字格种类繁多,不便一一比较,故选择重叠四字格为例,进一步分析。重叠四字格指的是内部有相同的字词组成的表示语气更为强烈的四字重叠词。它的主要形式有:AABB式、AABC式、ABAC式、ABAB式等。

表二:重叠四字格数目

地区 重叠

四字格 AABB AABC ABAC ABCB ABCC ABAB

大陆 巫宁坤 79 28 35 2 11 1

姚乃强 64 29 26 2 11 0

台湾 乔治高 102 57 124 8 27 31

黄淑慎 45 62 69 7 18 3

由表二看出,重叠四字格在台湾译本中的使用数目整体远大于大陆译本。除了AABB式大陆运用得较多,其他形式重叠四字格的使用大陆译本均少于台湾课本。另外,ABAB式四字格常现于台湾译本,而大陆译本中基本没有使用。

为了更好地解释两岸译本重叠四字格的特点,我们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翻译片段。

1.AABB式

原文:I don’t understand why you won’t come out frankly and tell me what you want.

巫译: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可以坦率地讲出来,让我知道你要什么。

姚译:我不懂你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告诉我你要的是什么。

乔译:我不懂你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你要什么。

黄译:我不懂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痛痛快快告诉我。

原文中的“frankly”,大陆姚译选择改变词性,把副词译为动词。其他三位则保留了副词词性,但翻译有所不同:台湾译文都用了AABB式重叠四字格,而大陆译文没有使用。考虑到原文语境中说话人不愉快甚至略微愤怒的态度,AABB式重叠四字格能更好地表现情感。

2. AABC式

原文:She convinced herself of it, and cried into her handkerchief, as if the very suggestion was more than she could endure.

巫译:她说得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姚译:她说得让人心服口服,连她自己也深信不疑……

乔译:她这样振振有词把自己都说服了……

黄译 :她似乎被自己的振振有词说服了……

尽管都使用了四字格,大陆译本用了“信以为真”和“心服口服”。而台湾译本中使用“振振有词”。由于原文中“convinced herself of it”并无其他的修饰语,两岸对文本的归化各有千秋。

3.ABAC式

原文:Cried myrtle incredulously.

巫译:茉特尔不相信地喊道。

姚译:梅特尔难以置信地叫起来。

乔译:梅朵好像蒙了不白之冤一样大喊大叫。

这里再一次体现了台湾译本的归化与大陆译本较为直译的特点。“incredulously”直接翻译为“不相信”或“难以置信”完全正确。而乔治高通过加工,将其翻译为“像蒙了不白之冤一样大喊大叫”。“不白之冤”有鲜明的中国文化色彩,“大喊大叫”相较于“喊叫”更传神地表现出说话者的性格特点。

4.ABAB式

前文已经指出,ABAB式四字格基本仅出现于台湾译本。具体而言,ABAB式四字格可分为以下几类:

(1)量词性四字格

原文:The lights grow brighter as the earth lurched away from the sun.

巫译:大地蹒跚着离开太阳。

姚译:大地踉踉跄跄离开阳光。

乔译:大地一步一步踉跄地离开太阳。

ABAB式在台湾译文中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作量词,用“一步一步”形容太阳落山,更为具体可感。类似的用法如“一页一页”、“一排一排”、“一盘一盘”、“一件一件”等,在台湾的译本中随处可见。

(2)做定语、状语的四字格

原文:Only as an endless drill of police.

巫译:只记得一批又一批的警察。

姚译:中有川流不息的警察。

乔译:没有别的只有一批一批的警察。

台湾译本将ABAB式四字格作定语修饰“警察”,类似的用法还有“映出一丝一丝的亮光”等。

同时,ABAB式重叠四字格还可作状语。如,乔治高的译本中“上百所住宅一所一所蹲在这个小镇”、“川流不息的车辆一闪一闪的发光”。

值得注意的是,ABAB式四字格定语和状语功能的实现,常要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而台湾译文中不区分“的”和“地”,一律用作“的”。如上所示“一批一批的警察”和“一闪一闪的发光”。

(3)动词口语化和拟声词

原文:They accepted Tom and me,making only a polite pleasant effort to entertain or to be entertained.

巫译:应酬汤姆和我,只不过是客客气气地尽力款待客人或者接受款待。

姚译:不时跟我们礼貌和友好地应酬几句,彼此应酬和被应酬。

乔译:敷衍敷衍汤姆和我,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应酬应酬。

此句中的“entertain”译为“款待”或“应酬”皆可。比较之下,乔治高将两个动词“accepted”和“entertain”翻译为ABAB式四字格。通过对动词的重叠,增强了文本的口语化色彩。

ABAB式重叠四字词作拟声词时,大陆翻译文本也有所运用。通过定量分析得出,《The Great Gatsby》的四个译本常见用词有“嘎吱嘎吱”、“滴答滴答”、“咕噜咕噜”等。

综上所述,英译汉译本中,大陆多为直译和异化,语言直白,四字格使用较少;而台湾多用归化的手法,大量运用四字格,使文本具有汉语特色,更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二)语法和语用特点

在语法和语用上,两岸四字格翻译存在许多异同之处。相同点有:四字格作定语、状语、宾语和谓语等。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四字格内部具体用词差异

(1)类似含义,内部语素排列顺序不同

如乔译中的“乱杂无章”在大陆多为“杂乱无章”。黄译“用字遣词”在大陆现代汉语中多使用“遣词用字”。

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台湾译本中有此特点的四字格还有 “蜚长流短”(大陆为“蜚短流长”)、“难分难舍”(大陆为“难舍难分”)等。

(2)类似含义,内部用词不同

在《The Great Gatsby》中,乔译的“狐群狗党”在大陆文本中多为“狐朋狗党”。黄译的“难以启口”,在现代大陆汉语中多用作“难以启齿”。 此类四字格还有:“满天箕斗”(大陆为“满天星斗”)、“妙想天开”(大陆为“异想天开”)、“胡说乱道”(大陆为“胡说八道”)、“街头巷角”(大陆为“街头巷尾”)、“ 似隐若现”(大陆为“若隐若现”)、“鼻青眼肿”(大陆为“鼻青脸肿”)等。

(3)台湾常用,大陆不常用

此类语汇研究已十分广泛深入,四字格语汇翻译也呈现出类似特点。例如:

1)乔译:人的行为,有基于磐石,有出淤泥沼。

巫译:人的行为可能建立在坚固的岩石上,也可以建立在潮湿的沼泽之中。

姚译:人的行为可以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也可以建立在潮湿的沼泽上。

2)乔译:一位旷世无匹的佳人。

巫译:一位世上少有的令人惊异不止的佳人。

姚译:一位千载难遇的、沉鱼落雁的佳人。

例1)湾的译本较为古语化,而大陆译本都为直译。例2)台湾和大陆都选用四字格形容佳人的美。但乔治高的“旷世无匹”在大陆基本不使用,且“无匹”(没有可以匹敌的)带有缩略的语法现象。

《The Great Gatsby》的台湾译本内,还有“乌有之乡”、“小差白党、”“暗自纳罕”、“乡壁虚造”等四字格,大陆现代汉语中基本已不使用。

综合以上用词内部的差异发现,台湾翻译中的四字格内部多用倒装或带有缩略用法,且有明显古语化倾向。

2.名词性四字格活用

台湾译本中常出现本应为名词性的四字格活用作动词的情况。如:黄淑慎的译本“开始长篇大论起来”,本应为名词性的四字格“长篇大论”在这里有了动词的特性。类似的表达,在大陆译本中很少使用。

三、原因与启示

(一)原因

大陆与台湾英译汉四字格的差异,只是两岸语言文字差异中的一角。至于两地语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1.政治原因

1949年后,大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次政治运动和语言文字规范与改革使得大陆语言“焕然一新”。主要体现为:

(1)大量旧词消失。随着政策的推行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旧词退出历史舞台,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部分古语化四字词。

(2)反映社会主义及其特殊的历史进程的词汇产生。尤其在一些影响很大的运动中应运而生了丰富的新兴词汇(如:、、改革开放等)。

相较之,台湾的社会体系改变并不十分巨大,许多旧的社会制度得以沿袭。加之众多学者较早提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许多旧有事物,继承了许多四字格。

2.经济原因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经济,而台湾推行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的经济模式势必造成社会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台湾是典型的快节奏社会,作为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语言文字必然与之相适应,由此形成了台湾语言多缩略简约的特点。

3.地缘原因

台湾的岛屿特性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是一种地方特色鲜明的方言。与大陆的长时隔绝也加剧了两岸的语言差异。

4.社会文化和民众水平

台湾地区的社会文化水平和群众受教育水平整体较高,加之较早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护传承,使得两岸语言产生一定差异。

5.社会多元化

台湾社会的多元和民众思想的开放自然形成了语言的多元性与灵活性。这在台湾四字格活用的特点上有所反映。

除以上主要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原因,如:两地社会构成的差异、外来文化的影响和社会心理因素等。

(二)启示

尽管大陆与台湾在语言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陆的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增多。在语言文化层面上的表现,包括四字格在内两岸词语的相互渗透,两岸语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小。

祖国的早日统一是两岸同胞长期以来共同的心声,更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趋势。在比较两岸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发现不同点,更要探索并发扬中华民族的同源性。无论两岸语言有何不同,都是在大中华、大汉语的背景下的演变发展。对于台湾和大字格翻译以及其他方面语言的比较,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两岸语言文化交流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大陆与台湾英译汉翻译在四字格运用上,主要特点有(1)语汇上,台湾总体多于大陆。(2)语法和语用上,四字格内部具体用词有所不同,且台湾译本中四字格活用作谓语的情况远多于大陆。两岸翻译语言上的差异,主要有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地缘三方面原因。随着两岸交流的加强以及祖国统一的最终实现,相信两岸语言的融汇与发展会有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美]费滋杰罗(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著,乔治高译.大亨小传[M].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2][美]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著,黄淑慎译.大亨小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美]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著,姚乃强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美]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5]李晓.《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对比研究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2).

[6]王艳芬.《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

[7]覃丽,李冀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译本之比较分析――基于“信、达、雅”的翻译原则[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2).

[8]蒋有经.海峡两岸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原因[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9]李平.当代海峡两岸词语差异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

[10]朱永锴.台湾小说语言析异[J].华文文学,1988,(7).

[11]严奉强.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词汇的比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7).

[12]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1994,(11).

[13]刘振前,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14]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

[15]张明权.汉语四字格与译者风格实证研究――以《简・爱》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11).

小时代台词范文5

[关键词] 冯小刚;喜剧电影;台词风格

每个剧本所要表达的主题都是不一样的,而电影人物台词也都存在自己独特的风格艺术,其属于特别的语言形式,也是和自然语言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人工语言,属于高度艺术化、规范化的口语形式。若概括冯氏喜剧人物的台词风格,则只需以“俗”与“活”两个字使可全面阐述。所谓“俗”,这种风格一般都是人物台词通俗化、平民化、生活化;所谓“活”,这种风格一般都是人物台词调侃化、趣味化、创新化。需要注意的是,此种“俗”与“活”的风格特征融合在冯氏喜剧电影中并非生搬硬套地嵌入,其主要是以遵循影片主流风格为基础,参照故事的表达主题、人物性格、对白背景等重点元素设计,把电影中人物的台词淳朴、机智、俚俗灵活地显现出来。现从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两大方面对冯小刚的喜剧人物台词详细分析。

一、机智有趣的台词风格

机智的言词能够保证语言体现出灵活、诙谐的状态,这是电影作品发挥出喜剧效果的主要因素。笑料对于喜剧电影则是主要命脉,而幽默的发生则往往源自于语言材料运用方式的巧妙而若是对语言编织残留了过多的痕迹,则难以发挥出理想的发笑效果,观众也难以体会到电影的喜剧性。这些都说明了必须要把语言的机敏、灵活等特点完全显现出来才能让观众发自内心地笑出来,最好是在看完电影后还能在回顾中发笑一番,这才是喜剧电影的成功之处。机智的特点主要集中于人物台词语言材料使用的巧妙,以及对言语信息的补充或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在冯氏喜剧电影中,其一贯都把台词当成其喜剧的主要“看点”,也是渲染出喜剧效果的主要因素。作品中的台词有时机智,有时诙谐,有时奇妙,有时灵动,偶尔会渗透着讽刺和调侃意味,运用自身独特的技巧从各个方面来呈现出当代社会人群的生活百态,特别是北京市民们的机智诙谐化的语言风格。例如,电影《甲方乙方》中,葛优饰演的姚远看中由刘蓓扮演的周北艳,想对她表达爱意,却又怕被周北艳拒绝,而姚远则灵机一动将“求婚”戏说为“救个急”,而结果当周北艳拒绝姚远之后,其为了不丢失自己的面子,而巧妙地将“结婚”的理由改为了“房子”而并不是爱上周北艳。十分简单的话语,却将现代社会中的求婚过程变得极为平淡,其体现出来的诙谐、幽默往往会给观众看之一笑,不由自主地被影片吸引。

二、淳朴大众的台词风格

雅俗共赏在电影作品中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元素,而导演们要发挥出雅俗共赏的效果,其重点创作方式则是运用人物台词。而台词的内容必须要与现实生活相近,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听完之后很快理解其含义。且台词还具备深刻的思想韵味,带给观众们无穷的回味空间。与其他导演的喜剧相比,冯氏喜剧则更注重于用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呈现出人生中不同的哲学智慧。经过对大量的资料分析后得出,冯氏喜剧电影人物台词淳朴生活化风格的形成,其多数是采取了大量的口语显现形式,且采取了特殊性的语句融合。

口语运用的最大特征则是口语词运用普遍,且句式短、常跳脱,言语表达中的口气随和、语言亲密。电影属于大众化的娱乐范畴,由于观看电影的人们在文化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若使用高级语言表达电影主题则效果甚差,而口语化的人物台词则使得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这种言语会带给观众浓浓的兴趣,在广大群众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冯小刚回忆自己的导演生涯也说:“我是一个市民导演,我所拍的影片就是服务于人民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观看冯氏喜剧时,电影人物台词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中的趣事。不仅仅只有这些,电影中配合使用方言也成了人物台词生活化的主要参考指标。从早期《甲方乙方》中的“活一结实”的北京方言,到中期《手机》的四川口音(张国立),以及最近的《天下无贼》的河北、陕西、东北等各个方言的结合,都能够把不同的人物特点显现出来,给故事带来了浓厚的生活之感,且这也是间接参与整个幽默情境的建构的方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则是一种独特而别致的审美韵味。

三、灵活善变的台词风格

从现代社会实际过程看,一个成功的电影作品必须要具备新颖性的词语和说法才能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而只有对普通表达的反叛才会让语言素材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光彩。在冯氏喜剧中,人物台词的灵活创造性使得影片播放中表现出了极为新颖的气息,增加了时代感,让语言材料潜在的言语作用充分发挥。而这类形式的“求新求奇、灵活善变”等组合的结构对冯氏喜剧电影人物台词而言更是经常出现的。其多数是利用对已有语言材料的调整、编制、创作等发挥出喜剧作用。如《甲方乙方》中尤老板与“好梦一日游”公司签订合同时,其内容为:“(甲方)尤万诚先生;(乙方)好梦一日游(简称梦游)……”将“好梦一日游”简化为“梦游”,这个词语就是创作者想象出来的“新点子”,若从语法上讲并非正规表达,其语义上也十分模糊,但喜剧电影需要的则是这类极为新颖的方式,打破常规求创新的台词,其为观众创造的喜剧效果是出乎意料的,能够带给人无穷的幽默效果。此外,冯小刚在其作品《手机》中也采取了相似的台词方式,如严守一将“胡说八道”简化成“胡语”,虽语法不正常,但听上去颇有几分“笑”果。

除了以上作品外,《大腕》中同样存在了相接近的台词方式,经过相关的对比调整后出现了新的词语,给观众带来的喜剧感觉效果较好。具体有:“搜狐搜狗”“报喜鸟报丧鸟”“博士伦硕士伦”“可口可乐可笑可乐”等,这些都是创作新颖的台词,能够让大家对某些名牌有所回忆,还可让本属于沉重的葬礼具备了不同的喜剧色彩。需要注意的是,冯氏喜剧的创新手法并非仅仅体现于人物台词的语法、语义方面,且在语体风格、人物情感、外在形象等多种元素里都出现了“突破”常规的方式,如《天下无贼》黎叔的台词“这次出来,一是锻炼队伍,二是考察新人”“有组织,无纪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等,从而将革命斗争时的经典语录转换为电影台词,这类表达方式词汇新颖,最终获得的喜剧效果可想而知。

四、段子相声的台词风格

讲段子最早起源于相声语言,在电影作品中积极运用相声语言也是现代电影艺术中的一大突破。电影里的段子和我们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其主要都是源于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笑话。讲段子的惟一目标则是让听众笑出来,无论其用什么来打镲均并非真实,而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取乐于人。据人们熟知最为有名的段子通常包括荤段子以及政治段子,这些都能够让人们发出笑声。而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段子,只要观众听了之后反应热烈,都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娱乐素材。

冯小刚也曾强调:“我是一个玩心比较重的导演,在拍戏时常常满怀着游戏的感觉,这对于我是一种极大的快乐,相信观众看了也会带来效果。”因而,在电影创作时,冯小刚常常会和编剧协商,从而将诸多生活中的笑料融合到电影里,这样既能够符合生活实际,也能够达到良好的喜剧效果,让观众看了之后有很多娱乐感受。从他的电影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冯小刚在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可之后,对于影片创作有了更多的新意,而最大的法宝之一则是“讲段子”,很多电影都呈现出了这种喜剧变化。如《甲方乙方》里“打死我也不说”的段子,《不见不散》里刘元说的“改造青藏高原”的段子,《没完没了》里阮大伟的“鸡下蛋”的段子,《手机》里沈雪讲的“练胸大肌”的段子,《非诚勿扰》里秦奋讲的“解决人类分歧”的段子,等等,这些都源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总结的经典故事,作为影片的元素可以让整个喜剧情感变得更加深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艺术效果。

五、俗语趣味的台词风格

冯氏喜剧创作中常常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俚俗言语运用于电影里,这样可以保证台词的“新鲜感”,使之接近俗白却又不失强烈的欣赏性。俚俗趣味化在冯氏喜剧里体现出来的台词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与百姓同乐。将一些源自于老百姓生活中的“耍贫”“讲段子”等言语词汇集中起来,给电影增加更多的色彩。冯小刚擅长运用市井老百姓的语言添加幽默,而“京油子”式的耍贫充分体现于其作品。如《不见不散》中的刘元说:“《北京人在纽约》那部片子就是他们拍的。那就更得帮他们了,本来他们智商就低,再不选点好看的景,不是更过不去了吗!回头片子全世界都放,丢谁的人?还是丢咱们中国人的脸,是不是?”这些大幅度的台词纯属“耍贫”,把拍戏与民族尊严联合,创造的效果不同一般。

其次,生活言语。主要运用的则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俚语、俗语。俚语、俗语主要是由百姓在生活中积累而来的语言成品,是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心声,也能把老百姓的生活志趣充分显现出来,若恰到好处地引用则能够加强人物台词的趣味性以及幽默感。如《不见不散》里李清嘲笑刘元时说:“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等言语,这些都是来源于民间俚语、俗语的运用,而这类台词都是在市民阶层中慢慢收集到的,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给观众带来了无比的亲切之感。

六、结 语

冯氏喜剧创作的成功是靠多个元素构成的,但其对人物台词的用心良苦却是很关键的喜剧因素。科学运用来自老百姓们的生活言语,将其为电影台词,不仅大方得体、无失优雅,还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笑感,这才是电影艺术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黎运汉.1949年以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2002(01).

[2] 韦华.讲段子――冯小刚电影的喜剧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3] 段吉方.沉重的屏幕体验――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审美文化指向[J].社会科学,2001(03).

小时代台词范文6

温州鼓词是起源于南宋的地方曲种。它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富有韵味的唱腔、别具一格的伴奏乐器(主要是牛筋琴和鼓板),成为流行于浙南闽北地区的最大曲艺种类。陆游此诗中描述的就是当时江南农村演出鼓词的盛况,其中的蔡中郎(蔡邕)则是南戏鼻祖高则诚《琵琶记》中的一个主角。

在温州鼓词300多年的演绎过程中,民间曾涌现出众多的鼓词名家。他们在表演上,有的重唱,有的重表白,有的擅抒情,有的擅叙事,有的擅伴奏,文武粗细,异彩纷呈。他们延续着鼓词的香火,传承着地域文化的精髓。而温州鼓词的代表性传承人阮世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出 场

2012年初秋的一个午后,当笔者在后垟河畔的曲艺宿舍里见到已经84岁的阮世池先生时,老人刚刚出医院不久。岁月的历练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言谈间他的表情依旧那么丰富,兴起时还时不时地插哼上几句鼓词。谈及70多年前他与鼓词的结缘,老人却戏称纯属巧合。

1929年9月,阮世池出生于瑞安城关大校场的一个贫苦家庭。他在城南小学念了4年书后辍学,为替人加工雨伞骨架的父亲做帮手。11岁那年,其父受朋友之托,邀到瑞安陶山鼓词名师王启凡去玉环岛演唱,适遇台风登陆温州,王启凡在阮家逗留三天,见少年阮世池天生嗓子好、头脑机灵,便收为徒弟。阮世池从此开始了他的鼓词人生。几年后,王启凡去世,阮世池又先后拜陈宝生、阿奴、戴锡贵等人为师学鼓词。

过去的鼓词教学没有词本,都是“白口学”,即老师念一句,学生跟一句,所以直到半年以后,阮世池才学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鼓词《蟠龙镯》,时长3个小时。12岁那年,阮世池开始在瑞安南门的仙岩头演唱,赚到了第一笔钱—一块银元。13岁时,温州小南门伯文词场的伙计开始请他出场。由于他还是个孩子,词场打出的广告就是“瑞安小朋友演唱”。这是阮世池首次正式上词场演唱温州鼓词。第一天“唱词”,台下上座率只有七八成听众;但到了第二天,整个词场爆满;到第三天,连走廊、门边都有人站着听,人们称之为“词童”“神童”!那时候,温州共有18家词场,都争着请“瑞安小朋友”去唱鼓词。从此,他开始名噪鹿城。

施 展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不断培养扶持民间曲艺,阮世池的艺术才华从此得到充分施展。

在浙南民间,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管华山的琴、阮世池的音。”这说明当时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对他的喜爱。阮世池唱鼓词,音、神、形俱备;生、旦、净、末、丑角色俱全,让听者阅尽人间的世情百态。他在演唱中模拟的各种声响,使人时而置身于月黑风高之际,时而又闻莺歌燕语。他唱悲情词凄美婉约,有逐云的悲哀、有含辛茹苦的辛酸。他唱团圆词充满喜悦,有功成名就、佳偶天成的皆大欢喜。

这一时期,阮世池除了对演唱内容进行紧扣时展主题的创新外,还善于运用“拿来主义”,对传统唱腔进行革新。在他的独特唱腔中,人们可以发现评弹、瓯剧、越剧、乱弹、京剧、昆曲等其他曲种唱腔的痕迹。他演唱的特色是:善于吸收民间俗语及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字准,吐字清,道白通俗,唱腔婉约妩媚,尤以刻画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妇村姑见长,形成了纤细华美的风格,被业界称为“阮派”。

然而,阮世池对温州鼓词的种种革新,在当时也曾遇到不少阻力。鼓词有“盲词”之称,过去“唱词者”大多为底层的盲人,不讲究脸部表情和手的动作,即使明目艺人也得闭眼演唱,否则就是不庄重。阮世池一改呆板的坐唱传统,演唱时随着情节的展延、人物性格的变化,辅以恰如其分的表情和动作,使单档(一人多角)的鼓词达到声情并茂、紧扣听众心弦的效果。他的创新一开始有人反对,他们说,我是来听你唱词的,不是来看你演戏的。后来,听众逐渐习惯了,喜欢了。如今,鼓词艺人上台演唱个个都神采飞扬。

在鼓词腔调上的改革,阮世池虚心地听取听众意见,经过反复琢磨和舞台实践,采取以鼓词基调为主,把吸取过来的曲调通过融合、变奏,使之既有发展创新,即根据情节和人物性格需要,离开基调跳出去,又做到一放一收自然流畅、浑然一体。他同时又吸收民间格言、谚语、噱头、警句等等来充实自己,并恰如其分地加以发挥。这样,大大提升了鼓词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感染力。

记 忆

阮世池至今清晰地记得,1951年瑞安县人民广播站和1952年温州人民广播电台开播的第一天,邀请他到现场唱播的情景。他记忆中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演出是1958年夏间,在飞云江阁巷围垦工地现场,有2万名工地建设者和近万名群众通过六个扩音喇叭听他唱鼓词。1958年秋,他随文化部组织的“优秀巡演团”到福建前线慰问部队官兵演出,则是他第一次创作并以普通话演唱鼓词。

阮世池获得过不少荣誉。1952年,他演唱的鼓词《王贵与李香香》在浙江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荣获优秀奖;1956年,他创作并演唱的鼓词《秋香爱社》获省第一届曲艺汇演一等奖。

最令阮世池难忘的是1958年,他作为青年曲艺家代表进京参加全国首届曲艺汇演,受到总理接见的情景。他说,受接见是他今生最刻骨铭心的一件大喜事:那天他演唱的是反映水库工程建设的《不靠天》。他注意到观众席的第3排当中坐着的就是!来听温州鼓词,这让阮世池非常激动。谢幕后,还上台与他亲切握手。老人对与对话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他问我:‘你是哪儿人?’我说:‘我是浙江人。’‘哦,是老乡。’他点点头说:‘好好学习!’我说:‘谢谢,谢谢!’”

传 承

20世纪80年代,鼓词在影视和流行歌曲等新兴文化娱乐品种与形式的冲击下,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阮世池带领弟子迈进了演播室,在录音机、摄像机前演唱,制作成精美的磁带、VCD、DVD。如今,在温州、台州、丽水城乡的一些大街小巷,或在远隔重洋的海外温州人作坊里,那袅袅乡音依旧时常萦绕人们耳边。阮世池说,只要有人喜欢听,就会有人唱。他坚信温州鼓词不会衰亡。近几年,他欣慰地看到,很多新瑞安人竟然也很喜欢听鼓词,一边看字幕,一边听,一边学着哼哼唱唱。这也许就是温州鼓词的影响力和魅力吧。

虽然早在20年前,阮世池老人就已退休在家,但如果遇上重大庆典活动,他还是会登台献演。在2012年秋冬时日,他还出席“浙江省第六届曲艺新作大赛暨群星奖选拔赛”,演唱自己创作的鼓词《五官的奥秘》,并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