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例6篇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1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事物观察认识的持久性和专注性远不及成人。而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心理需求,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如我在上苏少版三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先播放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片段,同时提问:杨丽萍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这段原创舞蹈描写的是什么鸟类呢?这段舞蹈让你想到了哪个少数民族?这种鸟类和我们想到的少数民族的联系为什么如此密切呢?设下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通过探求找到答案。在该过程中,我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补充,这样很自然地,我们就把学生以前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这种氛围下的学习效果当然比以前好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主体发展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创设声情并茂的场景,使学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言,心中有想。这样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场景中尽情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教材“郊游”这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柳树在河边迎风飘舞,鸟儿在树上快乐地唱歌,小伙伴们迎着美丽的春景踏入了郊游的行列……”与此同时播放《郊游》的歌曲与画面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与音乐主题相符合的意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情境所影响,走进音乐情境中,随着音乐感同身受地融入音乐学习环境中来。又如我在上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星座》时,先播放一些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各类风俗习惯的影像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哪些自己的风俗习惯呢?为什么我们能够在历史的积淀下,成为一家人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使他们深深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组成了五十六个美丽的星座,组成了我们的共和国。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音乐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如我在上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爱的祝愿》时,对于乐曲的结构,学生往往难以记住。我在课堂上使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旋律的走向和乐曲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经过用线条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乐曲的结构,这样收到了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又如我在上苏少版三年级下册《芦笛》时,对于歌曲的节奏,学生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我在课件中出示基本乐理知识先让学生回忆复习简单的,然后渗透进歌曲的附点节奏中,通过多媒体出示歌曲的基本节奏,将歌曲中的带附点基本节奏出示,这样一来,学生就顺藤摸瓜,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三年级要求识谱,在熟悉歌曲基本节奏后,再通过课件出示歌谱,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对接下来的歌曲学唱奠定了基础,这样本课的重点也就解决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式教学应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我在上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钻山洞》时,学生必须在《钻山洞》的歌声中做小兔跳,穿过“山洞”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用多媒体演示“钻山洞”的走向和游戏规则,老师作适当指导,让学生相互合作,最后被套住的“兔子”要为大家表演节目。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又如我在上苏少版四年级上册《彼得与狼》时,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彼得与狼》舞蹈剧,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之处,展示每个人物所代表的不同乐器,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去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式,学生能很快融入进来,自己也能模仿《彼得与狼》中的角色,与同学互相合作表演,感受童话故事中不同人物带来的音乐体验。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1.目的明确。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为此,在备课时,要备教材、方法、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围绕教学整体目标,研究如何实现整体目标。尤其是要注意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跟学生的学习有关联。如我在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星座》教学设计时,全课的立足点就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教育,为了较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五十六的民族举国欢腾的场景和画面,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深刻感受民族的团结和繁荣,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盛而努力学习。

2.科学设计。不管是制作单一的课件,还是设计媒体教学,都要做好准备,合理设计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实用性,不繁琐,利教利学,实现有效信息最大化。如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步步高,新春到》一课,教材配有春节联欢晚会的音乐视频《步步高》和广东音乐《步步高》民乐合奏,而后者包含了前者的内容,所以,从小学生认知角度考虑,我就省去了第一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只在课堂上展示了第二首,而将第一首的相关信息整合到了第二首中。这样,不仅避免了课件的重复繁琐,也便于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有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现代的新型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的音乐乐感,从而构建良性课堂,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所谓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基本是指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逐渐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本领、合作意识和自主能力。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被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布谷》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首歌的乐谱,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对唱,掌握音准的高低,不断培养学生的乐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布谷》的音乐视频,从而给学生渲染一种欢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给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乐谱,重点给学生讲述“五线谱中的五线四间,sol,mi两个音符在五线谱中的具置及其唱法,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的具体唱法”等,使学生理解这些最基本的音乐教学内容,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

二、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给学生播放,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春意》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小鸟小鸟》《致春天》的演唱技巧,并学会用不同的曲调和表现手法去展示这首歌,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切分音的歌唱模式,拍子及其拍号的特点,演唱过程中的自然表达技巧”等,使学生对这两首歌的基本模式有一个了解。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实际的具体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使学生把握了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音乐专业素养。

三、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家乡美》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从《杨柳青》《大雁湖》@两首歌曲中掌握南北两地民歌的演唱风格,从而学习民族歌曲的音乐节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的问题,即“在大家的印象里,南方和北方的民歌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本课中的这两首歌的歌曲拍子各是什么样的?表达的情绪各有什么样的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聆听这两首歌曲,试着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杨柳青》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拍子节奏是什么样的?《大雁湖》歌曲中怎么样歌唱才能体现乐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乐谱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小学音乐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把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贯彻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3

一、当一名巧妙魔术师是最能抓住学生好奇心的妙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有《漫画・卡通画》一课,这一课程是学生喜爱但又恐惧的一课,喜爱接触卡通但恐惧手绘卡通是出现在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为此,我特意设置了一节卡通头像设计课,运用了字母巧变卡通形象作为导入内容。我说:“卡通形象受大众青睐,各式各样卡通形象让我们爱不惜手,它们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欢乐。但是自己动手设计卡通形象又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入手。”我的一句简单的话,学生立刻发出身同感受的感叹。此时,我立刻抓住学生的情绪状态,在黑板写上一个字母“K”,便说:“我可以用五笔将这个字母变成一个卡通形象。”此刻,学生脸上表情告诉我,他们的思维已经启动了。我在“K”上增加了“二”、“三”、“3”、“6”、“7”,卡通形象展现在大家眼前,此时学生紧张、疑虑的表情一下子跳跃为喜悦的状态。接着,我立刻进入到比拼环节,布置了两个字母“L”与“G”让学生四人小组在4分钟内完成并进行展示。

学生在这次巧变形象的导入里获得了自信、发散了思维,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改变了设计卡通形象难的想法,最终在五官拼凑游戏环节中出现了许多优秀卡通头像。

二、音乐是最能抓住学生情绪的武器

美术是典型的视觉艺术,紧紧依靠视觉的刺激的力量是不够的。搭配上音乐,效果会事半功倍。不仅局限于视觉感受,还能抓住情绪且控制学生的投入状态。因此,学科间的紧密联系会让导入更加出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有《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一课,我认真阅览课本后发现,课本内展示的雕塑作品数量少而且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这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便会减弱,精神集中力随之递减。只有新的雕塑形象才能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对雕塑的更多了解。因此,导入中我运用音乐衬托图片进行3分钟的幻灯片欣赏。课堂一开始,我便说:“古希腊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默默地留给世人灿烂的文化,其雕塑以永恒的美著称。在欣赏作品前,我们通过图片大胆走进希腊雕塑的世界里感受其慑人的美,“直接阅览图片是枯燥的,品红酒要配音乐,品味杰作时我给大家配上一段希腊优美的歌曲。”随着音乐响起,《主神宙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自杀的高卢人》等形象随之出现,它们在音乐的衬托下更显优雅。

本次导入,学生在音乐衬托中陶醉在优秀雕塑品里,更是投入到希腊艺术的氛围中。以这样的形式导入还解决了学生对于雕像的羞涩感,认识到在古代世界里这曾经是纯洁无暇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常识,最终学生做到了大胆走进多元文化中吸取知识。

三、“猜一猜”是最能激起学生共同参与的环节

抓住初中学生爱表现、爱共同参与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作为导入内容能集中学生的精神,并让其沉浸在共同参与与竞争的乐趣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有《有性格的形象》一课,我将两个人物的脸分别分割成六部分,制作成“猜一猜”游戏,作为本课的导入。课程开始,我说:“人脸由简单的五官组成,但摸样却有千千万,每个形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色,正好这些特色就是从五官中反映出来,依靠五官特征警察可以破案。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警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竞猜活动,我会将分拆好的人脸局部一个个展示并进行组合,在此过程中,猜到人物名字的举手说出便是胜者”。此时,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期待着这个游戏。屏幕中旋转出一只耳朵,学生笑声不断,接着一个额头飞速出现,此时学生笑声有所收敛渐入眉头深锁状态,一个鼻子弹跳着出现,顿时学生忘记了举手这个规则便兴奋地喊出“成龙”这个名字。第二组人物组合中首先弹出的是一个额头,接着一个下巴浮现,此时讨论声不断,最终以鼻子决定了姚明的身份。

通过以上的游戏满足了学生爱参与、爱表现的特点,也流畅地引出了此次课题:五官的特色决定形象的性格。

四、“看视频寻答案并获奖励”是最能集中学生精神的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很活跃,尝试着去打破小学的幼稚感,因此他们对于未曾接触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那么,在课堂导入时巧妙地设置看视频寻答案环节是集中学生精神的好方法。我的尝试如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有《沉雄瑰丽的青铜艺术》一课,课本内展示了少量青铜器,若依靠单纯看图欣赏,学生的兴趣会相对较弱,导致学生的主动吸收知识的动机减弱。因此,我选择了一段卡通形象进行演绎的视频,视频内容为:为何出现青铜器、制作的比例等知识,并列出相对应的问题,看视频寻答案进行导入。课堂开始,我说:“在初一课程中我们对何为之青铜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们对青铜器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并分享优秀代表作。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卡通片,里面精彩地重现了古人发现青铜、使用青铜的景象。”说到这里,学生兴奋起来了,我说:“卡通片固然精彩,但我这里有三个问题,视频结束后,谁能最快举手正确回答就会获得一份奖品。请听题:人们为何会使用青铜器呢?究竟它在多少度高温下会变成液体呢?制作不同青铜物件的铜锡比例是怎样的呢?”

通过这种看视频寻答案、获奖励的方式导入,便能将学生的兴趣顺利带入欣赏中去。收益最大的便是学生自主稳固吸收知识的动机明显增强了。做到了很好地利用了视频内容的深入浅出及生动性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兴趣感得到一定的延伸,有利于课程知识结构的构架。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4

1.课本被屏幕取代案例: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生:读过。师: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生:“三顾茅庐”“空城计”“火烧赤壁”……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故事———“草船借箭”,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电视《三国演义》第40集,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那一部分)。学生们都睁大眼睛观看,上课还可以看电视,多快乐的事!看了大约五分钟后老师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只要三天。老师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我想知道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老师播放借箭部分,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语文课堂上,学生无需翻开课本,但这样的课堂有效吗?整个课堂没有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时间,怎能体会到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怎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语感?

2.思维被画面取代案例: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为了帮学生理解“探”字,老师播放直观明了的动画,引导说:看见了吗?这就叫“探出头来”。学生的想象被取代,思维被剥夺,失去了“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机会。省略了学生思考、想象的过程,使学生逐渐地失去了根据作者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进行思考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由过去的“人灌”变成了“机灌”,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毫无益处。

3.老师被机器取代案例: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老师首先播放威尼斯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看完后,老师问: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到处都是水、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艇。教师趁机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停顿。听完范读后教师问:围绕小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事?学生交流:写了三方面的事,分别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然后大屏幕投影小艇的图片、独木舟的图片、新月的图片、水蛇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比较,感知比喻写法的好处,最后在欣赏威尼斯的风光中结束这节课。整堂课教师过于依赖电教媒体,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范读少了,工整规范的板书也被电脑所取代,在学生眼里,教师只是一个电脑的操作者、课堂的旁观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为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整体功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适当使用电教媒体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能力弱,在设计课件时,可以让色彩鲜艳一些,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创设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如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本课出现的词语都与春天有关,新课伊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美丽的动感画面,并配上欢快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课文中的词语: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都出现在画面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课文,认识了字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生认识字的笔画顺序时,也可借助动画效果,在屏幕上用描红的形式展示生字的笔顺,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提高识字能力。而面对中高年级,电教媒体教学应该逐步减少形象性的声音画面,而应注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为了帮学生深入理解“大不相同”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说说“大不相同”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别处可能是什么样?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再投影当时的中国别处情景的图片,配以凄凉的音乐,引导学生朗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这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房屋破旧,凄苦冷清;这里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他们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别处或行或站的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他们骨瘦如柴、衣衫褴褛……使学生在电教媒体的辅助下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学习下了铺垫。

2.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时使用电教媒体我们在设计、使用电教媒体时,首先应该考虑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服务。因此,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去考虑电教媒体什么时候用,应播放多长的时间。例如《月光曲》一文,分辨事物和联想,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当教学进行到第八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我用大屏幕将课文插图投影出来。引导学生朗读“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美丽。穷兄妹俩凝神倾听,贝多芬无限深情地弹奏钢琴的情景。”紧接着第九自然段,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使音乐与插图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观其图、听其曲、思其文的浓厚氛围中,随着缓慢而清幽的琴声,此时不仅文中的皮鞋匠仿佛看到“:月亮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而且月亮也似乎从学生们的心中升起来了,那微波粼粼的海面在他们的心中荡漾;那轻纱似的微云在学生脑海中浮现;那海面上的大风在他们的耳边刮起。音乐把他们从幽静、朦胧、抚慰、体贴的境界带入了一种激荡、刚健、雄伟、充满激情与悲愤的世界,让同学们在这充满激情的音乐声中,在令人浮想连篇的意境中,去体会感受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时的思想感情,去分辨事物和充分联想……

3.根据表达情感的需要,适度使用电教媒体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成功地运用录像这一视听觉媒体,便能完成情感转折,并使之达到高潮。如老师过渡“:当年圆明园如此辉煌,多么令人自豪,但是……”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和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短暂的录像观看过后,引导学生到文本中找出描写侵略者强盗行径的词语去体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去朗读促进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讲到五位壮士准备跳崖部分时,我投影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五位壮士的表情、动作、衣服,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位壮士写具体。在学生静心写话过后播放《红旗颂》,让学生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读出自己写的话,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5

小洋中心小学  **

弹指一挥间,同学们走过了酷暑,度过了寒冬,随着新年的悄悄来临,又迎来了一个学期末。在这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学期里,四年级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辛苦而又快乐地学习英语,师生用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饯行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我校四年级英语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重点内容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My Classroom, My Schoolbag, My Friends, My Home, What Would You Like? 和Meet My Family。

单词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共有69个黑体单词、33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有36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分别是文具、食物饮品、家庭成员、职业以及学生教室摆设类)。在说英语方面主要是学会用“Let’s …”、“Let me …”说话,复习询问和回答物体的颜色,学习就餐时的一些习惯和常用语,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学会计算加法,巩固对数字的应用。

二、试题分析

1、结构:试题共分听力部分(40分)和笔试部分(60分)。

其中听力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听录音,用1-8数字排序;听录音,判断所听句子与下列图片是(Y)否(N)一致;听录音,为所听句子选择相应的答语;听录音,填表格。前三四道题每道8个得分点,8分,第五道4个得分点,8分。

笔试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10个得分点,20分;用介词in, on, under, near填空,补全句子,5个得分点,10分;选择正确答案,5个得分点,10分;从B栏里,为A栏的问句选答案,5个得分点,10分;阅读短文,判断句子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填T,错的填F,5个得分点,10分。

2、与教材联系:

具体用如下简表分析命题体现本册教材知识点的情况:

四会单词

三会单词

二会单词

本册知识

前册单词

综合运用

合计

3(4)

8(18)

3(6)

16(26)

19(24)

16(22)

听力一

2(2)

 

 

 

6(6)

 

听力二

 

 

 

 

8(8)

 

听力三

 

 

 

3(3)

 

5(5)

听力四

 

 

 

3(3)

 

5(5)

听力五

 

 

 

 

4(8)

 

笔试一

1(2)

6(12)

2(4)

 

 

1(2)

笔试二

 

2(6)

1(2)

 

1(2)

 

笔试三

 

 

 

 

 

5(10)

笔试四

 

 

 

5(10)

 

 

笔试五

 

 

 

5(10)

 

 

从上表可以看出:命题体现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考查占了总分的4%,要求回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考查占18%,要求听、说的“二会”单词考查占6%;本册除单词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考查占26%,综合运用考查占22%,前几册的单词考查占24%。综合看来,对本册教材重点及知识点的考查占命题总分的76%。

3、难度特点

从试题考查的点和面来看,题型丰富,分值比例分配合理,重点考查单词的理念明显,符合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但是,由于体现本册现学的内容有所限制,故显得试题难度较大,且命题中的听力第五题(听录音,填表格)由于单词numbers学生没有掌握,题目又没有明确说清怎样填表,显得题意模糊,题目较难。

从题目类型和书写两来看,这份命题灵活,重点突出,没有学生纯粹没学过的超纲题目,因此,这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三、答题分析

100,97,97,95,95,94,93,92,90,89,88,87

87,85,84,84,80,79,79,78,76,73,72,71

71,67,66,61,58,58,57,55,44,38,36

1、小洋中心小学四年级参试学生共35名,现将学生成绩摘录如下:

全班平均分:76.5分。

2、现以简表将总体成绩统计如下:

分数段

得分人数

占总人数百分数%

累计百分比

100分

1

2.8

2.8

90-99分

8

22.9

25.7

80-89分

8

22.9

48.6

70-79分

8

22.9

71.5

60-69分

3

8.5

80

50-59分

4

11.4

91.4

50分以下

3

8.6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班学生的及格率为80 %,优秀率为(14/35)40 %,学生得分人数集中在70-99段。

3、抽样统计:

抽取优差试卷各三份,将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表:

样本

合计

听力部分(40分)

笔试部分(60分)

一8

二8

三8

四8

五8

一20

二10

三10

四10

五10

A

100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B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C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D

44

7

8

5

4

6

6

4

4

E

38

7

8

6

3

4

2

8

F

36

7

8

4

1

4

6

6

平均分

58.86

7.5

8

6.17

5.33

5

10.33

5

7

5.67

7.33

从上面的抽样表中可以看出,听力题的第一、二、三题学生得分较好,笔试题的第三、五题得分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上,相对的说,是英语单词的听力和选择较好,即再认不错,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前册知识的复习,即再现较差。

而且,优差试卷的平均分58.86分,明显低于全班的平均分76.5分,也就是说,差生与全班平均水平距离太大,差生太差!优差相差分数64分,这也是个非常令人警醒的差距。

4、答题的其他典型情况

首先,是听力题的审题差别大,很多学生听录音和审题不能同时进行,在答卷和阅卷中都可以看到,审题灵活准确性有待提高。

其次,听力题的第五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空格里什么都没有填或者画成了符号,对表不熟,对单词numbers也不熟。

再者,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一题,很多学生对本册中的一些二会、三会单词记忆不准确,大部分出错的都在phone, pass(二会), come, have a look等词汇上出错。有的把phone翻译成“照片”,与photo相混淆;把come译成“一些”,与some相混淆。

四、感想和建议

1、很多家长说,学生英语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前途,是啊,英语不同于其他母语教学的科目,它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容和要求,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不是成正比的,我们的英语教师,更要经得住辛苦和挫折,继续一如既往地开展教学。

2、命题者担负着科学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师教学成绩的双重重任,因此,教师、学生、命题者的纽带,就是课程标准,教师依据此来教,学生依据此来学,命题也就据此产生,才能三位一体,更好地考查出效果,希望命题者能坚持紧扣教材重点,把当学期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显示出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范文6

一、图片导入,引人入胜

形象直观的图片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集中学生的精力与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简笔画或收集的相关图片,将丰富的教学信息寓于生动形象的图片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草原》(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通过出示蒙古草原图片和蒙古族牧民生活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解说:“同学们,这就是蒙古草原,它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图片中的这些人就是蒙古族牧民,他们吃着手抓羊肉,喝着奶茶。只要你到他们那里,他们就会热情款待你的。现在,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跟老师一起坐着车去蒙古草原旅游!”由此引出课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故事导入,激感

小学生热衷于曲折生动的故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这一学习心理入手,在教学新课前有意识地将课文所蕴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融入故事的情景中,为学习课好铺垫。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了罗盛教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有的学生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热泪盈眶,还有的学生轻轻哽咽。笔者用略带悲伤的语气引出课题:“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志愿军也要回祖国了。他们坐在开往祖国的列车上,车站到处都是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战士深情地对送行的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见证这感人的场面吧!”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体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含义,真实地感悟到课题所蕴含的情感。

三、音乐导入,渲染氛围

李吉林老师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抚他们的情绪,便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教学《慈母情深》(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都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唱了起来,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唱得那么深情。等学生唱完之后,笔者提出问题:“这首歌中提到了谁?”学生立刻说出了答案,笔者借机引出话题:“是呀,妈妈对我们太好了。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她流了多少汗,也流了多少泪。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一位慈祥的妈妈吧!”当学生接触到课文中的母亲后,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情感也就融入课文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了有效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