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例6篇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1

一、运用重量弹奏的原理

运用重量弹奏的原理在于调动我们能够运用的重量通过挥动动作将其集中于触键的指尖并作用于琴键上。这要求我们首先明确在弹奏中可以运用哪些重量?重量是如何作用于琴键?以及在弹奏中如何运用重量的问题。

手臂和上半身的重量运用的前提是有一个正确的的坐姿,让身体的支点形成一个三角形臀部在琴凳上是一个支点、左右脚各是一个支点。在这样的坐姿下我们的下半身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基座”,我们的上半身就能够以腰为轴心前后左右舒展地移动,以方便我们把上部重量协调畅通地传送到指尖。要逐渐让学生建立这样一种感觉从腰到指尖是畅通无阻的。这在学生弹奏键盘的左右两端及强奏时显得尤为重要。

重量要到达触键的指尖(“指尖”是简略的说法,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指端触键的部位”)才能作用于琴键。重量运用的关键是手的牢固支撑与上部重量自然下沉的结合,其结果就是把上部重量传送到指尖。手指从指尖开始第三关节支撑住,使整个手从指尖到手腕形成一个牢固的拱形架子,然后像做俯卧撑一样把上部重量“堆”在这个架子上指尖就能得到手臂和上半身传递下来的重量。

上部重量是怎样参与弹奏发音的呢?有人这样比喻上部的重量就像水库蓄水库的水,手指或手臂的挥动动作就像是在打开阀门让上部重量象水流出而形成一定的冲能。触键就像在“释放重量”这一提法也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弹奏时发音动作的实质就是用不同的下键速度释放不同的重量从而给予钢琴不同的冲能以发出不同音量音色的声音。

二、重量运用的训练

笔者认为重量运用的训练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训练如何把手臂的重量传递到指尖,然后训练如何在键盘上自如地转移重量,最后训练如何调节传递给指尖的重量。

1 手的支撑与重量传递到指尖的训练

这是重量运用的基础,也是整个弹奏技术训练的基础。但昭义教授《儿童学琴入门》中强调“手指技巧的一切,基础在手指的独立支撑”。在其接受专访谈及给初学的学生打基础的方法时又说道“我觉得许多学生出现的问题还不完全在于手指动作上的毛病。而在于手指支撑方面的弱点。实际上,这不仅影响到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更危及发音、声音色彩、力度的变化,以至从根本上影响到音乐处理和表现的质量。

如前所述,重量运用的关键是手的牢固支撑与手臂重量自然下沉的结合。其目的就是要把上部重量传送到指尖。在这个练习中要掌握三个要素:(1)手的支撑。把手指的一二三关节保持凸起并在掌心保持一定的抓握感,使手指与手掌从指尖到腕形成一个牢固的拱形架子。在这个拱形架子中,手指的三个关节一定要凸起并牢固地支撑住,第三关节是“拱顶”,在拱顶上略施压力拱架应该毫不变形。(2)手臂的放松下沉。把手臂从肩部开始放松并自然下沉,“搁”、“挂”在手架子上,就像挂衣服一样,手臂可以从肩到腕左右摇动。肩、肘关节完全放松,手腕松而不塌。(3)指尖的重量感觉。这是这个练习的目的,一定要充分体会。在做好上述两点的前提下,将一只手的一个指尖放在另一只手的掌心里,应感觉指尖的一定的力量压在掌心:将指尖放在琴键上应感觉到指尖对琴键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力量就是手臂传递给指尖的重量。

上面的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并非易事。就象小孩初学站立一样,学生要在琴键上非常轻松非常协调地“站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前牢后松”。既要避免从技术训l练开始就过分强调弹奏的放松而使上述练习流于形式,也要避免强调“前牢”时使手臂产生多余的肌肉紧张。可以让学生把在琴下的辅助支撑练习与琴上的各种单音、双音、和弦等落臂练习结合起来训练。力争把每个手指,特别是较弱的1、、4、5指的支撑都练得轻松自如。

2 重量的转移训练

如果说前一训练解决好了在钢琴上的“站”的问题。这一训练则是要解决在钢琴上“走”或“跑”时重量如何运用的问题。学生弹奏中常见的手指跑动中不均匀、不连贯以及手腕抖动等毛病往往就在于重量转移不稳。我们教学中常提到的“用一个力弹几个音”含义就是要在弹第一个音时把重量放在键盘上,以后各音利用平稳的重量的转移是把音乐弹奏得连贯、均匀、平顺的重要保证。

平稳顺畅的重量转移需要手腕手臂的旋转配合,并注意各式各样的弹奏技巧中的运用。涅高兹在其论著中提到颤音、旋律的三种练法中的第二种方法就特别强调手臂手腕动作的配合。约瑟夫・迦特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提到“用一个大幅度的统一动作,使音阶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有可能达到均匀和良好的音响”、“对于断奏来说”统一动作的作用与连奏是一样的“。事实上。不论是连奏还是断奏的音阶、琶音、各种音型组合。借助手臂手腕配合动作的平稳的重量转移不单可以使弹奏动作协调自如。还可以使弹奏的音乐词句清楚、一气呵成。

3 重量的调节训练

在钢琴弹奏过程中,不同的音乐形态及不同的音乐力度要求我们用不同的重量结合不同的触键方式去弹奏。重量调节的方法之一是在上述手指支撑练习的基础上把手指站在琴键,象做俯卧撑一样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改变手臂和上半身传送给指尖的重量,注意手架子的牢固和手臂的放松,同时体会到对琴键压力的变化。在这一练习过程中,手臂的前后推拉和上半身的前后倾仰都能引起传递给指尖的重量变化。

用改变加在手架子上的重量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我们弹奏发音的音量和音色。一般来讲,弹奏越强越饱满的声音需要用越多的重量,比如弹奏辉煌的八度和弦可以调动从腰部开始的上半身和全臂的重量,就象约瑟夫?列文所描述的安东・鲁宾斯坦那样“每逢弹奏强力的段落,总是运用全身和肩部的力量”:弹奏如歌的旋律可以用全臂的重量,并根据音乐的起伏自如地调节:而弹奏弱而柔和的音乐时则需要很好的控制住重量以弹出恰如其分的力度和音色,总之,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给予指尖不同的重量。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2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腕关节损伤;因素

一、前言

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内容包括翻腾、抛接、托举、金字塔组合、下法与接法和过渡与连接动作。技巧啦啦操是发生运动创伤较多的运动项目之一,它既有一般项目的运动性损伤,也有运动中突发性损伤。技巧啦啦操队员分为尖子队员和底座队员。在做托举、抛接、金字塔等配合中,要预先决定好尖子的动作,尖子的平衡由底座调节,尖子要保持紧张,底座要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一般来说底座人数越少、尖子人数越多、层数越多难度越高,尖子是单腿站立比双脚难度高。啦啦操是一个团体凝聚力极强的运动,要求任何动作都要在集体的合作下完成,在此过程中,底座运动员是技巧啦啦操的关键,底座运动员负担过重,极易产生运动损伤。

二、运动员腕关节损伤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西安体育学院技巧啦啦操20名队员的调查,发现有76人次曾有过运动损伤的经历。在西安体育学院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各类损伤当中,其损伤发生率较高的部位有腕、腿、踝、腰等,而在上肢部分的各类损伤中以腕关节损伤的数量为最多。尤其是底座队员的腕关节损伤情况尤为严重(8人次),这是因为技巧啦啦操运动各项目动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底座队员上肢的力量性支撑。

运动损伤的病程在时间上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而运动损伤按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在此次调查的西安体院20名技巧啦啦操队员中,共有16人次的腕关节损伤现象,而其中11人次属于急性损伤,比率近68.75%;5人次属于慢性损伤,比率为31.15%。

通过各类资料的调查分析表明,西安体育学院技巧啦啦操底座队员常见的腕关节损伤有以下三类:

1、腕部骨骨折:在技巧啦啦操运动中底座运动员由于腕关节突然过度背伸时受冲撞,跌倒时用手撑地等,导致尺、桡骨远端骨折、或腕骨的骨折,如做托举、金字塔等支撑跳跃动作。这类损伤在技巧啦啦操底座队员中的发生率较高。

2、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在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后成正偏,以及腕关节掌屈时前臂过度旋前均可导致其损伤。在托举和抛接过程中容易出现,以急性损伤居多。

3、腕部骨软骨炎:这是一种慢性损伤,在技巧啦啦操底座队员中的发生率也是最高的。它是由于经常的腕部过度背伸支撑和负重,使尺桡骨远端骨骼和舟骨、月骨等反复碰撞、挤压或牵拉,引起的局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的。

三、导致底座队员腕关节损伤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分析技巧啦啦操底座队员腕关节损伤的致因,本文将技巧啦啦操运动员问卷中所统计出的致伤因素按影响作用的大小进行排序,总结导致底座队员腕关节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不合理:准备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身体的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一般中枢与运动有关的中枢均处于兴奋状态。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员的神经中枢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就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肌肉的温度低、弹性差,身体的协调性差,容易发生腕关节损伤。

2、运动疲劳:运动疲劳是指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强度。根据机能储备原理,适度的疲劳配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使人体的机能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如果疲劳过度,不但达不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反而还可能造成机体的损伤。技巧啦啦操运动在供能方式上主要属于无氧运动,长时间的运动会使底座队员肌肉中的乳酸增多,造成乳酸的堆积,底座队员在主观上就会感觉肌肉酸痛、僵硬、疲惫不堪,心情沮丧,信心不足,同时还会伴随运动能力的下降,动作的准确性下降。

3、局部负荷过重:局部负荷过重是指身体某一环节所承受的负荷超过了它本身所承受的能力。如果底座队员过多地、长时间地对腕关节进行负荷,容易引起腕关节的损伤。因此,身体各环节负荷过重会导致技巧啦啦操底座队员腕关节损伤情况的发生。

4、技术不规范:保持正确的技术和身体姿态是预防底座队员腕关节损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技术能充分发挥人体的潜在能力,有效地完成难度动作,动作技术的理论包括生理学、力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要求。

5、缺乏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由于底座队员的腕关节的损伤慢性损伤占大多数,而这类损伤在底座队员平时的训练中并不十分突出,损伤的前期只是轻微的疼痛或障碍,队员很容易忽视对这类伤的预防,以至于造成更加严重的损伤后果。

四、建议

1、准备活动和放松性练习要充分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对容易造成底座队员腕关节损伤的技术动作事先有所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训练完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整理和按摩等。

2、加强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

底座队员可通过自我保护或队员间的相互保护,提高保护与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底座队员的保护与帮助,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底座队员的保护意识。

3、加强腕部肌群的力量训练和适应性练习

如多控倒立,促进腕关节周围韧带对关节的稳定作用。

4、严格掌握腕部的负担量

底座队员开始反映手腕疼痛应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尽量避免带伤参加训练,受伤后要及时的休息和治疗。训练时养成带护腕或缠绷带的方式来达到保护腕关节的目的。

5、加强体能锻炼和医务监督

要有计划地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逐步提高底座队员的专项能力,要重视底座队员发生损伤后的治疗康复,防止出现损伤后遗症。加强医务监督和底座队员相互监督,不能带伤上课或训练,将预防腕关节损伤的发生作为主要措施来抓。

【参考文献】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3

关键词:剪纸;“尖齿”刀;技法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 A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它独特的工艺形式、鲜明的色彩对比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剪纸》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技法,把民间剪纸的形式创作性地融入到设计专业中,一方面能够让现代设计从民间剪纸中增加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剪纸在现代设计中找到新的生命力。

一、剪纸与刻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依靠剪刀或刻刀在纸上镂空出线条和块面构成的图形。制作剪纸要遵循“线线相连,线线相断”的原理:“线线相连”指的是剪成的图形必须线线相连,即阳刻部分;“线线相断”指的是镂空的区域必修线线相断,即阴刻部分。制作剪纸的工艺主要有剪和刻两种,不同的剪纸工艺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剪纸类型。

1、学习剪纸的要求:

对于初学剪纸者而言,剪刀剪纸法比较易学,需要折、剪、裱三个步骤,其操作安全、简单、不需要模板,适合制作对称式图形、团花图形及多折法图形。剪刀剪纸法制作的图形原创性强,能够突出剪纸者的个人风格和刀感技法。但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制作对称式剪纸需要具备图形的对称意识;制作团花剪纸需要对图形有一定的预见性和黑白灰关系的把控能力;制作多折法图形则要掌握纸的折叠技巧和对整体图形的预见性。

2、学习刻纸的要求: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刻刀刻纸法比较适合创作不对称图形和临摹图形,其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画、拓、刻、裱等多个步骤,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对刻刀的使用技巧要求较高。一般在创作前需要对刻纸步骤及刻刀的使用技巧进行临摹学习。刻刀刻纸法能够充分地把学生的原创造型能力表现出来,并且能够较为直观地制作和展现剪纸效果。

在学习剪纸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剪和刻两种制作技法都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为了让图形更加美观、个性,都需要对制作好的图形进行再加工,即在刻好之后再用剪刀加以丰富,让图形更完美。

二、“尖齿”刀的艺术特色

尖齿刀是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较为易学的刀法之一,它在剪纸创作中被广泛应用于突出图形的形象;丰富图形的装饰效果及调和图形的黑白对比关系。

1、形象概括:尖齿刀的类型丰富,在剪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法把尖齿拓展出尖锐、柔软、飘逸等多种形式,因此表现不同题材的事物运用不同形式的尖齿刀。例如猪八戒的九齿耙,要体现出兵器的锋利感,就要把尖齿剪得较为尖锐(如图1),以此来表现其特点。要想把熊猫柔软浓密的毛感表现出来,则要用带有弧形的细齿来表现(如图2)。

2、装饰效果:在不同题材的剪纸中,由于刀法的变化和形象的需要,塑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就在剪纸中呈现出丰富的尖齿形式如:直齿、弯齿、细齿、粗齿、旋转齿等,这些尖齿形象在剪纸图形中和花纹的作用一样(如图3),起到了丰富造型和装饰的作用。

3、阴阳调和:在剪纸图形中,阴阳关系(黑白关系)的处理也非常重要,红纸白底的鲜明对比突显出图形的阴阳关系,但只有黑白关系就显得对比太强且层次单调,因此细密的尖齿刀,在黑白交错的视觉中呈现出灰色的调子,不仅缓和了黑白的强烈对比,还丰富了明暗关系,起到了阴阳调和的作用(如图4)。

图3(金鱼戏荷) 图4(水牛)

三、“尖齿”刀的语言

尖齿刀在剪纸中的广泛应,与它的可塑性与一些题材有重要的关系。尖齿所表达的语言也遵循着一些规律:

1、花草题材中的语言:在花卉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花蕊、花蒂、花瓣及其色彩的渐变等形象(如图5);在植物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不同树叶的锯齿、茎上的尖刺、叶脉等形象(如图6)。

图5(喜鹊登梅) 图6(喜鹊迎松)

2、动物题材中的语言:在禽鸟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羽毛和冠缨等形象(如图7);在鱼类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鱼鳍和鳞片等形象;在家畜类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鬃毛、胡须、皮毛、爪子等形象(如图8)。

图7(公鸡)图8(狮子)

3、人物题材中的语言:在人物图形的剪纸中,尖齿用来表现头发、眉毛、胡须等形象(如图9)。

图9(钟馗、抓髻娃娃)

四、“尖齿”刀在教学中的应用技法

剪纸的刀法遵循:稳、准、巧三个原则。学生在学习剪纸刀法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一把锋利称手的尖头剪刀,其次就是多学多练,通过临摹优秀作品的方式来掌握下刀、旋转、断刀等技巧。尖齿刀的运用对剪纸创作而言,也有两方面的应用技巧需要掌握:

1、折法应用

纸的折叠方式对剪纸效果的影响很大,折法的变化可以拓展出丰富的剪纸花样。同样,对于尖齿刀的造型变化,也需要变化纸的折叠方式来实现。因此学生想要剪出好的剪纸,得先学习折法。

(1)对折法:长期以来,我们受到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影响,把物象的对称性作为一种评判美的标准,认为对称的造型都是美丽的。众多剪纸作品中,对称式图形也较为常见,如左右对称的动物、人物、植物等造型。对称式造型的剪法一般都使用对折法来完成,在塑造动物皮毛、人物头发、植物花瓣所使用的尖齿刀时,也需要根据左右对称的原则来下刀,有时也要多次对折来完成。

(2)多折法:剪纸中加入团花的装饰手法是许多剪纸艺人的常用技法,由此可见团花在剪纸中的装饰作用非常大。制作团花大多使用多折法来完成,即把一张正方形的纸通过中心多次对折的方式制作,多折法可以较为快速形象地表现不同类型花卉,如:五瓣的梅花、重瓣的牡丹花、多层的荷花等造型。团花中不同的花瓣和花蕊的形式就可以通过尖齿刀的变化来完成,如:荷花花瓣的色彩渐变、梅花的花蕊、的重瓣等。

2、剪法应用

尖齿刀的变化丰富,它的造型在视觉形象中形成了“线条”感,通过变换尖齿的长度、角度、疏密的变化,可以在剪纸作品中形成多样化的线条语言。

(1)长短的变化:通过手法刀感的变化,让尖齿形成长短不同的线条。长齿形成的长线和短齿形成的短线搭配,形成了错落有致、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如图10)。

(2)角度的变化:通过角度交错的变化,让尖齿形成不同弧度的线条。直刀剪出的直齿形成直线;弯刀剪出的弧形齿和旋转齿形成弧线,形成软、硬、钝、锐的视觉效果(如图11)。

(3)疏密的变化:通过紧密顿挫的变化,让尖齿形成密集与疏落的线条。密集的线条形成浓密、丰富、紧致的视觉效果;疏落的线条形成稀疏、硬朗的视觉效果(如图12)。

不同尖齿刀在剪纸中的穿插使用,不仅能丰富剪纸题材的装饰效果,还把特定的语言信息通过尖齿的变化表达出来,实现了符号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同时,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设计剪纸,把剪纸的特色融入专业设计中。用“保留民间特色,突破传统形式”的理念把民族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参考书目:

《中国民俗剪纸技法》陈竟(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动物纹样剪法――民间剪纸技法研究》陈山桥(编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民间剪纸技法研究――花草纹样剪法》陈山桥(编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剪纸艺术与工艺》赵玉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间传统剪纸纹样》王光普、许维(编著)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1至图9来源于: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4

摘 要 技巧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有很多训练方面的课题值得研究解决,而安全训练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两方面出发,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探讨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试图为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自我保护 意识培养

啦啦操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舞台的新兴体育运动,英文原名为cheerleader,起源于美国。2001年,由CSARA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将该运动从美国引进到中国,这十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学生体协的大力推广下,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开展已经的如火如荼。然而,与技巧啦啦操运动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匮乏阶段。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和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重视对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安全调查,解决发展难度技术与技巧啦啦操运动安全问题的矛盾,既是有效提高训练效益的需要,对发展动作难度、延长运动寿命、开展技巧啦啦操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啦啦操在我国科学、持续、快速地发展。

一、技巧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技巧啦啦操是具有表演性与观赏性的一个集体性项目,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经多人配合完成的具有抛接、托举、翻腾、操化以及口号所组成的竞技性成套动作。根据项群理论,技巧啦啦操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它和同项群的竞技项目例如健美操、体操、花样滑冰、跳水等项目一样,竞赛中以运动员所完成动作的难度、新颖、稳定、优美等因素判定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在技巧啦啦操运动中,完成抛接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操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即使把“安全”意识贯穿于啦啦操运动的始终,但是在完成技巧啦啦操的托举、抛接、金字塔等动作时还是会出现运动性损伤现象。运动性损伤的发生可能将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比赛和学习,轻者给机体带来损伤,重者会造成身体的残疾或影响其运动生涯,因此,鉴于运动技术本身的特点,使得技巧啦啦操的保护更为重要。

二、啦啦操运动安全事故分析

据中国啦啦操网的信息显示,在美国研究人员针对大学和高中学校啦啦操运动重伤的报告中指出,近些年来,啦啦队安全保障措施已使重伤事故数量有所降低。但到目前为止,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啦啦队所导致的严重和致命伤患仍然比较多。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国家严重体育伤患研究中心公布了第26期关于此问题的年度报告。最新数据是自1982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以来共26年间统计而来的。在此期间,共发生了1116起严重伤患事件,其中高中和大学分别占905起和211起。高中体育事故中包括152起致命事故,379起非致命事故,以及374起严重事故。大学体育事故中包括22起致命事故,63起非致命事故,以及126起严重事故。在所有女生体育项目中,啦啦队引发的事故占高中重伤事故的65.2%,在大学中这一比例为70.5%。

表1 1982年-2008年美国国家严重体育伤患统计表

在中国,2009年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文中以参加2008年中国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的13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受伤情况十分严重135名运动员仅有3人未受过伤,受伤率为97.78%。从调查问卷中可看出,132名运动员共受伤234次,平均每人受伤1.78次。

表2 运动员损伤人数和次数统计

2011年周红梅《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文章对四川省200名参加竞技啦啦队训练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总共发生急性损伤运动员为166名,发病率为83%。调查对象中女性多于男性,运动年限低的运动员发生损伤情况高于其他运动年限运动员,发生率高达90%以上,并且损伤主要发生在运动等级一级以下的运动员,比例高达90% 以上。

表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虽然啦啦操运动的安全监督进展缓慢,但人们越来越重视啦啦操安全问题了。继续收集所有类型的啦啦队受伤记录,将有望证实目前采取的安全措施对于减少事故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三、自我保护的概念及误区

技巧啦啦操运动的自我保护是指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中出现危险意外时,利用自身能力采取紧急措施自救脱险的行为。竞技体操、技巧等项目在国内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安全保障系统和方法。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在有效的外界保护措施前提下,运动员能够较为轻松地排除意外情况,并获得自我保护能力。但技巧啦啦操运动无论从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是保护措施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如此程度。运动成绩是衡量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教练员、运动员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取优胜,往往把精力、时间倾向于动作的学习、难度的掌握上,容易忽视自我保护意识的运用,更容易产生自我保护仅仅是运动员自身能力随机表现的片面看法。由于技巧啦啦操训练时出现意外失误的可能性颇多且千差万别。诸如,抛接的角度、位置、向前翻腾动作的后卷、金字塔动作的平衡点误差以及运动员心理因素、外界因素等等,都会造成动作的严重失误。运动员必须要通过自我保护方式进行补充,但是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获得又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教练员、运动员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四、技巧啦啦操训练中自我保护概念建立的基本途径

(一)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理论基础

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都是在变化的条件下完成的。每个动作都伴随着肌肉力量的改变,各环节的姿态、速度的变化及人体与外部的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动作和动作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所以要对每个难度动作的结构、各环节技术以及动作间连接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内在规律性。同时要分析了解易发生偏差失误的地方、形式及外在身体可能的形态、感觉等,总结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最佳方法及姿态方式。在技巧啦啦操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既要给运动员传授指导技术要领,又要使队员之间相互明确容易造成失误的原因和自我保护的措施方法,通过不断练习培养队员相互之间的默契,从而提高保护效果。

(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技术基础

从事技巧啦啦操训练,自始至终都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注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长久性。除了从其它项目的技能积极转移和借鉴外,在训练中应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培养方案和步骤,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随机应变的能力及身体素质水平。在技巧啦啦操训练难度的过程中,充足耐心、时间把握得当、注意力集中是队员们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耐心:减少运动损伤出现几率的唯一方法是花时间大量练习新技术,因为任何技术动作都不可能瞬间被掌握;时间性:抛接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被托举队员和底座对时间的精确判断,如果抛接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将增加动作的危险性;注意力集中:团队中每位队员都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抛接比其他啦啦操技术更需要集中注意力,任何其他可能出现的干扰都应该降低到最小。啦啦操运动中金字塔动作是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上层队员能否安全地进行高难度动作取决于底层保护者功夫是否做得扎实。所以要求教练员在教学时,应了解技巧啦啦操运动的特点,遵循啦啦操的技术规律,逐渐增加技术的训练比重,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过急。

(三)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的信息交流平台

创造良好的技巧啦啦操训练和心理环境氛围是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的先决条件。技巧啦啦操队员是训练的主体,一切训练理论、计划、方案措施都必须经过运动员生理、心理机制加以调整和实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积极沟通进行交流是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得以完成的首要条件。因为,影响运动员进行安全训练及能够体现自我保护能力的因素很多,诸如,运动员性格差异、运动员基础训练水平,生理机能状况、当前心理与技术状态、训练量的限度、动作的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积极有效地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运动员主动自觉地追求目标,建立强大的自信心,以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到训练的实质中去,才能保证训练得以贯彻执行。

(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语言提示法

在比赛场上,当尖子队员出现失误时,在某些特定的空中体态下头脑往往是模糊的,而底座与后点保护队员能迅速判断出失误的形式、程度、方向和空中异常体态等。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进行及时必要的保护措施外,还应该在尖子队员、底座队员和后点保护队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提示指导性的语言系统。提示语言要求简练有力、清楚,使尖子在失去空中正常感觉时能迅速地执行提示的要领,达到安全的目的。这种提示指导性语言需要教练员在平常的训练中与运动员共同商讨制定。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尖子才能清楚并且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否则突然的大声提示反而会影响技术的完成或自我保护行为的实施。

(五)积极运用念动训练法

念动训练法是指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这是一种运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心理训练方法。在技巧啦啦操训练中队员的技术薄弱环节和已出现的动作失误偏差或多或少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个不正确的运动痕迹,它将会干扰正确运动表象的形成与巩固,破坏正常的条件反射通道,在以后的托举、抛接等训练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失误或损伤。对此,应积极运用念动训练方法,强化正确的动作表象,消除头脑中残留下的错误痕迹。最正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五、结束语

技巧啦啦操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它由训练实施者、训练对象和训练保障体系等方面构成。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但尖子、底座和后点保护队员是训练的主体,只有协调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加速训练进程,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技巧啦啦操训练中,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重新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完善自我保护行为,才能有效弥补外界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避免和消除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训练的安全性,促进技巧啦啦操运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中国啦啦操网.省略a china .org.

[4] 唐金山,周燕,邱建钢,孟宪君.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2009.

[5] 黄茂武.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6-30.

[6] 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D].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7] 周红梅.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

[8] 花玲云.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5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差异性;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提倡比较早,并且已经有好多人都尝试过的教学方法,在此也有人已经提出了比较可行的方法。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所采用各不相同的方式,在教学中往往产生的效果各有不同。在现今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离不开分层次教学。下面就我在数学教学中关于分层次教学的几点做法,在此提出以供商榷。

一、关于分层次教学的理解

教材内容在不违背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的前提下,以“双基”为中心,分为基本内容、基本解题方法、基本技能、综合分析、灵活巧妙的解题思路培养等不同层次,按学生基础程度的差异、智力因素的差异、对学科兴趣的差异、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等因素,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使学生的“能力”尽量与知识层次“对号入座”,以达到满负荷的学习状态,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具体做法

1.上课

在新课讲授中以掌握基本知识为主,在教材中每节课都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可先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然后根据学生理解的程度,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基本问题要学困生回答,一般问题让中等学生回答,技巧性问题要脑子反应快、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生讨论,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形成一种跳起来摘果子的态势,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兴趣大增。当然,教师的语言也要尽可能幽默,举例子也要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提高上课的艺术性来增强上课效果。

2.学生练习和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层次进行

理解能力差的以理解内容为主,适当选取一些较容易的题目练习或作业,中间水平的学生以习题部分中的相应题目练习或作业,好学生除完成教科书上的相应作业外,还可适当选取课外相应作业。同时,教师还要自编一些适合学生的相应题目,供学生练习做作业。

3.检查

平时的检查,也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找相应的学生回答,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不易拔高难度来针对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辅导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上,根据学生的能力要逐步提高,不可产生断层。对尖子生的培养除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外,课外辅导也特别重要。在方法上要做到可行的指导,同时还可推荐给学生合适的课外读物或资料,使他们不断汲以营养。完成适当的课外作业,每周检查,及时纠正解题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不断地开阔学生视野。对学困生的培养,在知识上只能“喂饱”,解题方法的理解也只能是最基本的,往往是学习越不好,知识遗忘越快,所以教师还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在巩固如识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知识的深度。与此同时,还可安排学生进行“结对子”等活动,一个尖子生带一个学困生,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检查,在平时的学习和作业中还可指导,以补教师检查的不足。

因为在学生理解或讲述时,互相没有恐惧心理,讲得放心,问得随意,效果往往好于教师集体辅导,充分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

5.成立数学兴趣小组

以一个尖子生带一个学困生,再夹两个中等生的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无论在平时的上课分组讨论,还是在单元复习、章节复习或总复习中,教师总结完基本内容、基本解题方法后,都会布置适当的作业分小组讨论完成,这时尖子生理所当然的就是中心发言人,能够收到领好带差的学习效果。同时四人之间还可以互相提问、竞相问答,讨论解决难题,或者是对同一个问题独立完成,汇报解题过程,能收到一题多解的效果,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样做往往能涉及教材内容各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学习兴趣高,易掌握所学内容和学习方法。达到群学、互学、自学相互交替进行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6.考试检查也是分层次出题

一份试卷,出三类题目:第一类,题目只涉及基本内容和最基本的方法。第二类,题目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分析能用基本方法解决。第三类,综合型题,此类题目包含知识点多,解题方法较复杂。其中第一类为必做题。第二类让中间以上学生做、第三类只要求尖子生做。分量上第一类题目占70%,第二类题目占20%,第三类题目占10%。考核上,学困生答对60%过关,中间生答对80%左右过关,尖子生答对90%左右过关。这样做对好、中、学困生在不同尺度上要求,谁都有压力,谁都有盼头,激励、竞争机制自然而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不是说把好、中、学困生永远固定在一个层次上。好与不好是相对的,教师要时刻注意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当一有进步就马上把他提上来,使他永远能够吃上劲。对尖子生的跌落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指导,保持领头人的优势。学困生层次的人数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尖子生层次的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尖子生高效学习技巧范文6

关键词:伏笔技巧;自主学习;读讲写结合;师生互动;写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033-03

刚登讲台那会儿,我对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多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讲解。我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甚至手舞足蹈,学生听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最后是昏昏欲睡。紧跟着写的作文,根本看不到这些技巧“一展风采”。山重水复时,通过和学生谈心,方知根源:学生们总觉得课文中那些写作技巧是专职作家才会使用,是“阳春白雪”,与自己的写作实际“远隔重洋”,距离太远、悬殊太大、搭不上边。因此对课文写作特色的讲解不感兴趣,或听而不闻,或耳听耳冒,或干脆立书遮脸、瞑目假寐。

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我立即勒马横刀,更弦易辙,决定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先从课文中学习、讲述写作技巧的运用,然后趁热打铁布置适合具体情境的作文,把学、讲过的写作技巧尽最大可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经过深思熟虑,谨慎安排,我开始实践和检验自我版的“读讲写结合教学法”。

在布置预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林冲那把“解腕尖刀”,特别提醒“要提问”。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暗暗嘀咕:“以前预习都是语言、层次、结构、特色、人物一大串,这次怎么细化到了‘解腕尖刀’?老师的葫芦里又卖的是哪味药?”

翌日,梳理完知识点后,我话题一转,单刀直入:“本文故事高潮是山神庙前杀陆谦。林冲怎样杀掉陆谦的呢?”

学生描述:“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教师:“林冲身边哪来的那口刀?”

学生:“在故事开头,林冲听完李小二的描述后买的。”

教师:“十分准确!虽然这解腕尖刀在此后的情节中一直没有出现,时间间隔比较长,然因前面作了提示,大家看到林冲取出那口刀来,并不感到突兀。这种写法很巧妙吧?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技巧?”

学生有的左顾右盼,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抓耳挠腮,不知所以然,最后归于沉静。但学生们的面部表情告诉我,他们十分急切地想知道。我见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已到了“忍无可忍”、不知不快的程度,便板书了4个大字:“伏笔技巧”。然后幻灯投影释义:

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是最后猎枪射出子弹的伏笔;而最后猎枪射出子弹,是对“墙上挂着一支猎枪”的照应。

教师:“现在,契诃夫所说的‘猎枪’,大家可以换成‘解腕尖刀’。前面‘买刀’,后面就一定得有‘向心窝里一剜’!否则,买那把刀纯属蛇足。”

学生读罢,都说,这技巧好,有用!

“对,很有用。但是,我们今天学的,只是伏笔技巧中的一‘巧’。”我随手在“伏笔技巧”的下面以竖排形式填上①②③④的序号,接着在④后写道:伏笔巧在“隔年下种,来年收粮”。随即又幻灯投影解释:

埋下伏笔后,照应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远,有的甚至一个在故事的开头,一个在故事的结尾。这就跟种小麦一样,头年下种,来年收粮。这样的伏笔,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让读者急切地读下去,以释解心中的疑窦。若照应的太近,如刚刚买了刀,拿回来就杀了贼人,文章就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也就不算伏笔了。

“张老师,还有另外三巧呢?”学生火急火燎,“你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们吧。”

我笑着说:“俗话说得好,‘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余下‘三巧’需要大家来找。我先举个例子:冰心的《小桔灯》大家都学过,文章开头写到竹凳和墙上挂着电话机,到第三段,小姑娘就‘挪动竹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了。这也是伏笔一巧。大家回去翻翻初中课本,找找使用伏笔技巧的例子,多多益善。但要归纳出‘巧’在何处,这是其一。其二,这个周末,名著《红楼梦》的阅读就结束了,高一年级组要搞个红楼梦知识的‘开心辞典’,希望大家好好阅读,争取拿个大奖回来。不过,《红楼梦》第五回写到晴雯,曹雪芹给晴雯下了判词之后,便只字不提了。大家看看,到了多少回作者才予以照应?”

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

隔周的星期一下午,教室里热火朝天,学生争先恐后发言。 学习委员马晓娜举手迅捷,抢了个首发:“在鲁迅的《故乡》一文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了一段话:‘还有闺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一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闰土将要和‘我’见面。有了这样的伏笔,后面闰土的出场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我问:“这伏笔‘巧’在何处?”

“巧在通过含蓄地交待,使读者读到下文时,不会产生闰土无缘无故突然闯入的感觉。”

我很高兴,褒扬一番。学生听了,发言更踊跃,可谓人声鼎沸。

褚二孩:“《最后一课》开始写小佛朗士上学路上看到许多人在布告牌前看什么,并且交代最近一些坏消息都是从那儿传出来的。今天又是什么消息呢,小佛朗士没去看,不知道。作者也没有交代,任情节向前发展。到了上课的时候,韩麦尔先生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阿尔萨斯和络林已被普鲁士士兵侵占,韩麦尔、小佛朗士他们就要沦为亡国奴时,小佛朗士才恍然大悟,布告牌前会有那么多人,原来是这个天大的坏消息!――这伏笔伏得很巧妙,如风行水上,无迹无痕,最后照应,读者才恍然大悟,柳暗花明。”

孙备:“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听完金氏父女的哭诉后,决定资助盘缠,让‘他们明日就回东京去’。父女回说:‘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从‘自有道理’几字可知,鲁提辖已成竹在胸,只是不加详说,也就是埋下伏笔。这就使鲁提辖用计救出金氏父女逃离虎口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

这一伏笔,巧在使结构严谨、脉络贯通、层次分明、情节波澜起伏。

秦戬:“有的伏笔巧在看似‘闲笔’,其实是伏而不露、明断暗连。《第二次考试》中的伏笔就是这样。――苏林教授对陈伊玲前后判若两人的歌唱大为失望,他生气地侧头看看窗外,接着是一段场景描写:‘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这段场景描写,看上去与故事情节毫无关联,似乎是闲笔。但读了后文才知道,这场景是为揭示陈伊玲第二次考试失利的原因(救灾,影响了嗓子)埋下的伏笔。”

我问:“如果只伏不应,会怎样?”

秦戬:“只伏不应就是败笔,也便失去安排伏笔的意义了。”

柳絮梅:“《社戏》写月下航行时,提到碧绿的豆麦田。和秦戬说的一样,‘碧绿的豆麦田’一句,乍看像‘闲笔’,其实‘闲笔’不‘闲’,它为后文看戏归来偷豆吃埋下了伏笔。” 我又赞扬一番,接问:“哪位说说曹雪芹是怎样用伏笔写晴雯的?” 欧阳广海急不可耐,站起来举手。我一注目,他就说开了:“在《红楼梦》第五回,作者给晴雯下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之后就叙说它事,再也不提晴雯是如何‘寿夭’的。直到第七十八回才给以照应,晴雯因‘风流灵巧招人怨’而命丧黄泉。”

“这属哪一巧?”

“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样,巧在‘隔年下种,来年收粮’。”

(掌声响起……)

学生们还谈了《藤野先生》里的伏笔,谈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另一处伏笔,并都正确入了“巧”类。

我看学生谈得差不多了,便提请学生注意:“秦戬刚才说,运用伏笔时只伏不应是败笔,很对。这是运用伏笔第一个要注意的。大家再想想,还要注意什么呢?”

乔小云:“伏笔要伏得巧妙,让读者轻易觉察不到。”

马如友:“伏笔的照应,前后不宜紧贴。”

“大家归纳得好极了!这就是运用伏笔要注意的三点。”随后,我表扬了全体学生的努力,并做最后总结:“伏笔技巧是一种增强文章的内部联系、关联全篇的十分重要的谋篇技巧。学会用‘伏笔’,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把作文表达得更清楚、更合理、更严密。所以,写文章时巧妙设置一两处伏笔,会给文章增光添彩。如果疏于伏笔的运用,文章就显得平直松散、缺乏波澜,读起来味同嚼蜡。我想,每个人都想自己的作文结构严谨、情节波澜起伏,人人爱不释手吧?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小镇名人》为题,借鉴伏笔技巧,精心构思,让你的作文登上艺术性的台阶!”

我们互动得很投入,都没注意下课的铃声。学生听了作文题后,不顾拥在门窗前的别班同学的注视,大声地叫着好。其中有句话很高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