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案范例6篇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范文1

平时听常态课,总有这样的感受,虽然老师精心备课,认真教学,学生课堂表现也可谓积极,但总觉得语文就是一工具,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多大意义。常态课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效,甚至"出彩",显得有意义?这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三月份,我校十位语文老师对《海底世界》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执教者教学理念的不同,因而"构"出了不同的方法。现撷取生字教学的几个片段略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说一说"与"查一查"

教学片断一: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几个生字。首先,看这个"旅",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怎样记住它?

学生:"旅"的左边是个"方",右边上面是倒"人",下面是--(叫不出偏旁的名称)

教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偏旁。

教师板书,学生书空,说笔顺。

教师让学生在教科书上把"旅"描红一遍,临写一个。

教学片断二: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旅"。

教师:认识这个字的同学举手。

教师:我们一齐来说说它的笔顺。

学生跟老师一齐说笔顺。

教师:这个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学生:旅游。

教师:到底"旅"有哪些意思呢?让我们翻开字典看个明白。

学生翻开字典,认真读。

教师:"旅"的意思有好几种呢。跟"旅"有关的词语也不少,合上字典,看谁能记住?

学生:旅途。

学生:旅长。

学生:旅客。

学生:旅行。

教师:今天,我们将借助文字到哪里去旅行?

学生:海底世界。

・・・・・・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培养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还得从课堂抓起。在对生字"旅"进行教学时,两位老师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前者让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后者让学生查字典,记生词。但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教师教学的方法过于单调,其结果是学生对"旅"的认识是肤浅的;而后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究,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首先,教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这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去了解"旅"的意思,并通过"比一比,看谁记得牢"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达到了积累词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使生字教学变得有意义。

二、"问一问"与"讲一讲"

教学片断三:

教师: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有没有声音?

学生:海底有声音。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教师:什么样的声音叫"窃窃私语"?

学生:就是说话的声音很小。

教师:你在什么的情况下"窃窃私语"?

学生:我和同学说悄悄话的时候。

教师出示练习:

(1)天气冷了,小动物们在 ,商量着如何过冬。

(2)小明和小华在课堂上 ,老师讲的什么,他们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教师让学生在横线上填词,学生均填"窃窃私语"。

教师:现在,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

学生:我们在课堂上不能窃窃私语。

学生:爸爸、妈妈在小声地窃窃私语。

教师:"窃窃私语"就是指声音小。去掉"小声"再说一遍。

学生・・・・・・

教学片断四:

教师:(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海底是个热闹的世界呀,为什么开头说它是"宁静"的?作者是不是写错了?

学生: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太小了,要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

学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教师(一边在田字格内范写"窃",一边介绍):"窃"上面是洞穴的"穴",它表示字的意义,指躲在洞穴中做见不得人的事,比如"偷窃""盗窃""窃贼"。下面的"切"指向汉字的读音。因此,"窃"是一个形声字。

教师又板书"私":"私"也有偷偷的意思,如"隐私""私自"等。因此,窃窃私语就是--

学生:偷偷地、小声地说话。

教师:老师读《昆虫记》摘录了上面一句话。

出示:宁静的夜晚,草丛中的蟋蟀在窃窃私语。

学生读句子。

教师继续出示:

课堂上,红红总喜欢和同桌窃窃私语,影响了听课的效果。

在课堂上窃窃私语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学生读句子。

教师:你也能用"窃窃私语"说句话吗?

・・・・・・

生字教学也能"出彩"?答案是肯定的。大多老师在教学"窃"这个生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识记它的偏旁部首,让学生死记硬背它的笔顺。但是,案例四中的老师却另辟蹊径,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联想的空间,"躲在洞穴中做见不得人的事",那可是不光彩的事啊。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了。"偷窃""盗窃""窃贼",这些词语因为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理解了"窃"。接下来,教师又从字义上指导学生理解"私",并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句子,从而使学生轻轻松松就明白了"窃窃私语"的意思。当然,用"窃窃私语"造句也就水到渠成了。

窃读记教案范文2

《窃明》是一部穿越小说,现在被称为架空小说,作者为灰熊猫。这部小说是讲述现代人黄石穿越到明代,利用已知历史进程知识,想凭一几之力改变华夏民族被建奴夷族入侵涂炭的历史轨迹的故事。书是我从省图书馆借来的,原来网络上有连载,听说它发网络穿越小说之先河,包括后来湖南卫视先后播出的几部穿越剧,都是受其影响。

其实,每一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英雄梦想,“改变历史”这更是让人心中英雄梦得到最大的实现。“恨不能生逢**时”正是许多人读书时拍案而起的感叹。读了《窃明》以后,我只有一个感觉:一个人在世上生活,要胸怀大志,志存高远。真正的好人要以天下为己任,不管是否身居高位。对于一个人来说,首先应该是有一种意识,一种爱国爱民的意识。有的时候人必须放弃原则,但是也应该有一个道德的底线。也许我们不能做大事业,但是我们应该时刻有这种意识。

历史本身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正如《窃明》书中提出的全新的一些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解读,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们中学所受教的知识。也许是一家之言,但也许可能还原着历史的真实!

《窃明》做为穿越架空小说的代表,是网络新生物。架空小说固然有很多粗糙不堪的弊病却也有极大蓬勃的生机,这类网络小说在不自觉中其实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国人民族史观的利器。从早期的灭日屠美的无理性发泄到后来谨慎小心的探讨另一种历史发展可能,借助架空这个载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是在阅读架空小说的过程中重新完成了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再认识。

所以很多人写宋、很多人写五胡,很多人借助于史料和想象,幻想着另一种的历史,然而这样的改写却恰恰的让我们熟悉了很多被我们忘却和无视的历史。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样的概念,如果不是借助于酒徒的小说,又如何能从中学的历史课本中得到?五胡的汉民族灭绝,两脚羊的生存惨状如果不是因为《中流》、《五胡》之类的小说,我又如何能从空洞的正统文学得到?架空小说恰恰是给了如我等小白的又一次“启蒙”。

至于明,这个自宋之后又一个绝大争议的朝代,又一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朝代,自然就有很多人写了。而《窃明》说应是至今最好的明架空小说。说是最好,不是在于其情节,也不在于文笔。而是灰熊猫通过一个挣扎在明末辽东的黄石将一个湮灭于清史的明末揭开一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我们还算熟悉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什么面目。天启、魏忠贤、袁崇焕、熊廷弼、孙承忠、祖大寿、东林党徒、辽东将门,纵然是一家之言,可是作者却将这些明末的人物写活了,写绝了。读一本《万历十五年》,崇祯的明末在我脑海里还是云山雾缭,读一本《窃明》,大半个明朝却在我眼前活灵活现。读《窃明》,让我想到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同样鲜活的历史,那些被人扭曲后为我们所遗忘、无视的历史再一次被我们拾起。

而《窃明》不仅仅在于写活了一个明末,还在于给了我们一种残酷的真实和沉痛的反思。以建奴数万草寇为什么能屠杀大明三分之二人口,湮灭天下?以大明广博疆域、百万将士官员何止于族亡史绝?在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到底发生了怎样荒诞的历史事件?哪些人、哪种制度、哪些原因又该为这样泣血的历史结果负责?因为和谐,我们的历史对明末轻描淡写,异族的入侵变成了朝代正常的交替。但是读《窃明》,我们知道了小冰河时期,气候对明国运的致命一击;我们知道了漂没,东林党为代表的明朝官员是如何的腐败昏聩;我们知道了辽西将门、军户制度,明军的战斗力为何如此的低下。我们还知道了毛文龙,这个东江以200人起家,孤军抗建奴,复土千里,救辽民数十万的浙江人,这个在《鹿鼎记》中被丑化,在建奴编着的明史中被贬低,仅仅因为被袁崇焕所杀而被我们所知的英雄。还有袁崇焕,这个相对毛文龙享有大名,被乾隆翻案被金庸吹捧被没有良心的满族“学者”捧上神坛,实际上却是空耗百万军饷、坐视军民被屠、友邦被灭,卖米资敌,擅杀同级大将、号称“五年复辽土”却被建奴打到北京城下,子孙摇身一变成为旗人的“民族英雄”。

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袁崇焕帅才无双,关宁铁骑战力无敌,8千骑兵可以打败十万建奴;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东林党人清白坚贞,极具才干;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明朝皇帝弱智无能,无非木匠、烟鬼;不读《窃明》之前,我相信康乾盛世,夷族统治下百姓可能更加幸福和谐。但《窃明》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历史感受,一个与中学历史教科书完全相左的说服!

和所有的网络小说一样,小说中黄石对历史的改变可以给我们一种虚幻的满足,然而掩卷之后,那种沉重的压抑却会引起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重读,感谢《窃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窃读记教案范文3

文/孙思娅

秦明被抓时,他已经偷了同学100多件东西,大到笔记本电脑,小到一盒茶叶。从寒门弟子到大学生,从知名大学学生会主席沦为阶下囚,秦明走过了一条贫寒、奋斗、荣誉、迷失的无法挽回的悔恨之路。

寒门弟子考入名校

在秦明的悔过书中,随处可见“酸楚”、“悔恨”、“毁灭”、“埋葬”等形容词,他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愚蠢,不断地回忆往日的光明,又不断地“不敢再想”……

1985年,秦明在湖南省衡阳县出生。他的父亲在他只有三四岁的时候去世。他的母亲独立支撑家庭,抚养他和他的两个姐妹。

在秦明的记忆中,母亲一直在火车站做清洁工,一个月要工作29天,却只有1000多元钱的微薄收入。过年、过节,母亲从不休息。秦明说,即便如此,母亲的工资勉强能供他们念书,家中一贫如洗,而且还欠着8万元的巨债。

在学习上,秦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2006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入了东北一所不错的大学读本科。2010年,他又考入令人无比羡慕的北京一所知名学府攻读研究生。其间,他不但获得过学校的奖学金,而且通过竞聘成为学校学生会主席。

“我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未想过自己会变成这样一个令人唾弃的无耻之徒。”秦明说,这一切变故始于他所说的女友文莉(化名)的一次意外怀孕事件,“这件事彻底让我变得盲目而疯狂”。

文莉是秦明大学本科时的同学,也是一名在读研究生。秦明说,文莉是他一生的挚爱,“我一直认为我和她会相守一生,白头偕老”。

2011年冬天,文莉意外怀孕。“当时我急着筹钱,但我不敢开口向母亲要钱,母亲已经辛苦至极,我再给她压力就太不孝了。”秦明说。能借钱的亲友早已经被他家借遍了,他感觉很无助,毫无办法地煎熬着。

不久后,文莉告诉秦明,她已经一个人做了人流手术,并且要和秦明分手。秦明说,他当时最大的感触是“如果物质条件允许,文莉不会这样受伤害”。为了证明自己,秦明用菜刀剁掉了自己的一段小拇指后表示,“我亏欠你太多,这辈子我不会再让你受一点儿苦”。

首次盗窃被保安抓现行

秦明说,那天之后,他和文莉的感情更进一步。但也是从那天开始,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残酷的现实泯灭了我原本单纯的良知,人性剧烈扭曲,我切身体会到金钱极为重要,没有钱什么事都办不了。”秦明说。此后,他变得急功近利,逃课去校外做兼职,以求每月定期给文莉寄去足够她花的钱,并给她买最时尚的礼物。而秦明自己则省吃俭用,很多时候,他一天只吃一顿饭。

2012年春天,秦明当选为该校学生会主席。他说,繁杂的学生会工作和学业压力迫使他必须停止所有的兼职。这样一来,他的经济来源就断了。

“断指时对文莉的承诺,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秦明开始透支信用卡,用各种方式拆东墙补西墙,并不时地向朋友借钱,而自己则更加节省。但这样的生活让他整个人成天浑浑噩噩,身体每况愈下。

检察机关公诉秦明的第一次盗窃行为也发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2012年2月,在学校的一个会议中心内,秦明看四下无人,顺手牵羊地拿走了他人放在桌子上的两把双立人牌水果刀、一盒茶叶和一个充电器。不过,在他尚未离开会议中心时,被保安发现。当时,由于盗窃物品的价值较低,学校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未处理他。

经历了这件事后,秦明很久没有再偷过东西,直到2012年10月1日凌晨。那天,很多同学放假回家。秦明潜入宿舍偷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名牌手表、佳能相机镜头等贵重物品以及5200元现金。

据了解,当时,被盗宿舍的空调外挂机损坏维修,墙壁上有一个洞,秦明正是从这个洞钻入宿舍进行盗窃的。他将所盗物品藏在了宿舍卫生间的天花板上,一直没被发现。直到他下一次作案案发后,保洁人员在打扫卫生时,才发现天花板上的赃物。

秦明的“下一次”作案,发生在2013年2月5日~7日。据检察机关指控,这段期间,他先后进入15间宿舍进行盗窃。

秦明彻夜盗窃,小到茶叶、衣服,大到笔记本、相机,可以说,稍微值点儿钱的东西都被他拿走。他将物品装在拉杆箱中,通过窗户顺到楼外。此外,秦明还偷一些化妆品、LV皮包、首饰等物品赠与文莉。

终审判决获刑

寒假结束后,当学生们返校时,发现宿舍被盗,纷纷报案。警方在查阅监控录像后,发现了几个可疑的背影。后经学生辨认,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锁定秦明。2013年3月8日,秦明落网。

对于这几天的疯狂作案,秦明的解释是,一方面是自己想占小便宜,另一方面是自己精神压力过大,把偷东西当做一种解压方式。

秦明说,当时寒假放假前,他的公务员考试失利,又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同时,文莉父母的感情出现问题,自己的姐姐也在和姐夫闹离婚……他感觉诸事不顺。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身无分文,还想着给文莉买件好的春节礼物。”秦明说。那几天,他因为迟迟找不到工作,彻夜不眠、惶惶不可终日。

“我站在宿舍阳台上,窗外灯火辉煌,我心头突然涌起20多年来我家每年过春节时的酸楚过往。”秦明说。当时,人生的挫败感涌上心头,他甚至有种想跳下去的冲动。也是在这时候,他看到了对面宿舍没有关闭的窗户……于是,他选择继续盗窃。

经过审理,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秦明有期徒刑2年6个月。秦明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他认为,一审法院认定的盗窃现金数额有误,他未盗窃单反相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秦明出事后,他的母亲辞去了老家的工作,来到北京找了一份扫大街的工作维持生计,并在一审期间退赔了9500元。

在二审期间,秦明给主审审判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母亲是他最对不起的人。在看守所的一年半时间中,秦明经常想起母亲在清晨时分扛着工具扫马路的瘦小身影。每次想到这里,他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摘编自《京华时报》)

编后

无论有着怎样的理由,秦明都辜负了一位母亲含辛茹苦20多年对他的辛苦付出,也亲手毁了自己20年寒窗的努力,葬送了自己的名誉和前程。正如他自己所说,“在看守所里,我才明白,我的母亲就算去卖血也不会愿意我走上这样一条错误的道路,而我却荒谬地认为窃取他人财物是在给家人减轻经济负担”。

窃读记教案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以生为本宽容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58-02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as for book and newspaper stealing by students at higher school, they have to be punished heavily. While emphasizing civilization building and human-based doctrine, the student-based doctrine should be in place. We shall deal with book and newspaper stealing rightly, occasionally spare those students stealing acts, and wash their souls with civilized treatments.

【Key words】Higher SchoolLibraryStudent-based DoctrineBook and Newspaper Stealing

读者偷窃书报,是一般图书馆都会遇到的现象。社会上的图书馆,部分藏书的价值较高,服务对象复杂,因而出现偷窃书报的原因也相对复杂。而在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相对而言,高校教师在学校中社会地位较高,而且借书又相当的便利,一次借书的数量多,借书的时间也较长,即使有些稀缺图书借不到,也可以通过课题费甚至自己筹钱购买的办法解决。所以,高校教师偷窃书报的情况较少发生。很多偷窃书报的行为主要是发生在大学生身上。

一、高校学生偷窃书报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偷窃书报常见的主要表现为:在报刊阅览室看到自己喜欢或适合自己需要的报纸杂志或漂亮的插图,就或整张报纸偷掉,或将杂志中的有关部分切割拿走,或直接从图书中撕下来。在开架借书处,则将看中的书籍藏在身上隐秘处带出,如被图书管理员发现,则辩称是不小心误拿;更有甚者是内外勾结,集团作案。如在报刊阅览室,以一个或数个学生,借询问事情为由,分散管理员的注意力,挡住其视线,其他人即趁机携带偷窃的报纸离开。一些细心观察过图书馆布局的读者,则在图书馆找一个比较少人的隐秘窗口,在晚上人们较少注意、难以发现的时候,将挑选好的书从窗口丢出去,外面则安排有其他同学接应,把书偷走;有的读者由于了解图书防盗的措施,乘人少或管理员不注意时,躲在僻静处,把书中磁条撕掉,然后将书藏在衣服里带出馆;还有的读者通过正常手续将书借出后,把书的封面和粘有条码的书页撕下来,粘到一本没用的书上还回,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将书据为己有;更有一些读者将捡来的甚至可能是偷来的图书证,借上几本价格昂贵、馆藏较少的图书占为己有。曾有一位既将退休的老教授,图书证丢失后被某学生捡到,该学生即利用此证借了一批英语考试书籍及婚育知识书,并且长期不还。当图书馆向该教授催还书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二、高校学生偷窃书报的原因

笔者根据几年来平时在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和同事们的探讨交流中,对于大学生偷窃书报行为的种种原因,认为首先是由于我们现在正遇上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水平大规模滑坡,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不以偷窃书报为耻,反以占到便宜为荣。其次,图书馆对于大学生借书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借期较短,借书的数量较少,制约了学生对资料的使用;不能满足大学生追求知识、进行科研和撰写毕业论文的需要。三是由于近几年扩招的缘故,学校不可避免招进一些素质不够高的学生,其中会混有一些喜欢贪小便宜或有偷窃劣习的学生。四是由于物价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期间的费用也随着提高,一些来自经济落后的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得不缩减学习一些开支如购买图书等费用,遇到这些学生急需或喜爱的书籍,就会出此下策;五是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受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窃书不算偷”说法的影响,认为图书馆有那么多的书报,自己为了追求知识拿走一些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偷窃书也是一种偷窃行为,是违法的。最后,也不排除一些老生把偷窃书报的经验传授给一些追求剌激的新生,引诱他们偷窃书报。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多是一般的图书,大部分没有收藏和再次出售的价值,因此,图书主要是知识的载体,而非财富的载体。大学生偷窃书报,不同于一般的偷窃行为,不是为了追求不义之财,即使是怀着最卑下的目的如看中其中的画或个别品位不高的书籍,也掺杂有追求知识的因素,是由于追求知识过程犯下的不道德行为。所以,偷窃书报的大学生只有少部分是从满足自己的私欲出发,大部分则是从学习或科研的需要出发,并没有谋利的目的,一旦取得这方面的知识后,当事人并不想长期据有这些偷窃得到的书报,只是不知道最后如何处理罢了。

三、应对高校学生偷窃书报行为的对策

现在,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在制定政策时要“以人为本”。这一精神贯彻到我们高校即是“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看做是高校的根本,高校离开了学生就什么也没有了,图书馆是高校众多机构之一,也应该以此精神来对待大学生包括偷窃书报的学生。

但是,过去高校图书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一度强调对学生的防备,有些高校图书馆曾出现过对于有怀疑的学生进行搜查甚至搜身的做法。并制定详尽的处罚条款来对待被当场抓获的偷窃书报的学生,如照书价给予多少倍的罚款,登记名字,通知所在班级处理等,意在警醒这些大学生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这些学生除了在经济上因要赔偿被窃书报十倍以上的罚款而遭受损失外,还要承担人格和名誉等方面的损失,从而给这些学生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激化了图书馆和这些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不久前,我校图书馆的负责人到外国当访问学者,回来后介绍了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的工作情况,强调的是其服务读者的功能,因而办借书证的手续简单,只要持有身份证或护照等有效证件,在外地甚至在外国也可以很方便地办到借书证;借阅图书方便,除亲自借书外,也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借书,图书馆则将读者需要的图书邮寄给读者,读者如还书困难时,也可以通过邮寄方式还书;而且借书的数量和时间都比较宽松,尽量满足读者的各方面要求。由于服务周到,加之外国人比较讲信用,所以偷窃书报的现象少有发生;即使偶然有这种情况出现,也没什么惩罚措施,反而是采取多种办法鼓励读者将“忘记交还”的图书交还给图书馆,表示了宽容的态度,以致曾出现某位学生的后裔将忘记归还的某种藏书在经过几百年后仍然归还的佳话。

随着“以生为本”思想的深入学习,我们觉得以往惩罚偷窃书报的办法并不妥当,特别是通过普法学习,知道图书馆并没有执法权,不能自定规则处罚学生,因此主张宽容对待偷窃书报的大学生。为此,图书馆宣布彻底取消以往惩罚偷窃书报学生的所有规定,任何图书管理员都没有从经济上、人格上和名誉上损害犯错误的大学生的权力,从而扫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紧张关系的基础。

窃读记教案范文5

上海书市惊现大批阁书,缪荃孙急忙向范家告急

1914年6月初的一天,蛰居上海的文献学家缪荃孙听书友张石铭说起,最近从书市上收购了一批善本,全是难得见到的天一阁藏书,内有宋代刻本《书经注疏》《欧阳集》64卷本等极其珍贵的古籍。张石铭出生于浙江湖州南浔镇的丝商之家,是元老张静江的堂兄,平生醉心金石书画,尤爱藏书、刻书。缪荃孙深知张氏擅长文物鉴赏,相信其所言非虚,但范氏一向家规极严,难道如今肯违反族训出售阁书了?他半信半疑地提议去张宅看书。于是,两人来到位于公共租界南无锡路的张家大院,张石铭从书房里取出一沓线装书给客人,缪荃孙粗粗一翻,断定确是天一阁藏书,这些书的扉页上都赫然盖有范钦的篆文图章。张石铭告诉他,这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四马路(福州路)一带的书铺还有不少,自己见过而未购买的,就有明代刻本、明代抄书及《登科录》等大量善本。缪荃孙听罢,觉得十分蹊跷,决心查个水落石出。他匆匆告别老友,直奔四马路打探消息。经询问几名稔熟的书铺老板,证实最近书市确有大批天一阁藏书在流通。有位店主知道他酷爱藏书,遇到善本,往往一掷千金,便问他是否有意购买。缪荃孙和范家交情不浅,此刻只想着尽快把消息送到宁波,让范家有所防备,根本无心买书。

缪荃孙和范家的交往可追溯到六年前,即光绪三十四年(1908),缪荃孙的妻兄夏闰枝被朝廷任命为宁波太守,他萌生了进天一阁看书的念头。不过,他深知天一阁深似侯门,对大多数渴望一睹秘籍而不得入的读书人而言,好梦难圆。历史上有幸登阁的屈指可数,这些人往往是学术造诣极高和人品气节甚佳的文人学者。他不死心,屡次央求夏氏向范家说情,以慰其平生之愿。考虑到他的声望和学识,加上夏太守的面子,范家终于答应了。次年四月,经过漫长的等待,缪荃孙终于兴高采烈地走进天一阁,如饥似渴地遍读阁书。他是个有良心的读书人,对范家心存感激,因此当得知阁书大量出现在上海书市时,岂肯袖手旁观。

接到缪荃孙的信,范氏合族震惊,首先怀疑藏书被盗了。族长急忙集合各房领头人,分别拿出铁锁钥匙开门入阁,愕然发觉书楼内一片狼藉,不少书橱门锁已被砸坏,图书散落一地。仔细查看,又发现屋顶有一个大洞,旁边遗落绳索、铁钩等工具,显然系盗贼所为。楼板上散布着不少枣核,猜想是窃贼充饥后的遗留物。范氏立即召开家族会议,决定一面致信缪荃孙,进一步了解被盗阁书的情况;一面公推族人范盈赴上海秘密调查,希望尽力追回损失。

隔日,范盈一行由宁波乘海船抵达上海,先在旅馆住下,然后按缪荃孙提供的线索,直奔位于法租界三洋泾桥堍的食旧廛书坊。他对书坊老板金颂清说,自己是个书商,这次来上海想购买一批古籍,只要货好,价钱好商量。金颂清以为遇到了大客户,心里十分高兴,便让伙计拿出几本买来的天一阁藏书,供客人挑选。范盈翻开扉页,一眼便看到祖先范钦的朱文图章,心里颇不是滋味,但表面上仍不露声色,随口说:“金老板,天一阁的书市面上难得一见,这些书虽有范钦的图章,但也可能别人做假,怎么证明它是真品呢?”金颂清一听急了,涨红着脸发誓道:“我可以用脑袋担保,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天一阁藏书。你去打听打听,我们食旧廛书坊最讲信誉,从来不卖假货。如果不是阁书,我愿罚一赔十。”范盈依然笑吟吟地说:“不是我不相信贵书坊,只是口说无凭。毕竟这些书价格不菲,我只有弄清它的来历,才敢大批量购买。”金颂清迟疑片刻,解释道:“这些书都是通过朋友辗转买来的,最初的主人是谁不太清楚。总之,我可以肯定这些书是从天一阁弄出来的。贵客若有意购买,价格还可以商量,只要不让我亏本就行了!”见情况已基本弄清,范盈便向对方亮明身份,用商量的语气说:“正如老板您所说,这些书确是天一阁藏书,前不久被人偷盗出来,没想到流入贵书坊,希望老板通融通融,以便物归原主。”金颂清摇摇头拒绝道:“我们是花大价钱买来的,而且当初并不知道是偷来之物。如果让你白白拿走,敝店岂不是血本无归?这是万万不行的。”范盈说:“这些书都盖有我范氏祖先的印章,被人偷来出售,已变成赃物,依照法律赃物应归还原主。老板若不肯归还,我们只能报官处理,请您三思!”金颂清见客人态度强硬,口气软了下来,说:“我自认倒霉好了,可敝店本小利薄,您总不能让我亏蚀。老板如果肯出我们进货时的价钱,就可以把这些书全部收回。”范盈坚持无偿归还,金颂清不肯答应,争执良久,结果不欢而散。

范盈怎么咽得下这口气,走出食旧廛书坊,便直接跑到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上的法租界会审公廨,控告食旧廛书坊销售赃物的不法行为。第二天,又向上海县衙递上状纸,请求官府提究金颂清,追还被盗阁书。与此同时,金颂清生怕夜长梦多,四处托人联系买主,将所有购进的天一阁图书以大洋12000元卖给湖州绅商蒋汝藻,扣除购书款5000元,获利7000余元。

法公廨屡审窃书案,被盗阁书无法追回

收到范盈的诉状后,法公廨觉得事关重大,迅速饬令巡捕房将食旧廛书坊主金颂清拘捕到堂。经连续审讯,金颂清供认,这些书籍分别购自三马路(汉口路)六艺书局和四马路来青阁两家书店,总价计大洋5000元。捕房根据这一线索,顺藤摸瓜,将六艺书局主陈立炎和来青阁老板杨云溪相继传唤到堂,又把窃书贼薛继渭和书商冯德富抓捕归案。

7月2日,法租界会审公堂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陈立炎、杨云溪及薛继渭、冯德富均被押上公堂。经当堂讯问、双方代表律师控辩,各犯不得不承认盗窃、销赃等事实。最后,法庭判令陈立炎、杨云溪分别交银500元和4000元,交保释放;薛继渭、冯德富暂押捕房,继续接受审讯。此后一个多月里,公堂又多次审理此案,尽管案犯避重就轻,一再狡辩,但案情渐趋明朗,一场窃书大案徐徐拉开了帷幕。

原来,民国以后大批逊清遗老避居申城,以书画图籍品鉴题咏为消遣,古书古物市场大兴。由于时局动荡,文献凋零,读书人惧怕国粹湮没,购书、刻书风行一时。加上外国人推波助澜,乘机大肆收购民间藏书,致使古书价格一路上扬。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干脆从事作伪做假的勾当;有的将目光瞄准书楼、书店,专事偷盗销赃。上海六艺书局老板陈立炎发财心切,知道天一阁藏书极多,且有大量珍贵典籍,便多次赴宁波访问,要求范家出售藏书,但遭到严词拒绝。他见公开买卖不成,便处心积虑策划雇人偷书。经人牵线搭桥,和窃贼薛继渭、书商冯德富结识。这年3月26日,陈立炎约冯德富至上海广东路怡园茶室喝茶。一阵寒暄后,陈立炎话归正题:“听说最近日本人正在广造藏书楼,预备在中国购买各类古书,价格十分优厚。这正是一个发财良机,只是不容易弄到好书。”冯德富附和道:“如今市场上有价值的图书越来越少,想大批量收集确实不容易。”陈立炎接着说:“办法还是有的,就看你敢不敢做!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知道吗?那里有的是好书,如果能弄些出来,就发大财了!按目前市价,一般每本可卖大洋1元,稍次的也能卖5角。”冯德富摇摇头说:“听说天一阁墙高院深,范家把守甚严,偷盗谈何容易,何况我素无这种本领。”两人闲聊一阵后,各自而散。

过了一星期,陈立炎又约冯德富到福州路中华第一楼茶室会面,这次座中还有一高一矮两名男子。席间,陈立炎旧话重提,竭力劝说冯德富去宁波偷书,还信誓旦旦地承诺,事成之后将支付丰厚的佣金。见冯不再推脱,便指着一旁的高个男子说:“他叫薛继渭,是当今的鼓上蚤,身手极为了得。他和你一起去宁波,一定会马到成功。”又指向矮个男子说:“这位木匠师傅是杭州人,技艺高超,能轻而易举进楼入室。有他的帮助,你们成功的把握更大了!”冯德富是个唯利是图的书商,见对方如此说,便爽快地答应了。四人一边喝茶,一边商量计划,决定由薛继渭和冯德富带木匠去宁波,指认天一阁具置,然后由木匠负责揭瓦撬椽,协助薛继渭入室窃书,冯德富负责在外面接应。待货搬出后,尽快用木船运到上海,由陈立炎联系出售。商量结束时,陈立炎拿出几本事先油印好的《天一阁见存书目》(原书由清代学者薛福成编撰而成),嘱咐薛继渭按书目偷书。又拿出大洋50元给三人做盘缠,要求他们早作准备,尽快起程。

过了几天,薛继渭和冯德富带着杭州木匠来到宁波。三人先在一家旅馆住下,然后连续几天去天一阁周围察看地形。他们发现藏书楼是一所独立的庭院,重门深墙,整天铁将军把门。范氏族人住在隔壁院子里,平时几乎不去书楼。三人回到住处后,又密谋一番,于次日深夜实施行窃计划。那天晚上,夜黑风高,三人偷偷来到书楼后院,木匠和薛继渭顺着木梯登上屋顶,熟练地揭去瓦片数排,又用利斧撬去瓦片下的椽子,露出一个大洞。木匠用绳索将薛继渭吊进屋内,然后盖上洞口,悄声撤回院墙外。进入屋内的薛继渭点上蜡烛,小心翼翼地砸开一个书橱,发现里面全是排列整齐的线装古书。他从口袋里掏出《天一阁见存书目》,按目索书,然后装入带来的麻袋里。因为书籍实在太多,慌乱中来不及细看目录,后来干脆随意取书,胡乱塞入麻袋。看看已装了几十麻袋,便通知院外的冯德富,将麻袋小心翼翼地从屋顶洞口吊出书楼,用小船搬到事先租来的一处僻静小屋,再雇木船运抵上海。

冯德富等三人刚回上海,便通知陈立炎按原来约定的办法和价格收购阁书。陈立炎验完货,十分满意,当场买进134本,支付大洋245元。随后,他以4000元的高价转卖出去。冯德富让其父向来青阁书店主杨云溪兜售,双方先后交易八九次,卖出秘籍800多卷,得书款1670元。杨云溪又将其中一部分转售给食旧廛书坊主金颂清,得价银6000余元。金颂清再将这批书卖给湖州人蒋汝藻,价格又翻了一番,计银12000元。不法书商在辗转销赃中获取暴利,而天一阁损失惨重,1000余种珍贵典籍永远流出书楼,其中多为宋元明别集、明季杂史和地方志、试士录等善本。

此后,案件一拖再拖,迟迟没有结果,范盈忧心忡忡,三番五次向公堂催问消息。8月6日,法公廨再次开庭审理此案。先由金颂清上堂供述犯罪经过,他承认花6000元从杨云溪手里购入阁书,然后以两倍的价格转售给湖州人蒋汝藻;又称和蒋氏素不相识,没有再联系,也不知其住址。原告律师随即站起来说:“此案已查实清楚,冯德富、薛继渭对偷书、销赃等情节供认不讳。陈立炎虽不肯承认教唆冯、薛行窃的事实,但他和杨云溪、金颂清等人收赃、销赃,证据确凿。请求公堂依法追究窃贼和不法书商的罪行,并尽快追索天一阁被盗书籍。”被告律师起立发言,称案件重要证人杭州木匠尚未到案,认定陈立炎教唆行窃证据不足,请求公堂继续调查案情,作出公正判决。双方唇枪舌剑,辩论良久。最后,中西法官反复会商,以案发地在宁波,判决冯德富、薛继渭两犯转押宁波府慈溪县,归案再审;陈立炎等三人仍各交洋保释,候再审讯。

过了一段时间,冯、薛两犯被押送到慈溪县衙。县令调集案卷材料,重审此案,结果判决薛继渭服刑九年。收押期间,薛继渭病死狱中。陈立炎等始终不肯承认教唆事实,此案不了了之。而天一阁被盗书籍早已流散,再也无法追回。

范家严防窃贼,文化界人士尽力保护文献

范氏禁约规定“藏书归子孙共同所有,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锁钥由各房分管,非各房子孙到齐,不得开锁……”为此,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条例,但是,这种家族共管的模式带有明显的弊端,即按规定非晒书日子孙不得入阁,导致平时书楼总是铁将军把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这为窃贼提供了可乘之机。

天一阁窃书案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密切关注,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奔走呼号,为抢救阁书紧急行动。后来,听说部分阁书将卖给外国人,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忧心如焚,积极筹款将其赎回,保存于上海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里,可惜这部分古籍最终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中。另有部分阁书经多次转让,在爱国人士的关心下,最终流归北平图书馆收藏。

窃读记教案范文6

马尔斯・J・科朗是高智商俱乐部门萨的会员。他收藏古董武士刀,豢养眼镜蛇,讲一口夸张的麻省娑罗门英语。1975年,留着胡子、戴着眼镜的他,穿一身粗呢西服配软呢帽子,夹着伦勃朗的《穿金边斗篷的女孩》(1632)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他的同谋在博物馆台阶上,用机关枪火力阻挡保安的追击,他得以疾步离开了现场。他们聪明又桀骜,犀利又浮夸:正如我们对艺术品大盗想象的模样。可惜这样的贼,现实生活里我们几乎从没遇上过。

《偷走伦勃朗》讲述的故事是关于一宗专门盗取一位艺术家作品的现代艺术品盗窃案。这是个聪明的策略,选择伦勃朗也是合情合理。这位十七世纪的荷兰大师惊人的多产:他现存于世的油画、素描和版画超过2000幅。他的有些油画作品,在拍卖会上拍出过数千万美元。又由于伦勃朗是位极其精打细算的画家,他的作品一般尺寸较小,便于携带。于是,伦勃朗成为了作品被盗最多的画家之一,仅排在毕加索之后。过去100年间,伦勃朗的作品有80幅曾被盗过。

有幅被戏称做“伦勃朗外卖”的肖像画《Jacob de Gheyn III》(1632),自1966年以来,从英国伦敦达利奇美术馆被盗过四次。1972年的温彻斯特美术馆《圣巴托洛缪肖像》(1633)盗窃案,是第一宗持枪盗窃博物馆的案件。2000年斯德哥尔摩的伦勃朗《自画像》(1630)一案也颇具戏剧性――犯人乘快艇逃走,留下一辆着火的汽车阻塞交通。警方还安排了卧底行动追回丢失的画作。

本书的作者安东尼・阿莫尔和汤姆・马斯伯格对伦勃朗的作品有着一定的认识。他们采访了很多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至少对一件最富盛名的案子了解颇深:2005年起,安东尼・阿莫尔一直任职美国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安保队长。1990年,有三幅伦勃朗的作品,及其他十幅画作在那里被盗。盗窃犯们穿着警察制服,把保安们五花大绑,然后带着艺术品们逃之夭夭。直到14年后,一位波士顿先驱报的作家马斯伯格先生才帮助破获了这宗一直悬而未解的盗窃案。

《偷走伦勃朗》还有个独特之处,除了跟博物馆员工交流外,作家们还采访了真正的艺术品大盗。弗洛里安・A・马蒂就是这些鲜活的讲述者之一。他染着橙色头发,身穿运动套装,浑身珠光宝气,手里拿着本“散发着香烟恶臭,尚未出版的手打回忆录”。马蒂是《圣巴托洛缪肖像》一案的幕后主使。他的随从用一把22口径的手枪击中了一名博物馆保安。马蒂将在监狱里服刑9到20年。他是个有品的恶棍,“没人能超越梵高”他抽着鼻子对作家们点评他最欣赏的画家们,“也许除了雷瓦诺吧。”

不过,马蒂的同伙们可就没这么有教养了。作家们接触的这些罪犯,会粉碎读者们对艺术品大盗任何形式的旖旎幻想。这些人可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鉴赏家,完全不像皮尔斯・布鲁斯南在《偷天游戏》里那副样子。

一般情况下,这些人是些三流小贼、杂工跟吸毒犯。他们是科恩兄弟电影中的那些笨拙而冷血的。1973年,21岁的卡尔・E・霍斯里持枪抢劫了辛辛那提塔夫特博物馆两幅伦勃朗的画作,眼睁睁放过了旁边值钱得多的作品。在被抓服刑三年后,这位高素质大盗又因在肯塔基州的商场偷窃糖果跟牙膏被捕。

我们总会幻想,偷窃艺术品跟创作它们一样,都需要勃勃的创造力。可恰恰相反,作家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艺术品小贼们是多么粗鄙不堪。你知道,艺术品盗窃是种很笨的犯罪。尤其是大师名作,偷来的东西基本上不可能找到买主。就像作家写的:“一幅伦勃朗的名作,无论真伪,卖掉都比偷来难多了。”

不过,抹去了艺术大盗主角的浪漫主义光环也有些弊端。《偷走伦勃朗》有时读起来像本颇具文学修养的警察手记,一本混乱的小型犯罪目录。让人揪心的是,这些窃贼动不动就把油画从画框里拆走。更悲剧的是,他们还会试图“清洁”那些艺术品,把古旧的大师名作毁于一旦。他们从来不记得该如何保管:偷来的伦勃朗就随便扔在汽车后备箱;丢在气温零下的室外车库;用塑料购物袋装着,然后藏在床底下。

阿莫尔先生尽量利用他在加德纳博物馆的职务之便来收集本书的素材,这使得这本书给人一种尽善尽美的完美主义态度。就像这两位作家,原先他们如痴如醉地收藏伦勃朗的艺术品,现在变成了如痴入迷地收集有关伦勃朗盗窃案的奇闻轶事。他们不光对伦勃朗的每宗盗窃案都兴趣盎然,哪怕对伦勃朗的伪作,或是他老师的作品盗窃案也会有所涉猎。

上一篇向心力教案

下一篇城市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