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范例6篇

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范文1

为更好的服务全县人民,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的医保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不断优化窗口配置,从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切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通过让数据多跑腿,使办事群众少跑路,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

组合窗口,业务办理零距离。结合我县实际,将县外转诊、资料录入、信息修改、慢性病、职工医保、大病保险六个窗口通过人员衔接、信息共享实现化零为整,窗口一字排开,群众办事一条龙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的难关,窗口办理事项共9项,其中零跑路事项两项,其余全部为“最多跑一次” 事项,实现了群众办事马上办,即时办。

打破壁垒,业务办理零等待。就是要彻底打破办事群众到行政服务中心的实体“壁垒”,医保中心全体人员集思广益,从“一切为了群众”出发,打破距离壁垒,打通群众就医全国“漫游”障碍。其中医疗报销窗口已率先实施异地就医电话备案措施,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异地长期务工人员等可直接在当地就医,无需再回内乡办理手续,异地医疗转诊一个电话即可办结,本人无需到现场,真正减少群众就医负担。

灵活调整,提高效率零障碍。一是农合缴费期间,缴费群众较多,为避免群众等待时间过长,窗口人员主动做出调整,把办事群众较少的窗口临时增加缴费业务,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二是过年期间,返乡人口大量增加,为了解决群众不明白办什么需要到哪个窗口,跟随人流排错队的情况,增设医保咨询台,进行人员精准分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直好评;三是职工医保迁入中心,职工和城乡医保事项全部实现在大厅办理,方便了群众咨询和办理;四是优化审批流程,改革前群众在医院领报销单,再到中心窗口盖章进行报销,改革后,由医保局与医院进行对接,群众在医院即可完成报销,实现了群众的领跑腿。

放管服改革范文2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提出背景和作用内涵

(一)改革的提出

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一直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真实写照。2016年底,浙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倒逼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这项改革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同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是国家层面对“最多跑一次”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典型样本。紧接着,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举措,使该项改革在全国铺开。

说到“放管服”改革,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都清楚此项改革的内涵概念。这里我们简单的学习了解下“放管服”。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放权就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法不禁止即可为,审管分离)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政府部门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政府转变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优化服务方式,打造更好的服务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放管服”改革的实质就是政府自我革命,是用政府的减权限权和民众监督来换取市场活力的释放。在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单纯的简政放权改革己经不能适应新的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而是要坚持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管理、审管分离和优化服务打好配合战,必须要把每一个要素都放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改革整体,有效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十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段话为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现在我们很多事项管理就存在审批和监管未分离,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重审批、轻监管,加重企业办事的难度)。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放管服”改革要向纵深推进。说明改革一直在路上,仍是进行时。

今天我们学习讨论的“最多跑一次”是最生动的“放管服”,是“放管服”改革的核心体现。

下面我们来了解“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作用内涵。

(二)改革的作用和内涵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首先,它是一种理念和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如何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如何变多次跑为少跑。让部门来跑,让数据来跑,让快递来跑等等。

其次,它有具体的措施、标准。就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时,明确办理哪些事项“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也不跑(也就是要拟定事项清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有些事项还做不到“最多跑一次”,但我们要通过改革来创造条件,尽量让群众和企业少跑,并逐步提高“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比例。(如:买卖房子可以只跑一次,但企业投资事项办理只跑一次就很难完成,我区现在是根本没法完成。浙江一般性投资已达到只跑一次的目标了)

再次,它有内外两方面的涵义:对外展示的是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服务优化,让企业获得感增强。对内则是政府自我革命,它是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的支点,能有效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

二、具体内容及标准

1、什么是“最多跑一次”

提起“最多跑一次”,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个疑问。审批部门觉得这太苛刻,办事群众觉得这不可能。那么什么是只跑一次呢?“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只跑一次”(包括通过政务服务网“零上门”办理)就办结。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是前提,并不是说什么也没有,跑一次就办完办好。(这里的一件事情是指:涉及一个部门一个办理事项、多个部门一个办理事项(如工程建设项目)、一个部门多个办理事项(如交通的道路货物运输许可、运输车辆等级维护等)。它们均适用“最多跑一次”。)

2、改革实施范围

(1)“政府”是指包括国家、省(市)、区(县)、镇(街)四级,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企事业单位。

(2)“群众和企业”是包括一切管理对象,既包括常规意义上的群众和企业,还包括下级政府和部门、社会团体等。

(3)“办事”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理的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中的事项。行政权力事项主要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和法律规定行政相对人负有申报、报送等义务的行政行为事项(例如:税款征收实行纳税人申报制度等)。

公共服务事项为需要群众和企业提交办事申请、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事项(如公证、社保卡申办、企业信息查询等);基于一般民事合同关系提供的商业性服务事项,不宜列入事项清单。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依职权的行政行为,除法律特别的制度设计外,不宜列入事项清单。

3、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规范事项办理程序,简化行政许可的审批流程,使“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服务导向。按照构建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聚焦民生,以全方位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化服务为出发点,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4、服务标准

1、“最多跑一次”可以分为“网上申请、快递送达”;“网上申请、网上办结”;“网上申请、现场取件”;“现场申请、现场办结”;“现场申请、快递送达”等多种情形。例如,申请人要开餐馆,今天到现场申请食品经营许可,审批部门要10天后才能审核出证,结果出来后申请人可以不必再来一次,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得许可证。

2、“最多跑一次”是指从受理申请到办结的全过程“最多跑一次”,不管办理结果是肯定性的(予以许可、予以同意等),还是否定性的(不予许可、不予同意等)。受理申请并不意味着办理结果一定是肯定性的,如果不符合法定办理条件,政府应当作出否定性的办理结果。说白了就是一次获得最终结果。但是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自愿上门办理相关手续的,不影响“最多跑一次”的认定。

3、办事前的咨询不属于“只跑一次”范畴。办事前咨询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群众在办事咨询后,存在没有再来办事或下次再来办事等多种情况,咨询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办事程序,也不产生办事的法律效力,故不属于“只跑一次”范畴。

4、容缺受理的事项,只有到受理材料补缺完成才产生“跑一次”的效力。

具体实施:以“一窗综办、集成服务”改革、搭建网络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共享为基础支撑,全面梳理制定“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以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容缺受理、快递服务为抓手,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浙江的经验做法

观视频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近年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个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开花,浙江因改革而强,群众的获得感也因改革而不断提升。(八八战略解释:在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作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重大部署)

浙江1999年起率先在全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2002年、2003年相继进行第二、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重庆2003才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11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浙江启动以“权力清单位”为基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又在2014年在全国率先部署“责任清单”工作,形成了“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总抓手。(重庆16年才开始清权力和责任两个清单,启动一张网改革)

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浙江以“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为目标,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化、全覆盖,在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破信息孤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上持续发力。浙江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作“牛鼻子”盯着抓、反复抓。目前,浙江“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政府办事事项的80%以上。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从深层次体制入手,以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次数“四减”为核心,进行了审批流程再造。

2017年就建成了全省2.0版一体化的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跑一次”。(这是个很了不得的事,单单各建设领域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融合数据共享就是个很复杂麻烦的事。投资项目开工前要必须要取得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建筑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的手续才能开工。重庆现在各建设领域业务网都还未能融合,数据无法共享)

再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由于涉及部门众多、审批程序复杂,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突破的一大瓶颈。“审批图纸用车推、办事人员跑断腿”是不少项目业主的感叹。经历了多轮行政审批改革,项目审批在政府部门环节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突出矛盾集中在测绘、环评、能评等中介服务环节。2017年,衢州在全省率先推出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新模式: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全流程电子图审、综合性一次会审,项目业主从跑4个部门3个中介10多次,变为一次都不用跑,原来大型项目完成全部施工图审查需要5至6个月,现在1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统一区域评估评价,相关费用由集聚区统一承担,企业可直接享受评价成果;对建设工程审批涉及的土地、规划、房产等技术服务,实行统一测绘、成果共享。这三招使一般性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45个工作日。

办理不动产登记全流程60分钟;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可以办理各项社会事务;企业主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办理商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政府部门权力上的“减法”,换来了人民群众办事效率的“加法”。

以人民为中心,浙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公共服务体制、权力运行机制等各方面改革。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激发出社会的活力。

四、我区改革情况及意见建议

一、改革工作情况

(一)整合覆盖 “一门、一窗办理”。我区政务服务中心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启用新场所,新大厅办公面积由2000平方米增加至约13000平方米;进驻单位由13个增至38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由217项增至1043项;办公人数由50余人增加至120余人。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婚姻登记处、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税服务厅等5个分中心集中入驻。整合13个建设领域部门窗口在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

开展企业开办、不动产交易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部门事项无差别受理的一窗综办服务(市里一窗综办系统已开发建成,要求各区县本月15起落实推动。中心分领域实施,已确定的10个一件事一次办,与一窗综办同步推进)。

(二)关联事项 “一链办理”。针对不动产交易以及水电气讯开(过)户等关联事项,开展不动产交易一链办理,在不动产及税收一窗受理的基础上,链接用水、用电、用气、广电过户及申请;针对婚姻登记及婚检孕检等关联事项,开展婚姻登记与婚检孕检一链办理,区妇幼保健院派驻专人、配置专业设备为办理婚姻登记的新人提供免费婚检、孕检配套服务。

(三)共建共享 “一网办理”。建成覆盖32个部门、10个镇街、99个村(社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推动全区6127项政务服务事项(包含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检查、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11类)全流程网上运行管理。实施首席代表、行政许可专用章、电子专用章制度等制度。

(四)创新服务举措,为企业减费降负。一是免费复印、结果送达和印章刻制 。对申请人办事所需复印资料全免费;为减少群众跑动次数,实施政务服务事项结果免费邮寄送达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为户新办企业提供一套免费印章(公章、财务章、发票章、法人章)。 二是探索政务服务“邮政代办”。充分利用邮政网点多、遍布广的优势,探索开展政务服务邮政网点就近办、走村入户上门办等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等问题。目前已在万新路邮政所先期试点开展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注销登记等事项代办服务,待试点成熟后将进行功能拓展。

二、存在问题

我区一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努力以“一门、一网、一次”助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改革求突破。但在改革的行进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观念意识淡漠,对改革认识不足,热情不高。遇着改革难点,缺少创新思维,不愿从根本上去寻求破解问题难点,而更多是归咎于客观原因,导致我区政务服务效能不高。

2018年我区效能测评全市排名34位 ,2019年排名26位,在四年序列中的第三序列。虽然排名有多所提升,但在“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中更多的是完成上级规定动作,有的部门连规定动作都未完成。如:有的部门事项根本就没在市网上平台上办理,导致我区网上办比列不高;办理时限的压缩不够(我区有43%的部门时限压缩比不足50%,当然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压缩比高达83%(说明是可以做到的)(功效系数法计分说明);还有提交材料的压减也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事项办理的平均跑动的次数为1.04次,在行政许可中办理中,有43%单位跑动高于1次。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使用也不高;自助终端投入不足等等

三、建议意见

1、提高站位,转变意识,以此次机构优化为契机,部门进一步整合职能职责,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是改革的基础)。

2、持续推动“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70%以上(市里要求);彻底消除政务服务事项中 “其他材料”、“相关材料”等兜底性材料,删除不必要申请材料;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比率。

3、创新服务方式,当好“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中心大厨房概念)

想在前服务超前主动

解放思想,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超前主动思考企业发展需求。

跑在前服务提速增效

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甩开膀子大干快干、开动脑子巧干会干。

做在前服务尽显担当

主动解难题,办实事,增强闯的魄力、争的意识、拼的勇气,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力求在服务对象忙活之前将工作落实到底。

放管服改革范文3

一、念好“三字”经,做实“放管服”

(一)提高“放”的含金量,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聚焦经济转调发展和社会需求,把市场发展需求、企业意见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作为减权放权的重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除障碍。

一是精简行政权力事项。按照县区通用目录标准,扎实对县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规范调整,共保留县级行政许可事项249项;县级权力事项从2014年4446项精简到3225项,压减27.5%,以政府的权力瘦身和短痛换来市场的活力提升。

二是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对中介服务机构和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机构与政府审批部门全部脱钩,建立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只保留28项。筛选10家规模较大、业务水平好、社会信用度高的中介机构,组建中介服务超市,提供招投标、企业登记、房产交易、劳保等60多项服务,2016年完成公共服务4000余件,切实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三是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将134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积极落实“三证合一”改革,累计核发、换发“三证合一”营业执照2000余本;完成“五证合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工商审批权限下放,把农民合作社、个体户营业执照办理权限下放到乡镇,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营商环境得到有力有效改善。2016年,全县新增市场经营主体5628家,其中企业961家、个体工商户444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2家。

(二)提升“管”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运行。在“放”的同时更加注重下放权力事项的衔接落实,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使“放权”和“接棒”之间衔接顺畅,确保基层部门“接得住、贯得下、用得好”。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按照“权责统一、权责对等”的原则,制定了《蒙阴县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县直41个审批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办法,构建起“清单式管理”制度框架,从制度上规范了权力运行。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制度,建立完善了“行政执法人员库、异常信息库、随机抽查事项库、单位名录库”四库,打造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在农业、交通、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8个领域进行了随机抽查。

二是规范监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按照事中事后监管的“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为44家行政许可单位分配信息查询平台用户名密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落实“双告知”制度应急过渡期间政务服务平台管理、部门间涉企信息双向推送和互联共享、信息查询认领等相关职责。

三是强化信用监管,规范市场主体。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通过实施企业年报、双随机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制度,强化信用约束。2016年对全县企业公示信息抽查个体工商户405户,企业94家;申请移出异常名录企业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同时加强了对补报年报申请移出异常名录市场主体的跟踪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提高信用意识,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三)提高“服”的满意度,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下大力气打造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减少办事环节,简化服务手续,最大程度提升服务水平,让改革红利真正变成惠民红利。

一是完善县乡便民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实施三次集中改造,实现场地、人员、设施、制度四配套、四达标;对企业注郧、投资审批区、行政许可区、公共资源交易区、农村产权交易区进行优化调整,开通快速审批通道,编制大厅审批事项目录194项,实现“一个大厅全办结”“一次完成登记取件”。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整合便民服务资源,把分散在县直派驻乡镇各单位的服务事项和乡镇散落在各办、中心的服务事项及人员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筛选入驻事项,编制服务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经管、社保、计生、农村产权交易等10多项便民服务。科学设置村级便民服务站点,依据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服务距离远近等因素,依托综合社区和中心村等居民集中居住点,综合建设便民服务站点116处,选齐配强村级服务代办员136人,直接为群众提供审批代办、信息技术等便民服务,建成乡村便民服务网络,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精简服务流程提效能。规范了38个审批部门行政许可科设置,集中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编制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234套,印制一次性告知单2万份。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并联审批等制度,证照办理及审批时限缩短46.9%,实现了办事效率的成倍提升,有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二、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查找短板

(一)下放权力承接难度大。近几年国务院和省级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多,县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和业务量骤增。但是,受人员编制紧缺、专业人员缺乏等条件限制,许多部门审批能力不足,推行“三集中、三到位”难度大,导致个别下放事项承接不好;有些行政审批环节县级无法完成,导致运行不畅。比如县质监部门的计量许可业务,每项计量许可业务的流程较多,县局只有受理和许可两项权限,其中的技术审查、人员考核等环节仍需由市级技术机构(市计量检定所)进行,企业需市县两级来回跑,影响了服务效率。

(二)重放轻管难以长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管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上下级协调监管方面,个别上级业务部门在监管中的工作计划、抽查结果不能及时向县级部门通报,致使县级部门在制定抽检计划和开展抽查工作中存在重复投入人力物力现象;在同级监管方面,个别领域联合执法难以形成合力,在推行联合执法过程中,缺乏有效协调配合机制。二是县级在推行双随机抽查方面缺乏典型经验和有效措施,一些单位的双随机抽查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找不到有效措施。比如数据平台的建设、随机软件的开发、公开程序等。

(三)优化服务功课未做实。一是县级网上审批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线投资审批平台也大都是二次录入,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审批时限缩减还未达到群众期盼。例如,在规划审批、图纸审查等方面还存在程序过繁的问题。三是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竞争,导致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够,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过程中,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探讨渠道方法,化解难题助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工作,还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县级审批能力建设。一是着力加强审批人员队伍建设。在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同时,要调整审批部门编制配置,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强化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基层审批人员业务能力,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接得好。二是要适当加强资金、技术、设备的同步下放,最大程度改善基层审批工作条件。三是提高下放审批权限含金量。凡是群众和市场需求迫切、县级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审批事项要尽量放,凡是基层接不住、市场和群众基本无需求的事项尽量不放。四是完善审批工作上下联动机制,畅通上下级审批工作信息渠道,增加工作透明度。

(二)着力做好监管文章。要让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监管措施和动态化随机抽查方式,突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等信用监管制度,落实信用约束。完善联动监管机制,在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过程中,在农业、交通、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建立联合执法事项库、执法人员库,减少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以政府的权力瘦身和短痛换来市场的活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的提高。

(三)提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服务能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与行政机关的脱钩,加大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力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环保、消防、建设规划等领域建立技术评估专家组,为项目审批、企业技术指导、服务把好关。

放管服改革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漪铖明”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呼和浩特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按照呼和浩特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关于报送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办”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武川县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持续健全和完善行政权力管理体系,规范权责清单调整,开展行政权力“瘦身”工作,34个单位梳理完成权责清单7670项, 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三减一增”工作落实,加大压缩办理时限、办理环节、办理材料力度,截至目前,我县即办件比为56.05%,承诺时限压缩比为81.7%,最多跑一次事项为99.19%,网上可办率为96.67%,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我县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环节,完善审批服务流程,实行了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截至10月底,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70176件,办结率为100%。

(二)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级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办理企业登记不再提交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材料,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充分释放住所资源。取消无法律依据的证明文件,严格推行企业开办“双承诺、双告知”制度,开展企业全程网办工作和提升“跨省通办”服务能力,依托自治区政务服务网平台,实现了“一网通办”,并开设准营准办模块,方便群众办事。简化企业和个体户注销,企业注销由45天简化为20个工作日,个体户当日注销。截至9月底,企业注册201户,农合社注册36户,办理个体工商户512户,食品经营许可302户,企业办理综合专柜运行正常。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先照后证,让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取消注册资本登记限制,一律不需提供许可证件。

(三)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积极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深入开展双随机抽查,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并录入协同监管平台。2020年度“双随机”抽查比例达到了12%,及时公开“双随机”监管工作结果,群众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网”查看企业“双随机”监管工作结果;自今年6月起,制定了4个批次的计划,已抽取4次120户市场主体,检查工作正在认真落实中,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全面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清理工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依法查处互联网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交易、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四)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目前已有11家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土豆”运用促进工程,12家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莜面”运用促进工程正在办理当中。“武川黄芪”“武川燕麦”的集体认证商标和药食同源“武川黄芪”的申报正在积极推进,有效发挥了知识产权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不断简化审批程序、事项和申报材料。我县企业备案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办理时限压缩为3天;政府投资类项目,项目建议书3个工作日办结,可行性研究报告5—7个工作日办结,初步设计建议书5—7个工作日办结;200万元以下的政府类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化为项目估算书,3个工作日内办结,取消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建议书等材料。

(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我县成立了“证照分离”改革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工作程序,提升审批效能,持续推进网上审批力度,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难题。全县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11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70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08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完善清单要素,明确改革方式举措、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梳理认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70项,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持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精细化梳理工作,确定依申请六类事项850项,公共服务事项603项。互联网+监管工作成效明显,27个单位、部门监管事项778项,检查实施清单749项,录入执法人员318名,录入执法人员信息633条。

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一网通办”、电子证照和政务服务工作。32个单位制作了电子印章,19个单位完成了电子证照审核工作,汇聚电子证照82990个,完成签章77089个,为办理过程中实现电子亮证、扫码核验、证照下载打下了基础。

(八)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形成了联动机制,发挥整体合力。建筑施工许可,已将办理环节压缩至10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8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精减至55件。截至目前,共办理建筑工程许可33件,工程竣工备案实行联合验收,实现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工作目标,有效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落实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相关政策,采取主动跟踪、提前介入的方式,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在“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签订施工合同等前置要件”取得后,3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许可证,其他要件实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加快工程竣工验收速度,推动工程联合验收,竣工验收备案时间严格控制在25个工作日之内。

(九)扎实完成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应进必进”同级政务服务大厅工作

为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行政许可权集中办理工作。我县划转117项依申请六类事项,由县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351项依申请六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达到了“应进必进”。

(十)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

企业开办专区实行了“前台一窗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流程,解决了企业多窗口、多环节提交材料的繁琐,实现了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新开办企业提交材料由21份减为6份,办理环节由12个减为2个,办理时限由6个工作日减为0.5个工作日、1210元的办理费用变为免费,实现了免费刻制印章、提供税务发票UK、免费提供打印、复印,提供邮寄材料等服务。截至目前,企业开办专区办理企业设立186件,印章刻制57件,银行开户68件,申领税务UK279件,员工参保12件。

(十一)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加快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我县通过优化流程,压缩办证时限,已实现一般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十二)推进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运行系统工作

按照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为群众、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我县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新大厅、不动产大厅、人社局大厅、医保局大厅各窗口设置了“好差评”评价器200台,开展网上评价。截至目前,有效评价数23696条,在5个旗县排名第三。

(十三)落实降费减负、稳定扩大就业工作

对照减免划分标准核对单位类型,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落实减免社保费政策,截至目前,为97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1203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65万元,极大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落到相关企业。

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到非公单位的就业保障服务,为475人提供了就业服务和援助。引进各类民办培训学校7家,成功培训人员877人。积极推行企业自主培训或引进民办学校进行培训,发放补贴500余万元,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

(十四)扎实开展“蒙速办·四办”工作

一网办工作,31个单位和部门746个事项录入了市政务云平台综窗系统,在综窗系统受理办结447件;掌上办工作,已开通公积金、社会保障、民政、不动产登记、生活缴费、出生一次办等11项查询服务功能。33个部门1118项办理事项的办事指南至蒙速办查询系统,方便群众了解办事材料与办事流程;一次办工作,梳理办事指南98项,办理884件,梳理一次办示范文本79项,审批服务效能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帮您办工作,实现帮您办、兜底办117件,针对不便来窗口办理业务的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群众比较满意。

(十五)稳步推进“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工作

为给群众提供不间断的政务服务,我县增设了“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专区。已将公安(出入境)、人社、税务、医保、住房公积金、供电、热力、中燃等自助设备终端进驻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开启了为民政务服务“不打烊”服务模式,实现更多高频热点事项自助办理,切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不够到位。国家、自治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不够充分,政务移动APP业务推动力度有待加强;二是我县现有规划不能完全满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随着我县营商环境的不断向好,许多企业项目来我县进行投资,县级层面对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改善力度仍需加强;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涉及市场监管对象多,部分单位对开展“双随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制定本部门年度抽检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部门间工作合力仍需提高。四是我县各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及人员结构老化问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员缺乏,无法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平台建设技术人员要求,各大厅办公设备、配套设施智能化、便利化相对滞后。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深化简政放权,推动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进一步做好下放权力的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完善调整权责清单,规范运行程序;加快推进村(社区)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开展代缴代办和审批结果快递送达等便民服务,选取试点村(社区)布局政务服务自助设备终端,推动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服务站点办理。

二是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按照“能简则简、能并则并、规范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围绕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统一编制政务服务指南,落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好差评等制度。

三是改善硬件设施,加强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管理。积极谋划和配合做好全县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工作,将政务服务大厅、人社大厅、不动产大厅、医保大厅整合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大楼新政务综合大厅,彻底解决分厅多、办事不集中的问题。

三是打造更加方便的准入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企业开办“零”成本政策,积极报请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配备充足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严格按照《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便民利企九条措施》,继续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免费邮寄登记材料、证照、印章、发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将社会投资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落实网上审批制度,严格把控政府投资类项目的审批工作,对接上级部门,落实资金争取工作。同时,参照呼和浩特市开发区、和林新区等地规划,量身定制出台武川县整体定位及开发区各项规划,全力引进新项目、大企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持续做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者所有职责,切实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交办事效率,强化服务监管。

六是持续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持续加强全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统筹推进,加强业务平台操作指导和培训,保证完成年度抽查计划,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推广,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工作目标。

武川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放管服改革范文5

为全面掌握我县“放管服”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工作落实情况,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按照县职转办《关于全面总结我县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任务推进落实情况的通知》的要求,我局及时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落实文件精神,着重部署行业改革

(一)、按照《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的要求:对于第(二十四)项:深化规划用地审批改革。

1、落实“多规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成立验收组织。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目前我县空间规划正在编制中,预计明年6月完成。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局现已经将原自然资源部门所发放的原《用地预审》及原规划部门所发放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合并,统一发放《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一证即可;同时也将《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进行了两证合一后,将用地项目直接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证即可;借助通化市自然资源局“多测合一”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入库,开展相关业务,同时我局正在进行“多测合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局已开展由我局行政审批办牵头,成立由空间规划科、用途管制科、自然资源管理科、不动产登记局、监察大队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将规划核实、土地核验、不动产测绘等合并为一个验收事项的“多验合一”工作。

2、建立多信息平台,压减审批材料和时限。目前正在建设我局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同时贯彻落实“多证合一”改革,现已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统一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合并《用地预审》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统一发放《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压减材料,并将审批时间,在材料齐备的条件下,由10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

3、对土地矿产相关业务要求,予以市场主体单独评估。已实施在依法设立的开发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区域,土地供应环节不再就区域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等事项对市场主体进行单独评估。

(二)、对于第(二十七)项:深化推进不动产登记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1、继续健全不动产登记机制规范化、标准化、便民化,最终实现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提供“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服务,申请人材料齐全后持一套材料叫一次号到一个窗口即可申请完毕。业务资料进行内部流转,不动产、房产和税务并行办理,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排一次队”、“只提交一次资料”,节省时间少跑腿,有效提高办事效率,所有业务已经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2、简化流程,“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要跑”。我中心将权籍调查、预审咨询、受理等10个工作流程14个步骤压缩为3个工作流程3个步骤,办理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重点缩减了与企业需求密切相关的产权首次登记办理时限,有力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

3、开辟绿色通道,增设企业服务窗口。抽调骨干力量,设立代办员,建立营商工作区,专门办理企业登记及加急件,即来即办,即办即结。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预约跟踪和全方位服务,解除群众、企业的燃眉之急。

4、加强窗口建设,建立服务制度举措。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服务理念求新,服务内涵求深,服务业务求精,服务态度求好,服务形象求优”的宗旨。把做优窗口工作、提升窗口服务形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窗口服务切实做到纪律严格、透明公开、规范管理、高效便民。

5、升级助企措施,多方位服务企业。优化权籍调查流程,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权籍调查”,企业在用地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只需开展一次权籍调查和成果更新,就可以在不动产交易和权属登记环节多次利用权籍,提升项目审批效能和办事效率。

6、打造新型服务系统平台,提升服务效率。投资约180万资金开发新系统,创新业务办理方式,优化登记功能,简化系统入口和办理步骤,信息录入更加简单快捷,运行速度加快,同时实现全籍、办理和缴费等信息整合与共享。系统最后的调试工作在本月即将结束,届时全面应用,以优质的系统流程提供优质的服务。

7、加强队伍建设,合理充实登记人员。新聘用合同制人员19人到岗到位,现已基本完成业务的学习,充分缓解了人员不足的问题,较大程度解决“办证慢”的问题,加快办件速度,增加群众满意度。

8、创新推动企业“无还本续贷”登记业务,强化企业续贷不动产抵押登记的保障措施。我中心外派人员去通化市学习,将与辉南县农村商业银行合力推进“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新模式,已开启试点工作,密切衔接续贷业务与不动产登记,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二、突出工作亮点,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一)、观念改变,梳理新思想。在疫情期间,能够结合群众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容缺办理、延时、预约、办件邮寄等服务项目,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特点,根据服务事项、业务范围,对有利于群众和企业复工复产的事情,做到主动落实,主动服务。

(二)、做好内部协调,实行“容缺审批”模式。现我局全面落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协调局各业务科室,加强内部沟通,后台分类审批办理,优化办事流程,确保限时办结。重新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程序,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要件事项,对于确需保留的审批前置要件事项,能够推行“容缺审批”工作模式的,一律实行“容缺审批”,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三)、善始善终,做好工作基础情况汇总。目前窗口受理各类业务咨询130余件,受理国有土地租赁28宗,发放建设项目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竣工核实通知书共计32件,各类办件均在法律规定的承诺时限内办结,按时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其中,主动上门服务7次,受到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动产登记中心所有窗口协同共进,接待咨询4300余人次,办理业务量达1998件,移交各类档案15825件,上门服务200余次,全面做好服务工作。

疫情期间,全面做好防疫工作,及时上报全体人员出行轨迹,避免人员聚集,采取了轮班值守制,合理展开登记工作,涉企服务保障机制,做好信息公开、值班值守、摸排分析、业务学习,投诉处理,跟踪督办、事后反馈、汇总反映等各项工作,确保复工复产企业办事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保证服务“不掉线”,服务“不打烊”,服务“不间断”,为企业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规范开展权籍调查,准确界定登记,共享调查成果;窗口受理人员持续强化岗位意识,以“稳、准、快”的标准服务群众,遇到困难及时协调、及时解决,没有与群众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同时配合新系统技术公司完善平台登记系统;开设“绿色通道”,创新服务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一窗受理”之下,办理手续得以简化,办理时限得以压缩,办理流程得以优化,将“只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同时确保简单登记业务可以通过专线电话保证到现场就一次办结,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不仅顺利完成登记发证工作,还为异地回迁和加快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确权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动产权登记工作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造成群众对我中心的工作在存在一定的不理解和安全隐患,未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知。

(二)、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及面对紧急和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登记方式有待创新,还未形成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的模式,没有让群众真正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业务办理。

(四)、新系统平台的应用细节还有待完善,技术人员和我中心工作人员还在陆续解决受理提件审件、权籍无冻结功能、部分调整无授权等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和服务意识,努力做好行政审批工作,逐步完善行政审批业务,积极参加政务服务事项4.0审批平台以及工改系统平台的培训和学习,熟练操作应用平台系统,推动行政审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新贡献。

(二)、全体人员将持续改进自身,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学习,推进“放管服”改革任务各项工作。

(三)、加大网络平台服务力度,加强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功能,继续创设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的环境,逐步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争取做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放管服改革范文6

放开之前制度先行

在机动车检验项目收费放开前,本市依法建立了机动车检验项目收费监测报告制度和网上公示平台。

由市发展改革委收费处、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市价监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先后对本市5家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机动车检测场进行实地调研。经过四个月对企业经营现状,价格放开可行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北京市价格监测办法》以及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北京市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的规定〉(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会同委收费处和市价监局、协调市质监局和市质量检验认证协会安检分会经过反复交流研讨及专家论证,制定了《北京市机动车检验项目收费监测报告制度》(以下简称监测报告制度)。

监测报告制度从七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制定依据、定点单位、监测内容、监测项目、报送频率及方式、信息公开、修订和解释,以此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监测报告制度正式出台后,市价格监测中心及时开展对全市36家监测定点检测场负责人培训,安排专人负责数据催报、审核等工作。与此同时,在“北京价格”网站开辟机动车检验收费公示栏,将审核后的各个定点检测场实际收费信息进行网上公示,确保监测报告制度要求的实际价格与公开价格一致,为价格调控提供参考,为价格监管提供行政执法依据,对价格违法行为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有深入的调研作基础,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以及切实可行的制度作约束,市发展改革委在价格“放”的同时,及时跟进监测、监管,使企业在拥有自主定价权后,明晰了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必须遵守的法律底线。

强化监管,不做“甩手掌柜”

在机动车检验项目收费放开之后,本市价格系统内部加强联动,综合运用监测分析、政策提醒、监督检查,形成了事中事后监管合力,维护市场稳定。

价格放开初期,市价格监测中心加大了市场巡视工作。受原有收费标准偏低,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36家检测企业先后进行了价格调整,以小(微)型车为例,验车费由放开前每辆261元调整到每辆290―325元,平均调整幅度为13.79%,每辆车验车费平均上涨36元左右。其中,地处延庆区的北京市京北机动车检测场由于周边检测场及检测车辆均偏少,单位检测成本偏高,在这次价格放开后,企业价格上涨意愿较强,收费调整幅度最高,验车费每辆上涨64元,涨幅为24.52%。

针对市场巡视发现的价格变动情况,市价格监测中心、市价监局迅速启动联合市场价格巡视与价格检查,进行政策法规和行为规范提醒,甄别和理清合理的价格调整和非理性价格调整。在维护企业经营者合理定价权的基础上,也实际检验了多部门应对价格改革中突发事件的能力。目前,本市各检测单位依照监测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能够主动约束企业经营行为,按时准确上报收费信息。全市36家机动车检测单位收费价格持续平稳,市场交易平稳有序。

通过内部工作联动,形成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合力,本市价格系统能主动发现问题、摸索规律,有效应对市场突况。企业也感受到在价格“放”的同时,政府不做“甩手掌柜”,有维护市场稳定的能力与信心。

用“晒价格”创新服务

在探索“放管服”在价格管理职能定位转型经验基础上,市价格监测中心强化服务意识,打造灵敏、高效、权威的价格信息平台,利用监测信息服务企业和消费者。

首先,充分利用价格监测信息服务消费者。通过“晒价格”将36家检测企业的收费比价信息直观展现在“北京价格”网站,并标注各检测场地理位置信息、地图导航,供消费者“价比三家”,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其次,开发“计算器”功能,提供个性化便民服务。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参照公安部驾照的车辆分类标准,建立适合各种车型的检验收费模型,消费者只需输入机动车行驶证信息,按照操作提示选择车型和车重,便可计算出验车费用,并以列表形式直观给出该车辆在全市各检测场的检测花费的价格对比,改变原来将各种车型混杂的传统价格展现模式。支持了除电动车外各类车型检测收费的多样化查询需求,同时实现在线网上约检等延伸服务。

上一篇投资学论文

下一篇星级文明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