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剪纸范例6篇

轴对称图形剪纸

轴对称图形剪纸范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3. 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话“数学”

数学究竟研究什么?概括起来说就是“数”与“形”。所谓“数”,就是指数量关系;“形”就是研究形体特点。学数学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使人聪慧,因为数学是科学的眼睛、思维的体操。

师生交流:1.学习情趣;2.数学价值;3.数学特点。引出几何“图形”王国,引入求知境地。

二、观察图案——赏“对称”

电脑出示一系列精美图案,请同学观察。

师:同学们,你看了这么多神奇美丽的图案,想说点什么?[ 同学交流 ]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我真为大家而高兴。这些是我们在三年级学过的对称现象。下面请继续欣赏。你想说点什么? [ 生回答 ]

师;你发现了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 生1:左右相等;? 生2:左右对称;? 生3:左右形状、大小相同,两边一模一样。……?]谁知道这类图形叫什么名字?[ 对称图形 ] ?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研究有关对称的内容――对称图形(板书)首先让我们进行剪“对称”比赛,看谁剪得又好又快,谁最心灵手巧。

三、操作感知——剪“对称”

1. 剪一剪:请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剪刀,每人剪一幅富有对称之美剪纸作品并起个有创意的作品名称;(友情提示:注意用剪安全和卫生清洁)

2. 说一说:给同桌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创作方法和作品名称。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

四、交流分享——学“对称”

师:刚才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精美作品。那位同学能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介绍的时候告诉同学你的创作方法和你作品的名字。(重点是介绍创作方法)

生展示交流。

师:剪纸是一门艺术,老师也露一手:1.快速剪纸;2.快速折撕。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1.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2.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板书:轴 ]

师:看了大家的作品,老师觉得很吃惊,没想到同学们剪的这么好,真了不起。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这些图形都有对称轴,那怎样的图形才算轴对称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发言,教师随时做好记录,[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根据同学给出的关于轴对称的概念,谁能举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请打开学具袋,利用纸片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四、小组合作——折“对称”

合作要求:

1. 找一找:这些平面图形纸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

2. 折一折:每个小组成员任选几个轴对称图形对折,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请大家把各小组合作的成果交流汇报一下。

小组反馈后,师强调:轴对称图形必须是一个平面图形,而且能对折,不能对折的就不是轴对称图形。如一般的三角形、一般的四边形等

五、动手实践——画“对称”

1. 画“对称轴”:

师:前面同学所说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请拿出我们剪出的对称图片,找出对称轴,并用虚线或点划线画出对称轴。生举起纸片展示,老师挑选几名意见不一样的大屏幕出示,三言两语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师:拿出你准备的几种图形,画画对称轴,看看怎么画。

生画,教师巡视。

画完学生在大屏幕展示,找同学解释。

师:老师也选择了其中的几种图形,也画了对称轴,不知我画的对不对,咱一起看看好吗?

师:咱们画的一模一样,你们都画对了吗?

师:不错,同学们学的非常好,不过我还想考考你们,敢应战吗?

生:敢

师:非常好,有勇气,不过呀挑战成功可不是那么简单,你准备好了吗?

生回答

2. 找“对称轴”:[出示学习题卡1]

师:老师这还有几种图形,谁能找找他们有几条对称轴?上来给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

3. 补“对称图”: [出示学习题卡2]

师:看来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同学,不过我还有问题,再来试试你们,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看第6题,画画看,这次作对,我才真正的相信你们是真的学会了。

六、走进生活——找“对称”

轴对称图形剪纸范文2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师:春天到了,草绿了,花开了,游乐园里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看他们都在做什么,谁来把自己的发现跟大家说说?

生:小朋友们在打滑梯。

生:有的同学在坐旋转飞机。

生:还有的小朋友在放风筝,他们玩得很开心。

…………

师:大家观察得很认真,说得也很精彩。请大家看图中的这些图案,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我发现,蝴蝶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蜻蜓的左右两边也是一样的。

师:是呀,蝴蝶、蜻蜓,它们的左右两边完全相同,这里就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对称。(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与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 交流合作,理解“对称”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树叶、蝴蝶、天安门。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案,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叶子中间的梗的左右两边,线和线之间都是一样宽的。

师:(指着图片)这是叶的叶脉。树叶以叶脉所在的这条直线为界,把叶子分成了左右同样大小、同样图案的两部分。大家继续汇报。

生:我发现蝴蝶左右两个翅膀上的图案是相同的,大小也是一样。

生:我发现天安门城楼,左右两边的大小是一样的。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左右大小一样”,老师想问问大家,难道用眼睛看,就能确定它们左右大小一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最好能够折一折,再比一比,就知道左右是不是相同的了。

师:好。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我们就亲自动手折一折,比一比。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学具袋,找到这3张图片,先折一折,再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操作。)

师:谁折好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片树叶对折后两边一点都不差,一点缝都没有,大小一样。

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一点边都不露我们叫它重合。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叫什么?

生:重合。

师:谁还想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蝴蝶对折后两边也完全重合了。

生:我发现天安门对折后两边完全相同,也重合了。

师:树叶、蝴蝶、天安门对折后两边都完全重合了。像这样(手拿蝴蝶),沿着直线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师:大家一起说一遍。

生:对称图形。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图形了,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对称的?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的事物?

生:班级的窗户是对称的。

生:我的衣服是对称的。

师:我们只能说我们衣服的形状是对称的。

…………

师:是呀,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的存在。

三、 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要剪一个红苹果,把它送给今天表现最出色的同学。可是我怎样才能很快做出一只对称的小苹果呢?你们能帮我想一个办法吗?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生:要先把红纸对折,然后开始剪。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只有对折剪出来的苹果才是对称的。

生:还要画出苹果的图案。

师:怎么画?画出怎样的图案?

(学生交流后,汇报。)

生:在一边画,画半个苹果的图案就行了。

(师照着学生说的做。)

师(总结):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只要将一张纸对折,在一面画出想剪的图案的一半,然后沿着线剪下来,就能得到完整的图案。

师:请同学参照数学书29页例一“剪一剪”中的操作过程,试着剪出你喜欢的对称图形,也可以把自己看到过的或者想到的图案试着剪出来。

学生把作品粘到黑板上展示。

师:老师看到你们剪出这么多的对称图形,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指着小房子)这是谁剪的图形?它是对称的吗?怎么检验呢?

生:对折就知道了。

师:我们就先把它对折,然后再看折痕两边是不是对称的。

师:虽然大家剪的图形不同,但是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对折再剪,所以每一个图案的中间都留有一条折痕。它其实也有一个名字,我们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对称轴。谁能来指指这个红苹果的对称轴呀?

师:注意看,他是怎么指的?你再来指一遍。

师:这条对称轴不仅能指出来,还能画出来呢!请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用虚线,并且上下出头了。

师:对了,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并且上下要出头。

师:大家一起说这条直线叫什么呀?

生:对称轴。(板书。)

师:那谁来告诉老师,这件衣服的对称轴在哪呀?谁能到前面来指一指?

(学生演示。)

师:这棵树呢?

…………

师:这些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我们称它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

师:大家齐读。

四、 练习巩固

1.出示教科书29页“做一做”。

师: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蜻蜓,汽车。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它们对折后,左右两边重合了。

师:请大家画出蜻蜓和汽车的对称轴。

2.出示教科书33页第2题。

师:大家看,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用到的数字,它们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从0到9,这10个数字中,找出轴对称的数字。)

3.这些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请你挑出来,画上对称轴。

(教师巡视。)

师:在图形的王国里呀,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不一定只有一条,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手工纸折一折,看看它们有几条对称轴。

师:谁能到前面来用折纸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出的对称轴?

生: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我先横着折一条,再竖着折一条,一共两条。

生: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我先横着折一条,再竖着折一条,然后斜着折又有两条,一共4条。

师: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都不只一条,快让我们继续开动脑筋,来看看圆形共有几条对称轴。

师:你能找出圆形有几条对称轴吗?

生:(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圆,进行演示)老师,折也折不完。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说呢?(课件展示。)

生:无数条。

师:对,圆形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师: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不是。

五、 欣赏教科书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下面这些美丽的剪纸中,有一些图案是轴对称的,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让我们一起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吧!(电脑配乐。)

六、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希望你们留心观察、勇于探索,寻找到更多美丽的事物。

反思:

1.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伊始,我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创设了“到游乐园游玩”的情境,在动听的旋律、唯美的画面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畅游游乐园的欢悦与美好。学生在熟知的情境中感受到对称事物的存在,激发对新知识的探究热情,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动手操作,深刻体验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动一遍。”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玩”中学(折一折树叶、蝴蝶、天安门,再比一比左右两边的大小;剪出喜欢的对称图形),在“做”中思(怎样剪一个左右对称的苹果;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在丰富的体验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3.精心点拨,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关注到学生不同的表现。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我总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尝试的学习品质。如:在观察树叶、蝴蝶、天安门的特点的时候,学生用比较白话的语言来表述。在我的补充下学生知道:树叶中间的这条线是它的叶脉,是叶脉把树叶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一样大。教师这样适时地引导,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为下面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结合本课的知识,我精心地挑选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开阔视野,发展思维。第一题,是对本课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考察。第二题,是本课知识的迁移,从对轴对称图形的挑选到具体的数字的挑选,有一定的难度。第三题,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否灵活运用的考查。

在本节课的结尾部分是让学生欣赏中国的剪纸艺术。各种素材的剪纸,配上古典的轻音乐,不仅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而且渗透了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

不足:

轴对称图形剪纸范文3

《对称》教学实录与反思 邓华阳、何子宏一、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本节课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先设计了“贴蜻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对称的实物图(树叶、松树、蝴蝶、鱼等),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然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剪纸的活动,同学们在观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对称的秘密”,了解了对称轴。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了解对称现象,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欣赏数学美。学与教的材料准备:CAI课件、剪刀、彩纸、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活动、感知对称 1.贴蜻蜓,感知“对称” 师:(电脑播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夏日的傍晚,我们经常能见到满天飞舞的蜻蜓。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只蜻蜓的图片,谁愿意帮我贴一贴?(出示红、黄两只蜻蜓图片)(同学们看后大笑).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位同学贴的蜻蜓,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黄色的蜻蜓两边的翅膀一样大。生2:红色的蜻蜓翅膀大大小小不一样,怎么能飞呀?(4个翅膀大小都不一样)师:你说得非常好!怎样才能让红色的蜻蜓飞起来!生3:把它两边的翅膀换成一样大就行了。师:对!要让红蜻蜓飞起来呀,必须要两边的翅膀一样大。(手指着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先贴一半,再贴另一半)(有:树叶、蝴蝶、衣服、葫芦、树) 2.观察讨论、揭示课题师: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是一半一半的贴。生2:我发现左边一半和右边一半同样大。生3:我发现这些圆形两边是一样大的。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象这样两边一样大的图形,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 [评析:采用有趣的贴蜻蜓比赛导入,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非常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对称,从参与面上看,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了,参与热情也比较高,并且教师很注意顺着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学生的释疑,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对称 1.剪一剪,议一议。师:你能试着用剪子剪出一个象这样对称的图形吗?试试看!(教师巡视、辅导,并贴图)师:请同学们先停下手中的剪刀,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 )你认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生1:我认为1号、2号、3号图不是对称的。生2:我认为4号图也不是对称的。生3:我认为5号、6号、7号、8号图是对称的。师:(指2号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生:我这样用剪子弯了一下。师:(指3号图)你能给大家说说是怎么剪的吗?生:我拿着纸,这样剪了一下,又剪一下。师:噢!原来你们是随意剪的。看来,这样是很难剪出对称的图形。师:我们就请(5号图形)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剪的吧!生:我先这样一折,再用剪子剪。师:很好!来,示范一次给大家看。(指6号图)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我先对折,然后再剪,就剪出这个图形了。师:真棒!(掌声)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5-8号)他们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他们(1-4号)不能呢?秘密在哪儿?生齐说:他们没对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发现什么?生1:有一条印。生2:有一条线。生3:都有折痕。师:对!这个折痕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对称轴”。请同学们读两遍。师:谁能上来画画其它图形的对称轴?其余的同学请在自己剪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评析:让学生剪一剪、议一议,探究出了对称的秘密。恰当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猜一猜,折一折。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的吗?猜一猜,它有几条对称轴?师:到底有几条对称轴?请大家动手折一折,谁能给大家演示一遍。师:对!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再猜猜看,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谁能说说圆又有几条对称轴?然后动手折折看。生1:有一条。生2:有四条。生3:有十条。生4:有一百条。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样,我们请电脑来帮忙。(电脑画面显示很多条对称轴并伴随着声音:我也折累了,不想再折了。)师:圆到底有多少条对称轴?生1:数不清。生2:无数条。师:对!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评析: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充分让学生猜一猜,并动手折一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对称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三)拓展运用、强化表象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这些图形是对称的以外,还有许多物体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举例有:桌子、椅子、文具盒、橡皮、窗户、黑板、衣服、飞机、脸、人等等)师:你能指一指人的对称轴在哪儿吗?师:谁能指一指书本的对称轴在哪儿?师: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电脑播放:蝴蝶、蜻蜓、脸谱、小鹿、飞鹤、8.A、北京体育馆、艾菲尔铁塔、民间剪纸等)师:欣赏完美丽的画面,你们想不想动手剪一剪?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一个更美丽的图案!试试看。(在学生动手剪时播放音乐)(学生剪完后自己将作品粘贴在黑板上)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剪的象什么?生1:我剪的象窗帘。生2:我剪的象梅花。生3:我剪的象火箭。生4:我剪的象宇宙飞船,我长大了要当宇航员。 …… [评析: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科学”、“艺术”、“建筑”等学科中,注重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还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对称”,这些对称的图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很美丽!生2:很好看!生3:很有趣!师:对!这些对称的图形是很美,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美”字。(贴一个对称的“美”) [总评:这节课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教学中,教师充分给学生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课堂教学通过贴对称感知___剪对称探究___拓展对称___应用对称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知识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了技能,掌握了数学方法。] 二、课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教学以比赛“贴蜻蜓”导入,我出示两只红、黄颜色不同的蜻蜓,让学生们比赛贴。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对蜻蜓很熟悉,而在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红色的蜻蜓翅膀大大小小不一样,就笑了起来,纷纷说:“红蜻蜓怎么能飞起来呢?”这样也暗示了蜻蜓两边的翅膀一样大才行。贴蜻蜓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究“对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剪纸、折纸,人人经历剪的过程,发现了只有对折后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而折纸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对称轴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是按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在知识引入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贴”的方法,在贴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红蜻蜓飞不起来?黄蜻蜓能飞起来呢?在教学“对称”时,我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先对折,再剪,而是让学生在发现“两边一样大”的基础上,自己随意去剪。这样,一部分会剪的同学就对折了,不会剪的同学从他们的演示、介绍中也明白了“必须要对折”,非常轻松地发现了对称的秘密。 3.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探究“对称”的知识过程中,先让学生试着剪一剪,然后比较、演示,揭示“对称”的秘密,然后又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举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去感悟“两边大小一样”。巩固应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再创造,学生举例说出了很多身边对称的物体,并指出了它们的对称轴,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后一次的剪纸,是学生认识和技能上的提高,他们这一次剪出的图形很象生活中某些物体的模型,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少数同学先对折,然后画图、再剪。剪出的这些图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很美的印象,整节课在“美”字中结束。 

轴对称图形剪纸范文4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数学活动;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7-0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你们一定都见过吧?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图1,并显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生: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边的部分都能重合。

师:数学上把它们叫作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评析】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美观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图形迅速引出新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 探究活动

1.利用投影演示剪纸

师:这里有一张卡纸,我先将卡纸对折。猜猜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快速地剪,然后展开)哈哈,是一棵小树。请观察这棵小树,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一条线。

师:这是一条折痕,它左右两边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是相同的。

师:现在我沿着折痕对折,两边的图形怎么样啦?

生:完全重合。(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评析】教师利用投影直播剪纸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利用格子图找对称点

师:为了便于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老师把小树请到格子图里。(如图2)

师:仔细观看动画,看一看、数一数,你有什么发现?(动态演示)

生1:点A和点A′的连线与对称轴相交且垂直于对称轴。

生2:有个画面中点A和点A′重合。

师(课件再次演示点A和点A′重合):将小树沿着对称轴对折,点A就会和点A′重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

生3:点A到点A′的距离是6小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小格?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小格?

生3:点A、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师:再来看一看点B,它的对称点在哪里?(请学生上来标出点B的对称点)

师:他找对了吗?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1小格,这说明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师:下面大家也来动手找对称点吧,看看一分钟内谁找得又多又准。

师:对称点是不是很多,找也找不完?确实是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组对称点。(教师指着对称轴上的点E)难度加大啦!点E的对称点在哪里?先讨论,再举手说一说。

生4:在旁边。

师(点左右两边问):在这里?请看点E的动态演示。

生5:在原来的位置上。

师:是的,对称轴上的点的对称点在原位。

【评析】教师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准确地找对称点,把学习的自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3.利用格子图补全轴对称图形

师: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其中一半(如图3),请你猜一猜,补全之后它是什么图形?

生1:五角星。

师:太棒了!要快速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办法?谁来说一说?

生2:用尺子画。

生3:数出相同的距离。

生4:把对称点标出来再连线。

(以上回答,教师没有立刻点评,而是先播放一段微课视频)

师:我把李××同学补全这个图形的过程拍了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学生观看视频)

师: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了什么?

生5:找对称点。

师:对称图形有无数组对称点,所有的都要找吗?

生6:找角上的点就可以了。

师:角上的点,我们称为关键点。你还看懂了什么?

生7:找对称点要数相同的距离。

生8:要依次连线。

师:哪位同学能把补全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完整地说一遍?

生9:确定对称轴后,第一步,找线段端点作为关键点;第二步,数出相同的距离;第三步,定对称点;第四步,依次连接对称点。

【评析】教师利用微课,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画图步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今天学得很棒,为自己鼓掌吧!加好油了,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四、实践操作,提升能力

1.任务一:猜一猜,谁是我的另一半(如图4)。请4位学生到屏幕前拖动脸谱,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连线。

师:这4位同学操作对了吗?如果老师这样拖动,可以吗?

生1:不行。

师:它们的形状也是对称的,为什么不行?

生2:脸谱的颜色也要一致。

师:真棒!脸谱左右两边的颜色、形状、图案都要保持一致。

【评析】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了能随意拖动的脸谱,让学生拼接。利用脸谱不仅要求图案、形状对称,还要求颜色也对称的特点,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任务二:判断,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对了吗?(如图5)

师:①号图形哪里画错了?请你指给同学们看。

生1:右下角的对称点找错了,应该是距离对称轴4小格的位置。

师:你为什么判断②号图形画错了?

生2:对称轴如果是竖的就对了,现在是横的。

师(小结):对称轴不仅有横的、竖的,还有斜的,画图的时候首先要看清楚对称轴的位置。

【评析】教师设计的任务二中,3个图形的判断难度越来越大,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很多举世闻名的建筑都运用了轴对称的知识,一起来欣赏吧。

【评析】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使学生对数学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艺术,现在就用我们的巧手折一折、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美。一边剪,一边思考:剪纸中蕴含了什么数学规律呢?(出示下表)。

师:谁剪好了?把你创作的轴对称图形举起来。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评析】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剪出了精美的图案,既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又运用了轴对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总评]

轴对称图形剪纸范文5

关键词:课改;参与式教学;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3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23

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参与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农村小学数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结合“轴对称图形”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轴对称图形”一课是这样设计的:欣赏――感知――实践――验证――动手操作――拓展,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从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认为农村小学数学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参与式教学要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教学中,课前导入通过让学生欣赏自己熟悉和喜爱的舞蹈《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舞蹈在表演中左右都是一样的动作时,我及时点拨:千手观音这个舞蹈中有很多的动作都是对称的。然后通过欣赏Flash课件――对称特征十分明显的剪纸作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接着再配合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将作品贴到黑板上,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善于组织、调控教学活动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组织、监控和调节。如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5人,分别讨论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即上台当“小老师”,若小老师讲的不妥,其他小组的学生很快指出错误之处并予以评价。课堂上教师要迅速地发现学生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较准确地看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还要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如发现有学生对教师引导和讲解难以理解时,应采取及时反馈措施,以便对原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调节。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空间。而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些剪纸作品的左右两边是否完全一样,需要让他们动手进行检验,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验证方法。在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要求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幅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在“做”中“想”,在“想”中“做”,使他们明白:只要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在其中的一侧画上要剪的图形的一半,剪好后打开就是一幅轴对称图形。最后要求学生把这幅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需要合作,还需要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折、剪、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际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探索者。如学生在做轴对称图形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这样才能动在其中,乐在其中。

五、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每个学生拿出彩色纸和剪刀,大胆创作。完成后将作品张贴到黑板“我的杰作”区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每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大胆的尝试。作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应用参与式教学的能力,最终达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轴对称图形剪纸范文6

初“识”对称,激发兴趣

笔者认为,在认真分析教材,确立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感知,“教”隐形于“学”中。以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为例,这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各项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等概念,并初步体会对称图形的性质,笔者熟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将“认识并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设为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设为难点。

笔者在上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兔子的耳朵”,特意邀请一位学生蒙上眼睛,去贴兔子的另一个耳朵,学生可能会把耳朵给贴歪了。怎样才能使兔子的耳朵对称呢?学生议论纷纷,笔者又让学生互相观察,看看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也具有像兔子耳朵的这种特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大量的轴对称现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设计针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渗透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此阶段的教学一定要“快”且“有效”。

细“品”对称,感悟新知

看一看 要想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效的参与活动,真正感受与体验,不能流于形式。笔者首先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这里的交流一定要求有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识自己的发现,笔者比较重视此感知环节,这里感知成功了,才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往往能感知出: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同。

剪一剪 学生初步感知成功后,笔者又让学生观看一段剪纸的录像,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自由的创作“轴对称图形”,这里任由他们乱画,因为笔者坚信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更牢固。这个过程往往会出现三种结果:一部分同学没有方向乱画,一部分会先画一半图案剪下后再对折,另一部分同学会直接对折后剪下图形。课堂一定是学生的,接下来笔者会对学生的每一种创作方法,从欣赏的角度去肯定和表扬。然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并让他们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此时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很容易发现:有的图形对称,有的图形不对称,不对称的图形对折后不能重合,对称的图形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这里教师只需在全班交流时配合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即可。

画一画 接着,笔者又建议学生将对折后的折痕画出来,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感知“对称轴”这个概念,如果理解不透彻也会影响学生后面作画。通过这个环节的细“品”,学生把关于对称现象的生活经验逐步提升为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一定是以“学”为主,让学生自行感知、自行归纳。

再“创”对称,学以致用

找一找 笔者首先出示直观判断题,让学生观察、判断图形,并至少画出一条对称轴,还请同学特别讲一讲这三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同学的复述以及被纠正的过程所产生的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的“教”所产生的效果。

说一说 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往往此时,学生能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摆一摆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摆出各种呈“轴对称图形”的姿势。在摆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同方向的错误摆法,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最好能用折叠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知。

画一画 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笔者又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先连线,有的先找点,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讨论,哪一种方法最好?这个时候,学生会开始审视自己的画法,在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把摆法列举出来,并引导学生比较,他们会发现画轴对称图形的最好方法,一定会有学生总结出:以对称轴为中心,先描出图形的对应点,再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