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的诗范例6篇

写雨的诗范文1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8、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虞美人·听雨》

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写雨的诗范文2

2、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写雨的诗范文3

关键词:古诗教学 春夜喜雨 导学设计

导学理念:本课导学是按照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诗歌教学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品味阅读时进行真情体验和阅读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情、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怀。结合课本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这场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导学目标:1.理解字词及诗句的意思,积累古诗文的语言并感悟诗情体会意境。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语言文字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导学重点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春雨给诗人(人们)的喜悦之情。

学具准备:A.学生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描写春雨的诗句或精彩文段,并把它制成小卡片。2.搜集杜甫的有关资料,给杜甫建立一个“诗人资料袋”。B.教师准备:1.图片(春雨、春雨后景色的图片)2.歌曲《小雨》3.课件(制作写雨诗句的课件)

导学过程:

一.春之激情。1.谈话激情。边播放《小雨》的曲子边说:同学们,当我们走进春天怀抱里的时候,沐浴着细细的春雨、和煦的春风,倾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时而传来了婉转的鸟鸣。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啊!春雨,预示着新事物的诞生。你看画家用优美的线条和美丽的色彩赞美它;歌唱家用美妙的歌声赞美它;诗人用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来赞美它。同学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也来赞美它吗?2.赞美春雨体验情感。(举行“春雨之赞”的比赛,)学生把把事自制的春雨卡片在实物投影仪中展示,带着对春雨的赞美之情朗诵,再说一说哪些内容让你体会到了春雨带来的喜悦之情。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引导学生释题。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让学生以《杜甫的自我介绍》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不妥当的地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3.真棒啊!大家查找的资料真丰富,可见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请大家利用以前学习古诗文的方法继续自学这首诗。4.自悟诗意。(学生参照注释自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揣摩出诗意。)5.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不要求统一,大概意思一样即可)6.小老师讲诗意。(教师用投影呈现这首诗的字幕,请一“小老师”上台讲解这首诗。讲的过程中有不恰当之处教师适时点拨。)7.看着图片齐声朗诵这首诗(出示投影仪春雨的图片)。

三.体会意境,感悟深化。1.想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场春雨之后怎样的春天景象呢?(出示古诗)让我们一起看看,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给你提供了春雨带来了喜悦。2.学生反复读古诗后回答。3.出示春雨春景图片让学生欣赏。4.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5.谈体会到的诗情(自由反复读这首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喜悦之情来。6.配上音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四.细读古诗品味语言,描绘画春雨寄托春之情。1.你觉的这首诗中哪句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老师想看看谁是小画家?(根据后两句意思,发挥想像力,把春雨之后的景物变成画。分组合作画画,表达喜雨之情。)3.(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谁来评价小画家的作品?(围绕春夜喜雨的诗句来自由评价。)4.利用“想画面背诵的方法)让学生试看着画面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欣赏蒲四兰写的小诗《春雨》

飨赣

淅淅沥沥

湿润了黄土的肌肤

细雨蒙蒙

轻轻柔柔

网住我散乱的思绪

2.想象雨中的景物练习说话。(把自己想象成春雨中的花草树木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

3.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春雨只是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吗?为什么喜悦呢?(联系上一环节,还有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个别小动物等。)

六.作业。

1.(教师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课件所出示的诗句)读写雨的诗句儿,再说说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雨。课外自己搜集写雨的诗句,注明写什么季节的雨,看谁搜集的最多做的最好。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写雨的诗范文4

师:你是否留心倾听过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沙沙,沙沙”,这是树叶在交谈;“叮咚,叮咚”,这是泉水在欢唱。课前让我们先来听一段大自然中的声音。

(播放音频:各种雨声)

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呀?

生(齐):雨声。

师:能不能够用象声词模仿一下刚才听到的雨声?

生1:沙沙,沙沙。

生2:滴答,滴答。

……

师:多么悦耳的雨声!

(播放雨景图片,用诗意的美的语言配音)

读诗赏雨 感受诗韵

师:雨,让大地万物变得这样富有诗情――(学生接)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

生(齐读题):小诗里的雨。

师:轻轻地读这首小诗,想想它写了什么。

生:这首诗写的是雨的声音。

师:你从诗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1:沙沙,沙沙。

生2: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师:谁想来读读这两组象声词?

(生读)

师:多么动听的雨声,怪不得把它叫做――

生(接读诗题):雨铃铛

(生齐读象声词)

师:你看,两组象声词让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再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1:读起来很有节奏。

生2:读起来很有韵味。

生3:读起来朗朗上口。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3读诗)

师:韵律怎么会这么美呀?看看最后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师:这就是诗歌的押韵。(板书:押韵)

师:小结学习方法:我们诵读诗歌,就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让这首小诗更有韵味,更有情趣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看。

(生自由练习)

师:参与小组活动。

师:哪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读?

(第4组组员,用拍手、拍腿打节奏的方式读诗)

生(4组的组员):我觉得陈文炎读得很有节奏,听起来很有趣味。

师:你的朗读让雨变成了快乐的音符,送你们组一颗朗读星。

师:有没有采用其他方式的?

第5组代表:老师,我想和你一起读。

师:我很乐意呀,你说我们怎么读?

生2:我们用拍手的方式来读。

(师生合作朗诵)

(生齐鼓掌)

师:奖励你们一颗朗读星。有没有哪个小组愿意来集体展示的?

生(第3组):我们愿意!(组长起头,组员一起读诗,一边读一边拍手打节奏)

生(第5组生评):他们读得很有节奏,很有情趣。可以得朗读星。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诗)

师:这么有趣的诗歌,知道作者是谁吗?(出示作者金波的简介,指名学生读)

合作探究 品诗析雨

师:雨铃铛美妙的声音把小雨点给唤来了。(出示小诗:《小雨点》)轻轻地读这首小诗,把诗句读通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小雨点。

师: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在词句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有很多“来一点”。

师:这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叫“反复”。 (板书:反复)

师: 这么多的“来一点”,该怎样读好呢?

(生自由练读)

(第6组组员读诗)

生(第6组组长):我觉得他“来一点”后面应该停顿一下,因为这里有个逗号。

师:你来读。

(第6组组长读诗,读得抑扬顿挫)

师:相同的词语,你读出了不同的味道,你是一个朗读高手。让我们像她一样来读。

(生齐读,诗读得很有韵味)。

师:(小结学习方法)我们赏读诗歌,就要找到有特点的词句细细地品味。

师:这首诗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仔细玩味,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诵读、来欣赏,看看哪些词句写得特别传神。

(生各自先读诗,然后圈点画注,进行个体感悟。自学结束以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进行交流和诵读)

(师观看各组学习情况,适时、适当、适度参与)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师:第4组是最先举手的,你们先来。

生(第4组代表1):我代表我们组发言。我们组认为“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中的两个“笑”字,写得特别传神,写出了小雨点是多么受大家的欢迎,而且还写出了小雨点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小组有补充吗?

生(第4组代表2):我来补充,我们还觉得“笑容”和“敬礼”写得也很好。用了拟人的写法,把小水塘和小野菊写活了,同时也表达出了小水塘和小野菊的喜悦之情。

(第1组代表读这两句诗)

师:(拍拍第1组组长的肩)你觉得你的组员读得怎样?

生(第1组组长):我觉得高智远声音太轻,而且没有把小水塘和小野菊的喜悦表达充分,他今天没有发挥好,我相信他有实力读好。

师:你们组能给他一个重读的机会吗?

生(第1组):能。

(第1组代表高智远同学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师:高智远能在组长的鼓励下,读得那么好。我不仅要奖励你们组一颗朗读星,还要奖励你们一颗合作星。

师:两个“笑”字,一个“笑窝”、一个“敬礼”,写得多有情趣。我们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师:还有其他的要交流吗?看“争星台”,哟,还有第2组没有星呢。把这个机会给你们。

生(第2组代表):我们组认为这首诗中的“裂开嘴巴” “撑着小伞”“钻出水面”写出了大家对小雨点的期待,也说明了小雨点对滋润万物的重要性。

师:你能把这份期待读出来吗?

(第2组代表读诗,将“裂”读成了“咧”)

师:听了他的朗读,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第4组):他有一个字音读错了,应该是“裂开嘴巴”而不是“咧开嘴巴”。

师:请第2组代表重新朗读这句话。

生(第2组):“我觉得这首诗中的‘裂’改成‘咧’更好。因为后两句中写的是小菌们‘撑’着小伞,小荷叶‘钻’出水面,都采用了一个拟人化的动词,改成‘咧’就跟它们对应了。”

师:你不仅有一双慧眼,还有一颗善于思考的慧心!送你们一颗赏析星。

生(第3组代表):我们组认为这首诗中的三个“等”字,写出了大家对小雨点的期盼与欢迎。我要和我的组员一起读。(第3组齐读诗)

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这些点红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生(齐答):都是拟人!

师(板书):拟人。拟人让小诗怎么样?

生1:让小诗更生动。

生2:让小诗更形象。

生3:让小诗更有趣。

师: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感受大家对小雨点的欢迎与渴望。

生(第4组代表):老师,我发现诗中后两个 “一点”和前面的五个“一点”意思不一样。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第4组代表):前面的“一点”表示的是“来一些”,后面的“一点”不是这个意思。

生(第3组代表迫不及待):我补充。我们组认为前面的一点表示雨点不多不少,表示庄稼对雨的需要应该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生(第5组代表):我反对。我们认为前面五个一点是小雨点来之前,大家对它的渴望,后两个小点是雨点来了,落了水塘里和野菊上。

生(第6组代表):我们认为前面的“一点”表示数量,后面的“一点”表示动作,这个一点说明了雨点落下时动作是那样可爱与轻巧。(该生做了个滴落的动作)

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多么温柔、多么轻巧的一点啊!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生自由练读,读诗)

迁移应用 练习写诗

师:孩子们,同样是写雨,可以从不同侧面写,可以用不同方法来写。小诗让雨变得――

生:更可爱,更顽皮,更有感情,更富有生机 ……(学生答案非常丰富)

师:你眼中、心中的雨是怎样的呢?请你也来写一写。(出示供学生学写的段落)可以接着写,也可以自己创作。

(生写诗)

师:写好了,可以先在组内读一读,组内同学可相互帮着改改。然后每组推派一个代表交流。

师:哪组先来交流?

生(第5组代表到投影仪上投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有声有色地读了一遍):寒雨潇潇/哗,哗,/风儿来了。/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瞧!/芭蕉笑了。

师:有没有修改建议?

生1:我觉得“哗,哗”应该改成“哗啦哗啦,哗啦哗啦”。这样就可以和下面的“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对应。

生2:我觉得这首诗有点前后矛盾,前面是“寒雨潇潇”,后面就不可能有“芭蕉笑了”。

师:对,写诗需要想象,但想象也要符合科学,也要合理。所以,写好诗的基础就是观察好生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没有完成诗歌创作的课后继续完成。

【点评】

尊重学生 和谐课堂

殷光黎(特级教师)

生态课堂的本质追求是以学生为主,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唐老师执教的《小诗里的雨》一课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的要义,带给我两点深刻的启示。

1. 真正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生态课堂的根基在于“尊重”,“尊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根本保障。课堂上唐老师坚持维护学生的自尊,正确的热情肯定,错误的巧作引导,困惑的适当启发,充分信任学生,强化成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给学习的尊严,给施展的空间,给张扬的机会。“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你们还有补充吗?”“你发现哪些词句写得特别传神?”学生灵性飞扬,个性张显,活力无限。尊重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种种权利,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选择学法、运用学法;自主邀请学习伙伴、多元合作互动;自主表达见解、彰显个性体验。学生的学习有动力,有尊严,有情趣,有自由,有成效。

2. 有效建构了和谐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强调大局观、整体观、效益观,注重课堂教学诸要素的协调共生、圆融互摄、和谐发展。课堂上,唐老师努力强化教学要素的互补功能,讲求“三重生态”的最优组合。如物理环境的设置自然、适宜,师生教学的行为互动、共享,思维情感的态势融通、共振。再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务本(课内)与超本(课外)相得益彰,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等等,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创设了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执教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附:教学的两首诗: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欢迎小雨点

来一点,不要太多。

来一点,不要太少。

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小荷叶钻出水面等。

写雨的诗范文5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一般考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酬赠送别、思亲怀远、咏史怀古、征战戍边这六类诗歌,从2011年高考的情况来看,又以前三类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以2011年高考真题为例,谈谈怎样备考这三类古代诗歌。

例1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3)(略)

这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考生赏析时应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写作风格,全面赏析。

参考答案 (1)蒙蒙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略)

备考提示 写景抒情(山水田园)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一般而言,景物描写中虽然熔铸了诗人的情感,但要品出景中之情,必须对全诗传达的情意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因景悟情,探明奥妙。读此类诗,直奔抒情句往往可以快刀斩乱麻,可以较便捷地观照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2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颈联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澈和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尾联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备考提示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手法,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抓住这些方面去解读,考生就能较快地找到答题方向。

例3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一幅烟雨归雁图。第二句和第三句承上,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第四句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醒悟,知道错把画境当做真境。

写雨的诗范文6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的这首小诗就描绘了一幅西湖夏日的“阵雨图”。诗人坐在望湖楼上饮酒,恰好捕捉到了转瞬即逝的四个画面――云翻、雨泻、风卷、天晴,有远有近,有动有静,使读者如临其境,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以诗传情,以诗绘景。除了西湖夏日的阵雨,古诗中还描画了更多的雨,有着多变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四季多变的雨

春夜的雨,细细的,柔柔的,如牛毛,如花针,踏着春的步伐而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是细密的,它滋润着万物,唤醒沉睡的生灵。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是立夏后梅子由青转黄之时。黄梅时节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黄梅天总是细雨绵绵,而青草池塘处处的蛙声,似乎让人心里多了一丝夏日的烦躁。

宋代词人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的是秋天的雨。潇潇暮雨在辽阔的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显得分外清朗寒凉。开篇描写这样的雨景,抒发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强烈的思归情绪。

古诗中描写冬天,往往以雪为主,很少写到雨。孟郊曾这样写:“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寒冷的冬季,楚地的河流结冰很薄,云朵成云布雨,降下点点滴滴的冬雨。冬雨在孟郊的诗中,是寒冷肃杀的,这也是冬雨最大的特点。

蕴含情感的雨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来自于自然,更来自于诗人的内心。雨,是涂抹着诗人浓烈感彩的一种意象,或欢乐,或愁苦,或洒脱,或激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总能看到路上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形单影只,踽踽独行。清明的雨,弥漫着淡淡的哀愁;清明的雨迷迷蒙蒙,就像人们心里的惆怅。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场洒脱悠闲的雨。从容自适的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青山绿水间悠然垂钓,江上渔舟,雨中红桃,让人感受到高远、脱俗的意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磅礴悲壮的雨,夜深了,诗人躺在床上听到风雨的声音,梦见自己披着盔甲,骑上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上一篇红绳双飞

下一篇货币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