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范例6篇

射频消融术范文1

1房扑的诊断要点

1.1部分有器质性心脏病、低血钾或心脏手术等原因,如患者无病因可寻,称特发性房扑。

1.2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一般有心慌、胸闷、气急、乏力;有的心室率甚快者可伴心衰、心绞痛、昏厥、休克等;如心室率在正常范围可无症状。

1.3体征:心率多有增快,房扑节律多整齐,少数因呈不规则比例下传时则不齐。

1.4电图:P波消失。房扑有扑动波(F波),形态、间距与振幅一致,频率250~350次/min,房室传导多呈2:1或4:1规则下传,故R-R整齐,QRS形态也与窦性相同,少数呈不同比例下传则R-R不齐,心室率取决于其房室传导比例,多数增快。

2房扑的类型和发生机制

心内膜激动标测和刺激技术研究表明,房扑发作时存在着兴奋裂隙和拖带现象,从而确定房扑发生的病理机制为累及大块心房肌组织的大折返环,这一大折返环通常位于右心房。折返环的关键组成部分亦即缓慢传导区,常常位于右心房的峡部,介于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之间的三角区域,又称Cohn三角。很少情况下,折返环的构成围绕心肌瘢痕组织或外科手术切口,或局限于左心房内。

根据折返环路的解剖位置,可分为典型房扑和非典型房扑两类。前者的折返环位于右心房,依照激动的传导方向又分为Ⅰ型房扑(激动的传导方向为逆钟向)和Ⅱ型房扑(激动的传导方向为顺钟向)。前者的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心房扑动波向下,V1导联心房扑动波向上;后者恰恰与之相反,Ⅱ、Ⅲ、AVF导联心房扑动波向上,V1导联心房扑动波向下。非典型房扑的折返环位于右心房外的解剖或功能障碍区,通常无固定的折返环路,非典型房扑根据房扑的折返环所在部位又可分为右房复合环折返房扑、右房游离壁折返房扑、左房房扑、间隔部房扑、冠状窦参与折返的房扑等[1]。

3房扑的常规射频导管消融

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扑的成功率达90%,复发率5~15%,并发症少,所以,射频导管消融术已成为治疗发复发作的症状性房扑的最好方法。

房扑发生病理生理和解剖机制的阐明是导管消融的基础。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扑已成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且不易复发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右心房峡部成为房扑大折返环的一部分时。消融后峡部出现双向传导阻滞是消融成功的可靠标志。但房扑的划线消融一般耗时较长,消融成功后有时会出现心肌酶短暂升高,甚至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下移,不需要特殊处理。常规射频消融术I、II型心房扑动均适用,房扑的消融有以下两种方法。

3.1解剖定位法:70年代初开始尝试消融后峡部根治I型房扑,发现以房扑终止后不能诱发作为治疗终点的远期复发率较高。1996年Cauchemez等提出以后峡部双向阻滞作为消融终点,远期复发率明显降低。根据解剖标志,将消融部位分为3区:1区为三尖瓣隔瓣心房侧到下腔静脉开口的线性区域;2区为三尖瓣隔瓣到冠状窦口之间的线性区域;3区为从冠状窦口到下腔静脉开口的区域。一般首先消融1区,从三尖瓣隔瓣心房侧开始,试消融功率10~30W,时间30~60s,逐步后撤导管,每次移动3~5mm,直至下腔静脉开口,消融时房扑终止(排除房早终止可能)且缓慢传导区出现双向阻滞为消融有效指标。若1区消融不成功,依次消融2区和3区。l区、2区和3区消融的成功率分别为70%、40%和10%。

3.2局部电位法:用消融导管在冠状窦口区仔细标测,寻找最早的心房激动点,以A波较体表心电图的A波提前20~50ms为理想靶点。然后,在此处用消融远端电极进行起搏拖带,测定S-P间期,若S-P问期<40ms,提示消融电极位于缓慢传导区的出口,为理想消融靶点,消融时试放电10~20s,如有效,继续放电至90s,巩固放电60s左右。成功消融终点为各种心房刺激(包括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均不能诱发房扑且缓慢传导区呈双向阻滞。国内卢才义、马长生等[2]比较在心房扑动(房扑)发作时、冠状静脉窦口(冠状窦口)起搏和窦性心律3种情况下对Ⅰ型房扑进行导管消融治疗的优缺点。认为选用房扑终止判断消融效果的特异性差,本组病例房扑组消融终止房扑后无1例达到后峡部双向阻滞,需在冠状窦口起搏下继续消融。窦性心律下消融没有判断即刻疗效的指标,需经常检查后峡部传导情况,操作时间和消融次数明显增加。在冠状窦口起搏下消融可克服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操作和X线曝光时间缩短,放电次数减少而远期疗效相同,可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4房扑合并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Kongsgaard等[3]认为,对既有房扑又有房颤的病人,施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终止房扑后,部分房颤得以根治;即使仍有房颤发作的患者,其心室率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也容易控制;部分患者于射频导管消融术终止房扑后,用药物易于较射频导管消融术前转复房颤[3]。

5其他消融方法

5.1心腔内超声指导房扑消融:心腔内超声可很容易地观察到作为 RFCA消融定位标志的右房 5个部位: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的嵴部;下腔静脉与有心房交界处及尤氏瓣;右心耳底部;卵圆窝;冠状窦口。而且, RFCA的大头电极导管顶端因是金属易被 IE识别,从而可以引导大头电极导管的精确定位,减少 X线曝光时间,提高成功率和减少损伤范围。研究证明[4]当下腔静脉的尤氏瓣长度完全覆盖冠状窦口时(占60%的病例),仅放电消融三尖瓣环至冠状窦口的一条线即可,如尤氏瓣长度尚不能完全覆盖冠状窦口时,放电消融尚需进一步到下腔静脉才能终止房扑发作。国外目前已有应用该技术于I型房扑进行消融的报道,初步结果令人满意[5]。

5.2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系统指导房扑消融: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是通过非接触式球囊状电极导管在心腔内记录心内电位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新构建的三维心内等电位标测图,能够直观的显示出心腔内心律失常的起源点和心脏激动顺序。在进行心腔内三维系统构建时,应注意球囊电极导管在心腔内的稳定性以及与所预测的心律失常起源部位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远(<3cm最佳 ),以保证标测的准确度,这也是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系统不适于房室旁路消融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系统可完整地标测到房扑的折返激动环,直观地显示折返环传导最窄和最缓慢的部位,还可以三维显示消融线路与希氏束及冠状窦口的关系,运用该系统消融房扑可明显降低房室阻滞等并发症,并可确定峡部线性消融后双向阻滞是否有残余传导[6]。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有应用该技术指导房扑成功消融的报道[7、8],国内姚焰,张奎俊等人报道应用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技术治疗I型房扑成功[9]。

5.3CARTO技术:应用CARTO技术,通过仔细分析三维重建后指导房扑的射频消融能够缩短X线曝光时间和曝光量,不适为治疗房扑的实用的方法之一[10]。根据CARTO技术,通过仔细分析三维重建后的电激动图、传导图和电压图上显示的折返环关键峡部(传导速度慢),设置最短消融径线,逐点进行线性消融。尤其对于非峡部依赖性房扑,从电解剖图上能够显示房扑折返环的激动方向,关键慢传导部位和宽度、确定传导的关键部位,以确定消融部位,保证线性消融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达到提高消融成功率的目的。国内吴书林等应用CARTO技术标测指导射拼消融治疗非峡部依赖性房扑,初步结果较为满意[11]。

参考文献

[1]杨延宗,夏云龙.关于心房扑动分类的建议.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4):281-283.

[2]卢才义,马长生,魏璇,等.导管射频消融Ⅰ型心房扑动的方法 学评价.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4(3),233-234 (论著摘要).

[3]Kongsgaard E,Aass H.Management of atrial flutter,Curr Cardiol Rep.2000,2(4):314-21.

[4]Olgin JE, Kalman JM, Chin M, et al.Electr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long, linear atrial lesions placed under intracardiac ultrasound guidance.Circulation , 1998;96:2715-21.

[5]Chan R C,Johnson S B,Seward J B,et al.Initial experience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docardial catheter manipulation guided by intracardiac ultrasound visualization.JACC, 1995(suppl):41A.

[6]Schumacher B,Jung W,Lewalter T,et al.Verification of linear lesions using a noncontact multielectrode array catheter versus conventional contact mapping techniques.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1999,10:791-799.

[7]Schreieck J, Ndrepepa G, Zrenner B,et 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cardiac arrhythmia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real-time position management and mapping system.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02 ;25(12):1699-707.

[8]Leonelli FM, Tomassoni G, Richey M,et al. Usefulness of three-dimensional non-fluoroscopic mapping in the ablation of typical atrial flutter. Ital Heart J. 2002 ;3(6):360-5.

[9]姚焰,张奎俊,张澍,等.心内非接触式导管标测指导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2):250-254.

射频消融术范文2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子宫肌瘤;B超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妇女发病率高达20%。治疗通常采用随访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射频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微创物理热疗技术,方法简单,效果独特,易被患者接受,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对要求保留子宫和生殖功能子宫肌瘤的治疗[1]。我院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291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至至2008年3月本院门诊对象,选择无严重心肺疾患的子宫肌瘤患者(宫颈肌瘤、黏膜下肌瘤,子宫壁间肌瘤)291例,年龄27~56岁。其中宫颈肌瘤 12例,黏膜下肌瘤103例,壁间肌瘤176例,肌瘤直径≤5 cm。

1.2 方法

1.2.1 手术指征 子宫肌瘤直径≤5 cm,对于直径>5 cm的肌瘤,射频治疗前应用药物使瘤体缩小,能相应扩大射频消融术指征,且无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器官疾患,均可使用射频消融法治疗。

1.2.2 术前准备 ①治疗时间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若黏膜下肌瘤反复出血,可随时治疗;②行心电图、血常规检查以排除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③常规妇科检查,了解子宫位置、大小及有无生殖道急性炎症,并清洁阴道3 d;④复查B超了解肌瘤位置;⑤治疗前患者适度膀胱充盈,术前10 min肌注地西泮(安定)注射液10 mg,必要时可备杜冷丁50~100 mg术中肌内注射。

1.2.3 操作方法 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为(550±50)KHz,输出功率为0~60 W,治疗刀前端呈弧形,3 mm×10 mm,其余部分被绝缘材料包裹。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将电极板放置于腰骶部与皮肤接触,治疗仪将治疗参数调控到30 W,在B超引导下置入探针探查肌瘤与子宫的关系并选择穿刺点及穿刺方向,根据肌瘤大小选择适宜的自凝刀,经阴道、子宫颈口进入宫腔,在B超引导下向肌瘤中心穿刺,将射频消融治疗刀插入肌瘤中心刺,刀尖距浆膜层≥0.8 cm,治疗时间因肌瘤大小而相应调整,开机设定功率为 30 W,B超示肌瘤逐渐变白,有水蒸气样回声出现并逐渐向肌瘤边缘扩散,至整个肌瘤为强回声圆形光团及射频治疗仪发出报警信号为止。如肌瘤较大,一次凝固不全,可选择2个及以上穿刺点治疗,然后将刀退出治疗好的肌瘤部位再以同样方法治疗其他部位,至整个肌瘤完全达到射频消融目的。

1.2.4 射频操作注意事项 ①需经宫腔操作特别熟练并受过专门培训的妇产科医生操作,操作者应具有一定的B超相关知识;②手术时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应去除,装有心脏起博器及体内有金属假体者禁止行射频消融术;③手术时必须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刀准确插入子宫肌瘤中心,因射频能产生热效应,防止损伤子宫周围脏器;④穿刺的力度不能过大,防止射频刀突然进入腹腔内,损伤其他脏器。

1.2.5 疗效评定 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了解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大小变化。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标准:①治愈:肌瘤完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②显效:肌瘤体积缩小≥50%临床症状好转;③有效:肌瘤体积缩小25%~50%,临床症状好转;④无效:肌瘤体积缩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本组291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术中无出血,术中术后有一定程度疼痛或坠胀感,均可忍受,无子宫穿孔及损伤周围组织器官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术后肌瘤的平均直径(肌瘤直径三径线平均值)缩小18%~28%,6个月治疗总有效287例(287/291),有效率为98.63%,治愈235例(235/291),治愈率80.75%,好转59例(59/291),好转率为 20.27%,4例无效(4/291),无效率为1.37%,术前并有月经增多者症状减轻或消失;其中18例宫颈肌瘤和39例黏膜下肌瘤患者有效率均为100%。

2.2 术后处理 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2个月;术后常规口服米非司酮片及消洁安胶囊3个月;定期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及B超复查,观察肌瘤缩小情况。

3 讨论

射频消融术原理是利用高频率的交流电磁波导入肿瘤组织,再经弥散电极形成回路,电极针周围组织中的带电荷离子受电流影响而发生振荡,产生生物热能,使局部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45℃~50℃时,肿瘤细胞内的蛋白发生变性双层脂膜溶解、细胞膜崩裂,同时,细胞内外水分丧失,导致肿瘤组织的凝固性坏死[2]。坏死区域与周边界限清晰,射频治疗产生的毁损灶范围与射频治疗功率的大小、治疗时间长短成正比。其疗效与肌瘤大小成反比,对于直径5 cm的肌瘤难以一次性消完全,且过多的坏死物质易导致感染败血症等严重的病发症。瘤于子宫前壁、底部及宫颈部位时,穿刺电极易达到理想的位置,治疗效果好。反之,侧后壁的肌瘤则较差,如为浆膜下肌瘤,为避免邻近脏器或子宫穿透性损伤而被迫放弃经阴道治疗,单个肌瘤比多个肌瘤的治疗效果好,分类不同的子宫肌瘤其疗效不尽相同,其中以黏膜下肌瘤效果最佳,其次为宫颈肌瘤及壁间肌瘤,侧支循环丰富,部分患者行射频治疗后全部或部分坏死的肌瘤组织在侧枝循环建立后恢复活力,肌瘤继续增大,临床症状不消失,由于宫颈纤维组织含量丰富,宫颈肌瘤血运不丰富,故行射频治疗后,肌瘤侧枝血运重建可能性小;而黏膜下肌瘤突出于宫腔,以血管蒂与宫体相连,当射频治疗使瘤体及蒂部组织坏死后,血运难以恢复,故宫颈肌瘤,黏膜下肌瘤的射频治疗疗效最好。本院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291例,手术都保留了子宫,临床观察效果比较满意,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在门诊治疗,治疗费用低,患者易接受,且手术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而药物治疗子宫肌瘤可暂时缓解肌瘤症状,使肌瘤体积缩小,仅肌瘤细胞大小的减少和细胞基质的减少,而肌细胞数目没有减少,故停药后100%肌瘤又重新长大,症状复发。且药物应用有严重副反应,如类绝经症候群,降低及骨密度降低等。子宫切除术创伤大,因子宫所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并有内分泌功能,参与体内生殖、生理和病理过程。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和提早出现骨质疏松[3]。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对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或用药后能达到的,射频治疗可以减少患者长期服药及手术切除子宫的结局,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它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保留了器官功能,使一些不愿或不宜手术的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它是一种手术操作简单、速度快、无明显并发症、治疗费用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几乎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付强,刘萍,邵丽琴,等.B超引导下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肌瘤204例.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3):176-177.

射频消融术范文3

关键词:射频消融;手术前后;护理

射频是指无线电频率,但它不属于无线电通信中波段的划分,因为在这样的频率范围内辐射性能很低,故通讯设备中较少采用,面对生物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

射频消融术(RFCA)是将一根特制的电极导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然后经导管输入射频电流,通过热效应造成局部心肌组织的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破坏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或异位兴奋灶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1]射频消融已成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对顽固性室性期前收缩和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也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术前护理

1.1心理指导

首先向患者介绍射频消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讲清楚手术过程及安全性,并告知家属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同时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如感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女性患者则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心理和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儿童患者,术前由责任护士带领患儿及家属去导管室熟悉环境,以消除陌生、疑虑感。[2]

1.2术前检查

完善术前必要的检查:血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出血凝血时间、电解质、抗HIV、乙肝、动态心电图、心电图及胸部X片。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还需要做经食管超声波检查主要是检查左、右心耳的病变(血栓)及瓣膜赘生物和静脉内血栓,防止手术时血栓及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塞。

1.3术前备皮

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清洁备皮,备皮范围为右侧颈部、腋下、双侧腹股沟区及会,保持皮肤清洁,有助于防止感染;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3]。

1.4其他

嘱咐患者手术前1~2天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前禁食、水4h,以免在术中发生呕吐以及减少术后穿刺处出血及血肿的发生,防止尿潴留。向患者讲解术后穿刺肢体需要伸直制动,并且有压迫,并解释其目的和重要性。术前1d训练患者进行渐进肌肉放松,去枕平卧,两腿伸直。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的术中护理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进行。术后病人返回病房,保持室内安静,平卧休息,保持穿刺下肢平直,禁止屈髋,以及避免屈膝、侧卧、坐骑、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当即做十二导联心电图,并持续心电监测24h,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早搏或房室传导阻滞,若有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每半小时监测P、R、BP,平稳后改为1~2h监测一次至24h,每日测量体温4次。

2.2穿刺部位护理

对伤口局部进行沙袋压迫,动脉穿刺伤口处压迫8h,静脉穿刺伤口压迫2h。行动脉穿刺者需卧床24小时,行静脉穿刺者需卧床12小时。病人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由于长期平卧,病人极感不适,且易形成压疮,故应采取每隔2小时按摩背部、臀部,挤压同侧的小腿和大腿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按摩时要求患者保持不变,若病情允许应尽快下床活动。

2.3出血与血肿护理

患者术后进入病房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及手术同侧的肢体的皮肤体温与颜色改变情况,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和血管杂音,以及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由于完整的血管遭到破坏后,发生出血现象则难以避免,其原因可能是:术中应用的抗凝血药肝素,拔管时肝素的作用仍较强;手术的穿刺部位不当,导致压迫时困难,则出现压迫止血不充分;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不佳或不配合,过早的进行肢体活动等。针对病因进行及时处理出血部位;非活动性出血者,可以进行局部冷敷40~60min,监测双侧腿的周径,观察血肿是否继续扩散。提醒患者如感觉不适,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2.4预防感染

术后病人需常规静脉输液2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房颤消融治疗的病人术后常规抗凝治疗3~5天。术后无并发症者3天出院。

2.5用药指导

抗凝药物:一般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1~3天,口服阿司匹林两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服药过程中,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有无便血、血尿等。5%~10%患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胺碘酮等。服用这类药物应学会自测脉搏,心率如有异常及时复查。服药要定时,不可随意停药、换药或增减药量。

3、复诊

时间:出院后每2周复查一次,1个月后每月复查一次,2个月后可根据恢复情况每2个月或3个月复查一次,不适即复诊。内容:心电图检查。

讨论

运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创伤小、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以及患者反应轻等优点。[4]射频消融术目前已经成为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5]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因此,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良的专业护理技能,在射频消融术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邢瑞娟,葛龙梅. 射频消融术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10年9月第16卷第25期总第216期.105.

[2] 葛建云,闫清华,张青艳,王风云,殷彩玲. 儿童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 当代护士2005年第5期学术版.81.

[3] 谈永霞,岳素梅,关春燕.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护理体会.《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年第10卷第10期.375.

射频消融术范文4

[关键词]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围绝经期功血;宫腔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c)-018-02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of endometrium, RFAE)是用射频电透热子宫内膜,使其发生凝固、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达到人工闭经或减少月经的一种微创技术。我院从2003年开始应用B超引导下射频子宫内膜消融治疗功血,代替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子宫切除,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应用宫腔镜对50例RFAE术后不同时期的宫腔进行观察,以评价疗效,并对术后产生的症状结合宫腔情况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5月~2005年5月因功血在我院行REAF的患者50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在40~55岁,无生育要求;②术前诊刮病理排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度;③子宫腔深度

1.2 仪器

超声引导使用德国SIEMENS-亚当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消融治疗使用西安半边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

1.3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①检查血常规、出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宫颈细胞学及阴道清洁度;②治疗时间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3~7 d后进行,如宫腔连续出血不止,可先行诊刮再应用抗生素3 d后治疗;③术前10 min肌注安定10 mg、山莨菪碱10 mg及哌替啶50 mg;④膀胱适度充盈。

1.4 操作步骤

取膀胱截石位,将电极板置于患者腰骶部,直接接触皮肤,常规消毒辅无菌巾,钳夹宫颈前唇用探针探测宫颈内口松紧度及宫腔深度和方向,宫口较紧时可先用5~6号扩宫器扩张,用小刮匙刮宫腔1周清除较厚内膜。将自凝刀旋于刀柄上,打开电源功率设置40~50 W。将自凝刀送达宫底,按压手柄开关,在 B超监测下由子宫右或左前壁(根据个人习惯)开始依次消融子宫内膜,消融速度一般以蜂鸣器鸣4~5次移动1 cm为宜,从宫底至宫颈内口,依次消融宫腔两周,B超观察消融后纵切宫腔内一条7~10 cm厚,横切呈一字型的强反光线,不增粗,不间断。

1.5 检查方法

使用Sonwphone公司生产的宫腔镜,膨宫介质为50 g/L葡萄糖溶液,膨宫压力为80~100 mmHg。进入宫腔后,分别观察宫腔情况和双侧宫角情况,并在双侧宫角取活检。

1.6 术后处理

肌注缩宫素10 U,2次/d,连用2 d,常规服用甲硝唑、安络血,一般术后住院观察1~2 d。主要观察腹痛、阴道出血及排出物情况,保持外阴清洁,禁止性生活4~6周,治疗后3、6和12月复查。询问腹痛、月经量及月经持续时间、有无痛经等,并作妇科内诊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及内膜情况。

1.7 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①有效:治疗后闭经或较治疗前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②好转:出血较治疗前稍减少,出血时间较治疗前有缩短。③无效:治疗后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RFAE术后12个月随防观察,具体分布见表1。宫腔镜观察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3.1 RFAE治疗功血的可行性

1991年Prior MV[1]等首次报道了利用射频为治疗源治疗功血,用27.12 MHz的射频探头插入宫腔仅引起基底层升温(约50~55℃),其余部分近正常体温,从而达到破坏内膜的目的。近几年国内经过改良,在B超介导下进行手术,监测内膜破坏深度,安全性和成功率均提高了,并发症也减少了,成为国内用的较多的子宫内膜去除术。我们课题组曾对5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射频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率为98.04%[2],与高坦兵等[3]报道的总有效率97.09%和王萍等[4]报道的100%有效率基本相符合。本研究采用RFAE,在消融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同时,将射频电流介入到基底层及其下的浅肌层,使其产生高热效应而发生凝固、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最后创面被纤维组织所修复。在不干扰机体神经内分泌机能及破坏生殖系统基本结构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解决子宫出血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RFAE是一种简便可行、疗效可靠的新方法[5]。

3.2 RFAE术的疗效与子宫内膜破坏的彻底程度有较大关系

术后不能闭经,甚至仍然月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对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不彻底破坏和子宫内膜的漏凝,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出血症状及复发与子宫内膜再生关系密切,而子宫内膜再生的部位,多位于子宫角及两侧壁的夹缝内[6]。由于子宫的形态,宫角和侧壁的内膜容易遗漏。本研究中,术后7例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中,1例患者因双侧宫角凹陷部分较大,残留岛状子宫内膜面积达宫腔1/3,故术后仍出现月经过多的症状,6例为子宫腺肌症。可见子宫腺肌症是RFAE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有可疑子宫腺肌症的病例,内膜电凝,其热损伤深度可达5~7 mm,有助于破坏侵及肌层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提高手术效果。

3.3 宫腔镜检查结果

根据对RFAE术后不同时间宫腔镜检查结果可见,术后早期3个月内,宫腔内主要是坏死脱落的内膜组织,当此类组织片状脱落时,宫腔内可见点状出血。术后晚期1年以上,宫腔内主要由瘢痕组织覆盖,已无坏死片状脱落组织,有时可见双侧宫角残留岛状子宫内膜剥脱出血,此为正常月经周期反应。由此可见,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阴道流血原因各不相同。术后早期阴道流血为宫腔内坏死组织脱落所致。此时处理应以加强宫缩和抗感染为主。而在术后晚期,阴道流血为残留岛状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所致,如出血不多,可不作特殊处理。

通过对RFAE术后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可以看出RFAE术对子宫内膜的破坏较为完整,能够有效地缓解月经过多的症状,免去切除子宫的顾虑。我们认为,射频子宫内膜消融术(RFAE)是一种简便可行、疗效可靠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9,10(4):157-160.

[2]李玉洁,申素芳.射频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J].2007,10(22):1319-1321.

[3]高坦兵.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03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9):917.

[4]王萍,林丽琴.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附35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52.

[5]Prior MV, Phipps JH, Roberts T, et al. Treatment of menorrhagia by radiofrequency heating[J]. Int JHyperthermia, 1991,7(2): 213-220.

[6]夏恩兰.子宫内膜去除术:输卵管绝育术后综合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759-760.

(收稿日期:2007-08-29)

射频消融术范文5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 RFA)是近年兴起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高和临床积累, PRFA已显示出微创、有效、简捷、实用、可重复等突出特色,作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新手段,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应用经皮射频技术(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P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与操作医生的配合、治疗后的护理观察是阶段性护理工作的重点。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患者对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脏肿瘤这一技术缺乏认识,加之疾病本身,患者普遍存在沮丧、失望、紧张、恐惧、压抑甚至排斥的心理。为了保证术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护士必须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实施PRFA的必要性、安全性和优越性,介绍PRFA治疗目的、原理、基本方法、步骤、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成功病例,必要时可请治愈患者作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充分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心理准备,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 术前准备

①告知患者治疗前注意休息,积极纠正营养不良;采取有效的护肝措施,改善肝功能、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②做好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PT、APTT、CT、病理诊断结果,对凝血功能差者给予相关对症处理,改善后再行治疗;③检查冷循环射频仪工作是否正常;④备好肝肾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用水、冰块、注射器、cool-tip射频电极包;⑤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术前6~12小时禁食禁水,治疗区备皮,保持局部清洁;⑥常规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对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证的处理;⑦嘱患者进射频消融室前排空膀胱。

2 术中护理

2.1 保持合适的体位

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嘱患者放松身体,力求感觉舒适,固定体位,以保证穿刺部位准确。

2.2 电极放置

在患者大腿外侧肌肉较丰富处放两个回路垫(分散电极),使之平整牢固地紧贴于皮肤表面。但在治疗中由于热传导,使患者大汗淋漓,易使电极板与皮肤接触不良,特别是肥胖体型者,极易引起局部皮肤烫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电极板粘贴情况,随时轻轻按压,不断询问患者局部感觉,注意观察阻抗值上升情况,以防烫伤。

2.3 生命体征变化监护

根据医嘱设定射频功率,准确记录射频治疗时间;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表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倾听患者主诉,照顾其心理需要,及时解除患者不适,如出汗多时要加快输液速度,及时擦干汗液,对其说明原因;当心率低于60次/分时应遵医嘱应用阿托品,并观察用药效果;对于疼痛明显者,在排除了腹腔内出血、胆漏等情况后,可按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及时正确处理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疼痛、胆心反射、恶心、呕吐等;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判断术中有无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并做到及时处理。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休息6~12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12小时后半卧位休息,若无异常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常规低流量吸氧,以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24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神志、尿量变化,按医嘱静脉予止血药、抗生素等药物。

3.2 穿刺点护理

术后24小时注意卧床休息,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肿胀,保持敷料干燥;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敷料,并观察记录渗出液的性质、数量以及有无腹胀、腹痛、腹水、肌紧张等,以了解周围脏器有无损伤。

3.3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4~6小时,如无特别主诉,可开始进食,从流质-半流质-软食,宜少量多餐,逐渐增加;饮食宜清淡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禁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若出现恶心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内呕吐物,以防误吸,及时清理污物,避免气味刺激引起症状加剧;同时稳定患者情绪,说明呕吐原因,消除紧张心理;必要时应用止吐药物。

3.4 并发症护理

3.4.1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发生普遍,多数为穿刺部位或肝区疼痛,呈钝痛或胀痛,其原因是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瘤周充血水肿致肝包膜紧张度增高引起的,程度轻的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护理上主要以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放松疗法。对有些肿瘤靠近肝包膜的病人,由于肿瘤压迫肝包膜,术后疼痛明显,应采用药物有效止痛,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3.4.2 发热护理

由于术后机体对坏死组织吸收容易导致发热,通常术后次日开始出现,体温38℃左右,无需处理,3-5天可消退,护理上应嘱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及床单,注意保暖,做好皮肤护理,对年老体弱者,退热时易出现虚脱现象,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高热者,应及时检查是否有感染,并给予物理降温或根据血象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3.4.3 肝功能异常护理

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对肿瘤正常肝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术后应观察患者皮肤、巩膜的颜色,判断有无黄疸加重,观察转氨酶的指标,给予降酶药和利尿剂、适量补充白蛋白。并嘱患者进食低脂、丰富维生素、蛋白质饮食,多食水果,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各项生化指标。

3.4.4 出血护理

患者凝血功能不良、穿刺损伤大血管、电凝不完全是导致出血的主要因素。术后应采用腹带加压包扎穿刺点,卧床休息24小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监测血压情况,注意腹部体征变化,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物3~7天,如发现患者腹肌紧张,腹部隆起,有压痛及移动性浊音,提示腹腔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5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3天左右即可出院,临出院时应嘱患者注意下列事项:①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愉快心情,适当进行锻炼,但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冒;②合理调节饮食,要以高蛋白、低脂肪、低盐、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严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③按医嘱使用保肝药物,定期复查,随时和医护人员联系;④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腹痛等状况,应及时来院就诊。

射频消融术范文6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8

【摘 要】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颈椎病之一,近几年微创以其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成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主流,并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本文就近五年微创技术中的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微创治疗;射频消融术;颈椎间盘突出症;进展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类颈椎病,主要由椎间盘退变并在一定外力作用后,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有保守、微创和开放性手术治疗三大类[1]。近几年,微创治疗技术越发受到发展[2],其创伤小、安全、疗效佳[1]。本文就近五年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射频消融术

该方法是利用频率在100kHz ~ 3MHz的高频交流电作为射频能量,在局部形成射频电场,使电场中的离子获得能量,汽化突出部分的髓核。加温至70℃,对周围组织减压、缓解症状、改善微循环等[3]。2 射频消融术的进展

2.1 双极射频治疗

有学者[4] 发现双极射频热凝比单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及精确性,热凝物长度及面积与两电极之间距离正相关;当范围一定且双针距增大时,时间越长,热凝物面积越大。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宽度与距离无相关性。射频消融术还可消除纤维环裂隙内的神经末梢感受器。

2.2 联合臭氧治疗

臭氧具有消融髓核、消炎、消肿、镇痛的作用,作用时间较射频消融术长,作用范围较射频消融术广。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二者能够优势互补[5],疗效比任一种微创手术好[6,7]。临床中要求术者有足够的技术经验,臭氧的用量也要严格控制。

2.3 单纯后纵韧带增生时责任间盘的确认及治疗

部分患者在影像学上没有颈椎间盘突出,而存在后纵韧带增生,由此引起的颈椎病,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确认责任间盘,并实施安全有效的射频治疗。林建等对这类患者采用射频温度梯度确定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并进行治疗[8]。

2.4 联合理疗治疗

针灸和推拿通过手法按摩,能改变神经递质,调节自主神经机能,并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9],射频消融术与理疗结合,能够起到标本兼治。

2.5 有效射频温度的选择

有学者进行动物实验发现, 70℃和80℃对腰椎间盘髓核产生较好的消融效果,60℃~ 90℃对腰椎间盘纤维环无明显消融效果,且可破坏其结构的完整性[10],对于射频温度的选择,较为完善的研究应当为基础实验研究,因此和动物实验所得的结论相对比,临床上对于各个射频温度值的疗效欠缺对比。

2.6 联合髓内减压

在针对突出的髓核进行射频治疗后,再行椎间盘内减压,可预防椎间盘内压力过高再次突出[11]。

3 展望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有其优势所在,多数学者进行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或许是将来的治疗趋势。而对射频治疗方式选择,可进一步研究,能够完善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能对单纯后纵韧带增生的治疗,由此推断,也许射频消融术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针对其他软组织的病变进行治疗。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射频消融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会有新的发现,不断得到完善。

( 通讯作者:陈长青)

参考文献

[1] 王文.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3):129.

[2] 郭新军, 朱卉敏, 王衡. 颈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J]. 颈腰痛杂志,2010,31(1):65-68.

[3] 谢田, 刘秀英, 李祥俊. 射频消融术[J]. 山东医药,2005,45(5):63-64.

[4] 槐洪波, 林建, 李静等.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242-244.

[ 5 ] AndreulaCF,SimonettiL , D eSantisF,et a1.Minimally invasiveoxygen-ozone therapy for lumbard i s c h e r n i a t i o n [ J ] . A J N R A m JNeuroradiol,2003,24(5):996-1000.

[6] 魏星, 廖正银, 杨益森等. 颈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射频热凝结合医用臭氧消融31 例临床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5,(3):189.

[7] 张挺杰, 冯艺, 李君等. 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射频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4):208-211.

[8] 林建, 李静, 朱彤, 等. 单纯后纵韧带增生型颈椎病责任问盘的确认及其射频治疗[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7):410-412.

[9] 陈锐坚. 颈椎病中医治疗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