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教案范例6篇

课间活动教案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1

目前,活动单导学案已成为实施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剑,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那么如何才能编编写出一份高水平的活动单导学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重视编写活动单导学案的前提条件

(一)深刻解读课程标准。在编写活动单导学案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它们为我们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它们不但定格了教材的内容,而且定格了教师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定格了我们学案编写的基调,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编,不能偏离了课标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案编写必须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张成熟的活动单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数学活动单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数学活动单导学案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2)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估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要合理组合教村,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4)要通读使用的配套教材,读懂教材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三)认真研究学生。如果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只依据课标和教材,不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编写出来的活动单导学案,要么太简单,达不到训练目的,要么太难,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使用,自然也就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心中一定要装有学生,要全面了解学情.我们应从以下二个层面去研究学生.(1)从学生个体对数学学习能力上研究学生,将所编的题目设置为A、B、C三档,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从面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2)从不同教学时段上去研究学生,熟悉学生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这样就会使我们在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避免设计的题要么过易,要么太难的两种极端,达不到训练效果。

(四)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意向,使学生产生一种期盼,增加一份责任,从而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设置学习目标要做到:一是目标准确;二是要体现重难点。

二、明确“活动单导学案”的基本框架

一份优秀的“活动单导学案”要包含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页眉或页脚。页眉主要书写:某校某年级某学科活动单导学案;明确主备人和审核人;使用时间.例:我校高一数学活动单导学案页眉就设计成:

××中学高一数学组活动单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年×月×日

(二)课题、课时。要注明“活动单导学案”的是哪一课,第几课时,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新授课。

(三)学习目标、重难点。目标设置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要求而设定.目标的设定一是要准确,不能“超标”或“降标”;二是要具体,不能空洞,要把课后习题作业作为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要写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期待.要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教师的眼光支描述学习目标。

例:在《直线与平面垂直》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为:通过直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证明“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四)学习方法。主要介绍如何达标,如何突破重难点。

(五)学生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以具体的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形式出现,活动方案不要太多.一般三到四个就行了.每个活动的主要环节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知识,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新的概念最好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合作探究(对自已弄不明白的知识点,可开展小组内合作、组际合作或请教专业教师等)、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学生活动方案最好由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层次性进行活动。

(六)随堂检测。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总结反思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总结、及时评价。

(八)课后巩固。出的题目可以是书后习题中选取也可以是教师从其它资料中找、变。要体现层次性,要注意题量不宜多,一般以8到10小题为宜。

以上就是活动单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素,它重在学生“活动”,重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体现“两主一线”(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在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注意一课一单

“活动单导学案”是学生的学案,但绝对不等同于教师的教案,教师仍然要有可详细操作的教学预案,即教师也要有导学设计.教师所使用的导用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连接处.情境设计;(2)关键处.重难点突破导学、一些开放题的及时点拔提升等;(3)二次备课(主要以变式题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总结的形式出现)等。

(二)活动的设计要注意有层次性,避免问题化,避免过细过繁,学生不好操作;避免习题化,变成纯粹的练习题。

(三)练习反馈要注意紧扣目标、知识点,量不宜太大。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2

关键词: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案例化教学 应用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克服光谈理论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模式,倡导以“理论结合实际”并且以实际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案例教学模式。它包括学习教材理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讨论交流,启发指导,体会总结四个环节,这样充分利用了课程和实际资源,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化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素质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化教学就是指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通过讨论、沟通等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的社会生活性特征。教材中所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于搭建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流畅性的特点。这里不存在灌输与强化,不存在被动与主动的学教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建立在情感互动基础上的思想交流、情感交互和心灵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二、案例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案例化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在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设计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升华案例。

1.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此案例感兴趣,学生才有可能被吸引其中,才有可能主动思考、自觉反思,才会有所收获。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其实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不当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寻找和捕捉“案例”的支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适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宽教材的广度,把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一节内容时,我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公捕大会、公开宣判大会”这两个实际案例,学生从这两个案例中切实体会到了违法以后给社会给家庭所带来的危害,且受到的制裁和惩罚,真正体会到违法犯罪的后果,这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从而远离违法犯罪。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案例呢?首先,对于这两个案例,学生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学校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了这两个活动。其次,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是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的又一个标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材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那么,把关于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去,设计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案例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涵。“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及心理教育的多重效果。

2.教师组织案例讲解案例,学生自主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所以,运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案例设计选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案例的选用,多考虑选用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与社会、家庭之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是案例讲解,同样是同一个案例,从不同人的口中讲出来,效果已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讲解时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多讲究解说艺术,如“幽默、讽刺、严肃、活泼”等,这样可吸引学生。最后,是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和沟通,因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的思想和意识还停留在不成熟阶段,要想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获得较好的效果是肯定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且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设计要求,正确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使其达到理想效果。

3.引导学生归纳案例,总结案例。

在对教学案例讲解、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与水平。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归纳案例、总结案例内涵。通过案例的现象认识和把握案例的本质,这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过程与本质并运用到自身建设过程中才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案例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可以师生共同享受“水到渠成”的效果,还可以由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感受引申出案例结论和体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讨论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和内涵,并引导学生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升华案例。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案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计、有目的地教学,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清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同时应该保证每一节课有一个教学案,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教学案中的内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客观能动性,紧跟着教师的脚步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完善学案导学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预习、复习难点内容

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本堂课和下节课要讲的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有时间去预习和复习,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教学案准备工作,在教学案中标注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计划。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物理知识中的每一章节制作教学案,尽量把关联性比较强的章节安排到一块讲述,就像电与磁这两个章节看似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是通电导体可以产生磁效应,而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还可以生成电。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部分内容放到一块进行讲述,同时还要标注出这两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如这两个章节中怎么判断通电导体的磁极以及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大小计算公式,并且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根据本章节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先标注出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和掌握,如果在预习工作中有不明白的在课堂中重点听教师讲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听课效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掌握,对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案导学能力

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物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思考、学习,教师还制订教学案,决定着物理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领着学生学习和前进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制作学案、课堂导学的能力。

为了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议,在会议开展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师教学案的制作能力进行简单的培训,另外还可以让教师轮流发言,主要讲述一下自己制作教学案的小技巧和在教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当别的教师在会议中发言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做一下记录,采纳一些自己认为积极有效的制作方法,并且在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加以应用。然后每一位教师轮流发言之后,再由教师之间进行自由提问,主要针对自己制作教学案时的一些困惑,还可以是教师制作教学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由其他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制作教学案的整体能力,有利于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三、制订章节学案导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制订章节目标,并且规定出一些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组队,共同完成章节的小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另外当小组完成教学目标之后,还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比如,在“电”这一章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案给学生标注出学习目标,如电的发展和起源这一章节需要了解,就是学生只需要大体知道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不需要学生掌握。电的一些计算公式比如U=IR等重要的公式需要学生理解掌握,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往往是会考到的内容,学生要重点去理解记忆。另外,教师还要针对这一重点知识布置一些讨论题和课后习题,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提升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基础法律课在中职教育中是合署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的,是作为中职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老师在法律课授课时,通过引入具体典型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对之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制度理论和提高法律素养。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不单单只是起到一个传授者的作用,更要在教学中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生,法律课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乏味,以传统的教学法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导入法律课程,加入生动、真实的案例,能使法律课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得学习和接触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容易让学生一知半解。若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概况和总结的方法,对基本法律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参与教学,对所讲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达到“教、学、用”为一体的教学目的。[2]

3.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3]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中的应用

1.呈现案例,除了口述案例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表演、观摩庭审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法制现场》、《庭审现场》、《今日说法》等法制电视栏目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内容和案件的发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即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好以最佳的方式呈现案例。

2.确定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2.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时,举例进行阐释。但要注意两点,首先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不宜过多,也不宜繁杂冗长。其次,教师要紧扣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从典型案例中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2讨论法,教师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随着案情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讨论,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理清案件事实,让学生主动探索法律知识,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加以分析。除课堂讨论外,课后对课堂讨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思考。教师将向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等到下节课开课时,教师再请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2.3实践法

联系教学内容,围绕法律这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来到校园开展法制讲座;利用班会课、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庭审现场》等法制栏目;组织学生参观看管所或进行庭审观摩。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学生会终生难忘,对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制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2.4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点评,点明优点,指正缺点,并引入法律条款,分析案例,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时,须做到有理有据,有法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中职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1.案例的选择,为提升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符合典型性、可信性、时效性的要求。典型性是指案例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真实可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易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信性是指案例应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具有真实的细节,最好选用发生在身边或者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这样才能才能更使学生信服;时效性是指案例应选取近些年发生的案件,我国法律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案例的选取也应适时更新和调整,要与当下的法律制度相结合。

2.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但这些孩子大多数都非常的质朴,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渴望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老师,在讲授基础法学知识课程时,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注意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有别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案例呈现与课堂互动。但是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勿因呈现案例而耗去过多时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也应加以控制,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知识点。[4]

结语

总之,例教学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提高基础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应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2] 苏兴全.中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23):21-22.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5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学案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1.准确的学案目标定位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与学案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其中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为第一层次。(1)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一份学案将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2)学生学习的目标。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习。

2.活泼的学案过程编制是实现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就学案过程的编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把握。(1)节奏鲜明的学习流程安排。好的学案,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紧张时高潮迭起,低回处凝聚心神。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通过学案提供思考、创新、表现自我、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2)丰富生动的导入资料引用。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莎士比亚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之好之,方能主动学之,潜心攻之。地理学案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等,但都要讲求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

3.多元的学案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1)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案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每一个新问题之后,都附有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小组合作的参与及贡献、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2)教师终端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是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对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进行定量的评价。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课间活动教案范文6

关键词:学教案;定位;新课堂;高效

新课程改革推行到现在,我们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建构了“三段六步”高效教学模式,编制和使用了学教案。“学教案”是对本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构思”(新课程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编制和使用好“学教案”,能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使用教材,丰富课程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编制好学教案?怎样使用好学教案?怎样才能让学教案在建设高效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给学教案定好位,精心编制,活用巧用,才能创造更高效的课堂。

一、学教案是师生合作的“桥梁”

传统教学中的教案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的预案,学案是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使用的预案,这两个“中心”好比两座山峰,中间隔着很难逾越的鸿沟。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这两座山峰之间架起一座桥,把“教”中心和“学”中心连接在一起,融为一体,这座桥就是具有两方面功能的学教案。学教案是为学生“学”和教师“教”而设计的学教统一、师生共用的教学方案,是师生合作学习的桥梁。它既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推手,也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点评、达标拓展”,结合学科特点,创建师生高度合作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高效课堂的好帮手。以学教案为载体,课堂教学能变得生动活泼,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不再满堂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不再被动听、不再光接受,而是主动、积极、愉快地学,而且会学。教师通过情景活动、小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提出问题,由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体会感悟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现和谐的合作、充分的交流,实现课堂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二、学教案是教师“会教”的“蓝图”

学教案的编制要融入教师的智慧,要遵循低起点、小坡度的认知规律,尽量缩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互动。在设计学教案时要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做好导趣、导法、导思、导引;引导学生会学、想学、要学、乐学、创学。

在每个备课组通用的学教案基础上,教师上课前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加以调整,上课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进程灵活操作。要时刻记住,学教案只是手段、载体,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所以,不要为完成学教案而使用学教案,不要让学教案成了课堂的主宰;而要关注学情、关注生成、关注育人总目标、关注生命质量。

在新课堂中,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要紧密结合教学主题,将启发演讲式、合作探究式、情景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有机统一,提炼重点、难点、考点,启发学生的即时生成与拓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学教案是学生学习的“抓手”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信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教案是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好帮手,它既是学生学习的“航标”,也是学生“学会”的路径,更是学生“会学”的“摆渡”。

1.学教案是学生的学习“航标”

新课程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因此,学教案应该是师生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对文本的有效拓展,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这就要求学教案始终是引领学生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的航标。要按新课程理念和“三段六步”高效课堂的要求编写学教案。要大胆突破教材框架结构,将已学知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课外相关资源与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追求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鲜活的事例和具体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在生动的情景中展开知识联想,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

编制和使用学教案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发展学生为目的,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情感得到不断升华,生命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2.学教案是学生“学会”的“路径”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尤其需要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撑,在学教案的设计中与“学什么”相对应的应该由“怎么学”出招。要按“三段六步”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反思、思辨、质疑等多种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论、测、评、演、唱、跳,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让课堂成为一方生机盎然的池塘。学教案要点燃学生探索热情的导火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正确使用学教案,要做到:课前促预习、课中重互动生成、疑难时精讲点拨、课后及时整理反馈。这就要切实发挥学教案在高效课堂中的“路线图”功能。

3.学教案是学生“会学”的“摆渡”

学教案就其实质而言,应该理解为:它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促使学生个性成长的文本。教师在编制学教案时,要对教材进行改造与整合,在激趣、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上,进行优化设计。课本上有的东西不要再大面积地搬运到学教案上,让学教案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进行学习,而不是完全脱离教材只做学教案。好好读书永远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教案的认识、编制、使用应该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追求整体设计,讲究设问艺术,善于启迪思维,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递进发展,要”具体―粗~t--gg招胜有招“,即在课堂改革的不同时期,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教案的编制应该有所变化。

学教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标。学教案在课堂改革之初是必不可少的拐杖。在高效课堂的进程中,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但当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流程,有了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了,学教案就可以淡出了,甚至完全不需要了。这时高效课堂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上一篇有所作为

下一篇我的军旅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