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消防员范例6篇

最美消防员

最美消防员范文1

身体素质要求甚至

高过警察和运动员

据民意调查显示,消防员已经成为了美国孩子最想做的职业。然而,在美国想做一名消防员并没有那么容易。美国消防系统内三分之一为职业消防员,三分之二为志愿消防员。

美国职业消防员的选拔,通常包括了笔试、面试、背景审查、药物滥用审查以及身体素质测试,有犯罪前科的人无法申请成为职业消防员。申请人需要提供工作经历、学校成绩、信用记录和三份以上的推荐信。

由于消防员是长时间在高压和危险下工作,美国对职业消防员的身体素质要求甚至高过了警察和运动员,申请者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身体测试,例如听力、视力、血压、血液和尿液检测。除此之外,还要经过心理测试,确定申请者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能够胜任这份艰巨的工作。

在通过了这一系列的选拔测验之后,新消防员们要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理论课堂,之后,他们学习与实际火灾情况相关的概念、物理、化学、数学等科学。还要进行六个月下队实习和集中培训交叉进行,再次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的消防员。

消防员的基本配备包括滤毒空气呼吸器、防化学腐蚀和高温的防护衣、有害气体报警器,以及人身安全警报系统――该系统可以探测到消防员是否身处危险,并且可以自动通知其他救援人员或者应急小组来抢救处于危险中的消防员。

遇到灾难,消防人员的救援计划是先分析评估灾情,再实施行动。比如,发生火灾后的第一步,是用侦查工具找到失火的源头,评估是否有特殊的火情(例如闪燃、空气反向回流、烟雾爆炸),分析可能的次生灾害(是否有化学品、有害物质等)、可能的死亡情况,以及找到逃生通道。这些信息都得到之后,消防人员再进入火区灭火。灭火的方式,也会根据前期得到的信息来决定是用水、空气阻断法,还是隔离燃烧物法。在这样科学作战的指导下,美国消防员的伤亡比例为800:1。

终生职业制度,回报高

一旦成为了职业消防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就是终生的职业。美国活跃在第一线的职业消防员平均年龄段是30~40岁之间,也有70岁以上还在做技术工作的消防员,平均职业生涯为30~40年。年纪较大且经验丰富的消防员是抢险救灾主力,而年轻人则多从事辅助工作,以增加经验。有经验的消防员能大致判断楼房失火的原因、火的源头和灭火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职业消防员也是一份高薪职业。2014年数据统计表示,美国消防员的平均工资为年薪5~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0~36万),而其他同等学历人群的平均年收入为2~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18万),消防员入行五年后的工资可以达到年薪8~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8~54万),相当于企业经理的收入。并且美国消防员可以享受十分优厚的福利待遇,例如健康保险、带薪休假、养老抚恤金以及交税减免。不仅消防员本人可以享受这些福利,其配偶以及孩子也可以享受同等福利。

最美消防员范文2

2009年2月2日,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东路附近朗晴居二期C座12楼某宅发生火灾,不少市民抱怨灭火救援进展的太慢。为什么高楼救火如此困难?消防人员表示,目前广州高层发生火灾后的人员自救及灭火,主要还是靠高层建筑自身的消防系统设施,可以用云梯车由户外进行灭火救人的火灾处置,但仅限于15层以下。时代的发展让建筑物越来越高,但是无论是救火的云梯还是水枪的高度都是有限制的,难以跟上楼层向上的步伐,那么,高楼火灾如何逃生,如何救援呢?且看其他国家有什么经验。

逃生:高层逃生需要训练

美国:人人掌握“生命安全101”  据统计,“9・11”事件当天有1.3到1.5万人从大楼撤离,是现代史上之最。美国消防专家说,很多美国人正是由于熟练掌握了逃生秘诀――“生命安全101”,规范,才幸免于难。

“生命安全101’,全称为建筑物、构筑物火灾生命安全保障规范。此规范紧紧围绕生命安全而制定,要求建筑方按规范来设计,而楼内的人员则应懂得如何在火灾中安全自救。

在美国,几乎人人都接受过“逃生”培训。“9・11”事件中,除了部分人员是靠消防人员疏散离开世贸大楼的,大多数人员都是运用自身掌握的消防知识逃离危险之地的。灾难临头,训练有素的美国人没有慌不择路、互相挤压,而是选择了真正有意义的逃生手段――从安全出口和消防专用电梯安全离开。

日本: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

日本人住进高层酒店第一件事是到处查看,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除了检查安全通道到底通不通,他们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万一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救援:云梯达不到高楼的高度

委内瑞拉:直升机扑灭高层大火  2004年10月17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市56层高的中央公园东塔楼发生严重火灾,大火吞噬了34层以上的建筑物,共有25名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因吸入有毒气体受伤。

火灾发生后,加拉加斯100多名消防队员和200多名军人赶到现场灭火,武装部队司令部还调来两架直升机向大楼喷水灭火。经过近20小时的奋战,大火才被扑灭。  美国:试验用“芭蕉扇”灭火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借芭蕉扇扇灭火焰山大火,得以让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如今,美国纽约等地的消防专家正在试验借助风扇对付高楼火灾。他们不指望能把火扇灭,而是希望能减少高楼火灾中“喷灯效应”的发生几率,进而减少人员伤亡。

高楼火灾中,消防员经常遇到门微敞时,玻璃遇热炸裂使风突然而入的情形。风火瞬间结合很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产生火球。这种情况被消防员称为“喷灯效应”,伴随它的很可能是致命伤害。

纽约消防专员尼古拉斯形容遭遇“喷灯效应”就像是“走进上了膛的枪管”。纽约消防局和联邦灭火专家在加弗纳斯岛展开了灭火演习,测试中运用了不少先进装备,还用了便携式风扇、防火毯、防火帘等看似寻常的用具。纽约消防专家杰拉尔德是提倡用风扇对付高楼火灾的人之一,认为它有助于清除走廊和楼梯中的烟,能开辟缓解高热的区域。谈及风扇等工具时,他说:“全国的消防部门已运用风扇对付日常火灾,但还没有想过在极端情况下用它。”

芝加哥等城市也举行过类似演习。芝加哥2006年一次高楼灭火演习后,迅速将风扇加八日常灭火器材中。芝加哥配备的最大防火扇直径约1.8米,装在液压起重机上,经常在失火建筑一层入口处使用。

法国:配备先进消防员防护系统

消防队员们的个人安危历来是消防指挥员十分重视的问题。随时能知道自己的队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状况如何,是指挥员作出现场指挥、决断的根本依据。法国日前推出一种名为 “救亡”的系统,该装置系统能迅速而及时地反应出一系列信号,表明正在战斗中的消防队员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消防指挥员能作出相应的措施提供有益的帮助。

该装置系统由设在指挥中心的一台中央指令仪以及投入灭火抢险战斗中的消防队员个人携带的微型信号机组成。每一台微型信号机与中央指令仪通过无线进行双向联系。它们之间的最大有效距离是1500米左右。在灭火抢救过程中,该装置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使用,每台信号机便不间断地传回大量携带者个人的相关信息。例如消防队员个人背负的空气呼吸器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遇到困难要求帮助等各类信息。

逃生工具:准备降落伞,危险时用来逃生

袖珍降落伞

美国研制了一种袖珍降落伞背带,附一副弹簧锁扣。使用时,将锁扣固定在物体上,套上背带下滑。日本有一种自垂救生索。它和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连在一起,绳索则安装在每个窗的外墙上框部。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有动作,这些绳索便自动脱垂。在各个窗口形成一条条救生路线。

高楼逃生鞋

2004年7月,67岁的丹麦人延森发明了一种高楼“滑动鞋”安全系统,将其安装在丹麦的高层建筑内,帮助人们在紧急时刻逃生用。据说发明者是从美国发生“9・11”袭击时,人们从世贸大厦的窗户跳出逃生获得灵感的。袭击发生后不久。延森就为他的“滑动鞋”安全系统申请了专利,这种“鞋”靠安装在大厦外面窗户旁边的一道窄钢轨上下滑动。

滑梯或滑道

日本研制了一种用不锈钢制作的螺旋形室外楼梯,每层有两个回转,设计有安全下滑的坡度,下降十分平稳。英国研制了一种能在5分钟内完成充气的尼龙膜充气袋,充气后的尼龙膜袋立刻成型为槽形倾斜滑道,人员可在柔软的滑道内迅速脱离危险。

逃生系统装置

逃生系统装置较之救生道更为复杂,这是一种组装起来的机械装置。德国研制的是一种由运载器、载人舱和齿轨三部分组成的救生系统,齿轨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对一幢35层的楼房来说,救生速度可达每小时250人。

阿根廷的类似装置是由嵌齿轮和单轨道两部分组成。轨道上附有若干装人小箱,每个小箱负重200公斤,这种装置疏散人员比较快。

救援设备:火场机器人

把带有视频头的机器人送到着火地区,特别是可能有毒气等条件恶劣的地方代替消防人员搜索被困者。美国一个叫“安娜・肯达”的搜索机器人。像一条大蛇,它有三米长,共有22个节,顶部的摄像头能转动33个角度,全方位观察特定区域内情景。

最美消防员范文3

法律规定:老人和孩子的用品,建筑装潢材料和家具用品必须阻燃。

美国是世界上多火灾的国家之一,但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已逐年减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重视民众的消防教育。在美国,国家不仅设有专门的消防学院,而且几乎每个州甚至一些市和县都有程度不同的消防学校,有的相当于大专程度,有的相当于中专或中技。除此之外,美国现有多所大学,如马利兰州大学、依利诺伊州理工学校以及俄克拉何马州大学都设有消防系,专门培养消防硕士、博士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美国的消防教育从幼儿园娃娃抓起。同时,还向居民广泛开展防火宣传,提供火灾案例资料,指导民众进行防火训练和避难演习,以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和逃生能力。美国不提倡老年人和儿童“勇敢地”参与救火,只要求他们在遇到火灾时,能及时唤起身边的人,及时报警,逃生避难。美国法律规定:老人和孩 子的床具等必须是阻燃的。因为老人和儿童是防灾的弱者,对他们应该加倍关照。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在高层民用建筑中,普及感烟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唤醒人们的警觉,尽快逃生避难,及时扑灭初起之火。另外,美国还通过立法,限制建筑物的火灾荷载,提倡兴建和居住不燃性建筑,尽量不用可燃性建材。从美国总统的白宫到普通人的公寓,都禁止采用可燃性装修。室内家具陈设,包括沙发、床具、窗帘、地毯等都必须是阻燃的。在美国,每一位家庭成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消防逃生演习。每一个人,包括学龄前儿童都要学习火灾逃生的基础知识。如果有婴儿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家庭中有指定人员来协助他们逃生。

德国:建立消防博物馆,使之成为国民消防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社区设置消防屋、消防车等,让居民体验救火和逃生。

德国16个市、州都建有消防院校。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消防官员都 是大学毕业后志愿从事消防工作的。在景色美丽的伏尔达市建有全联邦消防博物馆,这里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游人,成为国民消防教育和弘扬民族传统的重要场所和旅游景点。在德国,每年都有儿童成为火灾受害者,大约有30%的家庭或楼宇火灾是儿童造成的,空旷的乡野火灾也往往因青少年玩火或过失所致。因此,少儿消防教育被明文规定列入了地方消防法规,也成为德国消防部门预防火灾、减少伤害的重要措施。消防安全教育不仅限于消防人员给儿童和青少年上课或组队参观,还根据孩子的特点,在社区多处布置了一个消防屋(模拟居民房屋火灾,体验逃生),一部消防车(体验消防人员生活,着消防服、握水枪、放水带)、一只电话(让孩子学报警)和展出大量消防图片和文字资料,用于宣传。

日本:将家庭妇女培养成“消防博士”,带动社区和儿童的消防教育。

最美消防员范文4

随后,摩天大楼越建越多,越建越高。不过,人们发现这些建筑在防火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9・11”之后,美国人对摩天大楼的印象,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兴建超高层建筑的兴趣锐减。

其他发达国家对超高层建筑的看法也大体经历了如此变化。有消息说德国政府已经决定,不许再新建玻璃幕墙式的超高层建筑。

由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防火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研制出更高效、安全的消防设备。

效率更高的消防工具

国外的电梯业正在开发一种专供超高层建筑消防救援使用的消防电梯。这种电梯由双路电源控制,火灾时普通电源中断,消防电源则正常运转。消防电梯的载重能力在800千克以上,车厢内净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可同时搭载8名消防员或被困人员。电梯的轿箱是用不燃烧材料制成的,电源线也有热绝缘保护,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这意味着,即使在周边有火情时,电梯也能正常运行,而且它的行驶速度较快,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秒。轿厢顶部预留一个紧急疏散出口,万一电梯开关失灵时,人们也可由此处疏散逃生。

为完成灭火作业,国外目前正在开发举高能力更高的云梯车。芬兰一家企业不久前制造出有效举高能力迭110米的云梯车。尽管它比一般的云梯车都高,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特别是当高层建筑外墙燃烧时,大火会从外墙首层直通到顶层。此时,云梯车必须退至距建筑20米以外的地方工作,它的举高能力也会比实际举高能力缩减20米,这意味着它的有效举高能力只有90米。

美国有家公司还研制成一种超大型超高压灭火喷枪。喷枪配有超大口径高压泵,能在极短时间内,喷射出量大力足的灭火水流,或是将灭火泡沫喷至140米的高空。

消防员的“护身符”

消防队员的个人安危历来是消防指挥官十分重视的问题。随时能知道自己队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状况如何,是指挥官做出现场指挥、决断的依据。

法国目前推出一种名为“救亡”的装置系统,能迅速而及时地反应出一系列信号,表明火场中的消防队员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消防指挥官做出相应的措施,提供有益的帮助。该装置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设在指挥中心的一台中央指令仪,另外一部分是消防队员个人所携带的微型信号机。每台微型信号机与中央指令仪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双向联系。它们之间的最大有效距离是1500米。在灭火抢救中,该装置每台信号机会不间断地传回与携带者个人相关的大量信息。假如消防队员背负的空气呼吸器氧气瓶中的压力发生变化,或遇到困难时,可要求上级提供帮助。

机器人消防员

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装置外,发达国家正在研制开发用消防机器人替代消防队员完成救火作业。

日本人研制出的消防机器人可以冒着浓烟毒气走上高楼侦察火情。

美国人研制的带有视频头的火场机器人可在有毒气等条件恶劣的地方代替消防人员搜索被困者。一种叫“安娜・肯达”的搜索机器人,有3米长,共有22节,看起来像一条大蛇。其顶部的摄像头非常灵活,能转动33个角度,全方位观察特定区域内的情景。

最美消防员范文5

 

 

致敬消防员征文1    从古至今,无论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还是市井巷陌的口耳传颂,英雄的`传奇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或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的论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或如《三国志》中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英雄的形象亦是伟岸挺拔,令人望而生敬。从古到今,他们的丰功伟绩,历经千年仍璀璨夺目,在历史的长河中耀耀生辉,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最终能支撑起一个时代的,更多地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20xx年3月底到4月初,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烈火在绵延的山脉间肆虐着,企图把每一寸土地覆盖在它的统治之下,浓烟滚滚直上天,却有一群英勇无畏的逆行者,他们与烈火周旋了整整十天。最终不幸的是,三十名消防员在扑火时遇难。

   今年同月同地再一次发生森林火灾,又有十九名消防员在灭火中长眠于此。在人民与国家利益面前,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在他们的工作中,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冲入火场,烈火席卷全身之时,他们似乎对温度仿佛没有感知,却又是最有温度的人。放弃休假返回岗位的是他们,灾害面前的逆行者是他们,遍体鳞伤却笑着说“无碍”的也是他们,烈火以无情并着世界,他们却将大爱洒向人间。

   人们无法将每一位消防员的名字记下,却可将每一抺炽热的火焰镌刻心间。它在刀山火海中诠释着信仰的力量,让一道道生命安全防线固若金汤,为人民安全保驾护航。即使不是在万人目光中央,亦没有舞台的聚光灯为他们点亮,却默默无闻地扛起一个时代的重任,用血肉之躯,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心中的英雄,我们无法为您分担重任,只愿您:在每一次出征后,都能够平安归来。

致敬消防员征文2    哪里有危急、哪里有险情,只要警铃一响,他们就会全副武装,第一时间冲到那里。

   在炎热的夏天,他们穿着厚厚的救火服在烈焰中炙烤;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抱着冰冷的水枪,十几吨刺骨的“冰凉”从胸前穿过;当发生重大灾难、人们纷纷撤离时,他们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们不能忘记四川凉山州那场森林火灾,更不能忘记在大火中不幸殉职的30名消防员。一场大火,让他们与亲人生死相隔。

   没有美丽的风景,没有漂亮的衣服,只有辛苦的训练,紧急的救援,忙碌的背影。火一半、水一半,热一半、冷一半,他们的一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他们有的是80、90后,有的还是00后。他们是孩子心中最可亲的父亲,也是父母眼中最可爱的孩子。他们一如常人,像邻家的大哥哥。然而,他们所从事的,却是这个世界上最特殊,也是最危险的职业。

   “如果说消防员不是最伟大的工作,那什么才是?!”让我们向最可爱的消防员致敬,向英勇的消防员致敬,向最美的背影致敬。

   愿奔向火海的他们,每一次都能平安归来!

致敬消防员征文3

   __年4月1日18时30分,四川凉山省的30名在扑火中遇难人员的遗体已经全部找到,他们的家人彻夜不眠,熬红了眼,却还是没有等到他们回家。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痛彻心扉的噩耗。这三十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九零后的少年,甚至有很多人还是共青团团员,他们正是绽放的年纪,却被一场大火永远地夺去了生命。

   但是他们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依然勇敢前行。

   不仅仅是他们三十个人,我们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为我们付出的消防战士们。

   消防员李长春,正值大年初一,医院住院楼大火。他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搭建了一条临时逃生通道,英勇救出13名婴儿和20余名产妇;消防员田斌,原本休假的他带着儿子出去玩,偶遇火灾,他将不满两岁的孩子托付给陌生路人照看,拿着灭火器,不顾个人安危,冲向楼顶灭火。他说:“我是消防员,不论任何时候,无论身上是否有军装!”;消防员玄龙海,拼死冲进火海浓烟中,解开战斗服,将几近昏厥的6岁男孩裹在怀里抱出火场,孩子出来时,脸上戴着属于他的空气呼吸器面罩……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有这些消防员,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如何得到保障。

   这就是消防员们,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发生火灾的一座座崇山峻岭,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他们,他们不求任何人的回报,默默付出,为人民服务。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无数次地见到万家灯火,却有家不能回,有时候甚至吃不上一口年夜饭。他们可能是妻子挚爱的丈夫,是父母宝贝的孩子,是儿女依赖的父亲,可是他们却常常辜负了最亲的人。

   他们把自己献给了国家,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而仅仅想着,如何多救出一个年幼的孩子,如何多扑救一场无情的火灾。

   在消防员们拼尽全力扑救的一场场火灾之中,有的火灾是天降灾祸,无可避免,可是有的属于人为因素,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减轻人为火灾发生的几率。

   作为中学生,我们不可能不顾一切地亲身冲向火场救火,但是我们可以遵守法律法规,学习如何避免火灾,在学有余力之时,也要提醒身边的人,让他们一起共同创建美好环境,尽最大努力避免火灾的发生。

最美消防员范文6

EQ工厂是有毒废料处理厂,主要处理包括油漆、氯气、杀虫剂、硫磺等在内的各种有毒化学废料。这场大火摧毁了EQ工厂,至今未重建。

事故经过

EQ工厂厂房两侧敞开,整个厂房用15 cm高的围墙分成不同隔间,屋顶和墙壁是金属制的。

事故当天,工人们将少量的类似废料混合放入大一点的容器中,这些容器沿着一个高架台堆放在隔间里,等待之后装运到处理处置厂房。

在一个隔间里,该公司放置了一些零售商店的退货,比如,杀虫剂和油漆。其他隔间里有易燃的腐蚀性的化学品和实验室废料。其中还有一个隔间专门存放氧化剂,在这些物品的中间,有一大箱从飞机维修紧急供氧系统中拆除下来的化学氧气发生器。固体含氯水处理化学品的圆桶,堆放在发生器的顶上。

2006年10月5日21时38分,一名开车经过该厂的居民发现了从工厂内冒出有强烈氯气味的雾,立即通知了当地应急部门。

几秒后工厂起火了(事故调查组至今未调查出起火的具体原因)。赶到现场应急救援的消防员观察到,最初起火处是在氧化剂隔间。随着始于氧化剂隔间的大火蔓延, 10个飞机化学品氧气发生器被激活了,释放出的氧气加速了火势。大火迅速蔓延到易燃液体隔间,烧穿了屋顶,导致大量装有208 L废料的桶爆炸(208L装的桶是55加仑标准桶换算的),形成火球飞入空中高达45 m,造成氯气等有毒化学气体泄漏,在工厂上空形成巨大的氯气云。

大火引起连续爆炸,多达39次,附近地面震动明显。随着大火蔓延,浓浓的黄色烟雾笼罩整个埃佩克斯镇。

当地应急救援机构紧急疏散了工厂附近约1万6 000居民,也有一些居民被安置到公共避难所。但是由于风向变换,包括警察、消防和应急救援人员在内的整个事故指挥中心迁移了5次,消防队应急数据库无法查阅、911中心无法及时联络。

事故调查

火势增长迅速,消防人员采取了让大火烧尽的方案,应急救援指挥部又对当地1万6 000居民进行了有序地紧急撤离,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而工厂内化学品详细清单,在事故发生当天无法获知。但第二天,包括12名警察和1名消防员在内的约30人,产生了呼吸困难和恶心等症状。

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CSB)调查组没能查出最初起火原因,但调查人员在燃尽的废墟中,发现了许多烧坏的发生器的残骸。他们认为,未用完的飞机紧急化学氧气发生器,很可能促成了火势的增长。一个纤维板箱装的未用完的发生器,在从一家飞机维修工厂中拆除后,被送到了EQ工厂。当意外激活或者暴露在火中时,这些设备将产生大量的热和氧气,可引发或加速燃烧。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进行过此项测试,演示氧气发生器是怎样引发和加速大火的。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曾经对佛罗里达州1996年瓦鲁杰空难(瓦鲁杰航空592号班机在1996年5月11日14时04分,从迈阿密国际机场到亚特兰大的途中,坠毁于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地中,机上110人全部罹难)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造成空难的原因正是由机货舱中,堆放了一批过期但未妥善处理的氧气生成装置,飞机的货舱里有设备放电而引发的。

调查人员还发现,除了氧气发生器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有害物质,如有大量的易燃物质、可燃物质、氧化剂、杀虫剂、有毒物质等可能引发或加速大火的燃烧。

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调查并了个案研究,识别了几个关键的安全问题。调查发现,联邦法规没有要求危险废物公司,提供他们所处理的物质的重要书面信息给应急救援人员。而这些信息对于当地官方有效地计划救援是必需的。EQ工厂对于可能发生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无人看管时的紧急情况,准备不足。

化学品安全委员会认定,防火墙本可以遏制住氧化剂隔间的初始大火,阻止火势蔓延到有储放易燃物的其他隔间。而EQ工厂隔间之间却采用15 cm高的围堰隔离,此设计仅能够阻止溢出物。而且EQ工厂唯一的消防设备就是手提式灭火器,整个工厂没有防火墙,没有喷淋装置,没有任何预先警报、烟雾探测或者感温探测的装置。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依照《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案》管制危险废物工厂。其中有相关条例要求现场有“消防设备”,但是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或者工业指南没有界定这些设备,这就使得工厂运作没有自动的火灾探测,灭火系统也没有警报、没有下班后以及周末监控。

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分析了过去5年其他22起危险废物工厂的火灾和化学品泄漏事故。历史表明,预先警报,预先通知在事故发生时可以抢先一步,应急人员能够及时赶到现场,在火灾失控前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一个自动的灭火系统,甚至在初期就能将火熄灭。

应对危化品爆炸 预防更重要

2007年6月,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了紧急建议和安全公告,要求所有运输工具出行前,必须确保报废氧气发生器安全拆卸、移除。同时建议美国环保技术委员会(USETC)制定有关处理和储存危险废物的“标准化指南”,以减少火灾和泄漏发生的可能性,还敦促其请求美国消防协会为危险废物工厂制定特定规范,以预防、检测、控制和消灭火灾。

另外,应急反应机构熟悉他们司法管辖区内储存的危险物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发现,在EQ工厂的案例中,该工厂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危险物质的具体类型、数量和位置的书面信息给消防部门或者地方紧急计划委员会。如果工厂预先提供了详细危险物信息,地方应急反应机构就可以更好地做应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