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儿童画范例6篇

中秋儿童画

中秋儿童画范文1

??战友聚会,席间突然冒出一个童星。他就是我战友克杰的孙子宋卓航,今年七岁,武汉市育才小学一年级七班学生。克杰友说,卓航能写一手好诗,还在某晚报上发表了一首,我不以为然。因为,卓航毕竟只有七岁,古往今来,七岁儿童除了曹植的传奇七步诗外,其他的能写好诗有几人?

??但为了给克杰友一个面子,也给席间的战友们助兴,我也就说了,卓航,爷爷奶奶们掌声鼓励,欢迎你当众朗诵一首怎么样?他不待掌声落地,二话没说就大声朗诵起来:

??

??我画个蓝色的太阳/

??送给夏天/

??夏天被照的地方都清凉了/

??

??我画个火红的太阳/

??送给冬天/

??冬天就变得暖和起来/

??

??我画个金黄的太阳/

??送给秋天/

??果实丰收了/

??分给世界所有的小孩/

??

??春天是什么太阳呢/

??哦,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

??因为春天是最美最美的啊/

??

??“哎,神了,真是好诗!”

??我脱口而出,并带有抑制不住的激动,一遍又一遍地热烈鼓掌,战友们也都被卓航的好诗所打动,也被我的热烈所感染,顿时,掌声如潮般地涌动起来,还伴有弹跳式地连声吆喝:哦,好诗!哦,好诗!

??

??一、就画面直观而言,《画太阳》的色彩很美,布局也很奇特。卓航一反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把它变成夏、秋、冬、春的顺序,把本来属于夏天的白炽太阳画成蓝色的太阳,把本来属于秋天的火红太阳画成金黄的太阳,把本来属于冬天温和的太阳画成火红的太阳,把本来属于春天明媚的太阳画成彩色的太阳,然后,按他变动的季节顺序和变动的色彩,编织成他心目中的奇妙的五彩缤纷的美丽图画,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美的画面是诗的载体,多彩的颜色是画面美的元素,创造美丽的画面,要有丰富的色彩,有了丰富的色彩,又要恰如其分的布局,使色彩的丰富感和布局的舒适感,都能直观地传递给读者,这样,才会给读者以饱满的美感享受。

??二、就意境来说,《画太阳》给每一个季节都创造了一个特殊的意境:夏天是炎热的,卓航画个蓝色的太阳,给人们一个阴凉的意境;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卓航画个金黄色的太阳,给人们一个丰收的意境;冬天,白雪皑皑,是个寒冷的世界,卓航画个火红的太阳,给人们一个暖洋洋的意境;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卓航画个彩色的太阳,给人们一个五彩缤纷春意盎然的意境。

??如果说画面是诗歌的外在美,那么意境就是诗歌的内在美。只有外在美,没有内在美的诗歌,是绣花枕头;只有内在美没有外在美是肉夹馍。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才是金樽美酒,一看就想喝,越喝就越香。

??三、就创作手法而言,卓航独具匠心地运用了背反自然规律而顺应心灵意识的浪漫手法:太阳,本来是宇宙间的天体景观,不是人为地能画出来的。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只会运用直接的手法,生动而细致的描述自然的客观存在,表现出自然的美。而卓航却随着心灵的意愿,画出一个个心中的太阳。所以才有了卓航笔下夏天蓝色的太阳,秋天金黄色的太阳,冬天火红的太阳,春天彩色的太阳。

??一年四季的炎热和寒冷,本来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卓航的心灵中,有让天下人在炎热中享受阴凉,在寒冷中享受温暖,在贫穷落后中享受公平的心灵太阳照耀着,所以,卓航就浪漫地改善和改变了这个世界,让火红的太阳变成清凉的蓝色,让丰收的秋天变成一片金黄,让寒冷的季节充满一片火红和温暖,让百花齐放的春天变得五彩缤纷的美丽。

??浪漫手法是诗歌创造跌宕美,回荡美,意识美的必用手法,特别是诗人抒发主观世界的情感时,浪漫手法是表现诗人主观世界的最佳手段。共2页,当前第1页1≤作者:海王≥

??四、就诗言志的旨意而言,《画太阳》表现了卓航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卓航把小朋友心灵中天性纯真的美丽、善良、公平、和谐的人本愿望,变得像太阳一样,能够普照大地:夏天太炎热,小朋友要送给世界一个阴凉;秋天要丰收,但这个世界还有饥饿,小朋友要把丰收的果实分给世界所有的小朋友;冬天的寒冷,给这个世界许多贫寒的小朋友带来痛苦,他画个火红的太阳,给贫寒的小朋友御寒。春天是美丽的,他画个彩的太阳,送给世界所有的小朋友都得到快乐的童年。

??五、就诗歌的韵律而言,卓航还充分地运用了跳跃和变换等手法,使他的《画太阳》充满了节奏美、诗韵美和突变美。按一般规律,季节的顺序是春夏秋冬,可卓航却是按他的意识流程来了一个夏、秋、冬、春的排序。按一般工整对称规律来说,前三段都是我画个什么什么太阳,第四段也应该是我画个什么什么太阳,这样也能达到整齐美的效果。可卓航到第四段开头,却来了个笔锋急转弯的反诘句式,“春天是什么太阳呢?/哦,春天是彩色的太阳。/因为春天是最美最美的啊!”

??卓航写《画太阳》,也许根本不会意识到这些创作规律和手法,然而,创作规律和手法本来就是客观地存在于创作实践中,卓航的诗又存在于他的天性中,存在于他的童心中,存在于他的血脉里,只要他真实地表现,自然地流露,其作品必然比刻意追求有意识驾驭更自然、更真实、更有艺术价值。

??按说,刚刚发蒙的七岁儿童,是不会懂得诗歌创作美感和创作手法的,但客观上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为什么,他是神童?他受过特殊的专业训练?通过我和他爷爷的交谈,卓航不是神童,也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专业训练,那是为什么呢?只有两个字——“童心”。童心是最真的,童心是最善的,童心也是最美的。

??七岁卓航的心中有个太阳,那就是真善美。这个世界所有与他心中的太阳相违背的,都要让位于他心中的真善美。真善美这颗太阳要照亮世界的一切,也能照亮一切世界。

??童心太阳最美丽!

??培养教育儿童,最大的学问,莫过于懂得童心。

??培养教育儿童,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学习童心,

??培养教育儿童,最科学的方法莫过于呵护童心。

??懂童心、学童心、呵护童心、让世界都变成童心世界。

中秋儿童画范文2

一、品味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易于儿童模仿。年龄越小的儿童,阅读韵脚越整齐。如蒋应武的《小熊过桥》,“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儿童诗中的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一首好的儿童诗歌,总是要借助于具体的意象来诠释抽象的概念,使儿童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儿童诗歌中的意象大多单纯而明了,接近天然,容易让人感受得到。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诗人用“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几个具体而生动的意象,描绘秋天来临时世间万物的变化。对儿童而言,“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把它具体化为“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等代表秋天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触摸的形象时,儿童诗歌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

三、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

抒情性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儿童学生入情入境,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黄鹤楼”“烟花”“孤帆”“碧空”等意境,然后通过一幅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去感悟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体会儿童诗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音乐和图画、想象和表演等,将学生引进一个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让学生感悟诗化的世界。

中秋儿童画范文3

师:当第一片树叶落下的时候,秋天悄然而至。在摄影爱好者眼里,秋天是一张张美丽的照片;在画家笔下,秋天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诗人眼里,秋天是优美的文字串成的美好图画。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爷爷,走进他笔下的――秋天。

(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诗里的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句式说话:“秋天是一个 的季节。)

生:秋天是一个芳香的季节,我从“野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看出来的。

生:秋天是一个五彩的季节,果园里有红通通的苹果、紫莹莹的葡萄,田野里有金黄的向日葵……这么多颜色,所以秋天是五彩的。

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秋天的田野庄稼都成熟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师:王宜振爷爷把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用文字串成秋天的长卷。

三、 走进文本,领略秋天

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远远地凝望了秋天,对秋天有了一点点粗浅的印象。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诗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诗句,边读边想,把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随机点拨指导)

四、 集体交流,品味秋天

师: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诗句?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顺序,顺势而导。

1. 学习第1小节,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诗句,喜欢秋天红红的太阳。

师:秋天到了,秋高气爽,太阳显得更红更远也更美了!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读第一节)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那一轮红红的秋阳。

生:我也喜欢第1小节,这一小节一共四行,两句重复,中间用分号隔开,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生朗读)

师:诗歌不仅有节奏感,请大家观察一下读音,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娇”和“好”押韵。

师:诗歌不仅有节奏感,还押韵,这就是诗歌的“音韵美”。请你读一读。(生朗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太阳像一个荷包蛋,平静地挂在天上;我仿佛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生:我仿佛走进了果园,看到一个个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太阳一样挂在枝上;我仿佛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生: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开了,一朵朵桂花就像一颗颗黄色的小米粒;我仿佛闻到了浓浓的桂花香。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节诗句。

生:(读)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2. 学习第2小节,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生:我喜欢顽皮的秋风,它会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会抓桂花的香气,我觉得很好玩。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它的顽皮?

生:打滚、奔跑、抓、轻轻涂掉。

师:我们看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这里却用来写秋风,把秋风当成了活泼可爱的娃娃。看,这是王宜振爷爷的另一首儿童诗《秋风娃娃》(出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男女各一位代表合作朗读《秋风娃娃》)

师:多有趣啊,秋风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你看,这写得多形象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2小节,感受它的顽皮可爱。(生读)

3. 学习第3小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生:我觉得田间小路上还开着野菊,特别美。

师:那你美美地读一读。(生朗读第3小节)

师:走在这样的小路上,闻着野菊的清香,你是什么心情?

生:愉快,舒畅。

师:秋天到了,稻穗都成熟了,向日葵也成熟了,成熟的稻穗和向日葵沉甸甸的。在田间的羊肠小路边,野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草丛里。肥壮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出示相应图片)美美的文字、美美的音乐,为我们营造出了美美的意境。(生读第3小节)

4. 学习第4小节,体味诗歌的色彩美

师:水果们真的冷吗?

生:不,他们想早早成熟,穿上更漂亮的衣服。

师:果园里可不止这两种水果,走,我们一起到果园看看,认识它们吗?跟它们打个招呼。

生:你好,橘子,你橘黄的外套可真美!

生:你好,梨子,你金黄的披风真是威风啊!

生:哎呀,柿子,你红红的战袍别提多帅气啦!

师:走进丰收的果园,你们听见欢笑了吗?所有的果子都成熟了,红的、紫的、绿的、黄的;胖的、圆的、扁的,大的、小的,甜的、酸的……它们在枝头笑着,摇着,调皮地在农人的指间滑来滑去,嘻嘻哈哈地滚进果筐里……

师:嘻嘻哈哈的真的只是这些果子吗?

生:嘻嘻哈哈的还有开心的果农们。

师:看到硕果累累的枝头,能不令人喜悦吗?(生朗读第4小节)

5. 学习第5小节,领悟诗歌蕴含的童趣

师:考考你们,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哪个是玉米?哪个是高粱?红缨在哪里?(生上黑板指认)

师:老师现在就来到了秋天的山坡上,看到成片成片的玉米。(教师指着学生)这是一株玉米,这也是一株玉米,那还是一株玉米。这边是成片成片的玉米,那边是成片成片的高粱。这株玉米,你乐什么呀?

生:我终于要成熟了,很开心。

生:秋天很凉快,终于不像夏天那样热了,不被蚊虫叮咬了,很高兴。

生: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植我们,终于可以有饱满的玉米可以回报给农民伯伯了。

师:瞧,你们一个个乐的,难怪人家说“乐而忘忧”呢!你们把夏天的烦恼忘掉了吧。那株高粱,你在笑什么?

生:我可以酿出美酒给农民伯伯们喝啦!

生:终于可以酿出甘甜的美酒给农民伯伯庆祝丰收了。

师:我们一起快乐着玉米的快乐,幸福着高粱的幸福。这些高粱、玉米酒像我们这些孩童一样有趣!(生读第5小节)

6. 学习第6小节,领会文字背后的诗情

师:秋天的田野,高低错落,色彩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真的是秋风的功劳吗?

生:是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结果。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从“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这句里看出来的,这里的“汗珠”其实就是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洒下的汗水。

师:你真了不起,从文字中领悟到了文字背后的深意。你来读读这节诗句。(生读第6小节)

师:正因为农民伯伯的辛劳,田野才耕耘得井井有条,庄稼才长得蓬蓬勃勃。诗、歌本是一家,有一首歌唱的就是我们的田野。(生齐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师:诗让我们感受到了田野的蓬蓬勃勃,歌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我们的心也跟着澎湃起来。

五、回溯全文,走出秋天

师:王宜振爷爷的《秋天》不仅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还描绘出秋天一派丰收的景象。这样美好的文字值得我们永远珍藏,我们配着音乐完整地把整首诗读一读。(生配乐诵读全文)

师:今天,我们读了《秋天》的诗句,感受到了诗歌的音韵美,想象了《秋天》的画面,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就构成了美妙的意境;我们还从文字中感悟了诗情,体会了诗歌中蕴含的童趣。相信这美好的一切会永远珍藏在同学们的心底。

【评析】2007年,我在“南京市现代诗主题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过《秋天》的主题教学,今天再听熊梅老师执教的《秋天》,颇感欣喜。这节课很好地呈现了执教者对诗歌教学的理想追求:

1. 基于“儿童立场”。儿童诗,是现代诗的一个分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是写给儿童看和读给儿童听的,歌咏儿童的立场,书写儿童的心灵,表现儿童的生活,具有童真、童趣和童味。在教学中,熊梅老师以“情”为经,基于“儿童立场”,通过生动的语言、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秋天的童话世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以学定教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活泼的角色转换促进移情体验,从而努力让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2. 坚持“言意兼得”。关于诗歌的教育意义,丘科夫斯基说:“教育者应该利用年幼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这一‘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诗歌作用于儿童的思考和感情,成为强有力的一种教育的手段。诗歌能帮助儿童感知周围世界,有效地促进语言的形成。”整节课,熊梅老师通过“读”“想”“悟”,让学生诵读出诗歌的音韵之美,想象出诗歌的意境之美,体悟出诗歌的意趣之美。在此过程中,不仅领略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丰收景象,还悄然无痕地进行了观察、思维、表达等方面的言语训练。

中秋儿童画范文4

1.指导学生观察。观察生活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他们往往熟视无睹或知道的很少。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和观察能力。如在讲《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时,我邀请班主任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并给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要求到教室后能说出秋天的样子,画一幅秋天的画。明确了观察任务,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的感受秋天的变化。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简直是太快乐了!回到了教室,一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有的竟能口述一段百来字的秋天景象,还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秋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又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这样的教学何乐而不为?

2.组织学生表演。再现生活每一个主题内容都是以图画和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主题内容时,就要把图画、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主题内容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如把主题图画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图画、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内容的感悟。如在教学《我和大家一起成长》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以审编一些“拾金不昧”、“尊敬老人”、“爱护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的故事情境,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中去感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环境”才能和大家一起成长的道理。

3.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请情境,把主题内容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在教学《做守纪律爱劳动的学生》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想象我们班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用多媒体再现我们班在平时学习和各种活动当中的种种表现。当学生看到游戏、劳动的情境时,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不由自主都跟着唱起了歌儿,这些不正是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吗?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我的做法是(1)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2)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3)摹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在这种“准生活”摹拟中学习。在讨论“我们选谁来当班干部”这一话题时,学生的发言是多元化的。这是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等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来的班级干部选举的方式方法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就不同,选择班干部的标准就明显不同了。因此,我们在讨论中,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出发。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1.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 。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学生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

2.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的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3.这种自我实现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生活中也易于得到他人(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许。

4.在新的课程生活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学生快乐的事。

中秋儿童画范文5

[关键词]少儿美育徒手造型标新立异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儿童画是以涂画的形式反映孩子对客观世界形象的原始记录,它有自己的心理、生理特点,是由小骨骼、小肌肉的发展水平和思维的具体形象所决定的。人的童稚时期,虽尚未充分了解构成这个世界的理性知识,但是却能把现实所见和各种想象,包括怪诞的想法组合在一起,突破绘画程式的限制,以最朴素、最真实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著名画家马蒂斯曾说,学习像儿童那样自然绘画已经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少儿美育工作者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回归,从大量技能技巧的灌输和成人化的教学方式里脱颖而出,既学习到更多的美术专业知识,又能够不拘一格地大胆表现呢?

1趣: 唤醒和鼓舞

教学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的个性和创作热情,是为“趣”。

1.1 游戏

孩子如果能够常常看见美好的艺术作品,或者常常与大自然接触,他就会被一种美妙的感受触动,而激发起画画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必须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激发起每个孩子玩耍的念头,使他们在参加美术活动时把美术活动看成游戏,教师用游戏来贯穿课堂,用游戏的口吻启发想象,让孩子在听听、看看、想想、做做、玩玩中得到启蒙和发展。比如,在《鸭妈妈的蛋》一课中,我先用音乐调动气氛,然后戴着鸭妈妈的头饰引入新课,告诉学生:鸭妈妈最近又生了许多蛋,孙悟空见了高兴极了,说声:“变”!把鸭妈妈的蛋全变成了许多有趣的东西,他们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并把他们画出来,好吗?接着让学生代替孙悟空变戏法,启发学生在画好的若干个“蛋”(椭圆形)上添画出各种各样的物体。有趣的游戏激起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想到的都表现出来,画出了熊猫、小人头、兔子、向日葵……作业结束时,我让鸭妈妈再出来找自己的蛋,孩子们天真地说:“鸭妈妈,你再也找不到你的蛋孩子啦!”

1.2 体验

在教学中,还可以尝试通过画声音、画味道、画手感,将听觉、味觉、触觉变换成形象的视觉。如:学生将欢快的音乐节奏用小鹿奔跑、小动物开联欢会等画面来表示,将忧郁的音乐节奏用蓝色、灰色的色块与线条来表达;用强烈的对比色表示醋的刺鼻酸味,用尖锐的折线表示辣椒的刺激辛麻感觉;把手触到的圆梳想象成小刺猬,把摸到的棉花演化成一个睡在云端的小朋友……画感觉发展了儿童的感官感受能力和凭借主观愿望来创作的原创能力。

1.3 自然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教师要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和束缚,让孩子到更广阔的天地,在玩中画,画中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创造尽可能大的活动环境。如:沙地画、水枪喷水画,颜料吹画,磨拓物体纹理、印小手小脚、泥塑、写生等等,让他们在与大自然充分的接触中了解自然材料的自然属性,体会生活的情趣,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和个性潜能,创造意识才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2实:学到真功夫

在造型、构图、色彩等专业技能技巧的传授中,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认知发展及其客观感受,不作硬性要求,讲究“自然即美,纯真即美”的原则,鼓励孩子们突破已有的基础,大胆挑战自己,慢慢的,扎实地理解、观察事物的真实结构和细节,画出眼中真实的物体和人,不要陷入符号化的简笔画教学中,实事求是,实打实地画些线描、写生,提高徒手造型能力。此为“实”。

2.1 造型

根据多年对儿童绘画发展规律的观察,我发现幼儿绘画基本上是由偶然、不稳定到逐渐经常、稳定,幼儿一般能画出与某些实物相似的形象,但他们常常是在涂着涂着的时候,才突然想起它像别的东西,于是想起画这个新的东西,而且,他们所画形象的含义不稳定,常常随添加的线条变成别的物体,还经常受别人的影响,长大一些后,他们造型的稳定性增加,能画出要求的原主题;画面由简略、不完整到比较全面、完整;由粗糙、稚拙到比较正确、灵活。即使到了中年级,一般也只有少数儿童能将物体,特别是人物的动作姿态表现得比较生动。

2.2 构图

幼儿绘画从排列方式上说,由零乱式向并列式发展;刚开始,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画在哪里就画在哪里,结果画面构图非常零乱。渐渐有了上、下的意识后,构图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左右、前后关系上来说,各形象间互不遮挡,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代替视觉,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该事物的认识,而不是物体在当时情况下所处的状态。如幼儿画“荡秋千”,会把一前一后两个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重叠地画在秋千上,一点儿也不考虑二者是属于前后关系,另外从大小关系上说,经常不注意各形象间的大小比例。

2.3 色彩

幼儿涂色时,往往从不涂色,到小面积涂色,再到大面积涂色,而且从任意涂色发展到顺着轮廓涂色。不同年龄期的幼儿绘画特点不同,其在绘画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所以,单纯地让孩子模仿范例而在脑海中形成对物象的认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只会扼杀儿童的天性,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这些特点与表现,有的放矢地控制教学难度,针对每个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设定相对适宜的课题,一边小心维护儿童的作画兴趣,一边给一个跳起来能够得着的高度,让孩子从定式的框架里走出来,学到真功夫,学会用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富有个性和情趣的美术作品来。

3放:创造意识与大胆实践

中秋儿童画范文6

一、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如在教《我的爸爸妈妈》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为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童创设条件和机会。一上课,我就说:“大家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看动画片,好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大声说:“好!”于是,我就播放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我就问:“你的家是怎样的?你和家人有大头儿子一家这样高兴的事吗?”学生的情感已被激起,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起了自己的一家。有的拿出全家福,说:“我的爸爸长得胖胖的,高高的,是在医院工作的;我的妈妈相反,长得白白的,瘦瘦的,也是当老师的。你们看,我长得跟谁比较像?(生笑:像妈妈!)答对了!” 有的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家人星期天经常去公园爬山。上次,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最先爬到山顶,我还赢了呢!” 有的说:“我家有五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是爷爷、奶奶在照顾我。我做完作业经常给他们捶背,还经常和爷爷下棋,全家人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在此活动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认可。

二、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生成

社会“大课堂”是品德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真实社会,去体验现实情境,了解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社会事物现象的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如在“我爱秋天”这一课中,主题目标: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认识秋天,欣赏秋天的美。初步认识种子。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我让学生学会看温度计,让他们当小小“气象员”观测、比较夏天和秋天温度的变化,感觉秋天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并组织学生到操场、家周围、田野里去感受秋天的气息。观察植物的变化,小动物生活的变化以及秋天的色彩,观察秋天的果实等等,让他们置身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去热爱秋天。为了让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我抛弃了简单的枯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说理教育,我布置学生利用国庆长假时间去田间参加秋收活动,如割稻子、挖地瓜等。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这样学生更能够珍惜劳动成果,回到课堂后孩子们各个畅所欲言,非常地高兴。他们学生到了更多的东西,知道了生活的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在课堂上应该努力学习。这样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的接受都非常自然!

三、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展

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只有让孩子们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他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真情实感。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我们设计多种游戏,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使课堂的教学焕发生命的色彩。

四、反思生活,在生活中完善

上一篇一切都会过去

下一篇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