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课文范例6篇

看云识天气课文

看云识天气课文范文1

一节新课程目标下理想课堂的探索课 阳店一中 建启超 近日,听了镇一中李永谋老师的一节语文课《看云识天气》,听后感触颇深,深受启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新,就在于对新课程目标下的理想课堂的探索与尝试。 创设温馨的教学环境,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上课铃声响后,李老师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之后,李老师直接走到学生中间,用亲切温和的语调以贴近生活的天气现象引出了课题——《看云识天气》。这一动一语,一下子和学生贴近了许多,为后进的教学奠定了宽松自如、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整个课堂李老师在讲台上只讲了5分钟,其余的时间均在学生中间启发、诱导、点拨、讲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新课程目标下的理想课堂就应该是让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本篇课文的内容分析均在李老师的点拨,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中进行。李老师在吃透教材、驾驭教材的基础上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去讲,思源于疑,思源于问,学生通过读、思产生疑问,又通过问、议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探究发现的能力,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整个课堂的教学任务均由学生上讲台讲解完成)学生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新课程目标下的理想课堂就应该是教师在上课时设计出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没有完全领悟、欲言而又无言时,抛出你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 焕发生命活力,发现美丽图景。这节课,李老师的板书只写了“看云识天气”、“结构”、“晴”、“阴雨”四个词共10个字,把课文的主脉、框架呈现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边讲解,边板书,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卷云等四种形态云的出现将是晴朗的天气,卷层云等的四种形态云的出现将是阴雨天气等内容分别详尽而规范地书写在黑板上,给人以简洁明白,一目了然的感觉。新课程目标下的理想课堂就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陶行知先生提倡: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只要广大的语文教师实施创新教育,展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语文教学就会出现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

看云识天气课文范文2

⒈我们关心天气

总序第    1     个教案

课    型

新授

编写时间:2020年 9月 1日

执教时间:2020年 9 月 2  日

课    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刘立清

审核人:

教材与学情分析

天气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四年级学生已经对天气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平时的生活经验、每天的天气预报或其它的书籍资料,但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当你问及他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回答“鲜花都开了,树叶绿了”等,尤其是城市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所以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天气符号及特征有一些认识,期待着他们能够更加关心天气,准确观察天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让他们走进“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教具: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学具: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天气,想了解它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多云、晴、小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晴、雨、雪、风……)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可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5分钟左右)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11.投影展示学生的“网状图”。

12.小结: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了解天气现象。

三、总结与延伸: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宁波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外活动:观察每天的天气现象;

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学生能否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学生能否对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能否分别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方面来描述天气。

批注

 

板书设计

我们关心天气

云、降水、温度、风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课    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

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三)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能制作天气日历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教学准备

教具: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

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

 

 

 

 

 

 

 

 

 

 

 

 

 

 

教学步骤

 

 

 

 

 

 

 

 

 

 

 

 

1.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然后,教师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怎么样。再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教师这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并指出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告诉他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接下来,出示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和课件。告诉学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向学生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和上节课天气预报里的符号一样吗,学生会发现今天的天气符号上添加了许多文字说明。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照着大纸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用课件让学生练习天气符号。因为在今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就要用自己制作的这样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当天的日期。

2.制作天气日历

可以由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首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气温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回到教室后,教师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风向?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

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把天气现象像这样记录下来。然后讨论怎样分配每天的记录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观察天气。

 

批注

 

板书设计

天气日历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3.温度与气温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

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二)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

1、课前布置任务,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1支温度计

3、每组1张温度填充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师: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二)巩固温度计的使用

1.师:气温可用温度计来测量。出示课件:(图)温度计

师:还记得怎样使用温度计吗?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什么?请生说说,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说明。

(安全问题、温度计的拿法、怎样读数、刻度含义)

2.出示课件:各种温度的温度计

   师:你能读出它的温度吗?请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温度计刻度。

3.现在我们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待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各组取温度计,实测。

师:刚才测的是什么温度?液柱变化有什么特点?

(液柱先上升,再稳定,说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需要有个变化过程,在实测时,约需等待2分钟后再读数)

(三)探究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师: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哪个会高一点?请生回答,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分别测量室内外温度,再比较数据。)

3.师:现在我们先来测一下室内温度。生实测。

4.交流室内温度数据,简析数据略有不同原因。

5.师:室外我们可选择什么地方来测气温?确定测温地点、分组,并强调安全问题

6.小组选择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记录所测温度。

7.汇报数据,并分析

师: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低)?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室外)

师:室外背阴处与向阳处的温度一样吗?哪个地点温度高(低)?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8.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四)分析比较一天中的气温

1.师: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是不同的。那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一样吗?

2.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的气温统计表

师:一天中的气温什么时候最高?什么时候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测量气温?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早上到校后   大课间后   中饭后    两节课后    放学后

7:30      9:10     12:00    14:10      16:10

(五)课外延伸

不同的天气,同一时间天气的变化规律都一样吗?怎样验证?请各组分别测量晴天、多云天、阴天、雨天等情况下一天中各时间段的气温,并记录。这单元结束时,我们来分享研究成果。

批注

 

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早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早上到校后   大课间后   中饭后    两节课后    放学后

7:30      9:10     12:00    14:10      16:10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4.风向与风速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面临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同时,让学生看一些被风吹起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找本课中,学生是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二)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学具: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外活动:

1、连续几天观测风向和风速。

2、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

1. 学生能否制作并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

学生能否利用小红旗等判断风力等级。

批注

 

板书设计

风向与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5.降水量的测定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都知道下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但是怎么区分的却不清楚,本课降水量的测定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区分雨的等级。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二)过程与方法:

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准备

教具:雨量器一个,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学具:学生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直筒玻璃杯,纸带,刻度尺,剪刀,胶带纸,铅笔;矿泉水瓶,盆子,帕子。

 

 

 

 

 

 

 

 

 

 

 

 

 

 

教学步骤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天气预报中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板书:雨量器)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雨量器是……。一起读。 (板书:降水量  测量)

3、出示教师制作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雨量器这么有用,我们一起做个“雨量器”。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2、清点桌上的材料: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3、介绍制作步骤: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

第一步:画好刻度。(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毫米为单位?)第二步: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纸条在透明胶带的中间)

第三步:把透明胶带粘在杯子上。(刻度的底部正好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4、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

5、反馈制作情况:时间到!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6、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师生演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洒水壶,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洒水壶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一天的降水开始: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2、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把雨量器放平,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要注意什么呢?

(五)学生分组实验。

1、过渡语:同学们,请像我们这样合作:

2、学生模拟人工降雨,,测量降雨量,填写记录表。

3、学生谁来汇报记录的降水量?(假设他们测量的是一号这一天的降水量……下一组,二号的降水量……)同学们,这降水量变成了一根一根的柱子,我们就叫它“降水量的柱形图”。

4、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找到日期,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当天的降水量。不过,要像气象员一样,说出当天是小雨、大雨还是暴雨。我们还得认识一下《雨量等级表》。

5、这就是《雨量等级表》,你读懂了什么?(雨对应的等级,24小时,25毫米等中间值在两个等级中都出现,我们把它放到下一个等级中。)

6、检查《雨量等级表》的学习情况,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判断柱形图里降水量的等级。

(六)总结与延伸:

1、小 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2、课后延伸:同学们,如果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生活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回家后,自己做一做“降水量的测量”,好不好?

3课外活动:测量降雨量,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4、课外活动提示:

雨量器摆放的位置的确定: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

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到。

24小时记录一次,确定等级。

课堂评估:

2. 学生能否认真制作雨量器;

3. 学生是否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学生能否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批注

 

板书设计

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6.云的观测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是学生继“云和雨”的观测后,进行的又一项天气现象的观测,相对来说,这一节难度要比观测上一节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天气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各种资源,来发展自己       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认识的知识系统。为学习下一课奠定能力和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1张大图画纸。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

学具: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教学步骤

 

 

 

 

 

 

 

 

 

 

 

 

一、描述云

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在网状图上选择“云”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对它作尽可能多的联想,它可以使学生识别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意识到对于“云”他们都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建议做下面的活动:

给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4分。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批注

 

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日    期

课    题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    时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对本单元的课进行总结,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进一步了解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分析和整理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2.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教具:天气日历、各统计表

学具: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介绍气象学家竺可桢进行长期天气情况记录的视频。

分析整理天气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在这一个月中所记录的天气日历上的天气现象。

二.分析探究

1.确定统计内容

如果让你选择几个信息进行优先整理和统计,你会选择哪些?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为什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确定本节课的统计内容为降水量、气温、云量,风向和风速留到课后去整理和分析。

    2.商讨统计的具体信息

关于降水量、气温、云量,我们分别可以统计它们的什么信息呢?

小组讨论。

汇报小结:

降水量可以统计降水的类型、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的特点有无持续降水等。

气温可以统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或特殊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气温)

云量可以统计晴天、阴天、多云天和其他天气出现的次数及分析出现过的云的类型等。

3.讨论统计方法

用怎样的方法来统计这些数据和信息呢?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将数据记录到统计表中

(4)用柱形图来统计降水量的变化。

4.出示各记录表格

观察记录表格,明确记录内容

记录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表格同书中)

5.分组统计

(1)各小组选择确定一个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要协调好,让三个内容各自至少有2个小组进行研究分析,以利于反馈时的比较。

    (2)分组统计:下发对应的记录表,开始小组统计。

6.分析天气信息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其他小组的补充。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其他小组的补充。

(3)统计降水量的小组:出现了哪些类型的降水?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其他小组的补充。

三.综合分析

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这段时间里的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批注

 

板书设计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

 

看云识天气课文范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用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各自作用。

2、使学生真正理解“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产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10、云雀的心愿

读课题

读了课题之后有什么问题吗?

①心愿是什么意思?(查字典解决)

②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③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

过渡:云雀,是一种雀目,百灵科的鸟,全世界有大约75种云雀。那么云雀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会很快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

要求:a、找出生字词,听清读音。

B、标好短号。

云雀有怎样的心愿啊?(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简介生态平衡。

(过去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盲目生育,劳动生产率也不高,经济主要是靠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低利用资源,而不管污染来实现的。)

自读课文

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云雀的妈妈一共说了几次话?

出示词语

云雀沙漠狂风刮过漫天飞舞讨厌埋怨茂密乱砍滥伐

贫瘠脱缰咆哮和堤冲跨淹没挨近凶猛泛滥成灾汛期

蓄水树冠冲刷枯枝败叶土壤渗进储存遮挡散失绿洲

开火车读

齐读

指名读

指名抽读

滥读(lan),不能读(lan),瘠读(ji)不能读(ji);堤读(di),不能读(ti)

汛读(xun),不能读(xin);苔读(tai),不能读(tan)。

三、指名朗读课文

过渡:谁预习最认真的,现在就让他来告诉你,进入朗读大比拼。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a、思考:云雀们到过哪些地方。(沙漠、大河、森林)

轻声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云雀们到过哪些地方来分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人们乱砍滥伐,使茂密的树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讲河流上游的森林被砍光,河水泛滥成灾。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讲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到沙漠上去种树是云雀的心愿。

四、指导写字

“厌”和“庆”作比较,不要多写点和少写点。

“伐”和“代”作比较,不要少写撇,伐木是要用刀的。

“冠”注意不要将寸写到宝盖头外面。

过渡:为什么云雀会有去沙漠种树,使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作业

抄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多音字组词:冠调埋

3、用适当的词填空

()的上空()狂风黄沙()眯得()

()地说()的森林()的沙漠水位()

()的河水()的野马()的空调器

()的太阳光散失()()变成()

过渡,为什么云雀会有去沙漠种树的心愿呢?我们还是得从云雀有一年夏天的出游开始,先来看它们的沙漠游。

二、细读课文

细读(1—4)

1、出示沙漠的图片

来到沙漠,它们看到了什么?感觉这里的环境怎样?

谁能练习一下生活实际说说,如果狂风吹来,沙漠上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指名读课文的(1—4)段

a、哪些词语说明环境很恶劣啊!(漫天飞舞、贫瘠、睁不开眼,板书:砍,贫瘠,漫天飞舞)

漫天飞舞:是什么意思?

贫瘠:是什么意思?

那么贫瘠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指导朗读:

妈看到这里变成了这个样子,她心里会怎样想呢?(真惋惜啊,真心疼啊)

那么你能用惋惜、心疼的话再来读一遍妈妈说的话吗?(“孩子,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妈妈心疼地说。)

小云雀地话要怎么读呢?(埋怨地读,你来读一下吧)

森林被人们弄成这样子,哎,哪桌同桌的同学来做一下云雀妈妈和小云雀。

男小云雀,女云雀妈妈(3、4)

在沙漠,云雀知道了有森林和没森林的保护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想对森林说什么吗?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7、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8、齐读(1—4)

9、小结: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茂密的树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过渡:乱砍滥伐的后果,远不止这,我们再来看一看云雀们的大河游。

二、细读课文

细读(5—10)

1、出示录象河水泛滥。

它们看到了什么?

谁能说说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2、“咆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河水像脱缰的野马?(野马是怎样奔跑的?马能按照路线奔跑是因为有人用缰绳指挥着,那么指挥河水奔跑的是什么呢?没有了和堤就乱流了。)

a、指导朗读河水造成危害的句子。

河水为什么会这么凶猛?(云雀妈妈叹了一口气:“哎,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森林水库’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解:和堤、汛期、泛滥成灾

指导朗读,妈妈这时候的话应该怎么读呢?(无可奈何)指名读一读。

“蓄水”是什么意思?森林是用依靠什么蓄水的呢?

树冠,苔藓,土壤

()可以()。

较句字:

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A、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们森林是水库,可是……,可是什么?

B、你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

写河水泛滥成灾的句子要读出河水的气势汹汹的样子,小云雀的要用害怕的语气读。妈妈说河水为什么凶猛的话要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读,说森林水库的原因要用自豪的语气读。

男同学读妈妈的话女同学读小云雀的话。

7、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8、小结:河流上游的森林被伐光,河水泛滥成灾。

细读(11—13)

自读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细读(14—15)

1、齐读14、15

2、从小云雀的话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小结

课文已经学完了,那么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呢?

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

从哪些地方看出森林很重要呢?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没有森林的保护,土地慢慢会变成沙漠,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就漫天飞舞,森林没有了,“森林水库”也就没有了,到了汛期,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有了森林,就等于有了空调器,夏天可以遮光,冬天可以保暖。)

看云识天气课文范文4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怎样在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呢?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要利用插图、地图册等唤醒兴趣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学习非洲的萨瓦纳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出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萨瓦纳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2.要利用好奇心理,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如讲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一个小标题“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中叙述着:“只见一个圆形星球悬在天空中,上面有蓝色的海,白色的云,没有云块遮挡的情况,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海陆轮廓。”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是谁在宇宙间看到地球的样子呢?这是学生的迷。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用美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在航天飞机上看地球的自述:“地球真是一个漂亮的星球,像一个令人觉得很容易破碎的玻璃水晶球,蓝白条痕相间,水蓝色大气层薄薄一层覆盖。”“我在中国上空慢跑,我想着故乡,我来了。”这样一上课就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听得认真、有趣,受到了深刻教育。

3.要运用歌诀、谚语、顺口溜等,调动兴趣

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如长江一节要求记忆的东西特别多,有长江的源头、长度、流经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注入的海洋,编成顺口溜即:“长江源头沱沱河,流自各拉丹东山。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入东海。宜昌湖口上中下,黄金水道六千三。”我国海运条件优越,沿海多优良港湾,需要记的开放海港城市有十四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借助歌诀记忆较好:“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运用歌诀记忆地理事物不但巩固了地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地理歌诀创作的热情。

4.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兴趣

看云识天气课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悬念;情境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际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运用设置悬念导入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追根溯源心理,遇到了问题,他们总是急于弄清楚、搞明白,从而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学习热情,产生积极的学习探索活动。所以,我们可以以设置悬念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中,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揭开谜底的学习活动中来,如此,便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诗因为用谐声双关表达情意而显得新颖,那么,大自然中的晴与天气是否真的像人们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呢?人们除了通过观看天气预报,是否可以从别的事物中去识别天气?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云彩来预知天气,那么,云彩是如何影响天气的?什么样的云彩代表什么样的天气?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提出悬念性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迅速进入到对本篇课文进行阅读和学习的状态。

二、运用创设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意境优美、语言生动的文章,在讲解这些文章时,单纯的语言描述无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文章中所体现的优美意境,所以,这时,我们可在导入环节运用有效手段,如挂图、多媒体技术等,将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时,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了罗布泊昔日的优美风光,如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而后,画面一转,呈现的是一片戈壁滩,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又恐怖……接着,我说道:“罗布泊,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就天壤之别,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样,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景色,并作对比,使学生对本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兴致勃勃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索。

总之,导入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然后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从而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一节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云识天气课文范文6

一、激发想象以求拓展

发挥学生想象的优势,挖掘他们丰富的潜能,就能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拓展。教师要善于发现良机,激发想象;要细心地察言观色,牢牢抓住学生的特点;要随机应变,瞄准时机,让学生的想象飞扬起来。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的“蔷薇花被大雨冲击得十分弱小”的句子时,我问学生:“如果你在旁边,你会怎么做?”学生根据平时的体验和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会为它撑起随身带的雨伞。”有的说:“我会找来木棍和塑料袋为它搭个篷子。”还有的说:“我会用身体为它遮风挡雨。”……多么奇特的想象!在想象中,文本的内容得以丰富和延伸,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以提升。

二、新旧联系促进拓展

学生对于每一课知识的吸收不是单一的,众多课文常常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同一本教材前后也有联系,不同的年级的教材也有着相似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用旧瓶装新酒,在上新的课文时把曾经上过的课文及已学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汇贯通,在相互交融中促进知识的拓展。在教学四年级课文《云雀的心愿》时,我将已学的课文《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沙漠中的绿州》联系起来,让学生总结植树造林有哪些作用。学生们从课内说到课外,指出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制造氧气、美化环境、抵挡风沙、消除噪音,还可以调节气温等,在联系中清楚了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在脑海中刻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跨越学科激发拓展

语文教学要以“语文学科”为中心,进行跨学科拓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服务于语文教学。如把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运用过来,丰富课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思考方法。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的第二小节“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文中只讲了四种云雾的姿态――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遮挡山峰的云雾。我让学生画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图。学生品读着文本,想象着画面,增添了许多奇思妙想,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云雾给大山穿上了轻沙、云雾给树林穿上了舞裙、云雾似涓涓细流、云雾如茫茫大海……大家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情地展示着自己所“看”到的画面。美妙的图画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绘画技艺的提高。当遇到具体数字时,他们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语文课堂中来。这样,将语文与各门学科联系起来,使文本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充。

四、注重表演丰富拓展

魏书生老师说:“你在师生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一堂课下来,又能记住多少?”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注重教学的形式和趣味性,来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感悟。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便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的片段时,萨沙在与母亲的对话中,明白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在学生理解句意、同桌练读后,我让学生表演这个片段,并对其他学生说:“如果你是导演,对他们的表演可提出那些建议?”学生们提出了除了文本的语言,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的话语,也可以做一些表情合理的动作等。结果学生的表演超乎我们的想象:“萨沙”将雨衣小心翼翼地盖在蔷薇花上,调过头,天真地说:“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跑过去,温柔地抚摩着他的头说:“孩子,你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你不是最弱小的。你是妈妈的骄傲。”妈妈最后的动作和语言是课文中没有的,是学生想象和发挥的。学生们将萨莎的聪明可爱,母亲的和蔼可亲、 教育有方演绎得淋漓尽致。

五、重视差异推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