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雨的诗句范例6篇

含雨的诗句

含雨的诗句范文1

一.知人论世法

朱光潜先生曾这样论诗:“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里所说的“知人”就是指体味诗情时要联系诗人的个人境遇,“论世”即指体味诗情时还要联系诗人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

例如,辛弃疾的《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体会这首词的情感时,如果单从前三句及“青旗沽酒”句来,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但如果懂得“知人论世”,就能深入感受词情: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被金兵节节进逼的情势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许多词的基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他的愁苦之音,可以从词的末两句看出。

二.捕捉“诗眼”法

这里所说的“诗眼”,即一首诗(词)的主旨句或关键词句。读诗时若能迅速捕捉到“诗眼”,也就能准确体会诗情。还是以上面的《鹧鸪天》为例,该词的“词眼”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画龙点睛”句不但赞美农村比城市有生气,而且还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朝廷做官犹如城中的桃李要忧风愁雨,倒不如在农村闲居,就像荠菜花那样不怕风吹雨打,生机盎然。由“愁风雨”不难体味到作者因“风雨”而引发的愁苦之情。

再如,梅尧臣的《东溪》,这首诗最能体现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这一作诗主张的诗句为:“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这联诗句则为此诗“诗眼”:表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三.景物分析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景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上例《鹧鸪天》的作者辛弃疾就是借助主旨句的写景来含蓄地写意:“城中桃李愁风雨”不仅寓含词人在朝中像桃李那样为“风雨”而愁,还借此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我们读诗就要像这样读出“景”中情意。

再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描写“山中流泉低吟、日色阴冷”的景色,含蓄抒写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

上面说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当然,也有“以乐景写哀情”的。比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作者极言春光绚丽,这是“以乐写哀”,反衬思归的感伤。

所以,在鉴赏写景诗、咏物诗时要把握这类诗“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诗人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四.多元解读法

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我们在读诗时要“披文以入情”,理清诗人的感情脉络,进而把握感情基调。我们可以从诗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事件、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对未来等多角度解读诗歌的情感。

例如,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对这首诗可进行这样的多元解读:有对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的英勇精神的赞颂,有对五千将士“丧胡尘”的痛惜,有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还有对边塞战争的反对和厌恶等。如此多层面体味,方能领悟此诗“用意”之“工妙”。当然,此诗情感的“重心”在三四两句,侧重表达的是后两种情感。

含雨的诗句范文2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含雨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 注重 古代诗歌 含蓄 表现手法 提高能力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运用了含蓄的表现手法。诗贵含蓄而恶浅露。中国历代诗人都把含蓄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所谓含蓄,就如清人刘大魁所说:“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论文偶记》)阐述的就是这种艺术境界就是含蓄。“诗犹品酒贵含蓄”,往往给人一种“语语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含蓄总是给人以想象,激励人的情感,引发人的思考,净化人的心灵。所以,含蓄不但是中国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而且它有助于唤醒欣赏者的审美想象,提高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

含蓄就是把意思不明白说出来,隐含在所写的事情里。李商隐《楚吟》:“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人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前人评论这首诗认为:“长晷短景,但有梦雨,则贤者何时复近乎?如宋玉所以多愁也。”《高唐赋》写楚襄王同宋玉登上高唐台,所以说:“山上离宫宫上楼”。在台上谈到神女的事,说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楚天长短黄昏雨”,不论是日长日短只讲神女事,暗指楚王追求声色享受,不再接近贤人,所以,宋玉无愁也自愁了。这里用楚王来指唐明皇,后两句是诗人的真正用意。

含蓄,不是隐晦,不是叫人去猜测。像朱庆余《宫中词》:“寂寞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不说宫中的黑暗恐怖,不说生活在深宫女子的痛苦,只写他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这就是含蓄的说法。“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代诗人金昌绪这首《春怨》诗,是写封建社会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可是它不从正面写,却从一件小事讲起。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枝上啼叫。从而引起怕它啼叫时把美梦惊醒,使她在梦里到不了辽西。表达了她迫切地想到辽西和亲人团聚的心情。这样写是婉转曲折的,也是含蓄的。比明白说出来更有味,会给人深刻的印象。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唐代以及唐代以后小说,戏剧,诗歌写作的重要素材。如:《杨太真外传》、《长生殿》、《长恨歌》等。李商隐“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的诗句,写得就很含蓄。“宫漏永”指夜深,薛王寿王都是唐玄宗的儿子。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宫里的饮宴到深夜才结束,薛王沉醉了,寿王却很清醒。通过对比,说明寿王在宫里食不下咽,从而透露出他的妻子被父亲夺取的悲痛,对唐明皇进行讽刺。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在热闹喜庆的宴会上,寿王见到杨玉环,当时心情是多么的痛苦和悲伤,但这痛苦的心情在父皇面前不能有丝毫的流露。还要强颜欢笑,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统治阶级是那样的荒淫,专横,贪婪和自私,什么“仁义道德”,“天理人伦”,在他们面前就成了笑话。

通过上面几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含蓄的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那么,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诗人是如何创造含蓄手法的呢?

由炼字造成含蓄。炼字炼得好,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加深诗意的表达,获得耐人咀嚼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诗的含蓄味,譬如王安石的《夜泊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用得传神,“ 绿”字把春风的巨大作用活画了出来,大大增添了诗的动人色彩,很是够人玩味。句子经过千锤百炼而成为极精练的句子,就能包容极为丰富的内容,自然也就造成了诗的含蓄,譬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尤其是三四句,是流传久远的千古佳句。第三句写劝酒,一个“更”字表现出诗人劝酒的殷勤。诗人和朋友酒已经喝了不少,离别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为什么诗人还要频频敬酒呢?第四句道出了诗人劝酒的心意:“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既写出了远行人今后生活的寂寞孤单,也写了诗人对朋友今后生活的牵挂与关怀,一语道出了远行人与送行人双方心底深处那种真挚、复杂的感情。文字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奇崛激荡的情思。

运用比喻手法造成含蓄。比喻手法用得巧妙,可以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含蓄。譬如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的表面意思写一对新人,昨夜成亲,今朝早早起来,新娘经过精心的梳妆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舅:公公,姑:婆婆)希望第一次见面给公婆留一个好印象。从起床,化妆到问夫婿,我们不难看出,新娘是一个温柔,善良,贤惠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同时,寥寥数语,写出了新娘的羞涩及拜见公婆之前紧张不安的心理。但这首诗的真正用意是临考之前写下的文章,征求水部郎中张籍的意见,希望得到赏识,从而使自己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作者借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自己比作新娘,把老师张水部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舅姑,问老师自己能否考中。诗意的表达是很含蓄的,难怪历代都有不少人把这首诗当作写新嫁娘的诗来看,这是运用比喻手法创造的含蓄。

运用象征手法造成含蓄。运用象征手法也能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含蓄。譬如李后主的《乌夜啼》:“村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间,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中“村花”象征自己,“胭脂”美人,象征国家,内容是哀伤自己失国太快,长恨自己失国不能复国。词人不敢明言,而又不能不发抒内心的痛苦,故而借助象征来表情达意。这是运用象征手法创造的含蓄。

巧妙运用夸张手法造成含蓄。夸张手法用得好是很能引人深思的,它吸引读者透过似乎不合情理的夸张寻觅到合乎情理的意蕴,悟出其美妙所在。运用夸张手法吟诗最有名的恐怕要数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愿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中“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手法,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的“白发”,使人真切地感到诗人的愁思是多么深长呀!这是运用夸张手法造成的含蓄。

引用典故造成含蓄。典故本身的意思就是丰富的,而引用典故创造新意就形成了一种意境特别深远的含蓄。譬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是咏叹爱情与感伤身世的名篇,全诗四联,中间两联皆巧用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首联借物起兴,抒写作者亡妻之痛,不遇之感。颔联用“庄生梦蝶”的典故暗喻自己一生政治上的远大抱负,爱情上的美好理想,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宛如做了一场短暂的。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喻自己的深沦不遇,伤逝悼亡之痛,以此聊泄心头的骚愤与伤感。颈联用“沦海遗珠”的典故暗喻自己虽处清明时,然珠藏海底,不为时用,加之爱妻亡故,形单影只,自然不免有“沧海遗珠”之叹。用“蓝田良玉”的典故暗喻自己才调无伦,却遭埋没,但文章词采,终将显耀于世,尾联是以抒情感叹作结,说自己这种感伤之情,岂待今日追忆,才不胜惘然,就是事情发生的当时,也即感到情怀惆怅,苦衷难言!诗中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这些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想象揣摩,从而收到发人深思,经久玩味的效果,这是引用典故创造的含蓄。

运用双关手法造成含蓄。双关手法包括谐意双关和语意双关。运用了谐音双关的句子字面上是一种意思,字里面又是另一种意思,句子显得含蓄有味。而运用了语意双关的句子既含有这种意思,又含有那种意思,句子更显得含蓄有味。运用谐音双关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晴”和“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字面上看,是指天气“无晴”与“有情”,而字里则是说恋人的“无情”与“有情”。要说心爱人儿对自己“无情”嘛,她又羞羞答答地向自己表示了爱意;要说“有情”嘛,她表示的爱意却又是那么朦朦胧胧,叫人捉摸不透。诗意显得含蓄有味。运用语意双关造成含蓄的诗,譬如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锦瑟》就是很好的例子。诗中颈联引用“沈珠埋玉”的典故,就运用了语意双关的手法。诗人既伤自己身世的蹉跎,又悼爱妻的香消玉陨,因此诗句蕴含丰富而深远,含蓄而隽永。

含雨的诗句范文4

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咦?是谁叫醒了小草?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鱼儿玩耍?

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嘻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 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

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含雨的诗句范文5

笔者认为,古诗教学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蕴含的美是整个教学的基础。

一、激情诵读,感受古诗语言的音韵美

古诗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古诗的诗句就是乐曲的歌词,古人非常善于用吟唱的方式来表达古诗的内容,因此音韵美是古诗的一大特性,它具有很强的节奏性与韵律性。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古诗语言的音乐特性,引导学生在激情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语言的音韵美。

1.感受古诗语言的押韵美。古诗特别强调尾字的押韵,使人读起来有琅琅上口之感。在初中生初读一首古诗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找准这一首古诗的韵脚,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其押韵美。如,在教学《迢迢牵牛星》时,在学生初读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圈出这一首诗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并找出这一些字的相同特点,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就会发现《迢迢牵牛星》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因此,在读的时候就非常顺口。

2.感受古诗语言的节奏美。古诗在语言上除了具有押韵的特点之外,还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在引导初中生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读出古诗的这一种节奏美。还是以《迢迢牵牛星》的教学为例,这一首古诗被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可以分为三个节拍,要让学生明确可以用“二二一”或者“二一二”的节奏对这一首诗进行诵读,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五言诗与《观沧海》等四言诗相比在节奏上更加灵活多变。

韵脚和节奏是古诗语言的两大特点,也是构成古诗韵律美的重要元素。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让他们感受古诗语言的音韵美,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语感。

二、引导想象,感受古诗留白的意境美

古诗篇幅短小,但却意境深远,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古诗的留白艺术,也是古诗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空白之处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感受古诗留白之处的意境美。

(一)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意象之外的意蕴。意象是构成古诗意境的重要元素,在古诗中,诗人常常在运用意象时存在虚实结合的特点,往往存在古诗意象本身意义之外的意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进行解读,挖掘意象之外的留白意蕴。如,在《夜雨寄北》这一首诗中,诗人李商隐运用的意象是“巴山”“夜雨”“涨秋池”,从意象的表面上看,这一首诗写的内容是秋雨,但实际上从这一些意象之中却隐含着诗人对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想念,可是在诗中却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这就是这一首诗的意象留白之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这一首诗写了秋雨,你们觉得秋雨会使人产生哪一种情绪?”这个问题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秋雨”能够使人产生思念之情,此时,教师再补充诗人李商隐写这一首诗时的背景材料,学生就能够深入理解这一古诗所蕴含的诗人在绵绵秋雨中对自己妻子无尽的思念之情。

(二)引导学生补白古诗留白之外的空间。初中生完整理解一首古诗意境的过程离不开对古诗留白之处的补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古诗意象的美感。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古诗留白之外的空间。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这一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初读找出诗中的九个意象,之后,再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是通过游子的羁旅愁情这一线索把这一些意象串联在一起,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样,学生就通过补白使整首诗的意象空间得到扩展,充分感受到这一首古诗如画般的意境美。

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对古诗的留白之处进行想象和补白,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利用想象思维对静态的古诗文字进行动态的意象解读,从而有效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三、深入挖掘,感受古诗蕴含的情感美

古诗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虽然篇幅短小却情感丰富,情感也是古诗的灵魂,是古诗的生命,古诗语言之外的情感美往往能使读者振奋人心。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语言和意象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感受其蕴含的情感美。

(一)利用音乐烘托,感受古诗蕴含的情感美。前面已经提及,在古代诗与曲是合二为一的,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古诗的内容,选取适合古诗情感的乐曲进行烘托,利用乐曲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蕴含的情感深处。如,在教学《观沧海》这一首古诗时,在学生进行诵读与学习时,可以配上《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背景音乐,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观沧海》这一首古诗所蕴含的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并且与之产生共鸣,充分领略这一首古诗情感上的壮美。

(二)利用图片渲染,感受古诗蕴含的情感美。在一首古诗中,诗人往往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借景抒情的目的,从而给读者描绘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展示对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进行渲染,从而感受古诗蕴含的情感美。如,《天净沙・秋思》这一首古诗,可以说是句句写景,但却又句句含情,在这一首诗中所描绘的九个意象看似写景实为抒情,表达了游子的愁思。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这一首诗描绘的景色,再现诗的画面:在夕阳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融为一体,但却都是围绕“断肠人在天涯”这一情感主题展开,从而把握诗人感伤的情感。

含雨的诗句范文6

一、了解背景,理清思路

要正确理解一首诗歌,还有必要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相关背景。例如:《雨说》一诗,如果不了解作者是在1979年(“”后)写的,就不知道这“雨”象征着什么。而在理清线索和了解思想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诗歌结构上的跳跃和省略的特点。由于诗歌具有精练的特点,它要求用不多的语言表现较多的内涵,因此它的句与句之间、节与节之间常有省略、跳跃的现象,常由一个意思到另一个意思,由一个意境转换到另一个意境,且往往没有形式的联系和过渡。这时,就需要读者根据诗的思想感情、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及和其他同类作品比较,来补充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发展线索。

二、读懂字面意思,了解思想内容

理清字面意思就是在朗读的基础上,理清诗歌的字面意思,进而对诗歌表层进行概括。因为诗歌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它往往只用很少的语句就能表现丰富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显示出很深刻的思想意义,使人得到启示,受到感染,语言极具概括性和表现力。其中,一些高度凝练的或处在关键位置的词、短语甚至是句子很难开懂,它影响了我们对全诗的理解,因此,有必要通过看注解、查字典或问老师等方法,透彻理解诗的重要字、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例如:“数风流人物”中“风流”的意思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如果没弄清,就有可能把它误解为“跟男女的爱情有关的”,从而歪曲了诗人的意思。

三、抓诗眼,析意象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四、理解情感,品味语言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国母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象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评价手法,提示内涵

上一篇纸鹤叠法

下一篇专题研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