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爱国诗范例6篇

文天祥的爱国诗

文天祥的爱国诗范文1

1969年起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诗刊》、《文艺》等几十家报刊,作品曾被北京、长征、内蒙、华龄、作家、红旗等多家出版社出版,屡有获奖。姊妹诗集《一路有你》和《一路想你》出版后,好评如潮。

他既是一位军旅诗人,也是一位书画爱好者。曾多次参加军内外书画大赛,并多次获奖。其作品在《书画艺术》、《书画名家》、《大地文化艺术》、《作家企业家》等多家报刊发表,并被收集在《将军墨宝集》、《红星闪耀》、《情系沂蒙》、《共和国将军和谐文化书画集》等20余本书画集中,有的被多家纪念馆、博物馆收藏,有的被赠送匈牙利、香港、台湾等海内外名人及爱好者收藏。他积极参与捐建将军希望小学和革命老区等公益慈善活动,并以“无声伴侣诗书画,有味人生真善美”为座右铭,在当今将军和社会各界颇具影响。

祁荣祥上小学一年级时就与书法结缘。那时每天都要写大仿、小楷。一开始是描红,后来是临帖,主要以颜体、柳体字帖为范本。每天作业交上去后,老师均有点批,指出用笔和结构上的问题,用红圈圈来表示字写的好坏,在当时的祁荣祥看来,这些红圈圈对自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是对自己在书法上的肯定和奖赏。学生时代的祁荣祥得到的红圈圈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好。于是每个春节都为乡亲们写对联,成了当地的“小秀才”。

祁荣祥从习练颜体、柳体字帖起步,奠定了“颜筋柳骨”的结字基础。之后他又习练过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帖,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以及王铎的各种字帖。后来,他意识到不能“全面出击”,开始专攻自己一直比较喜欢的隶书。开始临摹《石门颂》、《张迁碑》等隶书范本和名家作品,揣摩隶书的笔法、结构、章法特点。在普遍临摹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常用字,反复临,反复写,直到烂熟于胸,随手写出,通过对字体的把握,找寻隶书的要领。

之后,祁荣祥进入城市读书、参军,从陆军到海军,从基层到机关,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了一名将军。虽然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摸毛笔的机会少了,但每日接触文字,即便是用铅笔、钢笔书写,也按书法的规范来要求自己,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硬笔书法风格。

退休之后,空闲的时候多了,祁荣祥又拿起了笔杆子,为了展示成果和交流,近年来他还参加了一些书画展,所提供的作品,有的获奖,有的被纪念馆收藏。

诸葛亮《出师表》、岑参边塞诗千古传诵,文韬武略名满天下。生长于斯的祁荣祥,有着与生俱来的文人灵性和军人傲骨。祁荣祥入伍之后,军营的火热生活激发了他的诗人梦。1969年,他开始用诗的语言歌唱军旅生活。他想方设法找到郭小川、贺敬之、艾青等人的诗集,抄录下来反复咀嚼吟咏。在他4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无论走边陲还是上海岛,他都用心捕捉,悉心揣摩。诗歌始终与他同行,他以诗守护着精神家园。1999年,凝结着他半生心血、一生感悟的诗集《一路有你》出版发行。读一读《海的思想》、《爱的颜色》、《边防戈壁拾零》,就不难发现他内心的情愫:“不是每只海鸥的翅膀上/都系有一个神奇的童话/不是每只闪光的贝壳里/都藏着一个温馨梦想//不要以为呛一口海水/就算得到过海的滋养/不要以为捡到一枚海螺/就拥有了辽阔的海洋//不在风浪中奋飞的海鸥/永远练不出有力的翅膀/不与惊涛打交道的水手/永远摸不透海的思想……”无声的诗行,正是他心灵汩汩流淌的声音,更是他生命的副本。爱情,也是祁荣祥一唱三叹的内容。他曾借嘉峪关的燕鸣墙发出感慨:“燕叫声声,燕叫声声/一千年,一万年/一个传奇的浪漫/一双爱情的翅膀/把这秦砖汉瓦敲响//一步,就那么一步之差/爱情,被阻隔在城里城外/里面的他不停叫唤/外面的你叫唤不停/可城门怎能听懂你永远的柔情……”写尽了爱情的缠绵与真挚,令人唏嘘不已。 《一路有你》中除了军旅诗、爱情诗外,还有一些短小精悍、简洁明快、富有哲理的阅世之诗,祁荣祥将它们称为“怪味豆”。《贝壳》:“被大海抛弃/却充当大海的使者。”《皮影》:“毛驴/累死后/皮被剥下/却在舞台上演绎着悲欢离合。”《蜡烛》:“只有当停电的时候/才被人想起/点燃后/仍泪流满面。”无华丽词藻,不刻意雕饰,如同友人问的倾心交谈,但当我们从诗集中抬起头来,看到的分明是一位奔走在大地上充满爱心的歌者,一位思想透明而又饱经沧桑的歌者。

文天祥的爱国诗范文2

赵忠祥凭着厚重的文化底韵,特殊的播音天才等多种因素,成为拥有电视观众最多的著名主持人。其中他主持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栏目更是家喻户晓。赵忠祥一直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所以各界人士皆知主持人赵忠祥。不过他的成就可不仅仅只是这个。只因为他的学者型主持风格太深入人心而掩盖了其他亮点。实际上带有传统文化的东西赵忠祥都喜欢,国画、书法、收藏,样样都学,样样都专。尤其他的国画和书法艺术,更是有很高的造诣。早在几年前,在拍卖会上偶见他的书法作品,笔墨奔放,气势雄浑。后来又见其国画毛驴系列作品,染画随意而韵味盎然,全然是个中高手所为。赵忠祥并非书法绘画科班出身,但在这也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绩,除个人兴趣爱好以外,说明他笔墨功夫扎实,多年练习藏而不露。

在赵忠祥看来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他的书画艺术羽翼也是在生活工作中逐渐丰满起来的。上世纪赵忠祥和董寿平、黄胄,周怀民范曾交往密切,那时赵忠祥工作繁忙,只能业余时间学习画画,主要技法得益于黄胄。黄胄是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在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进程中,黄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歌颂劳动、歌颂力量、歌颂奋发进取的精神,显示出豪放、壮美的审美基调,既出自画家积极、乐观的天性,也是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的反映。赵忠祥适逢其会与画界泰斗成为忘年之交是缘分也获益良多。后来赵忠祥在自己的书中《岁月缤纷》里说,作为好朋友,大家不是在一起吃喝玩乐,而是在艺术上互相帮助,鼓舞、推敲。业余画者的绘画似乎是玩,人生短暂,即使是玩也要玩得有意义,也要玩出学问。我从他们身上学到艺术和技艺,更多的是他们的人品,操守和情怀,使我感悟颇深。

注重功力和素养,不做无源之水,不追浮夸风,力求自然生动,祥和朴实。厚重平实是赵忠祥一大特征,他的书风和他画风也十分相近,精气内蕴。观他与黄胄,范曾合作的《俯首甘为孺子驴》,落款为“忠祥老兄醉笔写驴范曾补孺子黄胄戏题”,图中展示的三只毛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形象憨态可掬。三头驴用笔颇有特色,笔墨流畅温润,浓淡相宜,令三只毛驴有骨有肉,妙生意趣。

国画的特点就是具有文化性,画家要具有文学家、诗人的修养和素质,文人画的用笔是把书法的规律运用到画中,赵忠祥的书画相融意识更趋明确。所以在他的画中可以看到对文化性的追求。赵忠祥擅文能诗,出版的文学作品也很多。现在能题诗尤其是旧体诗者不多,赵忠祥兴来而诗,诗而画,画而题。诗’情、画意书趣随心所欲,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作品,大都雅俗可取,气韵悠然。

赵忠祥是真正的名人,名如丰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对艺术的一颗挚爱之心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书法绘画艺术上不断进益而臻于完美。

文天祥的爱国诗范文3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文天祥)没有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竟然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下《过零丁洋》一诗给了他。这首诗的尾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山后,元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国家灭亡,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文天祥流着眼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张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对吏卒说:“我的事做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其面部如生前一样,终年47岁。

【读文悟道】文天祥为了民族大义没有屈服;为了国家存亡,意志坚定。在临上刑场时,他从容不迫,毫不畏惧。上文中没有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而是通过描写文天祥面对劝降时的言语态度来表现其爱国之心,让我们看到一个为了国家大义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英雄。

文天祥的爱国诗范文4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诗人简况】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20岁时中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军进逼临安时,他出使谈判,被无理扣押。后于镇江脱险,到温州拥立端宗,力图恢复,转战东南。景炎三年(1278),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拘囚元大都(今北京)4年,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又称金陵),宿于驿站时所作。诗人壮志未酬,而故国江山已经沦亡,诗人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诗中便充满了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内容赏析】

首联写夕阳西下,惨淡的光辉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京都以外的帝王宫殿;泛指皇帝巡行时的住所),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

颔联诗人触景生情,想到了灭亡的南宋朝廷,不禁仰天长叹,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作者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的颓坏、人民的离散死亡,感慨极深。

接着,诗人在颈联中借景抒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自己如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好像旧家燕子在浩劫之后,无家可归。抒发了诗人经历盛衰荣辱、家国变幻后,内心无比凄苦悲凉之情。

尾联化用屈原《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意和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典故,表示诗人虽被迫离开故乡,决无生还之望,但一片忠魂终归南土。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同他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致,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他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此诗,其意则悲,其志则壮,其耿耿爱国之心,拳拳报国之情,催人泪下。

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悲壮慷慨,气贯长虹,这首诗是代表作之一。此诗触景生情,景中寓情,巧妙地化用典故,将自己的亲身感受,金陵的历代兴亡,前人的咏叹等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情感,外柔内刚,真挚悲壮,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

【典故积累】

新亭对泣 颔联暗用典故“新亭对泣”(见《世说新语・语言・过江诸人》)。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后人以“新亭对泣”表示怆怀故国之意。原典有云:“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在这里用来写山河未改,风景依旧。

满地芦花 颈联第一句引用了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的“故垒萧萧芦荻秋”中的“芦荻秋”。在刘诗中,芦荻白花象征王室的末日。在这里,作者写自己像秋天飘落的芦花一样,随风而去,实表将为国殉难。全句抒发国家沦丧之感和悲痛哀伤之情。

文天祥的爱国诗范文5

天祥景区占地1000余亩,由文天祥纪念馆、天祥公园、将军公园3个景点组成。天祥景区,是为纪念伟大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受文天祥爱国主义精神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46位吉安县籍共和国开国将军而专门兴建的一处景区。

天祥景区内的文天祥纪念馆始建于1984年,1992年1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为生平展览区和历程再现区,馆内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由一组仿古建筑群构成,主体建筑为正气堂。该馆的基本陈列是以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在充分展示馆藏文物、图片、文献的情况下,利用艺术手法和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布景箱、幻影成像、模拟手翻书、多媒体影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人生历程和高尚情操。

景区内的天祥公园毗邻文天祥纪念馆,占地550亩。天祥公园是集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交流、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商务接待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天祥公园按照北山南水、前湖后溪,山环水抱、山水相依的空间构架建设,以将军湖为中心,其他景点环湖而设。从南人口进入,我们可以欣赏到12处美丽的景观:云帆阁影、三屿环春、水车雅憩、田园秋实、青洲银鹭、浮光跃金、桃溪幽居、香荷听瀑、水巷古韵、书香竹影、重峦叠翠、正气松风。

景区内的将军公园始建于2006年,于2007年8月1日对外开放,与文天祥纪念馆隔路相望。该园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城景观于一体,共有6大组成部分:一是大型主题雕塑。即在山体下的绿地上耸立着以的诗句“十万工农下吉安”为主题的大型雕塑;二是塑像园,塑像园以46位开国将军半身铜像为主体,这是将军公园的核心;三是浮雕墙。以、、、余秋里、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吉安进行革命活动的典型故事为内容:四是革命英雄纪念碑,这是将军公园的中心;五是碑林,以将军手迹、书法和诗词等为内容;六是纪念馆,纪念馆布展以开国将军、新一代将军的照片、字画和吉安县革命斗争的照片、实物、模型等为主要内容。

文天祥的爱国诗范文6

命题就是起名字。国有国名,人有人名,物有物名,宇宙万物都要有一个名称。孔子《论语》中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宋《朱熹集注》引杨时说:“名不当其时,则言不顺。”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中说:“名正理顺,垂之无穷。”先圣之说,极言正名之重要。

一般而言,名称作用有三。

一是概念性符号,起到标识作用。二是划分类别,便于分解其特质。三是透过名称揭示事物背后的意境。这种表义方法具有更广的文化涵义,是赏石命题重点探讨的课题。

二、观赏石命题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吉祥艺术与赏石命题

吉祥艺术是我国先民自生命意识开启以来,在祈愿生命繁衍、避邪、纳福等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图像象征艺术。被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赞誉为最具东方特色的“前艺术”。《易经・系辞下》说:“吉事有祥”,即吉利的事物必有祥兆。“吉祥”一词经过历代的演变,逐渐成为“福禄寿喜、诸事顺意”的吉语,成为中国民众生活理想的诉求。吉祥艺术也成为人们视觉形象审美情愫的展演。

原始时代的吉祥概念与生命意识密切相关。自然环境的恶劣、生命的脆弱,导致先民们对生存与繁衍的关注。吉祥的祈盼,主要寄托在对天地神灵的祭祀中。这一时期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众多文化遗址中。都已有了龙的雏形,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的吉祥图腾。

先秦的吉祥艺术的核心逐渐从神转到人。《周易》将天、人、事物视为一个生生不息循环发展的过程。凶吉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取法天地、和合中庸便是吉祥之法。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取代了对终极价值的追问,成为先秦吉祥艺术的特征。

秦汉的从容大气,使吉祥艺术发展到以喜庆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状态。汉瓦当上面雕刻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灵物,汉画像石上精致的云纹、凤凰等祥瑞神物,都充盈着先民对吉祥如意的憧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基本定型。传统的禁忌日逐渐转变为神人共娱的吉日,吉祥艺术呈现出成熟自信的神态。

宋代城市的发展为吉祥艺术的民俗化创造了条件。明清商业和市井文化的兴盛使吉祥艺术更趋于平民化、世俗化。民众对众多事物赋予吉祥功利的意义,寄托了幸福平安的希冀,成就了吉祥艺术的繁荣昌盛。

中国历代吉祥艺术大多是以图像语汇和图像思维来表达吉祥文化的内涵。其中最常见的模式就是谐音与象征。谐音表义,由一个词语联想到另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词语的语义,以后者的语义为吉祥的表达意。汉语的特殊词汇和丰富的同音词,为谐音表义提供了条件。如:羊、鱼、蝙蝠、喜鹊等物,它们以自身的形象构成独立成体的图像语言,经过图像思维的传输,形成如:吉事有祥、年年有余、福在眼前、喜事临门等图像,成为约定俗成的民俗吉祥语。这种谐音与象征的方式,是国民尚语言穿透而重背后意境的思维表现,也是汉文化崇尚含蓄而不直露、规避粗俗而成典雅的精神体现。

在古老的赏石文化中。有大量吉祥题材的图形。这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吉祥文化融合在一起,有着撼人心灵的力量。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魅力,享受吉祥艺术带来的喜悦,感悟东方文化的神韵。

举例:喜事临门(喜鹊)

释题:喜鹊是传统的吉祥鸟。《易・统卦》称:“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鹊不喜阴湿,天晴则鸣叫,所以被称为阳鸟,也叫乾鹊。天晴人们愿意走动,古时交通不便,有客人来访也是一大喜事。与喜鹊鸣叫联系在一起,喜鹊就有了报喜鸟的美称。西汉《西京杂记》引陆贾的话:“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五代王仁裕《天宝遗事・灵鹊报喜》说:“时人之家,闻鹊声,皆曰喜兆,故谓灵鹊报喜”《风俗通》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鹊桥成了牛郎织女喜相逢的媒介。

以喜鹊和其他图形搭配形成的图案。产生的吉祥话很多一如“喜在眼前”(喜鹊古钱),“喜上眉梢”(喜鹊梅枝),“双喜临门”(两只喜鹊),“欢天喜地”(獾鹊共处)等,都是赏石命题活动中喜闻乐见的题材。

宽泛的吉祥命题

吉祥艺术的赏石命题,还有许多题材,如:吉事有祥(羊)、年年有余(鱼)、财神送报(金蟾)、恩爱和美(鸳鸯),大人虎变(虎)、福禄(葫芦)、平安(苹果,花瓶)、步步高(靴子)、官财(棺材)、福在眼前(蝙蝠)等。

将赏石图形与表意联在一起的吉语有:寿龟、如意、喜蛛、祥龙、丹凤朝阳,麒麟呈瑞等。

还有把多种物品组合在一起形成吉祥话,如枣子,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寓意“早生贵子”等。这些吉祥话都是石友们喜闻乐见的赏石命题,被广泛使用。

(二)观赏石的意境与命题

在中国古典美学文献中,早就有“境”的出现。如六朝蔡邕的《九势》有“即造妙境”之说,嵇康《声无哀乐论》有“应美之境”之词。“境”的大量使用并与“意”联系起来,是唐人的功劳皎然《诗式》有:“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王昌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境”有象,景的意思,在表达形象层面上已进入艺术之境,但还偏重在客体方面

而“意”包括心、情的内涵,组成“意境”一词,超越物的现实而完全进入艺术境界。所以意境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高级艺术形态。

展现赏石文化的内涵,揭示赏石意境。题写新颖生动的命题是赏石的重要内容。避免过于直白,留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是赏石艺术的重要体现。中国绘画艺术和赏石艺术同属于视觉艺术。所谓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就是绘画留白的极致,南宋以来尤为突出。为藏家题诗钤印留出空间。造成视觉的延伸和冲击,继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解读和意境的探索,达到心灵的震撼和唯美的享受。

举例:翠微松风万壑来。

图片:满目青翠,沟壑纵横,风起青萍之末,松涛不绝于耳。

释题:唐李白赞山色:“苍苍横翠微”,“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宋人王禹称诗:“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南宋范成大有“断取松风万壑来”句。

景观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将自然浓缩于赏石中,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意韵的追求。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将景观分近景、中景、远景。远景有平远、高远,深远之分,更能体现山川悠远的意境。

(三)观赏石的神韵与命题

神韵多指以形传神、飘逸灵动、韵味深远、天然化成的境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中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况周颐《惠风词话》说:“凝重里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神韵与意境都重视超然物外的感悟,而神韵更偏重由形而生的风彩与气

度。晋顾恺之绘画的“飘逸高古”,唐昊道子绘画的“吴带当风”,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轻灵风动”等神采,都是神韵的体现

举例:神采。

图片:蛇昂首而立,

释题:A:蛇(常态)。B:昂首(形态)。C:警觉(状态)。D:神采(神态)。表现内涵的神韵:精神抖擞,中气饱满,神传意致。是递进思维的体现。顾恺之称画眼为点睛之笔,画人不点睛,点睛即活,画龙亦不点睛,点睛腾空而去,为传神之笔。对神韵的感悟也是超然的飞跃。

(四)意简言赅的命题

观赏石的题名中,有大量意简言赅的命题。

人物类中有:观音、达摩、佛祖、秦皇、关公,钟馗等。

动物类中有:神龙、雄狮、神鹰、唐老鸭、米老鼠、美猴王等。

物品类有:聚宝盆、如意、古砚、圣火、老树、陶罐等;

意象类有:秋韵,听涛、精灵、奇趣、岁月、云海等。

这些名字更加简单方便。寓意明确易懂,成为赏石命题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观赏石命题的基础

优质奇石的内涵美是客观存在。作为发现美的主体,发掘并深谙其韵,却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赏石者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社会经验和审美敏感

社会经验包括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民风等各种社会现象的了解。经验越广阔。视野越扩大,联想就会越丰富,赏石命题也就更贴切。例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渭城曲》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佳句,都是诗人丰富阅历的结晶。当我们亲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就能运用自如。

人类感官中的味觉、嗅觉,触觉实用感很强,有明显的功利性。艺术最终脱离工艺而形成新的形态时,只有听觉和视觉发展成为艺术,成为主要的审美感官,而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建筑等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审美需要敏感,聆听音乐要有乐感,欣赏美石要对形象美有相应的感觉。不同的人审美感官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先天的差异,二是后天的训练。后天的感官运用是最重要的因素,可以使审美感日趋完美。

(二)文化知识与修养

诗歌与绘画是赏石审美最重要的相关艺术内容,在对诗词歌赋和绘画书法等艺术了解的同时,也要对历史、文学、哲学、地质、掌故等各方面广泛涉猎。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文化背景着重学习。如果能粗通目录学,对祖国文化能有效地检索和系统地浏览,赏石命题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三)审美心境与想象

不同的个体,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心境。一个承受重大压力、忧心忡忡的人,一个对他人没有爱、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一个惟利是图的人。他的心境情绪是扭曲的,很难形成审美的心境。这与一个达观而充满爱心的人的心境大相径庭,对审美与赏石命题自然有不同官感。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心境状态中,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官感。《吕氏春秋》中说:“耳之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色。心不乐,五色在前弗视。”可见心境之于审美的重要。

审美是将有关表象加以关联的意识活动,审美命题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在审美中占有重要位置。法国作家波特莱尔说:“没有想象力,一切官能无论多么健康敏锐,都等于没有。”这就要求赏石审美者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态度。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都是想象丰富的神来之笔。心绪飞扬,才能联想畅达,这也是赏石命题的重要元素。

(四)科学与贴切

命题不仅讲究文化修养、审美想象,也强调科学态度。了解观赏石的产地、成因和地质成分等科学内涵,掌握观赏石分类对命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同时对观赏石的观察要细致、准确。深入探索赏石意蕴,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命名不要张冠李戴、牵强附会,使用典故要有出处,避免主观臆造,做到贴切、生动,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观赏石命题的句子不宜太长,词语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为佳。

四、观赏石命题的鉴评

观赏石命题的鉴评,是对鉴评人员水平的考量。既要求命题的贴切,也要求意境深远和用词典雅,所以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主题贴切:抓住观赏石的大形与主画面的重要特征,以令人信服的命题,展示赏石全貌。不能以偏概全或牵强附会。

(二)寓意深刻:挖掘赏石的内涵,揭示赏石的境界,感知中华文化的隽永。摒除表象与浅薄,以免让人感觉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