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资报告范例6篇

增资报告

增资报告范文1

集团公司乘着改革的东风,奋力拼搏,稳健发展,至目前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强势企业。为落实靳总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打造“百年金甲”更好地做出贡献。针对现行员工工资偏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特请求对我公司员工现行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一、调整的原因

1、药业公司近五年来工资标准一直未动,五年前的工资标准远远低于目前的工资水平,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现行公司标准和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不平衡,差距过大。

3、过低的工资标准,严重地影响到员工队伍的稳定。

二、调整的原则

1、兼顾企业、员工二者利益的原则;

2、与集团内部各子公司基本平衡的原则;

3、充分体现人尽其才、按劳取酬的原则;

4、优化设岗、以能定岗、以岗定责、以岗定薪的原则;

5、便于操作和执行的原则。

三、调整的方法和标准

1、经营管理人员以责任和职位定为四级

一级:经理;

副经理;

二级:科长;

副科长(车间主任);

三级:工段长;

四级:带班长。

2、一线员工根据技能高低和思想表现定为三个岗档:

a、核心岗档,(占总人数的15左右);

这部分员工为公司的核心技术骨干,能全面掌握生产技术,工作认真负责,在员工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b、骨干岗档,(占总人数的30左右);

这部分员工为主要技术骨干,能熟练掌握岗位技能,能妥善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工作踏实认真,能带领一班人共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c、一般岗档,(占总人数的55左右);

这部分员工,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服从领导,能够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3、以上各级别、岗档,据我们调查,我公司现执行的标准比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相应标准普遍低30-50左右。请集团公司予以平衡。

四、附则

1、工龄工资

仍执行集团公司原工龄工资标准,记入本人月工资额。

2、职称工资

通过自学等方法,取得国家承认专业技术职称的,按中级职称每人每月增资10元,高级职称每人每月增资20元计发工资。

3、岗位变动

①行政人员的提升和降职;②岗位业绩考评后升岗和降岗;③新进员工的转正定级,都应按其实际岗位的变更,对其工资标准进行相应的变更。

4、新员工上岗,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月工资标准300元,试用期满,按其进入实际岗位的相应工资标准执行。

增资报告范文2

但仔细分析有关数字,会发现并不是整个区域都呈现疲软状态。中国―亚太区域最受欢迎的发展中市场,在多数领域表现相对坚挺。而其他市场如印度,以及近期并不太受欢迎的市场如韩国,也在一些领域有好的表现,至少其下降幅度均没有真正的发达市场如澳大利亚、香港和日本的预期回落程度大。

资本微调,筹资回落

今年上半年亚太地区管理下资本的增长率为15.6%,低于去年全年20.3%的比率。亚太地区私募股权管理下资本总计达1980亿美元,随时有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但今年上半年的筹资额比2007年同期有大幅回落,达192亿美元,下降了21.5%,去年同期为245亿美元。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筹资均出现预期内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有限合伙人对于大型杠杆交易减少观点的吸收与赞同。日本的筹资额达19亿美元,比去年下降了33.8%;澳大利亚则比2007年上半年的30亿美元下降了75%,为7.75亿美元。

中国也显示出20%的下滑幅度,跌至55亿美元左右。而香港的区域基金则筹集到72亿美元的资金,实现了达115%的高比率增长。

新加坡则越来越失去其作为主要区域筹资中心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的34亿美元下挫了96%,跌至仅为1.26亿美元的筹资额。中国作为融资地则日显重要,大型公司及财富基金作为有限合伙人,助推资金从新加坡流向香港。东南亚市场整体来看都缺乏吸引力:热点区域越南筹资额回落近48%,马来西亚和泰国则继新加坡之后均有所下降。

投资回落

除东亚或中印

新的投资在上半年有所下降,比2007年同期的420亿美元下降了22.7%,至324亿美元。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领衔本轮下滑,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8.4%、76.1%和52%。而该区域的一些最重要市场新的投资则出现上升。印度有3%的小幅增长,达68亿美元,次之是其姐妹新兴经济体中国,其新的投资额为58亿美元,上涨了3%。日本和韩国则有更佳表现:前者比2007年上半年上升了61%,新投资额达89亿美元;后者则大幅攀升超过225%,从2007年上半年的4.71亿美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5亿美元。

IPO枯竭,退出显疲

亚太地区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的退出环境显得异常冷清,特别是如香港和新加坡等一流的市场中均没有看到私募支持下的IPO本土发行人。私募股权支持下的IPO创造的价值仅为1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超过41%。

但亦呈现一些亮点。今年截至目前,日本的上市规模为7.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韩国则以2.18亿美元的上市规模比去年同期飙升了近350%,尽管其起点比较低。中国和印度,却双双下降,上市规模分别为93亿美元和8.03亿美元,分别下降了45%和9%。中国坚持持续地将资产带入上市体系,到目前为止,其十项私募股权支持的IPO中有八个是来自中国本土发行人。

并购的退出情况与IPO市场如出一辙,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0.5%,达127亿美元。澳大利亚包括两种退出方式在内则下跌了75%。除日本,几乎每个单一市场都有所下滑―甚至出现某些破产案例。相比日本6%的增长,韩国下降比率达75%―这主要是由于情绪波动的韩国政府持续搁置超过60亿美元的韩国外换银行收购案。

预期中的投资阶段与行业

在杠杆运用愈加困难的情况下,今年以投资阶段划分的交易显示出并购活动在该区域的疲软状态。并购对于区域交易的贡献率在今年上半年超过31%,而去年同期及全年分别为64%和47%。

扩张资本是主要受益类别―从去年同期和全年的14%和20%的份额,上升至今年上半年在所有投资中占24%的份额。投资公开市场的私募股权显示出同样的增长―从去年上半年的12.6% 上升到去年全年的20%,直至今年上半年的24%。扩张/成长资本现在系一般合伙人及有限合伙人的偏好。重整/重组交易则从去年1.1%的交易份额上升至现在的9.5%,达30亿美元―显示出信贷危机在结束其他一些交易的同时开始形成一些新的机遇。

金融服务业和TMT是过去18个月里交易规模最大的领域,目前分别占区域交易的21%和11%的份额。然而相比去年同期的主导地位还是有所回落,去年同期分别为35%和23%。重型制造业、建筑业及旅游和酒店业亦有所增长。后两者通常被作为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代表,并能表明亚洲消费者的增长,因而还有一定成长空间―至少在私募股权投资者心中。

亚太私募股权承受低迷

在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论时,AVCJ的执行总编麦瑭(Paul Mackintosh)表示:“亚太私募股权投资在过去几个季度中出现了一些泡沫以及过度繁荣的现象,但在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困难时表现良好。筹资以及基金池增长的削减都是市场修正的信号,而不是危机。投资依然在重要的目标市场进行,捕捉开启的新机遇。我们预测总资产将很快突破2000亿美元,若允许一些出入的话,这个数字也许已经被实现了。”

增资报告范文3

资本经营: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 

    1、资本经营与两权分离 

    所谓资本经营是以资本为纽带,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及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转让和处置,从而实现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反映的是出资人与受资人的经济关系,出资人为获取资本报酬而投出资本,并监督资本的运用。资本经营是以两权分离为基础,以资本转移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实行的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等措施其实就是资本经营的基础,而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制改造等手段亦是资本经营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 

    2、资本经营目标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资本是各种经济活动得以实现的条件,而其本质特征是价值增值,资本只有通过营运才能发挥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并达到增值的目的。当然,这种增值首先应保证资本保值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认为,资本经营是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的一种有效经营方式。资本是否实现保值增值应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数量信息,也可以是非数量信息。 

    3、两极分离与资本经营目标的实现 

    出资人为了确保所有权权益即资本保值和增值,必然会对企业或经营者运用其资本的情况进行监管,并需考核、分析和评价资本保值增值的结果即资本经营目标实现的程度。无论是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对资本运用的情况进行监管,还是在一定时期后对资本经营结果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出资人理所当然地要找到合适的依据。这样,不可避免地要求经营者主动提供关于资本运营的实施情况和结果。经营者也负有法律上的责任,必须提供这样的报告。这就是所谓的“财务报告”。 

    4、财务报告的意义与作用 

    提到财务报告,人们自然会想到企业经常向外界提供的财务报表,但这是不全面的。财务报告是指企业用于对外界公布,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旨在帮助信息使用者分析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等有关经济事项的一个有机报告体系。财务报告可以是数据报告,也可以是文字报告,但是,财务报表不仅局限于一种“表格”形式,而且一般只能以数据填列。我国规定的财务报告除了包括企业根据完整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财务报表外,还包括必要的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按照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需要 

    1、财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供给与需求本是经济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但供求定理适用于任何商品,包括“财务信息”这种特殊的商品。 

    (1)需求并不是人人都需要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也不是人人对企业所有的信息都感兴趣,具体来说,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有企业的出资人(投资者)、债权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当局、企业职工等,但出资人,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出资人,由于向企业提供了承担较大风险的资本,并享有收益权和剩余资源的所有权,而成为财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作为投资者,必须也只能通过财务信息评估企业经营者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了解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 

    (2)供给财务信息的供给是由经营者完成的,经营者提供的财务信息目前主要通过其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可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决策信息。但是,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不完整的。就我国现状而言,企业的经营者理所当然负有对出资人绝对的受托责任,应该及时而且准确地提供反映企业财务信息的详细资料。但实际上出资人往往得不到相应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为了保证企业在投资者眼中的投资价值,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企业经营者一般不愿对外披露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差、未来发展前景暗淡的有关信息。二是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也限制了财务信息的供给。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中,信息提供者只须对外公布有关规定的信息,而对决策者真正需要的非常有用的信息反而没有提供,也就是信息缺乏相关性。同时,企业出于商业保密、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等原因,也会节制财务信息的供给。 

    (3)有效性与供求的不平衡性财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只有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才能说明,但注册会计师审计并不能将信息的需求者与供给者的供求矛盾予以解决。财务信息的供求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投资者希望了解企业资本运营及保值增值情况,但仅从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很难准确、细致地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同时,不同地位的投资者,其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也不同。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企业上市,上市公司的投资者,除董事会成员和少数大股东外,其他的广大股民所获得的信息只眼于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范围之内。即使是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取企业大量有用信息的投资者,也无法真正满足其投资的最初愿望。 

    2、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 

    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批评,是与对传统财务会计的批评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财务报告所具有的缺点和弱点,也就是财务会计所具有的缺点和弱点。因此,要改进财务报告,其实就是要改革财务会计所固有的局限性。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财务信息缺乏一定的相关性。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是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财务会计本身是面向过去的,而报告的重点往往放在法律形式上,对于交易或事项的报告形式重于实质。比如,财务报告中没有反映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因素;财务报告中未能反映某些资产、负债项目,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价值、企业自创商誉价值等。信息使用者希望得到预测企业未来业绩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未来的现金流动的信息,但财务报告仅仅对企业过去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做了描述。同时,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许多新事物的出现,对企业的经营影响较大,但从现行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应有的反映。 

    另外,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也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要求在年度末4个月内报出,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在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这样长时间后报出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能说明企业现在的何种价值? 

    改进财务报告:明确资本经营的方向 

    改进财务报告,明确资本经营的目标是使资本得到最大的保值增值,使财务报告反映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情况,进而使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部门等,都可以从这些改进后的财务报告中获得更加有用的财务信息,确保决策更明朗和可靠。 

    1、借鉴国际先进做法,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7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份反映权益的所有变动或不是由业主资本交易和对业主的分派所引起的权益变动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政策和说明性注释。同时又指出,鼓励企业在财务报表之外披露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评述,该评述应描述和解释企业财务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事项,诸如决定业绩的主要因素和影响,企业筹资来源、举债政策及其风险管理政策,以及价值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企业实力和资源等。另外,该准则还鼓励企业提供诸如环境报告和增值表等附表。 

    英国的财务报告体系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但其财务报告还有一些特殊的内容:一是在损益表之外,还要求提供确认的利得和损失总表,专门反映一些在法律或会计准则规定下可以直接计入留存收益的未实现利得、固定资产重估增值等。二是英国的财务报告体系除了基本报表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信息揭示,如董事会报告、增值表、分部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等。 

    我国也应正视现实,借鉴国际先进做法,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我们认为,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引进一些新的财务报告方式,比如增值表、财务预测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描述企业业绩和经营状况主要特征的财务评述等。对于这些新增加的项目,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非强制性的。 

    2、改进计量模式,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资产负债表获得。按我国现行的考核办法,将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与期初的所有者权益相比,若二者相等,即表明实现了保值;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表明实现了增值。这里,一方面要扣除企业本期新增投资及资本公积金的增加;另一方面应结合利润表,综合比较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的真正来源是企业实现的利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是否只要将企业期末的所有者权益与期初的所有者权益相比,就完全可以反映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呢?答案是否定的。众所周知,现行财务会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那就是历史成本原则,在财务报告之前的确认、计量和记录行为中,都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使得财务报告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历史”。在币值不变的条件下,历史成本无可非议地能成为一种恰当的会计计量手段,但存在通货膨胀时,历史成本便会有很多缺陷,因为在通货膨胀下的历史成本不仅会虚增企业利润,还会侵蚀企业未来的财务营运能力。通货膨胀使得企业重置存货和固定资产时所需的货币量增加,但与现期销售收入对应的存货或折旧可能是很长时间以前发生的,这种收入与费用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企业利润虚增的现象,违背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即使盈利较多,也并不表示实现了资本的保值增值。因此,为了体现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真实业绩,企业应提供通货膨胀对企业影响的报告,这就要求企业运用通货膨胀会计手段,正确地确认、计量和报告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企业损益和资产使用情况,反映期末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 

    3、拓展信息披露的范围,使信息更具有相关性 

    对投资者来说,凡是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所有信息都是需要关注的。因此,改进财务报告,可以从拓展财务信息披露的范围入手。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仅可以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可以是非财务信息;不仅可以是企业的背景信息,还可以是企业的前瞻性信息;不仅可以是核心信息,还可以是非核心信息等。 

    当然,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并非意味着对现行体系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一方面要继承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并适当对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各种其他财务报告手段,更充分地反映企业物价变动、财务风险等诸方面的相关信息;同时,应鼓励企业自愿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 

增资报告范文4

企业财务核心报告的定义来源于对“管理会计”的重新解读,一般来讲企业的财务报告主体内容就是“财务会计报表”,报表的内容应该包括对相关数据的统计,或者是近几年来的财务情况的统计等,主要反映的就是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盈利情况,短期或长期的投资能力等,还可以反映出需要投资项目的回收率等。财务报表是较多数据的反应,而财务核心报告则是报表后面所附属的财务会计说明,也就是对报表数据的相关解释和说明,这就是核心报告的内容。财务核心报告是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重要体现,主要反映的内容应该包括管理信息、能力信息和财务活动信息。

2企业财务核心报告对企业决策能力的影响

2.1财务核心报告中的“管理能力信息”影响企业的管理决策能力

财务核心报告要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这些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能力影响较深。首先,企业的决策离不开当前财务管理效果与整体组织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体现表现出了企业组织的计划、预测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能够表现出在投资经营过程中是否能够全面组织和谐工作,创新完成任务,利用较好的激励与控制管理能力来督促经营投资任务胜利完成。这些能力的量化需要在财务核心报告之中表现出来,其主要影响包括:第一,财务核心报告提供了最近一段时间内管理效果与薪酬体系的反馈结果,这样能够促使企业更好地完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的完善,构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第二,财务核心报告能够体现出财务报告制度的表现情况,这样便于企业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制度,完善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等社会中介组织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第三,财务核心报告中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分析能够有助于企业尽快确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出台短期财务风险预警和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短期财务预警是建立一个滚动现金流量预算,由周、月或年的未来预期收益,分析投资情况。长期预警是以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财务指标掌握的经营状况,挖掘潜在问题,及时监测财务风险。第四,财务核心报告对于当前企业的人员工资、旷工情况等,结合人力资源的数据提出分析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便于企业改善管理办法,以适应宏观变化。总之,企业财务核心报告之中对于“管理能力信息”的报告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决策能力,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方面犯错误的可能性,及时调整,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减少因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环境的变化。

2.2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表现能力信息”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能力

企业使企业资本成本增加,减少了资金占用,提高了资本周转率,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绩效的效率。优化资本结构,分配策略和财务杠杆是企业财务政策变化的企业绩效。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和社会贡献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企业的成长能力在企业财务能力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取决于企业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表现能力信息”主要体现的就是企业财务经营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财务报告而言,最基本的资金状况还是根本,财务状况是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发展状况、掌握投资决策的关键。财务表现能力信息根据企业当前的资金数量、固定资产数量、融资能力等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资源的变化的,有绩效的延伸,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反映。为了使企业的盈利和发展与市场环境相结合,必须在适当的财务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只要企业的发展环境稳定,企业就可以实现增长速度的提高,企业持续增长要求企业利润在稳定增长的同时增长。在企业的环境下,资本的增加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表现能力信息”就是企业资本的增加的表现形式,例如:全面预算是一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计划,它是企业利润目标为核心,按照“配额”的方法,它是基于预测和决策,根据业务目标和程序的建立、规划和未来的销售,反映生产成本,现金支付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企业管理效率与企业政策变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增加股份,增加债务和留存收益增加就是决策的重点,而盲目的决策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增值,因此必须借助财务表现能力信息来了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能力。

2.3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财务活动信息”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

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财务活动信息”主要是表现企业某一段时间内资金的流量状况,区别于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表现能力信息”所反映的企业现有能力状况,“财务活动信息”着重的是当前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以此来反映企业发展的活跃性,虽然企业当前可能财务表现能力较弱,但是因为投资项目比较多,财务活动信息频繁,因此会有后期的长远发展的动力。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判断企业能力的重要指标。“财务活动信息”可以说是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财务活动对财务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影响性表现。投资、融资和分销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能力。融资能力影响企业资产。投资能力影响企业的利润,例如:在“风险投资”实验中,我们根据实验数据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选择最优投资项目。回顾确定性等价方法,其原理是在风险投资决策中将现金流风险的等价系数调整为现金流风险,并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进行方案评价。分销能力影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范围内决定着企业的声誉以及投资回报的影响。“财务活动信息”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投资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受其共同影响,这需要在企业财务核心详细报告之中有体系。

总之,在投资方面的多元化投资,在企业投资决定的重要事项,应根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可行性研究,各种方案的分析,以确定最佳投资。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核心报告对企业决策能力的影响巨大,影响企业的管理决策能力;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企业的发展决策能力,在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中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决策组织要重视财务核心报告的内容,不要凌驾于财务核心分析报告之上,做出错误的决策判断。

作者:唐红军 单位:南通爱德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新蕾.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现存在问题与评价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

增资报告范文5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问题改进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部门及其附属机构向国家权力机关、决策机构、资源提供者、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有用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从内容上来说,政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必须全面、真实、可靠、透明,能够充分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使政府财务报告既能够为国家权力机关、政府决策机构宏观决策服务,又能够为政府管理服务,同时还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都在不断地丰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而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从其披露内容上来看不仅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差甚远,而且也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一、我国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三大报体系组成。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附表等报表组成;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和报表说明书等报表组成。这一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在1998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开始实施的,与当时的形势是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组织,这样一套政府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的弊端越来越暴露出来。我认为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承担的债务情况

反映政府所承担的债务情况的财务报告主要是资产负债表。

目前,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一级政府承担的债务情况的项目主要有三个:“借入款”项目反映的是按法定程序由中央政府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数额举借的国内和国外债务,以及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特别规定举借的债务;“与上级往来”项目反映的是在预算执行期间本级财政对上级财政形成的债务;“暂存款”项目反映的是在预算执行期间财政对预算单位形成的债务。这样看来,目前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的政府债务范围过窄,没有披露政府的隐性债务。长期以来,我国着重强调政府财务报告是为政府的预算管理服务的,因而一些与政府的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债务信息被忽视或遗漏,如政府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出缺口、政府承担的各种借款、国债的未来还本信息负担、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等,因为它们都不涉及当前的预算支出,对于这些情况,不仅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也缺乏准确的了解。

(二)没有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的核算基础,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教育等事业单位会计都不进行成本核算,对内不计算成本,对外也不报告成本,因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不能帮助使用者评判政府的运营成本,特别是有关的服务成本,如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目前就众说纷纭,社会公众很难从政府财务报告中得到权威的评判信息。除了没有如实地反映政府的运营成本外,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也没有如实地反映政府的投入产出情况,不能准确地反映政府的运营绩效和受托责任,如政府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这一重要的信息并没有一个完整披露,这和当前我国强调的公共绩效管理理念有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公共绩效管理的开展与政府受托责任的强化。

(三)不能如实地提供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信息

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目前,这一改革在全国已基本完成。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活动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导致国库现金大大增加,但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既没有提供现金流量表,国库对外也没有公布“国库现金日报表”及“国库现金月报表”,这就没有如实地披露政府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信息,如国库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存情况,政府对国库现金余额采取了何种运营方式,取得了怎样的运营绩效,制定了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机制等,社会公众知之甚少。

(四)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设置不科学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有关报表的项目设置不科学的内容很多,这里笔者重点谈谈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设置问题。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按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这一会计等式设计资产负债表,其结构为左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项目,右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项目,因而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设置上,既设置了

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项目,又增加了收入和支出两类项目,这样的项目设置显然不科学。从国外政府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和我国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其项目设置均不涉及收入和支出两类项目,因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在项目设置上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没有与我国企业会计接轨,同时还与收入支出表中的项目造成毫无意义的重复。

(五)没有包含审计报告,降低了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信息不很透明,预算如何编制、如何执行,财政资金如何使用,产生了什么效益,社会公众对这些不十分了解,尽管每年三月份财政部部长代表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国家预决算草案的报告向社会公布,但报告过于笼统,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不仅社会公众看不懂,专业人士也不一定明白。另外,某些政府部门长期大量违规使用资金,国家审计署近几年每年都审计出高达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违规资金,如2005年审计署审计长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时,披露了中央部门违规资金高达90亿元。对社会公众而言,不包含审计报告,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改进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同其他各国政府财务报告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全面、系统地披露政府的债务

我国政府的债务目前主要包括我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的债务,国债的未来还本付息负担,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坏账,社会保障支出缺口,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等。这些债务有些已按收付实现制的确认条件,在会计上得到确认,并已在政府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如我国政府向外国政府及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的债务,而更多的隐性债务在会计上没有得到确认,在政府财务报告中也没有予以披露,如国债的未来还本付息负担,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等。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能够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全面、系统地披露政府所有的债务信息。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也应改进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对于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下负债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标准的政府债务,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予以披露;对于不符合具体的负债确认条件和计量标准,无法量化

的政府隐性债务,应在政府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以全面、系统地披露政府所有的债务信息。

(二)增加政府运营表、资本性支出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等报表

从2000年以来,我国逐步开展了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工作,但目前的绩效考评主要是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为预算管理服务的,如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预算的思想,对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但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明显示滞后于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不能真实地提供政府的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这方面的信息,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借鉴外国的经验,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运营表、资本性支出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等报表,将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转变为顺应公共绩效管理潮流的,以披露国家预算执行信息为重点,并能全面地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的综合性财务报告。

(三)增加现金流量表

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进行预算会计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在政府财务报告中是否增加现金流量表意见不一。但笔者认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应增加现金流量表,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在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国库现金的流入、流出数量及余额大大增加了,为了加强对国库现金的监督管理,政府财务报告必须全面、真实地披露国库现金流入、流出信息及政府对国库现金余额的运营信息。

第二,随着我国政府履行的受托责任越来越广泛,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于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政府财政年度的现金流量情况是他们进行分析评价和作出各种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特别是今后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度变为权责发生制后,这方面的信息更为重要。

(四)资产负债的项目列示

资产负债表应是反映政府某一时点静态财务状况的报表,而我国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都列示了收入和支出项目,这就说明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会计期间动态财务状况的报表,因此,有必要删去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支出项目,改为按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设计新的资产负债表,仅列示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项目。建议在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中,在资产类项目下增加列示政府投资资产、对内贷款、对外贷款等项目,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资产;在负债类项目下不增加列示国内债务、国外债务、借入转贷资金等项目,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所承担的债务;在净资产类项目下增加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贷款基金等项目,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所

拥有的资资产。

增资报告范文6

一、关于验资定义和验资各方的责任

1.验资的定义。新公告所称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与原公告相比,新公告的主要变化在于:(1)验资依据。验资时,注册会计师除需遵循验资公告的要求以外,还应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其他具体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验资业务,如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验资计划、实施审验程序等。新公告将验资依据从验资公告扩展为独立审计准则,使验资依据更加明确,也方便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执行验资业务。(2)被审验单位和验资种类。新公告所指被审验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拟设立或已设立的,依法应当进行验资的企业。相应地,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分别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和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在实务中,除了设立验资以外,企业合并、分立、发行新股或转让股权等现象也很普遍,变更验资日益增多。比较而言,变更验资较设立验资复杂。原公告定位在设立验资上,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公告增加了变更验资的内容,并对其定义、目的、范围等进行规范。

2.验资各方的责任。新公告第四条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和协议、合同、章程的要求出资,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验资资料,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责任。”第五条规定,“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需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出具验资报告,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原公告在“一般原则”和“验资报告”中也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和被审验单位的责任,与之相比,新公告增加了对出资者出资责任的规定,而且在“总则”中即明确指出验资各方应负的责任,更有强调意味。新公告还特别指出,“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责任。”在实务中,很多验资诉讼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缺乏责任感引起的,但也有些是因为社会公众不清楚注册会计师应负责任所致,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设置“验资陷阶”的情况也很多。新公告明确了验资各方应负的责任,既有利于规范验资工作,又能有效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3.验资原则。面对日益增加的验资风险,新公告在原公告“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上,还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二、关于审验范围与程序

1.获取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明细表及对被审验单位的建账要求。新公告第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向被审验单位获取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或注册资本变更情况明细表。”这个内容是原公告所没有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明细表可视作管理当局声明,被审验单位应对其编制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获取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明细表可使被审验单位明确其应负责任。新公告第九条还提出了对被审验单位的建账要求。与原公告相比,新公告指出被要求建账的是“依法应当建立会计帐簿但尚未建立的被审验单位。”增加“依法”二字不仅使表述更加严谨,也更符合验资实务中的某些情况。

2.审验范围。新公告定位在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上,规定了相应的审验范围。新公告第十条规定,设立验资的审验范围“包括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和出资币种等”。第十一条规定,“增加注册资本时,审验范围包括与增资相关的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出资币种及相关会计处理等。减少注册资本时,审验范围包括与减资相关的减资者、减资金额、减资方式、减资期限、减资币种、债务清偿或担保情况、相关会计处理以及减资后的出资者、出资金额和出资比例等。”与原公告相比,新公告增加了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而且相关规定更详细,能更好地指导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

3.审验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必要的审验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验证据,为出具验资报告提供合理基础。与原公告相比,新公告增加了一些重要的审验程序,如审验货币出资时,应向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发函询证。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应检查股票发行费用清单。审验实物出资时,应观察、监盘实物。这些新规定能帮助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收集审验证据,防范验资风险。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公告第十二条还特别规定,“以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或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出资者的债权等转增实收资本(股本)及因合并增加实收资本(股本)的,或因合并、分立、注销股份等减少实收资本(股本)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审计的基础上验证其价值。”

4.审验产权转移手续。新公告指出,当出资者以实物或无形资产出资时,注册会计师应检查其产权转移手续是否已依法办理。若国家规定了办理期限,但在验资时尚未办妥,注册会计师还应获取被审验单位与其出资者签署的在规定期限内办妥产权转移手续的承诺函,并在验资报告的说明段中予以反映。这些新规定充分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这一验资原则,明确了被审验单位及出资者的责任,有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5.验资关注事项。新公告第十四条规定,“对于分期出资或变更资本,注册会计师在审验时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以前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若被审验单位以前存在虚假出资或出资不到位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应重新评估验资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如追加审验程序或解陈业务约定等。

6.利用专家的工作。原公告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专家的工作结果负责,而新公告将其修订为注册会计师应对利用专家工作结果所形成的审验结论负责。这一修订更准确地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应负的审验责任。

三、关于验资报告

1.合理保证。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公众对验资的期望过高且不切实际,误认为被审验单位的注册资本只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验,就不再存在任何错误或舞弊。因而,少数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设置“验资陷讲”,却使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成了“替罪羊”。为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新公告明确规定,验资报告只能合理保证已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和协议、合同、章程的要求,而不应被视为是对被审验单位验资

报告日后资本保全、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的保证。

2.验资报告的基本内容。与原公告相比,新公告的主要变化在于:(1)说明段。原公告并未将说明段列为验资报告的基本要素,注册会计师只是在认为必要或与被审验单位存在重大异议时,才在验资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列说明段。新公告则明确规定,验资报告必须包括说明段,说明段应当说明验资报告的用途、使用责任及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将说明段作为验资报告的基本要素,除可提醒报告使用者注意某些重要事项外,还可明确验资报告的使用责任。委托人、被审验单位及其他第三者因使用验资报告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与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无关。(2)附件。虽然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验资报告的同时,还要附送已审验并经被审验单位签章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明细表以及其他必要文件,但这些附件并非验资报告的基本内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应由被审验单位负责。因此新公告第十九条并未将附件作为验资报告的要素,这样修订更合理。

3.验资意见。实务中,出资者分期出资的情况很普遍。对此,新公告第二十条专门规定,“如果出资者分期缴纳注册资本,注册会计师仅对本期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发表审验意见。对以前各期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说明进行审验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及其验证情况,并说明包括本期在内的累计注册资本实收金额。”这样规定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应负的责任,可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拒绝出具验资报告的几种情况。与原公告不同,新公告在此部分增加了因出资者的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拒绝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况,同时还指出注册会计师应解除业务约定,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在具体执行验资业务时有据可依,而不会因此违约。

上一篇生殖医学

下一篇滋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