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日记范例6篇

大年初一日记

大年初一日记范文1

关键词:伏日;择伏;伏闭门;变迁

“伏日”在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令,可是传世文献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却着墨不多。目前学界除了根据有限的史料进行综合性的概述外,1很少有专题性的研究。“伏日”日期的选择尽管在传世文献中有很明确的记录,但新出土材料中也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为印证“择伏”的准确性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后世对此节令的成因虽然有不同的认识,2但都基于阴阳五行思想之上的理解,以致从明代开始就有人对其进行质疑。3此外,“初令伏闭尽日”在传世文献中首见于东汉和帝时期,而出土的西汉初年的材料中就有了“伏闭门”的记载,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又该如何作解?因此,笔者将以传世文献为基础,结合出土简牍中关于“伏日”的一些零星记载,对秦汉时期“伏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4

一、伏日时间考

从传世文献来看,关于“伏日”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如《秦本纪》云:“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集解》引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时无,至此乃有之。”《正义》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1又《十二诸侯年表》云:“秦德公二年,初作伏。”2通过对上述引文的比照,会发现两个细微的差异:首先是《秦本纪》里只提到“初伏”,而《年表》记为“初作伏”,虽一字之差,却引起了对《秦本纪》中的“初伏”是指“节令”还是“初次作伏”的疑问;其次是孟康与张守节的理解,《集解》只提到“六月伏日”,而《正义》在字面上扩展到“六月三伏之节”,这便引起了作为节令的“伏日”专指“初伏”、还是也包括“中伏”和“后伏”的隐性分歧。下面将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第一个问题,孟康曰“周时无”,《正义》曰“起秦德公为之”,这就给人以“伏日”初始于秦德公时期的印象。但今之学者却不都这么认为,如唐嘉弘先生认为所谓“初伏”或作“伏祠”并非周人所无,实为秦人所无;3陈梦家先生以《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十二年初腊”正义云“秦惠文王始效中国为之,故云初腊”为据,认为《史记》所言秦初伏、初腊,其“初”者是指在秦国初行,并不是中国初行此制。4笔者赞同唐先生和陈先生的意见,并认为“伏日”自有其渊源,秦德公“初伏”只是秦国第一次在伏日举行祭祀活动。

要充分理解第二个问题,就不得不对“三伏”的具体时间如何设置而展开讨论。关于伏日选择的明确记录,见于《阴阳书》所载:“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5但其准确性却无法自明。199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的汉墓出土一批西汉成帝时期的简牍,其中被整理者题名为《元延元年历谱》和《元延二年日记》的材料中,涉及了有关伏日日期的内容。6

这批简牍虽然出土于黄河下游地区,但不应该仅仅反映西汉晚期东海郡、楚王国两地的节令,对同一纬度的黄河流域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据此材料为基础来探讨汉代的“伏日”问题具有可信性和可行性。根据《元延元年历谱》(公元前12年)的相关记载,现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如表1:

该年的四时八节均在相应的日期下方作了标注,也许由于闰月的原因,在日历上反映出来的“初伏”时间在五月下旬,相对于颜师古注引晋灼《汉仪注》曰“六月、七月三伏”有所提前,7

“中伏”的设置与《阴阳书》的记载也有出入。同墓出土的《元延二年日记》(公元前11年)的记

由表2可知,该年“中伏”与“后伏”的设置与《阴阳书》一致,但“初伏”所在的日期,则因断简而不能得知,“立秋”的日期也没有被标注出来。根据同墓出土的元延元年历谱和太初以后出土的历谱来看,一般都注明了四时八节,该简虽然出自元延二年的“日记”,但其是在事先编制成册的元延二年历谱上的记事。因此,可以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推算。经考证,一般认为“元延二年”的“初伏”应在六月十日,1干支为“庚子”;“立秋”应为七月一日庚申。当然,仅根据以上材料作进一步分析还略显不足,为进一步讨论,下面将上述两年的节令、历谱信息补充完整,再结合西北地区出土的属于太初历的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以及太初历施行之前的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历谱进行对比研究。2需要说明的是,下表是以陈梦家《汉简年历表叙》3一文中的表格为基础,参照《汉代历谱》4、张培瑜《分至八节表》5的相关内容而制成,括号中的阿拉伯数字为该干支日所对应的阴历日期。

从表3可以看到,同属《太初历》的永光五年、永始四年的“择伏”和元延元年、元延二年以及《阴阳书》却相互不合。此外,永始四年的“立秋”与“后伏”之间相差二十天,这在“立秋”与“后伏”为同一月的情况下,较为异常。6

而进一步根据天干地支推算,“庚戌”日的十日后即十九日为“庚申”,也就是立秋后的第一庚,但“后伏”却定在该年该月干支为“庚午”的二十九日,即立秋后的第二庚。永光五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立秋后的第一庚为庚子二十八日,而“后伏”却设置在立秋后第二庚即七月庚戌八日。历谱虽然经传抄而成,可是在当时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出错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呢?陈梦家先生怀疑《阴阳书》为西汉以后之制,1虽然这仅仅是一种怀疑,但对上述情况的抵牾之处,无疑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2此外,陈久金先生推定:“按七月朔为壬寅,庚戌为六日,非九日”,3

不知陈先生的具体推算方法和过程,但笔者按干支排序算出庚戌应为九日,陈梦家先生早年引用此材料时也没有表示异议,故从旧说。

尽管历谱的实际情况与传世文献的记载有所出入,但并不妨碍学者们根据出土材料对汉代的伏日设置情况进行推论。陈久金先生认为汉历初伏定在六月中上旬是一条原则,4张永山先生认为“初伏”必在六月五日至二十日之间,5

但如表3所示,《元延元年历谱》就是一个例外。因此,目前关于伏日的日期设置的观点,有必要进一步修正,下面将上述表格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就“伏日”设置的相关特点作如下概括:

初伏:若在没有闰月的情况下,初伏一般在六月份。由于受夏至的具体日期以及“庚日”与夏至日时间距离的影响,每年的具体时间不固定,在夏至后的第二庚、第三庚、第四庚日都有可能。

中伏:由于初伏的时间不确定,也导致中伏的时间不确定。但原则上是在初伏的十日之后。

后伏:由于立秋的具体日期以及“庚日”与立秋日时间距离的影响,具体时间不确定。且中伏与后伏之间的间隔也因此受到影响,或为二十日或为三十日。但大体上是在立秋后第一庚,不会超过第二庚。

对伏日设置问题有初步认识之后,又回到了问题的开始,即作为传统节令的伏日是“初伏”呢?还是三伏中的一天?从表面上看,孟康比张守节的生活时代更接近于汉,前者的可信度更高。但如果能抛开后人的注解,直接从当时的相关材料中去探寻“伏日”的设置情况,那无疑是更为可取的方式。在《元延二年日记》中,“中伏”那天的备注是“宿家”,但“后伏”却没有任何备注。很显然这三日不可能都作为节令,而且相关祭祀活动也不可能在这三个伏日分别举行。《后汉书·和帝纪》所载永元六年诏令“六月己酉,初令伏闭尽日”,其中“己酉”的第二日则为“庚戌”,根据张培瑜《分至八节表》

所载,该年夏至为五月二十四庚辰,六月丁亥朔,由此可以推算出“庚戌”为夏至后第三庚,即诏令中“己酉”的第二日“庚戌”为“初伏”。因此,作为具体的节令的“伏日”无疑应指“初伏”那一天,这从后代作为节令的伏日来反观也可得到印证。6

二、伏日流变考

关于秦代“伏日”的来源,历代有不同的看法。除了“金畏火则伏”的主流观点外,明人谢肇淛认为是“西戎之俗所名,三代无之也”,7关于“以狗禳邪”的习俗虽然不能排除受西戎影响的可能,但“择伏”却需要以成熟的天文历法知识为支撑,这恐怕是西戎所并不擅长的。岑仲勉先生在《三伏日纪始》中提出,祆教经文中有apaos^a一词,表示“干燥”之妖,为水神Tis^trya的敌人,可能为“三伏”之“伏”的来源,即伏日及其习俗来源于伊斯兰。8其是否与伊斯兰有关,目前还缺少直接的证据。关于域外信仰的传来,最早见于传世文献的为印度火神教,却已晚至秦始皇时期。9唐嘉弘先生认为秦之所以祭“伏日”,是出于以周王室的祭祀制度为样板而完善国家制度的需要。10若作为周王室的祭祀制度,那么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应该有所体现,可是我们并没有发现与此相关的记载,显然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此,若深入到对该日的活动要素进行分析的话,或许更利于进一步探讨,下面以习俗为侧面而展开。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秦德公二年,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1《集解》徐广曰:“年表云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也”,《正义》曰:“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按: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2可以看到上述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程序就是“用犬”,而这种习俗在先秦时期也广泛存在。如《周礼·犬人》云:“掌牲犬。凡祭祀,共牲犬,用牷物,伏瘗亦如之。”3又《礼记·月令》载:“九门磔禳,以毕春气。”4由此可见,早期的“磔狗”只是用于祭祀和禳气,与“伏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又据凌纯声先生考证,全太平洋文化区的原始部民多有用犬为牺牲以祭祀祓禳的习俗,其渊源可能与海洋文化有关。5尽管《清华简》已确认了秦人来自东方的观点,6但关于秦人以犬祭祀的习俗源于西北还是东部沿海地区,目前还无法说清楚。由环太平洋地区迁移到西垂之地、最后定居于周故地的秦人,其习俗很有可能融合了东西方的传统。因此,可以认为“初伏”的习俗自有其渊源,秦德公第一次举行伏日祭祀时,以“犬”作为牺牲,由此形成了“伏日磔狗”的习俗。从此,“伏日”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节令。

关于秦“伏日”的祭祀活动,通过上文可以看到:在“初伏”那一天由秦德公亲自主持,在郊外的社祠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参加者除了王公以外,各级官员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史料的缺乏,还无从得知只是官方在都城举行,还是民间也一样举行。如果这种伏日的习俗渗透到了民间的话,根据都城的仪式,对民间的伏日活动也可以有一个大概的推断:伏日的那一天,要以社为单位,举行隆重的祭祀社神的活动,并在里邑门举行杀狗的仪式,以避暑气、禳热毒、禳灾异。以上是秦“伏日”的概况,却没有提到闭门的习俗。

进入汉初,如《二年律令·户律》规定:

自五大夫以下,比地为伍,以辨券为信,居处相察,出入相司。有为盗贼及亡者,辄谒吏、典。田典更挟里门龠(钥),以时开;伏闭门,止行及作田者,其献酒及乘置乘传,以节使,救水火,追盗贼,皆得行,不从律,罚金二两。7

从简文可知:在伏日这一天,行人与农民是不能出入里邑门的,当然一些如“献酒及乘置乘传,以节使,救水火,追盗贼”的紧急情况除外。由此观之,尽管“伏日”节令的名称来源于秦,但其内容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伏闭门”的习俗,至于是否在里邑之内举行祭祀活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而在稍后的记载却与此不同,如《史记·留侯世家》提到:“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8留侯张良的卒年历史上有不同说法,或曰惠帝六年,或曰高后二年。是张良的特殊身份允许其家属在伏日可以墓祭,还是“伏日”已不再“闭门”,目前还不得而知,只能暂时存疑。但无论如何汉中期以后,“伏日”不再“禁闭”的情况是可以得到进一步确认的,比如,《汉书·东方朔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9

由上可见,“伏日”这一天大臣也要入朝,不过要比平日提前回家而已。而且皇帝还要举行赐肉活动,所赐之“肉”有可能是祭品,至于回家之后是否举行宴饮活动,不得而知。但从杨恽的书信中可略窥一二,《报孙会宗书》云:“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又“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呜呜”,“是日也,拂

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1其中的“伏”,即伏日祭祀。杨恽为汉宣帝时期的人,比东方朔稍晚,因此其祭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其描述中可知,伏日同腊日一样隆重,百姓均要杀羊饮酒聚会,当然也免不了要举行祭祀活动。张家山汉简《奏谳书》有这样一条记载:“除弦(元)、伏不治,它狱四百四九日,定制十八日”,2由此可知,“伏日”同“元日”一样不用治狱,因此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一天为法定假日。3总之,伏日行事在汉中期变为集休息、宴饮与祭祀活动于一体,从中已看不到“闭门”的影子了。

东汉初期,百姓还继续在伏日举行祭祀宴饮活动。如《后汉书·孝明帝纪》载:“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4尽管是批判民风奢靡,但从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对“伏日”祭祀的重视。此外,《明帝记》注引《汉官仪》云:“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5也可以印证在明帝时期伏日还可以自由的举行祭祀活动。这种情况可能一直延续到东汉和帝永元六年六月己酉,诏曰:“初令伏闭尽日。”李贤注引《汉官旧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6说明和帝时又开始实行伏日门禁政策;从“不干他事”来看,除里邑门之外,可能每家之户门也需要关闭,因此也不能举行祭祀活动。在此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前引《四民月令》六月条所云:“六月初伏,荐麦瓜于祖祢”,即“初伏”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由上可见,秦汉时期的伏日经历了一个“定型—发展—伏闭门—解禁—尽闭门—自由发展”的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由“驱邪—避鬼—祭祖”的变化;以“犬”为牲的习俗已不见于汉,而代之以“牲牢”。

三、伏日闭门考

关于“伏日闭门”习俗,如前所述,在传世文献中首见于东汉和帝永元六年。而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也有“伏闭门,止行及作田者”的记载,整理小组在对这则简文作注时,也引用了《后汉书·和帝纪》中的内容。整理小组将“伏闭门”中的“伏”释为“伏日”,这无疑是正确的。《二年律令》文本的性质是抄录不同时期行用律令的汇编,随葬时间是吕后二年,故题署为“二年律令”。7因此不能确定该条律文具体制定于何时,若将其视为汉初的行用律令也并不为过。但问题也由此产生,按《后汉书·和帝纪》“初令伏闭尽日”的记载,似乎“伏日”闭门的制度始于东汉和帝永元六年,可《二年律令》中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规定,为什么在东汉时期又称之为“初”呢?在《史记·秦本纪》、《汉书·东方朔传》等文献中就有“伏日”的记载,若说东汉时期的人不知道“伏日”的活动内容和禁忌情况,是完全说不过去的。那么面对如此矛盾的问题,整理小组为什么还以此作注呢?应该怎么来解释这个问题呢?

这就涉及到对“初”这个关键字的理解,无独有偶,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在《汉书》与《后汉书》中也屡屡出现。如汉武帝元光元年诏曰:“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8对“举孝廉”一事,范晔在《后汉书·郭陈列传》中同样记为:“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9而《孝顺帝纪》中却有这样的记载:“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10“举孝廉”之制初创于汉武帝元光元年,称“初”是当时惯用的作法。对此,范晔是表示认可的,可为什么在记录顺帝下诏举孝廉时还称“初”呢?我们认为,这显然不是作者的笔误或者一时疏忽,可能涉及到汉代诏令与文书记录用语的习惯,即每一位皇帝在颁布新诏令时,只要是其自己没有重复之前的内容,

都可以称为“初”。当然这只是根据有限史料的推测,也只有这样,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从上文的叙述可以看到,“伏日”作为一个节令,应该举行一些祭祀活动,而在汉初和东汉时期却先后出现了“闭门”的习俗,虽然同为“伏闭门”,但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关于上引施行于西汉初年的“伏日尽闭”律文,隶属于《二年律令·户律》,其主要涉及“名田宅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1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到这与当时的人口控制政策有关。从宏观的大背景来看,可能与汉初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联,当时新的统治秩序刚建立不久,人民未附、政局不稳,为了加紧对人口的管理与控制,所以实行“门禁”政策。这里也许会引起疑惑,为什么偏偏在“伏日”闭门,其它时候就不用控制了吗?从简文中可见“自五大夫以下,比地为伍,以辨券为信,居处相察,出入相司”,这说明在平时是严厉控制的。但在“伏日”,按习俗应该休息和举行祭祀活动,官吏也因此而休假,如果无序外出的话,便无法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所以很有必要实行强制闭门的政策。到了武帝时期,从东方朔和杨恽的事例来看,俨然已变成自由地举行祭祀活动的节令。由“高压”到之后的“自由”,只能说该律令的制定是当时政治形势的反映。

关于和帝时期的“伏日”闭门,如《汉官旧仪》所讲:“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2为什么出现这种认识呢?这也许与当时阴阳五行的思想和鬼神观念的盛行有关。在和帝颁布此诏书的三个月前,曾经下了这样的诏令:“朕以眇末,承奉鸿烈。阴阳不和,水旱违度,济、河之域,凶馑流亡……”3虽然颁布此诏令的目的是为了求忠良之士,但也反映了当时所面临的社会状况不佳的现实。于是便产生了把这种气候异常所导致的自然现象与灾异说相联系的土壤,认为鬼神横行在“伏日”尤为厉害,所以要闭门避鬼、以驱不祥。当然,这种气候异常不仅仅出现在和帝时期。据研究,在东汉中后期多次出现异常低温的状况,导致“阴阳失序”、“阴阳错谬”等气候和物候的不正常。4这种观念的出现应该是对这种长期以来的异常现象的一种心理折射,用流行于当时的鬼神观来解释,客观上有利于疏导社会压力。

综上所述,“伏日”在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令,但其习俗源远流长。秦德公“初伏”只是指秦国第一次举行祭祀活动,但对后世成为节令的“伏日”具有奠基作用。作为具体节令的“伏日”,专指“初伏”那一天,三伏的具体时间由于受到夏至、立秋的日期,以及伏日所在的“庚日”与夏至、立秋之时间间隔的影响,每年均不固定。秦汉时期,伏日经历了一个“定型—发展—伏闭门—解禁—尽闭门—自由发展”的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由“驱邪—避鬼—祭祖”的变化;以“犬”为牲的习俗已不见于汉,而代之以“牲牢”。《后汉书》所记“初令尽闭门”与《二年律令》所载“闭门”并不矛盾,前者只是汉和帝在执政期间初次施行。虽然在汉初和东汉都有“伏日闭门”的习俗,但前者是当时政治环境与人口控制政策的产物,而后者则主要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

大年初一日记范文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计划(2019.9.20---2019.11.29)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领学人参考书目2019年9月20日15:30---17:30讲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纲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2019年9月27日15:30---17:30纲要--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2019年10月11日15:30---17:30纲要--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员自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纲要--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摘编--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四、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9年10月18日9:00---11:00纲要--七、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六、坚持人民为中心2019年10月25日15:30---17:30纲要--九、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七、勇于自我革命 2019年11月1日9:30---11:30纲要--十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十二、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党员自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八、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11月8日15:30---17:30纲要--十三、建设美丽中国 十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九、加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019年11月15日9:30---11:30纲要--十五、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员自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十、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2019年11月22日15:30---17:30纲要--十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八、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2019年11月29日15:30---17:30纲要--十九、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员集中学习**

大年初一日记范文3

下半年“三会一课”计划表

时间

会议类别

具体内容

参加人员

7月30 日上午9点30

支委会

1、总结年中机关工委党建检查情况;

2、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分析;

3、研究党日+活动(参观辽经贸红馆);

4、研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活动方案

全体支委

7月31日上午9点30

全体党员大会

1、通报年中机关工委党建检查情况;

2、通报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3、布置参观辽经贸红馆

4、宣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全体党员意见

5、收取7月份党费

全体党员

8月7日上午9点

党日+活动

参观辽经贸红馆

全体党员

8月17日上午9点30

全体党员集中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活动——支部书记讲党课

全体党员

8月29日上午9点

全体党员集中学习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活动——县级领导干部讲党课

2、收取8月份党费

全体党员

9月6日上午9点

支委会

1、总结上一阶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情况,研究下一阶段学习活动

2、研究中秋节国庆节党风廉政建设专项部署工作

全体支委

9月29日上午9点30

全体党员大会

1、总结上一阶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学习活动

2、宣布中秋节国庆节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要求,严守纪律

3、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

4、收取9月份党费

全体党员

10月11日9点30

支委会

1、吸收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

2、群团工作专项议题

3、研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研讨活动安排

全体支委

10月30日9点

全体党员大会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研讨,全体党员交流研讨学习体会

2、收取10月份党费

全体党员

11月8日9点30

支委会

1、整理研究近期上级部门最新精神

全体支委

11月15日9点

全体党员集中学习

1、派驻第一书记讲党课(王健同志,裴海博同志)

全体党员

11月28日9点

全体党员大会

1、传达近期上级有关部门精神

2、收取11月份党费

全体党员

12月6日9点30

支委会

1、总结全年党建工作;

2、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

3、研究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全体支委

12月17日9点

全体党员大会

1、汇报全年党建工作;

2、汇报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3、汇报全年群团活动

4、汇报全年发展党员情况

5、布置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全体党员

12月27日上午9点

全体党员大会

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

全体党员

12月27日下午2点

全体党员大会

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

大年初一日记范文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研讨会方案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按照《XXXXXXX常委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安排,XXXXXXX支部委员会结合实际,拟于2019年10月23日开展“党的政治建设”及“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学习研讨会。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习时间

1.个人自学: 2019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

2.学习研讨: 2019年10月23日。

二、学习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党工委近期要求学习的内容,以“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三、个人自学内容

1.学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

2.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四、集中学习研讨日程安排

(一)集中学习

1.时  间:XXXX年X月XX日上午

2.地  点:党员活动室

3.主持人:XXXX    记录人:XX

4、参会对象:支部所有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对象

5.议  程:

(1)XX同志组织学习《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其中篇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XXX同志领学《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其中篇目《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3)XXX同志领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其中篇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XXX同志做会议总结

(二) 研讨发言1.时  间:XXXX年XX月XX日下午2.地  点:党员活动室

3.主持人:XX       记录人:XX4.议  程:

(1)XX同志发言

(2)XX同志发言

(3)XX同志发言

(4)XXX同志发言并总结

五、有关要求

1.所有党员同志要抓好自学。一是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二是记录人必须在会议记录本上作好记录,所有党员教师在自备学习书箱《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上作好学习标记并在书本的封面上写上本人姓名,整个主题教育结束后,各党员教师把读书笔记、调研报告等相关资料送到党建办公室存档备查。

2.支委成员发言时要结合自已工作实际,把工作摆进去,达到通过学习讨论推动自身分管工作。

3、严肃考勤与会场纪律,此次主题学习研讨,无特殊事不准请假,学习情况纳入党员积分管理,学习研讨会上不允许走进走出各接听电话等。

大年初一日记范文5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健全基层团内民主选举制度,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选配一位党政放心、青年满意的镇团委书记。根据乐组通〔20*〕74号文件规定,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对镇团委书记进行直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直选职位

*镇团委书记。

二、资格条件

镇团委书记职位在本镇机关干部范围内进行直选,参选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二)遵纪守法,有较高的公民道德修养,在青年中有一定的威信;

(三)热爱共青团工作,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四)学历在大专以上(含大专);工龄满2年(20*年11月1日前参加工作);

(五)年龄一般在28周岁以下(*年11月1日以后出生),是中共党员的现任镇团委委员、副书记和镇中层干部可放宽至31周岁(*年11月1日以后出生);

(六)镇机关公务员或事业干部;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身体健康;近两年内年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未受过党纪、政纪、团纪处分。

三、直选程序

1、开展团代表补选,确认参选团代表。团代表以本镇20*年团委换届时的团代表为基数,在此次团代会召开之前,凡调离本镇、超龄离团、违法违纪或受团内处分的,其团代表资格自行取消,出现的代表名额空缺由原选举单位进行补选。参选团代表名单在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会议4日前张榜公布。

2、接受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确定镇团委书记初步候选人。在规定时间内接受个人自荐报名和党、团组织推荐候选人,由镇党委对报名人选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选作为镇团委书记初步候选人。如镇团委书记初步候选人少于2人,则终止选配工作;如镇团委书记初步候选人为2人,则直接进入组织考察环节。

3、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会议,推荐镇团委书记正式候选人初步人选。确认镇团员代表的增减方案;通过推荐正式候选人办法;进行镇团委书记初步候选人自我介绍;对镇团委书记初步候选人进行民主推荐。按照推荐票数从高到低取2人作为镇团委书记正式候选人初步人选(如出现第2名并列时,一并列入),经镇党委审查后,报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

4、进行组织考察,确定镇团委书记正式候选人。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联合组成考察组对镇团委书记正式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廉政勤政、工作实绩等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由团市委批复正式候选人名单。正式候选人名单要在召开第二次团员代表会议4日前张榜公布。

5、召开第二次团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镇团委书记。通过选举办法;推选监票人;进行镇团委书记正式候选人竞选演讲;选举产生镇团委书记。参加选举的团代表超过应参选团代表数的五分之四,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参选团代表数的半数方可当选。

6、张榜公布选举结果并报上级审批。选举结果要张榜公布,由镇党委签署意见后报团市委批复,同时报市委组织部办理任职手续。

四、时间安排

12月15日前完成团籍登记、团代表补选、初步候选人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12月20日前召开第一次团代表会议,推荐正式候选人初步人选,组织考察,产生正式候选人;12月底完成直选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镇团委书记选配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成立*镇团委书记直选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徐晓斌同志为组长,党委组织委员金良洪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由徐洪来、陈志勤、胡刚斐、阮益志、鲍建德等同志组成。

2、精心组织。镇团委要扎实做好团籍登记、团代表补选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工作的质量关,组织好团员代表会议等关键环节,领导小组要严把选举的程序关、候选人的政治关。

3、广泛宣传。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标语、召开会议等各种形式宣传,使本镇的干部群众认同镇团委书记选配工作,发动本镇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报名参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大年初一日记范文6

关键词:数学日记 初中数学 应用 研究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概念普遍抽象,理论推理过程较为复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由此引起的经常性挫败感会使初中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一门新的研究课题。

一、数学日记的特点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所学习的数学内容,便于课后复习,加强巩固数学知识。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体现教学的时效性,使学生牢记当天所学的数学内容。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可以实现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还能在课后温习自己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数学日记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日记在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从多方面记录生活中的数学,可以是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也可以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难题后,跟同学讨论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或者是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初中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在写好数学日记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创造更多师生交流的机会。教师应当定期查阅学生的日记,评出水平较高的日记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写出更为优秀的数学日记。本文通过几点实例进行分析数学日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例一:某七年级学生关于有理数计算法则的日记

刚步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同学,我的心里感到无比喜悦。同时,心里也有一点恐慌,学习科目增加很多,难度也加大了,尤其是数学。因此,在数学课上,我无比认真地听讲,不愿意放过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今天主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随着知识点的不断增多,我就一直在思考,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在课上我将老师讲解的乘法法则记录下来后,又将有理数加法列在一起对比学习。

有理数加法:同号取相同的符号,例题:(-5)+(-4)=-9;异号,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例题:(-8)+2=-6;任何数与0相加得原来的加数,例如:8+0=8。

有理数乘法:同号得正,例题:(-3)x(-6)=18;异号得负,例题:(-5)x6=-30;任意数与0相乘得0,例题0x5=0。

历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在学习有理数运算法则时,往往会混淆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这名学生将二者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并各自举例,用直观的方法将系统的知识呈现出来,这不仅说明该名学生对此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也说明,此学生有很强的归纳总结能力。

实例二:某学生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两年的数学学习一直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当步入初三接触函数后,学习变得很吃力,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最开始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我还能从容应对,相关的应用题也可以正确解答出来,但是二次函数让我感到很困惑。首先,二次函数一般式中有更多的字母,为y=ax2+bx+c(a不为0),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需要的已知条件更多,解题步骤更复杂。其次,二次函数的图像更为复杂,确定其图像需要知道更多已知点。在解答二次函数相关题目时,给我的感觉总是困难重重,希望老师在这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与指导。

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可知,学生在学次函数相关知识时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师在课上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此部分知识点着重讲解,并在课下了解该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给予个别指导,有效梳理二次函数的重点内容,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此外,找出一些典型例题与学生一同探讨学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数学日记的实际作用

(一)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步入初中后,数学试题难度逐步加大,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还应当在课后及时复习,独立思考所学内容,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自己所有的疑问与困惑。这样,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所学内容,通过长期的日积月累,不仅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案例二中,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在学习过二次函数后,心中产生很多疑问,解答函数解析式时有困难,觉得二次函数图像过于复杂。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进行重点讲解。同时,特殊同学要特殊对待,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同学的实际问题,课下对其进行单独讲解,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过程及其图像后,还应当在日记中列举具体实例,以便日后复习,夯实基础。

(二)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实际应用,而且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在写数学日记时,学生应当将运用既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详细过程记录下来,这样能够有效体现出数学的价值所在。

例如,某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爸妈说要买洗衣机,在选择品牌上比较犹豫。我突然想到数学课上讲的“货比三家”,于是,从网上查到了四种品牌的洗衣机以及各自近三年的销售情况,并将产品的性价比、主要功能、售后服务及客户评价等重要信息做成表格,爸妈在全面分析这些参考数据后,做出了他们认为更为正确的选择。他还写道,从这件事中,他体会到了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数学。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读出,该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懂得学以致用,相信他的数学学习成绩肯定很出色。

(三)促使数学教师完善教学方案

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强项与弱项,据此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方法步骤与授课侧重点。教师还应当积极听取学生的要求和建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做到教学相长。此外,教师应当时常反思教学得失,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日趋完善,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