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一则范例6篇

观察日记一则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1

9月26日

星期六

今天,我和妈妈去市场买了一些绿豆。为什么要买绿豆呢?哈!我想种小豆豆呀!

绿豆宝宝的身体是椭圆型的,还有点胖乎乎的,长度大约四毫米左右。小豆豆穿着一件深绿色的衣服,身上有一条白线这是绿豆宝宝的嘴。你瞧,它正咧着嘴朝我们笑呢!??

我拿来一个透明杯,在底上放上一层湿的面巾纸,再把绿豆宝宝轻轻地放进去。我们从透明杯里看见绿豆宝宝正在舒服地睡大觉呢!绿豆宝宝,你们快快长大吧!我心里默默地想着。

?? 过了一天,我惊奇地发现有些绿豆宝宝长出了白色的小辫子——那是一个个小芽,小小的,嫩嫩的,有的才破了一点皮,好像在朝着我们笑呢!绿豆宝宝长胖了,胖得把衣服都撑破了,露出雪白的衣服,它的外衣由深绿变到浅绿。我想:可能是因为绿豆宝宝喝水喝的太多了的缘故吧!

?? 过了一夜以后,绿豆宝宝又发生了变化:它的身体又裂开了,裂口越来越大,从裂口里长出了两片小小的叶子,叶子嫩嫩的,绿绿的,看上去显得十分娇嫩。那两片小叶子是合在一起的。我想:过几天它慢慢长大,就会展开的。

?? 又过了一天,叶子真的展开了,而且颜色越变越深,越变越绿,仿佛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2

今天,我学会了如何煮米饭。

你们不要以为煮米饭很简单,煮米饭其实有着一门深深的学门在里面。

首先,就是认米,一般来说,我们平时吃的米分为两种,煮稀饭的米和煮干饭的米。煮稀饭的米,比较短,比较圆,大体是一个橄榄球样子。而煮干饭的米,比煮稀饭的米长很多,而且比较细,大体上像一个玉米形状。

接下来就是淘米了,淘米可讲究了,可不是直接下水倒掉就好。淘米,需要先下水,然后用手在里面淘几遍,看看有没有坏掉的米,如果有坏掉的米,要拿掉。挑完这些坏的米之后,还需要用水再洗几遍米才能下锅。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习作”: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拓展思路

写观察日记,涉及的内容无所不包。它可以是你一天中觉得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也可以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各种社会现象,甚至是你读的一本什么好书,看的一部好电影、电视……只要你留心观察,这些事件中往往蕴藏着许多新现象,如夏天穿白衣服比较凉快、晚餐吃得太饱影响睡眠、数学题有几种解法、玩魔术的秘密……无论多小的发现,只要是自己感到新奇的,都有价值,都值得一写!

习作提示

写观察日记,最重要的是观察。

1.观察方法要正确。在观察时,你不仅要调动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而且要用脑思考、用心体会……对事物了解了,日记才写得真实具体、形象逼真。

你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如古诗《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的就是这种观察法。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情景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而达到最理想的观察效果。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4

观察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当然,如果是观察某种社会现象,比如你身边的拆迁事件,这当然也是观察,但这样的观察有些不一样了,我们把此类观察叫作“社会观察”或“社会调查”。我们现在要写的作文,也就是常说的观察日记,一般还是指对自然界中的事物的观察。

观察日记,有单篇观察日记和连续观察日记之分。这两种观察日记,其区别在于观察时间的持续性。单篇的观察日记,针对的是发生时间较短暂的事件,或者不需要长时间观察的事物。比如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或者某个动物某方面的特性。而连续观察日记所记录的是某事物长期的变化发展过程,或三五天,或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年。

那么,我们如何来写观察日记呢?

第一,要确定观察对象。你要观察什么,要做哪些方面的记录,要有明确的目标。你不能今天观察的是黄豆的发芽生长,明天记录的是绿豆的发芽。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日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动植物、环境气象、天文地理,等等,一切自然界存在的现象都是观察对象。

第二,要注意观察的环境。所谓“环境”,包括在观察过程中留心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天气的不同,甚至温度、湿度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习性产生影响,因此都有必要加以记录。正规严谨的科学观察记录,会把观察时间细化到某一日的某一时,甚至某一分。

第三,既然是日记,就要有日记的格式。而且观察日记所要求的格式,比一般的生活日记更多一些。一是题目。观察日记要写清题目,比如“绿豆发芽实验观察日记”之类,题目在第一行写。这一点与写生活日记就不同了,生活日记一般不写题目。观察日记的题目既要新颖,也要观点明确。如果是连续观察日记,还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个小标题。二是在题目下写清楚观察记录者的姓名,其实就是观察日记的作者,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如果是严谨的科学记录,还要求把当天的室内外温度、湿度都记录下来。三是正文,这是日记的主体。到了正文这一步,与平时写文章的区别已经不大,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写法,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甚至也可以有议论和抒情。正文的另一种写法是表格式或坐标式记录,这种写法更近似于“填表”而不像是“作文”,把诸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按一定的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更形象直观。在观察日记中,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的多少。

第四,观察自然界的事物本身就是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客观现象如实记录。这样,结论才具有科学性,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

第五,写连续观察日记,一定要观察细致,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就去看一看、记录一下,想不起来就不记录。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观察记录的时间间隔上,要尽量有规律。当然,对于我们来说,这一点并不是严格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现观察对象有了新变化时就记录,没有变化时也可以不作记录,可以灵活一点。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5

关键词:幼儿;观察智力;智力发展

幼儿一日生活中以幼儿园生活为主,所以,幼儿的教育也以幼儿园教育为主。教师带领幼儿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特别是餐后的休息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段幼儿相对放松的时间,请幼儿做主角进行观察活动,而老师则作为观察活动的协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很多时候,老师不应该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直接地传递给幼儿,而应该让幼儿通过观察来发现答案,只有自身有了这种生活经验,他们才会真正地学到知识。

在餐后的散步活动或是自由休息活动中,你会发现幼儿对周围生活中未知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看到蚂蚁就会来问我蚂蚁的家在哪里?看到蜜蜂他就会问我为什么蜜蜂没有蜇他?幼儿的问题都来自幼儿的生活经历。常常在这个时间里,幼儿的兴趣是最浓的,幼儿的问题也是最多的,有的时候老师仅仅将自身的经验直接传递给幼儿,幼儿还是无法了解。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一段时间,把幼儿感到好奇的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活动来帮助幼儿真正地认识一些现象。

那么,在餐后活动中,老师如何促进幼儿观察智力的发展呢?指导观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是开发智力的基础。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知识越广越深,在大脑中留下了印象就越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就越有基础。

一、指导幼儿观察

1.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指导幼儿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

指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不要只限于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能接受的程度,在餐后活动中,指导观察并养成习惯。比如,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周边的环境、建筑;饲养小动物时,观察小动物的特征;游戏时观察人们的动态等,使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最近春天到了,幼儿园里各种各样的花也开了,因此引来了很多的蜜蜂,小朋友对蜜蜂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一起利用餐后活动去花坛里观察蜜蜂采蜜的过程。当然,在活动中,老师要先讲一些安全小知识,因为蜜蜂会蜇人的,所以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不要靠得很近,也不要去抓。这种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传授,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在许多的观察活动中,都会涉及一些小知识,在老师带领观察的活动中,这些小知识很自然地就被幼儿所接受、所理解。

2.指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比如:观察物体,应侧重于物体的外形、结构、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等。这样才能较准备地掌握事物的特征,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3.在指导幼儿观察时,必须遵循由简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观察活动中,幼儿的耐心是有限的,所以,在最初的观察活动中,老师应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给幼儿观察。让幼儿感受到观察活动的乐趣。等幼儿养成一定的观察习惯后再慢慢增加观察活动的难度。一切幼儿观察活动,都要遵循由简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心急。

二、如何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观察记录的兴趣

1.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观察有兴趣的事物,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起观察的愿望

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老师还可借助“观察日记”“观察绘画记录”等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动手记录观察结果的愿望。帮助幼儿养成观察并记录的习惯,使一切的观察结果都有据可寻。

2.在观察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耐心

可以定期地向大家公开幼儿的观察记录,并配以照片、文字说明,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帮助幼儿体验到进行观察记录得出观察结果的成功感。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养成观察活动后记录结果的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幼儿语言表述能力,使幼儿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并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

观察日记一则范文6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师;观察活动

区域活动又名区角活动,是幼儿在兴趣与需要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区域类型,通过与材料或同伴的互动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形式[1]。幼儿在这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更易展示自己的兴趣、需要、个性特征以及发展水平,为幼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观察契机。通过观察幼儿所选择的区域类型、区域材料,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个性特征;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检验区域规则的合理性,材料的丰富性、适宜性与探索性;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观察的基础上,幼儿教师更加准确地解读幼儿的行为,对幼儿做出针对性指导,及时调整区域材料,保证区域环境设置的合理性,生成有效课程内容,实现区域活动的价值,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性的成长。观察并不是随意的看,需要教师制定观察目标,明确观察内容,选取合适观察工具和方式,对观察信息进行收集[2]。然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不知如何观察,更多的是一种“走马观花地看”。因此,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找到观察要点,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工具进行信息收集,是当前幼儿教师进行区域观察与记录所面对的难题。研究者基于幼儿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提高幼儿教师的观察水平。

一、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内容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较强,突发状况比较多,活动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3]。面对众多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不同区域类型中的不同操作材料以及幼儿的各种突发,明确观察内容是实施观察活动的关键。1.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在选择区域活动时具有自主性,如果某幼儿在自由选择区域类型时,重复选择某一区域,说明他对此领域比较感兴趣或者处于某一发展阶段的敏感期。教师应有目的引导他选择其他领域的活动,保证幼儿全面发展。同时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是否具备自主性与积极性,情绪是否高涨,神态、表情如何,能否与同伴、成人积极互动,知道自己的活动意图,遇到困难能够积极克服或寻求其他人员的帮助,而不是缺乏规划,盲目活动,无所适从。其次,应观察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由于区域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有限,每个活动区域都有人数的限制,而且区域活动性质不同,区域规则也不相同。如在阅读区,要求幼儿低声交流,保持安静,而在娃娃家,对幼儿的音量则没有严格要求。幼儿教师观察时应注意幼儿是否遵守区域规则,是否做到爱护玩具,不干扰他人,且活动结束后能够整理材料,把材料放到特定的区域位置。最后,幼儿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观察幼儿能否独立完成某种作品,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如在美工区,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完成某项折纸工作或绘画创作。2.观察区域材料的丰富性,及时更新区域材料。区域材料的投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幼儿与区域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分析材料的特点,认识材料的功能,判定区域材料的丰富性,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区域材料的丰富性指材料种类和数量的全面性。根据区域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其中,半成品材料具备较大灵活性、多功能性、耐用性、成本低的特点,也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4]。然而半成品材料的制作耗时长,投放量不足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一大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识别区域材料的性质,随时观察区域材料的投放种类,有计划地投放、补充半成品材料。除此之外,幼儿区域材料数量的不足,容易出现争抢玩具现象。幼儿教师应通过细致观察,投入更多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保证区域材料的丰富性。

二、灵活采用观察工具,选取合适的观察方法收集观察信息

1.采用合适的观察工具,确保观察内容的成功记录观察工具有多种:文字、照片、录音、录像。不同记录工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字记录详细完整便于教师回顾,但花费教师的时间比较多;照片记录方便省时,但只能对区域活动的某一时刻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不完整;录音能记录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但缺乏图像的说明;录像记录运用方便,能对区域活动进行完整记录,但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记录。因为文字、录像和录音比较耗时,且文字记录需要教师对复杂多变的幼儿行为快速捕捉,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以幼儿教师更多的选择方便省时的照片记录。幼儿教师应该克服困难,采用多种观察工具对幼儿的区域行为进行记录,形成图、文、音、像多面、生动的记录成果,为分析幼儿的行为提供详实的数据。2.选取适宜的观察方法,对观察信息进行有效搜集根据教师是否参与到幼儿所从事的活动,可将观察方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指幼儿教师不暴露观察者身份的条件下,参与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是幼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不介入幼儿的区域活动,获取客观的观察信息的过程。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兴趣及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进行观察时,需要幼儿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这时采用非参与性观察方式更加适宜;若基于了解幼儿区域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则需要与幼儿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幼儿共同操作区域材料,解读幼儿的行为,分析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这时采用参与性观察方法更加适宜。两种观察方法特点不同,但是两种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幼儿教师根据观察目标灵活选择某种观察方法或者综合运用两种观察方法,全面、细致地了解幼儿。

作者:丁骞 宋占美 王丽响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赵东群.观察记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