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教案范例6篇

京剧教案

京剧教案范文1

摘 要:京剧从清朝末期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的积淀使它集结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一切特征,它与印度的梵剧、古希腊的悲喜剧,被称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京剧艺术体现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这一高雅艺术在我国的传承和弘扬,应该从娃娃们抓起。本文将从京剧艺术进校园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浅谈。

关键词:京剧;教学;传统;传承

“国家教育部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的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教学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戏剧这一教学内容。京剧艺术正是这些必要性的真实写照。我们有理由让京剧进入校园。”①

一、京剧进入校园的意义

1.京剧以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表演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道具等各个方面已达到了独特而完善的地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优秀文化需要传承。京剧进校园首先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学生听着听着或许会发现另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对于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进校园,只是打个先锋。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京剧自身包含了一种民族气节,他可以宣扬一种民族精神。京剧作为历史的文化遗产,他承载很多中国历史文化特征,有必要让学生去学习,他可以振奋人心,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在唱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们耐挫能力。比如在《红灯记》选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铁梅的唱段中,表现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的个性特点。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宠着,生活自由自在,根本体会不到在旧社会穷苦的孩子有怎样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一唱段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唱词,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生活中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对学生也是一次深层次的教育。京剧作为历史的文化遗产,它可以宣扬一种民族精神。他承载很多中国历史文化特征,有必要让中学生去学习,他可以振奋人心,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精神品质人格力量。

3.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普及文化,还可以发现人才,从中培养京剧事业的继承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可以使学生全方面的认识传统文化。

二、京剧进入校园现状

2008年2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决定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在己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确定了15首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年级”。通知中同时决定“2008年3月――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请试点省(市)在本地选择20所中小学校(其中小学10所,初中10所)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学校”,京剧进课堂由此展开。

在党的“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有这样一个议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京剧艺术教育》并在山东代表团引起强烈反响,其中36名代表积极签名响应。提案后教育部也决定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让京剧艺术进小学音乐课堂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随后,教育部也将《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符》等经典唱段编选教材,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介绍,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在试点推出前,本人通过北京日报的报道了解到,北京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已开设京剧课近两年,学生通过坚持学习,老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赏析京剧唱词,学唱唱段和身段表演,让学生亲身体会描绘京剧脸谱等活动。其实,这节课并非正式课程,而是实验二小京剧队的周次兴趣课。在牡丹江市穆棱一中也已经搞了京剧进课堂实验。起初,学校内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学生多喜欢一些流行音乐,害怕学生对京剧产生反感,然而开设了京剧课后学生们却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在河北省石家庄以民族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自2006年9月起正式将京剧引进课堂。学生们不仅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和欣赏京剧唱腔。连学校环境和课外生活无不渗透着京剧艺术强烈影响。

此外开设京剧课的学校还有很多。并且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就让国粹以他独特的方式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学生,音乐教师们通过课堂普及京歌、京剧旦角和净角的化妆课以及京剧知识,通过京韵集体舞的形式让学生们感受京剧的韵味、通过开设京剧社团使更多的学生领悟了京剧的精髓,还请到了省京剧团的骨干力量,来教授学生学习京剧,使学生体验到了京剧艺术中唱、念、做、打的魅力。京剧社团开设以来,收到了很好地效果,从十多个学员发展到百人的社团,可见京剧的魅力是巨大的,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必要让他走进校园。让学生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除此之外,学校的其他方面都应该积极配合“京剧进课堂”的工作。比如,在美术课上可以对京剧脸谱、服装和头饰进行赏析、绘制。在语文课上了解京剧演绎的历史故事。开展“我爱京剧”系列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发地交流学习京剧心得、体会。在校园宣传橱窗里和墙上挂上有观赏价值的京剧方面的相片和图案,营造一种既符合学习环境、又有京剧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论

本文主要对京剧艺术进校园这一主题进行浅谈,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必要让他走进音乐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全方面的了解这一精髓,使他们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在教育教学中会有很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但是我相信只要领导重视,大家用心、努力的去做,一定会实现这一目标的。京剧艺术在校园的先锋仗一定能够打响。

参考文献:

[1] 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4.

[2] 赵莉.上海市初级中学京剧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研究.2012.4.27.

京剧教案范文2

2011年伊始,北京卫视以栏目带和七大秀场,带动频道“变脸”。

晚间时段冠以《BTV秀场》总标题,从周一到周日,分别播出《顶尖秀》、《非凡秀》、《收藏秀》、《焦点秀》、《幸福秀》、《巨星秀》、《喜剧世界》七大板块节目,节目的播出时间统一调整为晚间21:35。 原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徐滔调任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北京卫视此次改版。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的北京卫视改版,目标是收视率进入全国前列。

原先北京卫视的节目,一直是北京电视台各个频道优秀节目的集锦。这次调整,保留了原先的新闻报道节目,保留《这里是北京》以及《身边》栏目,停播了《真情耀中华》、《五星夜话》、《天下天天谈》、《国际双行线》等栏目,并把科教频道的主力节目《养生堂》进行改版后引入卫视频道播出。

品牌标识:延续科教频道成功经验

徐滔原先在北京科教频道的改版,突出之处是统一了节目品牌标识和风格,并在频道整体包装上打出“点亮智慧人生”的口号。这一品牌识别度非常高的包装形式延续到北京卫视此次的改版中。

北京卫视定位与品格的新口号是“北京卫视 天涯共此时”。

这个品牌口号是以全国观众对北京时间的集体记忆为心理基础,以电报大楼的报时声为音乐主元素,频道符号以金色粒子装点,暗示太阳和温暖,同时也令人联想到北京古建筑的金碧辉煌。显示出非常浓厚的地缘文化色彩。

除了口号,北京卫视所有新节目都进行了风格统一的包装,一周七天的节目做到了品牌标识统一有序。

北京电视台副台长王澎表示,新改版的北京卫视将更多面向全国市场,在收视人群定位上有争取年轻人群的意图。

秀场领衔:串联七日

在新节目群概念中,“BTV秀场”统一将周一到周日的节目串连。

其中,《收藏秀》来自于王刚在北京卫视的品牌节目《天下收藏》,节目内核并没有变,只是在包装和节目形态上进行微调;《顶尖秀》是对全球各行业顶尖人物的演播室类高端访谈;《非凡秀》是一场带现场展示元素的草根故事会,讲述者和主角都是具有非凡能力的普通人;《幸福秀》以贴近百姓,展示普通人家庭生活细节和冲突的演播室访谈;《焦点秀》为新闻时事类脱口秀,邀请新闻热点事件的当事人或相关人物到场,进行新闻评说;《巨星秀》实际是群星秀,为全球明星和电影、电视剧首映的演职员群体提供一个群体亮相的舞台。

每周日晚播出的《喜剧世界》,是北京卫视联手本山传媒制作的新节目。赵本山的得力编剧徐正超驻扎在北京电视台,专为《喜剧世界》写剧本,刘晓光、程野、田娃、王小利、丫蛋、王金龙、胖丫等赵本山的弟子是这档节目的主要演员。

北京卫视的另一档高品质节目《档案》,从原来的每周一期扩展为每天一期,每晚22:35播出。2011年《档案》将与中国多家档案机构合作,推出大型系列节目,向观众介绍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档案。

深夜时段,栏目剧《剧说》主打现实题材,用系列栏目剧形式挖掘深夜时段收视潜力。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名牌节目《养生堂》 调整到卫视播出后,强化科技含量,提升服务功能。首都三甲医院的一线专家都名列嘉宾名单中。

主持人:新锐登场

京剧教案范文3

1969年8月,邓敏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生活困难,父母只好把出生不久的邓敏送到姥姥家寄养。7岁那年,父亲见邓敏酷爱音乐,于是用卖血的钱买来琵琶,送她到艺术学校。

1978年,9岁的邓敏考进湖北省戏曲艺术学校。被誉为“汉剧梅兰芳”的陈伯华先生看上了邓敏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有灵气,有悟性,于是劝邓敏改学汉剧表演。

由于家庭贫困,营养跟不上,而戏曲学校锻炼强度很大,邓敏好几次晕倒在练功场上,加之邓敏的个头比较高,别人很难同她配搭档。为此,学校建议邓敏退学。但邓敏哭着要学戏剧,父母也找到学校保证一定为孩子加强营养。几经周折,学校才答应接收。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和黄玲玲、吴绍毓等老师指导下,学习汉剧青衣和武旦的邓敏演艺水平与日俱增。1987年,邓敏在湖北首届“新闻杯”全省青年演员汇演中脱颖而出,荣获银牌奖和新闻杯奖。

然而邓敏没有觉得满足。就在这时,中央电视台举办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邓敏看到一位男武生表演的《锤》比自己演的要好,京剧的表现力更加出神入化。于是18岁的邓敏下决心拜这个男武生的老师―――京剧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为师。

为此,邓敏在父亲陪护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可是王先生不收女弟子,邓敏拿出自己曾经获奖的有关证书,还现场表演了《挑滑车》。王金璐大师看出邓敏的确有一定的武功基础,于是破例收下了这位女弟子。从此,邓敏就开始学习京剧了。

1988年,邓敏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以汉剧《重台别》,京剧《挑滑车》、《锤》三出风格迥异的折子戏而夺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当时邓敏只有18岁。到目前为止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发22届了,邓敏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当年,她同时被授予湖北省文艺最高奖“金凤奖”和武汉市文化艺术最高荣誉“黄鹤杯”。1989年起邓敏报考了中国戏曲学院,在本科毕业后又继续了研究生的课程。1994年邓敏被中国京剧院破格录用为青年团的主要演员。

出口转内销,还原“真正的东方公主”

1999年春,主席访问欧洲之际,时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的邓敏随同中国京剧院60多位艺术家“文化先行”踏上了意大利国土。

在罗马与佛罗伦萨歌剧院的成功演出,让邓敏担纲主演的中国京剧《杨女门将》令欧洲观众领略了东方艺术的魅力。容纳千余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附近一二百公里外驱车赶来观看。邓敏觉得,中国京剧正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了欧洲主流演出市场,并以东方歌剧的最高水平和神奇风韵带给西方观众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图兰”在蒙语中是希望的意思,京剧《图兰朵公主》的诞生过程中就满含邓敏的希望。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是精品,但演绎的是西方人眼里的东方公主,邓敏发誓要把意大利歌剧中的图兰朵搬上中国京剧舞台。

那时,邓敏每天乘车跑到编剧住的宾馆里,盯着、催着、守着。她为编剧沏茶、买饭、点烟、打扇。写出一场甚至一段唱,她就请编剧读给她听,听过之后又总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那个时期她白天在宾馆“督战”,晚上回家还要观看各种版本《图兰朵》的录像,翻阅有关图兰朵的文字资料。

2003年11月,中国京剧院隆重推出新剧目大型京剧《图兰朵公主》,使西方人家喻户晓的图兰朵公主终于在300年后叶落归根,“出口转内销”,登上了中国的戏剧舞台。

中国京剧版《图兰朵公主》的情节不完全拘泥于歌剧原作,邓敏将戏中陆玲、铁木尔、燕蓟王的爱恨情仇与图兰朵和卡拉夫的相遇相恋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在程式化的京剧行当步态里,揉进了大量的舞蹈语汇,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力。演出中,叫好声、鼓掌声响成一片。

邓敏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主演的京剧《图兰朵公主》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和8个单项奖,邓敏个人也荣获“文华表演奖”和“最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奖”。它创造了京剧新创作剧目在一年内演出70余场、在一年内走出国门到各国巡回访问演出的佳绩。

创新京剧,坚守一亩三分地

受到外来快餐文化的冲击,京剧的生存和发展变得十分困难。邓敏强烈地感受到,京剧要走出去,要发展,要创新,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审美需求变化并进行创新发展。“只有站在众多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我们不能做京剧的末代!”

2003年春节过后,邓敏以她的执著和勇气闯过了“五关”,当上了团长。从《泸水彝山》到《图兰朵公主》,从《包龙图梦断金蝉案》尝试当副导演,再到第三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闭幕式上挑梁演出交响京剧《杨门女将》,这一年来,演出100多场,收入过百万元。邓敏将京剧院奖励给她的钱全都拿出来成立了“邓敏基金”,用以奖励团里有贡献的人和培养青年同志。

邓敏感动了团里的每一位成员。在国外的一次演出中,装台时恰逢周末,外国的剧院舞台工作人员声称,要是加班装台必须付费。面对又一笔昂贵的支出,团里的演员们主动放弃了休息和游览,全团同志一起把舞台布景装好了。

2005年,为纪念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中国京剧院与自治区藏剧团联合排演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在接受《文成公主》的创作任务后,邓敏和剧组主创人员赴体验生活,开始了对文成公主的“追魂”。

神圣、神秘的山水寺院,纯朴、纯真的民俗民风,都给邓敏的心灵以从未有过的的净化和震憾。邓敏毅然拿出自己一年的收入,把3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了自治区藏剧团、小昭寺和自治区希望工程。

在海拔近4000米的拉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在的演出,邓敏每天强迫自己多练功锻练耐力、多吃饭增强体力、多吃药预防病倒。邓敏以惊人的毅力,一边打着吊瓶,一边吸着氧气,圆满完成了10多场在拉萨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演出任务。此外,邓敏还组织中国京剧院“三下乡”演出团小分队下到日喀则、林芝等地区,为驻区官兵和当地群众进行慰问演出。

多年前跨剧种、跨行当的转向,邓敏付出过泪水和汗水;在戏曲事业走入低谷的今天,她面对众多诱惑。“不少影视剧都找我去演,但为了保住京剧这一亩三分地,我都拒绝了。”邓敏说:“我感到我就是一个农民,我的舞台就是一亩三分地,我要用我的汗水、真诚去播种、去浇灌,让这块地开花、结果。我相信,热爱京剧事业的人不会为自己的付出后悔!”

关注弱势群体,当好政协委员

邓敏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刘恒志是驻三亚榆林港的一名海军军官。由于演艺任务繁忙,加上夫妻长期分居两地,邓敏直到40岁才要孩子。由于儿子出生于全国“两会”期间,邓敏将儿子取名为刘泓辉,为弘扬光大政协参政议政、执政为民的辉煌使命之意!

“在生子之前,我关注更多的是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问题,交的几个提案都与此相关;可生子之后,我觉得自己亲身体会到了很多新的层面,也由此更关注弱势群体,更了解民生疾苦。”“两会”期间,邓敏如此描述自己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两个阶段关注点的细微变化。

小泓辉到了9个月刚一断奶,疾病就找上来了,一下子就烧到39.6摄氏度。半夜4点,焦急的邓敏父亲赶到北京儿童医院去挂号,直到早上7点多钟,父亲才挂上号,还是40多号。

楼道里水泄不通,家长们坐的几乎全部是自备的马扎。好多人身上还背着自己做的钩子,原来是挂药水瓶子用的,过道的栏杆上,栅栏上,扶手上,只要能挂的地方,就会有人去占。家长抱着孩子坐在自带的小凳上,有的人没有凳,就屁股底下垫个纸板。就这样抱着孩子打点滴,一打就是几个小时。看着那么多默默等待的家长,邓敏开始酝酿就有关问题写成提案上交给全国“两会”。

邓敏经过了一番认真的社会调查,请教了多位儿童医学专家之后写出提案,建议国务院交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住建部、财政部、妇联、计生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我国儿童就医难,多建儿童专科医院;加大力度培养儿童医疗专业从业人员;政府给力地方儿童专科医院建设。对于长期以来到大医院“扎堆”看病的不堪状况,邓敏还建议:再多开展一些医疗科普教育和社会宣传,引导家长小病携童就近就医。

邓敏感叹:“孩子才1岁多,我就已经在操心他上幼儿园的事。我家附近幼儿园很少,得赶紧去排队。排不上到时很麻烦,有的幼儿园入园就要交几万元赞助费。现在幼儿园办这个班那个班,收费都很贵。家长还得给老师送红包,你不送心里就不踏实,担心孩子得不到很好照顾。”从2010年开始,她便开始撰写关于幼教问题的提案,并将陆续提出相关民生和文艺改革提案。

渴望做一个生态环保和低碳生活先行者的邓敏,几年来,外出开会、办事、购物或健身都选择乘坐公共交通,为此她提出了关于恢复城市自行车专用道、发展立体公共交通等相关提案,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提案中,她写道:“从自行车时代升级换代到汽车时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但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交通拥堵等。”建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保护自行车道的专用权,形成自行车专用道通行网络。同时,国家要对城市自行车道建设加以明确,减少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以防止其随意变通。

京剧教案范文4

清末春阿氏一案震惊京城,案情的离奇曲折和主人公春阿氏的命运多舛,都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好题材。因此,以此为主题的文艺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小说、曲艺、河北梆子、京剧、评剧、话剧、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算小说《春阿氏》,及戏剧中的《春阿氏》。 春阿氏剧本(1931年)

小说《春阿氏》创作于民国二年(1913),发行于民国三年(1914),是冷佛所著。冷佛何许人也?冷佛,本名王绮,又名王永湘,旗人,早年在《公益报》做编辑,民国初期转为《爱国白话报》的编辑,著有长篇小说《未了缘》。这本小说是根据市隐先生的日记所改,市隐先生又是何人?市隐先生其实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报人,他名为文实权,是《国民日报》《燕都报》《京师公报》《公益报》的社长,曾著有《西太后外传》《梅福结婚记》《武圣传》《闺中宝》等十余部长篇小说。这部《春阿氏》的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人的轰动,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春阿氏》一书成书的时间与春阿氏一案结束相隔不久,不少人还都对此案记忆犹新;二是作者写道,本书是根据市隐先生的日记所出,书中所写到的重要人物都实用了真实姓名,并用还大量引用了原供词及奏折中的内容,让人觉得非常真实、可信;三是书中公布了一些报章中从未过的新线索,增加了此书的神秘性;四是书中的故事更加生动完整,更禁得起人们的推敲,尽管作者一再强调此书是小说体例,但人们更愿意相信书中的故事才是春阿氏一案的真相。故事讲的是:

春阿氏与其表姨家的表弟聂玉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春阿氏之母阿德氏嫌贫爱富,将她嫁于文光之子春英。婚后春阿氏过得并不幸福,丈夫春英不仅不体贴她,而且还常常与她打架。大婆婆托氏虽然是春阿氏的姨母,但也常因春阿氏干活手脚不麻利责骂于她。二婆婆范氏更加难以伺候,她因春阿氏看出自己与普云之间的暧昧关系后,常常讥讽刁难于她。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二十七日,春阿氏与婆婆托氏一起去行人情,恰巧碰上表弟玉吉,玉吉见春阿氏在文家如此受气,决心要为表姐报仇。晚间春阿氏与公公文光及春英的妹妹二正一起回到家后,她在厨房洗脸,突然看到身后人影晃动,看着似乎是玉吉,春阿氏心想不好,赶忙回到西屋,正看到玉吉要杀春英,春阿氏在与玉吉争刀的过程中,被刀打伤额头。正在迷糊之时,玉吉手起刀落将春英杀死,春英死后,玉吉又要杀范氏,春阿氏想着深夜丈夫被杀,无论如何与自己脱不了干系,干脆自杀,这才跑到厨房投缸,但由于春阿氏投缸声音太大,全家俱被惊醒。玉吉一看情况不好,连忙从厕所的墙头翻出,逃回了家中。玉吉逃走后,春阿氏被逮到左翼公所,其后又经过提署、刑部、大理院层层司法机构的审理。春阿氏都一口咬定是自己心迷误伤春英,而表弟玉吉也几次想到官府自首,但唯恐连累春阿氏落下个“不贞不淑”的名称。刑部衙门为了让春阿氏认因奸杀夫的罪名,无论是对她进行诱供还是严刑逼供,春阿氏都说是自己所为,审到最后春阿氏只说情愿抵命。玉吉逃出京后,一直隐匿在天津一家客栈之中。玉吉得知春阿氏为了不供出自己而绝食求死,心痛不止,自此一病不起。幸遇一位名为王长山的商贩对他照顾有加,才慢慢得以恢复。一次玉吉到王长山屋内找书,恰好发现其包内装有许多与春阿氏案件相关的文书和奏折,始知长山非商贩也。王长山告诉玉吉,其乃是天津名侦探张瑞珊,曾驻京三月调查此案,后获其中真相,因可怜春阿氏与玉吉的遭遇,故意将大理寺的奏折留给玉吉看……春阿氏定案后,移送入法部监狱永远监禁,不想数日后春阿氏便身染瘟疫,不久就惨死狱中。玉吉得知春阿氏死讯后,自缢于春阿氏墓前。

这部小说的成就不仅在于它揭示了清末黑暗的司法制度,而且凄美缜密的故事情节也令人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这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京味文学读物,它与《儿女英雄传》《小额》《北京》等等清未民初创作的京味小说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反映了当时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传达出了北京文化的韵味。

以春阿氏一案为内容的戏剧,也有不少剧种。最早改编成戏的,是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兴起了表演时装戏的风潮,所谓时装戏就是演员穿着当下的服装,表演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剧目。这出《春阿氏》就是河北梆子时装戏中的早期作品,此戏又称《冤怨缘》,是致力于蚓绺母锏母母锛遥京剧、梆子名旦田际云所主演。

田际云在《春阿氏》一剧中,亲自扮演春阿氏,在当时影响很大。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京津的河北梆子剧团,还曾经演出过此剧。在天津南市聚华剧场,由复兴河北梆子剧团演出,由著名河北梆子演员张艳云扮演春阿氏,不仅有布景,还宣传娶亲时“真轿上台”,轰动一时,可见这个戏的影响之大。 春阿氏唱片

1916年3月由京剧著名青衣吴彩霞,将冷佛所著的小说《春阿氏》,搬上了京剧舞台。这位吴彩霞(1880-1938),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吴巧福,在京剧初兴时,曾搭三庆、春台等徽班的著名旦角伶工。吴彩霞,工旦行中的青衣,曾受业于陈德霖,皮黄、昆曲都演得好,嗓子圆润、高亮,善于做表。欧阳予倩介绍说:“(民国初年)吴彩霞到上海,一时很红……上海人喜欢听二黄青衣实在是从彩霞起。”1916年吴彩霞在上海很红,故此便联合一批好角,根据上海观众求新求异的爱好,创排了这出新戏。这部戏剧初登舞台就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光,这不仅是因为有吴彩霞(饰春阿氏)、周信芳(饰玉吉)、欧阳予倩等好角的精彩演出,更是因为春阿氏多舛的命运,及她与表弟玉吉之间唏嘘的纯洁爱情。这部京剧由于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观众们对春阿氏一生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文家人虐待、诬陷春阿氏,及司法部门的黑暗感到万分愤慨。

京剧教案范文5

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京天桥剧场扩建史料 / 梅 佳 刘 静 选编

内容提要:天桥剧场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家大型剧院。 1954年,为迎接十月革命节,苏联莫斯科艺术剧院来我国演出,北京市政府对天桥剧场进行了扩建。1955年,北京市文化局又对天桥剧场进行了部分改建工程。1956年8月,天桥剧场移交给中央实验歌剧院管理使用。本组史料包括此次扩建及移交有关的会议记录、工作报告、总结等文件。

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的文化馆 / 鹿 璐 选编

内容提要:北京的文化馆是北京市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北京的文化馆经历了接收改造、增加数量,整顿巩固、提高质量,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和文化馆大发展四个时期。文化馆深入基层,深入社会各个领域,通过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中心工作,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本件史料是对50年代北京市文化馆的一个综合介绍。

1961-1962年首都话剧工作座谈会史料 / 孙 刚选编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北京市文化局在1961年12月7日到1962年6月1日召开了首都话剧工作座谈会,期间先后举行了全体会议和小会多次,就首都话剧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讨论。本组史料选编会议有关文件三则,分别是《北京地区文化系统话剧事业七年总体规划意见(草稿)》《首都话剧工作座谈会纪要》和《关于话剧院(团)艺术生产问题的几点意见(草案)》。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调整恢复史料 / 梅 佳 田尚秀 选编

内容提要: 1961年,为了发扬民族文化遗产、服务国家建设,中共北京市委决定对琉璃厂文化街进行调整、恢复和充实,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调整恢复方案,成立了恢复琉璃厂文化街办公室,组成了专门小组负责具体工作。本组史料即反映了此次琉璃厂文化街调整恢复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北京市委文化部关于调整恢复琉璃厂文化街的会议纪要、琉璃厂文化街调整恢复方案和补充方案、恢复琉璃厂文化街办公室工作安排、工作简报等。

1962年北京市农村文化工作史料 / 王永芬 方立霏 选编

内容提要: 1962年11月29日,北京市文化局召开了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会上讨论了“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草案)”,提出了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政策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根据农村生产的特点和文化工作的特点对当时的农村文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时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赵鼎新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会后,经过讨论的《北京市文化局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有关单位。本组史料反映了上述历史情况。

20世纪80年代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改建与管理史料 / 梅 佳 选编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琉璃厂街的街道和店铺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工程,整体改建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改建工程于1980年开工,第一批有18个店铺在1984年“十一”前夕开业。改建后的琉璃厂文化街,以琉璃厂街与南新华街交叉路口为中心,向东西各延伸250米,东至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建成59幢仿古建筑,拆建和修复54家老店铺,建筑面积共3.4万平方米。1984年9月琉璃厂文化街管理委员会召开成立会议,白介夫同志任管委会主任委员。1984年12月,文化街管委会召开第二次会议,进一步确定了管委会的性质、任务及工作方针,决定将琉璃厂文化街改建工程由文化部移交管委会。本组史料包括开业准备工作座谈会纪要、琉璃厂文化街管理条例等。

京剧教案范文6

京剧器乐乐队称为“场面”,因为早期的戏曲舞台位于舞台中央靠后,支撑着整个舞台场面,“场面”由此得名,又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即管弦乐器,武场即打击乐器。所以吸取乐队又称为“文武场”。伴奏在戏曲表演中虽起辅助作用,但是不可缺少。人声演唱时,有托腔保调的作用;演员表演时,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之功。传统京剧的器乐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京剧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在京剧刚刚出现的时候,有两大伴奏体系给京剧提供伴奏,其中包括胡琴主奏和笛子主奏。两种不同的伴奏体系有所区别,笛子主奏的唱腔庄重,胡琴主奏相比之下就很灵动。初期的京剧腔调中带有“二黄”,这个用法在京剧中代表着太上皇和皇上,相反胡琴主奏的外弦叫子弦,里弦叫老弦,这个说法和腔调中的“二黄”相违背,似乎对“二黄”不利。京剧在发展过程中,正是为了避讳唱腔中对皇帝的不吉利影响,所以在嘉庆年间,皇上废除胡琴主奏,将伴奏体系统一改为笛子主奏。直到同治年间,皇上才下令将伴奏体系改回胡琴主奏,而且在胡琴主奏中加入了小三弦。胡琴在演奏过程中,会出现演奏空白,为了完善胡琴的演奏,所以用月琴和三弦来填补空白的地方。古时在乐队里乐手比较少,所以通常一个乐手需要会演奏几种乐器,在文场的京剧胡手不仅需要会吹笛子,还需要负责吹唢呐;月琴手需要会吹唢呐笛子和击铙钹;弹三弦的乐器手需要负责代吹笛子、唢呐、海笛和操堂鼓。武场中的大锣手还需要负责镲锅,而小锣手就需要兼检场和齐钹,检场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在武场上帮助演员,给演员传递小道具,帮忙搬动桌椅,演员在武场上经常需要不断更换、增减衣服的,况且演员在武场上可能需要表演一些危险动作,制造特效的场景,那么小锣手就需保护演员的安全,避免演员受伤,板鼓手还需要负责击大堂鼓。这些乐师的专业功夫非常厉害,人们通常称那些能够演奏六种乐器的乐师为“六场通透”,这六种乐器是文场的京胡、月琴、三弦和武场的板鼓、大锣、小锣,乐师将这六种乐器在场上“转一圈儿”。徐兰沅先生是梅兰芳的琴师,他不仅是胡琴圣手,而且也是“六场通透”的主要任务,自梅兰芳开始,京二胡在出现在经济器乐中,京二胡在京剧乐队上被广泛流传的事迹,开始于1923年,最先在唱腔中加入京二胡的是梅兰芳与徐兰沅、王少卿等人,他们将京二胡加入到青衣唱腔伴奏中,由此在京剧演唱中就开始逐渐采用京二胡这种乐器。在武场方面,过去京剧乐手通常弹月琴作为替代河北梆子专司铙钹,后来逐渐就有乐手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河北梆子专司铙钹。由此,在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文四和武四,前者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后者包括板鼓、大锣、铙钹、小锣这八人建制,这种乐队建制一直保留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乐队中没有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开始被加入。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配器手法上对西洋管弦乐队的配器手法加以借鉴,以更好的变现剧情,适应现代人对京剧音乐的审美要求如何继承和发展京剧器乐教育。

二、京剧器乐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一)实注重个性化培养,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现代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提供学生学习条件,而且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传授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不同,他们对于教学的要求和吸收能力也都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为了创造学生学习条件,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先天条件、社会经历和成长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能力。教学方案的制定,需要按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着手,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依据资料分析和教学经验可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接受过乐器教育的学生。对于从小接受过乐器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相对来看,先天条件优异,专业基础也比较扎实,表演水平也得到初步的培养。这些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乐器的教育情况,那么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需要针对这些学生适当增多授课内容,加大授课难度,对学生的教学要实施规范化的教学模式,要严格要求学生们,遵守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规章制度。

(2)没有接受过乐器教育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 缺乏系统知识教育, 在器乐的演奏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先天条件较好, 具备一定的可塑性,日后发展潜力大。这些学生进入校园后, 应当首先提供他们接受初级乐器知识的了解,让他们提高对乐器的兴趣,加大基础训练,落实基础知识,要他们扎实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内容上追赶以前已经学习过乐器知识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针对错误的演奏方法要及时进行纠正,不能把问题留到以后处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当堂理解教学内容,并尽量在当堂的教学课程中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日后学生能够得到长足发展。

(3)接受过乐器教育,但是学习方法比较呆板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先天的条件和资质都比较一般,况且他们对乐器没有感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就比较呆板,不会变通,但是与此同时,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习中没有高于常人的天分,但是他们非常勤奋刻苦,肯吃苦,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就增加训练和学习的时间,希望可以通过努力赢得胜利。以上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又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实现教师的职责,就需要发掘他们各自的优点,利用他们的长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学习和训练上的能力,从基础做起,只要经过不断的努力,这些学生一定能够克服自身的不足取得较优异的成绩。

性格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性格不同,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而且没有采取适当的办法很容易令学生性格孤僻,影响身心健康。学生的性格无外乎就是外向型的和内向型的两种,无论校园内的学生是什么类型的学生,只要教师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就会一目了然,之后要针对性格的判断,弥补他们缺乏的部分,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这样他们就既可以演奏柔美的旦角唱腔,也可以演奏刚强的老生和花脸唱腔,这种性格互补教学,没有只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是将性格因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而且非常实用的。因为如果单单只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只朝着自己喜欢的方面发展,那么他们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演奏技能方面都会受到局限,产生片面的心理,那么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就不够全面,不能独当一面,所以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给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才是学生日后能否成才,教师能否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强化基本功训练,抓紧学生基础知识理解

扎实的基本功是一门技术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演奏的水平和技巧。在京剧的器乐伴奏中的基本功包括基本技法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法和理论知识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乐器教育需要严格要求学生是否接受和吸取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教师的职责是要教会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本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况且乐器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规范化的演奏技法,这对于乐器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乐器教师需要言传身教,不能单靠上课传授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言传的意思是从专业理论的角度,传授规律性的知识,而身教就是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身体示范。

作为学生的启蒙人,教师的正确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年纪较小的学生注重模仿,所以,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给学生的习惯的养成,技法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学生在基本技术和感性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之后,教师再通过灌输理论知识的方法来训练学是的基本技法,让学生的水平能够继续的成长和进步。此外,学生在学习的基础过程中有些问题的存在, 一方面,科学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还不够,自主性差,目的性不强,这就容易阻碍效率;另一方面,量与质的混淆,也就是说,误以为曲目上增加数量的去学习,就能够使水平上进一步提高,而忽略了对基本功上的训练,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曲目上,想通过这一点来将其他方面也提高上来,这是不科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有所改变。

(三)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教学活动有多方面的,单纯的将注意力放在演奏技法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完整过程即包括授课也涵盖实践。学校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是要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教师的任务是要将学生把课本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学生们在有了相应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来锻炼和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平台,舞台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加强专业素质和增强适应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乐曲[夜深沉]表现了虞姬与项羽诀别的凄婉场面和二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但是有点同学往往追求于演奏上的技巧而忽略了剧情,不注意配合角色的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情绪, 所以也就把乐曲中悲壮激烈表现的非常平淡。想要改变现状, 必须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对整个角色和剧情有个深刻的了解, 这样才能把剧情和乐曲融合一起,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声中有情,使演奏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经过不断舞台实践的磨练, 成为一名合格的伴奏专业人才。

(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京剧作为国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伴随的是其不断的发展,最终有了其独特的风格和固有的特色,其独有的板式和曲牌,是在无数位艺术家经过摸索和研究所创造出来的宝贵成果,极具表演性,技巧性和观赏价值。但因为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审美上的品位有了为妙的变化和很大的发展,京剧艺术的发展也遇到了难题,乐器和表演等方面的自身限制也越发明显,所以,突破和创新是艺术所要完成的课题。在京剧的发展历程中,如今的京剧为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包括板式和曲牌。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京剧艺术的发展遇到机遇和挑战,为了摒弃器乐伴奏的局限性,努力突破局限,就需要创新京剧艺术。

在文场上京剧乐器是主以京胡,辅以月琴,京二胡(较一般二胡稍高)、小三弦,有时还用笙、笛、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铙等。

上一篇泥塑教案

下一篇机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