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范例6篇

教与学范文1

【关键词】教学 学习方法 历史教学

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备课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鸦片战争》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①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②鸦片的输入及危害。③中国的禁烟运动。④第一次鸦片战争。⑤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即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①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②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③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④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⑤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⑥“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①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②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③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④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是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采用谈话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①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②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③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④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迪?⑤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林强.谈谈教学方法与方法教学.山西医学教育,2004,(1).

[2]姜建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4).

教与学范文2

关键词学生 学习能力

1 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因素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因素: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在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主导作用。教材、教学手段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是统一和固定的,教师和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手段受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制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由以上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学习对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品德、塑造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和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2 “教”与“学”的关系辨析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对其他矛盾起领导、决定、制约、支配的作用。“教”是影响学生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学生不用“教”也能“学”,即使教师在“教”,学生却不注意或知识准备不足,“教”也不一定导致“学”。“教”和“学”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活动。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抓住“教”与“学”这个主要矛盾。

在教学中,“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换句话说,“学”这个主体是在“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的“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怎么“教”。要防止不考虑甚至忽视学生需求而进行无的放矢的教学。教师的“教”,是受学生的“学”制约的,要以学生的“学”决定应该如何“教”。所以说,学生的“学”是“教”与“学”这个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3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先进教育观念、方法和技术,不但要教书育人、启迪学生思维,更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7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也深刻指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语言朴实、寓意深刻,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可以说,“3种能力”和“5个学会”,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基本遵循和终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上文所说的“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指学生主动、有针对性进行的“以我为主”的学习,即“自学”,这也是现代教育观念和时展要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反映。自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应为了学生明天的学习做准备,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学生离开老师能自主获取知识。教师也不能只管“教”而放弃了“学”,不能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多讲思路、多教方法,少给“金子”、多给“点石成金”的本领。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重教给(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学生学习的方法;既要讲解知识、解决 疑难,更重要的是要指导自学方法、培养学习能力。要做到今天的“教”应为了学生明天的“学”做准备。 “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必须从教师的脑海中彻底摒弃。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在未来工作中能产生创造的动力并终身受益。教育家陶行知曾对当时学校教育的现状极为不满,因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是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在他看来,“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古语说的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如果将“鱼”比喻成知识,“渔”说成是获得知识的本领,那么教师应该在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学习的本领,即“授鱼教渔”,使学生“鱼渔兼得”,而不是只是给学生“输血”,结果学生不会自己“造血”,导致将来发展受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出版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教育报告。该报告指出:“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并将“学会学习”与“学会生存”相提并论。这也足以证明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学生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为自主、变学会为会学,在搞懂“为什么学、学什么”的基础上思考“怎么学”的问题,多研究学习的方法,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7-30.

教与学范文3

关键词:教师 语言 非语言 教学方式 教学态度

时展日新月异,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回想起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而这些失败与当时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或者过于随便、处理过程不够自然,方法上没有体现学生为主体等有很大关系。可以说,要想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内容都保持“自然、和谐”状况,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教师的仪表与教态、教师的教学语言和非语言以及不断更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否得当,是构成课堂愉快教学的主要因素,下面就这个方面谈谈营造愉快教学的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和非语言

(一)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离不开语言。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分。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体现着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气氛自然优雅,和谐协调,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炼。说话清晰是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时,要准确无误地遣词选句,逻辑严密地讲清楚要传授的知识、要表达的情感,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对教师讲的意思心领神会。

语言简炼,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讲话量。一堂课中,教师应该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才能腾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发言,让学生成为真正课堂的主体。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味。教师的教育对象都是些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要富于表情,要以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既动听,又有亲和力,才能吸引学生。当然,要反对无原则地逗人乐,把课堂变成“闹剧场”。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有轻重缓急的节奏感。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学语速过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趟,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就会感觉听课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教学语速太慢,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容易展开,容易分散精力。讲课声音太高,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影响注意力的保持,教师也会很快变得声嘶力竭。讲课声音太低,有气无力,声淡音微,使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容易疲劳。在讲重点难点处应语速放慢,语音提高,增

加停顿,以使学生再次“兴奋”。

(二)教师的非语言

要达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教师的非语言也很重要。

第一,教师的目光语言、身体语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语言就是教师对学生“以目传意”,“以目传情”。比如,对走神的学生,用目光提醒,暗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学生,用目光鼓励。

而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亲切自然,多面带微笑,切忌“横眉冷对”,大发雷霆。教师的手势应该像乐队的指挥棒,指挥学生的同时,和学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比如,用微笑点头表示鼓励赞同学生的回答;手心向下,轻轻上下移动,表示“请坐下”;食指放在紧闭的嘴唇中间表示“请安静”

第二,教师的服装、发式。服装、发式是整个仪表美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整洁干净。一定要避免过于新潮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发式颜色过于新潮耀眼,与众不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服装、发式过于随便,拉拉沓沓,甚至不爱干净,蓬头垢面,也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甚至出现学生因为教师服装而不尊重教师的现象。

第三,教师的教态。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雍容自然。在运用手势和站立、行走上要处理得体。手势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到动作自然,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站着讲,也可以边走边讲,要给学生一种自然、生机勃勃的印象。

好的非语言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融洽师生关系。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一,我主要采取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以前我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

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

我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出思考题,让学生充分预习,在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知识点后,再实施教学。“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使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有声有色的幻灯片、图片、实况录像、图表进行教学,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很受学生的喜爱。比如,在讲授文化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我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我国和世界文化的画面,一下子把多样性文化展示给了学生,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第三,把课堂时间多给学生。

新的课程标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这几年都担任二个年级的课,班次也多。所有课上都从头到尾地讲,别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不爱听,教师自己也疲惫不堪,难于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每次备课的时候都围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注意给学生安排活动的时间。学生有一半的时间活动,在这一半的时间里,我注意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话题,利用电教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交际能力的锻炼,最终达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学生的情感也就在这一次次的体验中得以升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注意力由“教书”为主,转向“教人”为主

只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是导致“学困生”大量出现、教学质量不高的根源。我在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比如,在讲“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中,“网络的弊”时,先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摆脱网瘾?再讨论用哪些方法摆脱网瘾?即: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学生应该有的人生理想、责任意识等,说明网瘾必须摆脱。同时利用《半月谈》中的真实例子,说明只要学生自己下决心网瘾是可以摆脱的。同时,还给学生放《焦点访谈》中关于“摆脱网瘾”部分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摆脱网瘾的意识“升华”为自觉的行为以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用哪些方法摆脱网瘾?

四、教师在态度上要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学生的言行,允许学生“尝试”与“破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同时要将每一个学生看作是集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具有独立的人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的机会,允许学生讲错、做错。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鼓励和挖掘他们言行中合理的部分,然后再从事实和道理上引导他们摒弃不正确的东西,切忌对学生的想法当头棒喝,一看他们作法有问题,就立即堵回去,这一堵,很可能就堵住了学生打开的心门、再创新的源泉。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既是挑战又是一个新的机遇,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愉快和谐,内容上的舒展自如,与教师的仪表教态、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新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的运用有密切关系。我愿意在实施愉快教学的途中,继续努力,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教与学范文4

一、有效预习,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数学教学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外的自主参与也非常重要。课外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很好途径,而有效地预习应该创设预习作业,让学生围绕作业,主动参与,通过翻阅资料、上网、社会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知识,也为课堂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

在创设预习作业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梯度和阶段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作业的设计要做到循序渐进,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学。

二、激发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把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得法的标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的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实物,自制立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上课时先让学生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和实物,通过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让学生们辩一辩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类似?我还让学生自带案板、土豆、萝卜及刀具,通过自己切割,感受图形的变化,丰富感知,激发兴趣。这些活动都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动眼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空间图形,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增强数学理解力。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这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上,学生们都兴高采烈的参与活动,整堂课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鲜感特别强,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并且感到数学不遥远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并不难,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之所以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通过让学生在查、看、找、辨、认、想、说、做等动手、动口又动脑的过程中反复感知,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与式教学能实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表现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灵活教学,吸引学生参与评价

在课堂上应灵活教学,通过自制教具,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技术手段尽量把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满足学生的直观心理,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尝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与学范文5

英文名称: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9-9387

国内刊号:12-1316/G

邮发代号:6-14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教与学范文6

一、听:英语教学不仅要教学生英文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英语的言语技能,因此,众多英语专家都强调“听说领先”的重要性。具体到小学英语的“听”的教学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要多听老师、磁带或其他声音媒体的范读,也要有针对性地对比着听听同学,自己的读音与范读的异同;从教师教的方面来说,不仅要多听学生的发音,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而且自己也要多听标准语音,不断提高自身的语音水平。

二、说:此处所指的“说”不仅包括“说话”,还包括“朗读”。听了范读之后,经过内部消化,再用“说”的方式将学习的成果表达出来,这才是学习英语的一大目的。具体说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说,认真模仿和跟读范读者所读的字母、音素、单词、句子等,并经常朗读所学内容,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运用英语与他人交际;从老师教的方面说,在课堂上要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在课外也要尽可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三、读:这里所指的“读”专指“阅读”,而不包括“朗读”。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所学英语词汇量少,阅读能力一般较差。但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培养阅读的习惯,多找一些与自己所学英语水平相匹配的英语读物来阅读,以巩固和发展所学英语知识。具体说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说,要经常阅读已学过的课文、对话和教师自编的小短文、小话剧、现有的简易英语读物等;从老师教的方面说,要多多阅读有关本专业和教学方面的书籍,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编短文的水平,多看学生的习作。

四、写:与“读”相似,小学生“写”的水平有限,但又不能完全不写。要本着学以致用、边学边用、用以促学的原则,从一开始就加紧“写”的训练。具体说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说,要多做连词成句、修改病句、翻译、看图写话、小日记、小短文等练习:从老师教的方面说,要经常给学生撰写可供阅读的短文、可供表演的短剧等。

五、画:画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现部分学生特长,而且能尽可能避免本族语的干扰,让学生把英语直接与事物的形象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画得像还是不像,教师都应该多表扬他,让学生大胆联想、大胆画,因为此处画画的目的只是表达学生的思想,即使不像,只要能让人看懂就行了。

六、演: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每课都有情景对话,因此每一课都可以设计出一个小短剧让学生去表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上课时的兴趣。具体说就是:从学生学的方面说,每学一课对话之时,就要本着表演的目的去学,学完过后要尽量参加表演,做到既学习了英语知识,又学会表达能力,此外还要多参加课外英语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老师教的方面说,上课时经常抽出时间让学生表演并辅导学生的演出,经常改编或创作英语短剧以供学生演出之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英语活动等。

七、思:虽然小学生的认识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但若不从一开始就加以理性认识方面的指导,学生往往学得很肤浅,甚至与教师的期望大有差异。因此,充分给予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将对学生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八、唱: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每节课中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穿插一些英文歌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利。

九、赛:适当的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教会学生处理好协作与竞争的关系,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