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范例6篇

不一样的人生范文1

人生是一首由四季谱写而成的组曲。正如本刊特约作者蓬丹的新作《四季奔波组曲》写道“轮轴如季节运转,驶过晴春。驶完长夏。驶尽凄艳的秋天。驶入寒素的冬季……每一盏灯彩,都在诠释一种任劳任怨的人生,每一线光束,也都意味着,我们彼此护驾彼此簇拥彼此照明一一恰似游鱼单独溯河,但相濡以沫……”

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四季中,经历并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故事一一或成功,或失败;或喜悦,或悲哀:或收获,或挫折等不同的境遇: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感悟人生,在奔波的四季里成长、历练。走过四季轮回,年复一年,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故事谱写那曲“人生之歌”。

201 5年的夏季一一这个暑假,对于学生们而言,特别的不一样,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了适合的出国游学,体验异国风情的同时,丰富孩子们的年少人生:而对于天津滨海新区人而言,却是震惊且痛彻心扉的,8.12爆炸意外事故截止8月17日9时,已致114人死、70人失联。此事件受到国内外各方媒体的全面关注,对事件的发展进行着持续性报道。为天津祈祷,愿一切安好!

本期【出国留学】栏目里,付秀宏作者向我们讲述当今火热的少小留学群体,如何面对现实问题一一选好寄宿家庭。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援引大陆媒体报道,今年暑假,中国各地各种小游学生团的数目有增无减,花样也越来越多;从名校短期学习、景点游览到户外探险、艺术体验等的几十种主题应有尽有。

而作者加州爱人Jessi用她的“猫眼”带我们看世界,本期【纪实连载】新增她与她所爱的人的人生故事。《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一一美国签证经历和经验(一)》,作者带我们回到她记忆中的2009年3月下旬,回忆她在广州美国签证面签的全过程,最终拿到offer一家团聚。从此,她的人生竖起又一新的里程碑,开启大洋彼岸的新生活。

不一样的夏季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不一样的人生范文2

在美国读公立中学

“学费书本免费、午餐免费,比在国内上中学还省钱。”

1999年,15岁的游畅跟随父母移民美国,除了自身事业的拓展,父母更多考虑了女儿未来的发展,“他们觉得国外学习更轻松,发展空间也更大”。于是原本是哈日族的游畅颇有点不情愿的被父母打包去了旧金山。

旧金山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各色人种比比皆是,白种人甚至成了“少数民族”,公交车上有中文;每年春节还有一天假期;越好的学校亚裔学生的比例反而越高……多元的文化结构令小小移民和留学生们能有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生活半径,“因为旧金山很多华人,我虽然说是上普通高中,但有一套的课是可以针对移民小孩,课本虽然一样,但老师用的词汇就会比较简单易懂”。如此一来,一两年之后,这些移民孩子就可以轻松转入正常班级。

事实上,在美国的公立学校读高中“真的轻松很多”,早上8点上课,下午3点一定已经下课了,而且“从来没有背过书”。自认数学很烂的游畅,在入学考试的时候,却以高一的年纪考出了美国学生高三水平,这大概是移民之初最令她兴奋的一件事。课后活动更是精彩得令人无从下手,“唱歌、跳舞、学画画、游泳、滑冰……”游畅选择了自己的长项钢琴,却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会弹一两首曲子,“尤其是《致爱丽丝》,每个小孩都会弹,美国的小孩真是随性着长大的”。“美国的小朋友都很会画画,不像我们小时候,美术课总是被主课老师要走做卷子,所以我到美国以后最害怕别人要我画东西,真是画什么都不像。”对于有多少家庭作业,少到游畅如今已经完全没有印象。

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最开始我是帮社区想要从政的人派发宣传单,学校老师还说,这个工作可以酌情帮我提高期末总成绩”。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学,每个学生都要买一个一百多美元的高级计算机考试的时候用。

再后来,游畅开始跟着同学们去参与更社会化的体验,“我误打误撞进入一家银行实习,如果不是拿着成绩单,他们甚至不相信我只是高中生”。银行的人给了游畅一张A4纸,要她写一写为什么要来这里打工,还好心提醒她“字写的大一点就可以少写一些”。于是“一起来的小伙伴没能被得到机会,我却意外被录用”的戏码上演了。这份6.25美元时薪的工作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了,至于打工赚来的钱都去哪了?“当然是买好吃的啦!”

在美国谈恋爱

“华人和华人在一起,ABC和ABC在一起,白人和白人在一起。”

尽管身在旧金山,游畅最好的朋友圈仍就是华人甚至大多来自北京,“在这里你很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同类,所以你就自然而然把自己归到那一类”。游畅现在的男朋友同样来自北京,留学美国的时候两个人相识,在一起多年又一起回国,如今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在此之前她有过一个ABC(America Born Chinese)男朋友,“他真的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当时来我们家吃个饭我还要担任翻译的角色,还要活跃调动气氛,挺累心的。现在好啦,他们自己聊天就可以了!”

游畅现在的同事也是在美国时的好友曹迪,同样认为相同背景的人更适合在一起,“从小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人家讲一个笑话,说一个俚语,你都听不懂深层含义。如果要找一个纯粹的外国男朋友,你甚至要放弃全部中国元素,去融入新文化。所以,找老外谈恋爱或者结婚,对方如果能对亚洲文化感兴趣是最重要的”。

比起大多数华人乃至亚裔,白人更善于推销自己,这一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都尤为明显,“在职场晋升上,肯定是占优势的”。

不一样的人生范文3

我同许多同学一样,家距学校较远。就此,自行车可就真名过其实的成了我的“千里马”,然这匹千里马问题蛮多,而我又无法直接修理。于此,到修车小摊修理自行车变成了我的家常便饭。且每次到达那里,看到那位老人在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修理我的自行车,我总会感到一股无比温馨的暖流在我心田飘过,令我沉醉其中。眼睛一闭,眼前再现我第一次那动人的场面!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万物都沉寂了,只是街上那一辆辆汽车仍未休憩。路上行人接二断三飞驰而过,街道两旁那夏日里摆满的小摊小贩大都收工归家“享福”了,然街道侧旁的那位老人仍在哪里——毕竟学生们还没有放假啊!适值那日,我的自行车终于在我的再三虐待下出了毛病。我推着自行车首次来到那位老人旁边,试图让他修理。当时他见我推着自行车向他走来,并也连忙向我招手,会意让他来修。我便也没有固执,将自行车推到他那小摊后,我指着刹车的地方说哪里坏了,要他去修。他见我指了指那,也变不闻不问的修理起来。借着他修理自行车的机会,我得以打量他一番。只见他似乎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身着一套深蓝色的旧衣,整套衣服虽旧,但极为整洁丝毫不像一个整日与修理机械打交道的小贩。他修理之时,将袖襟挽起,露出沧桑兮默的胳膊,且胳膊上血管隆起,折射出他生活的艰辛。略微往上,一头稀疏的黑中泛白的发丝布于起头。他目光炯锐,似晶石一番的双眼折射出无比的忠诚柔韧…。。他的形象已烙在了我的心底。一眨眼的功夫,他凭借自己娴熟的技艺,已经整顿好了我的自行车。离开之时,想他付钱。灵利的双手突然指向我,先竖起食指于中指,接着一手所有指头皆竖起来。这是,我迷茫了。猛地想起,原来这位爷爷是个哑巴啊!可我终究不明白他到底向我要多少钱,我就便当是10元算了吧——我想,这位老人赚钱也不容易,况且这些钱也一定够了吧。可当我转身推车走时,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从背后拽住了我的衣襟。我转身一看,原来是这位哑巴爷爷的手,只见他的另一只手拿着7。5元的人名币向我拖来,满脸的诚恳。那刻,我开始明白:原来他当初竖起的指头代表修理费2。5元钱啊!我诧异了良久……就在我转身的那刻,我再度瞅到了他那双迥乎忠诚的双眼,那刻,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无比的柔情,隔着眼睛我再度他那金子般的心。

随后我骑上自行车,抛出一切杂念,一心专注看路骑车——我再也不忍心伤害他那寄寓深刻的目光了!

从那以后,无论我的自行车发生怎样的故障,他都一无所让的包揽了。在他难每一次的修理中,我再度一个伟人的伟大心灵与节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的中午和下午,那个位置便占据了一尊让我永远敬仰的雕像!

前些日里一个周六的下午,因叔父要去庆阳体育馆参赏美印两国的篮球赛,我便也一同随其前往去参观。由于去的较晚,我便也只能坐在较后的位子上了。在参赏比赛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又看到了那位憨厚的哑巴爷爷。他依旧没变,身着往日的那套旧装,坐在我的前排。当看到他时,我诧异了许久。但说实在的,哑巴爷爷看得极为投入——双眼注视球场,丝毫未有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仰慕而视,我终于斟酌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正如“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所谓。他的旁边坐着一位身价极高,但同样拥有一颗与他金子般的心的“绅士”。

看到这些,想起过去,我的泪水刷刷直流了下来。人们常说世道堕落了,高尚已只能在纸上谈谈而已了,但那颗,我的心有生以来第一次为这伟大真正无虚、无假、无欺的举动及心灵震撼了。在那刻里,我有种莫名其妙而神奇的情绪牵拉住不能自拔,一股复杂但又无比欣喜的情感在泪水的浸泡中蔓延……

不一样的人生范文4

侯印国,南京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2007年,他作为甘肃省定西市文科状元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国家文科基地班。在校期间,他先后创办了南京大学国学社、南京大学记者团,任社长和团长,并兼任凝眸文学社社长,并曾任文学院团支书、学生会副主席等职务。可以说,他是一个历经苦难的孩子,却始终阳光地面对生活;一个曾受别人片滴荫榆的弱者,却立志回报社会一片森林;一个平凡的学生,却有着不凡的善举;一个校园中的“名人”,却低调地立德立言立行。他身居校园、胸怀天下,数年如一日坚持不解地组织和参与救灾、扶贫、支教等公益活动,他是普通学子,却成就不平凡的大学生涯。

坚强勇敢 圆梦金陵

侯印国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这是一个部级贫困县,左宗棠曾说过这里“贫瘠甲于天下”。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长期在大山深处任教,要翻过好几座山才能回家。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农民,在他高二的时候遭遇严重的车祸,曾在生命边缘徘徊长达半月之久。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费用,医院不愿收留其母,使得她住院脱离危险期后便只能在家中养病。可这突如其来的厄运并没有将他击垮。坚强的他把悲痛埋在心底,每天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赶到学校读书考试。

伴随着高三紧张的复习,他和母亲相濡以沫,并在高考时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当地文科状元,如愿以偿地考入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南京大学。当听到自己的儿子已被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时,卧床不能移动的母亲奇迹般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母子相拥而泣。他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瞬间的感动。

勤工助学 自强不息

大学本科在校期间,为了多赚取生活费用,他申请了最苦最累的保洁员岗位,并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打扫两层楼栋。这一干就是三年。怀揣梦想的他虽是特困生,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大学本科四年,他非但没有花费家中分文,而且还多次将助学金评选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

品学兼优 努力实践

侯印国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中从不忘记学习,他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名列前茅,在学术上也小有成绩。大二时他已经获得南京大学520论文报告会二等奖,大三他获得这一难度颇大的学术论文会议的一等奖。2010年4月,他的论文获得代表本科生学术水平的基础学科论坛的最高奖,并是其中文学类的唯一最高奖。2009年到2010年,他在著名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武秀成教授指导下主持了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竹山词》笺注与研究”,并完成了专著《竹山词笺注》。这个成果获得了专业老师的高度评价。

同时,作为南京大学国学社的创始人和首任社长、江苏省高校国学论坛的发起人和首任主席、南京大学凝眸文学社社长、《凝眸》杂志主编、《国风》杂志主编、南京大学学生记者团副团长,他在江苏数十所高校发起一系列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其中首届、第二届高校国学经典背诵大赛在社会产生较大反响。因为在高校传统文化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2010年5月4日,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给他颁发了有青年最高荣誉之称的“五四青年奖章”。当记者问起他为何如此钟情于古代传统文化时,他说道:“这或许和从小喜欢读书有关。父亲是乡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收藏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典籍,从小识字就接受很传统的教育,像在私塾一样跟着父亲背诵古文古诗。小时候也写诗,记得十几岁的时候写了首关于秋天的诗,有个句子叫‘寒风催碧树,晨露黄花’,很被称赞。当然现在看来很是一般了。后来,我到大学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就更喜好古代文学了”。

感恩之心 回馈社会

作为一个贫困生,他说自己曾得到国家和学校太多的帮助,这使得他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故而凭借着这份自强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感恩的心,他不仅联系经费,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继续深造,同时还把自己的阳光分享给别人,鼓励他们自强、自立。

另外,除了刻苦的学习和必要的社会活动之外,侯印国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志愿者活动上。他曾在无数个周末走进南京大大小小的敬老院、孤儿院。他记得住每个老人的名字,并逐一记着他们的爱好和心结。2010年4~5月,他协助著名生物科学家、110岁高龄的郑集教授整理的书籍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了感谢这位忘年交,郑老特地将他和侯印国同学的合影放到书前的彩页中留作纪念。

针对当下“寒门难出贵子”论,他认为:“无论富贵还是贫穷,要成为人才就一定需要吃苦。2011年,我曾去甘肃一个乡下小学调研,学生生活非常困难,我为他们每个孩子争取了一笔资助。发放资助款的时候和孩子们交谈,我说你们应该学会感谢。要感谢帮助过你们的人,并且在有条件的时候传递爱心,去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要感谢现在的苦难,它们是成长中的财富,梅花香自苦寒来,曾经磨砺,更易成才。当然,我也关注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贫困家庭教育的高投入、低回报现象。我曾担任政协委员,还就这个问题写过提案。在西部很多家庭,举家之力并借债才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但大学生早已不是天之骄子,面临就业难等问题。对很多困难家庭来说,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在当下也越来越难。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还需加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也要设法缓解。”

情系西部 故土难忘

出生在西部山区的侯印国一直不能忘怀那片贫瘠的土地,他连续三年放弃假期赴西部支教。从2007年他进入南京大学开始,就开始积极组织团队赴西部支教。2008年夏天,他和甘肃籍的学长一起创办了“收线的风筝”团队,招募志愿者利用暑假在甘肃古浪、民勤、定西、靖远等贫困山区支教,2008~2010年,他连续三年承担团队重要职责,放弃了大学期间所有的暑假,冒着高温酷暑走进甘肃山区,为贫困地区的高中学子义务支教。他还在西部创办了南京大学首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在当地被广为传颂。

不一样的人生范文5

2013年1月8日,刚满18岁的卢驭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父母将一家具有2000多平方米的研究室交到他手里。这位只有高中文凭的小伙子因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CEO。继2011年5月《中国达人秀》的特斯拉线圈表演后,玩转人工闪电的他赢得“90后科学狂人”、“闪电侠”的美誉。

妈妈为儿开启科学之门

2002年2月的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卢驭龙放学路过一家医院时,捡到了一瓶药水,他好奇地把药水倒在地上,倒过药水的地方立即冒出许多小泡泡,一只西瓜虫被活活地烧死了。同学们都聚拢过来,一个个小脑袋挤在一起,仿佛这是个魔法瓶。

好奇的卢驭龙将药水倒进小瓶里装在裤子口袋,准备带回家好好研究。半路上,他感觉腿上有阵阵灼热感,刺痛得厉害,一路小跑到家,才发现,原来瓶盖没塞紧,液体溢出来了,他的裤子被烧了个大洞,腿上也留下了个疤。晚上,妈妈冷洁知道后,一边给他擦消炎药水,一边跟他绘声绘色地聊起化学。卢驭龙第一次从妈妈的口中知道了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之后,他将令人讨厌的兴趣班全都抛到了脑后,只想做实验。冷洁是搞美术设计的,懂得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纵容”了儿子。

卢驭龙对化学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状态,他特别着迷于《诺贝尔传》,想亲自做完书里的每个实验。11岁那年,卢驭龙开始着手做硝酸甘油实验,他将实验室从卧室搬到了阳台,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谁知由于错误的信息,实验生成的氮氧化物与阳台上挂着的湿衣服里的水分子产生了酸类,顿时,只见衣服全部都褪色了,紧张的卢驭龙取下一件衣服想看个究竟,不想衣服变得非常脆弱,一拉就烂了,心想这下可完了。

下班回到家的冷洁看到一片狼藉的阳台,愤怒了,儿子自从玩起了化学实验,几乎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全身上下都是大洞小眼的,要么就是衣服颜色变花了,现在竟然殃及全家,在卢驭龙父亲的协助下,她第一次摧毁了他的实验室。他们将所有的实验材料全部装进了垃圾袋中,扔到了外面,而小小的卢驭龙也只能屈服于妈妈,可心里却在暗暗筹措新的实验室。

通过不断地尝试,卢驭龙终于成功合成了硝酸甘油,他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有相同兴趣的好同学。几个人利用三过氧化、三丙酮和硝酸甘油,做了个类似爆竹样的东西,在课间休息时,恶作剧似地将其点着,悄悄地从学校三楼厕所的窗户向外丢去。路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不明爆炸物吓坏了,立即报警。卢驭龙这回知道后怕了,怕班主任告状,竟然独自一人跑回了江西老家。

在老家待了几天的卢驭龙要回深圳了,途经镇上的菜市,发现有人在卖眼镜蛇,不久前才看了《探索》里介绍收集眼镜蛇毒液的片子,他很感兴趣,于是,不假思索地买下了。提着装在编织袋里的眼镜蛇,卢驭龙来到了火车站,为了躲过安检,他脱下自己的外套,佯装搭在手上,安然混过关了。

冷洁见到儿子,对他手里的东西很是好奇,正欲看个究竟,“小心!”卢驭龙一声惊呼。离家出走的儿子竟然带条眼镜蛇回来养,冷洁夫妇坚决反对。“你也太不知深浅了,眼镜蛇是会咬死人的!”父亲卢学东点出了严重性。可卢驭龙却头头是道地给爸爸讲如何捉蛇才是安全的,眼镜蛇在何种状态下咬人等。对于儿子的博学,卢学东很惊讶,他妥协了。卢学东特地去买了一个整理箱,并在箱底垫上了厚厚的一层稻草,让蛇有了个舒适的窝。

冷洁听着蛇发出的窸窣作响的声音,担心地说:“我们这样是不是太由着孩子了?”卢学东打消了妻子的顾虑:“不会的!孩子都是逆反的,你越是阻止他越好奇,索性不如放手让他做。”看着儿子每天乐此不疲地跑几公里的路程去野外捉青蛙、老鼠给蛇吃,冷洁默默忍受着对蛇的恐惧。察觉到妈妈的畏惧,卢驭龙成功收取到眼镜蛇的毒液后,将蛇处理了。

与死神擦肩而过

由于知识的欠缺,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发生意外事件。又一次,卢驭龙光荣负伤了,望着病床上脸缠纱布的儿子,冷洁的心里甭提有多难过了。为了儿子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冷洁和老公一合计,再次摧毁了卢驭龙的实验室。之后,父母和孩子之间频繁上演着捣毁—重建-再捣毁-再重建的故事,卢驭龙一次又一次地排除万难进行着自己的化学实验。

其实,父母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2007年1月7日,对于冷洁来说是今生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老乡来深圳,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卢驭龙却谎称和朋友去玩滑板。冷洁刚落座,只听到卢学东的手机响了,看到老公紧张的神情,连连催问:“怎么了?”卢学东魂不守舍地说:“小龙出事了!”冷洁的心猛地紧了下,拉着老公的手往医院奔去。

到了医院,只见担架上躺着血肉模糊的儿子,卢学东忍不住掩面而泣。意识清醒的卢驭龙看到了无比痛苦急急赶来的父母,安慰爸爸说:“爸爸不哭,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冷洁听到儿子此番话,强忍着内心的痛,安慰:“小龙,没关系的,爸爸妈妈都在,要勇敢!”

很快,卢驭龙被推到了手术室,此时,憋了许久的冷洁,眼泪犹如拧开的水龙头,一直哗哗往下流。

从医生口中得知,儿子伤势非常严重,手上的八块腕骨炸断,只有一层皮连着,右大腿被炸一个窟窿,建议截肢,他有可能从此瘫痪,即使好了,日后会依靠拐杖行走。冷洁无法想象,才13岁不到的孩子竟然遭遇如此不幸,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痛定思痛,灾难已经成为事实,只能选择坦然面对。梳理好纷乱的情绪,冷洁决定辞去工作,亲自照顾儿子。

当大腿股四头肌被拿掉,缝合后的第四天,卢驭龙坚持下床。当时他的腿还不能弯曲,可他却仿佛下了个很大的赌注,用力往下蹲,缝合好的伤口再次被生生拉开,经历了一次次的刻骨铭心的痛,他赢了,今生他将不需要拄着拐杖行走了。

卢驭龙又经历了十多次的手术,全身上下缝合了400多针,原本雄心勃勃的儿子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冷洁非常心痛,一直默默地陪伴在儿子身边,鼓励他,安慰他,给他买来VCD,带他去医院旁的湖边钓鱼,更多时间陪他去散步,尽最大所能伴着他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2009年暑假,卢驭龙终于回到了家。一天,冷洁在整理儿子房间时,看到写字桌上有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反复写着“我要重新开始。”望着那苍劲有力地字体,她终于松了口气,脸上浮出了笑容。

拥有自己的研究室

与死神打过交道,卢驭龙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变得更为成熟了,更加明白为人子的责任与义务。虽然化学实验不再进行了,但内心对科学的强烈热爱并未停止。他经常浏览各大网站,无意中发现了有个著名的科创论坛,这里有许多和他一样热爱科学的同道中人。

一天,他被一个贴子吸引了,那一张张闪电与人的完美结合的图片强烈地震撼了他,人能将闪电玩于股掌之间真的是太神奇了。卢驭龙第一次知道了特斯拉线圈,这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它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他蠢蠢欲动,他感觉此物是为自己而造的。

冷洁夫妇说什么也不同意,然而当他们发现儿子脸上重新焕发出自信时,夫妻俩不再反对了。他们总是借机送吃的送喝的,经常出入卢驭龙的实验室,为他打打下手。卢驭龙明白父母的苦心,在操作过程中更加小心谨慎。

起初,卢驭龙只是尝试绕个很小的线圈,品尝到成功滋味后,他规划绕个更大的,可成本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家里场地满足不了他。冷洁知道后,和老公商量,决定从不宽裕的收入中挤出部分钱来,为儿子在城乡结合部租下了一套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的铁皮房子。为了将高压带电作业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卢学东又想方设法给儿子制作了一件用金属丝做成的法拉第笼衣,可有效地将电导入地面,使儿子的安全有所保障。

半年后,卢驭龙将父母请到了他的实验室。看到儿子全副武装,身着法拉第笼衣,眼戴防护镜,打开人工闪电发生器,在通上500千伏的高压电的时候,夫妻俩的心都揪紧了……随着嗞嗞的声音响起,蓝紫色的人工闪电狂舞着,卢驭龙也和着闪电挥起了双臂,和闪电共同演绎了一支曼妙的舞蹈。在场的冷洁被震撼了,眼前仅16岁的儿子将蕴藏在科学中的美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要知道他所制造的“闪电”电弧长达数米,峰值超过500千伏,已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2010年4月利用电弧发出的声音会随调制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这一发现,卢驭龙发明了晶体管式等离子弧双声道扬声器,耀眼的光束如同摇曳的火苗随风闪动,美妙的音乐流淌出来,奇妙无比。这个发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这一殊荣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卢驭龙赢得了保送重点大学的机会,这令埋头于题海中的莘莘学子们羡慕不已,他却放弃了这个好机会。

2011年5月,卢驭龙带着他的特斯拉线圈,将一幅令人瞠目的神奇画面搬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赢得了场内观众的热烈掌声,自此,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不一样的人生范文6

关 键 词 榜样;榜样教育

作者简介 殷雪,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高德胜,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媒体的宣传,如备受社会瞩目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到学校以及家庭的“好孩子”教育,我们不断树立榜样,以期发挥其榜样效应。

一、榜样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榜样意为“作为仿效的人和事例(多指好的)”[1]。由此可见,榜样在价值上具有引导人向善的作用,但榜样发挥引人向善的作用是有其内在机制的。

一是榜样对学习者的影响作用来自于人格与道德魅力。学习者对榜样的学习是基于榜样人物的美德,基于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在这一点上,要明确榜样与偶像的区别。研究表明,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偶像或榜样的社会学习和依恋,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偶像崇拜较之于榜样学习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学习,而不是以特质为核心的学习。[2]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学习更容易导致盲目行为的产生,妨碍崇拜者的理智判断。所以,偶像崇拜更注重对崇拜对象的形象魅力、个的感性追求,因而也更容易导致青少年的非理性模仿。榜样学习则不同,以特质为核心的学习更是一种理性的学习,可使青少年积极认同榜样人物的“内涵因素,从而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3]。学习者学习榜样是有感于榜样的人格与道德魅力,是发自于内心对美善的追寻。

二是榜样的自然性。榜样的自然性主要体现在榜样产生的自然性、学习榜样的自发性以及可感受性这三个方面。榜样是在生活中自发产生的,是基于个体在生活中的美德得到认可的结果,榜样示范者主观上并不是以自己的行为被他人效仿为目的,其美德只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的展现;学习者感受到榜样人物的先进行为,自发地将其树立为榜样,进行学习;可感受性是指榜样学习伴随着学习者情感的体验,学习者能够切身体会到榜样人物的美德,尽管有时候这种情感体验连学习者自身都没有意识到。

三是榜样效应的有限性。这主要是指榜样的学习不可超出学习者的可感受性。如果超出了一定的生活范围,脱离了具体的生活背景,榜样教育的效果就会递减。曾经起过作用的榜样现在是否已经过时?人们常有的这个困惑,也是对榜样效应有限性的机理反应。榜样人物的美德并没有过时一说,以前的榜样不起作用了往往是因为榜样学习走向了教条,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习者可感受的范围。因为学生接受榜样的一个前提是感情的接纳和认可。

卢梭认为:“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够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只是因为在你做的时候就认识到它本来是好的,而不是因为看见别人那样做,你才那样做。”[4]由此可见,榜样之所以产生作用,是因为榜样行为本身具有道德魅力,且这种魅力为学习者所认可,学习者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的交互作用实现了生活中的道德学习。

二、生活:榜样的根基

榜样就在生活中,与树立的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设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包装后的产品,而是其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显现。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人格魅力是聚于内而行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行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定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来看,前者是暗示,后者是明示。

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榜样人物的暗示,人们往往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来决定是否认同、排斥,还是二者皆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是学习者自主选择的结果。对于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也可能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吸收了对方的影响,这是接受暗示。还有一种可能,学习者对榜样的暗示毫无感觉,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对榜样人物的暗示,清醒的排斥和一点也不受影响存在着理论上的可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发生这种可能的几率并不高,因为人都有“见贤思齐”之心,都有追求高尚事物的倾向,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块干净的地方用以容纳美好的、人性的东西,对榜样人物所散发出来的人性芳香,即使不能为之,也可能清醒地意识到榜样人物的主观努力。此外,生活中的榜样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其道德行为更容易唤起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处于情感体验中的个体更容易接受榜样人物的暗示。

三、生活中“坏榜样”的影响

榜样自身包含着价值判断,榜样都是好的,所谓“坏榜样”其实不是榜样,而是榜样的反面。榜样能够影响人,可怕的是“坏榜样”同样可以影响人。

财富和美德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并不具有根据收入水平来判断他人道德水准的特权”[5]。然而,在商品经济肆虐的时代,“金钱已经变成了决定一个人尊严的主要决定因素,已经成为判断一个成功人士的诸种美德的依据,而不仅仅是依据之一,或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依据”[6]。“无德而富”的怪现象也日益成为一种常态,且“随着信息传播的快捷化和交往的普遍化,‘无德而富’现象对整个社会的冲击力更大,也变得更为公开化”[7]。青少年长时间浸泡在这种环境中,接受各个方面的明示或者暗示,为其道德观的形成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

教育本身具有道德性,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功利化趋势的加强,教育中的败德行为渐渐浮出了水面。这些败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试想如果我们一面在树立道德模范,另一面又默许败德行为在教育中横行,我们又岂能奢望我们的学生不会成为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道德骗子呢?

媒体本应该站在社会正义的角度来澄清社会事实,然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不惜走上了“追腥逐臭”的道路。这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媒体自身的角度,由于常态的社会事件不足以产生轰动效应,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一些媒体会以非常态的方式挖掘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对败德案例的报道比例增多,且在事实和情节上常予以夸张,并以之为常态进行分析。如果说“无德而富”和“教育中的败德行为”是社会事实的话,那么夸张报道则使得人们误把偏态的事实当做常态来对待。二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角度,信息化时代使得青少年获取信息更容易,各种丑恶现象逐渐向他们敞开了门。“‘犯罪高发潮’所反映的,也许是媒体报道提高了人们对犯罪行为在集体意识上的关注度,而并非是犯罪率真的变高。”[8]同理,一些媒体“追腥逐臭”的行为本身并不能反映社会普遍道德状况的衰败,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却使得他们渐渐地对社会的丑恶现象习以为常。

生活中的道德学习是“以我们拥有的道德本能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的交互作用而实现”[9]。比起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崇高榜样”,学生反而会觉得生活中的“坏榜样”更加真实。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学生会日益感到榜样教育的虚伪和无力;另一方面,各种价值观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发生冲突,当学生的自主选择范围增加,但做出选择所需的意志和理性能力尚未能与之相匹配的时候,就会造成“精神疲劳”。学生自然就会去寻找一种稳定单一的方式做出选择,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可感知状态去寻找出路。因此,立足于学生生活的榜样的缺失,将会给败德行为以可乘之机。

四、榜样教育中的“可为”

榜样教育的“可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者自身的角色

教育者自然就是学生生活中的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家长一直扮演着学生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角色。卢梭在《爱弥尔》里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10]。因此,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做到言行一致。如果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学生很容易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即使表面上对老师表现出认同,私底下依然会我行我素。此外,教育者还要担当发现生活中榜样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品质和光辉的人性特质。

(二)“道德的学校”本身就是榜样

学校是一个道德性的机构,学校本身所进行的就是一种道德性的活动,即教育活动。如果学校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学生以分数为中心,所有的行为只要符合利益和分数标准,就在学校里得到默许和认可,那么学校自身就会失去其道德效力。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学校的道德性。一个“道德的学校”,其自身的道德魅力就足以吸引学生以之为榜样。从学校自身的道德环境上说,“学校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主要依靠两种手段:一是教师能够起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二是学校的道德环境,特别是具有道德感染力的集体生活氛围”[11]。在一个道德的学校里,榜样教育是自发的,不是教育者的刻意为之,它消解于学校环境的各种明示与暗示之中。

(三)同伴榜样

“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成年人中的舆论对他们的影响相对削弱,而同龄人中的舆论,特别是亲密伙伴对人和事的评论,对其个人行为的影响相对增强。当这两种舆论发生冲突时,在自发的状态下,同龄人中的舆论容易占上风。”[12]同伴交往是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交往空间,因而,引导学生对同伴榜样的学习也是榜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伴榜样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榜样学习处于学习者可感受的范围内。榜样人物和学习者在道德境遇上面对相同的问题,具有相似的境遇,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同伴榜样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具体的、便于操作的,因此,学生也更容易进行观察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1.

[2][3]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青年研究,1999(7):1-9.

[4][10][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2,96.

[5][6][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M].陈广兴,南治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86,202.

[7]杜时忠,程红艳.“无德而富”与道德教育的根本性危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0-27.

[8][美]伊维塔•泽鲁巴维尔.房间里的大象[M].胡缠,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4.

[9]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