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例6篇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文1

父母希望我们快点长大,就会变懂事,对他们来说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懂事的表现。那我现在的任性和无理取闹呢,我变孩子了么?妈妈,你告诉我吧。

语文读课文5遍,签字,抄生词;数学白卷子,p45页,1234;英语订正试卷,抄单词……

我觉得作业很多,但从来不敢马胡,从小到大没敢不交作业,六年级每天打电话和喜欢的女生对作业答案,为的是老师表扬全对的同学。或者什么,我现在想不清。那时候还不会用假公济私这个词,喜欢也没那么热烈,只会觉得很幸福,像个小秘密。

我记得朱自清,江河,鲁迅,林海音,他们的课文总很重要。Ben,Mike,Helen,他们总也长不大。

早读从来都是集体的事,一群摇头晃脑的小和尚,我总不自然处在其中,那么小就开始贪恋红尘!我会偷偷看前面那个喜欢的女生,感到很快乐,然后也在不经意间继续大声读书,老师总会表扬读书声大的同学,我从来没被表扬过。第一节课从来都是语数英,语文课我举手很积极,经常被表扬,但我语文不好,作文最头疼,语句不顺,错字百出,重写的作文没有10篇也有5篇。好不容易抄了篇,还被举报,我实在头疼。字写的不端正也是我的毛病,所以从来没允许在本子上写钢笔字。但铅笔涂出了很多笑脸。

数学那时候很好,学了几年奥数从没比赛,让我唯一觉得有用的就是见到一个很漂亮的女生。每年总会定期考一个72分,像个魔咒,让我念念不忘。

英语被抢了课代表,我觉得心都碎了,所以现在留下后遗症了。

思想品德我越学越差,越长大越腐,虽然小时候也不会给老人让座。

自然科学吧,书早卖了,那玩意从小就没兴趣,很做作的老师,油光可鉴,关键还罚我站过!

劳动课本很薄,但是副校长一教就重了。

体育课除了玩还能干什么,学了校操,学了雏鹰起飞。还记得一个去世的老头。

音乐老师都会带个电子琴,也没见她技巧怎么高超,因为我至今分不清1234567有什么区别,美术老师年轻靓丽,我以为的仙女,可尽让我画些不着调的东西。

还有什么课,我绞尽脑汁也记不得了,电脑倒是有的,但只记得他教过我玩扫雷和画图,我也满足了,现在还经常练习画图呢!4399那会还不知道有开挂一说,小游戏网站背了不少。

溜溜球,陀螺,赛车,还剩下多少。

三年级前还不折腾。四年级苦练拍画片,功力大涨,赢了一盒子的画片。五年级迷上了打乒乓球,只要下课就会从五楼跑到一楼占台子,六年级喜欢的东西太多,一个人一些事。也就够了。

学习之外的学习没现在这么重。

大街小巷的穿梭,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去补课,数学英语,五年级还有语文,成绩永远那个样子,没什么长进,打赌也赢不回什么。那时候数学80块钱,每周能和同学聊两次,我们总在晚上,享受晚上一瞬的静谧,很晚也不会怕什么。五年级剪刀石头布,输的要说自己是,就那么说了一晚,就在也不能了,英语课我举报别人作弊,被记恨到初中。语文就记不得了。

还有教师节吧,拔河比赛,歌唱比赛什么的。

语文老师三年前见过一次,她还是老样子,而我已经长的比她高了。小时候献殷勤,给她女儿拎过书包。数学老师每年都在换,从大肚子到老头,最后是个短发。英语老师换了两个。四年级的体育老师最喜欢我了,只是再没见过。

我只得努力回忆,尽量真实的还原每个留下的感动,随心的写着,杂乱无章,只能说我再不是孩子。写开头,表现作业,有冲动写生物历史,写到补课,我才觉得那是享受,学习从来不重要。现在我分享我的感动,那些喜欢的人和事,在一瞬间被记录下,就只有这么多了。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文2

什么都不懂的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认识了我的同学们。能在同一个班上读书,就是缘分。

——题记  一年级:我傻傻地望着同学们的脸,呆呆的瞅着老师的笑容。在一声“同学们好,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中,上了一年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拼会了拼音,认识了一、二、三……等中文数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朝夕相处,难免也会有一些矛盾。    二年级:孙老师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磨灭的“老师朋友。”我很喜欢这个朋友,于是,上课时,总是积极举手发言。由于我坐在前面,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孙老师也每次都让我回答问题。一直到放暑假,要读三年级时,孙老师才依依不舍深情得对我说:“陈盈君,你看你这学期的进步多大呀!下学期也要努力,加把劲,争取更上一层楼啊!”就这样,我又在孙老师的鼓励下,同二年级告别了……    三年级:我被一次次得调到后面坐,于是,孙老师请我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少了,我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孙老师变地严肃,每次见到我时,额头上的肉就绷紧了,皱起一道道眉头。我顿时觉得,孙老师不象是我们的朋友,她就是我们的老师,学生和老师成为忘年之教的机会很少,而且我也不敢——然而,每次考试后,等待我的及是一顿教训。我开始讨厌考试,每次考试都很紧张,当然,分数也就很不理想。记得有一次,我居然考了60.5,光是教杆对手的惩罚都起码不下十次,我开始害怕……    四年级:作文要求开始提高,我和刘映杉的作文总是没有什么区别。可是有一天,刘映杉的作文水平大增,从此,作文差的只留下我一人。她的作文常常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我只有在台下看着她念作文,欣赏她的作文。只能在台下干羡慕。不知不觉,我已经从一年级的第一排,调到了第四排,虽然没有什么,但是感觉很不爽。我就是不明白,几乎每次转来新同学,孙老师都要让我来比一下个子,幸好次次脱险,直到宋文清来了以后,我终于被挤到了第五排,就连桌布,也被她和其他维护她的同学给强了去。真想哭,为什么?孙老师这么不公平?每次都要让我来和新同学比个子,是因为我太高了吗?不,我也不算我们班的高个子……    五年级:重新排座位,我又被调到了第六排(倒数第三排),比起我前面的一些同学,我还比她们有写矮。真的很不服,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这样,把气儿往肚子里咽吧!最使我生气的还是我居然挨着刘延磊坐。哎!谁不知道他的讨厌啊?将就着吧!有一天,我们在上体育课自由活动时,背上莫名地被谁揣了一脚,等我转过身去一看,不是那个讨厌鬼吗?“哈哈,陈盈君,你的背成花脸了!呵呵呵呵……哈哈……”面对同学们的嘲笑,我终于忍无可忍了,放学时,把……就因为这样,我成了班里的糟糕生,因为犯了个大错误,所以……算了,不说了,心里酸溜溜的!      六年级:我认识了小荷,正因为有了它,我的作文水平大大增加,为此,孙老师还特地在班上表扬了我好几次呢!我可是美滋滋的。可是,我的基础和阅读实在是太差了,作文只扣了2分,还是只得了72.5,很差的成绩吧!是啊!都怪我太懒。真想快速地丢下书包,找个地缝钻下去。可是,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结束,我又将艰难地迈开步子,上初中、高中……很舍不得,毕竟这是我的第一个班级,第一个学校!真不知道那时我们会哭成什么样子,现在开始害怕,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我怕我会……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天意如何吧!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文3

在平时学生的写话中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句子写不通顺,言之无序、言之无物等,令老师非常头疼。怎样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得通顺具体?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一、写话前: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一)说话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是由说到写的过程,所以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共同生活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找适当机会,多让学生说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说、爱说、敢说。而以往低年级的说话训练,好多教师只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画面,学生“依样画葫芦”,或是“教师示范说,学生学着说”。这样简单的重复训练,在刚开始进行说话训练是可以的,久之,便有点乏味了,不容易激发儿童说话的热情。我鼓励学生动笔写“自己的话”,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字词或拼音写通顺、完整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如何使学生说话有中心、有条理呢?这就必须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我们要教给学生一般的说话顺序。如:做某件事,观察某事物,就用“先……后……”或“开始……最后……”、“先……再……最后……”等的句式叙述。如介绍某一处景物,可按方位的顺序叙述;如介绍某种物品可按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的顺序叙述等等,使学生言之有序。

(二)阅读与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做诗也会吟。”这说明写作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有很多精美的词句篇章。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让学生品读、背诵、积累,指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好句段和课外接触的佳词好句摘录下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如在教学《找春天》之后,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学习《笋芽儿》之后,引导学生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段落。

二、写话时:循循善诱,指导到位

(一)注重句式训练,培养学生写好一句话。到了期中阶段,全班学生都能写一句比较完整的话了。这时,我又向他们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重点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写好一句话。

(1)由简到繁,螺旋上升。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式――谁在干什么。谁就是人物,干什么就是事情。然后,我选用了个别学生自己的句子做例句,如:“我在写字。”我对此句作了如下的分析。接着再出示“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学生来认识比较。最后,出示“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让学生反复练习,可为他们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2)练写几种常见的句式。如“什么地方有什么(我家有许多小鸭子。)” 、“谁看见什么(我看见路上有一辆新车。)”、“谁听见什么(我听见妹妹在唱歌。)”、“什么是什么(我是小学生。)”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写,接受力强的学生便可以逐步把几种句式连接起来,进行“连句成段”的练习了;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继续强化练写单句,到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再进入“连句成段”的训练。

(二)注重图文结合,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真有点难了。低段作文从何处打开缺口?画是孩子们思想的呈现,具有直观性。因此,当前涌现的大量优秀儿童画在孩子们眼中是最好理解的、最有趣味的,也是最美丽的。当他们看到这些画时,他们所想到的比成人更丰富、更奇特。那这些儿童画不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吗?我们何不利用这些画对学生进行说话、写文的早期训练呢?

教学中,我顺应学生心理,着眼学生兴趣,采用画文结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写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看画说文。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词汇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儿童画并就画面内容进行说话练习,以开拓作文活水之源。让孩子看图编文、说文,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超乎成人意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写小动物时,让学生把家里的小动物带来,让他们仔细观察;写景物时,我把学生带出校园,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在仔细观看同时并引导学生想象,最后让学生对景说话。孩子们兴趣盎然说出了一段段动听的话。这样,为写文作了厚实的铺垫。

(2)画文互改。古著名诗人杜甫经常把自己刚写的诗作念给老人听,以知妥否而进行修改的故事,告诉我们“文章是改出来的。”具体做法:如果画面丰富多彩,而文章却干涉无味,那就是对画面观察不够细致深入,描述不够具体生动。现在有图可照,我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的修改建议,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领会,更容易从每次修改中学到观察修改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反复读文后发现已把画描述清楚了,可文章还是干涉无味,那肯定是画面不丰富,这时再对画面进行查漏补缺。最后反过来再读文,看画面中新添事物应添在文中什么地方,怎样添。这样反复对照修改,从而达到图文并茂。

(三)利用分析课文,进行写话训练。二年级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作为学生写话训练的素材。如《我要的是葫芦》可以设置“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写话;《蓝色的树叶》一课可以提出“你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坐井观天》可以设置“青蛙跳出井口一看……”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

三、写话后:多加修改,表扬进步

多修改在训练中要注意让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词语等进行自我分析,自我修改。老师也可以拿出某一学生的典型作文进行集体讲评、修改,然后学生运用刚学到的讲评修改方法,邻座或要好朋友之间进行帮助修改,最后让学生再次自改作文,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作文更具体,更完美。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文4

中产阶级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中产阶级是从事某种职业、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训练的人士,属于社会的脊梁。如果这部分人口占国家总口人的50%以上,这个国家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如果这部分人只占5%、6%,那这个国家就是农业国家。

从经济上衡量的话,你觉得哪个收入阶层算是中产?

美国的标准是4万到20万美金收入的人群。中国的标准我觉得应该是年收入20万到50万人民币这个区间的阶层。以收入区分每个国家的看法都不同,但我觉得基本上是按收入标准来反映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品位来区分。

美国的中产社会有什么特点?

自1933年的大危机后,美国就进入了中产化阶段。中产阶级作为国家主要力量的时间长,所以他们很成熟,整个国家很稳定。美国中产阶级有自己的媒体平台,比如《纽约客》、《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有自己的议员,在立法时替他们说话。美国的立法程序很严谨,一旦要填海、征收土地来做公路,他们商议的程序就特别长,因为中产阶级参与辩论的可能性大。

那么,中国呢?

中国多年来并没有为中产阶级正名,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个阶级,我们只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比例不够大,本身也不够成熟,对自己的权利、诉求的渠道不清楚,缺少媒介来表达。不过,很多迹象表明,中国正慢慢形成中产阶级社会。

这些迹象是什么?

中产阶级变成主流阶级后有几个很重要的趋向。一个是政治上会趋于保守,他们不希望发生很激烈的社会革命,不希望动乱,希望稳定。第二就是他们热衷于消费文化,他们希望有很多消费品。

为万科设计楼盘、研究汽车设计、撰写中国时尚史,治学、绘画……作为一个杂家,王受之涉猎之广,非常人所能及。而在生活中,王受之的兴趣也是各种杂,旅行、上网、时政、娱乐……

常年在外穿梭往返,对于旅行你有着怎样的体会?

去一个城市旅游,初级旅游的人可能会欣赏城市的名胜景观,中级的人可能会去欣赏这个城市的一些文化点。而像我们这种威尼斯去了好几次的人,去那里其实是想体会一种情绪。

我去威尼斯的那几天经常在下雨,阴阴的情绪让我很感动:灰灰的天、阴阴的雨下的阿德里亚海,这种情景让我的画也有一种阴湿、灰暗的感觉。我觉得我不需要画名胜建筑,把城市带给我的这种感觉画出来就好。

你是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但近年来你也会经常办画展。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很多人都知道我做设计理论研究的那段经历,但不知道我之前就是学画画的。近几年,我觉得已经经历过学术生涯里最困难的阶段,觉得普及设计的工作我已经做很多了,所以我现在又回到老本行来画画。再次画画对我来说有点怀旧。我觉得这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圈,从一个圈绕到某个地方后又回到圈里。从设计到画画并不是发展,而是回到以前的状态。

除了画画和设计,你似乎也很享受写博客的过程。

我喜欢写字,我觉得写作让我很开心,也有记录历史的作用。早年我经历过“”,也做过“老三届”,我都没有写下那段历史。写博客和微博有个好处是,你不用特意去保留,有一个电子平台替你储存,若干年后也可以回看。

你曾说过近期的写作计划,一是写较为通俗的故事读物,一是写专门给教授看的教科书,为什么跨度这么大?

我的书分为两类,一类是做研究工作,就好像我去年刚出版了《世界现代建筑史》,这本书144万字,是用来给学者看的。这方面看的人比较少。一类是普及设计、普及文化。我更关注“普及文化”这个工作。

你曾对中国的时装设计表示悲观,那么近几年该行业是否有产生一些让你觉得还不错的变化?又或者是更糟了?

我觉得时装分为三个级别,第一个级别是高级时装,就是那些出现在巴黎、米兰、纽约、东京时装周的时装。这些时装周的参与人都是最顶级的设计师,每一件衣服潜在的顾客只有几千人。第二个级别是小批量生产的成衣,中国现在做的就是这部分,有高级时装的特点,但是小批量生产,比如只有100件。第三个级别就是Mass Production,批量生产,就是我们满大街可以看到的那些。在外国,设计师会很安心。做第二级的就做第二级,不会做梦想去做第一级。中国现在的问题就是设计师不甘心呆在他所在的层次,希望自己做第一级,但他们在最低一级卖衣服,因为卖得多。如果你又想做艺术大师,又想卖多点,这就会出问题了。中国的设计师现在不是能力问题,是心态问题。他们又想赚钱又想出名,这在时装上是无法兼顾的。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文5

一、在揣摩品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文中有许多“语言泡泡”的用意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们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1.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词句

如在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中,“学习伙伴”提出: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看似提出疑问,实则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比喻句,让学生初步了解恰当的比喻能使句子生动形象,初步懂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

如在三年级下册《检阅》一文中,“学习伙伴”提出问题:“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和“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这两个问题主要是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处思考的习惯。

3.引导学生揣摩方法和规律

在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这一内容中,“学习伙伴”都提出:“我发现……”这样的提示,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揣摩,自己思考,发现当中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又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形式,“学习伙伴”提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引用人物对话,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三种不同形式。这几种不同形式,经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把它们进行集中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不同形式的表达效果不一样,标点符号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在习作、写话中自觉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有时候,“学习伙伴”的话是鼓励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

如在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一文的文末,“学习伙伴”说:“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和《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文末,“学习伙伴”说:“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这些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从提示引导中掌握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本身就在阅读之中,但是三年级学生可能不容易主动地发现,于是“学习伙伴”引导大家去总结归纳。

1.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

如在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这里的“不假思索”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不动脑”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用不着想”,说明小女孩在危险面前先人后己的态度十分坚决。“学习伙伴”提示的几种词语理解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词语理解能力,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

如在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旁,“学习伙伴”提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引导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的时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

三年级教材中有大量写景的文章,“学习伙伴”都有相关引导,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等提示,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画面。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的文末“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旁,“学习伙伴”提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在文末提出:“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三、从引导示范中落实积累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积累与拓展。其实在“学习伙伴”的提示语中我们也能了解到课文所必须要积累与拓展的一些内容。

在三年级上册《灰雀》课文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去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和“我还要阅读其他名人的故事”。这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完成名人故事的课外拓展。

在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的“课后问题”中,“学习伙伴”说:“这是我收集到的描写月亮的句子。”教师需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后去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从而感受月亮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做笔记的习惯。

三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范文6

一、材料分析题(20分)

此题共有二个大题,中国历史一个,世界历史一个,每题10分。下列提供部分题目供大家参考,注意!没有学好上面基础知识的同学,完成此题型所花的时间以及难度都会较大,记住题目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巩固基础知识,学会做题的方法!

【材料一】

材料1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2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签订于何时?

2、比较材料中开辟通商口岸的内容,说明列强在侵略中国方面的主要变化。

3、材料2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答案: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1842年;1895年。

2、从沿海向内陆深入,开始允许外国侵略者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材料二】

A: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B:此刻我提请你们考虑和决定是目前关系到希腊和土尔其这一方面的局势??我完全了解美国给希腊和土尔其提供的援助这一行动所包含的广泛意义,此刻我将同你们谈谈这些含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和??

1、材料A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演说中的话?材料B中的“我”是谁?

2、材料AB的演说者主张推行一种什么政策?文中的“自由世界”指的是什么?

3、为了推行上述政策,美国在欧洲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这位总统在国情咨文里提出了怎样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咨文中所说的“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是指什么?

5、想一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冷战?

答案:

1、丘吉尔;1947年在富尔顿;杜鲁门。

2、“冷战”政策;资本主义世界。

3、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国内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

5、意味着美国要公开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标志着美苏的战时同盟正式破裂。

【材料三】

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1、马克思所说的“解体”指的是什么? 2、此前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 3、材料所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对中国有何影响? 4、这段史实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案: 1、封建制度解体; 2、闭关政策。 3、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战前的反封建斗争转变为战后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总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打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材料四】

材料1: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2: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1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2说明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答案:

1、唐太宗及大臣从隋朝灭亡的事实中,看到人民反抗的力量,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2、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

3、唐太宗对选择官员、用人十分重视,唐太宗善于接受建议,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材料五】

材料1: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材料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1、材料一是谁讲的话?

2、两段材料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发生的什么事情?

3、“维护地主利益”说明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

4、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该国有何影响?

答案: 1、亚历山大二世。

2、俄国。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3、这次改革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六】

材料1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士兵书》 材料2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根据材料1判断,这是发生在中国历的一件什么大事?

2、这个历史事件最终是怎样解决的?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根据材料2,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哪些?(至少说出二个)

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西安事变

2、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启示: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前嫌,作出正确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3、七七事变。

4、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5、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有苏联的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材料七】

中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和葡萄牙声明,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

1、香港岛是何时通过何条约割让给英国?

2、港澳回归有哪些重大意义?

3、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1、1842年的《南京条约》

2、港澳回归,洗雪了历史耻辱,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步骤,港澳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3、遵循“一国两制”的原则,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材料八】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宣言》

1、这部纲领是何时发表的?主要起草者是谁?

2、它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地位如何?

3、它的发表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

1、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

2、是纲领性文件,起着指导作用。

3、它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蓬勃发展起来。

【材料九】

以下是某新法内容: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③添置兵轮,扩建海军。④??

1、判断这是中国近代哪次变法?领导这次变法的领袖人物是哪两位?

2、中国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变法?

3、这次变法中,有一个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杰出人物是谁?谁镇压了这次变法?

4、试分析这次变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戊戌变法;康有为和梁启超。

2、原因:①《马关条约》使人民群情激愤。②民族资主阶级要求参与政治。③进步人士认

识到民族危机,希望救亡图存。④光绪帝不愿做“亡国之君”。

3、谭嗣同;慈禧太后。

4、戊戌变法既是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诗词》

1、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长征的精神是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

2、这件事件结束于哪一年,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会师?

3、途中召开过什么重要会议?请你至少写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故事或战役名称。

4、中央红军为什么要举行长征?

5、诗中提到中央红军长征主要经历了哪些重要地点?

6、从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答案:

1、长征或红军长征;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团结互助等等。

2、1936年;会宁。

3、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等。

4、中共临时党中央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5、五岭,乌蒙山区,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大雪山,陕北。

6、受到的教育:①革命英雄主义②集体主义③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十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3、对此,中共做出了什么决定?为什么?

4、毛泽东在什么背景下赴重庆谈判的?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5、为什么说重庆谈判是成功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6、重庆谈判取得了成功,但内战却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其根源是什么?

答案:

1、重庆谈判

2、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3、同国民党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美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5、这一次谈判在政治上中共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于被动。迫使国民党在《双十协定》上签字,达到了争取和平的目的

6、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定,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材料十二】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方面提倡“文明开化”??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2、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结果如何?

3、这次改革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4、简要举出日本侵华战争的四件主要历史事件。

答案:

1、明治维新。启示:①要实行改革开放 ②要向先进国家学习。③要重视教育。④要引进外

国先进技术等。

2、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取得成功。

3、1868年;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不彻底,保

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①中日甲午战争②九一八事变③一二八事变④七七事变⑤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十三】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件?为何要制定这个法案?

2、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该文献是哪一年颁布的?

3、同一年,中俄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4、这一法案有何作用?

5、在这次革命中,哪一个就任过“护国主”?哪一个国王被送上断头台?

答案:

1、英国。限制国王的权力。

2、《权利法案》。1689年

3、《中俄尼布楚条约》

4、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5、克伦威尔;查理一世。

【材料十四】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

1、这段话是谁说的?为了妥善解决香港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2、1997年之前,香港被哪个殖民国家所占领?其分别是通过什么条约占领香港岛、九龙司和新界的?

答案:

1、邓小平;一国两制。

2、1842年《南京条约》侵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侵占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材料十五】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告,这些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的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除。”

1、这段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这是在什么战争期间颁布的这一文件?

2、在这场战争中,谁是领导人,他指挥的什么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

3、该文件颁布有什么意义?

答案:

1、《独立宣言》;美国独立战争。

2、华盛顿;萨拉托加大捷。

3、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材料十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行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领土何时被日本割占?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

2、判断材料出自二战中的哪一个宣言?该文献今天仍有什么意义?

3、签订这个宣言的会议还有何重要内容?“三大盟国”的目的,后来是否达到?

4、材料中所称“三大盟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当时都加入了什么组织?

答案:

1、1895年;1943年11月,开罗。

2、《开罗宣言》;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了依据,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张分裂国家,完全是违背中国人民的意愿的。

3、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的问题;制止侵略的目的达到了,但处罚不力。 4、中、美、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材料十七】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1、上述引文中的“合众国”是指哪个国家?

2、上述引文出自什么文件?这个文件是在什么时间、由谁公布的?

3、此文件有何作用?(如何评价)答案:;1、美国;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3、该文件解放了黑人奴隶,扭转了屡败的局面,成为;【材料十八】;??人生来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财产;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部重要文献?何时发表?共主要;2、这部文献的进步意义是什么?有何虚伪性?;3、该文件得以颁布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该国掌权的是;答案:;1、《人权宣言》;1789年;主

下载:初三历史复习资料81.Doc

123456

答案:

1、美国。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

3、该文件解放了黑人奴隶,扭转了屡败的局面,成为北方获胜的重要原因。

【材料十八】

??人生来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部重要文献?何时发表?共主要观点有哪些?

2、这部文献的进步意义是什么?有何虚伪性?

3、该文件得以颁布的原因是什么?当时该国掌权的是哪个阶级?

答案:

1、《人权宣言》;1789年;主要观点:①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进步性: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虚伪性:既声称

人生来平等,又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必然是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

3、人民群众的推动,革命的爆发;大资产阶级。

【材料十九】 A: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 B: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材料A反应的是哪一年签订的什么条约?

2、今年是抗日战争结束多少周年?请你举出甲午战争清军中的将领。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请举出两例。

答案:

1、1895年的《马关条约》

2、61周年;邓世昌。

3、“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材料二十】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消化,乃至超越。??古代,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军事法庭认为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了30多万人。但是,日方认为当时南京那时只有20万人,此事件疑点很多??其争论持续至今,因为战争中即使杀了一些人也不算大屠杀。

1、日本“第一个老师”是谁?日本向老师学习后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请说出名称及作用?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指什么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指什么条约?

3、材料中歪曲了什么事件?请你针对这段文字发表自己的感想。

答案:

1、唐朝;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3、南京大屠杀;感想: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②我们应该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为国家强大而奋斗。③我们要提防军国主义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材料二十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你对林则徐禁烟斗争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什么?如何评价林则徐的这件事?

2、虎门销烟已成历史,而毒品却仍未绝迹。谈谈在我国当前的禁毒斗争中,你该如何做? 答案:

1、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

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①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②自觉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③积极同制毒、贩毒吸毒等行为作斗争。④中学生不抽烟,不喝酒。等等。

【材料二十二】

“1885年至1919年间,从一种发明的诞生到它在工业上应用的‘成熟期’平均为30年,从生产上掌握它到投入市场,平均是7年;在1920年至1944年间,上述时间相应地缩短到16年和8年;到1945年至1964年间,又分别缩短为9年和5年。”

1、以上材料说明了人类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2、这一特点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2、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缩短科技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时间,加速经济增长。

【材料二十三】

“?今不幸与美英两国开启衅端,洵非得已?。前以中华民国政府不解帝国之真意,妄自生事,扰乱东亚之和平,终使帝国操执干戈?美英两国支援残存之政权,助长东亚之祸乱,假和平之美名,??近来更愈加强经济上军事上之威胁,欲使我屈从彼意?事既如此,帝国现为自存自卫计,惟有蹶然跃起,冲破一切障碍?”—1941年天皇颁布的《宣战诏书》

1、日本对中国“操执干戈”是在哪一年?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

2、你同意日本“操执干戈”的理由吗?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美英两国,日本是怎样“自存自卫”的?如此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1937年;卢沟桥事变

2、不同意;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日本想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而摆脱危机。

3、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目的是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材料二十四】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之后,他们双双又拉着手荣归欧洲。

1、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夏宫”指什么地方?

2、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发生于哪年?“抢劫”发生在何年? 答案:

1、英国和法国;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材料二十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这是哪个革命团体的纲领?这个团体的性质是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有何作用?

3、后来谁把这个团体改组为国民党?

4、这一纲领后来又有何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宋教仁

4、孙中山把它改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基础。

【材料二十六】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某运动口号

1、在这次运动中,什么队伍登上政治舞台?这次运动的中心在哪里?

2、以上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上文中的“国贼”指的是哪些人?

4、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学习这场运动所体现的什么精神?

答案:

1、无产阶级;先在北京,6月3日后转移到上海。

2、五四运动;帝国主义强行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让给日本。

3、是指那些亲日派的代表,如曹汝霖,章宗祥等。

4、爱国主义精神(详细的见考标P35):追求民主、探索科学的精神;无产阶级不妥协的革

命精神。等等

【材料二十七】

“大会通过中共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的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

1、这是中国共产党哪一次代表大会?

2、这次大会在什么时间、地点召开?

3、这次大会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

1、中共一大。

2、1921年;上海。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十八】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在美国逝世,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其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一生。请根据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张学良将军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为中国作过突出贡献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2、这两件大事在当时相对于中华民族的利益来说,各有何积极意义?

3、从这两件大事中,我们应该学习张学良将军的什么精神?

答案:

1、一是东北易帜;二是发动了西安事变。

2、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初步形成提供契机。

3、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材料二十九】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然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制度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做到了。”

1、上述材料是哪国历哪一次改革的法令?这次改革的性质怎样?

2、这次改革有何作用(意义)?

3、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从此,俄国在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的情况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十】

材料一:“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的演讲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美国的这个计划称为:人类历最慷慨的举动。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是指什么?杜鲁门的讲话针对的主要“敌人”是谁?

2、材料二中的这个计划是什么计划?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以上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政策?美国的对手又是怎样应对美国的挑衅?

答案:

1、资本主义国家;苏联。

2、马歇尔计划;它使西欧的经济得到恢复,将西欧纳入到美国对苏冷战的轨道之中。

3、冷战政策;成立了华约组织。

【材料三十一】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由于国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为了增加商品的生产,必须改进生产技术。于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了一场革命??

1、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2、这次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举出这次革命中的两个大的成就。

3、这次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部门?革命在何时结束?

答案:

1、工业革命;①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有了惊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②它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③使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使欧美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加深了亚非拉地区的贫穷落后。⑤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的旧制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蒸气时代”;汽船,火车等。

3、棉纺织业;19世纪40年代。

【材料三十二】 A:两位陛下(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 B:我在??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西班牙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的小西班牙(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哥伦布遗言》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陆路而走海路?既然知道无人走过,为什么他敢于西行海路?

2、据材料A、B分析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

3、哥伦布是什么时候到达他“梦中印度”的?他至死都相信所到达的地方是印度,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4、哥伦布及其他航海家的远航活动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经营东西方贸易非常困难;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圆

的,再加上航海技术的发展也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条件。

2、材料A是了解东方风俗并使他们皈依基督教,材料B是建立海外殖民地,进行掠夺。 3、1492年;不正确;事实上他到达的是今天美洲的海地等地方。

4、密切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三十三】

“??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之帝国主义*,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孙中山指的中国革命是什么革命?俄国革命是什么革命?

2、孙中山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请举出两个中国反革命派代表人物。

4、孙中山的分析准确吗?说明理由。

答案:

1、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2、方法良好。

3、袁世凯;段祺瑞等

4、不准确。辛亥革命的败因在于:没有发动群众和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材料三十四】 1930年3月6日,美国125万失业工人举行浩大的**,法国爆发了1700多次工人罢工。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货币贬值,对外倾销商品,力图摆脱危机。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罗斯福

1、这场危机发生的时间是哪一段时间?最先从哪国开始?有什么特点?

2、这场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为此他们又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结局如何? 答案:

1、1929年——1933年;美国;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国和德国;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3、不能。因为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4、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被打败。

【材料三十五】 A:(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B:(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苏联)??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共产党)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

1、材料A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他为何表示要援助“俄国”?

2、丘吉尔又为何发表“铁幕”演说?其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A到材料B是否意味着丘吉尔的根本立场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答案:

1、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原因:英国已经对德作战,援助苏联,可以减轻英国的

压力。

2、战争结束,同盟关系失去意义,发表“铁幕演说”目的是挑起东西方之间的“冷战”。

3、没有变化;援助苏联,是为了英国的利益,遏制苏联,也是为稳定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三十六】 A:1937年,日军有集体枪杀、活埋等残忍手段杀害中国军民??有两个日本少尉甚至展开杀人竞赛,看谁先杀满100人。德国人拉贝目睹了这次大屠杀的惨状?? B:1938年,日本首相提出了“近卫三原则”,以引诱国民政府投降,结果国民党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政权。 C: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使两座城市化为废墟,死伤数达20多万。苏联也对日宣战,共击毙日军8万多人,迫使59万人缴械投降。与此同时,中国军民展开了全面反击,迫使日军投降,抗战胜利了。

1、看了材料A,这是哪一事件?你的感想如何?

2、从材料B看,抗日战争已进入了什么阶段?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的亲日派是谁?

3、从材料C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南京大屠杀;感想:①日本在中国的法西斯侵略十分残暴。②铁证如山,日本修改教科

书有悖历史。③落后就要挨打。④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2、相持阶段;汪精卫。

3、内因是中国军民团结战斗,向日本展开了全面反击。外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包括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

【材料三十七】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这次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的伟大转折,转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4、邓小平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

答案: 1、实事求是 2、经济建设。原因是:中共吸取了“左”的教训;人民有经济建设的渴望;国际形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表现:从过去的“左”倾错误路线、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转而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过渡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启示:今天改革开放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表明我党有能力纠正自己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党;任何事情是否正确,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要实事求是。 4、这是由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以及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胆识和能力决定的。如:挺进大别山;指挥淮战役;“*”中的全面整顿;“*”后领导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

【材料三十八】

材料1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1978年的《凤阳花鼓》

材料2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1、由材料1向材料2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 3、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农村的政策发生过哪些变化?

答案: 1、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3、建国初期,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时期,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三十九】 A:乾隆给英王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技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1、根据材料A,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何种政策?此政策对中国产生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根据材料B,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C,我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综合以上结论,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闭关政策;导致中国与世界几乎完全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2、洋务派;洋务运动。

3、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实现国家富强。

【材料四十】

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请根据“*”后中国共产党会议简表的内容,说说它们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理论。 3、在党的历还有一次纠正“左”倾错误的会议,它是哪一次?

答案: 1、鸦片战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区别:鸦片战争后的开放是被迫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开放是主动的。 2、邓小平理论。 3、遵义会议。

【材料四十一】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连续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1、第一次科技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一个国家?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和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创制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科学技术又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试举一例科技革命的具体成果并说明它给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5、试以某个国家为例,说明科技革命对该国实力地位变化的影响。

答案:

1、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电力和石油;汽车,飞机

3、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克服黑暗对生活的限制。

5、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居世界霸主地位。在第二次革命中,技术装备落后,被美、德赶上并超过。

【材料四十二】

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1、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主要特点是什么?

2、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核心政策是什么?有什么重大作用? 答案:

1、对工业的调整,通过了《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材料四十三】

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

1、二战的主要战场有哪些?

2、简要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从二战的爆发和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历史启迪”?

答案:

1、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中国战场等。

2、中国的民族牺牲、苏联军民的奋战、美英盟军的作战、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妥协制止不了战争,只有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才能取得胜利。战争是人类的灾难。

【材料四十四】

美、英、苏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①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②由日本1904年北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权益须予恢复??③千岛群岛须交还苏联。

1、这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当时的背景怎样?

2、该协定是在哪次会议上达成的?这次会议还就成立哪个国际组织进行了讨论?

3、这次会议以后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1、1945年;美、英盟军和苏军从西、东两面攻入德国,法西斯德的败局已定。

2、雅尔塔会议;联合国。

3、苏军与美军在易北河畔会师,苏军攻入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材料四十五】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日甲午、日甲辰、日甲

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让诸日本??——引自《国民之薪胆》

1、“甲午之役”发生在哪一年?之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中割地具体指的是什么?

3、这个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战争中,牺牲的中方英雄人物有哪些?

答案:

1、1894年;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2、日本割走我国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方。

3、《马关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邓世昌。

【材料四十六】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生存问题。”

——1933年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1、发表以上演说的美国总统是谁?当时美国的情况怎样?

2、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3、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这位总统采取的措施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案:

1、罗斯福;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很大,已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

2、调整工业,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企业盲目竞争。

3、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4、成效: ①新政避免了经济的崩溃,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②新政稳定了社会秩序,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材料四十七】

为了找到职业,失业者通霄达旦等候在职业介绍所门前。但找工作谈何容易。那时,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都要求有学士学位。就连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都四处奔走,谋求职业。华盛顿有人故意放火烧林,为的是让人雇他当救火员。?回答:

1、这是哪一次经济危机的写照?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2、这次危机对德、日有何影响?美国是怎样度过这个危机的?

答案: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德、日实行法西斯专制统治,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十八】

1、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出自何处?作者是谁?

2、文中提到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指中国革命的哪一时期?

3、从“一千八百四十年”开始,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

4、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事件有哪些?

5、阅读材料,说说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继承和发扬先烈们怎样的革命精神?

答案:

1、出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周恩来。

2、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革命时期

3、鸦片战争;含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从此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5、要发扬先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报效国家。

【材料四十九】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中指出: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请分别指出这三次历史性巨变的标志。

答案:

1、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材料五十】

有一次,朱容基总理在北方观看话剧《商鞅》。当话剧演到商鞅因变法而被旧贵族们处以极刑车裂时,朱总理潜然泪下,感慨地说:“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

1、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失败了没有?为什么?

2、朱总理的话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信念?

答案:

1、没有失败,商鞅虽死,但法令没有被废除,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

2、启示:1、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2、商鞅的不怕牺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学习。

【材料五十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曰之??回答:

1、上述材料所说的“陕变”一事是指何事?这一事件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发生在哪一年?

2、这件事在当时相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有何积极意义?

3、这件事中,张学良将军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1936年。

2、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材料五十二】

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答案:

1、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2、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

【材料五十三】

材料一:杭州张毅庵,开始创业时只有一台织机,由于产品质量好、销路广,很快成为拥有20多台织机的机户,雇工数十人。他的后代通过雇工生产发家,成为拥有万金的大机户。 材料二:机工一般来自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当时杭州城里有几千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他们清晨聚集在桥头等人雇请。每座桥上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称“行头”。机工一天没活干,生活就没有着落,过着“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贫困生活。回答:

1、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一般发生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2、机户与机工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什么性质?

3、用今天的话说,机工是指什么阶级?机户又是指什么阶级?

答案:

1、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情况; 我国南方的江浙一带.

2、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产阶级性质。

3、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材料五十四】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

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割台”和“两载遂有胶州”各指什么事?

2、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1、“割台”是指《马关条约》割走台湾等地;“两载遂有胶州”是指德国强租山东胶州湾。

2、主题思想是:向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材料五十五】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

2、卫鞅属于哪家学派?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

答案:

1、商鞅;秦国;变法图强的主张。

2、法;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经济变得强大,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

【材料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