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例6篇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法律政策

中图分类号 X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4-0107-04

清洁生产作为预防性的环境管理策略,已经被公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实施工具。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将清洁生产作为一项环境保护与生产发展模式转变的战略措施予以推行,由小到大、由点及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远远没有得到改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仍然十分巨大。同时,我国在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遇到环境执法与监督缺乏力度,教育、培训的及时性和普及程度偏低等诸多障碍,所有这些都是我国在推行清洁生产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有关清洁生产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清洁生产法律政策形成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做了说明,同时提出了清洁生产下一步工作重点。

1 清洁生产形成阶段(1973-1992)

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清洁生产从萌芽状态逐渐发展到理念的形成,并成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对策。

我国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活动具有较长的历史。1973 年,我国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提出要努力改革生产工艺,不生产或少生产废气、废水和废渣,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的现象,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污方针。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清洁生产的法律规定。但是,由于当时缺乏完整的法规、制度和操作细则,加之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分配和产品销售价格的统一管制,企业仅对生产计划负责,因此这一方针并未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又提出消除“三废”的根本途径是技术改造,要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的数量降到最低。1983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委《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国发[1983]20号),这个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如提出“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要把防治工业污染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提出技术改造方案要做到:“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新型设备,代替那些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能源的陈旧设备;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原料,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合理的产品结构,发展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新产品,并搞好工业产品的设计,使其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税收、表彰奖励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的原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5]117号),对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规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并附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具体名录。该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在总结了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后,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推行清洁生产的行动计划后,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我国,我国政府做出了积极回应,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始研究如何在我国推行清洁生产。1992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成为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对策之一。

这个时期我国虽已认识到清洁生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条件,加之原来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制约,使得这一政策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 清洁生产法制化阶段(1993-2002)

该阶段我国清洁生产由自发阶段进入政府有组织的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清洁生产概念和方法学的引进,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实践。特别是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在这一阶段,我国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重大发展。

1993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提出工业污染防治要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过程控制转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这次会议确定了清洁生产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也是推行清洁生产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同时被认为是在政府积极倡导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清洁生产的起点[1]。1994年3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将“结合技术进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作为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之一。

1994年后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制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新的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均明确提出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规定发展清洁能源,鼓励和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尽可能使污染物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节约能源法》(1997年)力图推动节能技术和工艺设备的采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转化,同时减少污染物,禁止新建能耗过高的工业项目,淘汰耗能小、污染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1997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对结合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行清洁生产,提出了基本框架、思路和具体做法。

在推行清洁生产时,我国将其与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相结合,要求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严格限制或禁止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产业、企业和产品,要求工业企业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产生量少的有利于环境的原料和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采用节约用水、用能、用地的生产方式。1995年以后,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制定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严格限制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进口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1999年5月,国家经贸委了《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推动了我国清洁生产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促进了清洁生产的实行。我国从1993年开始进行清洁生产的企业试点示范、推行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在3个省、3个城市、11个行业进行了清洁生产、环境审计试点、并进行了一些国际合作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清洁生产工作,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将《清洁生产促进法》列入九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并委托国家经贸委组织起草。经过两年多的工作,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推行清洁生产的新阶段,对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清洁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化阶段(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为了实施这部清洁生产专项法,规范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还必须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完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此国家陆续出台了清洁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我国清洁生产进入了环境制度化阶段。

3.1 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污染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是我国推行清洁生产10余年取得的成绩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必然选择[2]。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制定者们在学习美国污染预防法的基础上,大量调查研究了国内外清洁生产历史和进展情况,制定了这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法律。它在若干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些创新的贡献,值得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借鉴[3]。

《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清洁生产审核,第一类是超标排污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后者包括排污达标的企事业单位,第二类是达标且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也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对第一类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清洁生产工作,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和生态质量,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这是一个国际性的突破,为与我国情况相似的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2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了两类不同性质的清洁生产审核,但在内容上体现了“ 促进法”的特点,淡化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的色彩,突出了政府的引导和服务的功能,法律内容上的这种规定方式有利于弱化其“管理法”的色彩。但是,清洁生产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各“经济人”来说,以自愿的方式推行清洁生产的觉悟还有待提高。同时,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具体管理职责,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就很难落实。

为了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4月4日了《〈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2003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11部门的《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为了把促进法落实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4年8月16日制定并审议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第16号令),明确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第一次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强制性审核,是我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法律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又一大步。该办法颁布实施后,全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陆续开展清洁生产促进工作,尤其是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3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颁布,较大程度上解决我国清洁生产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经济激励不足和强制实施没有法律依据这两大难题,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全面细致的规范性文件,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仍然比较混乱无序。为了更好地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实现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程序。2005年12月13日,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调研、多方征求意见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以下称〈规定〉),标志着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已经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对如何选择当地的“重点企业”、如何准备公告材料、咨询机构应该具备的条件、审核过程、评审验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将有利地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归结起来,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

3.3.1 在性质上是强制性的而非自愿的

《规定》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作出的专门管理办法,强制性而非自愿性是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点。

中国相当部分企业没有达标排放,或者没有稳定达标排放,针对这一具体国情,《清洁生产促进法》创造性地提出:“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解释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条款的含义,明确提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这一术语。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 由此可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些国家法律和政府规定的颁布过程是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法律地位不断明确的过程,也是法律工作者和政府部门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要性不断肯定的过程。

3.3.2 在目标上是达标排放而非减量排放

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是推动重点企业达标排放,这是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第二个最主要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规定》的许多条款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第一,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中要发挥监管作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以达标排放为目标的这一特点,《规定》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各个环节根据我国现行环保管理权限的设定,对各级环保部门赋予了相应的职权。按照《规定》的精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中将发挥重要的监管和指导、推动作用。

第二,清洁生产审核方法要围绕达标排放进行重大调整。根据强制性清洁生产以达标排放为目标这一特点,对现行清洁生产审核方法进行重大调整势在必行。这就意味着,从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制订、审核目标设置、审核重点的选定、清洁生产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达标排放和减少重大环境事故隐患进行。

第三,评审验收的标准是企业达标排放。在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审核10几年的历史中,有相当部分审核效果并不好。审核过程虽然轰轰烈烈,但审核完成,清洁生产工作随之偃旗息鼓,清洁生产审核没有对企业达标排放或减污排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为此,《规定》第九条设置了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结果进行评审验收的环节。这一条款是国家环保总局赋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环保局的一项重要职责,必将对我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质量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清洁生产评审验收机构,在评审验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质量时,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企业是否达标排放。

由于工业污染仍然是我国目前环境污染和环境事故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现有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比例很大,第一类重点企业(双超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是当前我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点。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制定有关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评审验收及审核报告中提出的方案的监督实施等有关规范性文件和配套的管理办法。

4 结束语

我国“十一五”计划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在2010年,全国SO2、COD要比“十五”期末分别降低10%。这些目标对我国今后5~10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清洁生产推行提出了严峻考验。根据我国清洁生产推行10几年来的经验及目前的推行状况,今后5年内,清洁生产将重点围绕着清洁生产政策、法规制度的研究与制定,与现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结合,清洁生产审核的推行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等领域开展工作。为此我国应在清洁生产运作的外部环境建设、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作出努力和改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惠荣,高享超,王英平. 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J].前沿,2005,(8):71~74.[Liu Huirong, Gao Xiangchao, Wang Yingping.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by the No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J].Forefront, 2005,(8):71~74.]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文2

为更好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按照《*省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办法》的要求,强化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增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意识,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现就进一步加强全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扎实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实施清洁生产是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重要手段之一。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上来。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全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具体措施,围绕污染减排中心工作,重点抓好能有效形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或二氧化硫减排能力的重点污染企业,尤其是在重污染行业中选择一批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的全过程控制作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严格监管,狠抓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落实

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监管,不仅要重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公布和审核的监管,更要重视企业按审核报告的要求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尤其是实施中高费方案的监管。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督促列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的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由地级以上市环保局提出责令限期改正的建议,报省环保局责令限期改正;市控重点企业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责令限期改正。

各级环保部门要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所提出的各类中高费方案的监督实施纳入日常环保监管的范围,要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国控及省控重点源主要由省环保局有关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配合;市控重点源主要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县级环保部门配合。

要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验收的分级管理。重点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后,应提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申请,经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初步审查后,上报省环保部门。其中,国控及省控重点企业由省环保部门组织评估;市控重点企业由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组织评估,并出具初步评估报告,由省环保部门作出最终评估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按环保部关于污染减排的有关要求,建立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减排核查档案。主要包括:实施工艺改进、再生水利用的相关资料;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实施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的情况、中高费方案完成情况以及评审、验收报告等资料。将清洁生产审核形成的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纳入减排核算中,发挥其在推进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应于每年年底前将本辖区本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总结以及清洁生产减排汇总情况报送省环保局。

三、强化服务,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

各级环保部门应强化对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技术指导和扶持,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帮助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省环保部门组织编制印染、造纸、电镀、建材以及电力等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引,举办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培训班以及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研讨会。组织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一厂一亮点”活动,筛选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示范技术,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并以*环保公众网为依托,建立全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应加强自身管理,建立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档案,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清洁生产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水平,为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

四、增强企业主体意识,确保清洁生产实施

重点企业要增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主体意识,按照“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原则,把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与污染减排和企业增效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重点企业要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领导,成立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要做到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全员参与、目标可达、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资金到位,确保各类清洁生产方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重点企业要自觉遵守清洁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省环保局公布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后一个月内,在企业所在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在名单公布后二个月内,全面启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名单公布后一年内,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报当地环保部门。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后,应积极组织实施各类中高费方案,及时申请评估,并组织开展新一轮持续清洁生产审核。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文3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清洁生产。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08]60号)和《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通知》(环发[2010]54号)要求,环保部每年对各省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公告各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企业名单及信息,已经成为环保部一项常规制度[1]。目前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信息管理不利于环保部的监督和指导。到2011年底,全国已经有150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12000多家企业进行了评估验收。但是目前重点企业清洁生产信息获取依赖的是函调上报方式,存在随意性较大、不规范、数据量少、质量无法保证等突出问题,环保部不能全面掌握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目、公布重点企业名单执行情况、通过评估验收的企业情况以及企业的清洁生产绩效情况,对中国各地区、各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规模、产品、原料、污染物产生量、污染物排放量、资源循环利用量、固废存量等也没有进行详细统计,严重制约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201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改决定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全国清洁生产推进又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十二五”是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重要阶段,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不断加强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建设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是满足当前清洁生产管理工作需求,实现环境保护部有关清洁生产管理目标责任的保障措施。为此,笔者对构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2构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的目的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建设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立国家、省、地市、区县四级在线报送、查询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实现环境保护部适时掌握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信息的迫切要求,提高对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监控能力。

3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1)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填报系统;(2)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动态监督管理与公告系统;(3)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下面逐一介绍。

3.1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信息填报系统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实现逐级在线填报重点企业清洁生产信息以及《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表》,即区县完成本地重点清洁生产企业信息的填报汇总统计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信息上报到地市级。同理,地级市将审核通过的信息作汇总统计分析,审核通过后上报到省级环保部门。省级环保部门对清洁生产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审核通过之后上报到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系统提供结果查询功能,各级环保部门通过系统能够查询是否通过审核情况。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信息填报本功能模块完成以在线手工录入、信息导入、附件上传等方式进行填报。(2)汇总统计对清洁生产业务数据的维度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理解和展示数据,形成一系列面向主题的信息管理的数据统计图表、报表。(3)数据校验数据智能校验是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的必要手段。它贯穿整个系统,它对入库的所有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如果不符合要求或无法判定时,均不得入库,保证数据的安全;它通过一定的验证规则,对数据进行验证,如果有数据冲突,则会向用户提示,确保数据的一致型和正确性,验证规则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验证采用触发模式,一旦数据库监测到有数据要求入库,随即对数据进行效验,确保效验的实时性[2]。例如在系统中输入信息时,如果格式不符合系统要求,系统会自动校验逻辑性,并给予提示。在数据入库时,对数据的合法性、有效性、一致性进行检查,去除数据表中重复、无效、空值的数据,并对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关联,检查源及目的数据结构的逻辑对应关系。(4)数据管理本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数据门户内容信息的可定制性和可维护性,支持对用户、角色、职务、部门等多种授权方式,以适应多维的安全管理需要。有权限的用户通过元数据对数据本身进行处理。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添加、删除、编辑、查看、导出Excel功能。(5)结果查询通过本系统浏览年度环保部的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情况的通报。

3.2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动态监督管理与公告系统

本系统主要是实现对全国各省(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整个流程进行动态管理以及环保部关于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设置省级环保部门与企业两种权限,通过本平台,企业可以随时向省级环保部门申请评估验收,同时在线提交审核材料信息。省级环保部门通过平台可查看审核的合同签订时间、咨询机构名称及情况、开展审核时间,完成审核情况、审核报告。省级环保部门经过审核考察将初审结果提交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最后由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对审核及评估验收的结果进行审查,并将最终结果上报环保部,由环保部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3.2.1建设内容3.2.1.1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1)定期上报通过在线填报,附件上传等方式实现各省级、市县级环保主管部门每季度在系统上报送《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的重点企业名单统计表》和每个重点企业通过评估、验收的工作程序文件(审核报告、评估验收意见)。(2)技术审核系统对上报表格信息进行汇总、统计,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对工作程序文件进行审核,国家对验收通过的企业抽查,公示合格或不合格结果。(3)季度汇总公告每季度环保部关于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公告合格与不合格的企业信息)3.2.1.2审核过程管理本模块实现国家及省环保厅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情况过程管理,主要关注以下信息:(1)重点企业名单公布;(2)合同签订;(3)开展审核时间;(4)进度核查;(5)技术咨询机构;(6)审核报告上传。3.2.1.3评估验收申请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在线提出评估验收申请,省市在线受理并通知企业受理情况。通过审核报告评审以及现场评审,给出初审意见。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受理进度与受理结果,即“已受理”、“审核中”、“初审通过”、“初审未通过”、“上报国家”状态。

3.3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

在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栏目创建年度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监督检查系统,本系统实现公告管理,可进行编辑、添加、删除、功能。

3.4清洁生产GIS应用

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GIS技术,以实用化、简捷化、可视化为主要特征,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清洁生产审核专题空间数据,采用SSH架构,面向公众、政务和企业应用,搭建统一的,分布式的、松散耦合GIS平台[3]。在GIS系统中,实现全国清洁生产重点企业点位分布,图中展示统计效果。

4结语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文4

作为健康事业的重要产业,制药工业是每个国家必需的,它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寻找经济和环境的结合点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寻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那就是清洁生产。国际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被更多的政府和企业接受。作为一个实施难度较大的操作过程,对于我国的制药企业来说,清洁生产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还不能覆盖全行业,但这确实是制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结合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分析在制药企业中进行清洁生产的思路和措施。

1 正确理解清洁生产,积极组织培训

1.1 清洁生产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将清洁生产定义为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且是持续的、创新的过程。对于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是改善生产过程,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限制污染排放,推行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替换和更新导致严重污染、落后的生产流程、技术和设备,开发清洁产品,鼓励绿色消费[1]。清洁生产不仅是提高产品性能和企业整体素质,改善企业工作环境,减少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可增加国际市场准入的可能性。

1.2 清洁生产与GMP、ISO 14000

在清洁生产培训前,许多员工并没有正确理解清洁生产与GMP、ISO 14000的关系, 这对于员工参与清洁生产是不利的。作为制药企业,一般最熟悉的莫过于GMP,因为一个企业生产和销售药品的前提是通过GMP的认证。清洁生产与GMP、ISO 14000都与污染控制密切相关。清洁生产着眼于生产本身,以工艺流程分析、物料和能量平衡等方法为主,确定最大污染物和最佳改进方法。ISO 14000体系更强调的是管理,它为管理者提供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并让管理者与所有的职工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药企业在GMP的基础上,以清洁生产为指导,不仅能满足GMP的要求,更能在成本和效益上找到更好的结合点。ISO 14000体系为清洁生产提供了机制、组织保证,清洁生产又为ISO 14000提供了技术支持[2]。

1.3 组织管理层和员工的培训

以某制药企业为例,先对管理层进行培训,要求领导首先全面理解清洁生产的政策和对企业、环境带来的益处,使他们更主动地落实清洁生产。然后,对员工进行操作流程和细节的培训。清洁生产的培训是和GMP培训交替进行的,并以同样的严格程度要求,在培训后组织相应的考试,以加强员工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深度。培训除了要达到正确理解清洁生产内涵的目的,还要了解清洁生产的实施过程和最新发展,所以,培训需要定期更新内容。

2 制药企业的清洁生产步骤

2.1 准备阶段

清洁生产的开展,是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基础,是对生产全过程和各个岗位的审核,并从全企业的角度对物料平衡、水平衡、硫平衡的全面评估,这就要求组成包括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审核小组贯彻实施清洁生产活动。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是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做到减少排放物和废物数量和毒性[3]。在企业确定负责清洁生产的领导部门后,首先制定与《清洁生产促进法》配套的管理措施,即《某制药企业清洁生产准则和操作规程》,在策划中也要求员工参与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制药企业的质量保证组织与审核小组协调配合,对药品质量和污染控制共同负责。

2.2 调查现状阶段

对制药企业的现状进行的调查包括:制药工艺流程(污染产生的点位);生产使用的关键设备;3年来主要的原辅料以及能源(水、电)的消耗情况。调查的重点在于掌握废水、废气、废料的产生情况和处理方法。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污染严重、节能降耗潜力最大的流程或者产品,将其作为重点审核对象[4]。在某制药企业,经过对生产过程的调查,认为生产卡马西平的工艺溶剂消耗大,对空气污染大,生产周期长,改进生产工艺可以减少由有毒溶剂消耗造成的污染。通过分析、合成人员的再次确定,将卡马西平确定为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对象。

2.3 制定和筛选方案

以审核的重点工艺为主要对象,进行物料衡算和水平衡,找出物料流失、资源浪费、废物产生的主要原因。以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境效果、实施的难易程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五方面进行详细分析[5]。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合适的方案,根据筛选的三原则即在方法上坚持由易到难逐步展开;在技术改造上坚持从小到大变革;可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实施方案进行筛选。

2.4 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按照方案进行实施是比较简便的。最重要的是对于方案实施效果的汇总和分析。对于药品而言,如果审核的重点为生产工艺,首先要保证的是清洁生产后的产品也能符合质量标准(中国药典、欧洲药典等)。还需列表比较清洁生产前后原料和能源的消耗量、污染物的排放量、成本-效益比,通过这样的表格形式可以直观反映清洁生产的作用。以季度或者年为衡量时间,做定量总结,例如,某药厂实施对卡马西平的清洁生产以来,收率提高2%左右,全年新增效益120万元。如果增加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则会进一步提高制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信心,也有利于清洁生产的连续实施。对于方案的评价不仅是比较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研究其中出现与预期不符(包括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原因。

3 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方案的评价结束并不意味清洁生产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清洁生产周期的开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完善清洁生产的组织结构,评价管理层和员工的完成效果,然后再更换或调整人员的安排。其次是完善管理制度,除了继续定期培训以外,将审核成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员工的考核也与参与清洁生产的贡献直接挂钩。另外,企业设立清洁生产专用成本中心统一管理清洁生产的成本,能够为清洁生产的持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4 总结

从实践上看,大多数企业在刚开始接触清洁生产时是不太认可的,认为制药企业实施GMP即可,实施清洁生产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成本。但经过清洁生产的推行,可以看到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减少污染这些显著的成效,使在后续的清洁生产计划中更有动力。所以,加强专项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搞好清洁生产的关键。制药企业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着眼,应该认真落实清洁生产的各项措施,这也是走出国门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育红.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6,19(3):75.

2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体系[J].福建纸业信息,2007,(8):9-10.

3 谢志伟.化工企业的清洁生产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106.

4 马新华,徐谷仓.实施清洁生产的步骤和体会[J].江苏纺织,2007,(7):11.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文5

一、清洁生产审计简述

清洁生产审计(CleanerProductionAudit)也称清洁生产审核,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正在运行的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设备和操作的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掌握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产原因的详尽资料,提出减少有毒和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以及废物产生的备选方案,经过对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选定可供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分析、评估过程。

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和工具,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由于世界各国对清洁生产经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述,清洁生产审计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环保局最早针对有害废物的预防,建立推行了废物最小化机会评价,后来将这一技术方法推广为对一般污染物开展的污染预防审计;联合国环境署(UNEP/IEO)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将其称为工业排放物与废物审计。我国自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清洁生产审计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许多清洁生产项目都是首先从清洁生产审计入手,找出污染和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应当说明的是,清洁生产审计只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便利,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明了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方法显得过于烦琐,没有必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但是,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必须实施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计。

二、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存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环境问题不是仅存在于生产环节的终端,而是贯穿于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原料的提取和选择、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而这正是清洁生产的理念之一。清洁生产审计作为推动清洁生产的工具,也需要覆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生产的准备过程开始对全过程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完工的产品使用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实现污染预防、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审计

1、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特别是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无害的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企业开发降低污染或根绝污染的能源替代技术情况及其效果,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2、原材料审计。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原材料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尽量选用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否则,应分析企业所用的原材料毒性或难降解性;查明产出的产品对环境是否有危害及其危害程度;检查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原材料及其回收利用程度。

3、工艺技术审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水平对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状况有重大影响。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可以将减污任务分配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减污成本。因此,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检查企业是否开发减污工艺流程,注意是否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上游进行污染控制;评价工艺技术改造的实际效果。

4、设备审计。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实用性及其维护、保养情况均会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因此,清洁生产审计应对设备的使用、更新、维护、保养情况进行审查。

(二)清洁产品审计

清洁产品,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易处置降解的产品。清洁产品审计的内容包括:检查企业清洁产品的设计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高效地利用资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用户及其用户的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产品在废弃后是否会使接纳它的环境受害;企业是否注意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变有害无用为有益有用;产品的包装物是否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及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情况。

(三)清洁管理审计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计人员应检查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查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三、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程序和重点

清洁生产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组成内容,主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施,通常由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进行。考虑到清洁生产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行业所适用的清洁生产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根据国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结合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的实践,可以将整个审计过程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7个步骤或阶段,即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

(一)筹划和组织

筹划与组织是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准备与策划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排除清洁生产审计的障碍。为使企业全部人员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意义,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通过厂报、板报、有关会议、印制宣传材料等方式,组织工段、班、组长学习清洁生产知识,鼓励全厂员工填写合理化建议表,调动全厂职工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组建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推选审计组长、选择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任务。审计小组的成员数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全时制成员由3到5人组成,应具备的条件是:(1)具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或工作经验;(2)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新技术信息;(3)熟悉企业的废弃物产生、冶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和政策等;(4)具有宣传、组织工作能力和经验。三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效果等。

(二)预评估

预评估是清洁生产审计的初始阶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调查工艺中最明显的废物和废物流失点;耗能和耗水最多的环节和数量;原料的输入和产出;物料管理的状况;生产品、成品率、损失率;设备的维护和清洗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制定清洁生产目标,初步提出实施无/低费方案并实施。同时对已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厂貌、原料的购置和贮存、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利用与维护、产品的性质与销售、环境污染的控制等。二是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重点的原则是:该审计重点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可采用权重总和法,该法主要依据各备选审计重点在各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总和来确定。一般应考虑6个因素:(1)物耗、能耗大的生产单元;(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超标严重的环节;(3)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环节;(4)易出废品的环节;(5)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大的环节,及生产工艺落后的老大难部位;(6)事故、维修多的部位,以及难操作且易造成生产波动的部位。

(三)评估

该阶段主要是对已确定的审计重点进行物料、能量、废物等的输入、输出定量测算,对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全面进行评估。寻找原材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物料、能源损失和污染排放的原因。主要有五项工作:一是准备审计重点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二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三是建立物料平衡。包括进行预平衡测算、编制物料平衡图、阐述物料平衡结果。四是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原辅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五是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四)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阶段的结果,对产生的各种方案进行筛选归类,推荐可实施的多个中/高费方案,对前阶段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核定和总结,并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并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在无/低费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对推荐的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筛选出来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评估,并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可行性,推荐可供实施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方案确定后,对于一些无费或少费、容易实施的方案,应立即付诸实施。一般情况下,管理类、包装类方案较易得到实施,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方案应作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进行市场调查,包括调查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确定方案的技术途径。二是进行技术评估。主要分析其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指标、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及在本行业中推广的价值等。三是进行环境评估。主要分析污染物种类和量的变化及可能削减的环境保护治理费用等。四是进行经济评估,主要评估其投资支出、运行费用、效益、投资渠道、投资分配等。包括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经济评估方法、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经济评估准则。五是推荐可实施方案。

(六)方案实施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分两步:第一步是实施投资费用较少或无投资费用、收效明显、容易实施的方案。此类方案的实施应贯彻边审计边实施的原则,它们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使企业迅速受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第二步是实施投资较大,投资期较长,涉及面较广的方案。这些方案可能有:改变原料、工艺的方案,更新关键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方案、关键车间或工段的搬迁等。实施这类方案的一般步骤为:一是筹措资金,组织方案实施。方案实施的资金来源可能有:企业自筹、环保投资贷款、世行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应对这些资金的数量和有效使用时间作详细分析,并据以列出方案实施的时间安排,确定各实施阶段的资金额,明确各实施阶段中企业内的主管部门及其责任。二是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三是验证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技术评价、环境评价、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四是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分析方案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汇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比各项单位产品指标、宣传清洁生产成果。

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总结范文6

感谢公司给予我们这次交流的机会,下面我把xx分公司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做个简要汇报,存在不足的地方,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改善我们的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公司的总体安排,2006年9月,xx分公司在公司、咨询方老师、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要求,成立了xx分公司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清洁生产办公室,负责处理清洁生产审核的日常事务,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按照审核程序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审核工作,截止现在,已基本上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中各个阶段的工作,并按照咨询方老师的要求,于2007年4月底完成了《xx分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初步编写工作。xx分公司在清洁生产审核过各中,所筛选出的71个无/低费方案已全部实施,其中可量化考核部分的无低费方案资金投入68745元,经济收益104079万元,可量化部分的投入产出比为1:1.51,中/高费方案实施了2项,资金投入135.1万元,经济收效46.78万元,其中lp/qj―130方案(新建一座沉灰池)主要是是侧重于污水处理,不考虑经济收益。通过对方案进行实施,每年节约新鲜水721080m3,节约标煤10080t,洗滤布打沉灰池循环利用每榨季减少cod排放约30.24t,在减少原材料消耗、减少能耗、降低水耗、提高作业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等都有促进作用。xx分公司希望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不断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持续进行清洁生产,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方法

xx分公司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是按照清洁生产工作程序逐步开展的。

1、领导高度重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深入人心,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是一件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生产的全过程。领导的支持与参与,可以保证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全体员工的投入参与,获得清洁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充分支持,从而保证清洁生产方案的顺利组织实施。公司在审核准备初期就成立了审核领导小组,企管部相关领导全程陪同咨询方老师到分公司进行宣传培训,制定了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体现了公司对清洁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分公司同时也成立了审核小组,分公司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号召全体员工积极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并承诺提出的方案都会被分公司做为宝贵的财富收集,在条件成熟的的时候组织实施,并且都给予一定的奖励。全体员工在各级领导的感召下,清洁生产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审核小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让审核工作按程序、有计划的进行;分公司利用黑板报、例会的形式宣贯清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和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使全体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方法。为使清洁生产深入广大员工心中,审核小组还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通过向员工征集清洁生产文稿,把广大员工引入清洁生产宣传活动之中,以写作激发员工对分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工作的理性思考,搜寻、指正浪费现象,培育、增强节能意识,总结、传播节能工艺、技术和操作方法,把“清洁生产,从我做起”落到实处。

2、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清洁生产机会,并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的特点确定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设置清洁生产审核目标。分公司审核小组在咨询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国内同行业先进的工艺技术指标,收集分析了分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工作情况及环保工作状况,基本探明分公司在用水排水、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针对上一年环保监测中总排水量未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确定“节水”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审核重点;结合分公司实际和发展需要,设置了甘蔗快锄低率、更正总收回率、百吨蔗耗标煤、吨蔗排水量四个项目的近、中、远期目标(见下表)

3、对审核重点进行实测,建立输入输出物流平衡,查找污染产生和浪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给予解决。分公司确定“节水”为审核重点,旨在通过审核,找出总排水量排放超标的原因,并通过实施相应的方案进行改进,使排放达到标准要求。审核小组通过对分公司输入水量和输出水量进行分析,制定了详细的现场实测计划,确定进水流量、甘蔗带来水量为输入物流,出水流量、蔗渣带走水量、滤泥带走水量、废蜜带走水量、沉灰池灰渣带走水量和自蒸发损失为输出物流,同时确定了实测点位置、实测次数、实测人员,规定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测量统一采用浮标法,其它项目的测量通过采样化验分析后计算得出。并于2月21日至23日审核小组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测量。因条件限制,测量方法受水流的影响大,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通过测量,基本上摸清了分公司用水排水状况;各车间根据测量结果,召开会议从八个方面分析产生浪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分公司组织实施了一部分切合实际的方案,如对锅炉冷却水、压榨冷却水回收利用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针对审核重点,分公司还实施了新建一座沉灰池的中/高费方案。

4、全员参与,广泛征求清洁生产方案。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一个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分公司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来,一直鼓励员工用书面的形式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书面提出的清洁生产方案内容要包括提出的依据、提出内容,预计投资和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员工提出无/低费方案一直遵循“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原则,为了便于统计和保证所提出的方案的质量,所有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方案经部门筛选后报清洁生产办公室进行审核,清洁生产办公室审核后,筛选出部分有条件实施的,可以产生明显效益的方案返回各相关部门,要求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截止4月底,清洁生产办公室共收集到书面提出的方案235条次,通过对相同的合并,剔出一部分口号性的方案,最后汇总了205条方案,分公司要求各部门组织实施的有125条次(有涉及多个部门的,多个部门均要求实施,实际实施的方案有72条)。

根据公司的管理程序,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中“实施方案的筛选和确定”,是经公司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审核小组只做些统计和材料整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编写由书记员完成。

三、清洁生产审核取得的成果

1、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下降。

xx分公司2005/2006榨季白砂糖优一级品率仅达到85%,2006/2007年榨季,分公司实施了以糖浆上浮替代二次硫熏的中高费方案,产品优一级品率上升为96%,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38.84万元;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比审核有所下降,百吨蔗耗电由审核前的42.88度下降为33.75度,百吨蔗耗标煤由审核前的5.95吨降为5.59吨;因实施了新建一座沉灰池的中/高费方案,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吨蔗耗新鲜水由审核前的9.50吨下降为3.4吨。以上成果的取得均与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后,员工素质提高分不开,与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分不开。

2、水循环利用率增加,废水排放量减少

2005/2006榨季,分公司生产排放废水为每吨甘蔗34吨,超出了环保据排放的标准要求,分公司在审核时,针对此项目把“节水”作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重点,并实施了新建一座沉灰池的中/高旨方案,同时实施了一些无/低费方案,使吨甘蔗排水34立方下降为甘蔗排水4.7立方,水循环利用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84%。

3、,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员工素质得到提高

加强培训和宣传是提高清洁生产认识、营造清洁生产氛围和掌握清洁生产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xx分公司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来,通过广泛宣传,使“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深入广大员工心中,使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提高,车间物品摆放井然有序,节约意识增强。

四、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存在的不足

1、对清洁生产工作的认识不够深,使清洁生产工作不能更进一步的深入。

领导正确认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给予重视,是清洁生产审核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xx分公司的清洁生产工作,公司和分公司的领导都高度重视,所以所实施的中/高费方案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所提出的无低/费方案均由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实施,因宣传和学习不到位,致使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对清洁生产工作认识不深,有部分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流于形式,未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2、因糖厂管理的粗放性,现场实测、生产成果的统计存在重重困难。

xx分公司跟云南大部分糖厂一样,都是采用粗放性管理,缺乏必要的物料检测计算手段,如中间物料测量、蒸汽测量、废水(高温)的测量等,因是连续性生产,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数值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中间各种物料的消耗也未进行单项核算,所以所统计的生产成果只能体现一个总体效益,未能做到精确化。

3、未能把清洁生产工作跟现有的各种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xx分公司现有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量化分级管理、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绩效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都侧重于企业生产管理的不同的管理层次;清洁生产的目的是“预防为主”前提之下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这是企业一直在做的工作,只是做得粗放,实施清洁生产能改变生产粗放的现状,若清洁生产制度与原有各项制度的结合起来,可以使公司现行管理制度体现出良好的可操作性,可以使企业管理更上层次。但目前分公司在管理上却未能把清洁生产工作与其它管理制度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清洁生产真正融合到生产管理过程当中,为生产管理搭建一个平台,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

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继续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清洁生产意识,使清洁生产理念在员工心里扎根,增强员工参与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员工意识到清洁生产无时不在,不处不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清洁生产。

2、完善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3、进一步将清洁生产与现有的各种管理制度相结合,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

4、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的规章制度,使清洁生产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5、继续完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准备好其它相关资料,确保能够通过清洁生产合格单位的验收。

总之,清洁生产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企业只有持续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才能真正做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重道远。xx分公司将始终不渝的坚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深化节能降耗,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发展新路子,最终实现企业和社会双赢,从而优化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清洁生产审核取得的成果

1、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下降。

xx分公司2005/2006榨季白砂糖优一级品率仅达到85%,2006/2007年榨季,分公司实施了以糖浆上浮替代二次硫熏的中高费方案,产品优一级品率上升为96%,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38.84万元;其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比审核有所下降,百吨蔗耗电由审核前的42.88度下降为33.75度,百吨蔗耗标煤由审核前的5.95吨降为5.59吨;因实施了新建一座沉灰池的中/高费方案,减少了废水排放量,吨蔗耗新鲜水由审核前的9.50吨下降为3.4吨。以上成果的取得均与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后,员工素质提高分不开,与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分不开。

2、水循环利用率增加,废水排放量减少

2005/2006榨季,分公司生产排放废水为每吨甘蔗34吨,超出了环保据排放的标准要求,分公司在审核时,针对此项目把“节水”作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重点,并实施了新建一座沉灰池的中/高旨方案,同时实施了一些无/低费方案,使吨甘蔗排水34立方下降为甘蔗排水4.7立方,水循环利用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84%。

3、,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员工素质得到提高

加强培训和宣传是提高清洁生产认识、营造清洁生产氛围和掌握清洁生产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xx分公司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来,通过广泛宣传,使“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深入广大员工心中,使员工的思想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提高,车间物品摆放井然有序,节约意识增强。

四、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存在的不足

1、对清洁生产工作的认识不够深,使清洁生产工作不能更进一步的深入。

领导正确认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给予重视,是清洁生产审核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xx分公司的清洁生产工作,公司和分公司的领导都高度重视,所以所实施的中/高费方案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所提出的无低/费方案均由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实施,因宣传和学习不到位,致使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对清洁生产工作认识不深,有部分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流于形式,未能产生良好的效益。

2、因糖厂管理的粗放性,现场实测、生产成果的统计存在重重困难。

xx分公司跟云南大部分糖厂一样,都是采用粗放性管理,缺乏必要的物料检测计算手段,如中间物料测量、蒸汽测量、废水(高温)的测量等,因是连续性生产,理论计算值和实际数值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中间各种物料的消耗也未进行单项核算,所以所统计的生产成果只能体现一个总体效益,未能做到精确化。

3、未能把清洁生产工作跟现有的各种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xx分公司现有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量化分级管理、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绩效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都侧重于企业生产管理的不同的管理层次;清洁生产的目的是“预防为主”前提之下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这是企业一直在做的工作,只是做得粗放,实施清洁生产能改变生产粗放的现状,若清洁生产制度与原有各项制度的结合起来,可以使公司现行管理制度体现出良好的可操作性,可以使企业管理更上层次。但目前分公司在管理上却未能把清洁生产工作与其它管理制度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清洁生产真正融合到生产管理过程当中,为生产管理搭建一个平台,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

五、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继续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清洁生产意识,使清洁生产理念在员工心里扎根,增强员工参与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员工意识到清洁生产无时不在,不处不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清洁生产。

2、完善持续清洁生产计划,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3、进一步将清洁生产与现有的各种管理制度相结合,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

4、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清洁生产的规章制度,使清洁生产管理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上一篇座右铭

下一篇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