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朗读范例6篇

小石潭记朗读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1

一、文言课堂的魅力来自于琅琅书声

在《小石潭记》一文教学时,指导学生理解“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时,在学生反复的朗读体验之后接着追问学生“读出那无法言喻的美感,除了停顿之外,还有别的朗读建议吗?”有学生说“ 摇摆着身体读,就更能与树蔓融为一体,享受到他们在风中摇曳的快乐。”“那我们就再次试读”就在这穿插肢体语言的朗读中学生体验到文字所营造的难以言表的意境。“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只有这样的朗读指导才能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万千风韵。

只有熟读才能精思,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读读懂文本过程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文言文的课堂就更要有琅琅的书声,但仅有技巧的朗读是不够的,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让作品的精、气、神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文章的优美画面和片段,深入体会,感悟,读出文章的内涵,读出文本的情感。这样的朗读才有美感。

二、文言课堂的魅力来自于有效对话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课堂中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之后,我继续追问 “有人说柳宗元就是小石潭,小石潭就是柳宗元你们怎样看待这问题?结合柳宗元的经历来说一说。”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思维极其活跃,答案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个性化的阅读,从而有效地推进文本解读的深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效对话,对学生阅读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启发、交流、使学生本不够丰富的阅历会有所增长,沉睡的经验会得到唤醒,躲闪的知识能得到复现,旧有的知识能得到更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新课程告诉我们:“课程应该是一种预设中动态生成的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真实、鲜活、富有生命力的课程。”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展开对经验世界的构建,这个构建的过程正是以学生各自所具有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和生活积累为基础的。

三、文言课堂的魅力来自于适当拓展

在《小石潭记》拓展环节,笔者介入《永州八记》中展现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忧忧情怀的句子和在忧伤孤独中坚持理想的《江雪》进行补充阅读,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文人的“孤独情结”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经典的阅读有了深度与厚度。拓展阅读就是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从与作者本意相离或相近却又能关照文本的不同角度,对作品引申发挥,使文本迸射出超越自身意义的光彩。品味发现感受理解文本的深意,重新建构文本的文化意蕴,才能创造出文言课堂的新境界。文言课堂应该让文本直击学生的心灵,应该带给学生思索的快乐,应该让文本培植学生的精神和灵魂,教会学生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2

[关键词]初中古诗 会读 体味意境 把握情感 品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隔不断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展现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笔者经过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1 指导学生会读

古诗的教学应注重朗读教学,指导学生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古诗非常注重平仄的搭配、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我在古诗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诵读教学,让学生明确到诗歌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在指导诵读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诵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诗歌所带来的魅力。比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观沧海》时,我就注重诵读的教学,诵读的方式要灵活多变,并指导学生表情诵读,同时在指导学生诵读《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要求学生会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策马东征,指挥三军的统帅。读出气势,读出豪迈。在诵读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这样的诵读下来,学生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且还巩固学生对诗句记忆。学生的诵读过程,提高了自身对《观沧海》的理解,这样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对《观沧海》的诵读。联想、想象、理解、诵读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

2 体昧诗歌具体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讲求意境,诗人用经典化的意象构建一种生活或理想的境界,意境的营造为古诗带来难以言表的韵味。初中生喜欢形象可感的事物,古诗如果不能生成一种具体可感的画面,那么即使教师讲授得再精彩,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更别说让学生去鉴赏了。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种种意象去构建一幅画面,将诗歌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景,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审美经验。

如:在讲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勾勒诗歌画面,寻找“挑灯”、“看剑”、“吹角”、“连营”、“塞外”、“沙场”、“白发”等能够呈现画面的词语,生成沙场征战的豪气慷慨之情,从而营造一种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凄苦氛围。

3 研读重点语句,把握情感焦点

古诗文的思想情感往往浓缩在诗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上,这些重点语句常常是作者情感喷发的窗口,也即人们常说的“诗眼”和“文眼”。阅读古诗文,着意研读这些重点语句,抓住“诗眼”和“文眼”,就能快捷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焦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永州的作品。这篇山水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所见、所闻、所感,不知不觉触动了内心的伤痛。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游踪来探访他的情感线索,初游小石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祝环”,清脆悦耳的泉水叮咚声使他“心乐之”,已忘情于山水;继而观赏小石潭的游鱼,“空游无所依”,水异常得清,“日光下澈”,鱼儿的“影布石上”,忽停忽动,轻快敏捷,“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吸忽”,多么美妙空灵的游鱼图啊,可爱的小精灵“似与游者相乐”,怎不令人忘身于外而十分惬意;及至远望潭的西南“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参互,不可知其源”,可能就触景生情,勾起作者对坎坷仕途的回忆而有些黯然神伤了;而后再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就不由得使人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了。联系作者的游踪,分析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情感线索,品味研读重点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就不难把握作者似“乐”却“忧”、似“喜”却“愤”的情感焦点。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51-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课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3.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闻一多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曲径通幽,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如在《晋祠》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逼真的图像、典雅的配乐展现晋祠的优美和悠久的特点,但是教师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要让学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品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2.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思维的培养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还要注意尽管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要给学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想象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还要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以及独立思考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切不可让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思考,出现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过滥的情况。教师除了关注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之外,不要忽略了师生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人机对话削弱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

总之,教师要想让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高效应用,首先要学会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其次教师要摆正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位置,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左蓝蔚.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4).

[2]王俊伏.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4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33-01

“学为主,教为辅”的理念古已有之,《学记》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突出强调了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理念被大力提倡,教育界不断就这方面进行探索,希望建立更为高效的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古文教学中应用“学为主,教为辅”理念,使初中古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安排预习任务

在古文教学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可有效指导学生预习要学的古文,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方向,明白本节课该学什么,该怎么去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学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读准易读错字的读音,如“阳夏(jiǎ)”“辍耕(chuò)”“m戍(zhé shù)”等,并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培养学生自学自译古文的能力。其次,明确朗读、背诵目标,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朗诵课文,培养古文语感,学会品味语言,提高古文解析鉴赏能力。最后,教师还需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要求学生通过课外资料自行了解秦朝徭役制度和科律刑法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减少教师课堂解释工作,让初中古文教学更为高效。

二、设置问题与练习题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是创建高效课堂的良方。问题设置必须循序渐进,有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如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应按照文中故事发展的进程和线索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首先提问“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引导学生细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提示学生弄清渔人当时的状况和路线。然后提问“在桃花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提示学生弄清渔人进入桃花林一路看到的景物。接着提问“渔人在桃花源做客时与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最后提问“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对整个故事进行思考。这样按照故事情节发展来设置问题,有利于学生深入感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凸显教师的辅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练习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体现。在《桃花源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比“豁然开朗”中的“豁然”、“屋舍俨然”中的“俨然”、“怡然自乐”中的“怡然”、“欣然规往”中的“欣然”这几个词,归纳分析“然”字的用法。设置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三、组织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力的体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降低教师“教”的工作量。如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时,笔者组织翻译比赛,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比一比谁翻译得更好,并请其他学生点评。如“惟吾德馨”,有学生翻译成“只有我品德高尚”,有学生翻译成“仅因为我品德高尚”,笔者请学生对这两种翻译进行点评比较,通过对比,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也可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如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时,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何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感情基调不同,学生们通过组内协作探究,最终理解了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生机,却无人赏识,其幽清无闻与作者遭遇相同,反衬出作者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除了组织讨论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演讲、情境表演等活动自主学习,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隆中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上讲台扮演刘备和诸葛亮,将自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演绎出来。这类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以学习方法

在初中古文教学中要做到“学为主,教为辅”,教师除了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有效引导,让教师的“教”更有实效,学生的“学”更为高效。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小石潭记》与《桃花源记》的开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对比类推方法,了解两文开头部分都十分简约地交待了作者是怎样发现美景的。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像这样先写外景,为主要景物的描写作好铺垫的写作方法。教师教会学生以旧带新、对比同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受益。

小石潭记朗读范文6

原题

(2009・南京)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问,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江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裂缝。③掉:摇动。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盼一组是( )

A 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 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 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 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 或以钱币乞之

C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 皆以美于徐公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4 以上诗文都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一个表现水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5 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解读:这道试题的出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文一体”。以往各地中考“古诗词赏读”与“文言文阅读”历来都是分块考查的,前者侧重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容、情感主题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及对生动传神的字词、蕴含丰富的名句的品味赏析能力:后者则’侧重考查朗读节奏停顿、常用实虚词的意义用法、重要语句的翻译,及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写作特色的简要分析等知识点和能力点。而像这样围绕某一个专题将古诗与古文作为一个阅读整体来设题考查,无疑是一次突破与创新。该题围绕“都描写了‘水”’的专题,选取了一首古诗、两篇古文,从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文言语句的翻译、内容情感的概括和理解等角度,考查了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阅读浅易文言文”和“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能力。显然。这种“诗文一体”的阅读方式增强了考查的综合性,提高了试题的难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因此,这类试题较为适宜文化教育发达地区使用,而对文化教育欠发达或薄弱的地区应慎用或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