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系统范例6篇

影子系统

影子系统范文1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电子病历 医学影像系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管理已迈入网络信息化,其中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重要组成部分,取代传统的手写纸张病历,运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与再现;医学影像系统是应用于医院中管理影像诊疗设备如CT、MR等产生的医学图像信息系统。电子病历与医学影像系统共同成为医疗决策支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通过调取患者电子病历及其相关医学影像信息,开展诊疗活动。此外,医院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系统还关系国民医疗体系的构建,是国家制定、执行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次研究从两者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应用技术方法出发,探讨现存的问题并做出展望。

1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我国卫生经济已得到初步确立,医疗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多数医院已基本完成医疗设备、基础建筑的配置,医疗机构发展方向已转入深化内涵、加强管理中来,特别是在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之后,各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已逐步完善医院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物质、经济信息管理,过渡至整个医院信息管理,由传统的单机系统至信息网络化。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有针对性的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用,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人员的共识。信息系统下辖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各个系统相互覆盖,各有侧重,以配合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目前,我国各大医院普遍使用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配合相关软件、设备构建医院网络,基于计算机语言访问数据库,完成信息的传输。在此种背景下,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系统等针对性较强的理念诞生并被运用于实践,极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用。

2 电子病历概述

2.1 电子病历的效用

(1)电子病历适应医院网络信息发展需要:目前,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得到推广,使用电子病历代替传统纸张,通过光电讯号实现网络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提高诊疗质量,为管理提供便利。

(2)电子病历可提高异地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率:电子病历通过局域网甚至是互联网可实现异地传输,为远程医疗提供了基础,当患者转诊时,电子病历可通过区域共享,节约诊疗时间。目前,部分西方国家已基础实现国民健康信息网络化,实现电子病历实时传递。

(3)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相关部门可通过电子病历,统计、分析,归纳出有价值的信息,评价国民健康水平、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等,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进而减少资源消耗。

2.2 电子病历发展方向

电子病历牵涉甚广,关系医疗、管理等多个行业,关系个人、社会,家庭、国家等各个阶层,从国民卫生角度考虑,建立国民电子病历已成为必然,是构建国民医疗体系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电子病历内容缺乏规范指导,地区间、各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内容差异较大,电子病历仅在内部传递,严重影响区域间信息传递效率。此外,电子病历传递缺乏制度保障,地方医疗经济壁垒较大,医疗改革力度不够,电子病历难以实现地区间共享,甚至受到人为阻挠,其它地区电子病历难以得到本地认可。

3 医学影像系统概述

3.1 医学影像系统效用

目前,医学影像设备已成为重要的诊疗工具,医学影像信息成为重要的患者信息,是医院开展诊疗活动的依据。医院影像信息存储多由胶带、胶片、图纸等载体完成,丢失、损毁等情况时有发生,迫切需要高效、可靠的管理。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相关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目前技术条件已能满足大容量影像信息的存储、传递。

3.2 医学影像系统现状

医学影像系统构建的目的在于为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教学、科研提供便利,整个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医疗机构在管理医学影像系统时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多与病历系统相结合,建立连接实现联合以便诊断,其它教学、科研领域调取影像信息则比较困难。因此医院在构建医学影像系统时,应综合考量,单独设立、区域共享,以满足各领域活动需要。

3.3 医学影像系统发展方向

医学影像信息常通过图片、影像进行传递,容量较大,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其型号、功能各有不同,在传递影像信息中可能出现冲突,特别是部分影像信息严重失真,像素、色素、几何分辨率等较差,信息经传输后已不能满足需要[4]。因此医疗机构在开展医学影像信息建设时,应具有全局意识,配备协调性良好的设施设备,缩短处理流程,实现影像设备信息传递,保证信息质量。

医学影像信息不同于文字信息,特征性并不明显,目前尚无有效统计、筛选、比对、分析的技术手段,给信息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科研、教学人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利用人工方法处理海量的信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处理、传输技术。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医疗体系改革仍在不断深入当中,医疗信息全国区域内跨省共享,已成为必然。医院应适应社会发展,在构建自身医疗信息网络时,加强电子病历、影像学系统的制度化、标准化,增添先进的处理、存储、传输设备,以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用,提高医院诊疗效率,为国家政策开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顾艳,韩志东.加强电子病历质量安全监管功能[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6):62-63.

[2]郜凯华,李楠,谢铮.组织因素对实施电子病历系统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11):26-28.

[3]唐晓东,罗娟,关晓峰等.新版电子病历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有效集成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07):656-658.

[4]庞涛.信息化水平应体现医院综合实力―记2013华南医院信息网络大会[J].中国信息界:医疗,2013,5(05):24-24.

[5]胡志坚.集成平台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9(04):59-65.

影子系统范文2

“Returnil Virtual System”(以下简称RVS)是一款来自欧洲的影子系统,国内用户知道的可能不多,但是其实用性在经过许多Vista用户测试后,都一致推荐好用。

RVS体积小,安装只需5MB硬盘空间,而且占用资源非常低,最高只占用1%不到的系统资源,在空闲时几乎不占用系统任何CPU资源。RVS的原理PowerShadow类似,它直接保护系统文件、注册表、分区等任何与系统有关的文件,并直接做成虚拟分区,不管虚拟分区里如何中毒,每次启动后都会自动恢复成全新的系统。下面看看我们是怎么用RVS为Vistal创建影子保护系统的吧!

保护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完RVS后重启系统即可对Vista进行保护了。不过在保护前,应将“IE收藏夹”、“我的文档”等系统文件夹转移到其它盘符中,以免在恢复系统中造成数据丢失。在RVS的安装目录下。执行名为“RvsMover,0×e”的程序,选择要移动的系统文件夹,然后点击“Move folder”按钮。即可将选择的系统文件夹移动到其它路径。要恢复默认路径时,也很简单。直接点击“Restore Default”按钮即可。

瞬时保护Vista

在上网或者运行试用某些软件程序时。可以在双击托盘区的RVS图标,打开软件界面,点击“启动快速保护”按钮,即可在不重启的状态下立即切换到系统保护模式状态。此时无论运行了木马或是病毒。对C盘系统分区中作任何更改或感染。我们只需重启系统后。就可让病毒木马自动消失系统恢复如新!在启动了保护模式之后,还可以点击左侧边栏的“退出程序”按钮。退出RVS的主程序以节约系统资源。而同时RVS创建的影子系统依然保护着系统不被病毒感染的。

无需操心,自动保护Vista

每次都要启动保护模式,才能避免Vista受到感染破坏。这样比较麻烦。可以让RVS随系统启动时自动保护Vista,关机后自动恢复对系统的任何修改操作。

在RVS软件界面中,点击“改变保护模式”按钮。弹出切换保护模式对话框。勾选将系统切换改变为保护模式(如图2)。点击“确定”按钮,弹出确认提示对话框,确认后将重启系统自动进入RVS的系统保护模式。以后每次启动系统时,都是处在RVS保护状态下的。要想安装正常的软件,则必须手工切换回“开放模式”。

密码保护,打造不死公用机

影子系统范文3

1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制

付费制是指以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疾病按诊断、年龄、性别等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病种病情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确定疾病诊断相关组分类标准,结合循证医学依据,通过临床路径测算出病种每个组各个分类级别的医疗费用标准,并预先支付给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属于典型的按病种付费制。实质是在消除差异情况下,不同医院、不同病种间诊疗行为和费用情况的同质比较,具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管理质量及服务水平,减少成本消耗、降低资源浪费的优点,在费用控制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自美国1983年率先实施并获得成功以来,世界上已至少有数十个国家将其作为政府卫生资源的管理和配置手段。

2电子病历系统

国外对电子病历(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来自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它认为,EMR是基于一个特定系统的电子化病患记录,该系统具有为用户提供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我国最新颁布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中对EMR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使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像、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并能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医疗记录,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总之,EMR覆盖了整个医疗过程、集成了病患所有医疗信息,并可以通过为临床决策提供智能化、知识化的支持,实现对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控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也是核心。卫生部出台的《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对EMR系统功能进行5个方面的划分:一是既往诊疗信息管理。包括:疾病史管理,即就诊时显示既往疾病;药品过敏史和不良史反应管理,就诊时采集和显示药物过敏史;就诊史管理,就诊时显示历次门诊、住院摘要。二是医嘱。包括主动提示药品的常用剂量、用法;按照临床合理用药有关规定,医嘱自动审查和提示;医嘱床旁执行校对功能。三是病历书写。包括结构化内容合理性审核;修改痕迹保留;对复制适当限制;病案质控。四是病历展现。包括按时间、资料类型分类整理病患病历;展现历次就诊病历资料;趋势图形式展现;检查结果展现,包括新报告提示、报告状态、报告异常提示;web方式浏览。五是智能化服务。包括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合理用药知识库、医保政策知识库、知识库遵从与否记录。

3临床路径

美国率先使用DRGs预付费方式后,明显降低了病患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通过研究DRGs在这些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诞生了“临床路径”这一概念。临床路径是指由医院里的医师、护士、行政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针对某一疾病或者手术为病患选择最恰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标准化、表格化的诊疗规范和医护计划。在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任何医师都必须按照临床路径规定的处置、用药、检查和卫生材料给病患提供医疗服务〔2〕。真正含义是实现通过计算机干预的“诊疗流程标准化的管理”,即以临床指南规定的诊疗流程为依据,对影响诊疗质量、效率、成本以及公平性的关键点要素进行计算机干预,监控质量效率并遏制违规收费和过度服务〔3〕。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单病种诊疗质量、规范护理程序、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减少患者康复延迟及医疗资源浪费,不断提高病患满意度。

4DRGs、EMR与临床路径

4.1基于EMR的临床路径EMR既是业务支撑系统,也是路径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部颁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将临床路径列为临床文档标准数据组之一,为相关临床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使以EMR系统为基础产生的临床诊疗数据作为临床路径系统执行依据,实现路径管理集成化、智能化成为现实。EMR系统的自动化处理诊疗信息、结构化归档医嘱资料及智能化提供服务支持的功能决定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工作流时效控制机制,建立方便快捷的路径建模方法,对进入路径和离开路径进行规范管理,使得诊疗计划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病历书写任务自动提示功能,可及时提醒和催促医务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病历书写工作,以避免病历文档的缺写、漏写、延时书写〔4〕,这对于临床路径在医嘱中可见、直观、可调、可记录和全程后台追踪,自动从EMR系统中获取数据生成常用评估报表,加快临床路径评估、改进、调整速度等方面,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

4.2临床路径对DRGs付费制的影响临床路径是一个标准化的疾病治疗流程,患者从进入医院开始,就沿着标准的路径进行检查、诊断、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达到一定的出院标准后就可出院,它的存在使得各项医疗活动的顺序及时间安排实现了最优化配置。按照DRGs制定出的临床路径,运用成本核算,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每组各病例分型的最高费用做出限定,节余部分划归医院,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行承担。即通过对临床路径的管理影响DRGs预付费,使病患从进入医院到离开医院全程接受着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不仅缩短了住院天数,同时还降低了医疗成本,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此,医疗费用上涨趋势将得到极大遏制,病患的利益也可以得到较好保障。同时,医院不得不考虑在医疗成本和医疗效果标准内提供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医疗成本的控制。从更长远来看,由于临床路径的管理有助于规范诊疗行为,通过一套标准的诊疗程序降低不合理费用,在标准的诊疗体系下所产生的费用会趋于一致,因而也为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中的DRGs预付费制打下了基础。

5按DRGs付费的实施条件已基本成熟

影子系统范文4

关键词:电力电子;配电系统;继电保护

0前言

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电量需求的增加,对我国供电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随着技术手段的改革,电力电子设备被应用到了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中,但与此同时,系统的稳定运行也被电力电子设备的存在相威胁,将安全隐患带到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工作中。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能对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程度全面掌握,并作出预防。

1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的电流保护方法分析

1.1电流速断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是电流对于短路电流幅值增大而做出的瞬间保护反应。电流速断保护,一般只可以保护配电网中继电保护的一部分,是因为要保证继电保护选择性的运行。电流速断保护因其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如反应动作快速、简单却可靠。但电流速断保护也有缺点,比如其保护具有范围性,不能使全长线路都得到保护。

1.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由于电流速断保护具有选择性,不能对全长线路进行保护,限时速断电流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的一段带有时限性的动作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要求,具有足够的灵敏性,且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满足保护线路全长的要求。且要求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在最短的动作时限内完成保护线路全长的运行。

1.3定时限过流保护定时限过流保护,一般是指在过负荷时、在本条线路主保护拒动时、在断路器拒动和下级线路主保护共同拒动时,采用的继电保护措施。

2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

根据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类型不同,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与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安装的位置近。(2)继电保护装置在机器中安装的位置不正确,将其安装在严重放大谐波的位置,如将其安装在并联电容器的位置,阻碍了继电保护装置发挥其作用。(3)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中,存在对谐波十分敏感的元件,导致电力电子设备对其影响加大。(4)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出现了基波负序电流存在的情况,或者出现负荷失去平衡的情况,电力系统中同时存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的谐波与电流,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发挥其保护作用,使继电保护装置失去存在于系统中的意义。结合上文分析可知,由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谐波是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最大影响。目前,对于降低谐波产生的影响问题,国内外对继电保护系统采取了很多措施。

2.1辅助措施。利用配电系统中的其他装置,使继电保护正确,动作可靠,是辅助措施的出发点。通过利用在配电系统中安装的频率测试仪对谐波频率进行测试,从而对报纸装置在电流值、电压的测量和比较上起到辅助作用。此外,要想使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信号不产生畸变,就要在配电系统中安装滤波装置。在继电保护装置的执行元件之前,加入一个微分电路,使继电保护装置不反应稳态量,只反应突变量,即采用反应“增量”的装置。加装谐波闭锁环节,是配电系统中的各类保护环节都需要安装的环节,对继电保护减小谐波影响有重要作用。

2.2合理设定动作整定值。目前在继电保护的参数整定和故障检测中,应用了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和越来越精准的算法改进。比如,在阶段式电流的保护上应用单机片技术,大量的继电器可以被单机片取代,使保护装置因元件不稳定和接线复杂等原因造成的装置拒动、误动现象不再发生,有利于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的提高。因此,在配电系统继电保护中设定合理的动作整定值对降低谐波对继电保护装置影响有显著效果,是十分有必要的。

3结论

配电系统在输电系统、发电系统和用电负荷之间有着联络枢纽的作用,配电系统中之所以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设备,是因为电力电子设备可以为配电系统提高配送电能的质量。但是,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在配电系统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的电流保护方法分析、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电力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有一定的探究结果,对我国电力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提供科技理论。

参考文献

[1]李凌.电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23-24.

[2]孙晓伟,孙磊.电子设备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51.

影子系统范文5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军事电子;系统建设;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278-01

正文:

一、 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二、 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三、 物联网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在信息化战场牵引下,军事领域物联网建设也会随着地方物联网建设而逐步发展。物联网重在围绕战场态势感知、信息智能处理、行动过程控制等要素,提高战场透明度和破除“战争迷雾”,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1,实现精确的战场态势感知

未来军事领域可以建立智能化战场,完成智能化作战,嵌入感知器的各种作战要素(战斗人员、武器装备等)通过军事信息系统,完成接入并交换信息,在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协助下,依据实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完成对作战也要素的配置、指挥、控制等。实现全要素、全过程、实时化、准确化的综合信息链。

除此之外,武器装备嵌入了传感器并接入网络,即武器装备形成了感知控制网络系统,可以动态地感知和实时统计分析武器装备动态信息,并据此进行管理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战场军事物资保障、军用物资筹划、军用物流配送及物资生产感知控制,实现人员装备器材“一卡通”,可以有效地实施作战保障力量对物资器材适时适地适量精确化、智能化、动态化管控。

2,建立全时空预警探测系统

首先采用预先布设或临时投送方式布设各种传感器或智能化武器,形成战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感知战场信息,准确实时感知敌我双方各种作战信息,进而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全维侦察监视预警体系。建立战场打击效果实时监控网络:采用各种侦察技术和手段,包括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新技术,建立战场侦察监视系统,监控战场核生化状态、打击目标状态、敌我双方作战要素状态等,做到准确掌握敌人状态,合理调配打击力量。并实现与指挥控制系统连通,确保侦察、打击、监控一体化。

3,建立智能化战场

建立无人装备网络管理系统:未来战场可能是无人化的时代,无人装备将主宰未来战场,因此无人装备信息获取、使用、管理必须基于网络进行,因此,无人装备网络管理系统建立维护至关重要。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未来武器装备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可以独立完成独立作战任务,未来武器可能集信息获取传递、展开作战行动、打击效果评判等一体,实现自主作战,并和邻近智能作战系统协同。

四、 物联网技术发展目前存在问题

1,相关技术标准问题

物联网处在发展初期,各国标准各异。比如各种传感器网络标准非常的多,造成信息交流障碍。其涉及接口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标准化问题。这也影响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及产业链条,进而影响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2,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以泛在各种网络为基础,其信息采集频繁且来源多样,因此传感器网络及信息安全性非常重要,是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基础。这也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商业秘密信息等安全问题。在这一点上,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有可能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建立网络安全和管理,建立保密制度,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建立病毒防范制度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开展网络安全立法和执法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体系。

上述法律法规对维护网络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健全之处还有许多。我们要结合我国实际,吸取和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现行法律体系进行修改与补充,使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3,相关协议问题

目前互联网地址是基于接近耗尽的。物联网每个物体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这是IPV4无法满足的,就需要海量地址的IPV6来支撑,而IPV4过渡到IPV6需要漫长的过程,使得IPV6必须兼容IPV4。

4,终端接入问题

物联网上的物体必须拥有传感器和网络的接入功能,由于应用领域需求差异,如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对于商家将是一个挑战。

五、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通信安全问题与数据存储安全问题都将得到解决。在网络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只要物联网始终采用新技术,并积极防御最新的网络威胁和攻击,物联网带给世界的好处必将大大超越它所带来的风险。同时物联网技术对军事电子系统建设的影响不断加强,不断提高战场透明度和破除“战争迷雾”,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 岳亮.物联网技术对军事电子系统建设的影响分析[J].物联网技术,2015,08:54-56.

[2] 王一峰,杜成章.物联网技术对军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和思考[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03:290-294.

[3] 冯璐璐.基于物联网的停车泊位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周杨.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影子系统范文6

【关键词】影子银行 风险 监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以及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影子银行迅速发展,致使表内信贷不能准确的反应出我的信贷资金供求状况。本文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系统所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全面监管措施。

一、影子银行概念理解

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作了严格的界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在我国,业界普遍认为行使商业银行之功能,但未受严格监管的机构,即为“影子银行”。目前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实现规避监管的功能。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即使受监管最严格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目前“影子银行”有三种主要形式:信托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二、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系统风险分析

近些年,我国影子银行及其业务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提供的资金是我国以银行为本金融体系的积极补充。但由于其产品结构设计复杂,很少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高杠杆率,缺乏雄厚的资本金,主要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大等特征,使其产生很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抗风险能力和抗波动性相对较弱;其次,其流动性风险还会给实体经济带来非常严重的打击,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断裂,它的危害性和传染性远远大于银行体系。

(一)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具有很大的风险,我国网络借贷缺少风险控制的措施。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为一部分人提供方面的同时,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部分不良网络借贷机构很有可能演变成非法金融机构。信贷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及状况了解不全,放贷后监管难度比较大,对出现的问题和风险不能完全把握。

(二)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我国最普通的资金融通机构,主要有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和利益的驱使下,民间借贷发展迅猛,其在经济景气周期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一旦出现经济周期波动,就可能引发系统性危险。

(三)银信合作

信贷资产转让等规避监管、透明度差的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腾挪信贷资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信合作、信托理财等金融形式的快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这种金融形式的风险提示基本上处于虚设的状态,有关信息的披露非常不全面,当投资者出现亏损时,非常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三、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1.部分领域监管处于空白状态。分业监管是目前我国实行的监管模式,也就是银监会统一监管我国所有的金融机构;证监会监管全国所有证券公司;保监会监管全国所有保险市场。由于现在的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等机构不属于金融机构,尚未归入监管范围。但这些机构在运作中离不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一旦出现风险,很容易演变成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2.监管手段和措施不当。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相关机构没有根据金融市场结构的发展与变化,采取相应有效的监管模式及措施。主要表现有监管法律不健全、监管方式及手段不到位、监管内容缺失、缺乏一致的监管标准。

3.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沟通。当前,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商业银行都在向综合性的金融领域前进,银行、基金、证券和信托等多种业务不断交叉发展。这种形势下,如果各监管部门还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协调与沟通,便很有可能导致分散监管、多头监管、监管过程相互脱节等问题,致使监管环节出现漏洞,造成监管空白地带的出现。

四、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措施

1.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的法律法规

规范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确保影子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约束风险行为的基础。要建立健全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影子银行的运作与管理,需对金融衍生品、基础产品标准作出严格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影子银行实行法定特许专营权,对相关融资来源给出明确的限定,进而有效避免其负债和资产的期限错配现象。具体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控制影子银行业务模式的风险行为,明确其信息披露要求、资本金要求和杠杆率限制;加强对新兴金融业务的监管立法,强化对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尤其是对混业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规范影子银行资金来源,推进影子银行领域准入制度;保证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将边缘化的机构纳入监管领域,杜绝风险隐患的发生;规定影子银行创新业务报批制度,明确其经营业务范围,以制定严格规定保证正当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从而维持民众对金融市场信心。

2.稳健有序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

金融市场产品的创新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作用的发挥不只是取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立足点和方向,同样取决于其创新的规范性。所以,我国必须吸收并总结市场经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从低风险到高风险、从低级到高级地循序渐进地稳健推进影子银行的产品创新。同时,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也应同步跟进,将影子银行的每一项创新活动都纳入到可管可控的法律框架内,促使其规范有效地发展,发挥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强化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加强对其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全面、统一的信息收集、分析平台,以统一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交易所等同机构之间的监管标准,按期市场数据,保证各利益方能充分及时地了解到相关信息。二是强化非标准化的场外交易信息披露与监管,帮助借贷双方之间信息对接,有效预防交易风险。

4.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确保其安全运营

监管当局应循序渐进地将影子银行纳入分类、协调、动态的监管机制内,根据影子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来调整传统的分业监管职能,在原来单一的监管条件下,融入功能监管因素,按业务性质等划分监管范围,在相通领域内加强协调合作。尤其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交叉业务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控管理,强化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起跨市场的、连续的和统一的功能性监管模式,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管防火墙。此外,应扩大影子银行的监管覆盖面,将影子银行机构及其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同步纳入动态监管体系当中。

5.强化影子银行系统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

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具有传异性和突变性,所以,监管部门有必要建立影子银行风险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将影子银行纳入中央银行的统计监测范围内,加强对其业务发展趋势的研究,运用科学的计量统计方法评估其业务及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影子银行杠杆化水平实时监测系统,将杠杆率与资产价格纳入宏观审慎监测框架,及时更新监管标准要求,强调风险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防止影子银行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为全面有效防范与缩小金融风险,当前就必须扩大监管范围,采用分类监管、逐渐推进的方法,将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的机构全部纳入监管领域。同时,为了高效应对突发风险事件,有必要形成协调统一的影子银行风险应急处置网络,构建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

结语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监管影子银行系统风险,必须加强监管范围,完善监管体系制度、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鼓励并监管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重视风险检测和预警,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坚强作文

下一篇tbl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