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赏析范例6篇

相信未来赏析

相信未来赏析范文1

1问题的提出 许多学者越来越关注个人价值观(Personal Values)的测量、动力属性以及对消费者态度、动机与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个人价值观是指控制目标导向行为的期望的终结状态和动机的一种信念(Feather,1995) 指出价值在满意度之前影响顾客的购买意向。 国内学者对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但有些学者从另一个视角,对观赏体育消费市场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我国观赏型体育消费市场特征, 分析观赏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关系,即体育赛事观赏价值最终决定市场价值(刘卫等,2002)[37]。提高赛事产品质量,是增强观赏市场价值关键所在(邵晓军,2008)[38]。需要考虑制约观赏体育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支付能力、社会文化环境、消费价值观、文化程度及欣赏水平等(康建敏,张丰燕,2006; 王雪峰,高力翔,沈鹤军, 2012; 陈华,吕树庭,2007)[39-41]。另外,观赏体育消费是人们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具体的精神领域消费,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如个人观赏趋向、消费动机、个人忠诚效应等 (张杰,2007)[42]。以上这些文献都没有涉及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研究。 本文研究目的是检测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关系,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运动观赏行为(包括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人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价值取向,建立独特的观赏运动价值体系,发展新型观赏运动市场,对竞赛市场进行细化,设计观赏运动产品与促销策略,发展公共政策,引导消费市场,必将对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研究方法 3.1样本选择 价值研究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程度和社会环境等。因此,为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其样本选择主要集中在高学历的人群中,参与对象学历需本科以上。为保持样本选择的多元性,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样本选择确定为开展运动项目比较好的山东青岛(300人)、潍坊(300人)、济南(400人),研究对象主要选择高校(大学教师)、证券与银行(金融人员)、医院(医务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人员),参与调查人员为1000人,男421人(54.3%),女355人(45.7%),18~24岁 122人(15.7)%,超过60岁是2人(0.2%)。 3.2问卷设计 基于Maslow’s 层次需求理论(1970a), Rokeach(1973), Kahle(1996)和Schwartz (1992, 2004, 2005) 的价值体系,构建了10类型价值框架:快乐(Enjoyment)(2个问题)、社交性(Sociability)(2个问题)、身份(Identity)(3个问题)、地位(Status)(3个问题)、道德(Moral)(5个问题)、精神(Spirituality)(7个问题)、认知价值(Epistemic Value)(4个问题)、审美(Aesthetics)(3个问题)、仪式(Ritual)(3个问题)、没有或否定价值(3个问题)。确立问卷进行了预先调查阶段,随机选取180人,根据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去掉4个问题,最终确定个人价值部分(31个问题)。运动观赏行为,确定常见的运动观赏消费行为(6个问题):观看比赛、TV、网上浏览、报纸杂志、谈论赛事、收音机)。根据10个类型价值框架,建立了运动观赏经验(10个问题):体验快乐、朋友关系、运动精神、生活部分、力与美、自信心、不消费赛事、运动知识、社会认可、浑然忘我。采用9维度 Likert scale调查运动观赏价值,-1负值为没有价值,0为一点也不重要,7为非常重要;7维度 Likert scale调查运动观赏消费和运动观赏经验,1为强烈不同意,7为强烈同意。3.3信度与效度检验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是 Cronbach α =0.942, 运用Split–half 显示,信度分别是:Cronbach α=0.906和Cronbach α =0.92,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根据问卷的理论结构,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y Analysis,EFA)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显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0.05), Determinant = 1.60E-009; KMO= 0.954 (P<0.05), KMO值已超过0.9,其样本数量已达到很好的程度,Bartlett 球形检验x2= 1.547 ,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 ),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因素,满足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条件。因素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387%、8.205%、4.543%、4.233 和3.288%,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656%,Communalities 的平均分值是0.623,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效度。3.4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运用传统邮件方式,希望他们在两周内完成问卷并寄回。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电话追踪方法,督促他们完成问卷。另一种是采用电子邮件、QQ和微信方式,填完后寄回。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776份,回收率77.6%,数据分析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ANCOVA、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主要分析人口统计学各种变量与问卷的回收率。相关性分析是确立不同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度,ANCOVA是分析年龄、职业、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回归分析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观赏运动行为。4结果

本文研究目的是确立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度,验证个人价值是否预测观赏运动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消费及观赏运动经历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支持了先前的观点,价值能指导人的行动方向(Schwartz, 1994)[3], 价值认知元素激发动机与行为反应 (Vinson, Scott & Lamont, 1977;Gutman, 1982)[7][4]。实际上,价值本身并不一定与运动观赏行为相关联,例如社会交往是重要的,可以会见许多朋友,观赏运动比赛可以达到社会交往的目标。但是,无论如何社交价值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因此,运动观赏行为可能与动机紧密相关。有些学者研究指出动机能驱使人们观赏运动行为,其动机包括刺激性、运动员技术、团队合作、力与美、逃避、社会交往、家庭聚会、成就感等(James & Ross, 2004; Trail & James, 2001)[18-19]。但是,动机、价值与需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动机和价值源自于需要,需要唤起动机,动机更多是在不同境况下发生变化。价值不仅代表需要,而且是与社会要求相匹配的需要的传承。因此,价值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行为。 根据协方差分析(ANCOVA)年龄、职业、性别与个人价值、运动观赏消费、运动观赏经历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及职业与个人价值、运动观赏消费、运动观赏经历差异不显著,这与我国个人价值观相对统一的状况相吻合,同时反映了我国职业体育存在较大问题,导致绝大部分人缺乏运动观赏消费与运动观赏经历。另外,进一步分析表明个人价值在性别之间没有显著不同,但不同性别之间在运动观赏消费与运动观赏经历方面差异 较大,说明了男性比女性参与了更多运动观赏消费与运动观赏经历。以上这些分析与我国现实情况基本一致。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价值可以显著性地预测观赏运动消费。这些研究结果与Shao(2002), 这些运动相关价值反映了社会一般准则,但更多关注运动参与而不是观赏运动(Lee, Whitehead & Balchin, 2000; Simmons & Dickinson, 19 86; Wankel & Berger, 1990;Downwarda & Rasciuteb, 2012 )。以上这些文献都没有涉及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研究。 本文研究目的是检测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关系,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运动观赏行为(包括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人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价值取向,建立独特的观赏运动价值体系,发展新型观赏运动市场,对竞赛市场进行细化,设计观赏运动产品与促销策略,发展公共政策,引导消费市场,必将对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研究方法 3.1样本选择 价值研究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程度和社会环境等。因此,为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其样本选择主要集中在高学历的人群中,参与对象学历需本科以上。为保持样本选择的多元性,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样本选择确定为开展运动项目比较好的山东青岛(300人)、潍坊(300人)、济南(400人),研究对象主要选择高校(大学教师)、证券与银行(金融人员)、医院(医务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人员),参与调查人员为1000人,男421人(54.3%),女355人(45.7%),18~24岁 122人(15.7)%,超过60岁是2人(0.2%)。 3.2问卷设计 基于Maslow’s 层次需求理论(1970a), Rokeach(1973), Kahle(1996)和Schwartz (1992, 2004, 2005) 的价值体系,构建了10类型价值框架:快乐(Enjoyment)(2个问题)、社交性(Sociability)(2个问题)、身份(Identity)(3个问题)、地位(Status)(3个问题)、道德(Moral)(5个问题)、精神(Spirituality)(7个问题)、认知价值(Epistemic Value)(4个问题)、审美(Aesthetics)(3个问题)、仪式(Ritual)(3个问题)、没有或否定价值(3个问题)。确立问卷进行了预先调查阶段,随机选取180人,根据调查数据,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去掉4个问题,最终 确定个人价值部分(31个问题)。运动观赏行为,确定常见的运动观赏消费行为(6个问题):观看比赛、TV、网上浏览、报纸杂志、谈论赛事、收音机)。根据10个类型价值框架,建立了运动观赏经验(10个问题):体验快乐、朋友关系、运动精神、生活部分、力与美、自信心、不消费赛事、运动知识、社会认可、浑然忘我。采用9维度 Likert scale调查运动观赏价值,-1负值为没有价值,0为一点也不重要,7为非常重要;7维度 Likert scale调查运动观赏消费和运动观赏经验,1为强烈不同意,7为强烈同意。3.3信度与效度检验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是 Cronbach α =0.942, 运用Split–half 显示,信度分别是:Cronbach α=0.906和Cronbach α =0.92,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根据问卷的理论结构,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y Analysis,EFA)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显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P<0.05), Determinant = 1.60E-009; KMO= 0.954 (P<0.05), KMO值已超过0.9,其样本数量已达到很好的程度,Bartlett 球形检验x2= 1.547 ,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 ),代表总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因素,满足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条件。因素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387%、8.205%、4.543%、4.233 和3.288%,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656%,Communalities 的平均分值是0.623,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效度。3.4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运用传统邮件方式,希望他们在两周内完成问卷并寄回。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采用电话追踪方法,督促他们完成问卷。另一种是采用电子邮件、QQ和微信方式,填完后寄回。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776份,回收率77.6%,数据分析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ANCOVA、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主要分析人口统计学各种变量与问卷的回收率。相关性分析是确立不同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度,ANCOVA是分析年龄、职业、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回归分析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观赏运动行为。4结果

本文研究目的是确立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度,验证个人价值是否预测观赏运动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消费及观赏运动经历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支持了先前的观点,价值能指导人的行动方向(Schwartz, 1994)发现,观赏运动经历已成为人们地位身份的象征,主要有三个原因:(1)运动变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运动具有交流的力量,(3)运动是微观型社会。人们观看运动赛事被认为是时尚与高雅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交流,是财富与身份的体现,可提高社 会认可与公众形象((Schwartz, 1992),这也解释了有些消费者痴迷于观赏运动经历,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组成部分的重要原因。 无论如何,有些人没有观赏运动经历,被认为没有价值或具有否定价值。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人基本对运动不感兴趣,认为运动是浪费时间,原因可能是运动中的竞争、冲突、输/赢、社会身份等因素。还有可能是运动赛事留下负面影响,如暴力与侵略性行为、假球等,认为观赏运动消费是污染人们的灵魂。有些人认为超极限运动损害了人体健康,我们的社会不应强调运动赛事的重要性。5结论 价值取向是指人的价值观念的指向,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如社会地位、需要、利益、兴趣、知识等。有些学者研究指出,价值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变量。在市场营销中,价值能帮助竞赛管理者提高营销计划与策略,更好地与目标顾客进行沟通与交流。广告设计者也能够针对目标顾客进行促销活动。赞助商也能够检测他们产品是否满足与观赏性运动相关的价值。目前,虽然心理学和其它学科对价值与行为做了广泛的探讨,但在体育市场领域却涉及甚少。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关系,验证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通过文献综述,本研究构建了10个类型价值框架:快乐、社交性、身份、地位、道德、精神、认知价值、审美、仪式、没有或否定价值。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密切相关,能够预测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研究表明,虽然个人价值难以进行观察,但是运动赛事所展现的激动振奋的场面和优雅人体姿态,显示出力与美的韵味,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体现了人们归属、交往、创造、愉悦、道德、放松、刺激、认知、成就感等价值观,从而激发和引导人们自觉进行观赏运动消费与经历的意识。因此,观赏运动消费与经历是体育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价值对观赏运动行为的影响,确立观赏运动行为价值体系,细化观赏运动消费市场,将对我国观赏运动市场的健康、稳步、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参考文献: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如社会地位、需要、利益、兴趣、知识等。有些学者研究指出,价值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变量。在市场营销中,价值能帮助竞赛管理者提高营销计划与策略,更好地与目标顾客进行沟通与交流。广告设计者也能够针对目标顾客进行促销活动。赞助商也能够检测他们产品是否满足与观赏性运动相关的价值。目前,虽然心理学和其它学科对价值与行为做了广泛的探讨,但在体育市场领域却涉及甚少。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的关系,验证个人价值是否能够预测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通过文献综述,本研究构建了10个类型价值框架:快乐、社交性、身份、地位、道德、精神、认知价值、审美、仪式、没有或否定价值。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价值与观赏运动行为密切相关,能够预测观赏运动消费与观赏运动经历。研究表明,虽然个人价值难以进行观察,但是运动赛事所展现的激动振奋的场面和优雅人体姿态,显示出力与美的韵味,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体现了人们归属、交往、创造、愉悦、道德、放松、刺激、认知、成就感等价值观,从而激发和引导人们自觉进行观赏运动消费与经历的意识。因此,观赏运动消费与经历是体育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价值对观赏运动行为的影响,确立观赏运动行为价值体系,细化观赏运动消费市场,将对我国观赏运动市场的健康、稳步、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参考文献:

相信未来赏析范文2

关键词:《商君书》;刑赏;激励;融通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83-04

引言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法家的管理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强调“外儒内法”,法家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商鞅是法家的前驱,是早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商鞅的著作《商君书》中的“刑赏”激励管理是法家管理的一个典型。分析《商君书》中的“刑赏”激励管理,对于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的丰富,对于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激励管理。激励是指通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通过管理实践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员工去努力完成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实现组织所赋予的既定目标。西方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这样的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1] 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调动人的内心,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本上说,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中西方文化中的激励手段和方式有着共同点但也有着差异性。商鞅《商君书》中的“刑赏”激励方法是中国话语背景下特有的一种激励。

一、《商君书》中激励管理研究的价值

要谈《商君书》中的管理理念就必须要谈到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5年至公元前338年),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2]。作为中国传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专注于政治管理,强化依法行政,富国强兵,可称得上是一位管理实践家。大多数学者们对商鞅管理思想的研究,从商鞅变法中可窥其一二。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能够全面、系统的解读其管理思想的论著比较少。《商君书》是否为商鞅本人所著,虽然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可代表其管理思想。故本文中对商鞅管理思想的探析,也是以此书内容为主而展开的。

从商鞅变法的结果来看,商鞅的管理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商鞅的管理理念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具有一定实践意义,这一理念和《商君书》是中国先秦文化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通过文献资料,我们认为了解《商君书》,对了解先秦文化有着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我们就管理思想的研究来读《商君书》,主要是针对商鞅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商君书》中的有关校释和《商君书》的成书等方面的涉猎。从商鞅变法的成功可以看出商鞅管理思想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商鞅管理思想的理念来讲,任何的一种管理活动必定有特定的管理理论思想来支撑,而任何管理理论思想又必将有一定的管理思想哲学来制约[3]。因此通过对《商君书》的研读,我们认为,商鞅管理理念不但是某种管理思想哲学的实践,也是管理科学成功的案例,也是实践的哲学范本[4]。因此,对商鞅管理思想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管理思想,不断探析现代管理思想理论并指导管理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商君书》中的“刑赏”管理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一种激励管理。纵观中国古代史,从先秦至明清,合理的人性假设对其管理思想的演变,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5]。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商鞅的管理思想在工具理性特征上具有明显性[6]。目前,大部分学者对于商鞅管理思想和《商君书》的研究均围绕文献展开,通过结合文献和相关人物资料,进一步整理、分析并进行批判,研究方向集中在法治管理思想方面。本文旨在从管理科学的激励制度去看待商鞅的科学管理思想。

二、《商君书》基于人性和目标有机结合的激励管理

商鞅变法以“重法”和“刑赏”而著称。《商君书》中“刑赏篇”指出:一个国家、组织要做到奖赏的统一,刑罚的统一,教化的统一,这才是治理国家或组织的好方法。只有真正实施了奖赏的统一,国家的军队才会逐渐变得强大,才会逐渐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只有真正实施了刑罚的统一,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和命令才能够得到有效实行;只有真正实施了教化的统一,人民群众才会严格的听从国家或组织的政令,才知道什么该做还不该做,国家的任何人、任何事之间也将没有特殊性,从而逐步减少特殊性。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需要公平公正的奖赏,实施公正奖赏的目的就是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不再奖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需要公正严明的刑罚,实施严明刑罚的目的就是到了一定的时期可以不再刑罚;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需要修明的教育,实施修明教育的目的就是到了一定时候可以不再教化[7]。以上解读实际上就是《商君书》中“刑赏”所表述的“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统一”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任何人都不能通晓一切事物,我们只能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其核心价值理念。因此,我们治理国家时,需要抓住要领才能取得成绩,而这个“要领”就是实施奖励、刑法以及教化。事实上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知易行难。我们说,圣贤不用去称赞,平凡君主也不一定要废除;对于某一个人实行刑罚不是残暴,奖赏不是仁爱,所有的种种都是因为有着公正严明的国家法律。国家的君主凭战功、农功等取得的成绩授予每一个人官职,赐给每一个人爵位,正因为此,所有有功的、取得成绩的人不会担忧得不到认可。国家的君主由于公正严明的国家法律,从而不用去宽恕任何人犯错误,不用去赦免任何犯人的刑罚,因此那些所谓的恶将逐渐消失,从此不会再发生。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人们需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或组织,只需要考虑如何进行统一奖赏、统一刑罚和化,并且坚持执行就可以了。

商鞅管理的逻辑是将人性的好利恶害和激励管理有效的结合,并将人性好利恶害的特点有效的植入其管理的逻辑里,并成为其管理的基础。首先,商鞅阐释了为什么必须进行法治管理,他认为只有人性基础上的管理才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的目标;其次,商鞅设置了法规,利用法规的强制性约束人好利的本性;再次,商鞅在管理上将人性的好利恶害和管理目标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来进行功利驱动的有效控制,并且在激励管理中,根据人固有的好利恶害的本性进行了“赏刑”的激励管理设计,并大力推行功利驱动的激励管理,从而为富国称霸服务。

激励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有效地把人的动机引导到组织的目的上,将人的自身动机和社会动机形成合力,并成为一种激发的力量。人性理论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此商鞅提出“因人性而进行利导,因法规而进行治理”。《商君书》中的“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8]就是告诉我们要因人性而进行利导,因此商鞅在大众管理中运用利益这一手段进行激励,“以利使民尽力,合乎法者赏,违法者罚”这就是商鞅的激励管理。商鞅用“刑赏”两种相反相成的手段推动变法的实施,以此实现国家富强的管理目标,保障利农利战的国策的实施,进而有效地将人民大众的自身的动机性引导到为国家、为组织的目标上来。商鞅的“刑赏”方式的实施,是将国家宏观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三、《商君书》激励管理的具体内容

《商君书》中“刑赏”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因人性好利,故将利农利战设为赏,因人性厌恶害、厌恶重刑,而将害农害战设为刑。从法律实施的角度来讲,信赏必罚是商鞅变法中保障法律实施的前提,通过刑赏的激励方式,进而达到国家组织繁荣富强的管理效果。

(一)利农战为赏:人性因逐利而弃私

我们知道商鞅变法是为了达到国家组织繁荣富强的目的,商鞅管理的核心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利农利战着手,将农战作为获取名利的基础,通过法律的条文,使人民大众知晓要满足个人追求名利的诉求就必须而且只能从这条途径上获取。从人好利的本性这一角度来说,人民大众肯为国家拼尽全力,国家应该给予奖赏和抚慰,因此国家、集团或者组织设立了各种各样的荣誉、奖章,以及明确的奖赏制度体系。《商君书》中提到:“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上开公利而塞私门,以致民力,私劳不显于国,私门不请于君。若此而功名劝,则上令行而荒草辟,淫民止而奸无萌。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9]除此之外,商鞅认为要杜绝因私而赏,必须是为国家取得伟大功勋的大众才可以得到奖赏。而大众建立功勋也必须是建立在农战的基础之上,这就进一步指明了国家、集团或者各种组织应该并且必须通过法规的形式来限定刑和赏的范围和依据。鉴于此,商鞅提出了以“赏”为法这一管理制度,确立了只有在农战中取得了功勋的大众才能被颁发奖赏,给予肯定,这就是所谓的“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10]

(二)用重刑为主:人性因厌刑而去恶

商鞅把刑赏作为激励的方式融入到其管理目标上。其中,激励中的赏,即为农战之赏,所谓的刑,即是重刑。就商鞅的刑罚来看,首先是通过刑罚来强化社会稳定;其次便是引导人民为国家作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商鞅管理中的“重刑”既是兴农的必备条件,又是强兵之必要。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于刑的轻重而言,商鞅认为,制定刑的轻重与国家富强之间是一种很密切的关系:《商君书・去强》篇中有“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刑赏作为一种激励,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规的目的是为了“禁暴”。而关于禁暴,最适合的方式莫过于重刑,利用重刑去限制人们的暴力行动。《商君书・垦令》篇说:“重刑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狠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草必垦矣。”[11]

《商君书》中是从人性角度去看待刑罚的执行结果的,认为用刑的最终目的是去刑以及去恶。重刑使人们怕刑,畏刑使人们去恶。书中指出:“此其所谓不义者,将立民之所恶,而废其所乐也……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奸,无奸则民安其所乐。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吾所谓刑者,义之本也;而世所谓义者,暴之道也。夫正民者:以其所恶,必终其所好;以其所好,必败其所恶。”[12]以上内容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明确大众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通过采取被大众所厌恶的刑罚方法去治理国家,人们心中就会自然而然产生畏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法规法则,将会被大众所接受,厌恶的事情也慢慢会减少发生的频率,从而达到天下大治。商鞅的管理理念认为重刑的目的是刑能去刑,“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13]这个意思是说,人民大众会因为畏惧刑,因此不去或者不敢犯小罪,更不敢去冒险去犯重罪,这样的话,就会达到“以重刑去刑”,从而达到维护社会健康有序秩序的目的,所以“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13]

(三)信赏必罚:激励得以保障

《商君书》从法制内容的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信赏必罚”的管理理念。变法作为一种社会规则,“信赏必罚”势必会关系到法制的运行及其产生的实质效果,包括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行、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信赏必罚”在管理机制中,将起着管理目标能否得以具体实施的关键作用。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由于史无前例,或者说是一种新鲜事物,肯定会遇到社会各层面的重重阻力。可以说“信赏必罚”这一观念,是使得大众信任商鞅、信任法制的关键。因此说,商鞅的信赏必罚在很大的意义上首先解决了大众对其法规条文的质疑,从而产生了信任。

“信”就是人们愿意相信、敢于托付的一种内心表现。在商鞅的激励管理机制中,他非常重视“信”的作用,并提出:“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懊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7]信任构架问题和商鞅的法治能否得到具体落实有着直接的关系。商鞅把 “信”这一问题落实到执法过程中,提出了“信赏必罚”。

“信赏必罚”,从具体内容来看,是指按照法规条令,对于应该赏的,一定要奖赏,应该罚的,一定要处罚。实践中,一方面,商鞅将其法规条文,以成文法公布于众,使得大众都知道此法的存在。另一方面,通过“徙木立信”这一事件,去推行其法制理念。《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14]

最后,在法制的具体执行和实施这一问题上,商鞅力求做到刑无等级,太子犯法,鼻刑其师为罚。商鞅以信使民,以信行法,进而使得大众信任其法制,从而有效解决了信任构架这一重要问题,也逐步实现了“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的激励管理的信任问题。

关于商鞅“刑赏”这一管理激励机制,王安石曾评价:“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15]司马光对商鞅的这一机制,也有所评价:“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16]

总之,商鞅的激励管理立足于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以国家富强为其管理之根本目标,这样既对人性的法治管理和约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又成为实现国家富强的一种有效路径。商鞅的管理目标,其本质的体现是一种实力的追求。在方法上,他是通过奖励农战来实施的。由于设定的管理目标本身具有一种现实功利性,所以说人性设置,并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其管理上的驱动。就商鞅的法治的实施来讲,重点在于赏和刑,商鞅又通过“信赏必罚”去运行法制的实施。单独就赏和刑来说,这是人性激励管理的一种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商鞅通过具体的法制实施,实现了其管理上的一种激励机制和效果。

四、西方激励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不足以及中西理论融合建议

商鞅的管理理念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合作逐步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减缓,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在东方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却在慢慢的发展壮大。世界经济格局的逐步变化,使得人们的管理视野和重心逐步转向东方的“软管理”,开始注重东方管理中对人的因素以及人性的强调。

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更加科学的管理理论为其指导思想,西方的管理思想过于强调科学的“理性”和经济的“效率”,在包容、人本、服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变和提升。而东方传统管理正在逐步显示出其所独有的内涵和文化特色,可以说,对东方传统管理的探析研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东方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要求管理者在针对被管理者的利益时要进行换位思考,要多从被管理者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和考虑问题,强调要重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的管理中,用自身的道德、威望、感召和示范作用,去无形的、积极地影响被管理者,从而使得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最终达到一种最佳的管理绩效。柔性管理时代的到来和影响,使得东方管理中的人际和谐思想,在未来必然会成为科学管理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当今经济环境下,我们如何有效的进行科学管理,重点就在于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因此说,人力资源管理现在已是或者未来将成为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众所周知,商鞅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战国时期,秦国是通过商鞅管理思想的具体实施统一了中国。因此,商鞅的激励管理从现实上讲具有实践性和客观性,从哲学角度来讲具有合理性,从继承这一角度来讲,商鞅的大多数管理思想,在今天及未来,仍然值得继承、发扬。比如说,商鞅对于经济实力这一管理思想的重视和运用的理念,在今天对我们的经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其信赏必罚等众多管理观念对现今企业管理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经济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的合作使得东西方管理思想进一步融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与合作,在现在和未来将成为全球化中永恒的主旋律。西方管理缺乏的是如何在管理操作过程中设置伦理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而东方管理缺乏的则是对于如何在伦理价值上建立一种操作体系,从而去规范操作行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管理科学的发展,将会以东方管理文化为核心,汲取西方科学管理体系的精华和成果,从而形成东西方管理文化的大交汇、大融合。

参考文献:

[1] 激励[EB/OL].百度百科,http:///subview/53991/12661440.htm.

[2] 商鞅[EB/OL].百度百科,http:///subview/2999/8938006.htm.

[3] 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

[4] 熊俊松.商鞅管理思想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5] 吕力.“法家”的激励理论与管理思想[J].管理观察,2009,(15):4.

[6] 吕力.“法家”对管理技能的研究及其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14):37.

[7] 商君书[EB/OL].古诗文,http:///guwen/book_42.aspx.

[8]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算地第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6:46.

[9]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一言第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6:60.

[10]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算地第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6:49.

[12]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开塞第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56.

[13]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画策第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6:107-109.

[14] 山东大学《商子译著》编写组.商子译著[M].济南:齐鲁书社,1982:182.

[15] [宋]王安石.王文公集(73卷《商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70.

[16]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M].北京:中华书局,1956:48.

相信未来赏析范文3

赏识教育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贺州市三所农村小学的调查显示,赏识教育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评价模式单一、教育者未能全面把握赏识教育的精髓、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较弱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及理念,采用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农村小学课堂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建立在尊重、平等、信赖、和睦的根基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起其潜能发展,并最后达到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它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运用现状如何?本研究以贺州市三所农村小学的150名学生和50名老师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传统评价模式单一

本次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心灵需求。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有50%的教师主是要看其平时作业成绩及期末成绩,仅有8%的教师看学生个性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即使在学业成绩评价中,也存在重书本理论知识,而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分析、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重视不够。由于学生在评价中比较被动,不能积极参与,这不仅限制了其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导致教师不能全面地看待学生,并且也不能准确地发现其在成长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教育者未能全面把握赏识教育的精髓

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虽然老师们基本能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拥有一定的赏识教育素质。有68%的老师听说过赏识教育,他们试图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而也有80%的教师表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运用过赏识教育,他们认为在教育学生时应采取经常表扬与鼓励方式才最有效,并且,他们也认为应用赏识教育的确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只是表面上是以“赏识”为名,对学生从来不批评,连缺点和错误也指出,不加辨析地加以肯定与表扬,实际上是违背了“赏识”的初衷。

三、受教育者自我赏识能力较弱

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极其不平衡,他们的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虽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他们却不能顺利地达成自我同一性,最终导致行为表现冲动、偏激,缺乏自信,他们也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而在无法对自我进行肯定的前提下,无论父母和老师再怎样对其进行尊重、理解、宽容的,赏识教育也是收效甚微。在调查140名学生中,有85%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较差的,而仅仅有5%的学生认为自己优秀,此外,有65%的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是悲观消极的,20%的学生则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和学习。

针对赏识教育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才能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进行赏识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1.采用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式,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逐步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把课堂评价的关注点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其中包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情感体验、协作交流、行为表现及知识获得等方面;同时,还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组织其讨论交流以及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等。

2.全面把握赏识教育的精髓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其主张对学生进行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并不等于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采取不断地赏识。事实上,在赏识教育中,我们不但可以批评,而且应该大胆地批评,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特别在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中也是其接受成长磨练的过程,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及坚持做事的道理和原则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但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因学生做错了一件事,就否定了其整个人。在赏识教育中进行批评,应给学生这样的感觉:犯错或失败不要紧,我相信你一定能改正,只要改正了错误,孩子还是好孩子。

3.提高学生的自我赏识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建立自信心,肯定自己的发展潜力与价值,并且心中始终要有“我能行”这个信念,能够科学地正确地认识自己,及正确地评价自己,接受自己,以形成对自己的赏识,这是建立自信的基础,也是促使学生树立起自信感,并培养其自我赏识能力的重要方法。而锻练学生的自我赏识能力及自尊自信的有效渠道则是通过对其进行引导与鼓励。

参考文献:

[1]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相信未来赏析范文4

关键词:美术;欣赏;差异;探析

当我们走进美术展厅的时候,很多的美术作品会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时候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开始了。但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情况是,即使是面对同样的美术作品,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感受。其实美术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欣赏的物体,而要从这些作品当中获得艺术欣赏的价值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们的知识经验就会对欣赏美术作品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美术作品欣赏差异产生

由于人是美术作品欣赏的主体,并且这个主体不是被动的,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实际上是对美术作品的一次再创造,是欣赏主体和美术作品之间的一个深刻的交流。

首先是美术作品欣赏差异产生的前阶段,即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从美术作品的外形往往能够从不同程度上引起观赏者的注意。而在这个时候,美术作品本身包括的构图和表现形式都会给观赏者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观赏者通过这些美术作品来捕捉到创作者的表达信息。这个时候的差异主要是来源于每个欣赏者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原有的心理定向在作用。这个时候的差异特点通常是观察上的不同造成的。

其次是美术作品欣赏差异的产生阶段。美术作品往往包含着美术家的审美理念和现实的感受在其中,借助了一定的物质媒介来表现出来的。在欣赏者开始用心去观察作品的时候,在美术作品当中的那些感性符号就可能会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感受。以梵・高著名的油画作品《向日葵》的欣赏为例。这副作品当中创作者带着很强烈的色调来进行结构的设计,采用了明亮的色彩,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很多的欣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去想象创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时候更多的是由欣赏作品时联系创作者的经历来进行合理推测造成的。

最后是美术作品欣赏差异的深入阶段。由于欣赏者主体的认识会随着对美术作品观察深入而变得越来越深刻的,欣赏者在分析美术作品本身的信息时,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以及生活经历会对他们的观赏产生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个过程往往是具有创造性,主体在和对象的交流当中也可能会进一步地进行美术作品的第二次创作,因此也就会让作品的意义变得更加复杂。

二、影响美术作品欣赏差异的因素分析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呢?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其中在前阶段主要是由于心理的定向作用造成的,而美术作品的类型不同也会影响到欣赏差异,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则会加深这种欣赏差异。

1.心理定向作用影响了美术作品欣赏差异的前阶段。

研究表明,心理定向作用对美术作品欣赏具有很大的影响。这其实更多地是反映出了任何美术作品的欣赏都是欣赏者带着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的。我们不同的生活经历会使得我们在每个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当中去特别地注重某一方面。这时候欣赏者对作品信息不同的选择就造成了欣赏的差异。美术作品其实在进入观赏者眼睛之时就已经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就是最初的差异反映。任何美术作品都包含了美术之美的主观价值追求,这种不同的主观感受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以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为例。除了我们熟知的达芬奇的那幅作品当中使用的是棕褐色的色调为主,门徒们有规律地分为三个人一组,制造的是一种比较庄重严肃的气氛;而其他的一些画家在晚餐的主题上则主要是以表达幸福为主要的。每个人的视野和知识背景影响到他们的欣赏感受,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美术作品做出准确一致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

2.美术作品的类型不同会影响作品欣赏的差异。

美术作品的欣赏差异会由于欣赏的美术作品类型不同而有所加大。欣赏抽象的美术作品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并且对创造者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达到对作品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和很多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的,每个欣赏者都会在作品中积极地寻找那些能够和他们产生共鸣的元素。很多的美术感受都是由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时候产生的。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差异最大的可能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蒙娜丽莎》。很多的人从画中人物的微笑联系到了不同的方面,对这个微笑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欣赏者把蒙娜丽莎的微笑当作是迷人的微笑;而有的欣赏者则认为这一微笑中带有邪恶在其中。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了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会对作品的深层解释产生很多的差异。

3.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会加深欣赏差异。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实际上都是欣赏者和美术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相互之间的交流不断地深入,这种欣赏的差异就会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在美术作品中常常有一个“未定点”或者是“意义空白”。当欣赏者在不断的接受作品传递的信息过程当中,他原来的知识、经历和文化修养正在发挥作用,使他开始对美术作品进行再次的创造,这种创造正好能够实现美术作品的具体化。特别是在中国画作品中常常有意地要留出一定的空白和未定点来吸引欣赏者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建构中。通过模糊性和象征性来为欣赏者提供情感联想和理解力的空间,为欣赏者的创造提供了更大可能。以徐悲鸿著名的《马》为例,在这个作品当作主要突出的是几匹形态栩栩如生的马,其他是很大的一片空白。而正是这种空白能够给欣赏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大的人可以联想到骏马在草原上的自由驰骋;也可以想象苍穹之下群马在其中穿梭。这个过程中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欣赏的差异也有呈现出更深刻的不同。

参考文献:

[1]林青.美术作品欣赏差异的产生及影响因素[J].美与时代(中旬),2009,(11)

相信未来赏析范文5

今年的6月23日,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到时,倘若手机开着,数不胜数的短信便会随时随地蹦出来,祝福祉、道平安。这便是近些年方兴未艾、愈来愈热的短信祝福了。下面一组端午节的祝福短信情真意切,语短词工,读了之后,如一股清风扑面,给我们别样的享受。如果同学们能将其语言艺术巧妙地运于作文之中,必将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之效。

(1)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赏析:这则短信采用民歌的形式,既形象贴切地道出了端午节的众多习俗,同时也妙用了顶真的修辞,如“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上句结尾的词语“香”又是下句的开头。这一修辞手法,使相邻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衔接,蝉联而下,既贯通语气,又能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2)“端”起你的幸福,“端”起你的健康,“端”起你的成功,让我们一起来,一起“午”起来吧。来吧,来吧,一起“快乐”吧。端午节快乐!

赏析:读了这则短信之后,我们就仿佛置身于端午节那欢乐的氛围中了。这则短信巧妙地采用双关、谐音的修辞,即利用汉语同字不同义、同音不同字等特点,借用替代,产生修辞之趣。如用“端起”的“端”代替“端午”的“端”、以“午”代替“舞”,既与“端午祝福”这个中心联系起来,同时又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一种新的意义,使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获得特殊的阅读美感。

(3)端午已至,奉上粽子。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捆扎。保值期:五月初五前。

赏析:这是一则值得反复品读的上好短信,作者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在粽子的相关配料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快乐、关心、友情,不仅表现了端午节特定的内含,同时也使粽子富有人情味,增加了欢乐的气氛。

(4)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粘着红枣香,棕叶包着朋友情。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伴一生。祝端午节快乐!

赏析:读了这则短信,我们倍感温馨,它除具有浓浓的祝福之情外,在写作上也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作者使用了押韵的手法,分别以“情”“行”“生”等为韵脚,使得短信极富音乐感。其次用了谐音的手法,将“万水千山总是情”巧妙替换为“粽是情”,既贴切又有趣,大大增加了短信的艺术感染力。

(5)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棕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

赏析:看了这样的短信,相信每个人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这一句玩笑话,瞬间打破人心的坚冰,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让人看了既感到好笑,也感到有一种暖意在心头荡漾。短信的前四句“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更是巧妙地化用了“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歌词,既表达了自己的祝福,又给人一种别开生面之感,由此可见作者别具一格的艺术匠心。

(6)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

赏析:这则短信虽不长,但内蕴却相当丰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这几句交待了端午的时间和季节特征;“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这几句则介绍了粽子的做法和吃法;“幸福生活万年长。祝您端午节快乐”这两句则表达了祝福者诚挚的心意。纵观整则短信,我们发现语言虽很质朴,但祝福者的一片心意却溢于言表,这可能就是“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的艺术魅力吧!

(7)端午到了,我送你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赏析:这则短信想象丰富,它由人们端午必吃的食物粽子联想到极富人情味的爱心粽子,从而十分巧妙地把体贴、关怀、浪漫、温馨、甜蜜送给被祝福人,让人读了之后心里暖暖的。这则短信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里就地取材,然后借题发挥,作者的这种写作机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信未来赏析范文6

一.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从表中可见,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基本稳定在去年的考查形式上,体现了各地基本固定的考查模式,主要表现在:

1.题量基本在2-3题,分值稳定在8分左右(只有3份试卷在8分以上,4份试卷在8分以下),题型以表述题为主,上海、北京沿用表述+选择的考查形式。考查的能力点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为主,语言考查侧重于炼字。个别省份(上海、湖南)还考查了作品的风格和体裁等文学常识。

2.在诗歌体裁的选择上,以唐宋诗词为主。从表格中可见诗12首,词6首。在12首诗中,唐诗占5首,宋诗占4首,二者可谓平分秋色。还有2首元诗,1首明诗。在6首词中,宋词3首,金词2首,唐词1首。

3.在诗歌题材上,以写景、咏物、抒情为主。其中写景诗6首,咏物、抒情各4首,其余边塞诗、羁旅诗、闺怨诗、送别诗各1首。

4.就考查的作者而言,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作家9位,这些作家同学们或多或少都能知道一些,属于基本熟悉之列。其余不熟悉的作者7位,基本上也是各占一半,有利于同学将课本内学到的知识用到课外去。

二.2012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之最

1.分值最多的考题——北京卷

北京卷围绕明代隐士(山人)金銮的《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出了二道选择题,其中一道单选题3分,一道双选题4分,另外出了一道阅读延伸题: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与去年写读后感式的阅读延伸不同,北京卷今年阅读延伸题特地要求考生脱离文本,分析“其他同类诗歌”,强化了对外部诗歌材料的运用,总的说来还是围绕诗歌鉴赏做文章,这样,北京卷诗歌鉴赏题共计17分,占全卷(150分)的11.3%,堪称货真价实的分值最多的诗歌鉴赏题。

2.题型最全的考题——上海卷

上海卷围绕张九龄的《春江晚景》“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出了三道题目,一道填空题“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和‘客船’”;一道选择题“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一道表述题“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三道题目三种题型,可谓题型最全的诗歌鉴赏题了。

3.最受关注的作者——杨万里

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涉及18首诗词,唯独宋代杨万里的诗出现二首,一首是安徽卷考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一首是天津卷考的《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所以杨万里可以称得上是本年度最受出题者关注的诗歌作者了。

4.最受关注的作者群——苏门四学士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除最受关注的杨万里外,还有最受关注的作者群。就是“苏门四学士”,往年四学士中的黄庭坚大受热捧,今年除黄外,其他三学士悉数登场。山东卷考了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江西卷考了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辽宁卷考了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其受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5.考查最多的题材——咏物诗

今年各地试题中,考查的诗歌题材较多的是咏物诗,全国大纲卷考了修睦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四川卷考了曹伯启的《子规》:“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天津卷考了杨万里的《野菊》(见上),浙江卷考了钱珝的《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等5首,较其他羁旅诗、送别诗、闺怨诗等题材,可谓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