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集范例6篇

仓央嘉措诗集

仓央嘉措诗集范文1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诗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04-1

一、以《仓央嘉措情歌》为例分析仓央嘉措情歌艺术特点

(一)歌曲创作背景

《仓央嘉措情歌》的创作背景颇受争议,之前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仓央嘉措写的一首情歌,而在后面则有学者提出这是仓央嘉措在被押解进京的时候,在圆寂前写的一首诗歌。在拉藏汗和桑杰加措的斗争中,最终以拉藏汗杀掉桑杰加措为结局,而桑杰加措的也导致了本来就备受议论的仓央嘉措的厄运。仓央嘉措本来就因为流传的风流韵事和浪荡不羁的个性被拉藏汗集团认为是个假活佛,在没有强大政权的庇佑下,拉藏汗要求杀掉仓央嘉措,最后他被康熙要求押解至京,在途中他似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写下了《仓央嘉措情歌》中的部分歌词。诗歌中写“洁白的仙鹤啊,借我一双翅膀,不去遥远的地方,去趟理塘就回。”后来人们在理塘找到的第七世转世灵灵童,所以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歌是仓央嘉措暗语自己下一世的所在点。

(二)歌词解析

目前流传的《仓央嘉措情歌》有很多个版本,大多是以藏语演唱的,它的歌词其实不是一首诗,而是好几首诗叠加而成的。每个版本中混杂的诗都各有不同。容中尔甲唱的版本中第一段唱到:“白羽的仙鹤,你的双翅借给我吧,我不飞往远处,只到理塘我就折回。”“印度东方的孔雀,公布谷底的鹦鹉,生地各个不同,聚处在拉萨。”还有的版本中唱到:“那一天,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不为来生,只为触摸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洁白的仙鹤借我一双翅膀,不去远方,去趟理塘就回。山顶升起皎白的月亮,你的脸庞浮现在我心上。”这歌版本中有一段歌词和上一个版本是一样的,而这个版本是抽取了长仓央嘉措的三首诗中的部分段落平凑而成的。

(三)曲式和旋律

(四)艺术特点

就《仓央嘉措情歌》为例,它不仅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得到世界诗学界的好评,并已列入世界文学之林;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和雪域风格,而且情感和技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情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二、仓央嘉措情歌的情感性和技巧性

(一)情歌中的情感性

身居法王的仓央嘉措,每日学经读法,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也不能像在故乡那样尽情的歌唱,自由的生活,宗教的戒律、政治的挟持,演出了一场爱情悲剧,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只能把一杯愁绪倾泻于哀婉动人的情歌上。例如汉译版的一首诗歌:“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诗歌展现的仓央嘉措虽身处特殊的地位,但任然坚持着爱情,其景其文,感人肺腑。

(二)情歌中的技巧性

仓央嘉措情歌运用了藏族人民非常熟悉的“谐体”形式,“谐”即民歌,民歌体诗和民歌在早期藏族文献中都称为“鲁”,意味韵律诗歌曲,可见诗与曲之间的密切联系。仓央嘉措的诗句整齐,句法统一,加之藏语本身特有的韵律,读时如行云流水,起止自然。

三、仓央嘉措推动下的藏族情歌发展高峰期

(一)仓央嘉措创作新的艺术手法的诗歌

仓央嘉措改造利用了吐番六音四句体,句中不用衬音“呢”,把三字一顿、六音两顿改为两字一顿、六音三顿,并注重押韵,变化多段,和谐自然,语言又近似白话,通俗易懂轻松易懂,朴素自然。

(二)兴起大众情歌创作、演唱的高潮

由于这些诗歌大多是仓央嘉措改名换姓、易服微行、饮酒对歌时的创作,藏族情歌演唱和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根据当时的心情场合、气氛,随兴而发,既有发自内心的,也不乏有助兴的。仓央嘉措的出现推动了藏族情歌体民歌的发展,在群众和文人中兴起情歌创作、演唱的高潮,使这种艺术形式的创作、演唱、流行远远的超出了其他艺术形式,成为藏族文化艺术中的一颗明星。

仓央嘉措诗集范文2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题记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喜欢读禅道,有一天却读到这样另类的一段。之后,周杰伦新歌《伽蓝雨》(即《烟花易冷》,当时盛传歌名《伽蓝雨》)出来了,查阅歌词及其背景时不经意查到仓央嘉措,看了他生平简介,查阅了他的诗集,掩阅心潮起伏,世间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才华横溢,却又经历坎坷,偏又留下那么些让人不忍卒读的诗篇。

后来,非诚勿扰2的《见或不见》让这位命途多舛的另类喇嘛火了一把,他的诗篇也进入更多世人眼里,让我们来共品其中几篇。

读诗之前,先来了解作者生平:

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南部一个农奴家庭。家中世代信奉宁玛佛教。这个教规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去世了。其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选用达赖的权威掌管黄教,密不发丧。欺骗众僧侣和康熙皇帝达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1697年(藏历火兔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学习佛学、天文历算、医学、文学,对诗歌造诣最深。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然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他只不过是桑结嘉措找来应付康熙皇帝的傀儡。

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1701年(藏历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藏历木鸡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火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据《圣祖实录》,“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时年24岁。

有的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故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入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

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然而,仓央嘉措的《情歌》诗集,词句优美,朴实生动,热情奔放,在民间还是被广为传诵。

作为达赖,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所幸当时不容于藏教的仓央嘉措,在后世却得到了藏传佛教高僧的高度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情歌几篇,思绪万千。

1、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3、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4、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5、

问问倾心爱慕的人儿:

愿否作亲密的伴侣?

答道:除非死别,

活着永不分离!

6、

珍宝在自己手里

并不觉得希奇

一旦归了人家

却又满腔是气

7、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仓央嘉措诗集范文3

[关键词] 《非诚勿扰2》;《最好不相见》;《十诫诗》;汉英译本评析

一、电影和歌曲的相得益彰

《非诚勿扰2》片尾曲《最好不相见》取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作的诗歌,歌词改编自仓央嘉措的名作《十诫诗》,《十诫诗》创于17世纪,具有渊远的历史。只是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2》将这首诗歌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状态而让观众对这首诗歌更加熟悉、理解和认同。看了《非诚勿扰2》,泪随你懂的地方下。这是普天下多少人在情感抉择上的两难。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并不是真正的悲剧,在毁灭之后应该有一双超越之眼,真正的悲剧必须在失败中显示一种超越自身缺陷的更完善、更高的存在。《最好不相见》这首片尾曲表达的正是经历了生死后的大彻大悟,更是求不得、留不得、舍不得的爱恨别离,是一种大爱的体现。该歌曲为电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说电影和歌曲二者相得益彰。 整首诗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而似喃喃自语式的叙述,有情到深处的质问,更有难以割舍却又必须放下的痛苦和顿悟。演唱者李漠以其特有的饱满而略带沙哑的音质诠释了这首歌曲所体现的历经沧桑后饱含大爱的情结,以下是电影《非诚勿扰2》片尾曲《最好不相见》的内容: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二、《十诫诗》的汉译分析

歌曲的原形《十诫诗》的作者仓央嘉措是历史上的特殊人物,身为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被世人传颂的不是他身为政治人物的丰功伟绩,而是他的诗歌。仓央嘉措情诗在我国地区享有盛誉,脍炙人口,蜚声中外,尤其是在藏族人民中,二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历久不衰地在藏族诗歌史中,独树一帜,对藏族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这首《十诫诗》更是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在于道泉的译本里,这首诗只有前面的 “第一”和“第二”,而 “第三”直至结尾,全部是后人的自由发挥。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该诗反映了宗教与爱情之间的极大矛盾。体现了一个血肉之躯在宗教的清规戒律束缚下极端苦闷的心情。该诗摆脱了单纯的爱情描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爱与大悟的结合,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佳作。它运用藏族人民传统的谐体民歌形式,以其丰富的想象和新颖独特的比兴手法,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情怀,有极大艺术感染力。作者如果没有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和巨大的艺术熔铸力,要想使他的诗歌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那是不可想象的。生于中国藏地17、18世纪的仓央嘉措,缘何能创作出如此之绝唱?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1697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六年,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是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名字被一个个金黄色的光环系在了每一个朝圣者的心上,只是布达拉宫的高墙却阻挡了他那颗渴望看到众生脚步的心。他渴望平凡人的生活和爱情,然而无奈于深墙和戒律的束缚,只好用诗歌来表达他内心的渴望和矛盾。他借诗歌来抒发他的情怀,仓央嘉措为什么深谙诗歌?的确,在一般人的理解当中,诗歌和逻辑都是和佛教绝缘的:既然四大皆空,自然没有必要追求文辞的美丽;既然修证体悟,自然也就超越了逻辑。现代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把佛经的学习和实修给割裂开了,殊不知字面上的学习也是实修的一种。作为传统,列位达赖都要学习前任达赖的功绩、佛典、医学、天文历算、逻辑和诗歌等,前几项在此不多予以分析,单以诗歌来论,古老的印度佛学发展出所谓的“五明”之学,逻辑属于其中的“因明学”,而诗歌则属于其中的“声明学”,因为佛教在古代也一直都有讲经和辩经的传统,印度是,中原是,藏地亦是。佛经既然要讲,自然需要优秀的表达能力,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若要让佛法口口相传,诗歌肯定就是最好的形式;仓央嘉措学习包括诗歌在内的所有作为布达拉宫最高掌管者应学的知识,而他却单单对诗歌感兴趣。把它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有力手段,其中蕴涵了藏佛教中因果轮回、大彻大悟的意境和在悲剧中品味爱情的生命含义。

仓央嘉措创造性地运用藏族民歌的体裁、手法和语言,以藏族特有的格律,唱出了诗人和人民的心声。藏人的歌曲一般有五种类型:(1)排歌,歌词大多是吉祥祝福的话;(2)大歌,歌词冗长,多为描写乡间农事;(3)环歌,男女拉手围成环形,同声歌唱;(4)字母歌,以藏文的30个字母依次作为歌词中各自的第一个字;(5)短歌,一般每节四句,每句6个缀音,藏人口头随便吟唱的小调都是这一类。在歌曲的五种类型里,仓央嘉措的情歌属于第五种,即短歌。在于道泉的译本里,这首诗只有前面的 “第一”和“第二”,而 “第三”直至结尾,全部是后人的自由发挥。于道全先生将之分为四句一节,是以特定的短歌体裁和藏人对仓央嘉措的传唱方式为依据的。

三、《十诫诗》的英译分析

基于对该诗的汉译,出现了众多的英译本,在此,先来分析英国人Peter Cooper对《十诫诗》的英译:

If We Were Not To Meet

If we were not to meet,we would not fall in love;

If we were not in acquaintance,we would not be drowned in lovesickness;

If we were not in company,we would not mutually owe;

If we were not to cherish,we would not recall;

If we were not to fall in love,we would not mutually abandon;

If we were not face to face,we would not meet;

If we were not to hurt,we would not fail to be loyal;

If we were not to promise,our love would not continue;

Albeit,ever to meet is to know! If ever is as such,better not to meet.

Alas! How could I part with you eternally,thus not in the gyre of endless lovesickness?

If we were not to meet,we would not fall in love;

If we were not in acquaintance,we would not be drowned in lovesickness;

If we were not in company,we would not mutually owe;

If we were not to cherish,we would not recall;

If we were not to depend,we would not snuggle;

If we were not to encounter,we would not be in reunion.

Peter Cooper在尽量遵循翻译的对等的原则上,做了适当的改写,首先把第一至第十这一序数词去掉了,在遵循原作的基础上,译者采用了押头韵的方式。英语诗歌的押韵可以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Alliteration)。这样给人一气呵成的节奏感。节奏是自然界的一个原则,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节奏,它给人力量,给人愉快的刺激。在一定意义上,英诗节奏也表现了自然和生命所固有的节奏。

以下是来自《环球时报》上的翻译的仓央嘉措《十诫诗》英文版:

The first,the one you should not meet,so then you may not love.

The second,the one you should not known well,so then you may not lovesick.

The third,the one you should not accompany,so then you may not owe.

The four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pity,so then you may not recall.

The fif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love,so then you may not abandon.

The six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opposite,so then you may not meet.

The seven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harm,so then you may not negative.

The eigh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wish,so then you may not go on.

The nin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rely on,so then you may not snuggle.

The tenth,the one you should not meet,so then you may not have a meeting.

该译本增加了内容,解释了《十诫诗》中所蕴含的因果关系,这个翻译在某些程度上更注重语言上的对等和节奏上的对称。但缺乏原诗中寥寥数语却蕴含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的意境。汉语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1)常用省略,通过读者的联想来贯通诗意。(2)语篇指向性很明确。(3)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概念功能。笔者认为英译本在语篇的篇幅上趋于繁冗,但感觉味道淡淡的。在诗的英译过程中,诗意有着不同程度的失落。当然与文化背景和翻译也是有关的,但无论如何,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只能靠中国式的感悟来体味。了解诗歌语篇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的时候,结合中文诗歌的语篇特点,更准确地表现原诗的诗意,再现原诗的意境。

[参考文献]

[1] 谈士杰.《仓央嘉措情歌》翻译出版与研究概况述评[J].民族文学研究,1989(02).

仓央嘉措诗集范文4

在330多年前的藏南门隅地区,那朵莲花伴着一个五世达赖转世灵童的门巴族男孩阿旺诺布一道降生。“彩虹空横,天雨神花,异香扑鼻,大地震撼三次,突然雷声隆隆,降下风露花雨,枝占花蕾,树生叶芽,七轮朝阳同时升起。”从此,那朵莲花与阿旺诺布即仓央嘉措一道修行,经了风雨,历了红尘。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滚滚红尘中,仓央嘉措心中的那朵莲花,有着最清澈的明媚,最深情的潋滟,它是圣山南迦巴瓦峰上的一缕月光,是雅鲁藏布江上的一朵浪花,是八廓街酒吧当垆女酒盅里的一抹酒痕,是布达拉宫后门路上的一道雪印。年轻的活佛仓央嘉措沐浴着圣山的阳光,浸润着雅鲁藏布江奔腾的江水成长,他流连凡尘,不愿做布达拉宫里传经布道、恪守清规戒律的活佛。“我和情人幽会,在南谷的密林深处。没有一人知情,除了巧嘴的鹦鹉。巧嘴的鹦鹉啊,可别在外面泄露。”在拉萨街头、八廓街酒吧、情人相会的密林,在心爱的姑娘眼里,他是一个游戏酒肆、游走花间的风流少年。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面对凡尘欢乐和佛法修炼的两难抉择,情窦初开的仓央嘉措,有着深深的迷茫、困惑和无奈,他甚至在巡游日喀则时向师傅五世班禅送回僧衣,以示退戒。其实,年轻的活佛仓央嘉措有名无实,他只是第巴桑结嘉措的利用工具,在与拉藏汗之间抢夺统治权的斗争中,注定成为牺牲品。拉藏汗在杀死第巴桑结嘉措以后,以放荡不羁、行为不检之名废黜了仓央嘉措的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押解其远赴京城,仓央嘉措终在青海湖畔隐遁而去。

浮生如梦,但见莲开。那朵莲花依然在仓央嘉措的心中闪耀着佛光,为经历了尘世沧桑与人情冷暖的仓央嘉措点燃一盏心灯。他毅然抛却红尘眷念,坦然回归苦修生活。“中央的须弥山王,请你屹立如常。太阳和月亮的运转,绝不想弄错方向。”仓央嘉措心中的那朵莲花,历风雨而不折,染污泥而自清,越发娇艳而圣洁,它追随仓央嘉措一路修行,历经磨难,渡尽劫波。最终仓央嘉措行至阿拉善地区,传经布道,成为受人景仰的活佛。那朵莲花,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成为凡尘人间一朵最美的莲花。

300年岁月轮回,如今,那朵莲花,那个闪耀在六世达赖喇嘛、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人仓央嘉措心中的生命之灯何处找寻?

如果,你曾经伫立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冈之上,看一束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照耀在雪山之巅,一朵禀天地之灵气、吸雪域圣地日月之精华的雪莲凌寒独放;

如果,你曾经静立拉萨街头,看一抹朝阳洒落在大昭寺前那个身着藏袍匍匐在地的阿妈手中扬起的念珠之上,那古老寺庙的墙面上的斑驳光影犹如一串串优美而神秘的经文,屋檐上的古老铃铛随风飘荡,演绎着天籁般的佛音;

如果,你曾经默坐在江南的青草池塘边,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看一滴滴水珠轻柔地从小荷尖滑过,遥想那夏日荷塘“莲叶何田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

甚至,如果你在一条幽静的小径漫步,不经意间发现那刚刚萌发出的嫩叶,正和着三月的春风在你的身旁摇曳;那些草丛间正开出五彩斑斓的野花,还有各种彩色的蝴蝶在花朵上翩翩起舞;

如果,你曾经斜倚窗前,猛抬头,一群飞过高楼之顶的鸽子,隐没在一片夕阳下的云霞里……

是的,那一抹阳光、一串念珠、一滴水珠、一片嫩叶不正是那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吗?那朵莲花、那种生命轮回不仅仅自由自在地生存于自然之中,它更生存于我们之间。当我们俯身面对一朵花、一株草、一只蝴蝶、一串风铃时,忽然顿悟,也许我们就是那朵轮回凡尘的莲花,也许我们就是那个转世人间的仓央嘉措,我们原本就是那棵巨大的生命之树上的一片小小的叶子。

“洁白的野鹤啊,请借我一双高飞的翅膀。我不到远处耽搁,只去理塘一转就回。”循着仓央嘉措的预言,七世达赖喇嘛在理塘诞生。一百年,一千年终将会过去……但是,生命之歌却会继续吟唱下去,只要我们心中有情,有爱,心中的那朵莲花,定然盛开依旧,光彩依然。

那一朵来自西域的石榴花

校园里种着两棵石榴树,一株粗放,一株柔婉,仿佛一对深情凝望的夫妻。五月,橙红的花蕊缀满枝头,摇摇曳曳的微笑在春风里,或腼腆羞涩,或热烈奔放,可爱极了。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那是张骞千里迢迢从西域带回的石榴么?“酸辛犯葱岭,憔悴涉龙沙。”那红灿灿的石榴花,弃乡背井,颠沛流离,辗转来到中原,从两千多年前、从历史深处一路“红”来,从此这多情的江南便染遍了石榴红。“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在大诗人杜牧的眼里,千朵万朵红胜火的石榴花却比不上美人云鬟上的一朵,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情啊,发簪榴花儿的美人,娉娉袅袅地走来,那娇好的容颜,玲珑的情态,曼妙的身姿,迷着诗人的眼,醉了诗人的心。那红艳似火的花朵儿不会烧坏美人的翠簪和秀发吧,以美人衬榴花再恰当不过了。而且,这样的美景佳丽,怎不让人流连忘返,难怪他“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了。

那鲜艳的石榴花是榴花姑娘的血染的吗?仿佛间,那位身着红色裙衣的多情姑娘轻歌漫步而来,与心爱的书生在榴花林中漫步,她们相依相偎,倾述着爱慕。突然,可恶的老僧来了,认定姑娘是妖怪,迷惑书生,仗剑追刺姑娘。姑娘逃往榴园,不见了踪影。气急败坏的老僧在榴花丛中一通乱砍,朵朵榴花落地,滴滴鲜血入土……据说,那红衣姑娘,就是榴花的化身。一段美好姻缘被活活拆散。

那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娘娘钟爱的石榴花吗?据说,杨贵妃十分喜欢石榴花,于是唐明皇便命人在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栽石榴树,供贵妃观赏。月圆之夜,宴罢归来的贵妃娘娘醉了,她徜徉在石榴花丛之中,人面榴花相映红,巧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然而,大臣们对唐明皇沉迷女色,荒废朝政极其不满,对杨贵妃更是侧目而视。一日,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贵妃弹曲助兴。杨贵妃故意在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将一根琴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唐明皇问其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把弦弄断了。身着石榴裙的贵妃娘娘啊,为了你能翩翩起舞,为了你免受委屈,风流的天子唐明皇,立即要求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于是,众臣见到身着石榴裙的贵妃娘娘,纷纷下跪施礼。这“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至今。那一朵西域而来的石榴花啊,你何时捣成了汁,染成了布,织成了裙?从此,“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那一朵西域而来的石榴花啊,点燃着多少柔情,多少缱绻,多少爱恨情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曲《长恨歌》至今回味无穷。

凝望着校园里的石榴花,我想,那紧邻的磨笄山上,当年也会有石榴树吧,那日日磨笄、矢志不嫁的的姑娘是否也生活在石榴树下呢?传说,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戴,擅长丹青,精通丝竹,《游弦》、《广陵》、《止息》三曲为传世之佳作。然而,他一生隐居南郊,不愿作官,矢志将创作的曲子整理成乐谱,代代相传,然而直至去世,志愿未竞。戴只生一女,女儿立志完成父亲遗愿,便舍宅为寺,并住到山中,日日磨笄,矢志不嫁。一年一度榴花开,不知戴的女儿是否还在山中磨笄,是否已完成父亲的遗愿。

再过几个月,校园里这两株石榴树的枝头该挂满红红的果实了。我想,那唐明皇又在给最爱的贵妃娘娘剥石榴醒酒了吧。那多情的诗人应该从“扬州梦”的幻境中苏醒了吧。那榴花姑娘或许能破榴而出,重获新生,与心爱的书生再续美好姻缘了。

梦也何曾到谢桥

谢桥,跟俺老家只一里地之隔,两村之间农田交错,河道相连,血脉相依。谢桥因桥得名,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一青石板桥横跨溪水两岸。据清光绪县志记载,光绪25年(1899年)陈文寿等乡绅捐款造桥,方便乡民出行,后人为感谢他们,取名谢桥。俺的小学、初中均在谢桥读的,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学习时光。

上学,乐在路上。一条土路串起俺家和学校,路的一边是广袤的田野,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小河。春天,俺们在田间撒野,徜徉在金黄的油菜、翻腾的麦浪里,追逐那翩翩飞舞的蝶儿、蜂儿,一会从菜花上飞来一对紫蝴蝶,一会又从菜花上飞走一对白蝴蝶。蜜蜂嗡嗡地,披着满身绒毛,落在这一朵花上,落到那一朵花上,太阳暖洋洋的,天空蓝悠悠的,既高且远。累了,便在田垄边随意地一躺,不用枕头,不用被子,就把军书包遮在脸上。夏天,俺们在河里欢腾,比赛踩水、扎猛子,直到远远地校园里传来午休的铃声,才一阵风似的卷进教室。秋天,俺们偷偷地采摘河里的菱角,两角的、四角的,不一而足。冬天,河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俺们在河边比赛溜冰和打漂漂,总有背运的伙伴一脚踏进冰窟窿里,湿了棉裤、棉袜和棉鞋,免不了挨爸妈一顿胖揍。

仓央嘉措诗集范文5

进入检票口,便是一座千年门楼,古木的苍翠和楼牌的沧桑相映成趣,宛若一对老伙计在诉说着陈年旧事。几棵已过千年的老榆树像历经岁月磨砺的老人,静穆在阳光下,安详和蔼、淡定从容,树根下投射着清晰的明朗的光阴。这榆树,在藏地也叫青灯树,是专门做酥油灯灯芯的上好材质。

布宫脚下的城池一律刷白,因称雪域,是先前西藏政权办公所在地,类似于现在的政务大厅,有马厩、织布司、造币司、民政司和僧侣学校、监狱等机构,限于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和居住。 上了台阶,便是文成公主进藏的一座青石碑,高约4米,字迹完全模糊不清。从这里就开始进入布宫“之”字形台阶。围墙都是灯芯草或青稞杆和着红土浇筑,涂着一层蜡光,熠熠生辉。在海拔3680米爬坡,心跳气喘是正常的反应,所以隔不远都有一树绿荫几条石凳供人休息。其实,石板砌成的台阶仿佛有人用清水抹布擦拭了一般,清净无尘,随意坐下来歇息,也不会觉得粘上尘土。

东日光殿是进入布宫的第一座殿堂。在布宫之外,根本看不出这里竟然还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阳台,这里有厕所、有休息间、有花圃、有商店,尽可在这里养足精神,再沿着中央粉墙上那扇放着木梯子的门楼进入布宫。

当脚步从直射的阳光下一步踏进白宫,幽暗的光阴和扑鼻的檀香,刹那间就震慑了魂魄,屏住呼吸,敞开心扉沐浴佛光的洗礼。红尘的喧嚣早已让人三观不清,但檀香的浓烈、出尘、高贵、霸气,在一瞬间直抵心灵,衣袖尽粘,顿觉神清气爽。几缕阳光从窗格上一尘不染斜射下来,又从打着蜡光的三合土地面弹起,反射到乌红的木柱上、围栏上,泛着幽幽的圣光。也有那么一缕,投射到灵塔镶嵌宝石的金皮上,蓝幽幽、金灿灿地荡漾着神秘和威严。我不是信徒,但此刻在这种磁场震慑下,油然而生膜拜之情。很多游客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更有许多女游客匍匐塔前长跪不起,有些游客则用额头贴着绘满壁画的墙壁或神龛久不离去。大厅里,人流涌动,但却寂静无声,只有导游宏亮的声音穿过殿堂,引领思想魂接千载。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让人目不暇接。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置身其中,仿佛步入神秘世界。 红宫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八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最大。殿堂高3层,中央供奉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殿内还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供有清乾隆皇帝画象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1933年动工,历时3年建成。灵塔通高12.97米,是用优质黄金包裹的灵塔,塔面镶嵌的珠宝有20万颗珍珠塔,可谓世间珠玉宝石芸萃。殿内陈设着各种法器、祭器不计其数。珠光宝气极尽奢华,怪不得藏族人说布宫聚集了世界一半的财富,真是眼见为实啊。

西日光殿是早期修筑的达赖喇嘛的起居宫,位于西白宫顶层。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如今对外开放的只有护法殿和仓央嘉措政务厅。在布宫成列的五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中唯独缺失的就是仓央嘉措了。这位23岁就圆寂青海湖的少年活佛,虽然在位时间只有10年,但其情诗和传说却超过了其他活佛。每一拨导游,都要在这里声情并茂朗诵一首仓央嘉措的情诗,《东山上》《那一天》《只为与你相遇》等诗篇成了耳熟目详的美丽篇章,导游是朗朗上口,游客是如痴如醉。这里的功德箱里,尽是善男信女们宿愿的堆积,花花绿绿的钞票层层覆盖。连门框夹缝里、神龛里也是面值不菲的钞票,足见游客对这位少年活佛的喜爱和敬仰。藏传佛教高僧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出得门来,太阳依然直愣愣地普照大地,瓦蓝瓦蓝的天空静泊几片白云。仿佛从神秘莫测的轮回里走了一遭,宗教的庄严和藏民的虔诚,无不从骨子里感受到那种代代相传、义无反顾、以身殉教的执著和坚如磐石!

翘首东望,大昭寺前此起彼伏磕长头的身影,我突然感悟这是一个生活得很虔诚、很踏实的民族。信仰,才是他们宿命的护身符。在他们眼里,万物皆是微尘、微尘都可成佛。所有的草木都有灵性,所有的山水都有诺言,所有的牛羊都有轮回。每个人都有一颗纯粹的心,心里都种着一株菩提。于是,他们背靠青山,一边牧马放羊,一边与神灵对话,过着简单自然随性的生活。

仓央嘉措诗集范文6

默言,闭口不谈,越过红尘的迷雾,穿过柳外的云烟,我以为,终有一天,可以心如止水,放下那颗想你的心。可是,我忘记了,凡是有故事的人,都会喜欢仓央嘉措的,我也未能例外。烦躁了很久,也挣扎了很久,以为终于把一切都揉进了骨子里的时候,那苍茫夜色里的一声“见与不见”,终于使我明白:我终究还是做不到仓央嘉措那般的淡定从容,心如止水!那颗想念你的心,原来从没改变。

于是,便常常在寂静的夜里,用相思研墨,细细描画,在淡淡的墨痕中,寻找曾经散落的温情。然而,曾经的过往,却都只是过眼云烟,纵是千般柔情,到最终,也只不过只剩下在晓风残月里反反复复的浅唱低吟。而盛满了离愁别绪的清词,在那一刹那,无论如何吟唱,终是演变成了长亭折柳后留下的无尽苍凉。

秦淮河畔,古弦拉响的是未眠的眼眸,辗转反则,依然在字里行间流连的,是一颗念你的心。是谁把谁当真,又是谁成为了谁永远的牵念?只知道此后,便终日在烟雨楼台中,不知疲倦地,用平平仄仄,收集着所有的泪水与欢笑,独守着一份记忆,安然地,走着一条没有未来的路。这,都只是因为有你!

遇见,在万丈红尘中,铸成了守候三生的这场人生盛宴,然而清梦无痕,花开花落之后,寻君已是无觅处。只是,在烟雨江南中,撑一把油纸伞,我依然守候在岁月的深处,听一曲离人赋,在自己的天空里,因想你,而独自憔悴。

不知道,是穿越了几番的挣扎,才鼓起勇气,走近了彼此;更不知道,要历经多少岁月,才能习惯对你的思念。月照离人泪,隔着天涯,你可看到了我断肠的心碎?

曲终人散,尘埃落定,我独自坐在记忆的时光里,提笔,一字一句,落笔成殇!

在无数个云烟散尽的午后,泡一杯清茶,坐于案前,把遗落在红尘深处的无尽心事,透过平平仄仄,织成唐风宋雨,而那穿透唐宋的韵脚,就是对你延绵的思念。但是,手心的余温,终是敌不过黄叶凋零的凉薄,被思念浸透的日子,终于,铺展成了一地的惆怅。雪落青山白,霜临枫叶红,只是南雁几回过,春山望断,却是不见归鸿!

烟雨锁重楼,淡淡柳丝瘦。逃离喧闹的尘烟,看着窗外无边的夜幕,蜷缩在夜的怀抱里,静静地聆听着岁月流逝的声音,任思念爬满心房。一纸红笺,记录着苍白而凌乱的句子,字字句句,想念依然。然而锦筝无弦难唱,离歌一曲已成殇。小楼深院,西风吹尽,吹不散的是藏在眉弯里的那一抹离愁。一滴胭脂泪,滴落成诗,长成了眉心间永不落下的眷恋。一场桃花雨,几番醉相思,每一次忙碌后的抬头,沉吟之间,想问的始终是一句:你可好?

而直到今天,隔着天涯,我依然静守一份为你倾城的美丽,于无望的期盼中,肥了相思,瘦了颜容......