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例6篇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一、新形势下党校的基本任务。

各级党校要努力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党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轮训和培训,引导和帮助干部从五个方面努力提高本身的素质:第一,牢固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中国国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三,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百折不挠地奋斗的勇气和能力。第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注重实干。第五,模范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特别是能够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有领导和组织才能。

党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上述培养目标进行。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一)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二)有计划地对年轻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比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三)培养意识形态各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四)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社会实践,并提供党委决策参考;(五)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各级党校应按上述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具体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把党校办好。

二、干部进党校学习要制度化、规范化。

各级党委要按照干部成长的规律和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轮训和培训作出规划,排出名单,落实到人。要重视选送年轻优秀特别是四十岁左右的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培训,使他们经过一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和培训,打好理论基础。此后,每工作一段时间,参加一次短期轮训。对新提到领导岗位任职的干部、党委各部门和意识形态各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以及近五年来未进党校学习的干部,要先作安排,

各级党委要把干部的轮训和培训与考核和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时,既要认真考察干部的工作表现和实绩,又要重视考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表现。对经过党校轮训和培训、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的干部,在使用中要予以重视。党校要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干部在学习期间的考核工作,并提出使用干部的建议,供党委及组织部门参考。

各级党校的轮训和培训对象,要明确分工、上下衔接。根据不同的轮训和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班次,学制有长有短,长短结合。办学方式,主要是脱产学习,也可函授、面授相结合。

中央党校主要轮训和培训中央规定范围内在职的高中级干部、比较年轻优秀的干部以及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并相应设置进修班、培训班和理论班三种班次。其中,进修班学制为三个月至半年,培训班学制为一年,理论班学制为一年或二年。同时,继续办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和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校负责轮训担任地(市)厅(局)副职的党员领导干部,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大中型企业和高等学校中相当级别的干部;系统培训年轻的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意识形态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与此相适应,省级党校可设进修班,学习期限分别为两个月、三个月到半年;培训班和理论班,学习期限为一年或两年。具备条件的党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可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今后,这些班次设置和学制要保持相对稳定。地(市)、县党校可参照上述精神,结合本地情况设置班次和确定学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审定后执行。

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还可接受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委托,举办有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参加的短期研究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集中研究一个或几个重大课题,时间一个月左右。

干部进党校学习,取得党校学历,是干部学绩的一种标志,是年轻干部提升到新岗位任职的必备条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般都要经过相应党校的培训和轮训,现已任职而尚未进行培训的必须安排补课。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学制二年以上班次的学员,学完必修课程,经考核合格的,可同时享受相当于国民教育相应学历的有关待遇。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党校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和解决广大学员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要紧紧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准则。要精选一部分马列著作、著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组织学员认真阅读,适当进行讲授和辅导。同时,要结合新情况充实新的教学内容,使学员常学常新,学以致用。还要开设一些领导干部需要的文史、科技等方面的选修课或讲座。在教学实践中,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要抓紧编写适应不同层次党校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各科教学大纲。各级党校可根据教学大纲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选用或编写自己的教材。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许多新的重大问题,党校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要针对新的重大问题和各种社会思潮,选准课题,制订科研规划,组织力量集中研究,努力取得一批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培养锻炼出一批理论人才。在理论研究工作中,要提倡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提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大胆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活跃学术空气,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做出贡献。为保证党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党校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校的全部活动要突出党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增强干部的党性锻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学员在党校学习的全过程。不论哪一级领导干部,一进党校学习,都是学员,都要遵守校规校纪,不能特殊。学员要定期过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习结束时,学员对个入党性锻炼情况要进行总结。

四、切实搞好党校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好教师队伍,对办好党校、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党校教师应当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能够努力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新问题。各级党校要注重从政治上提高教师素质。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要注意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对少数已到离退休年龄的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主要骨干,可适当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对中青年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大力加强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他们到基层或县以上领导机关工作锻炼,参加调查研究和培训进修,尽快从中培养出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同时要抓紧选调一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政治上较强的干部充实党校教师队伍,并逐步探索做实际工作的干部和党校教师交流的路子。

要重视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关心和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党校实际出发,搞好教研职务的评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干部轮训和培训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五、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党中央领导人;干部教育;思想特点

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们党历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在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将党员干部的学习和教育培训作为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都做出过重要精神指示和深刻思想论述,从而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干部教育思想脉络体系。因此,回顾梳理和探析总结我党领导人的干部教育思想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同志的干部教育思想特点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对干部教育问题形成了具有奠基性、开创性和战略性、全局性的理论指导思想。在党的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干部教育,他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这集中体现了的干部教育思想具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指导眼光。

(一)提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在建党初期的干部教育实践,即为干部教育思想的萌发阶段,其标志是1921年大革命时期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党校。这期间注重学习与研究理论、历史和现状,特别重视研究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批对中国国情有充分认识的工运和农运干部。井冈山革命时期,先后创立了红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任校长)等院校。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4年在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中提出:苏维埃的教育“在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干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以致用,这是对我党干部教育工作所作出的重要指导方针。由此可见,干部教育思想形成初期便确立了以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要求教育培训与干部本职工作相结合的重要原则。

(二)注重党员干部的党性思想教育问题。的干部教育思想理论中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思想教育问题,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他认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2]在干部的党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求干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抗日战争时期,他亲自为抗日军政大学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教育方针,这为干部的党性教育规定了较为具体的内容。在的领导下,1941年党中央专门作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紧密结合当时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运动。通过学习与教育,开展批评和组织整顿,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这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也一直把增强干部党性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注重党性教育也成为干部教育思想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倡导“群众路线”式的干部教育培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宗旨。革命战争时期,就倡导领导干部与群众相结合,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采取“恭谨勤劳”的态度和群众交朋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正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而使各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因此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仍指出:“我们国家要有很多诚心为人民服务、诚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立志改革的人。我们共产党员都应该是这样的人。”[3]他强调:“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以此来规范领导干部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行为,目的就在于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本领,使其能够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二、邓小平同志的干部教育思想特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形成了这一时期干部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具体内容。

(一)提出干部教育工作要制度化、正规化、科学化的指导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干部教育机构相继恢复,邓小平深刻地把握干部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强调干部教育在新时期必须进行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建立新的、适合新时展要求的干部教育体制。他提出要“有计划地对大批干部,工人进行教育……逐步把这种培训变成为适用于全体干部和工人的经常制度。”[5] 1982年10月,中共中央了《关于中央党校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中央党校实现干部教育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建设的有关政策,把党的干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邓小平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智力投资;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全员性,要变成一种经常的制度;一个好的干部教育制度,有利于干部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教育“四有”、“四化”的总目标。邓小平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具备的4个前提入手,提出了“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的干部队伍建设目标,这也是干部教育工作要实现的总目标。邓小平将这个总目标明确为“四有”和“四化”。

首先是“四有”。1989年9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时首次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也就是说,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次是“四化”。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他指出:“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理所当然的,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要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纪律。”[6]年轻化,就是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他强调: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要“选更年轻的同志,帮助培养”,“年轻干部只要选得准,搞好对他们的传帮带,加强学校的培养,是能够接好班的。”[7]知识化、专业化,就是要加强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领导能力。他要求广大干部“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8],并不断强调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学习和吸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将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与培养业务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又重视提高其业务素质能力,这是邓小平干部教育理论的又一鲜明特征。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要大力加强干部的培训,培训的原则还是‘红与专’的统一。”[9]邓小平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俗形象地用“红”来表示。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干部应该首先是“红”,“红”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3条标准:“一是坚决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二是大公无私、严守法纪、坚持党性、根绝派性,三是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心。”[10]“专”就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干部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邓小平指出:广大干部必须努力改变缺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状态,“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11]。因此在邓小平看来,一名合格的干部必须是“又红又专,红专结合”。

三、同志的干部教育思想特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在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干部教育思想。

(一)把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关键而紧迫的任务。指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越深入,越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严重任务。”[12]一方面,改革开放使干部成长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另一方面,在干部工作中出现了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教育等现象,这导致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这两方面问题决定了我们党在面对世纪之交的新时期必须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在这种情势下,提出了“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的论断,指出“二十年来改革和建设的历程说明,面对新时期的艰巨任务和可能遇到的风险,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13]他认为,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期,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严峻的考验。正是鉴于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时代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把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作为尤为迫切和关键的一环来抓。

(二)以集中开展“三讲”教育的方式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1995年11月,在北京考察工作时鲜明地提出了:“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8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一段时间,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指出:“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解决好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进行的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探索。” [14] “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三讲’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提高领导干部正确把握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15]按照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要求,从1999 年到2002年期间,全党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三讲”教育是借鉴我党历史上集中教育的成功经验而开展的一次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三讲”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修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把党校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对党校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作出了很多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和党校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出:“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党校教育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通过党校和各类型的干部学校培训干部,是培养和提高干部的重要途径”。[16]他要求“把干部在党校学习的状况,作为干部使用和选拔的重要依据,把对干部的培训轮训与对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17]同时,还要求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多到党校走走,讲讲课,开开座谈会,参加一些重要问题的研讨,把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思考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交流”;要求各级党委要帮助党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加强党校的教师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建设,加强教学手段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在的领导下,党中央在2000年下发了《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党校教育是全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明确党校要深化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充分发挥好党校在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中的作用。

四、同志的干部教育思想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面对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干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立足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求实效的干部培训工作新路子,开创了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注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的继续完善。非常重视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他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时期曾经指出:“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的渠道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经过党校的学习,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是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在的领导下,党中央于2005年创办了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3所部级干部学院。致信祝贺,肯定了成立干部学院的重大意义,并要求“切实把学院建设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努力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18]在的重视和领导下,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无论在培训规模上,还是在培训效果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方党校和行政学院系统,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部门和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

(二)提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就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认为,在不断变化新形势下,一定要把党校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去把握、去部署、去推进,增强办好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扎扎实实推动党校工作和党校事业有新的发展和进步。2006年初,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曾精辟指出:“能不能达到一流的办学水平,最关键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要联系实际创新路……”[19]同年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持研究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时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20]这也是立足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情况,特别是党校教学科研中存在的“不能联系实际、不善联系实际、不愿联系实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联系实际创新路”的新要求。

(三)注重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学历、学识、经验和见识都在不断提高,这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学习培训需求的多样性,也要求干部教育工作从知识传授和素质培训为主向素质和能力培训相结合而转变。2006年为第2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强调:“……必须紧紧围绕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能的培训,着力引导广大干部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21]同年,在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也提出了“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干部教育工作新要求。他认为,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使经过党校培训轮训的领导干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有新的提高,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治党管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新的增强。” [22]在的领导下,党中央于2008年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并在2010年制定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这为推进今后干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4]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6

[3] 刘少奇 朱 德 邓小平 陈云格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5

[5][6][8][9][10][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1、123、153、 264、222、166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12]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3

[13][14][15]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358、370

[16][17]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55

[18]为三所干部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发贺信[N].人民日报.2005-3-22(1)

[19]李世明.在“创新路”和“求实效”上下功夫―学习同

志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重要指示精神[J].理论观察.2006(4)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乡镇党校 党校教育 思考

农村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和思想境界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多样化需求,乡镇党校教育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加强和改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 乡镇党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效益探索

1.乡镇党校诞生及发展状况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先后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党校来培训党员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深化农村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农村党员教育发展的需求,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党校建设规模逐步扩展延伸,乡镇党校应运而生。

1983 年4 月,中央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的通知》,《决定》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我省根据中央(1983)5 号文件关于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基层党校的精神,随之中共云南省委以(1990)29 号文件下发,文件规定了乡镇党校人员编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办学的指导思想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共曲靖地委办(1990)29 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党校是乡镇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在乡镇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1991 年底,曲靖地区全区139 个乡镇相继成立。到1992 年底,全省各乡镇相继成立了党校,我镇于1992 年成立了党校。

2.乡镇党校教育取得的社会效益

根据中央(1990)15 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增强党性的熔炉。”同时,《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经过多年乡镇党校教育经验总结,一是乡镇党校弥补了县以上党校不可能对面广量大的党员全面实行培训,加之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党员教育出现“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二是农村新党员不断增多,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党性锻炼,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需要加强经常性教育;三是社会不断发展,知识、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新知识的教育,乡镇党校具有跟踪和循环的教育功能,是党员干部更新知识的场所;四是通过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在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造就了一支能带领群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党员干部队伍,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 当前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党校是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的主要阵地,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党委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但在党校教育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党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从实际操作来看,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抓而不力

一是对乡镇党校教育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以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所取得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只要有个阵地,能够简单培训就行了,不必用过多的精力和过多的投入来加强乡镇党校的建设;二是对乡镇党校教育无过硬的措施保证。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突击中心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与干部切身利益有关,拼死拼活地抓好,党的建设、党校工作是“软”任务,抓多抓少一个样,对党校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三是对党校工作不做深入调查研究,对如何办好党校工作缺乏深刻的探讨,党校工作摆不上党委的议事日程,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

2.经费紧缺,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乡镇党校经费没有按规定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给予硬性保障;二是由于无经费投入,仅有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采用的是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几乎是微不足道;三是缺乏培训所需经费作保障,致使长年性教育培训工作落不到实处,培训难以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教学设备功能不全

一是教学设备老化、配套不全;二是图书资料紧缺,政治理论书籍、工具书、科技文化等相关的教学参考书严重不足,乡土教材短缺,需要培训时,大多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报刊杂志来备课,影响了教学效果。

4.教师队伍素质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

一是教师队伍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调入乡镇党校的教师五花八门,多数专业不对口,多为半路出家的业余“教练”,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多数时间被党委政府安排兼其他工作,形成专职教师兼职化,如我镇三名党校教师,有的抓综治工作,有的抓精神文明工作和关工委工作,有的抓办公室工作和、纪检工作,形成杂工职员;三是每年教师培训时间短,年仅安排3~5 天的进修培训,知识水平与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远远不足;四是无考察学习提高机会,知识眼界仅局限于“井底之蛙”,闭门办学的效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教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乡镇党校教育多数以短期培训为主,由于时间短,讲授知识面窄,增大了开展系统化的教育难度。一是教学内容安排不科学,内容上存在着支离破碎、敲碎打的缺陷性;二是教学内容单调性,讲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缺乏系统性,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多集中培训、少分散培训,多以会代训、少专门培训,口头上讲得多、资料辅导少,本土教材多、外出参观学习少,课堂说教多、实践锻炼少,“填鸭式”灌输多、讨论式教学少;四是缺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教学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6.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缺乏规范性

一是教学管理混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二是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制约作用;三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四是上级主管部门指导、检查、督促少,深入乡镇党校研究工作缺乏制度性,仅限于年终总结签订聘用合同;五是考评考核机制不完善,没有把工作考评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相结合,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

7.农村无职党员进党校接受教育的机会少

一是农村党员人数多,如我镇有1430 余名党员,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以容纳;二是受经费的限制,党员、干部全部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财政压力加大,解决吃住较为困难;三是农村党员分散,尤其像我们山区乡镇,山高路遥,隔河渡水,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偏多,集中到乡镇党校培训难度较大。解决无职党员教育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村级党校教育阵地建设,以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以巡回教育的方式开展,给不能集中到镇党校培训的无职党员创造学习条件,普遍受到教育。

8.乡镇党校组织定位不明确

在2000 年6 月5 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和2008 年9 月3 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都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党校的机构性质与组织区别,乡镇党校属何类组织,如何设置等没有明确定位,实际工作中,乡镇党校只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乡镇党校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发展不均衡、办学规模小、培训标准低、教学设施简陋且不配套、教学质量水平低、教育效果差、教学内容狭窄、时间分散、方法单调、教育缺乏系统性、工作缺乏规范性、考评考核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费短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党员教育的成效,制约着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了乡镇党校的声誉。

三 对加强乡镇党校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指出:“全党必须进一步对党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党的十七大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可见党校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乡镇党校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工作:

1.坚持办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

中央(1990)15 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党校要努力成为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培训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2008 年9 月3 日颁布实施的《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乡镇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好“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县委党校抓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的培训,乡镇党校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以村级党员活动室为载体,抓好农村无职党员的培训。乡镇党校始终坚持以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以党的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此,党委要加强乡镇党校工作的领导,要把加强乡镇党校建设,把抓好党员干部教育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党校是党委的主要工作部门”。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加大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乡镇党委“一把手”要重视抓,具体责任人要亲自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和协调好“组织、宣传、纪检、科技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同时,县委党校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要在提供教材、培训教师、传递信息、教学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好乡镇党校的阵地和熔炉作用。

2.完善经费保障,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乡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阵地、师资、网络、制度、组织等建设,没有坚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载体,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育阵地做保障。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使之以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教育相适应,从当地财政实际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每年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我镇1430 余名党员干部编制预算、配置培训经费,以满足办学必须的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同志曾说:“办好学校,一是要有一个好的校长;二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是因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声誉。乡镇党校的教师,大多是从不同行业选调,学科专业、思想素质、学识水平参差不齐。从教学能力水平看,思想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虽然有一些,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实践锻炼,远远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对教师的培训,要采取送出去进修,市、县委党校培训,在职自学成才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要通过分级培训、分类培训、实践研究、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方法,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师资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党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适应新形势,创新培训载体

根据省委(1990)29 号文件关于党员干部教育要实行分级培训,乡镇党校主要抓好村党(总)支委、村委会成员、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农村一般无职党员由村级培训的教育机制,一是要加强村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以各村党员活动室为载体,发挥好党员活动室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坚持开展巡回教学,勤办班、办短班的方式,使农村无职党员和年老体弱的老党员普遍得到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教育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教网络,不断创新远程教育模式,利用有线电视网资源优势,推出“远教进家庭”栏目,实现远程教育的深化延伸,使远程教育走进每户普通家庭,提高远程教育的辐射面。建立手机党校,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构建农村网上党校,使党校教育走进千村万户,扩大教育面。

5.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关系到乡镇党校办学的声誉,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是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现在乡镇党校教学大多是跟着形势任务走,内容比较零散,不能形成知识体系,缺乏教育的深度。《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列》指出:“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这对办好党校,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工作要围绕乡镇党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开展,一是要围绕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围绕提高业务素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发动者,服务群众的模范者,增强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三是围绕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观念,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内容上,一是由过去的单纯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市场经济、科技知识、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勤政廉政、宗旨意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政治法纪教育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辅导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培训对象有什么要求,需要获取什么知识,要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层次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四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集中辅导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的特点,深入基层巡回讲课,拓宽教育的覆盖面。

在教学手段上,一是坚持课堂授课与电话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电教设施、网络等现代手段,提高教学的广泛性;二是在教学对象上,由重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逐步向培训农民群众拓展,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受到教育,扩大教育面;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学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和现实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四是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典型教育、交流探讨、调查问卷等方式,满足农村党员干部的需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6.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党校工作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推进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做到教学有计划、工作有记录、管理有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针对存在制度不完善、不科学的现状,要建立一套职责配套、运转有序的规章制度。一是计划总结制度;计划就是要对一年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包括教材、内容、时间、对象、经费、教员等的落实情况,年终有总结。二是会议制度;做好校务会议记录。三是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党校的各类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教员个人学习培训等情况的档案管理。四是考核考勤制度;包括对党员的考评,教师工作量的考评,教学效果的考核,党校年终工作考评等制度。五是调查研究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有的放矢地对党员进行教育,要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进行调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六是检查指导制度;主要是对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进行检查指导,提出建议意见。七是目标管理制度;结合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组织实施考核等全过程的制度保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使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

7.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与评先、评优与职称评定相结合;二是日常考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三是考评党校与考评党委相结合;四是组织评定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不断提高考评的科学性,通过考评,激发党校工作活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对乡镇党校工作的提高与改进,充分发挥好教育阵地作用,努力推进乡镇党校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9.19

〔3〕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 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0.6.5

〔4〕中共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人民日报,2008.10.30

〔5〕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10.15-10.21

〔6〕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云南省基层党校建设,1992.3

〔7〕中共曲靖市委组织部.曲靖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汇编,2007.1.15

〔8〕吴海坤、李祥栩主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曲署文印准字71 号),1995.3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一)教师地位显赫各级党组织非常重视干部培训教员的选择。《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明确指出,“党委必须慎重地选择教授人才……学校所在地党的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必须有计划地经常到学校作报告,能够任课的必须担任教课”。为加强师资力量,党委会抽调一批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来校任教,不少党政军领导同志兼任干部学校的领导,亲自到学校授课、编写教材,直接指导和从事干部教育工作。1925年9月北京党校秘密开办后,罗亦农同志担任校长,北方区委委员赵世炎、陈乔年等担任教员,、瞿秋白等党内著名人士经常到校指导、授课。1933年中共中央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许多课程由中央负责同志主讲。例如,讲授《苏维埃运动史》,任弼时、邓颖超讲授《中共党史》,陈云讲授《职工运动史》,顾作霖讲授《少共史》,董必武讲授《西方革命史》,徐特立讲授《地理常识》。学校还经常举行学术报告,如博古讲授《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教授《广州公社与中国苏维埃运动》及《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现在与未来》,董必武讲过《巴黎公社》。1941年创办的华中党校有一支理论和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员队伍,包括吕振羽、孙冶方等,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亲自为党校讲课或作报告。陕北公学初期的主要教员有邵式平、周纯全、何干之、李凡夫、艾思奇、吕骥、徐冰、陈维实、宋侃夫等人。、、陈云、李富春、王若飞等中央领导同志经常来校讲课或作报告。甚至有段时间里,几乎每隔几天到陕北公学作一次报告,讲授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与策略问题。

(二)教学比重突出在大革命时期,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共产党会根据农村阶级斗争的需要,让学员们学习阶级斗争方面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要求在各苏区中央分局所在地必须设立一个以上的党校,教学内容中的三分之一必须为政治经济常识。各级干部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员的理论教育,注重对他们的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学校的教学内容、手段及要求等都紧扣这一点。各级干部学校均开设了马列主义的课程。比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设有中共党史和中国苏维埃运动史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红军大学开设的政治教育包括政治形势教育、军民关系教育和民众政治生活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实践中更是加大了理论教育的力度,扩大在政治课中设置马列主义概论、哲学、政治经济学课程。也强调,党校应“比较偏重讲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和作风”,党校学员要学习马恩列斯的著作。

二、建国前中共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历史经验

通过干部培训理论教育,共产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使干部“在各种复杂的与变化的环境下坚决不动摇的为苏维埃革命斗争到底”,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历史经验,非常值得学习。

(一)与革命实践的紧密结合恩格斯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种科学方法所体现的基本要求,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925年10月印行的《宣传问题决议案》指出:“党校内的教育方法应当根据国内革命运动的经验说明共产党在许多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在党校听讲的同志不应当与群众隔离,党校里的学生应当同时在校外工作,在同志或同志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校的学生得着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思想。”1940年《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强调,“求得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是党校教习的中心目标……应该经常多请当地的和外来的负责同志报告各种时事问题及各种实际工作的情况与经验”。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当局及教员必须使学生领会马列主义实质,并“善于应用这种实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以期学生能够用马列主义精神与方法,分析中国历史与当前的具体问题,并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抗日军政大学特别要求教学人员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坚持“原则化、通俗化、具体化、中国化”,要求“每一抽象概念的说明都必须证之以具体的例证,每一具体经验的讲述应当引导向一定的原则”。许多干部学校为加强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安排学员在修业期间定期到工厂、农村、机关、部队进行实习或开展社会调查,有些学员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被派到前方,然后再回学校学习,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再进一步提高。

(二)相对健全的培训机构体系培训机构的建设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基础性工作。自共产党成立以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逐步增加,并更趋正规化,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土地革命时期,从学校的类型来看,创办了各个领域的干部学校,比如在中央苏区瑞金,形成了培养红军干部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红军第一步兵学校等。此外,还有培养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大学,培养苏维埃干部的苏维埃大学。与此同时,在职干部教育也在蓬勃开展。这些不同领域的干部教育从纵向上包括高级、中级及初级三级系统。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干部教育依然包括高级、中级及初级干部教育。依地域分,有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干部教育、陕甘宁边区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依培训时间分,有专门的干部教育、短期的干部训练班以及中等学校所设的地干班;依类型分,涉及党政军工青妇、农医、文教、科技等各种类型、各个方面的干部。解放战争后期,各大解放区都办有规模很大的党校,如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中共中央东北局党校、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及建国前夕开办的中共中央西南局党校。各中央分局各省、地、市,有的县也创办了党校。至建国初,全国党校的基本情况是:在华北地区有地市委以上党校39处;在东北有省市党校14处,各县设有党员训练班;在西北设有西北局党校、陕西省委党校和绥德、延安、渭南3个地委党校;在华东有华东局、山东、浙江、皖南、皖北、苏南、苏北7个党校,其余地委以上党校皆是训练班性质训练整党骨干;在华南有省市委党校30所,河南10个地委都有党员训练班;西南西南局、重庆、川东、川西、贵州等党校皆为训练班性质。

(三)全面系统的学习内容干部培训时开展的理论教育内容,会及时根据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及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状况,作出明确规定。综合而言,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列主义理论是指导革命实践的指南,党中央历来对马列主义学习有着明确要求。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在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同时,党中央也非常重视对思想的学习。刘少奇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强调指出:“学习思想,宣传思想,遵循思想的指示去进行工作,乃是每一个党员的职责。”2.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强调:“党内许多干部对于策略问题上的片面观点和由此而来的过左过右的摇摆,必须使他们从历史上和目前党的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作全面的统一的了解,方能克服。”194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策略教育的指示》强调,必须在全党的在职干部教育、党校和党的训练班以及党领导的各种干部学校中,把干部的策略教育列入正式的教育计划。3.思想教育。一是进行党的宗旨教育,使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解决为什么人服务这一根本问题,使广大干部深刻意识到“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二是加强思想修养,将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章作为干部教育内容,使干部成为忠诚纯洁的模范。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党内思想矛盾,基本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四)因人施教的教育方法鉴于培训学员的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干部教育十分重视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1940年1月《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指明,干部学习应依据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并详细规定初级、中级、高级三类具体课程。《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则按干部的文化、理论程度和资历,将在职干部分为“有工作经验又有较高文化水准的高级及中级老干部”、“有相当工作经验但文化水平很低的中级及下级工农干部”、“工作经验不够,但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中级及下级知识分子新干部”、“在学术上,技术上有较高造就的专门人才”等四个层次类别,并依据文化水准规定不同的教学课程与教学方式。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中,各级各类的干部教育都会根据干部文化素养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二期的第一、二大队学员,绝大部分为八路军高级干部,普遍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及自觉的学习态度,主要采取研究的教学方式,即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利用座谈会、讨论会互教互学。第四期第一、二支队学员都是八路军的中、下级干部,第四大队第六支队学员则均为工农成分。这两部分学员的斗争经验比较丰富,但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主要采取启发讲授的方式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三、建国前中共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的现实启示

以基层党校为中心考察建国前中共开展干部培训理论教育积累的经验,从基本内容、行为控制以及系统架构等三方面对当前基层党校干部培训理论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基本内核:强化理论教育中心地位当前,社会正处在利益格局大变动、思想观念大碰撞的关键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强化理论教育在干部培训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基本思路,坚持干部培训主要目的就是肃清错误思想、统一党性认识的基本认识,实现同志所提出的目标“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思想一致、行动一致,保持党的纯洁性”。具体有如下两点举措:1.保证教学课时比重。保证理论教育在干部培训教学中的课时比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策略教育等内容加入教学计划。在实践中,尤其要突出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经典理论原著的学习,以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加课时比重要把握一个“度”字,就如所说,学的东西“不要太多,多则不灵”。干部的领导经验、领导本领,要在实践中、工作中、困难中学习和提高。想“看小说”、“学外语”等知识和技能,那要进“无期大学”,学习一辈子。2.强化课程体系建设。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解决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因此,要改变当前课程设置单一的现状,构建合理的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例如,针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可以从理论渊源、历史沿革、现实意义、地域特色等多角度、分专题地详细、全面学习,引导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研究国内外的重大问题和变化。

(二)行为控制:坚持两大教育培训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在干部培训理论教育中,既要教理论,更要教会如何运用理论研究中国实际问题,改变“过去我们只教理论,没有教会如何运用理论,就像只教斧头本身,而没有教会如何使用斧头去做桌子”的教育困境。具体包括以下两点举措:一是理论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师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角,对于教学内容创新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任务。一方面,要夯实理论功底。深入了解经典著作、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以及学术前沿问题。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及时地将新的科研成果进入课堂,增强教学说服力。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师运用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回答学员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化解学员萦绕于心的困惑疑虑,必须有实践的积累。因此,要创造机会选送教师到有关单位任职、锻炼,通过参与部门调查、决策、组织、实施等工作,总结实践产生的经验及问题,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深入基层开展经常化调研,并以此为根据设定讲题或修改讲课内容,增加理论教学的现实感及针对性。二是推行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党校学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注意挖掘学员资源。一方面,教师潜心向学员调研、请教,以更确切地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掌握部分学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并进行答疑解惑,增加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组织学员搞好双向交流。通过理论辅导、学员自学,组织学员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锋,以此深化理论学习层次、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启动学员讲坛。在充分研讨、交流的基础上,集中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并能引发学员浓厚兴趣的话题,挑选个别富有学识和实践经验的学员做专题发言。教师进行认真评点并总结。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学员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合不同班次学员特征的方法,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习动机、确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实现理论教育的良好效果。一是学习动机的培养。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当前对于干部培训理论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依然存在。不少干部将理论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软目标,至少不如GDP或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过硬,可以凸显干部的政绩,直接影响其评价升迁。这导致部分干部理论兴趣不足、效果欠佳。因此,要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的动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培训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将理论学习情况作为评议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合理的干部培训理论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掌握理论教育成效。二是教学重点的确立。根据学员的文化水平、职务大小等事实,确定各有侧重的理论教学重点。例如,在经典理论传授方面,对于中青年干部重在讲授理论渊源、历史沿革等需较高理论素养的内容,对于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可主要讲解理论的现实应用。在党性教育方面,中青年干部重在做好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的问题,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班重在解决群众路线执行如何的问题,正职主要领导主要解决好民主集中制的自觉坚持和落实问题,新提任领导干部的教育主要在保持公仆本色上着力,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培训要在拒腐防变上警钟长鸣。三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在理论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农村(社区)工作人员,适宜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同时控制讲授时间,力求深入浅出地讲透重点和难点。对于中青年干部,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开设学生讲坛,激发学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建立和利用好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警示教育,如有针对性地参加法院的庭审作为中青班学员的党性锻炼和警示教育。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开门办学,开放办学,是提高党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固树立开放理念、积极探索开放路径、大力夯实开放基础,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下面小编整理了在党校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今天到X委党校的目的,就是认认门,与各位同志见见面,听听大家对党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刚刚,X校长汇报很全面,大家的发言讲的都很好,围绕各自的工作,谈思路,谈想法,谈打算。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党校的认识和思考,讲几句话。

一、始终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校工作。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认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根据这个决议,我们党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1925年1月,党的四大重申:“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那时,全国党员只有900多人,我们党就如此重视设立党校问题。1926年2月,党中央特别会议通过《开办最高党校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北京及广州各办一长期党校”。1927年,党的五大同意在武汉创立中共中央党校,成立了筹备处,后因汪精卫叛变未能如期开学。1933年3月,中共中央局在苏区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央党校的前身,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停办。在一年半时间里,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3批学员、大约300多人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毕业,其中有基层干部也有高级干部,有党政军干部也有群众团体干部,为苏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1935年11月,中央党校在延安复校。为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开好党的七大,从1939年至1943年,党中央有计划、分期分批从全国各地抽调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群领导干部到延安进行培训。当时,中央党校规模很大,分为6个学员部,六七千名县团级以上高中级领导干部集中在这里学习,同时参加整风。1943年3月,毛主席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校成为高中级干部的集结地,成为培养革命骨干的大摇篮。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

二、发展成效明显

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在XX的坚强领导下,在XX党校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XX党校的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XX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有这么3个特点:

一是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XX党校确定了 “以教学为中心,建设一流教学科研体系;以硬件为载体,建设一流校园;以党建为统领,建设一流校园文化;以制度为抓手,建设一流管理服务;以特色为依托,建设一流合作交流平台” 的“五个一流”工作目标,争创全省州市最好党校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奋斗和努力方向比较明确,与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相统一,与XX党校对下级党校的要求一致,与XX的发展方向一致,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硬件过硬。引用过一个顺口溜:“中央党校风风光光,省级党校稳稳当当,市级党校勉勉强强,县级党校哭爹喊娘”。从今天早上参观党校校园和大家的汇报情况来看,XX党校的办学条件是比较好的。在XX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占地XX亩,建筑面积近XX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3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XX人在校学习培训、XX人在校食宿的标准化校园,能满足不同培训班的培训需求,能满足学员学习、生活的各种要求,办学条件跻身全省前列,已经跳出了勉勉强强的行列。

三是坚持质量立校,提升明显。近几年来,XX党校通过理顺体制机制、抓实队伍建设、抓深教学科研工作、抓细组织管理服务,办班数量和人次逐年攀升,2018年3天以上的培训班124个,2019年3天以上的培训班138个,培训班也由市内培训班为主向市外省内培训班延伸,培训质量也得到上级的肯定,在中共XXXX党校(XX行政学院)对全省州(市)、县(市、区党校(行政学校)综合成绩的评估中,排名第四。

三、短板还需补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相比、与《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规定相比,与XX主要领导在XX党校(行政学院)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要求相比、与XX的发展要求相比,与XX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相比,我们XX党校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严治校上有不足。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有不足。比如在巡察发现的问题较多,有的干部被处理,虽然进行了整改,但说明这些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二是能力提升上有不足。课程质量、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学安排等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需求。虽然硬件得到了全面的完善,但综合成绩的评估排名第四,还没有培养出一批全省有名、知名的党校教师队伍,这说明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下步更需努力

党校姓党,决定了我们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要即围绕XX高质量跨越发展大局,要在破解XX“业务能力不能支撑政治站位”的共性问题上着力。

(一)高标准坚持党校姓党,在从严治校上有新进展。为XX党员干部打造党性教育培训和思想理论建设高地。坚持党校姓党,牢牢把握党校工作的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地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方面。一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好党校这块特殊阵地的“思想看齐”作用,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努力学好用好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XX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业主课,要进一步落实主业主课要求,坚持以“用学术讲政治”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总抓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和科研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二是依法依纪从严治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好整改落实。针对巡察出来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下大力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在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上久久为功。严格纠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健全接待、后勤、课题经费、工会经费管理使用等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监管。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贯穿日常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优良的党风作风涵养校风教风学风。三是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目的就是帮助大家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党性锻炼,提升XX高质量跨越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就要坚持党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来来进行,围绕全国、全省、XX干部教育培训工作5年规划来落实,围绕XX“十四五”规划来开展,发挥好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做到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党校工作进跟进到哪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高标准坚持从严治学,在质量立校上有新成效。质量是党校的生命线,党校要把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生存之本,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全面提高党校办学质量。一是加强教学设计。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结合学科建设、师资优势以及学员培训需求,坚持分类别、分层次做好教学设置,在注重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同时,围绕XX独有的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交流研讨等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打造精品课程。遵循党校(行政学院)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理论基础、党性修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等四个方面课程体系,同时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XX重要讲话精神,围绕XX中心工作,开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精品课程,开发反映各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精品课程,使精品课程打造始终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始终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需求。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于专职教师。我们要让从“学校门”到“学校门”,参加工作后又没有经历过实践锻炼的老师进行系统实践培训,及时更新老教师的讲授水平,避免出现:没当过领导的在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没出过国的在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经验,没经历复杂环境考验的在帮助每天同各类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难题。同时,鼓励和引导专职教师提高科研含量,推动研究成果进课堂,拓展渠道,为专职教师学xxx修、专题调研、挂职锻炼和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完善教师考评体系,健全落实奖惩机制。另一方面,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积极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党政领导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四是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教务教研部门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教学情况分析通报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校课程评估制度、项目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听课评课、教师受邀外出讲课等制度。严格落实学员管理规定,抓好入学教育和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学员党支部的作用,调动学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三)高标准坚持开放办学,在品牌立校上有新突破。开门办学,开放办学,是提高党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牢固树立开放理念、积极探索开放路径、大力夯实开放基础,树立品牌、提高知名度。一是合作交流提升影响力。主动向XX党校汇报工作,争取XX党校给予政策、资源倾斜;主动与XX党校等其他州(市)党校互动,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积极与市直各部门各单位沟通交流,把各部门各单位的经验成果转化为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的培训专题,转化为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依托各部门各单位高质量完成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指标要求。二是内强素质增强竞争力。主动与杨善洲干部学院、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在教学、科研、宣传上面形成合力,共同提升XX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共同推介XX干部教育培训品牌,特别是加大与杨善洲干部学院的深度融合,不光在领导班子、师资队伍、课程开发上融合,在干部队伍上也要形成定期交流机制。三是宣传推介增强吸引力。借助XX与中国XX干部学院、中国XX干部学院、XX区搭建的平台,通过跟班锻炼、举办培训班、研发课程、师资交流、回访等方式,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党校实力,不断宣传推介。同时,积极的与其他优质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党校、高校对接,建立更多更好的合作关系,寻求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让更多的干部到XX来开展培训。四是督促指导增强凝聚力。积极牵头制定XX党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强对基层党校贯彻落实中央办学方针政策的检查指导,特别是在教学、科研、智库等方面加大与基层党校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力度;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办法,定期对县级党校开展质量评估;督促县级党校高质量完成规范化建设,帮助基层党校尽快赶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尽快形成工作合力。

中央党校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中国的共产党是由中国的一批满怀着拯救、振兴我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而又接受了正确、先进的世界观及其理论体系的优秀知识分子发起创立的。党从成立时起,就不懈地以其崇高理想和先进理论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不懈地致力于提高全党将理想和理论付诸实践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这个党有一种鲜明的精神气质或文化品格,那就是在知行合一的意义上重理想教育和理论教育。因此,党历来把办好自己的党校看得极重,抓得很紧。而党校自瑞金时期以来,自延安时期以来,尤其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不断增强党的思想文化力量方面,在党的干部教育方面,也的确长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长期而复杂的种种考验中形成了党校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校特别是中央党校一直以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旗帜,走在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前列,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进程并以其最新成果教育培训干部,坚持并捍卫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党校历史乃至党的思想史和干部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荣的新篇章。曾长期担任中央党校校长的同志所总结的党校工作九条经验,就是对这一历史新篇章的集中、深刻的概括,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办好党校所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经验。

当前,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不断培养造就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队伍,是关系新时期党的事业之战略全局及长远发展的一项根本大计和迫切要求。更好地担当起这一任务,是党校的使命与责任,各级党校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共产党是最重理论指导的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行动指南。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广大干部系统地、实际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达成这一目标,正是党校教育培训干部的首要任务。各级党校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目标。

党校是党的学校,同时也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担负着党所赋予的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这一重要任务。其中,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党的基本理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不断发展的党的基本理论来回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校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同时以此为基础,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发挥思想库作用。

学习型组织这个概念虽然提出的时间至今并不很长,但就其基本含义而论,我们共产党从来就具有学习型组织的性质和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张,将其视为一项战略任务,并提出以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来引导、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与党校的上述作用相联系,各级党校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充分发挥建设学习型政党进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