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技巧范例6篇

交往技巧

交往技巧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90

1调研背景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具有交往意愿,积极主动参与交往,并且表现出有效和适宜的交往行为,从而使自身与他人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能力。[1]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课余活动丰富、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是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复旦大学投毒案”再到近期发生的各类大学生暴力行为,让我们看到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困惑。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调研基本情况

2.1项目执行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历时两个月(2015年4月15日―2015年6月20日)。此次调查的范围是东华大学本科学生,被访者不限性别、专业。调查方法为东华大学校内两个校区随机访问。

2.2样本信息统计

经过精准的问卷投放后,发出问卷为300份,有效问卷为2.75份,有效率为917%。对于回收的数据本文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总量为2.75份,其中男性占4.5.1%,女性占5.49%;年级比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2.98%、2.1.1%、2.65%和2.2.5%;专业分为文科类、理科类、商科类和艺术体育类,分别占比3.16%、4.40%、178%和66%

调研主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的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和需求,探索通过一定措施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

3调研结果

3.1人际交往现状

当调查者被问到对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是否感到满意时,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一般”,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且造成了困扰。选择“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8%,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有信心。但仍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现有的人际交往状况十分不满意,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危机。总体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

宿舍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良好的宿舍关系能够让大学生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在对所处的宿舍关系氛围的评价中,有一半大学生认为“宿舍气氛融洽”,但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宿舍室友相处中出现问题,这表现为寝室内部不团结,部分成员间有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6%的宿舍关系出现较为严重的危机,亟待解决。

对于“大学生对班级或社团集体活动的态度”,有8%的学生对集体活动比较热心,这类学生多为班级干部或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强;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对此类集体活动持有比较大的热心和积极性,但同时也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无所谓”,1.3%表示“不太热心”,这类学生一般会表现为不太擅长集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

3.2人际交往对象

当有心事的时候,有76%的大学生选择向“密友”吐露; “父母”和“兄弟姐妹”占比分别是20%和1.4%,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而且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能时时刻刻都与家人保持联系;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吐露心事的比例仅占5%,对于这个现象被调查者表示“在于辅导员沟通时会感到有压力,毕竟不是同龄人”。

调查显示,大学生结交朋友的渠道较为丰富,其中主要以宿舍、班级、课堂以及课外时间和社团活动为主,处理好这些方面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3人际交往认知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交往的态度85%的大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考虑对方的意见是否合理”,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比较理智;有1.1%的学生选择“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这样的态度表明这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稍显盲目,导致自我的独立性和主见降低;仅有4%的人选择“在交往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他们在交往时态度较为强硬,原则性较强,比较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

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大学生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的意愿”,64%的学生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愿意”,这部分学生既能够很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理智;2.1%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他们待人热情,也很好地掌握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另外,1.4%的人不太愿意与初次见面的人主动聊天,这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时会稍显被动,需要提高交往能力。

3.4人际交往动机和影响因素

在人际交往的目的中,占比最高的是“能使生活愉快”,达74%,可见人际交往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其中选择这项的一、二年级学生占选该项总人数的79%,而选择“促进个人未来事业发展”的三、四年级学生占选择该项总人数的88%。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的动机上,表现出年级的差异,情感性与功利性并存的状态。大一、大二低年级以情感性的获得快乐和缓解压力为主要需求,而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关注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注重为自己积累人脉资源。

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性格”,同时“个人能力”和“处事作风”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关注的主要因素,这些属于内在的人格特质和魅力;相反,“家庭状况”“学习成绩”“外貌”这些外在条件在交往中并不是十分看重。

3.5人际交往技巧

在“容易引发人际冲突的原因”调查分析中,“沟通不畅,导致误解”的占比最高,达到64%,证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价值观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48%,“性格差异”占被调查总数的5.4%,“心情不好”占37%,“生活习惯差异”占5.1%,“意见不一”占40%。这些选项反映了一个共同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关注自我状态与自我感受,注重个性表达,有时候可能往往会忽略他人感受。面对与自己有异的观点,希望别人接受顺从自己的想法,习惯按照自己意愿行事,没有摆正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位置。

在调查“大学生最需要加强的人际交往技巧”中,大部分人认为需要加强“交谈技巧”“倾听技巧”和“自我情绪管理”这三类技巧,分别占70%、59%和56%,可以发现,这三类技巧是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也是最缺乏的技巧。

4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4.1缺乏交往技巧,人际交往较为被动

根据之前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容易引发冲突矛盾的情况很多,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和交谈能力欠佳才造成的。大学生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往往会在与他人交往时显示出沟通交流问题,导致冲突矛盾差生,既会影响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会造成他人的困扰。

对策:①学校鼓励成立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主、客体,在学生社团的环境中,他们可相互交流和学习,并利用刊物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2]②设置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指导课程。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希望大学期间接受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这反映出学生对参与提高交往能力的训练有较高的积极性,学校应当尽快开设有关讲座、选修课,帮助他们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和技巧。掌握一定人际交往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交往活动中实现知与行的相互转化,是形成科学的人际交往方式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4.2人际交往范围拓宽,但扩展交往的能力较弱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仅仅局限在宿舍、教室等活动场所,同时也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真正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活动抱有无所谓或是不愿意的心态,不主动参与交友活动,将自己的人际圈子限定在并不是很大的范围,搞小团体、小圈子;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初次见面者主动交流沟通,扩展交往的能力不够强。因此,尽管大学生的交往途径多样,但能够扩展交往的情况并不多。

对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体合作进行的,是集体性很强的项目,一个团队往往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有机部分,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正确地处理自己和集体的关系。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与组织能力,为他们提供了适应未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3]

4.3部分大学生在交往时缺乏深度

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不信任并且不能够敞开内心与他人交往。而且,对于集体活动不会特别热心,助人为乐的观念也不强。这些都与大学生的不良人际交往观及交往能力欠缺有关,这导致了大学生与人交往缺乏深度。

根据调查,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频率较少,而交流内容最多的是关于学习研究以及考试就业方面的信息,涉及个人生活的很少,学生有心事也不会选择向老师或辅导员吐露。由此可见,大学生与任课老师的交流仅仅是知识层面上的交流,缺乏真诚交流,交往缺乏深度。

对策: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化解矛盾,用心沟通。作为集体和组织代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在工作中注意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化解他们的矛盾。尽力改变辅导员日常工作陷入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之中,对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不多的局面,应当使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平等的沟通交流机会,使他们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更为到位。

5结论

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准备跨入现代社会的人的必备条件。积极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转移和遗忘、放下不快,心理矛盾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需要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英春,邹泓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类型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J].心理与脑科学研究,2009(2).

交往技巧范文2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需要。4月17日下午,社区科协邀请省工青妇干部学校共青团培训部副主任、社会学副教授刘瑞华老师在园丁小区党员活动室开办“人际交往的智慧与沟通技巧”讲座。 60余名辖区家长参与了此次学习。

现场,刘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授课形式,结合生活实际,向在座的家长讲解了如何学会做一个让人感到舒服和温暖的人、如何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以及什么是智慧沟通等内容。家长们听的津津有味,并积极参与互动,现场的气氛尤为轻松活跃,两个小时的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帮助家长们群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交往技巧范文3

刚刚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就听一些老师跟我反映,班里的学生小梁在上学前班时就比较突出――淘气、不听话是出了名的。果真,刚开学没多久,小梁总是出状况,经常跟其他同学闹矛盾。久而久之,我发现他每次跟同学闹矛盾的情况都大致相似,归结起来就是:他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只要有同学说自己知道什么或有什么,他就一定要显示自己知道得更多、拥有的比别人更好。

反正,与其他学生在一起时,小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小事斤斤计较,做错事不说自己的错误,总是先挑别人的毛病。有一次,老师让分小组排演课本剧,前边几个小组表演都得了5分,当小梁所在的组表演之后,由于小梁的表现,他们组只得了4.5分,小梁就跟其他组的学生发生了争执,对于其他人的任何理由与劝说,他全然不顾,又哭又嚷。

还有,如果老师或同学不接受小梁的意见,他就大发脾气,又哭又闹。有一次美术老师要给学生们看一个动画片,征询大家的意见,班里90%的孩子都要看《多啦A梦》,只有小梁和另外两个孩子要看《数码宝贝》,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老师播放了《多啦A梦》,可是小梁不满意,又哭又闹。

此外,小梁平时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向老师打小报告。总之,无论遇到任何问题,小梁总是固执己见,既从不管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也不能正视自己的对错。

二、探究内心思考

小梁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以便他及时地调整自己,改正错误。

最近这几天,小梁表现很好,我总是适时地表扬和鼓励他,让他觉得老师能看到他的优点,他不是一个没人喜欢的学生。渐渐地,他放松了防备的心理,而且还喜欢往我身边凑,我觉得机会来了。

课外活动时,我跟学生们一起做了一会儿游戏,发现小梁在一旁坐着,我就跟他聊起天来。我问他为什么不跟其他学生一起玩,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大家都不带我玩。”“为什么?”我接着问。这次,他不说话了,且面露难色。我认真地对他说:“别担心,说出来,老师愿意帮助你!”见我这么诚恳,他小声地说:“因为大家说我爱斤斤计较,还说我太矫情。”听了他的话,我又进一步了解了他对同学评价的看法。小梁承认自己正是其他学生所说的那样,但他并不愿意那样,他也苦恼,很多时候他控制不了自己。我想帮助他,于是就想进一步弄清形成他那种行为的原因。

三、分析产生原因

由于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变,很多学生在上小学前很少有机会与同龄的学生一起玩耍,因此,他们不懂得该如何与别人交往,不明白在集体生活中自己应该处于怎样的地位。当他们上了小学,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巧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其他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发生冲突,影响交往的效果。只是,小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比其他同龄的学生还要严重得多。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梁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每次出现问题时,他总是先说自己对,如果老师对他能够先持肯定的态度,他的态度也会马上缓和,可见,他只是在下意识地保护自己。通过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我发现由于他淘气总是犯错误,所以每次出现问题时,老师总是先说他,这大概也是他过度地保护自己的一个原因!

当然,学生的行为习惯通常跟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对他们呵护备至,千依百顺,言听计从。全家人的宠爱让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可小梁的情况要比一般的学生严重得多!到底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会让他这样?我决定先向他了解他的家庭。

没事的时候,我就找机会和小梁聊天,从他的口中我知道了一些情况:小梁的父母年龄较大,老来得子,对孩子倍加娇宠。奶奶对这唯一的孙子更是过分溺爱。常听小梁说,他很小时,奶奶就找人给他算过命,说他满脸福相,长大能当大老板,等等。而通过我和小梁父母的交谈,也发现这对父母对于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基本上是听之任之,甚至有时我发现小梁会大声反驳父亲的询问,而他父亲似乎也习以为常。也许这些就是形成小梁以自我为中心的决定性因素吧。

一天放学,小梁没人接,我就在楼门口陪他等家长,我们边等边聊天。我问他:“爸爸晚来接你,你着急了吧?”谁想他却气呼呼地说:“真气人!一会儿得好好说说他!”我开导他说:“别生气,也许你爸爸临时有什么事呢!”“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能晚接我!”他依旧气呼呼地说。看他的样子,一点也不能理解家长,是不是平时家长什么事都依着他,他觉得家长为他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想到这里,我问他:“平时你要干什么家长都依着你吧?”他点了点头。“为什么?”我接着问。他嘿嘿一笑:“老师,告诉您吧!我们家人都得听我的,我奶奶最疼我了,记得有一次我淘气,爸爸说我,我就哇哇地哭了,结果奶奶就骂了爸爸一顿,爸爸就不再说我了。我那时就知道了,‘哭’就是法宝,什么都能解决。所以从那以后,只要爸爸妈妈有什么事不依我,我就大声地哭,爸爸妈妈就得挨奶奶一顿骂。他们要是跟奶奶讲理,奶奶就气得血压高。他们就不敢了,就什么都得依着我。”说完,他颇为得意地笑了。看来,他对自己的这个“法宝”还颇为自豪。我忍不住又问他:“家里人都依着你,你觉得同学们也都应该依着你吗?”这次他却吞吞吐吐地说:“那倒不是,我知道这样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我,只是我习惯了,跟同学们在一起也控制不住自己。”

听了小梁的一席话,我想,看来家庭环境是导致小梁以自我为中心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所有的事情都应该遵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就小梁而言,他对自我的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其他学生,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从而影响了他与其他学生的正常交往。

四、转变行为需要的条件

俗话说“治病要治本”,要想改变小梁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和正确的认知,首先,就是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注入为他人着想的观念;其次,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再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最后,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平时利用小学生喜欢激励表扬的心理特征,激励他去关注别人的闪光点。让他知道多看别人的优点,既能让自己进步,也能获得大家对他的喜爱。结合具体的交往冲突的例子,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不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的行为,而且是他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五、教育指导措施

对于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会学生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

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小学生更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小梁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按照当时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即通过让他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其他学生产生冲突。同时,指导他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运用克制、忍让和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老师让学生们分小组表演环保主题的课本剧,小梁所在的组因为小梁的表演而丢掉了0.5分,课上小梁就激动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向同学大声争辩。事后我和他谈心,并给他分析原因,他也觉得自己的情绪失控是不对的,并表示在以后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会学生掌握交往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因此,我还联合家长教给小梁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1)增加与他人的交往频率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手段

因为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相互了解;只有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只有相互理解,才能建立友谊。而交往频率的增加,是增加接触、了解的重要手段。

(2)要学会真诚关心他人,真正为他人着想

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只有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

(3)要讲究褒贬的方式

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4)要学会聆听

耐心、虚心和会心地聆听,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肢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六、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教育引导,小梁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了一定的转变,虽然有时他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但事后均能很清醒地认识和反省自己,并能坚持一段时间。渐渐地,小梁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

交往技巧范文4

2、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3、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这样能更容易博得别人的信认,使人乐意交往。

4、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安慰受创伤的人,鼓励失败的人,恭维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

交往技巧范文5

关键词:情感 交响乐 演奏技巧 作用

    交响乐作为一种表现力丰富、对人的精神有极大影响的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形式,诸如交响曲、组曲、歌剧序曲、音乐会舞曲、协奏曲等等,在音乐艺术形式中它是具有较高品位的高雅的音乐种类。交响乐的演奏需要用到多种乐器,包括钢琴、竖琴、木管、铜管、弦乐、打击乐等,而每种乐器的使用又都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来表现交响乐作品主题、风格及内涵,但不管演奏者使用哪种乐器,运用何种演奏技巧进行交响乐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演奏者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并指出了情感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交响乐演奏中正确运用情感。

    一、情感与交响乐演奏的关系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愿望、观点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或激动、热烈;或高兴、喜乐;或悲恸、忧愁;或赞叹、喜爱;或惊恐、愤怒等等。

    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音乐通过乐音的组织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如同其它音乐艺术一样,交响乐也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交响乐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演奏者只有充分的把自身的情感融入交响乐作品之中,才能准确的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而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升华,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

    一方面,演奏者必须深刻领悟交响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表现作品的思想主题。这是因为认为任何一部交响乐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作者的民族意识、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态度、创作作品时的情绪特征都会融入到所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之中,也就是说作者在作品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演奏者只有充分的了解和体验交响乐作者的这种情感特点,才能准确的把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例如:《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而贝多芬则号召人们与封建势力作斗争。而这部作品又是在贝多芬失聪长达六年之后,在历经人生的坎坷和苦难之后创作的,因此作品的情感运用上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悲戚而低沉,这表现了贝多芬人生的各种经历。因此演奏者只有充分的领悟到这种贝多芬创作时的这种内心情感,才可能在演奏中表现出这部交响乐作品的真谛。

    另一方面,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演奏者的审美情感,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演奏者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对作品思想的把握,对作品情感的融入,可以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释放、培养和升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这种反复的情感的获取和表达过程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准确把握原作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充分的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二、情感运用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

    交响乐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进行交响乐演奏时所运用的器乐技巧,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在表现某一交响乐作品时,不仅要熟练运用技巧,更要运用感情的力量发挥情感在交响乐演奏技巧中的作用。演奏者情感的运用,对于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具有以下作用:

  (一)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

    演奏者正确的运用情感可以帮助其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可以说是交响乐作品的灵魂,正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对于交响乐演奏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中往往难以把握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例如:在大提琴演奏时,演奏者往往在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方面不能自制,往往会出现慢则拖,快则赶的情

[1] [2] [3] 

况。在演奏一些速度快,节拍变化多,节奏复杂的乐曲时,由于对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演奏一些舒缓、柔和的乐曲时,又往往由于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过慢,跟不上节拍。对于演奏者而言,除了需要通过技巧上的严格训练和长期的实践来提高自己对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的准确把握外,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情感运用来帮助其把握作品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在演奏时,既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又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绪,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速度,准确、生动、完美的演绎作品。

    (二)有助于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

    在演奏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情感,还有助于在演奏时准确把握音准与发音。优美的音色和绝对的音准对于表现交响乐曲的艺术魅力尤为重要。例如:在小提琴演奏时,动人的音色既可以表现交响乐中温柔缠绵如少女般楚楚动人的形象,也能表现交响乐中坚强有力如勇士般气壮山河的气势,交响乐片段中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连绵不断,时而像暴风骤雨状急促猛烈等情景也都通过音色来表现。这一切都需要演奏者准确的把握小提琴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音准与音乐的(旋律、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密不可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之一,演奏者可以通过长期的音准训练,培养音准概念,而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准确运用自身的情感,可以有助于提升音准训练的效果,可以提升耳朵对音准判断的分辨力。至于发音,是指小提琴的弦上有许多音位,不同的音位与琴马之间的距离不同,在不同的琴弦上又有着不同的最佳发音点,只有在最佳的发音点上演奏交响乐才能获得最佳的音色。同样的,在小提琴发音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也可以提升发音训练的效果。这是因为情感的投入和正确使用可以提升演奏者的注意力,领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有助于演奏者对音准的把握和最佳发音点探索。

    (三)提升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 演奏者准确的运用情感可以提升和丰富交响乐演奏技巧的表现力。例如:钢琴是交响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而钢琴的演奏有多种技巧,如:手指独立性技巧、音阶与琶音快速均匀跑动的技巧、八度的技巧、轮指和弦以及大跳的技巧。这些技巧的把握和运用需要演奏者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而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投入演奏者的情感可以提升这些钢琴演奏技巧的表现力。就轮指技术而言,要弹得非常有表现力,就不容许有任何模糊、混淆的成分在其中,而情感的投入正好可以使演奏者体验和领会交响乐曲的情绪内涵,体悟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使技巧的运用更加纯熟,提升其表现力。

    三、如何正确把握与运用交响乐演奏中的情感

    (一)注意演奏技巧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在交响乐演奏中正确把握与运用情感,必须注重将情感与演奏技巧高度融合,两者必须并重,缺一不可。这是因为,没有好的演奏技巧,就无法真正的体现交响乐作品的魅力,情感的投入也就毫无意义,而演奏者在交响乐演奏过程中缺乏情感的投入,其技巧的运用就会大打折扣,缺乏表现力,失去了情感运用的价值。因此,两者在交响乐作品的演奏中必须进行高度的融合。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不是在谱上,而是在谱子之间。”这句话充分的暗示了作曲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蕴涵于其作品之中,需要通过演奏者进行展现与传递。情感是展现作品艺术内涵的方式,交响乐演奏不仅仅要把乐谱中的音符等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反映器乐作品的内在涵义。交响乐演奏者可以通过对于作品的合理理解,运用技巧和情感融合的方式把交响乐作品中蕴含的内在精神意蕴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二)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

    交响乐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内容和情感表现的非具象性、时间性、运动性、感觉性及感情性等方面。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往往决定了其是否能把格调高尚、趣味纯正的交响乐带给听众,培养听众的审美鉴赏力,演奏者的使命在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交响乐的美沁入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灵之中, 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心地变得更高尚、更纯洁, 使听众感觉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培养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通过想象、联想等途径来欣赏与领略交响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具体来说,演奏者可以通过经常欣赏交响曲、协奏曲、交响组曲、序曲和交响诗等音乐作品来陶冶自己对交响乐的审美情感,这些不同体裁的交响乐曲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长期的欣赏这些作品有助于演奏者对作品情感投入的准确把握。

    (三)提升演奏者的综合素养

交往技巧范文6

现在一走进书店,成功学的书总是很抢眼,书名也富有气势:《赢在交往》、《三十天拥有好交往》等等。但一翻开书,却发现书中总是教你去做什么事,然后得到别人的信任,好像世人都要很有心计,以达到利用别人的目的。要是大家都利用他人,那又有什么交往、成功可言呢?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到了诸葛亮,这是“技”吗?不是,刘备伤时伤力,这叫什么技巧?这是以情感人,虽然自己失了许多精力,但得到了真正的朋友。俞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知己,他们都不是为了利益,只是每天弹琴,以琴声交流。最终,他们成为了终身莫逆。钟子期死时,俞伯牙摔断了六弦琴。这摔琴能带给他什么利益吗?能使他升官发财吗?都不能。正是因为有情,他们才被世人所传颂。交往其实很简单,只要你以真心去对待,就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知己。

那么,交往就一定不重视“技”吗?也不是的。庄子思考燕子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喜爱,他发现鸡、鸭时时刻刻挨着人,所以人们不重视他们;老鹰、大雁不与人交往,所以人们就猎杀他们;而燕子呢?它住在屋檐下,又时常飞走,既和人保持距离,又不疏远人,所以人们喜爱它们,这些都是交往的技巧啊!

有这么多技巧,那交往又怎么能简单呢?这都是因为交往的“技”都是在“情”的基础上产生的,燕子爱人,又热爱生命,所以他们懂得了与人交往的距离,既和人相处,又不伤害到自己。母亲爱孩子,所她渐渐懂得了与孩子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让孩子高兴,如何对待孩子的自由等等。从一个简单的“情”出发,“技”自然也就有了,这不是简单吗?反之,既使你读了多少成功学,但对他人虚情假意,无论装得再像,时间也会识破你,最终让社会厌恶你,亲人远离你,朋友也不再理会你,那事情就真得变得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