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初中的感受范例6篇

进入初中的感受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1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现存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78-01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是选择教学策略,其直接决定了情感教育的成效。对语文课程教学而言,情感教育的极为重要,但要使其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这还需要语文教师把握其渗透模式和尺度,既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环境,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

一、现存问题

1、情感教育方式待改进。当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模式单一化、模式化的现状比比皆是,而这种教学模式既无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也不能使学生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发展。甚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大量使用抽象概念,强行施加己身理解于学生,未能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与其进行有效情感交流,导致初中语文教学匮乏情感。

2、情感教育目标被忽视。虽然我国提倡初中教育阶段要落实素质教育,但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教学始终难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初中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入读理想高中为目的,故而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判还是以升学率高低为主要依据。尽管初中教学对情感教育广泛认可,然而实践教学中还是采取题海战术,直接灌输标准答案给学生,可见初中教学并不重视情感教育目标。

3、教师教学理念较薄弱。目前,我国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满堂灌教学模式,虽然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完完整整的传授了课本知识,但教学效果却始终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的过于单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重视,造成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更别提品味课文中的情感美,受到其有效的感染熏陶。尽管我国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相关标准都提到要重视情感教育,部分学校及教师亦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取得较好成绩,然而纵观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可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还较为普遍,其具体实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教学的艺术在于鼓舞激励和唤醒,而非传授本领。多媒体教学作为时展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各教育阶段必备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其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学时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全身感官,从不同维度和方面深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对多媒体教学进行科学运用,可达到鼓舞激励和唤醒学生的目的。

初中生正处于敏感多变的青春期,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营造适合情感教育的氛围情境。比如,可通过播放音乐或综合声、色、情、义、形的方式,充分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潜在情感。以教学课文《散步》为例,可播放《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等音乐作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在脑海中想象父母辛勤劳作的情景,感受家庭及父母的温情慈爱,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其与父、母间得天独厚的情感,进而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并与文章进行良好的心灵交流。或是教学课文《黄河颂》的过程中,可呈现汹涌蓬勃的黄河水流视频,让学生对其声色形象进行初步感受;然后继续播放黄河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从中领悟作为中华儿女,应当具备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理解作者为何将黄河喻为母亲的含义,并深刻把握文章的情感义理及主题。

2、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合理开展情感教育。众所周知,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中的情感都极为深厚,若是语文教师充分挖掘这些情感因素,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引,便可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体验。而除了语文课本内容,也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情感表达极深的课外读物,以此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其知识范畴及人文素养,进而有效实施语文情感教育。

对于文本中的情感元素细节,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以实现对学生更深入的情感教育。以教学《蒲柳人家》为例,课文通过描绘几户普通农家的家庭故事,让学生充分体会其浓郁民族风格,感受字里行间真实丰富以及农民质朴的人性情感美和忧伤欢乐。或是教学古诗《蒹葭》时,可让学生勾画这样的场景:一位恋者在深秋清晨寻找其思念的情人,通过想象感受诗词中朦胧、含蓄以及意境的美;同时播放歌曲《蒹葭》,使其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尽管这些教学文本看似简单,但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实现有效的情感教育。另外,教师还可通过文本教学与现实教学素材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乡愁》教学中,通过文天祥或屈原的诗词导入新课,以此激起学生爱国思乡的情感,深入体验海外赤子渴望落叶归根的情感,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构筑的乡愁世界。诸如此类策略在落实情感教育的同时,也在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

3、其他情感教育策略。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统一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使学生透过情感变形形式把握其内涵,进而让学生领悟到文本内容并学习和掌握语文技能。例如:在《满江红》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文本欣赏,通过悟情再读,将岳飞赋予诗词的爱国之情以激昂丰富的语调和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在不断明晰歌词内容的过程中全面把握诗人创作时的情感。与此同时再引申课文内涵,针对日本提议欲将收购之事,回顾性分析日本对华侵略的全过程,借助学习宋词的过程深化爱国教育,提高学生爱国忠国的情怀。

对于语文课程教学来说情感教育极为重要,语文教师应合理选择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首先,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并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文本内涵进行合理引申,才能更好的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既能学习文本知识,又能拓展自身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获得更多益处。

参考文献:

[1] 王秀兰.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4)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2

关键词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电教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11-0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具有自身的学科特色,应该是一个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课堂。它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放松身心,真正去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因此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电教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视听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音乐课程的学习。

1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电教技术的应用意义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教学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片、电影、录像等多种形式,可以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带给学生更多的兴奋点,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舒畅地进入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中来。

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过去的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只关注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在音乐创作上的天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情况。电教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通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巧妙地将多种电子信息教学设备融入教学中,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由的创作与表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培养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运用电教技术正是充分符合这一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改革创新。

电教技术的运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入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电教技术为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音乐空间,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运用电教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通过运用电教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传达的创作者与表演者的情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电教技术的策略

运用电教技术,渲染音乐课堂氛围 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采取合适的方法,通过电教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渲染适合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氛围[1]。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初中音乐欣赏这门课程来说,课堂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更好地融入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如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茉莉花》,教师可以将电教手段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柔美的现代轻音乐,并且配合PPT为学生演示一些春天美好图景的形象,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跟随音乐的律动适时引出“花”的教学主题。进入正式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多个版本的《茉莉花》,如河北民歌版本的、江苏民歌版本的,通过让学生进行对比,可以感受到南北方民歌之间的差异。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电教技术,在网上搜索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

运用电教技术,优化音乐教学环节 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电教技术来优化音乐教学环节[2]。好的音乐教学环节设计可以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入音乐情境中,这对于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是十分重要的。电教技术可以运用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如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春天奏鸣曲》,教师要对课程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这是一首主要运用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曲子,乐曲的节奏欢快活泼,洋溢着希望和幸福的感情,带给人春天般生机勃勃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律动,培养审美情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美柔情的同一风格的曲子,比如《渴望春天》《春晓》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之后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组件为学生播放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相关情感体验。

《春天奏鸣曲》是由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名曲,教师可以为学生在网上搜索到许多演奏的版本,可以有针对性地下载、截取知名交响乐团演奏该曲子的视频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这首名作的魅力。

运用电教技术,激发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电教技术的运用来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需要平时不断积累,电教技术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教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鲁教版初一音乐《红旗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红旗颂》是一种歌颂题材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饱含了对祖国的赞美与祝福。这种感情的培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思想灌输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欢呼雀跃的场景,让学生明确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红旗颂》乐曲共有三个篇章,第一乐段主要是小号演奏,第二乐段是双簧管演奏,第三乐段是主题再现。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分段播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每种演奏的特色,最后进行有效的综合。

3 结语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基础性的课程,它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将电教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是非常值得探索与尝试的,也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改革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3

一、教师实施幸福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学习水平。作为知识内容的散播者,教师传授何种知识直接决定着学生接受知识的质量。在幸福教育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幸福施教,学生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幸福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幸福教育的实施。教师这个群体是最伟大、默默无闻的人群,他们对社会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选择教师这个角色,会使教师从这个角色中得到幸福的感受。教师幸福教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薪资待遇、个人健康状况、学生学习水平、家长态度、领导重视程度以及自然因素等等。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幸福教育,应该从教师幸福出发。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生物体的组成”教学的时候,生物体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可以实施幸福教育。可以由学校组织学习交流队伍,观察生物体形成过程,并探讨生物体形成的奥秘,使教师可以领略到生物体形成的神奇,从而体会到生物教学内容本身的幸福感。再由领导对教师的学习情况和生物学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及时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例如,每学期由学生对生物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再加上领导或骨干教师对生物教师的评价,对表现比较突出的教师可以奖励休假,以这种方式使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幸福的感受。教师幸福感与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意组织生物教师进行学习,主要是因为生物知识非常神奇,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使教师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使教师从生物教学中得到幸福的感受,也可以为初中生物幸福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物教学内容作为幸福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物学蕴含着生命起源的奥秘,生物的形成非常神秘,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就可以发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奥秘,这个探索过程可以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因此,在初中生物幸福教育的时候,可以以生物教学内容为重点。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解开生物奥秘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幸福的感受,从而为实现初中生物幸福教育提供充分的保障。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珍爱生命”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以教学内容作为重点,使学生从教学内容学习中认识到幸福生活。本章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为远离烟酒,第二章为拒绝,第三章为关注健康,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珍爱生命”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生存、发展重点关注的话题,学生对烟酒和对生命的损害有一定的认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分析除这些因素外,其他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经验中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一步对学生形成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再从教学内容中总结出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就可以使学生从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得到幸福的享受,这会对初中生物幸福教育的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也可以使幸福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

三、生物教学中创造幸福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4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课堂教学 审美化

美感在现代美学中被认为是一种对生命体验的感觉。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不断地真诚碰撞、对接和交融,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思想,逐渐增强学生的表达,促使内在生命与知识的和谐,对文本赋予生命的灵性,在文本学习中感悟生命,慢慢领悟文本内涵。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品读应引导学生以审美化姿态进行,升华生命精神世界,构筑内心的诗意境界。

通过对美的鉴赏和感受,对文本意义进行富有创意的构建和生成,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心理的目的,从而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的意义

1.提高审美评价能力

比如在《秋天》一诗的教学中,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范读,刻意突出鲜明的节奏和谐美的韵律等诗歌特点,引导学生静心感悟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进而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认真聆听诗人的内心情感,闭上眼睛感受乡村秋景,欣赏脑海中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画面,对诗人内心不一样的秋天进行感受,体会渔民的悠闲和快乐,分享农民丰收后的喜悦等。

2.培养审美情感

比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通过对其中充满情感的字或词进行感悟,如“蜡像”、“舞”、“银蛇”、“驰”等,充分感受文字的跃动,体会北国冬天的壮美,感受那扑面而来的生气。学生在这些字词的引领下自然会积极思考,脑海中自然会跳出美丽的北国冬天的风景,不仅顿悟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体现,更能感受到作者豪迈的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充分感受到作者气吞山河、涵盖天地的磅礴气势,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就充满了力量,激励了学生的斗志。

3.文本意义建构

比如《春》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经历熟读、理解、创造的过程后,语言文字再不是简单的文字,在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地就变成了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促使学生萌发了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感触生活美好、憧憬未来的愿望。要建立学生与文本的沟通渠道,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本的意境,感悟生活人情美、自然风光美、生命张扬美。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实践策略

1.营造审美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表现的精神世界,才能够产生心灵与文本的碰撞,进而才能够发出感悟美的火花。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资源,尽量创设相应的审美氛围,对作品美的意境进行充分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感受作者情感,领悟内在审美意蕴。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能够帮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自由翱翔。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审美体验能够实现的基础条件,所以在审美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充分体验意境的美丽,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促使情感和认识的相互统一。

3.引导学生感悟和品析

在文本中总是倾注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在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之间都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这些美的感悟,就能够进入美的世界。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去不断揣摩品味,去鉴赏美、品析美、发现美;同时启发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怀、情愫、情思,进而理解文本的内涵。

4.引感共鸣

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美的事物对人的心理功能进行调动,从而激发心理情感,使得学生产生共鸣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阅读,以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染的审美情感和艺术意境,实现悟情、赏美、读文过程中的情感共鸣,提高情感体验。

三、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促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部世界,对其中所蕴含的美感进行提炼和发掘,从而获得强烈的、深刻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的满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圣明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化实践探索[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2,9,(2),73-74。

[2]李秋喜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J].考试周刊,2013,18,(1),183-184。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5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

1.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现状

情感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情感和教育,使两者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两方面都取得明显的提升。

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听、写、读三方面,但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并不能很好地平衡这三大部分,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外来语,初学者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而且应试教育模式下,英语水平测试通常以考试为主,学生考得不理想就会严重打击学习英语的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打消学生的自信心,导致不能听懂、不敢表达等问题频频出现,产生消极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注重在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从内心热爱英语学习,增强信心,有效提高其效率。

2. 实施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理应尊重教师,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同等的尊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相处,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效果更具高效性。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学科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在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简单的日常用语,或者让学生起个英文名字,帮助学生消除陌生感,建立英语氛围。

2.2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内容

情感教育最重要的是将情感和教材相结合,想要在教学中灵活自如的加以情感教育,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适合情感教育的内容。单纯的情感教育并不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离开了学习的环境,情感也就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按照课本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很大压力,长期处于此种状态,就会产生排斥心理,无法很好地接受知识,影响学习效果。比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中“Natural disasters”的 Reading部分,在讲述Timmy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期间被困于瓦砾堆下的经历时,教师可以搜索一些地震的相关视频,带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地震的威力,面对真实情景,学生才能更加理解人们在灾难发生时的顽强求生意识,深入体会教材内容的深厚寓意,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教材中挖掘情感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世界的魅力,在教学中加以情感的烘托,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了解和掌握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3丰富教学方法

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记,教师讲解不够到位,学生只顾匆忙记笔记,课堂气氛压抑,教师没有激情,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热情。所以,为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融入课堂,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丰富多变的课堂,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进行交流,不仅加强了英语口语的训练,也能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时,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等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备课,上课时让学生扮演教师,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当然,学生在表达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出现,此时教师要给与帮助,而不是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最好是从情感角度出发,动之以情,帮助学生理解。

2.4注重情感表达

教师为人师表,当以爱心为核心。对学生加以鼓励和指导。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普遍具有自卑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此类学生的引导。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wonderful / well / good boy / good girl / excellent / perfect等赞扬性表达情感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更要注重情感上的交流。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自然在接受上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教师的表情、眼神等都有助于表达情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 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初中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得到教育界的充分认识,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思想品质。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模式实施的并不乐观,既然情感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就应该加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 欧文勤. 初中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 企业导报, 2011(01).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6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重大,通过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打开他们的思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事先设计好课堂导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来进行每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下面,笔者对常用的几种导入法进行探讨。

1.音乐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比较有乐感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然后在欢快的氛围中以良好的心态去感受课文内容。目前,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新课文都很适合采用音乐导入的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解《看戏》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播放一些京剧作品来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戏曲的同时,调动起兴趣来,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类似看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奏融入到音乐中,再慢慢融入课文内容中去。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2.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在教授那些激动人心的课文时,教师要巧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再配合恰当的手势和感情丰富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古代诗歌《观沧海》时,就可以巧设以下情境进行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表现祖国大好山河和自然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跟着播放的画面一起去感受大山的豪放,一起去体会河水的宁静。然后,教师富有激情地引出古代诗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浪漫世界,去感受其中的意境吧。学生们被教师这么富有激情的导入所吸引,很快就会激起探究的欲望,也很想去体验课文中的那种情感和诗情画意,从而调动起了学习的主动性。

3.故事导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初中生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尽可能地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教师在设计故事时,一定要把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慢慢地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去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热爱生命》一课时,先设计以下故事情节进行导入:一个平时成绩特别好的高三女学生,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考取一所名牌大学,前途不可估量。但在高考前的一个晚上,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她与同学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跳楼自杀了。教师讲完导入故事后,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了解了什么、感悟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来谈谈对待生命的态度。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热爱生命》的内容中。在对课文内容作详细了解后,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就会了解得更完整、更全面,也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4.悬念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