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先进事迹范例6篇

村支书先进事迹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文1

xx同志,现任渤海镇西地村党支部书记。自XX年上任以来,带领全村干部党员群众真抓实干,大胆创新,使西地村这个只有287户、700多口人的落后农业小村发展成了宁安市的韭菜产业示范村,xx本人先后获得“宁安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市级劳动模范”、“宁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一、 解难题、办实事、乐民心。

“让群众尽快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xx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上任伊始,他大刀阔斧大力改造村容,恰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就得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2012年,依据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根据村容村貌杂乱不堪的实际情况,村两委会以换房盖问题为突破口,开启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就这样,全村低矮破旧的老平房,奇迹般的变成了城里人艳羡的红铁盖房屋,不但实现了红顶、白墙、绿树,而且普及了太阳能取暖、路灯,各项荣誉接踵而至。

这几年,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多方协调和筹措资金,平整和硬化村主要街道1500延长米,新安装路灯15盏,路旁全部绿化植树,美化了生态环境。

二、 抓经济、谋发展、富民心。

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成立了韭菜专业合作社,采取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模式发展韭菜产业化。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广辟增收渠道,整合过去分散性韭菜种植,XX年成立了韭菜协会,2012年重组了韭菜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硬是带着大伙儿闯过了风风雨雨,抢占了韭菜市场的先机。群众的腰包鼓了,村集体的积累多了,党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胆识也得到了提高。

三、 强管理、树新风、育民心。

工作上将全村党员分成三个小组,韭菜合作社党小组,经纪人党小组,劳动力转移党小组,分别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他和班子成员带头廉洁自律,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入户走访、了解民情、关心群众;大事小情他总是集思广益,民主协商,不搞一言堂。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文2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一

,男,1956年11月出生,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起担任党支部书记。2019年来,同志牢牢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致力于加快的发展,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个人曾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所带领的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主要事迹如下:

一、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

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他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得村里村务、财务、党务制度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得到了及时的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人到外边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再次,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除了下村办事、调解纠纷、到乡里开会以外,你都会在村室发现他忙碌着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在与群众交谈了解中,不难发现,他的脸上时刻保持微笑,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二、抓新农村建设,解决村民实际问题。

首先为解决群众农耕困难,他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对村里的责任田进行了综合开发并修了水泥路5000多米,精建了42眼水井,地下管线30000多米,4台农业专用变压器,惠及全村村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千方百计增收入、千方百计谋出路”上动足脑筋、使足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就业促发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同志经常说,“带领群众致富,是我做为支部书记的责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他始终将发展村里经济做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村规模小、人口少、经济基础较差,要想发展必须引进资金,而引进资金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他带领班子成员从土地开发入手,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村修了路,他们相继引进塑料颗粒生产厂等大型企业,并组建了建筑装修施工合作社,不但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村经济正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抓森林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加大植树造林工程,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大事,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积极响应此号召,在乡党委的英明决策下,近几年共植树三万余株,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林网,也切实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同志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他赢得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好评,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总是谦虚而诚恳的说,“群众选我当书记是对我的信任,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只有将建设的更加美好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乡村人,初中文化程度,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村在的带领下先后荣获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6次、县级荣誉8次,个人在199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19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在农村长达三十八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打井,修桥铺路,筹建市场,在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截止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达到9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内拥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大棚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辐射带动原、延、封三县50多个行政村大棚蔬菜种植2万余亩,成为大棚蔬菜行业的“引路人”。

一、抓基础设施,创良好条件。

1976年,村还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偏僻小村,一条二米宽的土路,高高低低,崎曲不平,人称“三蹦村”,晴天时车在路上蹦,人在车上蹦,心在肚里蹦,遇到了下雨天,寸步难行。拉平车走,五个人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没有步行快,大半截路还得扛着自行车。村里没有电,每到晚上,群众都在煤油灯下苦熬黑夜,田地里没有一根线,没有一根电线杆。浇麦靠人工水车,遇到了干旱年月,井水干枯,群众只有靠天吃饭,粮食亩产量只有200来斤。在那个拿工分吃粮食的岁月,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只是梦想着能用上电,家里的生活一切会改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底用上电,让家家户户的灯亮,让田地喝个饱。村两委决定后,马上行动。拍板第二天,他就奔赴郑州,通过关系买到一吨铝线,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一次条子只能买回一吨。这样,他五进省城,饿了啃玉米面馍,渴了就在街头饮口凉水,困了,就在街头露宿。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总共买到四吨铝线,离全村的盼望近了。紧接着,又用半月的时间把低压杆全部栽上,三伏暑天,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大家的脊背晒得黑油油的,脸晒得黑红。拉线扛线,片刻不闲,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没有人喊苦嫌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就这样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村每一户村民都用上了电,灯亮了,群众的心亮了。他们说:“没有咱支书的辛劳,没有支书的带头,还不定猪年马月才用上电呢!”平凡的话语,诠释了党的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家里用电解决了,但庄稼地里的还不能灌溉。因为地里虽有动力电,但没有足够的水井,他就再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一鼓作气,再打20眼机井。那一年,适逢党的政策好,对农村办电打井有倾斜,全村青壮年劳力拉着平车到拉石料,大家自备干粮和水,五天五夜来回一趟。在打井的30余天时间,他与打井工人吃住在工地,时刻处理打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到12月底,全村水浇地共打机井22眼,村里的粮食再也不靠天吃饭了,第二年,他又托关系买来化肥,配合浇水,当年小麦亩产达500-600斤,麦垛堆积如山,产量翻了一番,交公粮任务完成了,群众分的粮食多了,集体也有了收入,全村群众欢欣鼓舞。

在年终的群众会上他宣布:从今以后,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将一心一意为全体村民做事,不谋私利,与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努力使摆脱贫穷。

电通了,农田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也稳定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村民的家里有了积蓄,脱了贫,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自然一些人也产生了小富即安的现象,觉得该缓口气了,开始沾染了一些不良习俗,搓麻将,搞迷信活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让群众跳出这个怪圈呢?这个问题一直成为萦绕在他头脑的一件大事,怎样让村民致富?

二、抓经济建设,寻致富门路。

村种菜具有很久的历史,但多年来东一片,西一片,分散零落,形不成规模,生产技术也很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把全村经济搞上去,就要树立商品观念,就要把搞好全村的蔬菜生产当作重头戏来抓。他把村两委召集在一起,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教育群众要想方设法挣钱,啥来钱种啥,啥值钱种啥,要克服落后守旧思想,要敢于创新。

1988年,他数次到农科院考察,又到寿光、扶沟等地学习经验,请教问题,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让农民快速增收。建塑料大棚需较多的资金,购竹竿、石料、铁丝,许多群众手里的积蓄不够,他就发挥自己熟人多,关系广的优势,找乡领导,找县领导,磨破了嘴,跑细了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县工商行争取贷款20多万元,谁建棚给谁家贷款2019元,不用交利息,仅此一项他就给群众贴进利息2万多元,这样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村内又给予政策扶持,凡种棚户给予排灌便利的地块,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宅基地划分上给予倾斜,减去两人义务工等一些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当年,村就建起了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部分跟进的近40多个大棚,当年人均收入达2019多元,诱人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观望者的眼球,第二年全村掀起了建大棚的热潮,达到每户一棚,规模种植引来了山西、湖北等客户前来驻村收购,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1997年,户均存款都在万元以上,当年,村获“省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和“市农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他们用“走出去”的政策来扩大种植规模,将自己村的姑娘嫁出去在婆家建大棚,自己村的媳妇带动娘家人建大棚,这样,大棚种植到应举乡等50多个村庄,面积达3万多亩,菜农经济收入达1亿5千万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苦尽甘来,回想起卖菜难那段经历还难以忘怀。1993年5月20号,由于道路不通畅,还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外地客户还不知道这里有堆积如山的瓜果蔬菜,菜农们看着一车车鲜亮的瓜果卖不出去,愁眉苦脸,大家把目光又集中到的身上,当天下午,他带领村干部将菜农的瓜果过秤装车拉到郑州蔬菜批发市场。第二天,瓜果销售一空,菜农绷紧的脸舒展了,他们和党支部贴的更近了。

1994年,村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刚成立时都是本村村民,为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菜农的优惠政策,规定协会成员购买竹竿、塑料布、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优惠5-10%,公司成员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免费赠送科技资料、免费收看科技录像带、免费借阅科普图书,成员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公司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进行技术指导。成员生产出来的蔬菜可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公司负责组织经纪人联系外销,保证不让菜农烂掉扔掉新鲜蔬菜,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公司每年都聘请省、市、县蔬菜栽培、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讲课,印发科技资料,播放科技录像带和光碟,公司还成立了科普学校,设立了科普图书阅览室、购置电视机、影碟机,购买科普图书1500余册,光碟100余盘,还安上机顶盒,发展远程教育,使公司成员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塑料大棚一次性投资较大,而且费工费时,公司开高了6个生产资料门市部,竹竿、塑料布、肥料、农药、化肥、种子应有尽有,农户不用出村就可以购买建大棚所需的一切材料,并可享受优惠价格,仅此一项就使公司成员节省费用60多万元,菜农不怕生产,就怕销售,为解决卖菜难问题。公司一开始就组织一批业务员分赴郑州、洛阳、信阳、武汉、晋城、徐州等地跑市场,找信息,将外地客商引到我村蔬菜批发市场,由于村蔬菜品质好,市场管理好,从而吸引了大批客商进入村蔬菜批发市场进行交易。为了及时掌握国内蔬菜市场行情,公司还购置了一台电脑,开通了互联网,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提高了村的知名度。由于公司能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优化服务,所以大棚蔬菜发展速度迅猛。1996年全村大棚数量达200多个,平均一户一个大棚,1998年,全村大棚温室总数达700多个,平均每人一亩大棚,蔬菜面积达全村耕地面积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公司成员达到了200多户,发展大棚数量基本饱和,为保证蔬菜数量,公司把成员范围扩大到外村、外乡、外县,并享受与本村成员同等的优惠条件,到2019年,公司成员达4000多户,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瓜果产品不均衡,造成蔬菜价格差别较大,公司又把目光盯在了提高蔬菜品质方面。他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制订了公司无公害生产标准,并从种子选用、土壤处理、肥料、农药施用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在2019年5月市农业局检查中,公司送去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村无公害蔬菜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蔬菜销售价格又趋回升,2019年5月,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

村通过调整种值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涌现出不少由穷变富的典型。如本村村民周学胜,原来家里很穷,住的是破瓦房,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在的帮助下,他家建了两个塑料大棚,三、四年的时间,就住上了新楼,娶上了漂亮媳妇。村民赵岭原来家里也很穷,他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积累了十几万元资金,一年时间盖了两座小楼,又增添了不少新家具,成为本村致富的典型。现在的村,家家户户住小楼,家居用品室内摆设一点也不比县城里的人差,而且村民还拥有了30多辆小汽车,全村人过上了小康生活。近20年来,村先后三次获“省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五次获“市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八次获“县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本人先后获市劳动模范,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三、抓思想教育,树文明新风。

同志在领着村民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上,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确灌输,集体学习,个别谈心,他不喜欢开会点名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扬的一面,要启发自觉,在教育问题上,“班长”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号召力。2019年,国家推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葬,他就带领自己家的几个侄子首先把自家的坟头平掉,这样,三天时间,村耕地田里的坟头全部平掉,在村务、党务工作会上,作为支部书记正确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定,程序是两委提出意见,召开党员会通报,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最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又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长远性的工作,村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简易可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认识到了就不感到约束,也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感觉到,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村干部队伍几十年保持先进性,保持良好作风,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物质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吃饱、穿好、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下一步,村两委计划多方筹资将全村大小街道都修成水泥路,安装路灯,栽植景观树,并对过去的80多亩窑坑进行统一招标开发,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走工农商一体化发展道路,为村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三

同志生于1968年5月,现年46岁,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志曾任过村治安主任、村委主任。自1998年12月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连续多年被乡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2019年党支部荣获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建班子,密切干群关系

原村干部由于思想不纯,作风不正,工作不实,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众之间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矛盾十分突出,各类打架斗殴事件经常发生。同志接任村支部书记后常说:“当干部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为村民服务,只有这样村民才能支持我们工作”。村村两委在他的带领下,互相支持,把“两委”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好班子,一心促经济发展,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调解纠纷到谋划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事事他都亲历亲为,以身作则,重塑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二、抓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村原来交通闭塞,受出行难、灌溉条件差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导致群众致富难,经济发展慢。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同志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建改。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成为村两委的共识,但是资金方面实在是困难太大,直至2019年5月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硬化了村内主干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群众走泥巴路的历史,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还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对村内道路定时清扫维护,彻底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

村两委干部在的带领,抓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这一关键,跑资金,上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南水北调项目,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修复和新打机井63眼,整修田间道路3000多米,地下管线4000多米,使全村2200亩耕地达到了“田成方、渠成网、旱能浇、涝能排”,为农业高产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环境,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文3

他一心扑在岗位上,把智慧和心血献给了父老乡亲,X年,他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易迁”工作先进个人。这位倾情于父老乡亲的人,就是X镇X村党支部书记X。

X村于X年与X村、X村合并,全村有X个村民小组,X户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现已脱贫X户X人。X年,X高票当选为村支书,从此挑起了精准扶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

每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X都要抽时间学习,先备好课,率先给党员上党课。“通过自学,学会了上网,通过电脑、手机微信、QQ下载有关资料,学习党的政策、当前形势和上级相关精神。”X这样说道,“有了一定政策水平,才能对自己严要求,也才能带领村里一班人去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带领老百姓勤劳致富。”

X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该镇在X村三组建第一批易地扶贫安置点,集中安置贫困户X户X人,涉及到X、x等X个村。今年X月落成,X户贫困户全部入住。“X安置点从征地、建设到绿化,X书记不知操了多少心!”镇经济发展办主任介绍。

面对村里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X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地走访了解,一家一户制定脱贫规划。其中第一期符合易地安置的对象有X户X人。X组有一户贫困户住在一个不通公路、不通水、不通电的“三不通”陡峭山梁,村支两委确定她为第一期搬迁对象。X三次登门做工作,要求她搬到安置点,可这位老人“不领人情”,仍固执地住在破难的老房,她还向村提交承诺书决定不搬。今年,X再次登门,并和其在外务工的儿子取得联系,她终于同意搬迁。村里根据现安置情况,决定把她列为下一批搬迁对象。

“扯皮的多,有的断水了打电话找我,门钥匙不会用,把钥匙拎断了也找我。”X谈起X第一批安置点,他说,“这些事看起是小事,但在贫困户中是大事,因为这些老百姓没用过自来水,没用过这种门钥匙,出现了问题,只好一家一家去教他们使用。今年,我们在安置点开展‘巾帼靓家’‘卫生评比’等系列活动,现在一个和谐、勤劳的大家庭正在形成。”

X村第一批安置房已入住,今年第二批安置房三岔沟安置点即将完工,X安置点正在建设中。为解决易迁户搬得出、稳定住、能就业,该村争取资金X万元,在X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厂房X平方米,招商引进X县铭金工贸有限公司落户办厂。吸引了安置点贫困户X多人就业。

X除了走乡串户帮扶贫困户脱贫,他还和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干部一起发展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几年来,该村发展核桃X亩,板栗X亩。今年,该村计划发展茶叶X亩,与农户已签订合同,冬季移栽茶苗;成立“X专业合作社”,种植空心红脆李X亩。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文4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上学期间就立下志向,发誓要挣大钱,摆脱贫穷。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看到许多农民在一成不变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天吃饭,日子毫无进步,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要想富裕起来,必须开拓新的途径。经过认真考证,根据xxx村的村情,我觉得搞规模养殖是一项前景可观的项目。说干就干,1998年,我筹资1万元,在村中第一个建起了可养殖百余头猪的养殖场,一年下来,盈利达15000元。自己致富以后,不忘向群众传授致富经验,帮助群众上项目,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2001年,我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集体经济一度停滞不前,上级各项扶贫项目进不了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恰逢村支部换届,因我在村中有一定的基础,在换届中我被选任支部书记。上任后,我把给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多次召开支部、村两委、党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带领两委成员走千家万户,收集群众意见,然后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出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四年来,先后引资800多万元完成了500亩农田高产开发任务,建起500亩农业高产科技示范园一个,发展养殖专业户50家,新建大型养殖场5个,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群众收入大幅提高。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针对前任村班子不团结、村情不稳定的现实,我首先大胆地调整了村两委干部,建立了一套长效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分工,村两委成员人人有责任、有目标、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我还经常找老支书,老党员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对村里各项工作的支持,使他们团结在村两委的周围。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支部书记,不单是党员的书记,也是全村父老乡亲的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心齐了,矛盾少了,经济才能发展,群众才能富裕。

2004年年初,禽流感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陆续爆发,疫点周围几公里内的家禽都要全部宰杀处理。消息一经传出,村内养殖户顿时乱作一团。在关键时候,我立即召开各种会议,并通过养殖协会,及时全面传达党的有关政策,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同时,我邀请专职防疫人员到村里进行逐家逐户、逐个养殖场统一免疫检疫,并建立疫情检测报告制度,每天两次对检测结果进行上报。那些天里,我一天休息不到五个小时,经常两眼布满血丝。随着疫情的结束,压力没有了,我却病倒了。时时关心群众的疾苦,使我在群众中的威信逐步提高,说话越来越有份量了,群众也更信任我了。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文5

自20XX年至今,全票连选连任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以博大的胸怀、饱满的热情、奉献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超人的毅力、惊人的干劲、高举旗帜、排干扰、破难关,带领全体干部群众、拨乱反正、甩掉了远近闻名的寺皇甫村乱、穷的帽子,创建成闻名遐迩、文明和谐、致富奔小康的省、市、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党支部自20XX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县红旗党支部。曹xx本人自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同时被保定市委。河北省委评为保定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中央组织部定为基层党员联系人之一。曹xx书记让寺皇甫村重新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给村民带来了无限的福音。

一、致富不致富、全凭党支部

党支部是全村的神经中枢,是村庄大厦的顶梁柱。是为村把关定向的方向盘。曹xx深知党支部的重要性,更清楚党支部书记一职的责任和肩上担子的份量。为此,他下决心从抓党建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工作。在三会一课恢复的第一节课上,带领党员重新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规定每个党员每天读一段党章。看一遍新闻联播。以达到增强党性、强化党员意识、严肃党纪、端正党风的目的。激发党员的政治责任感、鼓励参政议政意识、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党员守则、村规民约、文明细则、村发展计划、规划等全部上墙、接受民主监督。同时成立村纪检、监察小组。监督党员干部的执政、遵纪情况。规定在民主生活会上,书记和村长带头述职、主动接受党内外监督。他对全体干部约法三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以任何理由收受贿赂,更不准发生向村民拿、卡、吃、要现象。一经发现轻者会上做检查,重者免除职务,绝不迁就姑息。还规定党员干部不可假公济私,占百姓和公家的便宜。对工作耍滑、偷懒,对不作为的干部采取一教育、二批评、三劝退措施,来强化勤政的力度。全村党员按片分户成立党员联系小组。党员任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农户的社会、生活、生产等事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困难上报党支部研究解决。在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同时,鼓励党员努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使每个党员真正成为政治坚定,农技过硬,无愧为先锋模范的称号。几年来,经过曹书记的以身作则和传、帮、带,寺皇甫村党支部的工作面貌一新,深得村民的拥护和上级党委的赞赏。自20XX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涞水县红旗党支部。曹xx书记自20XX年以来连续评为涞水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被保定市委、河北省委评为保定市优秀党组织书记,河北省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被党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党员组织联系人之一。

二、发展快不快全凭干部带

村的环境改观了,又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吸引,不少北京、保定等地的投资商来村考察洽谈项目。最后,曹书记认定在天津发迹的刘清泉老板,建托牛所的项目适合村情,便拍板签订了合同。现在富旺达托牛所有受托奶牛近600余头,日产牛奶四吨。仅青储玉米秸秆饲料一项,就给全村农民创收x0多万元,人年平均增收近600元。20XX年又借军民携手、帮建和谐的东风,正在与保定英利集团的麦克公司洽谈的,良种猪饲养和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种植项目已成功在望,这将给寺皇甫的经济发展带来又一重大机遇。

三、村风正不正,全凭文化领

文化是精神的食粮,是智慧的源泉,是力量的能源。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这些哲理名言是曹xx书记在搞企业中的经验,他对其道理早已心知肚明。所以,在他抓党建,抓经济时并未忽视抓文化。皇甫学校是所历史名校,是皇甫人才的摇篮。他非常关心学校的工作,时常到校了解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每年六一儿童节都给师生送慰问品祝贺节日。20XX年投资三万多元,给学校硬化路面解除了师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20XX年x月,66xx6部队和保定英利集团将寺皇甫村定为军民携手,帮建和谐活动单位。曹书记确定的第一件帮建项目就是把教学楼顶,全部更换成彩钢顶,解除了学校漏雨烦恼。请战斗英雄刘庄为师生作发扬艰苦奋斗的报告。为全校x50名学生更换成与世界接轨的新型校服,为学校赠送x0台全配套的电脑,充实了电脑室,这些尊师重教的举措,在群众中传为佳话,并被评为尊师重教的模范。

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需求,一举成立起寺皇甫村文化传承总会,全面负责本村各文化团体的组织领导工作。几年来,投资十三万多元,组建了秧歌队、雄风大鼓会、古装旱船会、书画诗社、歌咏队、读书棋社、农民篮球队、中老年健身队、图书阅览室、红白理事会。村民积极参加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其乐融融,对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强邻里关系、密切干群团结,优化村风,创建和谐社会,增进社会交往,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使该村成为闻名遐迩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表彰。20XX年秋月,央视七台金土地节目组专程来村采访,并二次播发寺皇甫村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20XX年x月x1日,经66xx6部队和保定英利集团联合考察,认定寺皇甫村人文环境良好,经涞水县委同意,正式确定为首届军民携手、帮建和谐活动的单位。用曹xx书记的话说:种下梧桐树,招了凤凰来。帮建活动按照预定的方案正在逐步顺利的实施着。这是寺皇甫村的一件大事、好事、喜事。它将大大提速寺皇甫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步伐。

四、一步一层楼,全凭思路优。

村支书先进事迹范文6

——记湖南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党支部书记陈湘春

导视:

十三年前,脚下一片贫穷的土地

十三年后,这里成了湖南省小康示范村。

〖同期声〗中阳村村民成金强:

“做梦也没有想到,日子会这么快好起来!”

含辛茹苦

鞠躬尽瘁

〖同期声〗中阳村村民付肖良:

“陈支书是村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嬗变的村,不变的支点

〖实况〗车子奔驰……

〖解说〗今年12月15日,村民陈红军驾驶着新买的丰田皇冠轿车奔驰在回村的路上。而坐在他身边的就是德高望重的村支书陈湘春。从城里到中阳村15公里的路程,开车仅用了15分10秒的时间。三年前,进村的路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沙石路,而现在出现在前方的是一条敞亮的水泥路。

〖实况〗村支书陈湘春:陈总,2004年以前,开车(回去)怕要一个多小时?

陈红军:以前跑那些沙石路,开车起码要个把小时。

〖解说〗已经奇迹般迈入了全省新农村示范村行列的中阳村,很少还有村民会这样去品味历史,唯独支书老陈是个例外。13年的村官角色使这位即将跨入老年人行列的老汉对过去充满了太多的回忆。

人生转折办厂还村债

〖实况〗找工具箱

〖解说〗老陈本是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木工师傅,手艺好,活儿多,一生带了几十个徒弟。1993年,就在他与家人过着甜美日子时,娄星区原西阳乡党委政府打起了这个老汉的主意。当时中阳村矛盾重重,村级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村里更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出来当那个费力不讨好的村支书。乡政府领导觉得陈湘春是合适人选,于是三顾茅庐把他请了出来。老陈还是预备党员,村支书一职就只好暂时乡党委委员兼任,他成了中阳村一名“定补干部”,而实际上主持着村里的日常工作。于是就这样,在即将迈入五十岁的时候,老陈开始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弃斧从政”。

〖解说〗很多事情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中阳村负债3万多元,在当时这可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数目。今天张三来结帐,明天李四来讨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得村支两委的同志无力开展工作。

〖同期声〗村医疗卫生室医生肖迪吉

“我记得他刚上任的时候有一次跟我讲,老肖,村里连买材料纸的钱都没有了。”

〖同期声〗中阳村党支部书记陈湘春

“当时了不是图什么发展,主要是如何搞点资金,把村上的帐务澄清一下。

〖解说〗冥思苦想,老陈发现了一条挣钱的门路。这里离娄底城区较近,如果村里办个红砖厂,肯定会有生意。可问题是村里根本就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他只好以个人的名义到信用社去借,本地信用社知道中阳村的底细不敢借,又只好托人找关系跑到邻近的湘乡市去贷款。

〖同期声〗湘乡市棋梓镇农村信用社谷水分社主任尹祝耀:当时他来借钱的时候,我就讲,你帮村里借钱何苦呢,要是还不起,到时候还不是你自己还?

〖解说〗最后,好说歹说,好不容易借到1万元钱。有了这笔启动资金,砖厂很快就办了起来。

〖解说〗两年下来,厂子还真挣到了不少的钱。还清了村里的债务,老陈就打起了退堂鼓。可1995年,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陈湘春以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村民的固执与信任又一次使他做普通村民的想法化为泡影。尽管家人极力反对,但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老骥伏枥旧貌换新颜

〖解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改革年代。现在回想起来,很容易使人想到大海,那种波澜壮阔,那种荡气回肠,就像朗诵诗一样,充满激情与回想。

〖解说〗老陈不是诗人,甚至连初中都没有念完,心里自然没有那么多幻想。但凭借年轻时绝好的手艺在外闯荡世界,也算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准备与追求,在精彩世界里感受着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激荡与洗礼,他也似乎悟出这个时代某些属性。中阳村没有资源不具备区位优势,要发展经济,发动村民外出打工才是唯一出路。

〖同期声〗中阳村村支部书记陈湘春

“当时不懂得什么叫劳务输出,总的目标是伸手到外面去赚钱。”

〖解说〗在他的鼓舞下,常年死守在田地间的村民背起行囊,开始走出家门,憧憬起外面的世界;然而,没有文化没有经验,许多人到外面打工到处碰壁,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老陈则认为这些村民挣钱的门路没有找对。就在这年冬天,他特别热心打听起村里人在外面的情况。从第一个回村的人探问到最后一个回村的人,谁也猜不出他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妻子外出回来发现,家里准备用来过年的鱼肉几天之内不见了踪影,经查实,老陈“偷”出来送给了乡里乡亲。

〖解说〗不过,陈湘春那次大规模走访非常“势利”,走访对象全是那些在外面挣了钱的人。

〖同期声〗湖南湘中输变电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曹连良:

“我们支书过来讲,我们村里还有几个比较困难的,要出去做点事,我说莫问题,本乡本土人出去互相(有个照应),第一我们能够帮助他帮忙他,能够给我们做点事的,说什么都方便些。”

〖解说〗一个春节下来,那些在家里风光的外出村民都“领”到村支书钦点任务:带几个村民一同出去打工赚钱。

〖同期声〗中阳村党支部书记陈湘春

“一个熟练工带几个民工,这样亲帮亲、邻帮邻,中阳村输变电安装队伍很快壮大起来。”

〖解说〗就这么一招,光输变电线路安装这一项,第二年村上就有60多人被带了出去。

〖解说〗到现在,依托湖南湘中输变电建设公司,中阳村劳务输出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响当当的产业。200多名村民从单个、零散的打工队伍发展成了一支技术精良、组织严密的劳务大军,足迹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还把业务拓展到了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单凭劳务输出这一项,每年流入村民口袋的人民币少则几千万,多则达亿元。

〖解说〗从2004年起,在支书陈湘春的提议下,每年的正月初六,村里都要召开一次外出人员座谈会。从后来看来,这样的会议,实际上就成了中阳村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每年村里的大小事情都在正月初六就定了下来。

〖同期〗中阳村党支部书记陈湘春:

2004年规划村主道搞一次硬化,这次会议他们来了二、三十辆小车,来了40多个老板,大家对硬化路都积极响应,当时村支委人员,特别是我自己感觉到特别欣慰。

〖解说〗也就是在首届外出人员座谈会上,陈湘春发出的捐资修路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纷纷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村部办公桌上堆满了30多万元的现金。在外过年的村民都纷纷打电话回来捐款。

〖同期〗陈湘春:像小老板成进喜,当时没有好多奖金,规划他出5000元,但是他打电话回来,陈支书,我出一万块钱可不可以,我当时答复他,捐款自愿,你越多越好。

〖配音〗从2004年到2006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中阳村外出务工人员向家乡捐出了200多万元,数百万元建设资金注入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阳村就像绽放的花朵,格外引人注目。近几年,村里先后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娄底市小康示范村。现在中阳村还是我市唯一一个通过省级规划审批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实况〗开车回来,客厅会客

〖解说〗这是村民成金强的家。也是村里迄今为止最漂亮的别墅,跟他的房子并排在一起的是弟弟成金良的别墅。均三十来岁的成氏兄弟,一个是副总经理,一个是工程师。在输变电安装行业,10年走南闯北,可谓是叱咤风云。现在家乡巨变已吸引住了这对兄弟的目光,去年他俩一商量,斥资两百万元,在家乡建立起这两栋漂亮的别墅,把温馨的家也安在了中阳村。

〖同期〗湘中输变电公司副总经理成金强:

做梦也没有想到,日子会这么快好起来。

〖实况〗看规划图

〖解说〗这是悬挂在村部会议室的远景规划图。规划师充分考虑到了中阳村的区位、地形和环境等因素,沿公路对中阳村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合理规划。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凭借那支的劳务大军力量,设计者们建设生态富民新家园的梦想在这里定将变为现实。

人生遇变辞职起风波

〖解说〗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都很难预测。正当老陈和他的搭档在村里干得得心顺手时,一场飞来横祸改变了老汉一家人的生活。2006年5月,大儿子陈光重在前往宁乡的途中遭遇一场车祸,不幸去世。儿子去世时34岁,也就是儿子迈入成年的时间几乎与他当村干部的时间基本相仿。由于每天忙于村务,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但一直以来,最令老陈与老伴倍感欣慰的是儿子一直很孝顺。在没有当村干部时,陈湘春是村里的富裕阶层,当了十多年村官,他反而变成村里的中下阶层。家庭与他的各项开支就主要靠儿子陈光重的补给。

〖实况〗陈湘春看儿子陈光重遗相擦眼泪

〖解说〗花甲之年痛失爱子,这给陈湘春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正是由于这件事,加上年龄越来越大,今年8月陈湘春向办事处党委递交了辞职报告。

〖实况〗辞职现场:走进办事处,拿辞职报告。

“我们党委集体研究才能够给你作出决定。”

〖同期〗陈湘春:六十多岁的人了,加上身体也不行,水平能力也不够,让年轻人上,让他们为振兴中阳村。

〖解说〗可没想到,正是这份辞职报告在中阳村引来一场大风波。

〖同期〗村民:据说打了辞职报告,我们村民听了以后,急得不得了,大家起上门到他家里去做工作,要求陈支书继续干下去。

〖解说〗村里不同意,大埠桥办事处党委也没有批准陈湘春的辞呈。

〖同期〗娄底市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副书记刘湘阳:中阳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不能没有他。面对我们办事处和中阳村老百姓的挽留,老陈体现他坚强的党性,终于决定留了下来。

〖解说〗辞职未成,反而引来一场风波,这也出乎老陈的意料,也违背了他辞职的初衷。最后,他还是忍着巨大的失子之痛,再次勇敢地挑起了村支书这副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