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范例6篇

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范文1

【关键词】 肝肿瘤;儿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 Diagnosis of Hepatoblastoma in Childr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findings characteriatics of hepatoblastoma in children. Methods 5 cases of hepatoblastoma com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ith CT scaning/enhancement in 5/3, To analyze the CT findings of hepatoblastoma. Results 3 tumors mvolved the right lobe ,1 tumor mvolved the left lobe ,and 1 both liver lobes.Most of hepatoblastoma appeared as an mtrahepatic wellcircumscribed round or lobulated solid mass with or without paeudocaosule.one of them marufested as multiple modules and diatrobuted in one or both liver lobes.Exophytic growing of tumor was seen on 2 cases .The tumor mass usually exhibited mhomogeneous density and heteingeneous enhancement ,some associated with reticular and curbilinear density.Peripheral rim enhancement was present in 3 cases.Calcified Foci were lound in 2 cases.The hepatic parenchyma outside the tumor was normal in all cases.Rare findinha included tumor thrombus in one case in IVC.lymphnode melastasis in one case. Conclusion The CT findings has some characteriatics of hepatoblastoma in children ,That are valuable for radiologists to distinguish.

Key words: Hepatoblastoma; Childre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肝脏母细胞(HB)瘤是小儿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肿瘤多较巨大。笔者搜集我院1997年至2006年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HB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出正确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5例HB瘤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2岁。病程2 d~1 a。5例全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因腹部肿块及上腹痛就诊,2例因腹部外伤、腹泻、腹痛不适、黄疸、贫血就诊。

采用GE sytec 1600i 型CT机,扫描范围从膈顶至盆底。扫描参数为120 kV、120 mA~150 mA,层厚10 mm,层间距10 mm,必要时薄层扫描。5例均行平扫,其中3例加作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按公斤体重计算用量。CT扫描前5例均行B超检查,4例考虑为肝脏占位,1例考虑为腹膜腔占位。5例术前均作AFP检查,其中AFP>400 ng/ml者4例,AFP阴性者1例。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左叶1例,累及肝左右叶者1例。全部病例肿瘤均巨大且为单发病灶,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瘤最大径10.5 cm~21 cm,平均15 cm。2例单发巨大肿瘤起自肝边缘,大部分向肝外生长垂入腹膜腔(见图1)。4例肿瘤显示包膜完整,肿瘤与相邻肝实质分界清楚;1例显示包膜不完整,肿瘤边缘稍模糊,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平扫时5例肿瘤密度均低于正常肝实质,其内含大小不等、分布无一定规律、数目不等的裂隙状或片状更低密度影(见图2)。2例肿瘤内可见小点状或弧形钙化(见图3)。2例可见片状出血灶(见图4)。增强后3例肿瘤均呈不均匀轻度至中度强化,CT值上升20 Hu~25 Hu。肿瘤包膜周边强化3例;肿瘤弧线形、网格状强化,把肿瘤分隔呈大分叶状2例;2例呈条索网格状强化(见图5~图6)。2例肿瘤周围能清晰显示受压伸长绕行的门静脉和肝静脉,下腔静脉受压变扁(见图5~图6)。1例合并瘤栓,1例合并包膜下出血,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见图2)。

3 讨论

HB瘤是主要发生于小儿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小儿原发肝脏恶性肿瘤的首位[1]。HB瘤多见于婴幼儿,3岁以下者占85%~90%,偶见于成人[2]。有文献报道2岁以下者占79.2%,为小儿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男女比例约2∶1~3∶1[3]。本组5例,2岁以下者3例,占60%;男性4例,女性1例,男女比例4∶1。根据肝母细胞瘤所含成分可分为上皮型和混合型,上皮型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胎儿型、胚胎型和间变型,混合型是在以上皮为主的结构中出现部分间叶成分,常见的是成熟的骨、软骨及骨样组织。上皮型较混合型多见[3],其临床表现多以肝肿大及肝区疼痛为最初症状,进展期会出现上腹部或全腹膨隆,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腹泻、腹壁静脉曲张、发热、黄疸等表现。本组中3例因腹部肿块及上腹痛就诊,2例因腹部外伤、腹泻、腹痛不适、黄疸、贫血就诊。多数病例肝功能正常,约20%病例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增高,80%AFP测定阳性,是最有意义的生化指标,且与肿瘤消长平行,因此还可作为判断疗效和了解复发的指标。

结合文献报道[1,3,4]和本组5例所见,HB瘤常见CT表现包括:肿瘤好发于肝右叶,本组资料中,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左叶1例,累及肝左右叶者1例;肿瘤多成巨大肿块、多结节状或者弥漫分布,文献报道肿瘤最大径达45 cm[5],本组中,全部病例肿瘤均巨大且为单发病灶,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肿瘤最大径10.5 cm~21 cm,平均15 cm;肿瘤向肝外生长为HB瘤又一特征。HB瘤与成人肝癌的生长方式相似,有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生长方式而外生型所占比例远较肝癌大。本组中2例单发巨大肿瘤起自肝边缘,大部分向肝外生长垂入腹膜腔。彭芸等报告24例中有7例向肝外生长[3]。唐光才等报告10例中有5例向肝外生长[4];单发肿瘤多边缘清楚,而多发结节状或者弥漫性结节边缘多较模糊。肿瘤的边缘情况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单发肿瘤多以膨胀性生长,瘤周正常肝组织受压形成假包膜,而多发性或者弥漫性结节多以浸润方式生长[4]。本组中4例肿瘤显示包膜完整,肿瘤与相邻肝实质分界清楚;1例显示包膜不完整,肿瘤边缘稍模糊,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平扫时肿瘤密度大多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含大小不等、分布无一定规律、数目不等的裂隙状或片状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不强化,主要是由肿瘤内出血、坏死及纤维瘢痕所致。本组中5例均见类似改变。2例可见片状出血灶。肿瘤内小点状或弧形钙化或云絮状的钙化为HB瘤的一大特点。本组中2例肿瘤内可见小点状或弧形钙化;增强后肿瘤实体成分均呈不均匀轻度至中度强化,其内裂隙状或片状更低密度影不强化。本组3例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轻度至中度强化,CT值上升20 Hu~25 Hu。肿瘤包膜周边强化3例;肿瘤弧线形、网格状强化,把肿瘤分隔呈大分叶状2例;2例呈条索网格状强化。肿瘤实体成分强化程度与瘤内的微血管多少及血管通透性密切相关。分化差的肿瘤有更高的微血管密度,肿瘤的新生血管结构缺乏完整性,因此分化差的肿瘤强化更明显,根据肿瘤的强化程度可以预测肿瘤的预后[4];由于肿瘤常巨大,有时肿瘤周围能清晰显示受压伸长绕行的门静脉和肝静脉、下腔静脉受压等征象。本组中2例肿瘤周围能清晰显示受压伸长绕行的门静脉和肝静脉,下腔静脉受压变扁;门静脉和肝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还可合并包膜下出血,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膈下及网膜、系膜转移征象[3,4]。本组中1例合并瘤栓,1例合并包膜下出血,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

HB瘤的鉴别诊断应包括儿童期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及一些良性肿瘤。肝细胞癌年龄多>4岁,CT表现常为多发结节,出血及钙化少见,更易发生肝内及肝外转移。囊性HB瘤需与未分化胚胎性肉瘤鉴别,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发病年龄4岁~8岁,AFP阴性,CT表现为肝内单发大囊腔,内含有结节状或云絮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有厚薄不一的分隔,具有特征性,可助鉴别。而良性肿瘤的一般情况可,肿块增长缓慢,AFP阴性。HB瘤还应与右肾胚瘤鉴别,后者常压迫肝脏,使肝脏变薄,肝后面形成凹陷,必要时作IVP以便区别。

【参考文献】

[1]张铎,孟恒.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2):203205.

[2]古力孜拉,盛继平.成人肝母细胞瘤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255.

[3]彭芸,徐宽英,祝秀舟.小儿肝母细胞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9):689692.

肝母细胞瘤范文2

日前,吴孟超院士带领学生林川教授为山东一个刚满1岁的女婴切除了15×16cm的肝母细胞瘤,带领沈锋教授为浙江一个3岁男孩切除了12×11cm的肝母细胞瘤。前不久,他还亲自为来自新疆的13岁女孩切除了大小31×20×18cm、重达5.1千克的肝脏错构瘤。

吴孟超院士介绍说,小儿肝脏肿瘤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其中恶性约占2/3。在常见的肝脏肿瘤中,肝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小儿肝脏恶性肿瘤的90%,且90%发生于3岁以前。到目前为止,肝母细胞瘤病因仍不清楚,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胚胎性肿瘤,考虑与遗传和先天因素有一定关系;也有人认为与患儿母亲怀孕时接触金属、颜料和石油产品有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肝母细胞瘤患儿早期一般无症状,约10%左右的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腹部有肿块。随着病情的发展,开始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精神差、体重进行性下降等,晚期可出现腹水、巨大肿瘤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及肿瘤转移的相关症状和体征。一些男性患儿会出现性早熟体征,如声音低沉、生殖器增大、生长等。

吴孟超院士认为,手术切除是肝母细胞瘤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肝母细胞瘤确诊时大多数肿瘤大小在10cm至12cm,所以只有50%的病例确诊时可以被完整切除。采用辅助化疗可以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可使不能手术的患者中75%获得延期手术机会。随着影像学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不能手术者也成为一种选择。某些病例尽管采用术前化疗或TACE仍然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时,原位肝移植也是一个办法。近年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可切除肿瘤+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治愈率超过90%,I、Ⅱ期肝母细胞瘤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90%。

西京医院成功实施高原患者巨大颅底肿瘤切除术

肝母细胞瘤范文3

的,比如说乙型肝炎病毒,人和人之间可能通过

血液、母婴和性三种途径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但它传染的也仅仅是病毒,而不是肿瘤本身。

近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人死于癌症。消息不胫而走,“癌症”成为大众恐慌的一大话题。

同时,微博上的一则信息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910年纽约市病毒学家劳斯从一只鸡的肿瘤中抽出传染物,又注射到另外几只健康鸡体内,把癌症传给了这几只健康鸡。

劳斯认为这种传染物是所有微生物中最小的病毒。之后,“肿瘤是病毒所致”这一说法在医学史上被提出。

微博被转发后大家议论纷纷,难道人类致癌因子就是病毒吗?也有人问,致瘤病毒在动物身上可以相互传染,难道在人体上也会相互传染吗?

致瘤病毒到底是什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崔石昌告诉记者,微博里所说的病毒是劳氏肉瘤病毒的一种,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致瘤病毒。病毒是最小的病原体,它就像一个细胞的劫持犯,有时它在人体不会表达,而有时也会使这个细胞变成一个癌细胞。病毒只是癌症的一个诱发因素,正常的细胞只有在某些致癌病毒的作用下,并且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受到损害时,破坏了正常的细胞,也使得癌基因被激活,癌细胞无限增殖,最终形成致命的肿瘤。病毒和癌症之间是个间接的关系,就像我们拉了伤疤只有不断地再生,最后才能形成结节。

“中国居民新发癌症的四分之一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说,其中最常见的感染致癌因子是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状瘤病毒。人状瘤病毒也是一种球形病毒,研究表明,其中有两种病毒与超七成的宫颈癌相关。

崔石昌表示,大多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由于免疫力极低,易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或慢性持续性肝炎,也易发展为肝细胞癌。因此,持续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基础,而母婴垂直感染又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关系是密切的,如能弄清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也有助于我们开辟治疗和预防肿瘤的新途径与方法。

实际上,能引起癌症的不仅是病毒,细菌也是其中一员“猛将”。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幽门螺杆菌,它是一种细菌,也极易引发胃癌,但是它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组织,引发组织损伤和炎症诱导发生癌变。细菌和致瘤病毒直接感染的癌变是两类不同的致癌机制。再比如抽烟也和肺癌有关系,但烟不是病毒;还有,经常接受日晒的人皮肤癌的发病率也会猛增,物理因素也会对肿瘤发生作用。

肿瘤在人体间不会相互传染

崔石昌介绍;“致瘤病毒可以传染,但肿瘤是不会传染的,所以人们不要因此而恐慌。”

比如说乙型肝炎病毒,它是我们最早发现的与人类肿瘤有病因相关性的病毒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过,80%肝癌病例伴随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样我们也知道,人和人之间可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三种途径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但它传染的也仅仅是病毒,而不是肿瘤本身。

同样的,即使异体间感染了病毒,也不一定就会诱发癌症。因为我们的人体免疫系统本身可以抵御和清除因病毒作用而产生的少数癌变细胞,能够消灭肿瘤于萌芽状态。只有当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或被破坏时,才会使细胞发生癌变。所以只有少数病毒才会感染个体产生肿瘤,而且它在人体中一般会有较长的潜伏期。

崔石昌告诉记者,“也就是说一个致瘤病毒作用在人体中,要想使人体中一个完全正常的细胞变成一个高度恶性的癌细胞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从一个癌细胞发展成肿瘤团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为只有病毒的作用并不足以诱导肿瘤的发生,而且我们的身体为阻止癌症的发生设置了许多关卡,只有当这些关卡一个接一个被突破时,才会形成肿瘤。况且,大家都处于同一片蓝天下,饮同一池水,有人患肿瘤而有人健康生存,这表明人的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不同。”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几乎每天都有突变细胞产生,但一般都能被免疫系统及时加以歼灭。所以人体自身的内在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与否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崔石昌表示。

肿瘤的形成很复杂

根据现代细胞生物学观点,肿瘤是细胞疾病,其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异常生长。现在一般把致癌因素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主要是辐射)和生物因素(主要是病毒)三大类。

乔友林告诉记者,我国人群中约52%的癌症死亡归因于慢性感染和吸烟,但也不能忽视饮食、饮酒、职业性致癌因素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其中,大约的2%~4%的肿瘤归因于遗传易感因素,而绝大多数肿瘤是由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引起的。

此外,心理因素也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山东省肿瘤医院副主任护师、心理咨询师赵风岭告诉记者,任何疾病的发生都能找到心理的根源。比如人的忧虑、苦闷、孤独等不良情绪可以使人体免疫监视功能降低,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下降,抵御肿瘤细胞的能力大大减少,使人患癌几率增大。

癌症从自身预防做起

乔友林介绍,从癌症预防的角度来说,有约25%的癌症归因于饮酒、饮食不平衡、营养缺乏和身体活动缺乏。所以平日里最好不要饮酒,每日要摄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而且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增加体力活动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正在进行HPV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未来可通过学习预防性疫苗和筛查以预防宫颈癌。

肝母细胞瘤范文4

1.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五科,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三科,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 目的 观察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该组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治疗方案。患者于治疗前采取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60例(66.70%),部分缓解25例(27.8%),有效率94.5%;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44.44%),部分缓解15例(16.67%),总有效率61.11%。结论 采用DOLP与LAS2L2联合的方法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进行治疗,肿瘤明显变小,治疗效果明显。

[

关键词 ]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174-02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来自前体淋巴母细胞,具有高度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不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在中青年人群中常见,占有较高的比重[1]。随着临床对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不断研究与技术的发展,发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白血病在一些临床表现上都很相似,诸如在细胞形态上,免疫表型及基因型上都有相似性,但从病理形态上不能鉴别其形态的区别,因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阶段[2]。根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将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划为前体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也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视为同一类疾病。在临床上,以骨髓中25%的淋巴母细胞数为界限,总数大于25%的视为白血病,少于25%的视为淋巴瘤[3]。患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病情恶化严重,而且治疗后恢复也不理想[4]。到目前为止,采取化疗的手段是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重要措施,也是针对此类疾病的首先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研究显示,选取合适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药物的剂量对瘤块的缩小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给予化疗药物也可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害。该组对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肿瘤部位的采取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做好相应记录,治疗组采取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施行CHOP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将该组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80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组收治的180名患者,全部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名患者。治疗组中有30名男性患者,60名女性患者,年龄在15~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0岁,治疗组中40名患者发病于颈部淋巴结,32名患者发病于扁桃体,还有28名患者发病于机体其他组织脏器。病程中有75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机体的神经、骨髓及肝脏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对照组90名患者,40名男性,50名女性,年龄在15~48岁之间,平均年龄31.5岁,对照组中45名患者发病于颈部淋巴结,35名患者发病于扁桃体,还有10名患者发病于机体其他组织脏器。病程中有68名患者不同程度的侵袭机体的神经、骨髓及肝脏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表现、生理特征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由于肿瘤病变的部位不同,其所涉及的机体系统不同,在临床上患者通常可表现出不知道原因的发热,机体体重下降,淋巴及一些肝脏脾脏的肿大,还会不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问题[5]。经过组织病理学的检查可以发现,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重在侵润患者的淋巴结、骨髓、皮肤及组织器官。因此在临床可看到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胸闷等特征。经过病理学检查可得知,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中,T细胞性较多,根据其病理形态可以分为曲核型和非曲核型两种。其中前者占一半以上,肿瘤细胞源自T细胞,呈现不规整的圆状,相互不沾粘在一起,细胞核膜较薄,染色质呈现粉尘状,均匀分布,有核仁存在。后者非曲核型瘤细胞,此种瘤细胞除了来自T细胞,还可以源自U细胞或B细胞,而且形状大小不同,瘤细胞核可呈现圆形及卵圆形,偶尔可见较小核仁的瘤细胞。此类疾病在青少年中比较多见,原发性的患者较少,皮肤损伤患者主要为继发性的。首发于淋巴结、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6]。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采取CHOP治疗方法:环磷酞胺500~700 mg/m2 静脉滴注,1次/d;阿霉素40~45 mg/m2静脉滴注,1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泼尼松40~45 mg/m23次/d,3个星期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治疗周期间隔3个星期,通常需要4个治疗周期。②治疗组采用DOLP与LAS2L2联合化疗方法:DOLP方法采用泼尼松40~45 mg/m23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柔红霉素30~40 mg/m2三周静脉注射一次;左旋门冬酞胺酶20 U~5000 U/kg,每周4次,静脉注射。LAS2L2方法环磷酞胺500~700 mg/m2每天1次静滴;柔红霉素30~40 mg/m2 每3周1次;泼尼松40~45 mg/m2 3次/d;长春新碱每次2 mg,1次/d;甲氨蝶呤鞘内注射。以上两种方法每4周1个疗程。每个治疗周期间隔1个月,通常需要4个治疗周期。

1.4 判断标准

在进行4个治疗周期后,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实体瘤通用疗效准则施行判定测评。可以分为完全和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4种类型:①完全缓解的评判准则:经过临床影像学的诊断及相关检测,患者病灶消失,机体生化指标达到正常水平。通过治疗后实体瘤大于1.5 cm的直径变成小于1.5 cm的肿块。介于。1.1~1.5 cm实体瘤体积缩小原来75%,直径缩小至1 cm以下的视为完全缓解。对于进行化疗前肝脾变大的患者在治疗后体积变小。②部分缓解评判准则:患者的肝脾淋巴处淋巴肿块变小超过50%,除了肝脾和淋巴结其他部位的淋巴结不在变大,而且对其他的器官没有侵袭的迹象,没有新的病灶产生接判断为部分缓解。③稳定性,是介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间的判断标准。④进展判断标准,经检查出现新的病灶。总有效率是完全缓解加上部分缓解的患者数除以总患者数,即得总有效率[7]。

1.5统计方法

观察两组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取t检验和χ2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DOLP与LAS2L2联合治疗和CHOP治疗方法结果显示:①治疗组:完全缓解60例(66.70%),部分缓解25例(27.8%),稳定4例(4.44%),进展1例(1.11%),总有效率94.5%。②对照组:完全缓解40例(44.44%),部分缓解15例(16.67%),稳定30例(33.33%),进展5例(5.56%),总有效率61.11%。经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比较,对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总有效率分别施行χ2检验,P<0.05,说明采取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更好。

3讨论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疾病,而且预后不理想。此类疾病发病不明显,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发现,为此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就已经是中晚期,身体中的肿瘤细胞早已转移到其他组织中,错过了采取手术治疗的阶段,为此只能应用化疗的手段进行治疗[8]。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对淋巴瘤的发病原理的探讨也渐渐深入,相应的治疗措施也不断完善。目前通过不断完善和补充的化疗方案经过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使恶性淋巴瘤患者通过治疗有效率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也相应的增加患者的生活水平[9]。但是随着治疗技术的应用与进展,在临床上也发现存在的一些还需要马上解决,如何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给药是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2]。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能够侵润患者的淋巴结、骨髓、皮肤及组织器官,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很大,本组采用的DOLP与LAS2L2联合治疗方法和CHOP治疗方法相比较,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说明联合治疗确实可行。单独采用CHOP治疗方法,对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晚期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低,因为此类患者的原发灶扩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髓浸润,使得此类方法的疗效降低,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不彻底,患者的病情反反复复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还可能进攻到重要的脏器总,恶化成更严重的疾病。而且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自身的健康条件不好,身体虚弱,为此需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病灶处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选取适当的药物剂量,掌握好用药间隔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采取联合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实体瘤体积减少,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福音。到目前为止,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还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随着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影像学的日益研究透彻,已经增强了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率,也相应的增加了其治疗水平。目前还出现一些进的治疗手段如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基因及疫苗的治疗,采取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等,这些手段对淋巴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但是对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理还需要进行继续研究,不断为患者制造福音,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的人。

[

参考文献]

[1]孔令环.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2012,10(34):466-467.

[2]翟勇平,刘海宁,周晓钢.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4):390-391.

[3]王科峰,夏忠军,李苏.改良BFM-90方案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1,32(24):167-168.

[4]汪春年,张正祥,石群立,等.LAT和CD99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4):217-218.

[5]马捷,石群立,周晓军.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26-30.

[6]郗彦风,王晋芬.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5,11(4):272-273.

[7]秦燕,石远凯,何小慧.单纯CHOP样方案与CHOP样方案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6):305-306.

[8]张娟,周庆丰,龚先齐.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1(11):1398-1402.

肝母细胞瘤范文5

[关键词]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35.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0-0092-02

CT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value of children with retroperitoneal neuroblastoma

JIANG Guangzh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Guilin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541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retroperitoneal neuroblastoma an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Methods The CT imaging materials of 25 cases by surgery, biopsy and pathology for children with retroperitoneal neuroblastoma were analysi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umor in the right side in 11 cases, left in 14 cases, including the primary in the adrenal gland in 19 cases,paravertebral sympathetic chain of 6 cases, Tumor growth of 18 cases across the midline; Mostly large irregular tumor mass, A few were class / oval. Scan: 22 cases of tumor density uneven, commonly found in necrosis, cystic areas, calcification within the tumor of which 18 cases; 3 tumors of uniform density. Enhanced: tumor heterogeneity mostly mild - moderate strengthening. Embedding a large retroperitoneal tumor blood vessels in 20 cases,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s in 17 cases, 1 case of liver metastasis. Conclusion CT not only shows retroperitoneal neuroblastoma location, size, shape, dens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buse, metastasis, and can show early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agnosis of tumors, differential diagnosis,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Retroperitoneal; Neuroblastom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hildren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之一,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2位[1],本病好发于2~3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复杂,就诊时多有转移[2];如果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笔者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6年3月~2011年11月的25例患者,均经手术、活检和病理证实。其中男 13例,女 12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3.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腹部包块,可有腹胀、腹痛、尿频、尿急、发热、骨关节疼痛、消瘦及贫血等。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20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双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自膈顶部至髂嵴水平,采用10 mm层距、层厚扫描,感兴趣区采用5 mm层距、层厚扫描,不配合小孩扫描前15 min用10%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最多不超过10 mL,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按(1.5~2.0) mL/kg给予,注射速率(2~3) mL/s。

2 结果

2.1 肿瘤的位置

肿瘤位于右侧11例,左侧14例,其中肿瘤原发于肾上腺19例,椎旁交感神经链6例,肿瘤跨中线生长18例。

2.2 肿瘤的形态、大小及边界

肿瘤呈不规则形16例、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大小约3 cm×3.4 cm×3.8 cm~10 cm×12.5 cm×15 cm,边缘模糊17例,边缘清楚8例。

2.3 肿瘤密度

平扫:22例肿瘤呈混杂密度,内常见坏死、囊变区,其中肿瘤内钙化18例,呈斑片状、点条状及小结节状,增强:肿块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内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显示更清晰;3例肿瘤呈均匀低密度,增强:2例肿瘤呈轻度均匀性强化,1例肿瘤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

2.4 其他

肾脏受压、变形,向后外侧及下方移位,肾轴旋转19例,肾盂肾盏积水2例,胰腺受压向前或上方移位9例,部分可见肝脏、血管及胃肠道受压、推移;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7例,部分肿大淋巴结融合呈团块;肿瘤及肿大融合淋巴结包绕腹膜后大血管18例,肝转移2例,肿瘤侵犯肝脏2例、肾脏4例,腰大肌受压、变形或受侵犯3例。见封三图7~9。

3 讨论

3.1临床及病理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腹部肿瘤之一,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脊细胞,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颅底、颈胸部、腹主动脉旁以及骶前交感链。约75.6%位于腹膜后,其中2/3位于肾上腺髓质[3]。本病例组中,肿瘤原发于肾上腺19例,椎旁交感神经链6例。大体检查,肿瘤一般质软、呈灰色至灰粉色,随着肿瘤增大,常常出现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本病男性稍多见,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有淋巴结、骨、肝、肾、肺及脑转移,主要临床特点为无痛性腹部包块,可有腹胀、腹痛、发热、骨关节疼痛、消瘦及贫血等。实验室检查:可有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VMA)阳性。

3.2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

①肿瘤多位于腹膜后肾前上方,脊椎旁及腹膜后中线部位者少见,本病例组中肿瘤位于肾上腺19例。②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少数呈类/椭圆形,没有明确包膜,本病例组中16例肿瘤呈不规则形,病灶边缘模糊17例。③肿瘤体积多较大,其中肿瘤包埋血管18例,部分肿瘤可压迫、推移周围血管,肾、肝、胃肠道及脾等脏器也见受压、推移或侵犯,肿瘤跨中线生长18例。④肿瘤密度,平扫肿瘤多呈混杂密度,内常见坏死、囊变区,偶见出血,其中肿瘤内钙化18例,增强肿瘤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内坏死、囊变区及出血灶无强化,显示更清楚;少数肿瘤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⑤远处转移,以膈角后、腹主动脉及肾蒂周围淋巴结转移常见,其特点为增大淋巴结数目多,形态大,且多数有融合,增强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本病例组中17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有文献报道[4,5]本病还常见骨髓和骨转移,皮肤、、肺和脑转移少见。

3.3鉴别诊断

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腹膜后肾上腺区不规则形肿块伴有斑点状钙化、血管包埋征且肿瘤跨中线生长,早期淋巴结转移,结合患者年龄及实验室检查,应首先考虑本病。但本病仍需与下列腹膜后肿瘤鉴别。

3.3.1 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位于肾内,形态多光滑,边缘清楚,肿瘤与残肾成锐角,残肾呈新月形改变,肿瘤内钙化少见,很少跨中线生长,周围大血管被包埋少见,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少见且发生较晚。

3.3.2 节神经细胞瘤节神经细胞瘤与本病同源,为良性肿瘤,绝大多数无症状,境界清楚,强化不明显,肿物多发生在肾上腺外部位及年长儿童,肿块较大时肾脏向外推移[2、6]。

3.3.3 畸胎瘤多由三个胚层的细胞构成,肿瘤内可见脂肪、骨、牙齿和毛发等软组织密度,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包膜清楚。

3.3.4 脂肪肉瘤巨大不规则形肿块,边缘清或不清,周围脏器不同程度推移伴侵犯改变,肿块内含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成分,增强肿块呈不同程度强化,内脂肪及坏死部分不强化。

3.3.5 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以20~40岁多见,为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肿块,易侵及邻近器官及包埋周围血管,钙化少见,很少跨中线生长,临床以高血压就诊。

3.3.6 腺癌肿瘤小时同腺瘤,较大时可出现液化坏死、钙化,易突破包膜,不跨中线生长。

总之,CT是诊断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它不仅能显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而且可显示早期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预后及随访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雷廷成,王娅宁,段顺生,等. 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90-92.

[2]张增俊,罗兴育,堪田华,等.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J].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9):1817-1818.

[3]张锦华,王伟林,陈鸿俊.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6-66.

[4]李新华,杨有优,余雷,等. 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9):807-809.

[5]回允中主译. 诊断外科病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608-613.

肝母细胞瘤范文6

种种迹象表明,癌症不再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癌症将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各年龄阶段的癌死亡率估计还将呈上升趋势。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青少年及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因此,青少年及儿童防癌、抗癌,已势在必行,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青少年及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青少年防癌应充分认识以下几个方面:

青少年的癌症类型与成人有别

青少年及儿童的肿瘤以白血病为主,约占各种癌的30%~50%;其次是脑瘤,约占20%;此外有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软组织肿瘤、性腺肿瘤、肝脏肿瘤等。而中老年常患的有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肠癌等,此类癌症在青少年及儿童中较少见。

青少年的致癌因素

1.遗传因素

大部分成人所患的癌与遗传因素关系并不密切,但青少年及儿童所患的部分癌有明显的遗传性,如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属于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可部分遗传;肾母细胞瘤也有很明显的遗传性;患有家族性肠息肉的青少年,他们往往还不到中年就极可能患癌。

2.免疫因素

人体细胞处在不断地生长、复制及衰老过程中,但细胞在复制过程中约有(10-7~10-5)的突变率,每人每天都会产生突变细胞,需靠免疫监视系统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去清除,如果这一系统的细胞减少,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突变细胞可进一步癌变。

3.环境致癌因素

各国医学界公认,80%的癌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致癌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如环境中的铅、砷、亚硝胺类的化合物、环芳羟类化合物均有致癌性;已知有六种化学致癌物及促癌物,通过污染空气、水、土壤、食品、饲料、果蔬进入人体让人患癌;各种原子能产生的射线可诱发白血病、淋巴瘤、骨瘤等多种肿瘤;接触黄曲霉毒素、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EB病毒易增加患癌的危险性;孕妇服用已烯雌酚,生下的儿女进入青春期后易患阴道癌;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多种治癌药物也存在着一定的诱癌性。接触黄曲霉毒素、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EB病毒可增加患癌的危险性。

4.青少年吸烟

烟草致癌已是定论,因青少年正处于长发育时期,身体各种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所以青少年吸烟危害更大,烟龄越长的青少年患癌的危险性越大。

5.父母不良习惯及有害职业

父母在孕前几个月、孕期、哺乳期乃至子女生长期吸烟、酗酒或接触致癌物,其子女畸胎率及癌发生率较高。从事射线、药物、苯、汽油、油漆、橡胶、石棉、铅、砷等有害作业的父母其子女患白血病的机率相对较高。

6.饮食因素

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良,嗜好高盐、高脂肪、油炸、烧烤、熏制及霉变食品,长期偏食,少吃蔬菜水果,进食过快、过烫、过于粗糙等都能成为促癌因素。

青少年防癌父母须知

青少年患癌是可以预防,家长及青少年应积极学习防癌知识。因为成年人所患的大部分癌症癌变过程缓慢,一般在15~30年,可见中老年人所患的癌往往与青少年时期接触致癌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防癌应从儿童抓起,甚至从母亲怀孕前做起,这样既可预防儿童及青少年患癌,又可为他们进入中老年阶段防癌打下基础,力求一生平安。笔者认为,青少年自身应积极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1.生活要有规律。应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保持心理平衡,精力充沛,有利于提高免疫力。

2.调配合理的饮食结构。五谷杂粮、豆类、奶类、鱼类、禽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均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少吃熏制类、油炸类、酸菜、肥肉及霉变食物。对蔬菜水果应采取冲洗、浸泡、烫、削皮等方法清除农药污染。

3.防止居室污染,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防止厨房烟雾滞留室内。如新装修房屋,应通风3个月以后再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