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分析范例6篇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范文1

1、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根据用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从技术角度研究实现系统的可能性。

2、技术可行性分析往是系统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工作。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风险分析、资源分析和技术分析。

3、风险分析的任务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判断能否设计并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和性能。资源分析的任务是,论证是否具备系统开发所需的各类人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计算机软、硬件和工作环境等,实际上,它是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的综合分析。技术分析的任务是,当前信息技术是否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在技术可行性分析过程中,系统分析人员应采集系统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生产性方面的信息,分析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所需的各种设备、技术、方法和过程,分析项目开发在技术方面可能担负的风险,以及技术问题对开发成本的影响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可行性分析范文2

被兼并方甲企业是一加工木材的厂家,经评估确认资产总额2000万元,负债总额3000万元。甲企业有一条生产前景较好的木材生产线,原值700万元,评估值1000万元。甲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继续经营。合并方乙企业是一地板生产加工企业。乙企业地板的生产加工主要以甲企业成品为主要原材料。并且乙企业具有购买甲企业的木材生产线的财力。甲、乙双方经协商,达成初步并购意向,并提出如下并购方案。方案一:乙方以现金1000万元直接购买甲方木材生产线,甲方宣告破产。方案二:乙方以承担全部债务方式整体并购甲方。方案三:甲方首先以木材生产线的评估值1000万元重新注册一家全资子公司(以下称丙方),丙方承担甲方债务1000万元。即丙方资产总额1000万元,负债总额1000万元,净资产为0,乙方购买丙方,甲方破产。

三方案甲方的税负分析

方案一:属资产买卖行为,应承担相关税负如下:1.营业税和增值税。按照营业税和增值税有关政策规定,销售不动产要缴纳5%的营业税。销售木材生产线属销售不动产,应缴纳1000万元×5%=50万元营业税。转让固定资产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不缴纳增值税。第一,转让前甲方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二,转让前甲方确已用过;第三,转让固定资产不发生增值。如果不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要按6%缴纳增值税(工业企业)。

在本例中,木材生产线由原值700万元增值到1000万元。因此,要按6%缴纳增值税:1000万元×6%=60万元。2.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企业销售非货币性资产,要确认资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生产线原值为700万元,评估值为1000万元,并且售价等于评估值。因此,要按照差额3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300万元×33%=99万元。因此,甲方共承担209万元税金。

方案二:属企业产权交易行为,相关税负如下:

1.营业税和增值税。按现行税法规定,企业产权交易行为不缴纳营业税及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按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在被兼并企业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即净资产几乎为0的情况下,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兼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兼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转让所得。甲企业资产总额2000万元,负债总额3000万元,已严重资不抵债,根据上述规定,在企业合并时,被兼并企业不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方案三:属企业产权交易行为,相关税负如下:甲方先将木材生产线重新包装成一个全资子公司,即从甲公司先分立出一个丙公司,然后再实现乙公司对丙公司的并购,即将资产买卖行为转变成企业产权交易行为。

1.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方案二,企业产权交易行为不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2.企业所得税。可从如下两个步骤分析。第一步:从甲企业分立出丙企业。按照企业分立的有关税收政策规定,被分立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其被分离出去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计算被分立资产的财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的资产,在计税时可按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甲企业分立出丙企业后,甲企业应按公允价值1000万元确认生产线的财产转让所得300万元,依法缴纳所得税99万元。另外,丙企业生产线的计税成本可按1000万元确定。第二步:丙企业被甲企业合并。根据企业合并有关政策规定,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丙企业生产线的资产评估价为1000万元,计税成本也为1000万元,因此,转让所得为0,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从被兼并方甲企业所承担的税负角度考虑,方案二税负最轻,为零;其次是方案三为99万元,再次是方案一,为209万元。合并方(乙方)经济负担能力的分析与选择

1.方案一:虽然甲方只需出资购买乙方生产线,而不必购买其他没有利用价值的资产,而且又不用承担甲企业巨额的债务,但是,乙企业要支付高额的现金(1000万元),对乙企业来说,经济压力异常巨大。

2.方案二:乙企业需要全部购买甲企业资产,对于乙企业来说,没有必要;同时乙企业还需要承担大量不必要的债务,因此,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可行性分析范文3

关键词 IPO 核准制 注册制

一、目前IPO审核制度在我国实施情况

(一)IPO审核制度种类简介

IPO审核制度主要有三种形式:审批制、核准制以及注册制。不同的审核制度适应于不同的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审批制是采用行政与计划的手段,由地方政府或部门根据“额度”推荐发行上市,并由证券监管部门行使行政审批职能的一种行政制度。

核准制是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的中间形式。证券发行者不仅需要公开披露信息,而且还必须符合证券管理机构规定的若干适于发行的实质性条件。通过证券主管机构的审核和批准,方可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

注册制是目前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发行审核制度。主管当局在审查注册申请书时,只需要核实发行申请人是否具备法定的发行基本条件及主要看其报送的资料文件等是否真实、全面,但并不对发行人及所发行的证券有无价值作出评审。

(二)核准制在我国实施过程中的优势

自2001年我国开始实行核准制后,IPO审核制度发生了改善。实施核准制的主要优点有:

1.在选择、推荐发行企业时,由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培育、选择和推荐企业,取代过去的行政遴选和推荐,弱化了行政管制的力度。

2.从审批制到核准制,逐步转向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及合规性审核,强化了发行审核委员会的独立审核功能。

3.IPO审核时,加强了保荐人对发行人的现场审核,弥补中国证监会主要依赖非现场审核、无法充分了解企业的不足,加强了审核力度。

4.在IPO发行定价上,通过“询价”方式,由发行人、主承销商、投资者三者共同确定股票发行价格,使股票发行定价更加准确地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及投资风险。

(三)核准制在我国实施过程中的缺陷

我国现行的IPO核准制与过去的IPO审批制一样,在实质上仍为实质审核,区别仅在于行政管制的力度大小不同而已。核准制也非尽善尽美,在我国实行IPO核准制的这些年,也反映出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1.实施效果未能达到目标理想状态

从主观上而言,证券管理部门之所以采取“实质性”审核,目的一是为了有效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二是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然而这种主观要求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贯彻实施与执行,或者说客观效果与主观愿望是否达到了一致,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在核准制度实施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容易造成投资者对监管机构形成依赖心理,错误地认为政府及其主管机构对证券发行者所发行证券的安全性及收益性已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不再需要投资者进一步的识别。这样,就不利于培养投资者成熟的投资心理,不利于培养成熟的投资人群。

(2)不利于新兴企业的发展。风险性较高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公司可能因一时不具备较高的发行条件而被排斥在外。

(3) 在核准制度下,对证券发行者资质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审核主管部门的能力与素质水平,当审核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时,不但不能有效辨别证券发行者的质量,而且,还可能产生腐败、造假圈钱和暗箱操作。

2.非市场化的供求关系与均衡价格存在矛盾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来说,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当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就我国证券发行市场而言,核准制度的实行使得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影响供给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首先就是计划者缺乏完善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处理功能;其次是核准制赋予了计划很大的权力,但并没有相匹配的自我监督与外在监督机制。出现这种状况后,就使得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当政府注重于市场的稳定发展时,有可能放慢市场的扩张步伐;当政府注重于企业融资渠道的畅通时,则有可能加快发行的节奏。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选择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供给关系,造成了非市场化的供求关系。

3.公平与效率原则难以体现

对公平和效率的追求一直是资本市场中经济体制变迁的重要动力。核准制既不能体现公平,也无法实现效率的资源配置。

目前市场处于供求不平衡的状态,满足发行与上市资格的股份制公司远远大于监管部门的计划安排。发行额度的分配自然成为审批部门的特权。那么各部门在享受特权时自然考虑自身利益。

地方政府有时出于自身利息利益、自身政绩的考虑,选择那些几近亏损、效益低下的地方企业上市;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迎合企业的需求,对企业进行过度包装;企业为了尽快发行上市以筹集资本,采用一些非正常手段以获得审批部门的支持;而审批机制的非公开化,也给各种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这种情况下,公平自然难以体现。就选择企业的政策倾向而言,同样也是有失公平的。国有企业使用特权优先获得额度与指标,而那些相当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或新兴小型企业就很难得到发行与上市的安排。从目前深沪两地上市公司的总量来看,国营大中型企业占了绝对比重,A股上市公司中国企家数占70%,而按照市值计算国企占80%,其中央企占51%,民企只占20%;而民营上市公司或小型公司的数量则是廖廖可数。

大型国有垄断企业的公司上市时,其审核权限实际上不在发行审核委员会,而是一系列的特批、大型公司老总动辄副部级的行政级别,让监管者不得不思量再三;而当发审委审核其他的地方性上市公司时,核准制向发审委提供了充足的寻租空间并且为中介机构解脱了重大的审计责任,甚至成为审计不严的替罪羊。

二、我国IPO引入注册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引入注册制的优势

由上章提到,我国在实施核准制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尽管我国目前实行的核准制离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距离,可以预见的是,发行制度最终将变迁到注册制。

注册制与其余两种审核制度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发行风险由主承销商承担,合规要求的实现由中介机构负责,信息披露的真实性由发行人负责,投资者自负盈亏。

从我国IPO审核制度20年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也确实逐步朝着强调信息公开、放松行政管制、增强市场化因素的方向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注册制是适合于市场机制的一种发行制度。它充分体现了市场的理念,即谁发行股票、为谁发行、发行什么、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发行等问题均是市场主体自由意志所决定的,因而也最适合市场运行规律,要解决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市场化的发行方式是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我国整体经济和股票市场卷入到国际化的大潮中,在股票的发行制度上与国际接轨也是必然的。注册制相对于核准制来说,具有审核程序简化,进入证券市场门槛低,促进投资者审慎投资等优势。

(二)我国引入注册制的阻力

1.企业本身

企业诚信缺乏说服力,在当今社会的信用体系下,很多企业并不能在没有发现审核的制度下如实的披露信息,虽然审核制度不能过滤掉全部的虚假信息,但是能够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的过滤掉虚假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还很短,加上对诚信缺失的处罚机制不完善,处罚成本很低。

2.各利益集团的阻力

满足发行与上市资格的企业远远大于监管部门的计划安排数量。发行额度的分配自然成为审批部门的特权。那么各部门在享受特权时自然考虑自身利益。那么在注册制下特权取消,各部门利益受到损失,而在政策制度改革过程中,往往又是这些特权阶级有着表决权,那么他们对于注册制的实施也会进行一定的干预。

3.保荐机构是否能够撑起重担

以保荐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与发行人的利益时完全一致的,那么在现行体制下,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不仅不会对发行人的质量严格把关,甚至还会为发行人弄虚作假出谋划策,那么,在注册制下保荐机构是否能撑起这个重担呢?

三、美国IPO审核模式:经验与启示

美国是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的典型代表,其在联邦范围内实行注册制,每个向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的法人都应向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申请文件并注册登记,SEC作为监管机构对发行人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

图1 美国IPO审核具体程序

从图1可以看出美国股票公开发行注册制,对发行人本身的资格和质量不做任何限定,而仅对发行人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其余事项均由市场做出选择。如果发行人弄虚作假,导致投资者上当受骗、遭受损失,投资者可以到法院要求赔偿。那么在中国已可以考虑进一步改善IPO审核制度,逐步引入注册制。

四、我国IPO审核制度的发展及完善

由于我国股票发行改革的明确目标是“大力推进发行机制的市场化,确立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本市场资源的基础性地位”,我们应逐步基于注册制的公开原则及市场化原则,对我国股票公开发行审核制度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成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审核制度,同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及多层次审核体系,协力加强我国IPO审核制度的改革完善。

自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中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主板市场到中小板市场,再到创业板市场以及“新三板”市场,似乎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构建了完整的市场体系,然而市场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也就是说板块与板块之间没有形成清晰的层次划分。借鉴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大部分,可以分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四大层次。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的结构为金字塔形状。

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我认为我国可以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角度来优化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完善我国的IPO审核制度。我国可以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注册制。多层次及转版制度是IPO注册制的基础,不然都挤到A股市场,鱼龙混杂,信息过于不对称,这个市场会变成“柠檬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1999.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2003.

可行性分析范文4

1.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称是吃全素的人,他们拒吃所有动物来源的食物,包括乳制品。

2.食乳素食主义者吃蔬菜水果、谷类以及乳制品。

3.食蛋素食主义者除了吃乳制品及蔬菜水果类,也吃蛋。

4.食鱼素食主义者,吃乳制品、蔬菜水果,还有鱼类。

5.准素食主义者是半素食者,除了吃乳制品和蛋,也吃少量的鸡肉和鱼肉,但通常不吃牛羊肉。

市场调查

据调查,中国素食市场上,除了几个大城市有少量的素食餐馆外,绝大部分地区是一片空白。在这些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如果有素食专营店的话,96%的人将会前去品尝,87%的人明确表示将经常购买,76%的人表示除自己消费,还将向亲友推荐素食产品。

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居然有如此庞大、空白的市场,其商机是无限的。

素食的目标市场

1.一部分中青年人,他们厌倦了都市的喧闹与拥挤,厌倦了餐桌上日益增多的鱼肉海味,希望从素食中寻觅一缕清香,一份恬静。

2.可以满足因民族习惯、宗教习惯以及因保健需要而忌食荤腥人群的食欲要求。

3.它为那些担心大鱼大肉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肥胖者提供理想的替代品。

4.满足女性的爱美需求。

5.满足部分高素质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客户群体分析

好奇群体:

素食文化早已被各种媒体传播,在消费者中形成了抽象概念。人们的好奇心将得到满足。

从众群体:

一些人喜欢热闹,哪人多就往哪跑,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这类人群只要卖点的促销做得好,服务到位,他们会将钱从口袋掏出来。

个性人群:

此类消费者强调个性化,有超前消费意识,你吃大鱼大肉,我就反行其道,与众不同,来个素食习惯,此类群体一旦锁定,必将是忠实顾客中的一部分。

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患者:

此类人群中老年偏多,不能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对于此类群体,做好“爱心”、“孝心”宣传活动,同样会锁定一批顾客购买。

肥胖人群:

肉类中的高脂肪含量促使他们体重进一步增长,形成恶性循环,使肥胖者有苦难言。

可行性分析范文5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除了它的饮用保健功能,还能体现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能使人清心、雅净、回归自然——茶叶店的选择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归纳起来一般有以下地段:

1、繁华商业中心:这些地区商业氛围浓,客流量大,购物层次复杂,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大多有较强的求质、求好、求美的特点,但房价或租金的费用比较高,竞争尤为激烈,所以进入前须经仔细考虑,分析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具备,如若有条件,进军“商业中心”当然正确,何谓抢占“制高点”呢!但实力不具备,千万不能冒然行事,这些地方要求茶叶品位高一些,要注意品牌、名茶品种要丰富,与茶叶有关的茶具、茶书要配套,如紫砂、瓷器、玻璃茶具等。

2、宾馆饭店群附近:宾馆饭店是商旅居住的地方,他们大多不带茶叶,随时购买,而且,为了走亲访友,捎一点茶叶,显得雅而不俗,饭店也要用茶,“客来泡茶”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节。宾馆饭店群旁开茶店,是比较划得来的,房租不宜过高,同时还可以租用宾馆饭店的经营大厅,从提高格调并可以与茶艺结合起来。

3、交通大道:这些地方人口流动量大,主要是能吸引顾客,所以这些地方注重茶店的外部吸引力,品种要新颖,价格要优惠,适合一些字号较老的,无形资产较大的客商进入,刚刚入门的客商最好不要盲目开立茶店。

4、居民区:茶叶是居民消费的必需品,选择居民区一般风险较小,但同时针对不同居民层次茶店经营风格也不尽相同。

a、老区:这些居民区带有古朴的中国特色,有勤劳、简朴的美德,茶叶不能过于高档,偏向于中低档,追求利润要低,营业员要灵活,注重人缘,茶叶质量一定要稳定,信誉要好。

b、新区:这类居民消费较超前,且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相对提高,要求经营者茶叶品种档次略微偏高一些,品种丰富一些,新品种要多上,跟上茶叶品种的新潮流。

c、高档物业区:这类人群是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他们生活水平高、节奏快,这个地段开茶叶店,品位应偏高一点,价格也应高一点,要求营业员素质更佳,包装应精致,茶叶包装时速度要快,同时可多上一些高档礼品、高档茶具,营业时间放长一些。

d、行业住区:现在有些城市,形成一种行业区,如离退休老干部区、教师区、明星区。茶叶经营者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性,采取不同的经营风格。

e、集贸市场:这些地方客流量大,但消费者大多数是购物好手,要求茶叶价格实惠,可以经常采取优惠方式来促进销售。

f、学校附近:主要是以知识型分子为主要顾客,门面不要过于豪华,品种要多一些,标价一定要偏低,营业员茶叶知识要丰富。

其他还有一些地方:如旅游景点,不适应大规模经营,适当经营一些纪念性包装茶等等。

二、茶店装饰:茶叶店的装饰主要是突出茶叶经营的特点,使顾客产生一种和谐美的心理,茶叶店装饰分为外装饰域内装饰,外装饰主要能吸引顾客进店浏览,内装饰主要是能激起顾客的购买动机。

外装饰有以下几个要素:

1、外部造型:外部造型一定要突出“茶”的素雅、清心的特点。

2、招牌:招牌是永久性的广告,要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便于消费者记忆,同时也能体现茶店的格调,一般茶店大都采取传统风格,长方形匾额,用黑色大漆作底色,镏金大字作点名,请名人书写,雕刻而成,庄重堂皇:或用清漆涂成木质本色,用名人题的字,雕刻后,涂成绿色,古朴典雅:再者可以用现代装饰材料做成大的内装通明灯光,外面用醒目大字,构成现代气息的招牌,具体则根据你所经营的场所而定。

3、对联:如果用一副好的对联,则更能体现茶店的文化与艺术气息。

4、橱窗:橱窗是茶店的第一展厅,它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橱窗尽量设计大一些,里面可以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茶叶,如保鲜茶、花茶、广告打得响的保健茶,适量的放一些茶具,可以将外形好看的茶用透明玻璃杯泡上几杯,隔几天在换几个品种,橱窗内灯光要亮一些,摆设的茶及茶具和茶水要组成一副美的图画,且不断的变动。

5、店门:茶叶店的店门尽量留大一些,采光要好一点,同时要考虑到安全性。

6、外部灯光:茶店外部灯光一定要明亮,最好以白色或绿色,不宜用红色,如若用一两只绿色的射灯则更能突出茶店的吸引力。

7、店名:茶店的命名主要是体现经营者的个性与茶文化和谐的统一, 起好一名字是关键,可利用传统的老字号,也可以按照茶叶的特点结合经营者的思维,或请茶文化专家起一个好名字。

内装饰的几个要素:

1、货架柜台主要是大方的题,线条流畅,一般应采用木质,可以漆成仿红木,也可以用清漆做成木本色,这样能体现余茶叶和谐的统一,同时可以做几个多宝格何一个小书柜,以便摆茶具和茶书用,有条件可以摆一张八仙桌或茶几以便品茶用。

2、墙面:茶店的墙面应该素雅,一般用木质装饰板,漆成原色为好,同时合理的配合茶字画或介绍有关茶叶知识的宣传材料。

3、地面:地面主要保持干净、整洁,用大理石、水磨石,也可以用地纸,如若铺地毯最好用绿色或灰色,千万不能用刺眼的色调。

4、灯光:顶部灯光一定要明亮,一般用电子日光灯,越亮越好,柜台、货架最好也配上绿色灯管,不能用红色灯光。

5、点缀:店内点缀很重要,可以适当放一些花草、盆景或大紫砂、瓷瓶,关键根据不同茶店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创意,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不可盲目堆砌。

内装饰的布局结构与交易、休闲,外部环境一定要协调一致,给人以整齐、高雅、舒心的感觉。

三、丰富的茶叶知识:作为一个茶叶经营者,首先需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茶叶知识,简单的茶叶栽培知识,茶叶的产地、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加工,各种茶生长在什末地方?地方名茶的来历,茶叶质量的鉴别,茶叶价格的变动,茶艺、茶道、茶文化以及与茶有关的茶具知识等。同时,不断了解市场的要求,掌握茶叶消费的变化,更新经营观念,预测茶叶消费的变化趋势。

四、严把质量关:商品质量是决定一个商店经营好坏的重要因素,茶叶尤其如此,故此在进茶时,千万不能讲人情,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看外形、闻香度、测水分、开汤、品滋味、看叶底、评价格,一丝不苟,如若有条件的可以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若自己把握不定,可以向一些专职技术人员请教,同时要求供货商有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商品检验合格证)进包装茶要了解对方有没有分装厂,且手续是否完备(分装资格、商品条码、产地、出厂日期、保质期),并且拆开一两盒(袋)看看品质是否相符,千万不能图省事,图便宜,轻易相信人,最好选择有规模、有实力、有无形资产的供货商。

五、进货的科学性:茶叶的季节性特别强,储存极为严格,种类繁多,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要有清楚灵活的头脑,千万不要图省事一下进许多货,一定要根据你经营规模的大小,上年度的销售量,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当年的销售情况,适当进货,对于高档名优茶更要谨慎从事,不要图高利润一下进许多,采取卖多少进多少,少进勤进,否则你辛苦一年,积压一大批茶叶,陈茶的贬值确实令人寒心,新进茶叶行业的经营者更要小心从事,多问一些行家,多跑几趟路,因为,你更赔不起。

作为零售商对批发商、厂家要建立信息档案,以便缺货时及时联系,这样就避免了缺货与积压的矛盾。

六、品种要齐全: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五花八门,作为经营者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尽量达到品种齐全,确定自己经营的主品种外,不能拒绝其他品种,不要自我封闭,应该有宽容的胸怀,接纳新品种,有些冷门货可以少进一点,留下供货者的通讯地址,以备急用。

七、了解经营地区消费者口味:对茶叶的好坏如否最终决定权在消费者,对于经营者来说关键是要根据消费者口味供货,不同的地区消费者口味也不同,如北方喜欢花茶,南方喜欢绿茶,西北喜爱转茶。各个地区的每个区域又不一样,以北京为例,东城区喜爱味浓、汤浓、香浓,海淀喜爱味稍淡一些,汤黄而亮,郊区则喜爱苦涩味重一点,耐泡就行,这样就要求经营者经常去调查研究,与消费者广泛接触,针对需求,更新口味。

八、定价合理化:茶叶的销售价格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前期价格太高,通过媒介作用,消费者“望茶止步”。现在由于竞争激烈,许多人又卖得太低,有的甚至低于成本价,引起恶性竞争。我认为保持好的质量同时,一定要有合理的定价,首先确定你的进货成本价,在计算出你的经营成本及你的合理利润,参考一下市场定出一个合理价格,既不能牟取暴利,也不要低价竞争,当然名优茶、特种工艺茶,由于它们的特定艺术价值定价高一些,我认为是应该的。

九、商品全方位立体结构:商品立体结构与品种齐全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品种齐全的基础上增加茶叶不同等级,如“黄山毛峰”有明前特级、特级、一级等;“牡丹绣球”有“头春”“二春”“三春”。二是经营茶叶同时经营与茶叶有关的商品,如茶具、茶书、茶点、茶水、茶保健品、茶字、茶画及文房四宝,茶具有紫砂、瓷器、玻璃、不锈钢等等,而紫砂有高、中、低,有套壶、单壶、怪壶,有黑泥、白泥、红泥等,茶点有瓜子、开心果、牛肉干等。三是采取与众不同的包装与储存,如花茶锡箔袋包装,绿茶可以放在冰柜里保鲜出售等,茶叶的主体结构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而定,须经市场调查,不能盲目模仿,盲目拼凑。

十、商品陈列有序:商品的陈列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茶叶店的感觉。种类不同的茶叶及与茶有关的商品一定要合理的陈列,首先是分类,如花茶区、绿茶区、红茶区、保健茶区、极品茶区、茶具区,再次是档次,是消费者一目了然,最好在各个区内放上茶叶的简介(产地、品位、特点等)然后是整体的布局,要根据你经营点的整体环境,将茶叶、茶具等与你店内店外结构起来,使陈列的商品协调一致,构成一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立体画面,给顾客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同时体现井然有序,繁多而不乱。

十一、有条件的茶店可以与品茶、茶店、茶艺连为一体:如果你的茶店面积允许,经济实力跟得上,最好与品茶、茶点、茶艺连为一体,一家很别致的茶店连上一个别有风味的小茶馆,茶馆内环境优雅,墙上挂几幅字画,室内摆上几盆盆景,原质的木桌、木椅,桌上一套精致的茶具,及碟精美的茶点心,加上身着合适服装的招待小姐、先生,定时来几场茶艺表演,也可长期表演,或设立古筝、古琴演奏古曲名曲,别有一番情调,收费不要太高,更不能附带酒类、烟类,这样顾客在品茗之后,购买欲望大增,何乐而不为呢?

十二、搞好店内卫生与周围环境:茶叶是一种很娇贵的饮料,它具有强烈的吸腐性,店内卫生很重要,店堂一定要干净,柜台、货架、茶桶、茶箱每天最少要清抹二次以上,不能留有半点灰尘,周围环境要特别注意,看一看有没有异味的物体在附近,如香水、酒类等。看看周围有没有污染源,千万不要在饭店做饭。在同一茶店内,绿茶与花茶要分开,绿茶要封闭好,不能吸收花香一面破坏绿茶本身的品质,名优茶更应注意,与茶不能混在一起的商品千万不能放在茶店经营,如中草药等。倘若染上异味迅速消除污染源,千万不能再出售,换上好的茶叶,重新上货以免因小失大,损害茶店的无形资产。

十三、提高营业员的整体素质:一个茶店经营的关键在于营业员的整体素质,营业员是茶店的眼睛,提高营业员的整体素质是开好茶店的最关键环节。作为一个茶店营业员,首先要有好的文化素质,最好会一两门外语,要掌握有关茶叶的专业知识,包括茶叶的种类、产地、质量标准、特点、冲泡方法、储存方法等。同时还有综合知识,如茶艺、茶道、茶礼、品茶、斗茶、茶叶历史等。营业员是直接与顾客打交道,关系到茶店是否能够产生效益的关键,一般应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1、具有吸引力的仪表:着装整齐干净,款式适时、美观大方、表情朴实坦诚,既不可强作笑脸也不要呆板无表情。举止风度亲切、自然、热情,不披头散发、不染彩色头发、不涂指甲油、不喷香水、不能带贵重的装饰品。姿势自然得体,不可矫揉造作。

2、敏锐的观察力褐判断力:营业员必须“察言观色”的功能,通过对顾客外表的身份,针对不同的顾客,推荐不同的茶叶,这样成交率肯定较高。

3、较为灵活准确的反应能力:因为顾客层次不同,要求也就不同,这样就要求营业员的反应能力,针对不同顾客的不同要求,迅速作出反应,理解和领会顾客的购买意图,并迅速给予答复或提供服务,有人总结出服务接待的方法为“接一、问二、联系三”已是灵活反应的具体表现。

4、较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提供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语言表达对营业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店的效益,应讲普通话,不能用服务忌语,讲话要适中,应掌握好语气,,亲切自然、礼貌诚恳,对人的称呼要得体,针对不同顾客应用不同的礼貌语言,灵活掌握。

5、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营业员工作环境单调,顾客性格各异,这就要求营业员控制好情绪,不论顾客多末挑剔,你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百问不厌、耐心解答,遇到不讲理的顾客你千万不要发火,要耐心解释。“顾客就是上帝”请营业员牢牢记住。

6、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营业员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包括对假币、外币、各种支票的识别能力,以及发票的正确填写。作为茶叶营业员还应具备各种包装能力,袋包装、纸包装、盒包装、桶包装。

总之,一个茶店营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商业道德、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交际接待能力。茶店营业员的重要性大多度经营者心领神会,望大家一定要不惜代价,对你的俄营业员实行专业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点不能疏忽,不然花费“巨资”开一个茶叶店,就因为营业员素质茶差而亏本,是在不合算。

十四、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经营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这一点不能忽视,不管你用的营业人员是谁,都要做进货、销售、库存、优惠、报损现金账目,月末盘点,毫不留情。

十五、建立严格的营业制度:作为经营者必须要制定营业制度,否则,管理就会混乱,以下是“北京信裕泰茶庄“营业制度,仅供参考。

(一)早上8:00准时上岗搞好店内卫生,保持柜台整齐干净,做好营业准备。

(二)8:30分准时开业,工作服穿戴整齐。售货员上班时不得涂化妆品、香水、染指甲。

(三)营业过程中做到:

1、微笑服务、举止端庄;

2、售货时做到准斤足两,计价无误,收款准确,唱收唱付,百问不厌,百拿不厌;

3、交递商品时,文明礼貌,不摔不扔商品;

4、遇到无理取闹的顾客,要做到骂不还口,要耐心说明,热情接待每一位顾客。

(四)下班后,要有两人清理现金,封款上交,清洁营业工具,整理上货,打扫货架卫生。

(五)认真执行柜台“十个不准”和“六个一样”。

十个不准即:

1、不准在柜台内吃东西;

2、不准在柜台内聊天、嬉笑、打闹;

3、不准因上货、结账、点款而不理睬顾客;

4、不准在柜台上座着接待客人;

5、不准与客人发生争吵、辱骂、殴打;

6、不准在柜台会客,存放私人物品、做任何私事;

7、不准烤火价、趴货台;

8、不准挪用商品销售款;

9、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0、不准私自对顾客优惠或私分赠品。

六个一样:

1、生人、熟人一样;

2、大人、小孩一样;

3、买和不买一样;

4、忙和闲一样;

5、买商品和退商品一样;

6、一般顾客和个别顾客一样。

制度制定好了,不能视为形式,必须长期的严格执行。

十六、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营业员在成交过程中,肯定要做好售前、售中服务,这是理所当然,但是成交以后,顾客已付款,售后服务尤为重要,包装、提袋包装等,礼貌地送客人出门,给顾客留下一个好印象,同时,有些顾客因对本店茶叶口味不适一定要包退、包换,不能找出半点理由拒绝,同时,应建立顾客档案,多听一听顾客的意见。

十七、做好广告、促销工作:广告、促销对商家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有条件的茶店,完全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等。条件不具备的也可利用营业员、业务员印制一些小广告进行宣传。促销应该多做,形式多样,可以优惠,也可以按购买的金额赠送一些与茶有关的礼品,如茶具、茶书等,不论广告也好,促销也好,一定要取信顾客,不可欺骗顾客,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可行性分析范文6

关键词 地方公债;可行性;地方政府

在当前中国政府尚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政策限制下,许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已经以“多元化融资”等各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理论上讲,我国是否具有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一、地方公债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

1.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分析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权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地方政府同样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地区经济宏观调控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调节控制地方经济运行的责任越来越大,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发展地方主导产业,提高地方就业率已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的主要内容。地方经济建设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必要职能。

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通过发行地方公债筹集地方政府资本金,通过地方政府国有资本的运营来调节控制经济运行,以满足地方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划分,为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从公共产品层次的角度分析

地方性公共产品在其受益范围内,无法排除他人从消费中受益,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具有排他性。虽然部分地方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其受益范围不仅局限于本地,但地方公共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基本上在一个区域之内,其供给着眼于满足本地居民的需求,成本也应由本地居民负担。

因此,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开辟稳定的资本金供应渠道。

二、允许发行地方公债可能潜在的风险

1.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偿还风险

(1)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由于缺少政府信用而导致无人购买。

(2)即使有人购买,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以及理财能力的欠缺,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一旦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政府形象和当地的经济建设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中央政府可能要承担最后偿债责任

一旦政策放开让地方举债,地方政府很可能会盲目发行,结果必然会导致地方债务危机。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还债的最后责任。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很高并且其他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只有进一步增发国债或通过货币发行来融资,这将会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于举债的依赖程度,还会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三、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现实可行性

1.从居民的国债购买能力角度看

我国居民的巨额储蓄存款说明居民的应债能力是充足的、有保证的。金融机构由于找不到足够的优质贷款项目,使得存贷差不断增长,现已超过5万亿元。地方债券为金融机构的沉淀资金创造很好的出路,因此它的发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撑。

2.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

(1)我国已基本具备发行地方债券良好的资本市场基础。

(2)信誉度很高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数额巨大的新交易品种,为金融机构间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提供新的途径,对活跃资本市场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3.从地方政府的偿债角度来看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条件之一是地方政府要取得社会居民的高度信任,即地方政府应具备一定的承债能力或偿债能力。目前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差别较大,但是,对于省级政府来说,其承债能力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或地区。

四、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现实意义

从上面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可行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地方公债的确有其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1.可以减轻中央财政债务负担

我国财政方面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赋予地方政府自主举债的权利,显然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通过逐步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允许地方财政根据需要发行公债筹集资金,既可以有效解决地方公用事业建设的资金来源,增强地方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责任,又可以缓解中央财政债务负担压力。

2.可以进一步完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

举债权是规范化的分税制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这是所有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国家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在划分政府间事权的基础上,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应有财权,是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3.可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

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用地方政府的规范融资替代传统的向银行借款等间接筹资渠道,整个投融资过程受市场机制的约束,可以保证资金筹措和使用的效率,构建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体制。使得地方政府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的规定范围以内,极大程度地减少地方政府行为的随意性,从而为微观市场主体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地方政府发债不但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经济现象,而且地方公债早已成为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国家的实践证明,尽管敌方公债在运行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讲是利大于弊。只要监管得力,就有利于地方融资,有利于强化政府债务的全面管理,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依法禁止地方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发债,但现实中很多地方政府出于客观需要,已经通过多种渠道或明或暗地举借了大量债务。对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政府债务,难以实施有效管理,极易引发财政风险。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全面规范公债管理,是地方公债得以发行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郭琳等:《关于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若干思考》、《财政与税务》。

上一篇采购员职责

下一篇绝缘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