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课件范例6篇

看云识天气课件

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1

⒈我们关心天气

总序第    1     个教案

课    型

新授

编写时间:2020年 9月 1日

执教时间:2020年 9 月 2  日

课    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刘立清

审核人:

教材与学情分析

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可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5分钟左右)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11.投影展示学生的“网状图”。

12.小结: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了解天气现象。

三、总结与延伸: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宁波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外活动:观察每天的天气现象;

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学生能否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学生能否对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能否分别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方面来描述天气。

批注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云、降水、温度、风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课    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

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三)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能制作天气日历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教学准备

教具: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

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

 

 

 

 

 

 

 

 

 

 

 

 

 

 

教学步骤

 

 

 

 

 

 

 

 

 

 

 

 

1.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怎么样。再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教师这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并指出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告诉他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接下来,出示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和课件。告诉学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向学生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和上节课天气预报里的符号一样吗,学生会发现今天的天气符号上添加了许多文字说明。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照着大纸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用课件让学生练习天气符号。因为在今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就要用自己制作的这样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当天的日期。

2.制作天气日历

可以由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首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气温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回到教室后,教师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风向?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

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把天气现象像这样记录下来。然后讨论怎样分配每天的记录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观察天气。

 

批注

 

板书设计

天气日历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3.温度与气温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

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二)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

1、课前布置任务,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1支温度计

3、每组1张温度填充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师: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二)巩固温度计的使用

1.师:气温可用温度计来测量。出示课件:(图)温度计

师:还记得怎样使用温度计吗?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什么?请生说说,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说明。

(安全问题、温度计的拿法、怎样读数、刻度含义)

2.出示课件:各种温度的温度计

   师:你能读出它的温度吗?请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温度计刻度。

3.现在我们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待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各组取温度计,实测。

师:刚才测的是什么温度?液柱变化有什么特点?

(液柱先上升,再稳定,说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需要有个变化过程,在实测时,约需等待2分钟后再读数)

(三)探究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师: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请生回答,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分别测量室内外温度,再比较数据。)

3.师:现在我们先来测一下室内温度。生实测。

4.交流室内温度数据,简析数据略有不同原因。

5.师:室外我们可选择什么地方来测气温?确定测温地点、分组,并强调安全问题

6.小组选择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记录所测温度。

7.汇报数据,并分析

师: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低)?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室外)

师:室外背阴处与向阳处的温度一样吗?哪个地点温度高(低)?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8.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四)分析比较一天中的气温

1.师: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是不同的。那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一样吗?

2.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的气温统计表

师:一天中的气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测量气温?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早上到校后   大课间后   中饭后    两节课后    放学后

7:30      9:10     12:00    14:10      16:10

(五)课外延伸

不同的天气,同一时间天气的变化规律都一样吗?怎样验证?请各组分别测量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等情况下一天中各时间段的气温,并记录。这单元结束时,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批注

 

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早上到校后   大课间后   中饭后    两节课后    放学后

7:30      9:10     12:00    14:10      16:10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4.风向与风速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面临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同时,让学生看一些被风吹起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找本课中,学生是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学具: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外活动:

1、连续几天观测风向和风速。

2、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

1. 学生能否制作并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

学生能否利用小红旗等判断风力等级。

批注

 

板书设计

风向与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5.降水量的测定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下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但是怎么区分的却不清楚,本课降水量的测定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区分雨的等级。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教具:雨量器一个,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学具: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步骤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天气预报中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雨量器)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 (板书:降水量  测量)

3、出示教师制作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我们一起做个“雨量器”。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2、清点桌上的材料: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3、介绍制作步骤: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

第一步:画好刻度。(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毫米为单位?)第二步: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纸条在透明胶带的中间)

第三步:把透明胶带粘在杯子上。(刻度的底部正好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4、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

5、反馈制作情况: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6、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师生演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洒水壶,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洒水壶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2、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把雨量器放平,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要注意什么呢?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

2、学生模拟人工降雨,,测量降雨量,填写记录表。

3、学生谁来汇报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

4、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5、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6、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图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总结与延伸:

1、小 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课后延伸: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

3课外活动:测量降雨量,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4、课外活动提示:

雨量器摆放的位置的确定: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

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4小时记录一次,确定等级。

课堂评估:

2. 学生能否认真制作雨量器;

3. 学生是否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学生能否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批注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6.云的观测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是学生继“云和雨”的观测后,进行的又一项天气现象的观测,相对来说,这一节难度要比观测上一节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天气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自己       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认识的知识系统。为学习下一课奠定能力和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1张大图画纸。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

学具: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教学步骤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在网状图上选择“云”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对它作尽可能多的联想,它可以使学生识别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意识到对于“云”他们都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建议做下面的活动:

给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4分。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批注

 

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对本单元的课进行总结,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进一步了解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分析和整理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2.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教具:天气日历、各统计表

学具: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介绍气象学家竺可桢进行长期天气情况记录的视频。

分析整理天气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在这一个月中所记录的天气日历上的天气现象。

二.分析探究

1.确定统计内容

如果让你选择几个信息进行优先整理和统计,你会选择哪些?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为什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确定本节课的统计内容为降水量、气温、云量,风向和风速留到课后去整理和分析。

    2.商讨统计的具体信息

关于降水量、气温、云量,我们分别可以统计它们的什么信息呢?

小组讨论。

汇报小结:

降水量可以统计降水的类型、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的特点有无持续降水等。

气温可以统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或特殊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气温)

云量可以统计晴天、阴天、多云天和其他天气出现的次数及分析出现过的云的类型等。

3.讨论统计方法

用怎样的方法来统计这些数据和信息呢?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将数据记录到统计表中

(4)用柱形图来统计降水量的变化。

4.出示各记录表格

观察记录表格,明确记录内容

记录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表格同书中)

5.分组统计

(1)各小组选择确定一个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要协调好,让三个内容各自至少有2个小组进行研究分析,以利于反馈时的比较。

    (2)分组统计:下发对应的记录表,开始小组统计。

6.分析天气信息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其他小组的补充。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其他小组的补充。

(3)统计降水量的小组:出现了哪些类型的降水?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其他小组的补充。

三.综合分析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这段时间里的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批注

 

板书设计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2

美,无处不在。美好的事物带给人愉悦,美好的情感催人奋发,但遗憾的是生活中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单纯地吸取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善于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示例:“收听天气预报”。

这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做到会辨认,会播报。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逐步让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种美:

1.想象美

地理现象在空间上大多存在或发生于较远、甚至是很远的地方,其中许多事件或现象对学生来说都不可能亲身经历或直接进行观察。因此学生积极的想象与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卫星云图,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一定的想象力,体会通过卫星拍摄到的地球大气图像是什么样的画面,进而通过颜色识别它们各有什么含义。

2.动态美

在卫星云图上加一个箭头,立刻使图画有了生命,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几天内云层的移动趋势,从而能估测到未来几天内的天气情况如何。学生跃跃欲试,都想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3.视觉美

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自绘天气符号,以一张张小卡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缤纷的色彩点缀着课堂活跃的气氛。当四人小组识记卡片时,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显得十分灿烂,那是他们对彼此间的劳动成果的肯定和自诩。

4.听觉美

在学生练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做示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那种音韵美、和谐美、节奏美更激发了学生尝试的欲望,使学生在一次次的播报中逐渐体会着这种美。

5.严谨美

当学生认识了天气符号之后就要开始学着当主持人来尝试进行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目前,天气预报已经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因而对天气预报员的要求就非常高。我正是用这种严谨的态度要求着学生。从天气情况到气温到风力风向,都要一一准确地说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大量的播报练习,从简单的一个个城市天气情况到某一个片区的天气情况,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尝试着练习,逐步达到准确无误。同时,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6.思维美

检验学生掌握符号情况的方法有很多种,我采用了抢答、开火车及个人展示等不同的方法。其中抢答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既要速度快又要准确无误,这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答对后,学生显得非常兴奋。待学生逐渐熟悉了符号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读诗句摆符号”。如诗句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学生根据诗句中的含义摆出相应的天气符号及风力风向符号卡片。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的答案已显得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学生思考、表达的过程。

7.直观美

符号本是一种间接的语言,一旦掌握之后,它就显得很直观,一目了然,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天气情况,看到符号,就等于看到了什么样的天气,这也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一个学习目标。

8.情感美

掌握地理知识在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品质,如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以及形成学生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通过让学生播报天气预报,从而体会到天气预报员的不易,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的艰辛,树立从小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从而为祖国明天的事业添砖加瓦的伟大理想和信念。同时,我还补充介绍我国气象卫星的情况,由风云一号到风云二号顺利上天的事实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3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多媒体

在学校,一说到语文课,学生直喊枯燥;一谈起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直摇头:难。因为作为母语的学习在层次上要求更高,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语言素养、课外知识、课前准备都有更高的要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生气和活力是所有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了农村中小学,为农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契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导入声情并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和意境创设成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场景,变成声情并茂的导入,往往能起到十分有效的效果。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时,因为学生对诗歌兴趣不太高,对诗歌的意境更难把握,在新课导入时如果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章节,再将广袤的黄土高原、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黄河的九曲连环等图片展示在屏幕中,学生一下子就置身在《保卫黄河》那雄壮的歌声中,黄河也成了鲜活的形象走进了学生的视野。再加入恰当的导入词,学生的思维、情感就会很快地集中到文章中来。

二、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凭借“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课堂容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文章的一些情境用语言文字表达远不及图片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节省板书时间,还可以用一些影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教学目标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以往教学常依靠练,将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边讲解边板书,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学生对各种云的形态、厚薄等特征也只停留在文字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可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各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图片。每播放一种天气图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云层的图片,让学生对云层的特征有了非常直观感性的认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画面,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在教学李煜的《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可通过课件,将如钩的月亮、清幽月色下的梧桐树、西楼及李煜孤独的身影在屏幕上展现出来,诗中的意境是那样的真实、可感。这时再讲述李煜的身世,学生对李煜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之思就不难体会了。这些画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有了这样一次欣赏古诗词的经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就容易多了,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于达到的。

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4

关键词:课堂教学; 巧设情境; 演绎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99-001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由于小学生爱玩、好动,因此,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角色表演,体验情境

老教师常说,课堂好比舞台。有的课文可以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当演员,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演绎精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及富有表演情景的动作神态,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走进文本,进行全方位的互动与对话。如《狐假虎威》一课中有这样一段:“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教师在讲课时,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老虎,让他们根据课本文内容进行表演,进而体会“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一些词语的含义,其他学生也能从他们的表演中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教师既可免去“口干舌燥”之苦,学生又学得高兴轻松,何乐而不为?

如果在朗读时,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有的教师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地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二、动手实验,演示情境

有不少课文,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距较远的,所以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亲自动手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如在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来创设情境:先找来一个小瓶口的瓶子,里面装一点水,再找一些小石子,用两个手指作乌鸦的嘴。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从中还理解了“渐渐”“一个一个”等重点词的意思。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了教材内容。

三、借助图画,体验情境

在苏教版小语课本中,插图不是配角地位,而是与课文并行的主体。在教学时,只有使图与文两者互动起来,才能使学生有情境感、快乐感。苏教版第六册的《庐山的云雾》一课,虽然编者只为这篇课文配了两幅插图,但我们在教学时,却可以多次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插图的使用价值。教学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两幅插图,对庐山的云雾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此时学生的感知是浅显的,但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受弥漫在学生的心田。学习重点第二自然段时,有一句话学生难以理解:“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是巨大的天幕。”两幅插图,一幅就是如巨大天幕的云雾,另一幅就是如茫茫大海般的云雾,此时,图文结合,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学生理解的难点。课文学完再看插图,用书中的语言或者自己的语言来赞美庐山云雾,此时,学生对庐山云雾的认识,从原来的朦胧感受转为深刻的体验,他们尽情地赞美着,抒发着自己的情怀,从而把教学效果推到了最佳地步。同幅插图多次使用,产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是呈逐步上升态势的。

四、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利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生说、写一段春天的景色时,教师可以先把《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用动漫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视听情境中感悟。之后,引领学生走进歌词――“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问:“春天怎么会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呢?”学生很轻松地说出:“小朋友看到了春天。”接着,老师再问:“小朋友看到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红花,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同学们把歌中有关春天的语句找了出来。然后,教师再启发说:“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哪些景色?”让学生自由发言。至此,这节课说话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教师领着学生一起唱这首歌,同学们个个陶醉于其中,脸上显露出灿烂的笑容。可以想像,在师生尽情的歌声中,同学们仿佛真的看到了“红花”与“绿草”,看到了“会唱歌”的“小黄鹂”。这时再让学生写几句关于春天景色的语句,他们自然是非常乐意,而且一定能写得生动、优美。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也许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占优势,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声色并茂、妙趣横生的动漫课件,创设出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最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强感性体验,以趣引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如《大江保卫战》一课,学生没有与洪魔搏斗的情感体验,如何使学生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呢?在教学时,有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学生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与洪水搏斗,抢运沙包,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受到感染和教育,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带着这样的体验走进文本,感悟体验就会更上一层楼。

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5

关键词:《科学》 科学实践活动 创新意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实际上,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早已被列入了我们的中小学课程规划,并且称为“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孩子学习探究活动。我们说课堂教学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两翼,而孩子们的校外科学活动则是“活动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从教育学理论上来讲,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内容是尚无定论的实际材料,强调学习者通过亲历过程,独立地分析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理,孩子自己对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加以重新归类、分析,提出种种猜想并加以验证,将新的发现纳入认知结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一种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使知识不断地协调、建构的过程。这些都足以说明校外科学实践活动,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一个非常科学有效途径。

在丰富多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以及观察、调查等课外科学活动中,孩子们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切身感受中,他们体验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一、巩固复习科学课上的学习内容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为例,孩子们在学习了第一单元《天气》第六课《云的观测》后,由于本课出现了不少关于云的名词术语,需要多次室外观察,而光凭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必须通过课外科学活动来巩固复习科学课上的学习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名称:进行云的观测。活动目的:(1)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2)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准备材料:图画纸、云的图片、硬纸板制成的圆面、薄白纸。活动过程:(1)把硬纸板制成的圆面,平均分成4份。(2)到室外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把天空当成一个圆,把看到的云量用薄白纸粘贴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判定晴天、多云和阴天。(3)室外观察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并在图画纸上画出来大致形状。(4)对照云的图片或者课本上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卷云的图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这样的科学活动,是教科书内容的一个校外再呈现,孩子们回家后可自找材料,就地取材。每个学生都有条件做,都有兴趣进行观察,从而巩固了学习内容。

二、延伸拓展科学课上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设计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研究,作为科学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比如,在教学中,我就领着校科学小组的老师结合科学课本编了一套校本教材《小学科学校外阅读与探究》,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的第三单元《岩石和矿物》第三课《岩石的组成》为例,我就安排了如下科学活动:

在家长看护下从野外、建筑工地、河床等地获取几种岩石与家人搞一个探究活动。研究问题:岩石会不会发生变化?猜想:在自然界中,冷热、水、植物、大气等因素往往联合起来,慢慢地改变着岩石的模样。实验材料:(1)蜡烛、玻璃杯、镊子、鹅卵石、塑料瓶、小块页岩、采集的小块岩石等。(2)图片,记录表。实验步骤:(1)观察岩石。这些岩石很久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吗?以后会不会改变呢?(2)寻找痕迹,猜想;(3)探究原因:①冷热作用实验;②水的作用实验;③风化作用实验。想象一下:长期、联合、冷热、水的作用、风化腐蚀会怎样?实验结果怎样?结论如何?

三、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专题的科技小组活动

这类活动,首先,要培养科学活动的积极分子,起好带头作用,让他去影响和指导其他孩子,热爱科学,喜欢探究。其次,师生要关心科学、环境、社会、家乡的热点问题,注意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把着力点放在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上,贴近孩子们生活实际,抓住孩子关心的热门话题,做好选题。另外,学校、老师还要与各相关单位做好联络工作。比如,地震台、科技馆、动物保护基地、环境保护协会,等等。

比如,2010年,临近国庆假期,我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合肥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为了防止鸟击航空器事件发生,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合肥骆岗机场方面采取各种措施驱鸟:扎草人、割草地、围驱鸟网、用驱鸟炮巡视……近两年,合肥机场用于鸟击防范的费用每年就达到100万元。”

“用炮打鸟”?“防范费用100万元”?这些很少听到的词,引发了同学们强烈的科学兴趣。大家决定探究一番。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十几位科技小组的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对鸟对飞机安全的威胁、各国、各地机场驱鸟现状、驱鸟方法三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并通过实际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写成调查报告。同时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提出机场驱鸟的一些新的科学方法。这次校外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师生的相关知识得以充实,科学素养得以提高,而且还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了解相关知识,扩大科学普及的覆盖面。让“鸟与飞机和谐共享蓝天”在更多的孩子们心里扎根发芽、茁壮成长。此项活动还获得了全省一等奖。

不单是此类大型科学探究活动,我们还可进行3~4人小组科学活动。比如,结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第四课《土壤里有什么》,组织孩子进行土壤中生物的科学DV探究活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至于孩子们校外科学实践活动的成果呈现方式,我们提倡多样化,可以是研究小论文、调查报告、模型、DV短片、研究笔记或活动的设计方案等。

在课外科学实践中,学生从设计、找材料、动手做、到验证、讨论总结、提高改进等过程,都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地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所以我说,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是孩子探究的新舞台。

看云识天气课件范文6

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音形意,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明”、“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大自然有着很大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本文第一自然段的疑问,就引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学课文的兴趣。教学时候,需要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在头脑中浮现月亮穿行的画面。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和重点词语,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激情引入

评论(6)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生齐读:《月亮和云彩》)。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读出了轻声音节,读出了月亮云彩的美丽。不过,要想到课文中欣赏这美丽的夜空,首先得过字词这一关,有信心能过关吗?

出示词语:穿行

果然

院子

丁大勇

李小文

跑得快

小朋友

一会儿明

一会儿暗

(开火车读,读对了就跟读,教师相机正音。齐读、女生领读。小组间赛读)

2、通过刚才的朗读,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们上节课都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做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朗读词语,检查学生上堂课的学习情况,关键练习好轻声词。)

活动2【讲授】二、精读课文

评论(4)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丁大勇和李小文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一天晚上,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玩着玩着,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自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他们发现了什么。

3、重点学习

“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1)播放动画,读准并理解词语“穿行”。(穿越行走)

练习:鱼儿在(莲叶间)穿行。蝴蝶在(花丛中)穿行……

(随文识字,通过练习理解穿行的意思,并达到知识点的迁移。)

(2)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有什么变化呢?

理解“一会儿暗,一会明”

师解说: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躲到云后面去,看不清楚,天空就变暗了,一会儿它又露出了小脸,天空就变明了。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谁来读读一会暗,一会明。

(预设评价)a、小朋友,一会儿时怎样的感觉呀?(很快的)你能读出快的感觉来吗?b、从你的读书里,我能听出月亮真调皮,真有趣,一会暗,一会明,在跟我们捉迷藏。

(3)

读好句子“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4)

句式练习“一会儿……一会儿”

音乐课上,小红一会儿唱歌,一会儿(

)。

妈妈在家里一会儿扫地

,一会儿(

)。

活动课时,(

)一会儿(

),一会儿(

)。

4、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这个有趣的发现读一读吧,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2小节

1、以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2小节。

师:看到夜空中这么有意思的景象,院子里的小朋友也议论纷纷,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小节,看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2、哪几个小朋友发表了他们的想法呢?找到丁大勇和李小文的话,划出。

要求:用横线把丁大勇的话划出来,用曲线把李小文的话划出来。

课件出示,反馈答案,边读边改正。

(通过划句子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出示人物对话,指导朗读。

(1)丁大勇说:“月亮在云彩里跑的真快!”

朗读要求:读好“跑得真快”读出快的感觉。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板书)

朗读方式:指名读,赛读,引读等。

(预设评价)A: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月亮跑得的确很快。

B:

你真会读书,你把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呢。真厉害。

C: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个月亮像一只蜗牛在爬呢,真着急啊,读快点有力些行吗?

D:他读得真好,我们跟他比比。(齐读)

E:喜欢跑步,想当第一名的小朋友一起来读。

(2)、李小文说:“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是……不是……”练习:

1.得到大蘑菇的是(

),不是(

)。

2.长得高的是(

),不是(

)。

(

)是(

),不是(

)。

(通过这种练习,让学生学会用是……不是……造句,并学会读出争辩的语气。)

朗读要求:读好“是……不是……”争辩的口气。(板书)

(预设评价)A:听了你的朗读,我有点不相信丁大勇的话了。

B:真的是云彩跑得快吗?我觉得你读得不够确定,我还是相信丁大勇的话。

C:你读得真自信,我愿意相信你的话,是云彩跑得快。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评价: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了,到底谁跑得快呢?让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来辨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情生趣,理解课文。)

4、学习第2小节后半部分,讨论李小文的办法。

(1)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提问:谁找到办法了,来说一说。

评价: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一下子找到了答案。

师:谁来读读李小文的办法?

(2)课件出示“李小文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树下,从树杈里看月亮。”这句话并齐读。

(3)从哪儿看月亮呢?(出示:树杈)看,这就是树杈。

师:我们就按李小文说的办法来看看月亮吧(播放动画)。

师提问:从树杈里看月亮,你看到什么现象呢?(出示:很快,却)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动画播放)你得出了什么答案呢?(跑的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4)多媒体点击突显“果然”,理解。读好句子

师:跑的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这跟李小文之前说的果然一模一样呢。

师:谁能连起来读好这句话。

(5)小结:果然就是跟原来预料的一样。真的是被李小文说中了,谁能再来读一读?(练习朗读)

(多媒体有效使用,利用动画演示突破“跑的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这一难点。

又利用鼠标点击突显“果然”理解果然的意思就是跟原来预料的一样。)

5、朗读第2小节。

通过他们的争论,让我们明白了跑得快的是云彩,而不是月亮。(板书箭头)李小文想出的这个办法真不错,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小节。

6小结:

1、学了课文,里面的小朋友,你喜欢谁呀?为什么?

2、师:李小文真是个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出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4、最后,让我们齐声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活动3【练习】三、生字学习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来学习本课的两个生字,他们可是一对反义词呢!

出示: 明  暗

2、观察字形 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日字旁的不同) 。

3、学习书写生字“明”、“暗”。

活动4【作业】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