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古城范例6篇

拉萨古城范文1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 10月1日18时40分,来自厦门的游客张怡还没下火车便情不自禁得哼唱起来。8分钟后,列车缓缓驶入拉萨火车站,张怡抵达了她梦了五年的高原圣地。

就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和张怡一样选择去拉萨旅游的人数达到68.34万人次,同比增长25.97%,旅游收入共2.76亿元,同比增长35.29%。

与如今络绎不绝的游客相比,三十多年前,拉萨的旅游业还是一片空白。1980年初,中央第一次工作座谈会后,拉萨旅游业开始起步,筹备成立了拉萨市外事办公室(旅游局),这片仿佛被遗忘在凡间的净土才热闹起来:仅当年就接待境外旅客1059人次,是和平解放到1979年间接待外国人总数的40多倍。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以来,“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困境得到了缓解,拉萨旅游业迎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升级发展的新挑战。

旅游唱戏:文化如何搭台?

每年6月,当雪山开始消融,青稞开始生长,一拨又一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飞机、公路、铁路涌入拉萨城。

“拉萨不缺游客。”拉萨市旅游局副局长马健说,“但是在许多内地人的观念里,在拉萨旅游,不是进宫殿就是进寺庙。很多游客来拉萨旅游,参观了大昭寺、布达拉宫两个点,连一天都用不了,就直接下林芝、去阿里。”

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拉萨旅游发展受天气和季节影响较大,旅游淡旺季明显。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拉萨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之前对于宗教、民俗等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较少,游客的体验环节缺失,导致游客在景区来去匆匆,无法深刻体验景区的历史、宗教和文化底蕴。

“拉萨不仅有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藏文化古迹,还集中了大批的古建大院和历史遗迹,是展示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介绍说,为了改变旅游面临的困局,拉萨开始深度挖掘当地特有的文化产业,用“文化兴市”战略推动当地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位于尼木县的塔荣村,距拉萨市约140公里。这个听上去有些陌生的村名,正是被列入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白面藏戏发源地。

78岁的老人欧洛巡巴是白面具藏戏第四代传承人。10岁时,欧洛巡巴便被挑选入尼木塔荣藏戏队,由此,他的一生便与藏戏深深牵绊在了一起。当欧罗巡巴意识到尼木塔荣白面具藏戏所面临的危险情况时,即使在农耕、秋收时节,只要藏戏“需要”他,他便放下手中农活,投入藏戏的表演与保护中,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不放过”――小儿子普次仁如今也成了藏戏队里的乐师。

“直到我再也跳不动了,站不起来了,到那时候我就不跳了。我希望藏戏能像格桑花一样坚强地绽放,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老人没有想到,他的梦想这么快就成为了现实。今年8月5日,以“花漾世界,幸福尼木”为主题的“2015首届中国・拉萨国际格桑花文化节”在尼木县吞巴景区举办。伴随着游客的到来,尼木塔荣白面藏戏表演、藏文字书法大赛、尼木藏香自制体验各类活动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旅游进而展现给游客。”尼木县旅游局局长张世杰介绍,当天外来旅游人数达1000多人,为平日日均接待量的一倍之多。

像尼木县这样,用藏文化打造旅游精品,才能让游客留得住。

除了尼木县外,以纳木措、羊八井地热温泉、念青唐古拉主峰为核心吸引力的湖山羌塘旅游片区;堆龙德庆县南部、曲水县北部、林周县南部、达孜县西部的田园农业旅游片区;以拉萨河谷湿地、思金拉措等高原湖泊湿地、德仲温泉、日多温泉为主的地温泉旅游片区,通过318国道、109国道、202省道等骨干交通向延伸,利用各地的文化特色,共同打造了拉萨2小时都市旅游圈。

为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拉萨新型旅游消费领域的空白,蔡公堂艺术观赏村、吞弥岭藏艺文博园、尼木三绝技艺展示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而在拉萨城东,一个可以眺望布达拉宫的文化创意园区正在兴起。在拉萨市政府党组成员、旅游文化创意园管委会主任朱梅品看来,拉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而且可以无限做大。朱梅品提出了一个半圆理念,总结为三句话:以科技表达创意,以创意诠释文化,以文化促进旅游。文创园目前为止已经正式签约落地项目15个,正在做前期策划编制待规的项目也有10余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这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背后,也意味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了过去式。

未来之路:创新与融合的文明

“羌塘是我的故乡,牛羊生长的地方,金色的微风吹过1300年,美丽动人的故事流传1300年……”星空为幕、山川为景,五彩光影的变幻之间,观众被带向那遥远的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拉开序幕。

出长安,锦绣大唐宫殿楼阁层峦叠嶂;行险路,大河滔滔雪山皑皑;抵,布达拉宫巍峨耸立;会赞普,成就和美汉藏姻缘。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互献了哈达,互敬了美酒,他们携手走向舞台前沿。此时音乐再次响起,歌中唱道: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有爱就是天堂。

演出结束,观众直呼精彩。

每晚9点半,这段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便在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内上演,逐渐成为拉萨文化旅游的必选项。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部集合数十种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文成公主》史诗剧,从剧本撰写、音乐创作、选址、征地,到演员选拔、排练、首次公开演出,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2011年底,拉萨决定以文成公主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打造一台实景演出,宣传汉藏民族交流融合。” 被任命为该项目组副组长的拉萨市委副书记、北京市干部总领队马新明对《小康・财智》记者说,那些日子,大家都以“拉萨速度”在忙碌着,工作人员凌晨两三点敲开他的门商讨细节问题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拉萨速度”收效很好,截至2015年7月27日,累计演出358场,接待观众55万余人次,共取得2.06亿余元的票房成绩。

“提升《文成公主》品质并常态化演出是拉萨‘文化兴市’战略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 拉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占堆说,以文化为牵引,推进中国文化旅游创意园等多功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让拉萨旅游业释放出新活力。

总面积约8.147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创意园位于拉萨河边的次角林村,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后随行人员的聚集地。《文成公主》剧场仅仅是文化旅游创意园区9大功能区中的一个部分。

车子开过迎亲大桥,一路从次角林村山脚开到半山腰的天堂草原,朱梅品兴奋地介绍已经在园区落户的各类项目,“落户园区的每一个项目都突出文化内涵和文化创意,突出文化促进旅游的理念。这里,会投资30亿元打造以电影《2012》场景‘诺亚方舟’为创意的未来世界主题乐园,可供游客在此体验未来世界;这里,计划整合中国影视界的优势资源,投资30亿元建设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影视城;这里是藏医藏药文化创业园、唐卡文化艺术中心、民宿文化体验园、民族手工艺品体验基地……”

2015年5月10日,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二期市政道路全面破土动工,次角林村有170多辆车辆参与园区的建设。事实上,自从园区建设以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次角林村90%以上的家庭都有参与《文成公主》的演出,很多群众白天是农牧民,晚上是演员,连各家各户的牦牛、马、羊,都成了舞台上的‘明星’。演员在旅游旺季平均每人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淡季不用演出时,每人每月有600元的补贴费用。” 次角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达嘎笑着说,随着园区的建设,次角林村低保户从2012年的51户200人锐减至4户16人。

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助推文化产业发展,让文化变得亲近,让旅游有了灵魂,同时也带来了拉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拉萨古城范文2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古城范文3

萨尔斯堡就像一位不倒的武士,迎风屹立在阿尔卑斯群山之中,它伟岸的身躯足以使欧洲的美女倾倒。就是这样一处胜地,差点跟我的西欧之行打了球。

游过奥地利的茵斯布鲁克之后,朋友告诉我说去维也纳中途有个好去处叫萨尔斯堡。初听我还以为是茵斯布鲁克的一处景点,于是不屑一顾地说,反正西欧国家多教堂多古堡多宫殿,虽然各有特色,但都是大同小异。朋友说你又老外了不是。他问我,你知道莫扎特吗?我虽然不是音乐爱好者,但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还是小有了解。朋友笑了,萨尔斯堡就是莫扎特的故乡。

一头雾水雾去云散,敢情萨尔斯堡不是一座堡,而是一座城市。

车越接近萨尔斯堡越爬高,公路两侧群山起舞,绿树常青。更独特的是,这里应了“山多高水多深”的自然规律,尽管萨尔斯堡附近的高山都在三千米以上,但在重山之间,却有无数大小不一、星罗棋布的湖泊,这些湖泊又养育了群山,山水相依,真可称得上山明水秀,难怪这里人杰地灵。

这里,城市建筑非常整齐,风格多样。曾是大主教管区,后又成为枢机主教驻在地,建有彼得教堂和米拉贝拉教堂。萨尔斯堡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与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斯堡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文明保护区。萨尔斯堡是奥地利萨尔斯堡州的首府,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是音乐奇才莫扎特的故乡,以及电影《音乐之声》的外景拍摄地。每年一届的萨尔斯堡夏季艺术节更使这里成为艺术表演家和爱好者的盛宴。萨尔斯堡夏季艺术节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赏。艺术节节目丰富多彩,从话剧、歌剧,到音乐会、音乐剧,应有尽有,古典的,时尚的,优雅的,新锐的等,其场景布置也各有千秋,从眼睛到耳朵都是绝妙的享受。

萨尔斯河横贯全城,全城分为新旧两部分。其主要经济来源为盐矿,对萨尔斯堡人民来说,盐象征着财富与健康,因此萨尔斯堡又有“盐城”之名。而吸引游人前来观光的却不是盐,而莫扎特和这里的“堡”—— 霍亨萨尔斯堡城堡。城堡是1077年建在山顶的军事要塞,早就成了古字号了。这古堡建了一千多年,敌人多次攻打,都没有成功。从市内可远眺这座城堡,假如你不去亲自登堡,也会给你无限的遐想。现在萨尔斯堡是奥地利另一个音乐中心和旅游中心(当然,第一还是当数首都维也纳)。萨尔斯堡小小城市有60家旅馆,说城市小,是它的人口不过20万,但这60家旅馆在旅游高潮时还是人满为患。因为每年有4000多场文化活动在此举行,其中最重要的是萨尔斯堡艺术节,这个每年夏季为期六个星期的文化盛事,吸引了世界上最好的歌唱家,指挥家和乐团来到萨尔斯堡,将这个小城市变成世界的舞台,这个季节,全市游人如织,到处都充满音乐气氛。像我这等不爱好音乐的人来此观光,就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因为艺术节期间,广播、电视、报纸及各种媒体的内容都是以音乐为主,人们 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最多的也是音乐。不懂音乐,不爱好音乐,就如同不爱好足球之人走进足球之城一样没滋没味。

萨尔斯堡城市虽小,但这里却有世界一流的文化,一流的音乐氛围,世界一流古迹——于1077年建成的中欧最大的古堡霍亨萨尔斯堡。还有小巷蜿蜒在雄伟庄严巨大的建筑之间,虽然很古老,却有书不尽的文化品味。高高耸立的萨尔斯城与河水湍急的萨尔斯河交相辉映,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萨尔斯堡人十分珍惜地保存了老房舍与教堂的每个小细节,走在古老的小巷,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过去的历史当中,一个莫扎特音乐与美景的神奇时代。还有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斯堡打扮得格外美丽。还有充满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扎特诞生地、莫扎特音乐学院、莫扎特广场、莫扎特纪念铜像等等。

市内的景观不论怎样吸引人,音乐不论怎么动听,每个外来的游客都不会放过登古堡。不登古堡等于没到萨尔斯堡,这也是世人公认的“真理”。其实,古城堡矗立小山上,在市内任何一个位置几乎都能观赏到。但游人都有一种越是“不许偷看”越是想看个究竟的心理。再者即来之,不登堡真是白来一趟了,去了边走边拍照步行30分钟就到了。步行道虽然比较陡峭,却更能体会移步换景的悠闲感受。进入城堡中的院落,来到了宽阔的天台,从这里眺望整个萨尔斯堡,到处是翠绿一片。那些乘坐登山缆车的游客,我认为那是懒人的出门,不是不会享受,而是不会旅游。11世纪的时候,欧洲时兴建古堡,加上外敌来犯,为了保卫萨尔斯堡,统治者于是在一座小山上兴建了这座城堡。现在已成为到访萨尔斯堡的旅客其中一个必游的古迹。

不论是先登古堡还是后登古堡,老城区是必去的地方,那里有莫扎特出生的房子,莫扎特故居、洗马池、莫扎特广场、萨尔茨堡大教堂、塞巴蒂安公墓等。

拉萨古城范文4

《逛新城》和八廓街的变迁

每提起拉萨,我脑海里就会响起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那首风靡全国的名曲《逛新城》欢快的旋律。歌曲通过父女的对唱真实地反映了民主改革初期拉萨欣欣向荣的面貌。一串路灯,一栋新楼,一场物资交流会,都会像春风拂过一潭静水,给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

21世纪的拉萨今非昔比。毫不夸张地说,一座以布达拉宫为中心,由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星罗棋布的园林组成的现代化城市已经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回想50年前我刚到拉萨的时候,布达拉宫周围还是一片荒滩和沼泽,要步行许久,跨过古色古香的琉璃桥才看得见八廓街,领略到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历史记载,这里原叫倭塘湖,肯定是拉萨平原最低洼的所在。公元7世纪大唐与吐蕃联姻,在文成公主的策划下,松赞干布率领工匠、农奴在这里填土排水修建起高原上的第一座神殿――大昭寺,于是远近信徒、商人和工匠开始向这里云集朝拜,200年间,商铺、作坊、旅舍林立,围绕大昭寺逐渐形成一圈四方形的街道,通称为八廓街。“八廓”意译就是“转圆圈”,既是善男信女围绕大昭寺祈求释迦牟尼保佑的著名转经路,也寓意这里集聚了天下珍奇,吃、穿、用、玩的商品应有尽有,任何购物者在这里转上一圈都可以尽兴而归。后来人的建筑也便以紧靠八廓街为荣,从转经路延东南西北四角向外延伸,形成八数条或宽或窄的街道。记得我当年撰写的游记《拉萨,不再是神秘的城市》时,按我老家四川方言“廓”“角”发音相近的理解,望文生义地将八廓街书写成了“八角街”,给街名增添了立体感却远离了“转圆圈”的愿意,实在是一场误会。

八廓街的的房屋大都是花岗岩石头垒砌起来的,结实耐用,屡经地震却不见史书关于房屋坍塌的记载,表现出藏族人民惊人的建筑技艺。后人的不断扩建,始终沿袭着公元7世纪固定下来的街道格局,楼层越来越高,街面就越来越狭窄。从清晨到傍晚,香客、游人和商贩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给人的印象格外古朴、热闹。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相应的供水和排水设施,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当年因为所在单位与八廓街近在咫尺,清晨锻炼最好的去处就是八廓街,发现两大奇异景观:一是三五成群的少女背着木桶去药王山下、拉萨河边汲水,或嬉戏打闹或哼着轻快的歌,回来的路上却躬着腰一脸疲惫的神色,以至“背水姑娘”一度成为雪域诗人、画家最热衷的写作或绘画题材;二是许多住户门口都蹭着的小孩,严寒冬天也不例外,只是增添了一双棉鞋,排队似的,细细一看,才知道是在拉屎。藏族同事告诉我,这是八廓街居民的传统习惯,能增强孩子抗寒的能力,也是没有供、排水设施,没有家庭专用厕所不得已而为之。

记得1961年春天,一位领导在拉萨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上说,改善人民生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公共厕所,能做的就要马上办。果然,不到两个月,八廓街及其周边街巷都兴建了公厕。60年代中期,又开始大动干戈,铺设了四通八达的排水管道,将自来水引进八廓街的大街小巷,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9年奉命接管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蓬勃兴起。数年间从各地骤然涌来了成百上千志在建设新的热血青年,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内地工匠、干部和各学科门类的知识分子,我和我的同伴不得不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在狭小的藏式民房里度日。当时最紧迫的工作是修建房屋。原来仅有3平方公里的古城那时已经不堪重负,新的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商店、学校只能选择在市郊破土建高。记得最早出现的是由中央直接拨款修建的雪林多吉颇章和人民广播电台。雪林多吉颇章是在原有的一栋小楼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豪华公馆,包括办公区、生活区和宗教活动区。广播电台包括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和发射台。两个建筑群都远离老市区,坐落西郊的药王山和布达拉宫脚下,规模、外观和内部设施均属上乘,让拉萨人赞不绝口,也因此牵动着拉萨新城向西发展的走向。

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很少,除上述两座大楼,其他的新建筑大都是土坯垒砌,铁皮盖顶的平房,显示出艰苦朴素的时代风貌。没有套间,一房一户人家,处长、教授也不例外,有小孩的人家会用报纸和木条隔成里外两间,倒也别具情趣。拉萨的一大气象景观――“拉萨夜雨”是我住铁皮平房时最难忘的经历。高原古城一年四季蓝天白云,是有名的“日光城”。雨水都集中在7月到9月,但出门仍然不需带伞,白天通常见不到雨水,天黑以后,你刚钻进被窝,雨水就稀里哗啦地直往下掉,敲打铁皮的声音像节日点燃数万串鞭炮,像一场两军对垒的争夺战,短枪长炮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好容易进入梦乡,天明醒来,却不见战士的踪影,又是湛蓝湛蓝的天,蒸发加渗透,地板很快像昨天一样干燥平顺。我曾请教过学气象的朋友,据说是因为这里日照时间特别长,昼夜温差又特别大,白天上升的水蒸气要到夜里才能凝聚为雨水落下来。后来我搬进钢筋水泥的楼房,再也享受不到“拉萨夜雨”的绮丽了。再往后,或许是高原整体气象发生了微妙变化,白天的雨水竟逐渐多了起来。向青年人谈起“拉萨夜雨”的往事,常被误会为在构筑神话。

宇妥路和拉萨的文化生活

宇妥路直通著名的大昭寺,现在是一条仅供游人参观购物的步行街。我刚进藏时这里尚未成型,当然也没有街名。稀稀落落的几栋建筑都是进藏后陆续修建起来的。最早落成的是为庆祝自治区筹委会成立修建的拉萨大礼堂,有1200个座位,气势恢宏,是当时拉萨举行正式的歌舞、戏剧演出的唯一场所。接着在大礼堂的对面修建了第一个被称为“贸易总公司”的国营商店,其实就是一溜平房,商品远不如八廓街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生活日用品还是能保障供应的。礼堂东侧比肩而立的则是新华书店、人民浴池、理发店,已经逐渐具有了半条街道的雏形。因为这里距拉萨最大的几个机关――工委、自治区筹委会、军区等最近,有剧场,有银行,有书店,还可以理发洗澡,所以就演变为所有干部职工休闲、购物、娱乐经常光顾的地方,被戏称为拉萨“职工休闲中心”。

为什么不去大约只有300米这遥的八廓街呢?那里古色古香,应有尽有,可以喝到醇香的酥油茶,吃到美味的手抓羊肉,还不乏国外进口的呢绒、手表、照相机。那是因为囊中羞涩。不是工资太低,而是手里现金有限。突然增加这麽多外来人口,为了防止市场物价上涨,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一律禁止进藏干部去八廓街购物。政府规定每月只给职工发放10元现金(本地藏族干部例外,可领取全额现金),仅够理发洗澡,购买香烟和牙膏。如果我要添购一件毛衣,必需在“职工休闲中心”选中商品后由商店填写购物单去本单位会计室和银行营业部盖章确认,才能到商店交票取货。凭支票取货的交易方式仅此一家,八廓街是办不到的。虽然程序繁琐,跑来跑去的,却听不到半点怨言,因为我们肩上挑着造福人民的重担,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到了星期天、节假日,机关食堂都只做两餐饭,让大家了睡个囫囵觉,梳妆打扮一番,成群结队去“休闲中心”尽兴地游玩。大礼堂周围猛然人流如织,一片自行车的铃铛声,与内地庙会无异。会友,购物,理发,看电影,好不快哉。

寒冬一过,拉萨天气越来越暖和,冰河解冻,柳树抽芽,百花盛开,草地如茵,休闲场所开始向林卡转移。结识的藏族朋友多了,我跟着他们认识了许多风景如画的林卡,一起逛得最勤的有西郊的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北面的龙王潭。罗布林卡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花团锦簇,殿宇辉煌,一直保持着原貌。龙王潭湖水荡漾,古柳密布,但年久失修,围墙残缺不堪,绿茵茵的草地遭牦牛肆意践踏,牛粪、黄叶和污水交混在一起,东面草地已沦为杂草丛生的沼泽。1961年夏季,拉萨市政府动员全市机关职工、学校师生数千人义务劳动,整修道路,铲出杂草,排除污水,给古旧园林带来蓬勃生机。在布达拉宫脚下租借一支牛皮轻舟,荡起双桨在细密的垂柳中穿梭,真是人世间一种绝妙的享受。隆冬时节,湖面南侧凝结起厚厚冰层,夜晚有成群结队的男女来此溜冰。龙五王潭四季开放,无需门票,是市民和职工休闲的最好去处。翻阅我当年给亲朋好友拍摄的照片,以龙王潭湖水、柳林为背景的照片最多。

拉萨人的休闲方式随季节变迁而迥然相异。冬春以室内为主,与亲戚朋友聚会聊天、打牌,共庆元旦春节、藏历新年,大都在家庭和寺庙里进行,其中不乏宗教性的祈祷活动。夏秋时节则投向山水花草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拉萨人造景观不多,休闲设施没法与内地媲美,但郊野空旷,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山高水美,却是内地人难以寻觅到的天然乐园。传统的雪顿节、萨噶达娃节、藏林吉桑节都有固定的林卡供所有僧俗大众集中游玩,沐浴节则举家前往拉萨河不同的地段扎下营盘,洗涤被褥衣服,在帐篷里饮酒唱歌,中午河水变暖就跳下河水洗发、沐浴,傍晚一身洁净,树干上晾晒的被褥衣服也已干透,收拾行装打道回府,其乐无穷。“逛林卡”不受固定节日限制,只要你工作有闲,或同学同事,或远道而来的好友相邀,就在河湖水边、草地树林里搭上帐篷或围一圈布帘,同时携带的还有坐垫、青稞酒、风干牛肉、骰子、六弦琴或留声机。一个帐圈就是一个天地,纵情地歌舞、玩耍、畅饮,将人世间遭遇的一切不快和烦恼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庆祝自治区成立的拉萨市政建设

拉萨近60年突飞猛进的变化离不开祖国各族人民的关怀和支援,其发展规模和进度又与祖国的经济实力和重大纪念活动密切相关,呈现出阶梯形模式向上攀升。1965年庆祝自治区成立,中央直接划拨专款用于拉萨市政建设,是民主改革后市政建设的第一个高峰。为了能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工委和自治区筹委会联合组成了由副书记郭锡兰、秘书长乔加钦为首的领导班子,负责项目的策划和指挥,反复强调务必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我当时作为记者曾参与采访有关项目,至今记忆犹新。

布达拉宫正南面的拉萨文化宫就是在这个时候屹立起来的,它坐西朝东,拥有1600多个座椅,沿十多个阶梯拾级而上,高大挺拔,富丽雄伟,迎来了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会后又相继在这里修建了图书馆、歌舞团排练场、职工宿舍、水池和亭台,一度成为市民、职工集会和休闲、游玩的重要场所。因为文化宫前面有巨大的广场,北面是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宫,后来,庆祝自治区成立10周年到40周年群众大会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与文化宫同时动工的还有新建、改建的三条街道:北京西路、康昂多南路和宇妥路(当年命名为人民路)。这向条街相互衔接,正好将古老的八廓街与和平解放后十余年间陆续修建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连成一片,实现了市区以布达拉宫为中心向西拓展的设想。

前面讲述的“职工休闲中心”处于宇妥路、康昂多南路、自治区政府和军区的十字路口,“休闲中心”门前的路沾着自治区成立的光,在市政建设的高峰中延伸至大昭寺,拉萨市人民路从此落成。当年这里是一段无名沙石路,北侧是一片农田(上溯200年属于清朝驻藏衙门的蔬菜基地),靠近大昭寺的300米地段污水横流,要绕道琉璃桥才能通行。这次改造不但打通道路,而且铺设了高原上第一条沥青路面。北侧的贸易总公司经过改造成为全市最大的百货商店,还新修了迎宾宾馆,自治区粮食局。南侧在1962年被烧毁的大礼堂废墟全部推倒,在原址上兴建了一溜书店、商铺和饭店。八一农场在宇妥路开设的餐厅最大,烹制的饭菜都是农场生产的时鲜,美味可口,特别受到汉族职工的青睐。

在北京西路和康昂多南路的交汇处,修建了革命展览馆、邮电营业处、拉萨照相馆,这些建筑与文化宫隔街相望。

两条河流的治理

而拉萨市政建设工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工程也最艰巨的是拉萨河、流沙河的治理。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她像一条天际飞来的绿色飘带,从北向南,又从东到西贯穿整个拉萨市区,在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在1962年夏天,拉萨接连下了几场暴雨,拉萨河骤然变得暴躁起来,放肆地向市区奔流,很多地方一夜之间沦为泽国,低洼的大昭寺门口需要划船。我所在的广播电台也在宿舍、食堂和宿舍间搭起一溜溜木板才能通行。为了整治拉萨河的水患,1964年市政府拨出巨额资金,组织数千名民工、机关干部,历时4年,用水泥和石方在拉萨河北岸修筑了长达18公里长的防洪堤。接着,又相继增设了河堤栏杆,并对上游蔡公堂地段的河水进行疏导。从那以后,拉萨市经历过多次洪水考验,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拉萨河的治理,也为城市建设向南向西发菜拓展出了广阔空间,今天谷玛岛林卡上的中和城,仙足岛上的居民新区都是得益于当年治理拉萨河的成果。

拉萨古城范文5

2001年1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题为《的现代化发展》的白皮书,回顾和平解放50年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增进国际社会对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全面了解。白皮书全文近16000字,分3个部分:社会发展的跨越式进程、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白皮书用大量事实和最新统计数据说明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各族人民不懈努力,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十五"将投资200亿元加快公路建设

"十五"期间将对67个重点公路项目、32个一般公路项目和4个预备项目进行建设,总投资规模达200亿元以上。按照《自治区"十五"公路建设规划》,自治区计划在未来5年整治、改建、新建主要公路6580公里,力争使13个边防站点通公路、100个乡镇通简易公路和600个行政村通机动车。到2005年末,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到30000公里左右,乡镇、行政村通简易公路的比例提高到90%和70%以上。

"茶马古道"入列世界建筑遗产

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近日在昆明宣布:云南剑川县"茶马古道"集市沙溪镇寺登街入列2002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之间的古老贸易通道,由于用川、滇的茶叶与的马匹、药材交易并以马帮运输而得名。

第二人民医院建成DNA远程会诊系统

日前,由上海复旦大学援助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的DNA远程会诊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套系统采用DNA专线联网,实现了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各大医院的医学信息共享,实现了上海名医与病人的异地就诊、咨询。同时,实现了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通过网络接受异地培训的可能。

贡布江达县被定为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性发展综合示范县

在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决定"十五"期间在全国组织开展"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建设活动,计划5年内分3批共建设50个示范县。的贡布江达县列在首批15个示范县之中。

大型乐舞《珠穆朗玛》在香港演出

应香港康乐及文化事物署邀请,大型乐舞《珠穆朗玛》赴香港演出。《珠穆朗玛》以磅礴的气势,引人入胜的情节,再现了青藏高原这块年轻的高原大地从古海中横空出世,傲首苍天的历史巨变。讴歌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赞美了藏族人民在"世界屋脊"上创造灿烂文明的智慧和力量。该剧由《阳光下的高原》、《石头也歌唱》、《生命如火》、《五色呈祥》四篇及序和尾声组成。

拉萨市八廓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保护

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改善藏族居民的居住条件,去年,国家投资300万元专项款,用于拉萨老城区央吉、努、达热、角那苍、赤江拉让5处古建院维修。这几处古建院维修工程目前现都已通过验收。赤江拉让古建院是一个典型的藏式传统建筑,该大院建于1953年,是赤江大师所住地。赤江拉让大院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总投资33万余元。拉萨市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阿里电信业务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

截止2001年10月底,阿里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0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1%。同时,累计放号1517户,完成年计划的76%,普及率较去年提高2.08个百分点。

拉萨力争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西部示范城

拉萨市外环城绿化带前期启动工程日前已经完成,共累计植树1500亩,该绿化带建成后将对拉萨市防范风沙、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起到重要作用。拉萨市及周边地区的造林绿化工程是全国六大生态体系工程之一,拉萨生态项目的总投资为3亿多元人民币,植树绿化总面积将达83500多公顷。拉萨植树绿化的范围东起城关区的纳金电厂西至堆龙德庆县的羊达乡;南起堆龙德庆县的柳梧乡北至城关区的夺底乡。

金河电站开工建设

2001年12月,昌都人民盼望多年的金河电站举行了隆重开工典礼。位于藏东重镇昌都以西60公里的金河电站,总投资4.92亿元,是自治区"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电站装机容量6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3.67亿瓦时。整个工程将在2004年竣工发电。

太阳能综合利用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实施了“阳光计划”“科学之光计划”“阿里光电计划”等一系列太阳能推广计划,总投资近亿元,建成10-100千瓦规模较大的县级太阳能光伏电站7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5平方米,太阳灶10万台,太阳能户用系统6000余套,解决近20000名农牧民群众的用电问题。目前,太阳能综合利用已位居全国前列。

拉萨古城范文6

被称为“火药桶”的巴尔干在动荡之中,书写着坎坷而悲壮的历史。然而,世界似乎一度遗忘了这里曾是古希腊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城市有着最迷人的风情。如果您想重温这个在我们青春年少时期铭刻下的激情与感动,曾经红色政权的国家,请哼唱着《桥》的主题曲,在《Bella Ciao》的旋律中,一起走进这片已被称为“前南”的土地。

行程概述:

第1天 山城“波斯尼亚玫瑰”

抵达波黑首都萨拉热窝。萨拉热窝,一个曾被誉为“波斯尼亚玫瑰”的美丽山城。数百年来,这座位于巴尔干半岛上依山而建的古城,在东西文化汇聚下,拼出了炫目的色彩;在萨拉热窝中,你可以在不到百米的范围内,看到清真寺、东正教堂和天主教堂,这是萨拉热窝的特色,也是数百年来不同民族和平共存的见证。

第2天 置身老电影中的场景

接下来的旅行,全程是陆上交通。首先探访萨拉热窝老城,走入电影故事中的场景。老城区的商业街别具特色,有500多年历史,始建于土耳其统治时代。石块铺路的老街,两侧的建筑呈现出波斯尼亚民族风俗和土耳其式的风格,一排排的手工艺品店铺错落有致,其间夹杂着咖啡馆、烤肉馆和清真寺。

第3~4天 杜布罗夫尼克

前往克罗地亚历史名城杜布罗夫尼克。从罗马帝国到威尼斯共和国,从奥匈帝国到近代意大利,克罗地亚受到周边文明的深远影响。而杜布罗夫尼克可谓克罗地亚最热门、最不能错过的百年古城。这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欧洲建筑和文化之杰作,其中圣方济修道院、欧洲最古老的药房、王宫官邸都值得游览。

徒步萧伯纳笔下的“人间天堂”杜布罗夫尼克,你可以看到深处内陆的首都萨格勒布那些中欧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而亚得里亚海边小镇却洋溢着韵味十足的地中海风情;宁静大海上数不清的岛屿让你疑似身处希腊, 而最难得的是克罗地亚把这一切保护得好像从未改变过。

第5天 罗马皇帝夏宫

前往亚德里亚海岸港口城市斯普利特,参观罗马皇帝夏宫。这座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老城依然鲜活,仍有3000多人生活在老城内的220多栋建筑中,在日复一日的达尔马提亚阳光与星辰下,享受这个城市最独特而惬意的日子。

第6天 人文艺术的卓哥儿和美丽天成的普利特维采湖区

参观艺术气息浓郁的卓哥尔,后前往普利特维采湖区。卓哥尔城拥有亚得里亚海和整个中欧保存最为完好的罗马-哥特式建筑群。其中最宏大的建筑是圣劳伦斯教堂,它的主要部分、西面和入口是洛达万的杰作。

普利特维采湖区是克罗地亚最美的也是最有名的国家公园,197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茂密的森林中有榉、杉、松等树种,是熊、狼和多种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最好栖息地。

第7天 海湾度假胜地欧帕提亚

前往海湾度假胜地欧帕提亚,其优雅闲适的度假风情,挟带着些许贵族气息,亦是艺术家们心仪的胜地。然后游览欧洲第二大溶洞,壮观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是历经几百万年而形成的。

第8天 布莱德

在布莱德古堡上欣赏蓝宝石般的布莱德湖。布莱德湖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南麓,“三头山”顶部积雪的融水不断注入湖中,故有“冰湖”之称。布莱德湖水清澈,湖畔悬崖上古堡耸立,自然与人文美景相映成趣。人们登上小岛制高点,凭栏远眺,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层峦叠嶂,一直伸向天际,美景尽收眼底。

第9天 卢布尔雅那

前往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游逛老城区露天集市。卢布尔雅那城堡建在卢市市中心的一个小山丘上,可以说它是卢布尔雅那的眼睛,驻足于此,你不仅可以尽情享受俯瞰全城的,还可以了解卢城的百年历史。

第10天 “博物馆之城”萨格勒布

返回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萨格勒布是个真正的“博物馆之城”,市内有众多的博物馆,其平均面积内的博物馆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多。萨格勒布小巧而精致,焕发着活力,有阳光灿烂的街道咖啡馆。因此,享受萨格勒布最好的方法就是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